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19-12-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游戏也会有误区?
是的。
我们基于自己的经验,对游戏玩法存在一些「想当然」的误解,这些误解会导致我们在给孩子引入游戏的过程中,走了偏差的路子,也会不自觉地「疏忽」或「忘记」了对孩子更有创造性影响、更符合孩子生长发育的、真正有价值的「游戏」

下文会对常见的四个误区逐个进行阐述,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加入了一些「案例」作为补充,这些案例是我专门从一家香港Top5的国际学校里采访的资料,为保护隐私,此处隐去学校的名称。


误区一:游戏是孩子的事情,只要在玩就是在做游戏
我们可能会有错觉,认为儿童游戏无处不在,比如婴儿和母亲之间的躲猫猫游戏、幼儿期的象征性假想游戏、童年后有组织的游戏、体育活动、科技游戏,甚至是成人长大后的FIFA比赛等都是游戏。

其实并不是「无处不在」。
研究学者指出:
我们组织的体育活动和比赛更多的是强调规则、输赢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我们发起的小组游戏、手指游戏和故事表演更多的是让孩子在成人的规则里「接受式的学习」;
我们和孩子一起开展的唱字母歌、拼字游戏、加法口诀比赛等记忆类活动是孩子的「培训和工作」,我们是将这些目的性很强的培训工作用「假装成游戏」的办法提供给孩子;
我们带孩子去非常受欢迎的主题乐园、商场及传统付费游乐场所等,这些场所提供给孩子的更多的是「被娱乐化」,只要孩子开心、快乐和轻松就好。

这些大多离我们希望带给孩子的「游戏」的定义和本质相距甚远。(Chrisie, 2001; Bergen, 2002; Reifel, 2008)
有意义的游戏一定是让孩子在游戏中有最大程度的选择权、能够自由地互动和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不需要顾虑成人的建议和指导。孩子可以选择游戏进行的时间、方式、内容及玩伴,是一种「持续发现和开拓创意」的过程。(Bergen, 2002)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前面我们列举的各种活动是毫无意义的,它们也能发展孩子不同方面的能力。但只有当我们清楚游戏的定义和最核心的本质,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某种内在潜力时,才可以更有自信地提供「适宜」的活动来帮助孩子进步和突破。

误区二:孩子游戏时不应有太多出格行为,他们应该遵守游戏的规则

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在游戏中大多数的行为表现都会让我们很诧异。我也见过很多次我家孩子们弄脏了自己衣服,抹花了家里的墙壁,把饭粒和水果和蔬菜混合在牛奶里烹饪起他们的「魔法汤」……

孩子们似乎天然不会去考虑后果,越天然可塑性高的玩具器材,对于孩子来说,则更加没有限制。而这些看似出格的行为,往往会让父母们大动干戈,看着孩子把家里弄得那吗脏,忍不住「出手干预」的父母应该不在少数吧?
游戏规则也难逃窠臼。我们发现有太多的父母希望把自己的理解强加到孩子的游戏中,白雪公主一定得遇到七个小矮人,魔镜的咒语一定得是「魔镜魔镜告诉我~」这些我们在游戏中给孩子设定的内容、故事情节和导向,其实已经让我们和孩子的「游戏」,变成了一个「表演」,只是我们自己并不自知。
当我们在游戏中加入了越多的限制,越多的成人的指导性内容后,孩子的自发性游戏便会逐步消失,带来的是孩子内驱力的消失,比如推动力、紧张和快乐、自由自在的创造性的表达。(Frost et al., 2015)


在陪孩子玩游戏时,常见的「误区」是什吗?应该怎吗避免?-1.jpg
图片来源:Pinterest

误区三:孩子需要在游戏中不断进阶,游戏是孩子的工作

当我们认为「游戏是孩子的工作」的时候,我们从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

很多时候作为游戏的组织者(不管父母还是老师),需要为游戏做计划和准备,但游戏作为一项任务,成功的关键在于「准备的过程」,而不是「任务本身」(Mitchell,2004)
以绘画作品为例,有时孩子最后呈现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失败」了,比如乌漆麻黑的作品,撕碎的画纸,丢弃在垃圾桶的材料,但实际上这看似「失败的作品」,一样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额外的增值创造性的解决方式,以及更多的拓展性学习机会。
请不要把游戏当成是孩子的工作。和工作寻求结果、效率、可应用性相区别的是,即便不同游戏采用的玩具、材料可能各不相同,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即游戏的中心内容没有任何限制(Mitchell,2004)。比如在水和颜料中玩耍的孩子根本就不需要去考虑,能否能做出“有用的”作品,这个玩具是天然的可塑的。
在没有限制的环境里,孩子可以更自由,结果更开放,更能灵活地进行过程之中的修正,更具活力,更少受规则的束缚,更具创造性。当儿童可以准备和创造「自己的游戏的时候,这些游戏就能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的社会化行为和创造性。

误区四:孩子只需要享受游戏的过程即可,剩下的我来处理

我们一定尝试过,让孩子正襟危坐地等待,我们将孩子需要的一切游戏材料都摆放在孩子面前,然后随时候命在旁,等孩子有需求的时候,给他们递纸巾、抹桌子、洗手和抹身子。
但实际上,孩子从一开始,需要的是:准备。
我们不需要以成人的视角去给孩子的创造设下固定的时间,孩子的整个参和游戏的过程,从准备、探索并使用提供的材料,到开始进行创造,甚至到最后的打扫,都是孩子的游戏时间。

要是我们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则会让游戏变得匆忙、仓促、最后反而把游戏最具备创意性的部分丢失了。(Mitchell,2004)

在陪孩子玩游戏时,常见的「误区」是什吗?应该怎吗避免?-2.jpg
图片来源:Pinterest

我们应该提供怎样的支持,去促进孩子游戏的发展?

下面这张图告诉了我们,支持孩子游戏的一些基本原则:

在陪孩子玩游戏时,常见的「误区」是什吗?应该怎吗避免?-3.jpg

在此,我采访了一些案例,来和大家描述在不同年龄阶段合适孩子的「游戏」的大致的状态和表现形式。举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


    三至五岁:可以自由开展「过家家」的游戏


案例
前面提到的香港学校,幼儿园的课室里有一个「表演区」,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戏服,以及各种过家家的道具,比如厨房玩具、消防员的设备、警察装备、城堡等。

有一次孩子们在学习理查德・斯凯瑞的《忙忙碌碌镇》时,大家在班里模拟起这个小镇的情景:大家可以扮演成小镇里的不同成员,可以是在农场工作的农夫,也可以是救火的消防员,还可以是坐着火车去旅行的游客,甚至还可以是城堡里的公主(好多个公主哈)等等。
当孩子们决定要做消防员的时候,其中一个小朋友会宣布:「让我们开始工作吧」!(注意,是小朋友主动宣布)然后大家就各就各位穿上消防服,戴上消防帽,锁定好需要灭火的角落,娴熟地配合起来:开水龙头,升高机器,救人,下降机器……全部流程一气呵成。

孩子们将自己的想象游戏和平常见过的消防车演习情景(注:学校带孩子们参观过大型的消防演习模拟)糅合起来,而孩子们自发的语言、动作和手势也尝试加入了他们自己对这个过程的理解。

    六岁到八岁:逐步对绘本的细节进行重构和演绎


案例
学校图书馆的馆长和我们介绍了小学低年级开展过的一个游戏。他们读了Eric Carle的《Mister Seahorse》绘本,体验了大海里各种不同种类的鱼如何保护自己宝贝诞生的故事。里面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父亲妈妈Male Mothers」也负责任地保护好自己孩子的过程。

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其中有非常多的内页形象地用清晰透明的硬纸,来把各种不同种类的鱼的色彩藏起来。所以当孩子们决定去设计这个绘本(注意,是小朋友主动决定)的时候,他们用颜料、透明纸、A4纸等材料去混合设计场景,用不同程度的混色调出不同的珊瑚、水草和树枝的颜色,然后再设计自己的「海底鱼」。

这些对绘本重新演绎的过程,加上在游戏组织中结合了绘本的场景表演,都是孩子对游戏领悟力的进阶发展

在陪孩子玩游戏时,常见的「误区」是什吗?应该怎吗避免?-4.jpg
《Mister Seahorse》绘本  图片来源:必应图片

    九岁到十一岁:「超凡游戏」逐步萌芽,游戏心理特征更为丰富

案例
学校在夏天有固定的玩水活动,而高年级的学生们时不时会以「水」为载体,一起设计出足够疯狂的合作游戏(注意,是小朋友主动开展),比如用岩石、树枝去筑围墙,孩子们分化出两个阵营,共同设计如何能够更有效地阻挡对方的水攻,如何可以更快地突破对方的限制,攻陷对方的领地。双方都做好准备并挑选足智多谋的学生当行动的指挥,通过反复的尝试,大家发现了不同材料的密度对水的不同抗压作用的区别,并且利用学校已有的一些材料设计泄洪道,将水从身旁引开。
从上面的例子里可以看出,儿童在游戏中的角色是随着年龄层逐步深化和丰富的,孩子会逐步从基本的「角色扮演」总是递进到更具开拓性、创意性迭代的游戏形态
孩子的游戏发展,会逐步展示出最为丰富的形式——超凡游戏(transcendental play),是指最有创见性、激烈的游戏,以冒险、偏执、完全投入、狂喜和加强的心理状态为特征的游戏 (Frost, 2015)。要是在孩子的成长发育中,游戏的迭代形态也符合上述的梯度进阶,那吗就是一个良性的、创造性、符合孩子认知水平和社会互动的成长过程。


在陪孩子玩游戏时,常见的「误区」是什吗?应该怎吗避免?-5.jpg
图片来源:Pinterest

父母能否可以协助孩子,以及在何时可以协助孩子的游戏?

当然可以协助孩子啦,而且必需要支持孩子的游戏基本上大多数学者都认可成人(比如教师和父母)在孩子游戏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儿童不能独立完成的某一任务通常可以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帮助下完成,而这样的完成过程,对孩子来说是有启发价值的,孩子可以在向更高能力水平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一个很好的引导和支架(Vygotsky, 1978)。
    游戏开展过程中做好「支架」的角色

但如何支持孩子的游戏才不至于「帮倒忙」?
首先要判断支持的时机能否合适。
其次,在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控制孩子游戏的进程,也不要主导孩子在游戏中的规则,当孩子明确表示出不希望父母参和的时候,请不要干涉。
合适的时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场景(Isenberg & Quisenberry, 2002):
1. 当孩子的行为和游戏无关的时候,比如当我们注意到孩子无目的地走来走去,并且不愿意在过程中和其他同伴合作(如有多人场合),孩子不参和活动,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基本的游戏材料。


2. 当孩子觉得任务太难而完成不了的时候——当这个「任务」超出了孩子年龄或能力,比如三岁多的孩子在玩粘纸的游戏,已经认真地粘贴了很久,但剩下最后一个角落无论如何都没办法粘贴完整的时候。


3. 当孩子完成某个任务需要帮助的时候,比如桌游游戏往往需要我们和孩子共同参和,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4. 当孩子对游戏中的角色或情境的含义所知甚少的时候,比如我们要和孩子一起玩圣诞节的主题游戏,但是孩子对圣诞节的寓意一无所知。


5. 当孩子主动要求我们也一起参和进去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代入场景,想象自己是其中的某一个角色,并且给自己创造出情节,和孩子进行沟通。
在参和过程中父母可以参和的角色包括观察者、合作者、计划者、应答者、示范者和中介者,这些角色都没有固定的模式,经常交叉着出现,但内核都是为了更好地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支持(Isenberg & Quisenberry, 2002)。
观察者的要诀是「留意孩子的状态」:孩子能否遇到了问题需要帮助?孩子游戏需要的玩具和材料能否充足?游戏能否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社交技能、提高动作技能和认知发展能力?孩子在其中扮演了什吗样的角色?孩子是如何决定不再继续玩游戏了?……
合作者的要诀是「帮助拓展孩子的游戏想象空间」:孩子的行为习惯是这样的——要是我喜欢一本绘本,就会反复不停地读,对于游戏也同理。那吗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新玩法、材料或提问来拓展孩子的游戏,比如孩子喜欢玩消防员游戏,我们能否可以增加不同的消防场景,比如公园、高山、和城堡等拓展孩子在消防游戏中不同的想象空间?

计划者的要诀是「为游戏提供合适的场所」:室内——孩子能否有自己的游戏和玩具区,能否有丰富的、启发性的材料和活动素材?室外——能否首选植物园、儿童博物馆等更适合孩子的想象力、探究、发明等能力发展的创作场所?
应答者的要诀是「诠释、提问和陈述所见」:父母也需要和孩子进行实质的互动,比如我看到了你手里提着一袋东西,我感觉这个隧道很黑很窄,我想我会害怕,我觉得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如何改善这个状况?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进行描述,或对场景和操作手法进行提问,或是检验孩子的某个特别的想法,都会让孩子更加专注在游戏中。
示范者的要诀是「根据主题提供基础的行为示范」:同样还是以开头的消防员游戏举例,要是有孩子并不配合,不知道如何参和,有什吗办法呢?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示范,比如提示孩子:“我们要出发去灭火了,我们的消防服在哪里呢,我们的消防车又在哪里呢?”或是:“我可以帮忙一起开车吗?”这些「线索式」的示范都鼓励孩子去实践,并将自己理解的技能运用到游戏中。
中介者的要诀是「帮助孩子学习如何解决冲突」:在一孩家庭,冲突场景可能并不多见,但对于养育两个孩子的我来说,简直就太常见了!我经常做的就是搭建好孩子们之间的「桥梁」,掌握并调节好孩子之间的沟通,让孩子更好地参和到集体活动中。
下面这张图告诉我们,如何通过有效的询问,支持孩子的游戏:

在陪孩子玩游戏时,常见的「误区」是什吗?应该怎吗避免?-6.jpg
    只有当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游戏才有真正生命力


我们在和孩子之间进行游戏的交流过程中,可以根据彼此的关系来判断游戏的质量。当儿童成为游戏的主导者,家长或照料者在给予回应时,就会产生互动(Frost et al., 2015)。这种互动关系是一种伙伴关系,起主导作用的角色可以变化,并且会影响孩子的整个早期阶段和游戏的发展。所以只有当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的时候,我们的游戏才真的是有生命力的。
在婴儿和学步期(0~2岁)时,爸爸妈妈就可以介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了,下面我列举的四种游戏类型,大家可以在家和小区里快速地上手做起来。

动作游戏

当婴儿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时就开始动作游戏啦。从宝贝出生第一个月开始就可以慢慢看到,一开始他们自己玩自己的身体各部分,包括手指头、脚趾头都是他们的玩具;当宝贝可以坐、站和走的时候,他们可以用新的动作技能把物体和四周环境纳入到游戏中。精细运动能力的发展使得孩子可以抓握和探索玩具,大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可以使得宝贝到达新的地方、探索新的事物(Frost et al., 2015)
所以,适合孩子的抓握玩具、推拉玩具和骑乘玩具是这阶段孩子的首选(Bergen, 2002),对应的是孩子对自己身体发育中的技能的控制、精细动作能力以及大肌肉动作能力的发展。

物体游戏

婴儿从三个月后会逐步对物体感兴趣,从咬、摇到敲,渐渐地他们开始分辨,不同的物体要对应不同的动作,比如波浪鼓是摇,食物和瓶子(奶瓶、吸管杯等)是可以放进嘴里的。在7~12个月的时候,他们可以在游戏中独立地使用两只手,一只手固定玩具,一只手操作玩具(Bergen, 2002)。
一岁后,孩子把东西放进嘴里的动作开始减少,操作物体的动作就从探索变成了游戏。比如玩具跳偶盒、上了发条或按下按钮就会有音乐的电动玩具,书、娃娃、毛绒玩具和玩水工具等,都可以培养孩子对物体的探索能力。(Frost et al., 2015)

社会性游戏

父母一般是孩子的第一个游戏伙伴,要是是二胎家庭,兄弟手足有可能和父母一起并行为孩子的第一个游戏伙伴。社会性游戏一般是当孩子过了三个月后,从简单的言语交流开始,包括挠痒痒游戏、躲猫猫游戏和拍手的童谣等。到了12个月后,给物接物的游戏、指物认物的游戏也很合适孩子的发展(Frost et al., 2015)
玩玩具是孩子社会性游戏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孩子互动的媒介,一岁后游戏中的玩具可以延长孩子的交往和互动的时间,两岁后孩子就会在玩玩具时挑选固定的伙伴,开始朦胧的友谊萌芽了。

象征性游戏

在孩子一岁后会开始出现「假装游戏」,假装喝温开水吃东西,从一开始自己做这个动作,发展到和同伴进行交流,边玩边笑。到了两岁后,孩子就可以自顾自地进行象征性游戏,假装喂娃娃、给它们洗脸,和同伴们一起假装过家家、做饭和下厨,这些都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性别差异化的游戏

孩子的性别认同很早就出现了(Bergen, 2002),但按照性别差异来选择的游戏大概会在孩子两岁前后出现。比如男孩子会更倾向于玩积木、交通工具、玩具枪、操作性物品的时间多一些,而女孩子则花更多的时间玩娃娃、毛绒玩具、艺术游戏材料等(Frost et al., 2015)
通过下面这张图,大家可以进一步了解适合0~6岁的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游戏」:

在陪孩子玩游戏时,常见的「误区」是什吗?应该怎吗避免?-7.jpg
养育孩子是一个螺旋式成长的过程,育儿10万+爆款也许可以给大家励志的鸡汤,但我更希望可以用每一个扎实、严谨、系统的分析告诉大家更多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误区、以及父母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学习的方向。

「育儿育己」很难,但更难的是我们容易「想当然」,也很容易「被误导」,为什吗看了数百篇育儿文章却还是解决不了自己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在实际咨询中会发现,是父母从一开始就走错了——不是不愿意去更好地陪伴孩子,而是一早就已经偏差了陪伴的操作手法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的独特都需要被看到。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成为你们的「工具箱」,而为了做到这一个层面,我会继续严谨、靠谱和扎实地泡进去,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方式来帮助到大家。要是有哪些「话题」你总是很想了解或摸索透,可以直接在底下留言,这个专栏我会持续更新。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月六日尘

青年

  • 主题

    14

  • 帖子

    17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