2021年,你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心得?

查看数: 260 | 评论数: 6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21-12-30 21:00

正文摘要:

简化一切。 1.减少孩子的玩具 过多的玩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玩什么都坚持不了几分钟,很快被其他的玩具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满地都是混乱的一塌糊涂。 孩子看到这种混乱的场面,第一反应是逃离,因为过于混乱 ...

回复

累了没什毁 发表于 2021-12-30 21:01:43
如果你也有个女儿,千万别把她养得太「乖」。养得越乖,将来就越容易被pua。
最近讨论得很多的「gaslight」,直译「煤气灯」,意指「情感操控」,简单通俗地说就是「pua」。
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一部名为《煤气灯下》的老电影,讲述了一个原本美丽、自信又独立的女性,是如何在丈夫的心理操纵下开始自我怀疑,一步步走向濒临崩溃的边缘。
片中一个经典的桥段,就是男主故意将家中的煤气灯调得忽明忽暗,让女主对这一异常现象产生疑惑,再反过来指责她疑神疑鬼
后来在心理学中,这种使人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操控,就被命名为「煤气灯效应」。
我们很容易想当然地以为,只有没受过教育的人才会被pua,因为他们见识少,看不出背后的套路。
可是现实生活中,无数家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同样会被pua,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小孩子天生是不喜欢被管教的。你只要说一两句不好听的,他们保证翻脸比翻书还快,气鼓鼓地撅起嘴来可以挂油瓶。
桀骜难驯,当然就不会被pua。所以,拒绝被pua,其实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
然而这种本能,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被驯化了
面对他人的批评和否定,我们被教导要学会克制愤怒的情绪,回头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随时随地乱发火当然不对,但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可不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然后成功被pua吗
比如父母、上司或者恋人跟你说:「你怎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真是个废物!」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出于天生本能的「愤怒」,还是出于后天教养的「羞愧」?我想大概率会是后者。
很可惜,在变得更文明、更理性的过程中,我们渐渐丢掉了那些原始的本能和直觉
那么,如何避免养出一个容易被pua的「乖」孩子呢?
一来,不要轻易打压和否定孩子
二来,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别人的打压和否定:

  • 识别情绪:「被批评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很生气,就好像身体要爆炸了一样?」
  • 接纳情绪:「没关系的,你要记住这种生气的感受,这是你的身体在保护你,提醒你遇到让你不舒服的事了。」
  • 让情绪帮忙敲响警钟:「如果有人只是短时间内让你觉得不舒服,可能真的是为了你好,想要督促你进步;可如果有人很长一段时间都让你觉得不舒服,那你就要小心了,离得越远越好。」
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该生气的时候,就得生气;该说「不」的时候,就得勇敢地说「不」;该守护边界的时候,就得坚决地捍卫到底
别让自己被驯化,也别去试图驯化你的孩子他们生气时挥舞的爪牙,也是他们赖以自卫的武器

http://pic3.zhimg.com/v2-cc5d78a6359c09abbac5d6646d7b15e7_r.jpg?source=1940ef5c
不戒大包堑 发表于 2021-12-30 21:01:33
我现在没那么热衷跟人讨论育儿了,过去说到家庭教育,那我可不困了!我那劲头就跟自己能包治百病,但是现在我越来越不自信了。
涉及人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一样的问题,但是孩子不一样,家长不一样,那么解决方法也不一样。就像阿德勒说的那样,孩子任何行为都是他整体人格的表达,要了解孩子,就要了解他的成长背景。如果就单一行为就事论事,就跟从一首乐谱中挑出其中一段来解读,必然会出现误读。
虽然我后知后觉,但是多少还有点自觉,就是过去我没怎么举例子,比如说小明爸爸用了某招把小明安排的明明白白,某小孩因为如何然后怎样了。我担心这种形而上学的东西误人子弟。我更多的是引述书中的教育观点,讲了很多道理。事实证明,我这样的理论派太干了,不好消化,更多人喜欢看别人如何调教孩子的实例,围观那个别人家的小孩。
我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好为人师的“专家”事无巨细地指导孩子,信誓旦旦地保证按其方法练,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这句话有错吗?没错,因为无法证伪。
确实有不会教的家长,不会教的家长把专家的法宝拿回家,他也教不好,因为他不是专家,孩子也不是专家家的孩子,亲子关系也不一样。给你一份五星米其林大厨的菜谱,你也做不出米其林三星的水准。
我这样说,不是否定学习育儿的意义和主张自学成长。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好方法当然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照搬照套,最终要发展自己的那一套。对于人的教育,最关键的核心要对人有所了解,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和了解孩子,如果缺少了解,那么过分去追求“术”,效果不会好,甚至适得其反。
有家长问我,孩子学习不自律,怎么办?我只能说,基本上这个问题只能自己看着办。我说了一些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育儿观点,但是我真不知道怎样指导一个我不了解的孩子主动地搞学习。
即便是对自己的孩子,我也很少跟他说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更多地培养他学习需要的品质和习惯,或是给予一些思想方面的引导。一方面我不自信我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另一方面我认为孩子自己摸索学习之道对他更有利,也许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和艰苦,但是值得培养。
当然,家长有能力的可以给孩子指导和帮助,但是家长也要有意识掌握一定的尺度,那就是不能折损孩子的自主感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家长,我真心觉得家长不应该把家庭教育功能都聚焦到功课方面,而是把更多的“功”用在学习之外,如果功用对了,才是真正的厚积薄发。
这样的“功”有很多内涵,但是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过去的关系,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我们拥有的是比较好的关系,那么很大可能我们能培养出好的孩子。当然,好孩子的标准也有很多,但肯定不能把成绩当作唯一的标准。有时候正是家长过分重视成绩这个标准,而忽略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最终破坏了关系。
教育中很多问题是可以在好的关系中得以解决的,我认为关系就是那个带动驱动力的轮带,它是带动还是阻碍,都有可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很多家庭中,这种关系经常出问题,令人痛苦,甚至很难回归正常。
亲子教养的核心,在于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把人比作植物,关系就是土壤。关系支持和滋养着孩子,让孩子得以成长(或抑制成长)。少了可以依靠的关系,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受损。
月跋嘉 发表于 2021-12-30 21:01:25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我的想当然的思维进行了反省。
我的孩子在外市寄宿学校就读,周末才回来。上周日约五点半我送他回到学校。晚上9点多接到他的电话,说他的作业在家里,让我帮他送过去。我断言拒绝,因为之前都声明过,一定要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不然我是不会送的。最后孩子叫我和班主任沟通了一下,(我说这次的原因主要是我)。我在检查他作业的时候,还没检查完就碰到有事,然后就把他的作业放在一边,没有归还给他。第2天我用顺丰快递把作业寄给了他。
这周五我去接孩子。说到这件事,我质问他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打我电话。因为他5点多就到学校了,而那个时候班主任是有电话的。我说如果你那时候告诉我,我当晚就可以叫快递来收货,第2天早上就送到了。你是不是不想给班主任知道,怕班主任批评你,而是趁晚上回宿舍, 用生活老师电话打给我。
我对孩子很了解,他比较怕班主任。所以我想当然,他不愿用班主任的手机打电话给我。可儿子的回答就让我感动。他说如果我一到学校就打电话给你,你还在开车回家的高速路上,你一生气,会影响行车安全,我知道你每次送我回家是什么时候才到家的。
听到这个答案,我知道我误解了儿子,心里也非常的感动,毕竟儿子是站在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所以从这件事情上,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尽量多听 ,尽量先听,不能想当然。现在孩子都很成熟,思维也很好,很多想法与我们不同,他们的想法有他们的理由。只有多听先听,才会了解事情的真相,才能更好的相互沟通。
凤凰885 发表于 2021-12-30 21:01:08
2021年要过去了,我成为了不断成长的我,这一年的我:
在家庭养育实践的路上,仍然继续坚持“看见孩子”!

家有俩娃,哥哥6岁半一年级,妹妹四岁幼儿园小班,整体上都是偏慢热型的娃,但性格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点。 @知乎亲子
哥哥是个进取力满满的娃,所以他需要设置踮踮脚就能够到的目标,才能让他的进取力有更大的发挥,目标过大,容易撂挑子不干了,如果你“看不见娃”,很容易给他贴标签“抗挫力差”。

他也是一个喜欢探索的一年级6岁娃,就是那种写作业会扣扣橡皮、发发呆的典型“作业难孩”,但如果你看不到他对新事物的探索,那你很容易贴标签“作业难孩、作业拖延、注意力差”

2021年,你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心得?-1.jpg

今天的手工

妹妹是个喜欢对自己的事情有掌控力的娃,所以我得做个小跟班,她自己能力范围的事,非原则性问题,尽最大的能力去听取她的意见,和照她的办,如果你非得和她争“领导权”,那你会收获一个“和你对着干”的娃,如果你“看不见娃”,很容易给她贴标签“脾气咋这么犟”。

她也是一个在乎别人评价的4岁小娃,当然谁都喜欢“被评价的表扬”,无论3岁还是99岁,如果你“看不见娃”,你会给她贴标签“虚荣、会骄傲”,其实她只是想在你的评价里,寻找亲密,想要和你做好朋友。

2021年,你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心得?-2.jpg

眼里只有“吃”的妹妹

而孩子们的这些表现,只要“看见”,就能“解决”吗?
一、松弛不焦虑

其实“看见”是给了你另一个视角去看待孩子

保持松弛不焦虑,不让自己的情绪蔓延给孩子。
比如孩子做作业“抠橡皮、发呆”,你的焦虑都提到嗓子眼了,可孩子还无动于衷,何必和自己较劲呢?
我们首先得知道“作业本来是有些枯燥的,没有课堂互动有趣”,尤其是对于我们家哥哥喜欢探索新事物的特点来说,那真的是痛苦好多倍,所以我的对应办法是让作业换一种形式,对话、提问、卡片猜一猜,甚至你们都可以约定“做完某一项”进行一次互动小游戏。
如果你问“这会不会让孩子有依赖性”,就我个人实战经验“不会”
因为当孩子慢慢开始体会到写作业的过程,那他也就不会喜欢被打断!我家哥哥就是这样,从开始的“作业难孩”,抠抠橡皮、发发呆,变成了“我要都写完才行”。
一年级还是要选择曲线救国,把习惯带出来,不要觉得“上了一年级,写作业就自然就会了”,这和“夸孩子夸多了会骄傲”一样,是有歧义的,讲究方法改变策略,仍然会引导孩子积极去做!
二、看见孩子,孩子不是被动输入者

看见孩子,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单方向的输入者

这和带孩子亲子共读一个道理,亲子共读就在于父母和孩子在阅读中的流动性,话题的思考和问题的回抛能够帮助阅读更好的流动。
同理,家庭养育,就是要看见孩子的成长性,不断转变自己的思想,从原来解决孩子的“吃喝拉撒”“早教启蒙”的输入式养育,再加上“和孩子去讨论”,多去问一句“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这么做不行!”
三、遇到问题时,多问一句“需要我为你做什么”

孩子入园、入学都是“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担心孩子的适应力、同学关系、处理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个新手家长的焦虑通性。
即使我们动用了无数的理论基础来输入,比如共读绘本“了解幼儿园”,共读一年级故事“了解一年级”,你的娃还是会遇到一些“让他不知道怎么办”的情况
这个时候,你恨不得自己是万能钥匙,能够帮孩子打开所有有问题的锁。

但是,请记得看见孩子,不要想当然的说“你怎么不反击”“你怎么不告诉老师”“我去告诉你老师”“我去找他”
除了共情安慰孩子,教会孩子去找老师解决问题,也不要忘记引导孩子想办法。
像同学之间的“芝麻绿豆小事”,孩子是需要学会的必要技能啊。
所以你可以试着多问一句“需要我为你做什么”,再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方法,你再交流你的解决方案
当然,如果同学之间有攻击性伤害和语言暴力,家长是必须要站出来的,以上我针对的是孩子之间的小摩擦,孩子们得学会解决问题。

2021年,你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心得?-3.jpg
小诗书 发表于 2021-12-30 21:00:58
不要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这是2021年我在教育方面的最大心得。
去年女儿考入了大学,由于住校,她开始了相对独立的生活,我和女儿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些许变化。
我本人是一个高校工作者,很容易习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虽然在学生眼里,我是一个比较能给他们提出好建议的老师。
但女儿不是学生,她与我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远比学生的要多得多。在女儿上大学前,她对我的观点习惯性接受。
到了大学后,女儿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比以前更有主见。她对我的观点开始批判性接受,同时也敢于质疑我的观点,跟我交流和探讨。
说实话,刚开始这样的时候,可能因为习惯了别人对我的观点全盘接受,我真的不太适应,不太接受别人的质疑。
但女儿的改变促使我思考自己如何跟现在的女儿相处。其实,女儿批判性接受我的观点,这是她成熟的标志,我应该为她感到开心才对。
想通了这一点,我释然很多,自己不是权威,说的话也不可能都对啊。这是2021年我在教育方面的最大心得。
@知乎亲子
武常宝 发表于 2021-12-30 21:00:26
简化一切。
1.减少孩子的玩具
过多的玩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玩什么都坚持不了几分钟,很快被其他的玩具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满地都是混乱的一塌糊涂。
孩子看到这种混乱的场面,第一反应是逃离,因为过于混乱的状态和过多炫丽的颜色会让孩子焦躁不安。
结果会让孩子逃离现场,而不是想办法收拾,因为任务量太大了。
我扔掉了涂涂80%的玩具,结果……扔掉了大部分玩具后,孩子可以专注地玩一套,各种角色扮演,各种场景转换,很投入地玩很久,情绪也很稳定。极少大声喊妈妈找东西了。
最神奇的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帮他收拾玩具了。因为任务量少,他两三分钟就收完了。
2.简化食物
以前总担心营养不均衡,总要荤素搭配,三菜一汤,再加上米饭,才觉得是认真的为孩子做饭。
其实,买菜洗菜择菜炒菜洗碗刷锅,全套下来一个小时,甚至更久,孩子却只吃一点点。反而把陪他的时间都耽误了。
后来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吃馄饨,只要肉馅不要蔬菜。于是周一会包一周的量,熬一锅汤。每天晚上给他下馄饨。不吃蔬菜没有关系,孩子喜欢吃水果和坚果,每天换新鲜的水果吃,再配上一点坚果,营养足够。
包馄饨1小时+每天5分钟煮馄饨。空出的时间都陪他。孩子开心,我也轻松。
我们自己吃的简单,胃也更舒服。年纪大了,吃多了反而是一种负担。
肉馅我喜欢肥瘦1:9,加一个鸡蛋和盐搅匀,孩子很喜欢。
3.简化衣物
鞋子,春秋薄款毛毛虫,冬天加绒毛毛虫,夏天凉鞋。一季一双鞋,脏了洗洗烘干第二天再穿,一个季度差不多小了直接扔掉,出门换鞋从来不纠结不磨蹭,自己一脚就蹬上去了。
夏天T恤运动短裤,春秋抓绒拉链外套(扣扣子解扣子太麻烦了),冬天再加羽绒服,一律黑色运动裤。因为每天会在草地上趴着玩,耐脏。衣服3-4套,秋衣两套。每天早上不用纠结怎么搭配,孩子只要宽松好活动,我只要他出门时是干净的,回来时脏了可以直接扔洗衣机。穿小了直接扔掉。
现在有换客活动了,前几天三件衣服和玩具换了一些书回来,好开心。可以物尽其用,很好。

2021年,你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心得?-1.jpg

第一次换客活动,这群人都乐疯了4.减少引导孩子
玩具很少,很简单的积木,孩子可以自己做主,自由发挥。他喊我的时候,我及时回应。他不叫我,我一般不管了,给他绝对的自由去探索。除了危险的电。可以随便玩水。
想看书的时候,我会放下一切,给他读故事。他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家里的书都是经典的绘本)
不急着教他认字。他问我就告诉他,不问就不答。我读字,他看图画。有时候他会定在某一页,研究画里面的细节,我也不急着翻。
跟随他的节奏,慢慢看。
不随意打断他,所以他的情绪很稳,极少焦虑。
5.拒绝一切培训班
所有的少儿早教,英语画画钢琴体育,优惠再大,宣传再好,不为所动。
哥哥八九岁才开始要求学钢琴,学足球,现在14岁了,依然热情满满,学习内驱力很强,传说中的天使宝宝。
很多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报各种兴趣班,真的有必要吗?希望老二也是如此,到了自己对什么有兴趣的时候,再去学。而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被我们瞎折腾。
6岁之前,好好玩,认真玩。所谓的想像力专注力,爱的能力,很多都是6岁前在玩中储存的。
附一些孩子常用的东西,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没兴趣的可以跳过了。
这套小卡车系列,隔段时间就会翻出来读。已经快一年了。
大野狼和小猪、毛毛虫之间发生的温暖的故事,让孩子忍不住大笑又感动。
这套书目前是最爱,里面的透明书页太有吸引力了。天文地理百科无所不有,比起百科全书,却又多了许多趣味性。很赞。
今年的毛毛虫都是网易严选的。孩子春天穿的时候说舒服,就懒得换了,冬天直接又买了加绒的。
玩具玩的最多的是这个,随意拼搭。有时候是加油站带自动洗车和停车场,找几个小车排队洗。有时候是机场,有时候是大桥,有时候又是高楼,随他心情。
2021年,对自己断舍离3年后,终于简化了孩子的生活,感觉亲子关系更稳定了,自己也从忙碌中解脱出来了。
2022,继续简化。
我是 &lt;a class=&quot;member_mention&quot; href=&quot;http://www.zhihu.com/people/4557e9909cea30bf52c5d09bfdcefa8a&quot; data-hash=&quot;4557e9909cea30bf52c5d09bfdcefa8a&quot; data-hovercard=&quot;p$b$4557e9909cea30bf52c5d09bfdcefa8a&quot;&gt;@难得糊涂和简单 ,科学育儿二胎妈,崇尚极简生活,喜欢请关注点赞。
如果有断舍离的问题请点这里,助你逃离消费主义的陷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