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19-1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能否是心理疾病?还是因为家庭教育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8

主题

22

帖子

48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6
糖423 发表于 2019-12-15 21:48:23
家有同款宝宝,所以来答一波。
我至今都清晰的记得,我女儿Terrible two到来的标志性事件,如今想来还心有余悸。
在一岁半以前,女儿只是一个呆萌的宝宝,按着我们安排的生活节奏活得自得其乐,每天都是笑嘻嘻傻呵呵的样子。
一岁半的一个周末,我吃过午饭正在房间备课,突然听到一阵尖利的哭喊声,还伴随着“邦邦邦”的撞击声。我吓得一个箭步冲进餐厅,眼前的一幕让我震惊又心痛。只见我的女儿站在餐椅上,脸上满是泪水,把小头拼命地撞向桌面,一下一下是那么的疯狂,表情是那么的愤怒。旁边,宝宝奶奶正努力想要把她的头拖起来, 而她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小小的身体似乎有无限的力气,仍在奋力地撞下去。连我的呼唤都听不见。
我立马冲过去,把她抱起来,让她趴在我的肩膀上。然后拍着她的后背,一边安慰她:“妈妈在,妈妈在,妈妈带宝宝去蹦蹦高喽~”一边带她离开了餐厅。
好在毕竟是个宝宝,我带她下楼,一边指给她看周围的景致,到楼下小超市的时候小姑娘已经安静下来了。
我想起来之前的几次,女儿手里拿着玩具,奶奶认为不安全,就会不由分说地一把夺过去。那时候她还小,虽然每次被夺了东西也有不甘心,也会哭几嗓子,但一转眼情绪就过去了。
但这次她有了如此强烈的愤怒情绪,反抗的那样坚决,我感到眼下的她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长时期了。后来我知道,其实它就是“Terrible two”
1.什么是“Terrible two”
“Terrible Two”是对“可怕的两岁行为”的一种概括。一般在宝宝1.5岁-3岁之间集中爆发。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对自己身边的世界开始有了掌控欲,他们希望所有事情按自己的意愿来发展。
好奇心强,有自主的愿望,可自身能力又不足以支持他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或控制别人,这就让他们感觉很挫败,伤心,苦恼。而这个时期的他们语言发展水平又有限,哭闹,发脾气就成了他们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大人们眼里,则呈现为令人头痛的任性、自我、叛逆等不良行为。
比如:
无论让他干嘛,他都秒回:“我不!”“不要!”
什么都要自己做。吃饭他要自己用筷子,穿衣服他要自己系扣子,洗澡他要自己洗,上电梯他要自己按数字……最喜欢说的是:“我自己来。”
善变易怒,上一秒还是可爱乖巧的模样,下一秒就可能疯狂摔东西、抢玩具、乱咬人、撞头、满地打滚……
你做事情要符合他的想法,不然就让你重做,闹给你看。比如:她满地乱扔的玩具你不能动,那是他特!意!摆!好!的!动了之后不管你再怎么摆都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宝宝好绝望,要哭个够!
2、宝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过激行为?
当时看到女儿这种疯狂的表现,内心就有种感觉,宝宝发这么大的火肯定是有原因的,她疯狂地撞头动作是在对抗什么。所以,趁她玩蹦床的时候,我给奶奶打电话问清了具体情况。
原来,在我吃过饭离开餐桌以后,宝宝看到我的筷子放在那里就抓在了手里。在她兴致勃勃地想要去夹菜的时候,被奶奶一把拽住了。可是娃哪里愿意,她用力抓着筷子,不愿放手,嘴里还喊着:“我不,我不。”可她根本不是奶奶的对手,筷子一下子就被夺去了。她彻底懵了,紧接着就回过神来,开始撞起了头。
“Terrible two”的宝宝,有了自主意识,而很多大人还停留在对婴儿的照顾方式,对宝宝的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而为之。
而宝宝虽然不具有强大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进入到非常关键的分水岭。宝宝的想法就是:我是谁?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尝试吗?我可以体验吗?我可以参与吗?我可以感受吗?......
宝宝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来认知世界,并获得最自然的成长力量。
这种强大的自然的力量和大人的强烈的呵护关爱就产生了强烈的矛盾,一个是我要做,一个是我替你做。所以宝宝会不断的和大人产生逆反,来不断的证明“我”是真实存在的
我女儿当时就是对筷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自己去做到用筷子(我要做),结果这个尝试还没来得及做出就被奶奶无情的制止了(我可以做,没实现)。可想而知,她内心是有多么的受挫,而她自己除了说“不要不要。”这种简单的拒绝语之外,还不具备强大的语言抗辩能力。所以,这才做出了自残式的对抗行为。她只是在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证明自己的独立意志啊(“我”是真实存在的!)。
3.大人如何和“Terrible two”宝宝相处
经历了女儿这次的撞头行为,我也反思自己。其实以前我就已经发现奶奶喜欢“先下手为强”,嘴上对娃说着“不可以这样”的话音还没落地,手就已经夺过了东西。而我只告诉了奶奶她的做法不恰当,会刺激到宝宝,却没有给她具体的建议。这导致了宝宝反复遭遇这种“被侵犯”的感觉,弱小的她只能选择这种自残式的对抗进行反击。
从那天开始,我和奶奶商量好,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奶奶先要征得小朋友的同意,让小朋友自觉交出东西。如果小朋友不愿意,奶奶就尝试转移注意力,用其他事情吸引她。其实,这么大的宝宝拿着玩具之类的东西,危险也不会多大,如果她坚持要玩,奶奶就给她这个自由好了。我们只要在旁边看着,控制好时间,想法让她尽早结束这次“冒险”就好了。
我们聊过以后,除了接下来的第一个星期,奶奶没控制住自己,引得宝宝又撞了一回头(希望老母亲不在场的时候没有)。自那以后,小朋友就再也没有出现这种过激行为。
下面具体说说,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咱们可以怎样应对和引导。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下方给个赞鼓励下下。
其实,“Terrible two”没那么可怕,它是宝宝开始独立的标志,他们开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你需要做的只是,把他当作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人儿去尊重,去对待。
1)少对他说“No”,绕开硬碰硬
我女儿是被强制夺了东西才产生了强烈的对抗行为。
2岁左右的宝宝情绪起伏厉害,一旦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被你打断、制止,他们也会用同样决绝的方式和语气拒绝你。有的宝宝反应强度很大,倘若常用威胁、暴力的方式压制他,很有可能有一天他会情绪爆发,会因愤怒而摔东西,有的甚至会伤害自己。
所以,尽量减少对宝宝说“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不要这样”之类的拒绝语,不去和他硬碰硬
对待这个阶段的宝宝,管教技巧应以疏导、绕道为主。
如果不想因宝宝的冒险行为而造成不良后果的话,你可以提前做好防范。比如,想要保护他的安全,不要告诉他这不许玩那不许碰。你把东西该收的收起来,该锁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如果宝宝不高兴或是遇到了挫折,你可以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比如,有一次,我女儿吵着要把手伸进洗衣机里摸一摸时,奶奶就捧起了一把肥皂泡给她看,她立马就被漂亮的泡泡给吸引了,很快安静下来。
2)尊重他的选择,给他自主权
这时候的宝宝,有着强烈的愿望按着自己的想法做事,不想事事都听你的。多用理解、耐心、关爱陪伴他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对宝宝良好性格的养成非常重要。
女儿撞头事件后,奶奶开始看着她玩筷子,后来小朋友就具备了一双手握住整双筷子的能力,也早早的就学会了自己夹菜。只要宝宝的行为不危及他人和自身的安全、健康,大人就应该充分放手,给宝宝自主行动的空间,这也是给他自由成长的机会。
我们可以让宝宝决定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情,适当给他一些“当家作主”的快感。比如,我经常把“今天去哪里玩,午饭吃什么”等的决定权交给女儿。如果怕他自己选择会要求比较过分,那你可以给他在可控范围内少量的选择,比如你是玩滑梯还是玩蹦床(躲过了秋千)。让他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对于宝宝花样百出的另类行为,我们做大人的也不要用成人的角度与价值观来看待。要学着把这个时期宝宝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比如,你教宝宝搭积木,他不肯学,却偏要推倒你的成果。这时候,不要着急批评他、制止他,很可能他只是对自己的动作和积木倒塌的现象更感兴趣,他在探索推与倒之间的关系。
3)接纳他的情绪
陶行之先生曾经这样解读宝宝的心理: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
很多对我们无所谓的东西,在宝宝的眼里却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候,他哭可能仅仅是因为,你把面包掰碎了给他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他着急又不知道怎样对你表达,干脆就把盘子一推哭给你看了。
这个时候,对大人的考验就来了。说实在的,一开始我被自己女儿快逼疯了,老人又在旁边煽风点火让我好好打她一顿改改她性子。我真的打了。可是打完不光害得自己心疼几天,关键效用也是零,人家还是老样子。
后来我就选择不管她怎样闹,我都在一旁安静的守着,等她闹完了哭完了,把情绪宣泄完了,我再和她沟通这个事情。
其实,换过来想想,我们大人闹脾气的时候,有人打你,你也只会更气。人有情绪是正常的,做大人的要接纳宝宝的情绪。不能告诫他不许有负面情绪,用暴力压制他的坏情绪。
粗暴的方式不能让他知道自己哪错了,还会对宝宝带来心理伤害,让他失去安全感,产生叛逆,甚至变成一辈子的熊宝宝。
这时候你只要记住一条,宝宝的一切情绪都是合理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感同身受,找到他哭闹背后的原因。当你识别对了,就能知道自己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该如何回应宝宝的情绪。

4)教他正确发泄情绪,表达自己
这一阶段的宝宝虽然有了喜怒哀乐的情绪表达,但他们并不知道哪些是高兴、有趣的情绪,哪些是生气、难过的情绪。大人应该鼓励宝宝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教给他正确的处理方式。
他们发泄情绪的时候,大人稍安勿躁,如果怕影响形象,可以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当他恢复了平静,再与他分享自己的感受,教他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你可以告诉他,“你刚才看上去很伤心”或者“我知道你现在非常生气”“你一定对妈妈的拒绝很失望”诸如此类的话,帮助宝宝认识到有很多的语言能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
我女儿后来学会了说:宝宝气!以后,每当她皱着小脸这么说的时候,我就会给她一个拥抱。然后再好好的安慰她。宝宝激烈的发泄方式其实都是在吸引大人的关注。我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她,她不用大喊大叫或者怎样,只要告诉我她的情绪,就会得到我的关注和反馈。
《正面管教》中有这样一段话:宝宝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Terrible two”是宝宝成长必经的阶段。而教育宝宝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共情,你去换位思考,想宝宝所想,很多问题就不会太纠结了。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你,我公众号里的这篇关于亲子沟通的文章可能也会对你有所帮助:
会沟通的妈妈从来不用打孩子【公号-八分悠妈】
管硕麻麻一枚,家有一位磨人小萌主
不定期与你分享一些育儿知识与心得
快去撩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4

帖子

598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98
你好你好你好 发表于 2019-12-15 21:49:09
记得我家娃两岁那年,孩儿他爸天以为孩子终于两岁了,懂事了,是时候带他出去见见世面了。
没想到,还是我们太单纯太天真了。
在机场候机的时候,孩子不停地到处乱跑,连鞋子都跑掉了,根本停不下来。孩子他爸跟在后面捡鞋子追着孩子跑。一位老太太看到这场景,开玩笑说,这真是RUNNING SHOES (跑鞋)。
2 岁男宝贝,不顺他心时就发脾气哭闹,用头撞地/凳子,还用手塞进嘴里扯,有时扯出血来,什吗原因引起的?-1.jpg giphy.com
到了目的地,娃该玩的时候不玩总是哭闹,不该玩的时候玩得根本不想走。这是我们史上最累的一次旅行,也是这次旅行让我们第一次真正见识了什么是TERRIBLE TWO。


两岁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
据说孩子一生要经历三次叛逆期。第一次是2-3岁 (宝宝叛逆期),第二次是6-8岁(儿童叛逆期),第三次是12-18岁(青春叛逆期)。
孩子在2岁左右的时候,独立意识开始增加,开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事,而不是完全执行父母的指令,所以常常对父母说“不”。
这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尚不完全,无法清楚的表达感觉和需求,所以常常用发脾气、尖叫等令大人们觉得Terrible的方式来表达,所以“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的说法在坊间流传多年,经久不息。
虽然有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Terrible Two是没有实验数据支持的“传说”,但是很多父母的确在孩子1.5-3岁之间遇到“天使变魔鬼”的、令人猝不及防的转变。


关于“Terrible Two”的原因,其他答主已经讲的很透彻了,小mua就讲一下如何应对吧:



1)给予选择的权力,但只是有限的选择。
两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开始喜欢有做决定的权力。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控制力增强,而因此感到很开心。但给予的选择一定是在父母可接受范围内的有限选择,比如“你想吃苹果还是香蕉”、“你想穿这件衣服还是那件”之类的。


2)给予责任
给予孩子一定的责任是让其觉得自己很有能力的一种方法。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帮着把一些小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帮着擦擦茶几或者小椅子等等,可以显示父母对孩子的信心,有助于孩子竖立自信,保持良好的情绪。


3)恰当表扬孩子的好行为
有时候我们只记得斥责不良举动,但是忘了表扬孩子好的行为。当孩子有的好的表现时,恰当的表扬会使其今后保持良好的习惯。表扬一定要针对某个行为,具体地描述,比如:“哇,我看到你玩完玩具自己收拾好了!真棒!”


4)保持规律的作息
在固定的时间吃睡,尽量有固定的仪式,让孩子有可依循的准则及安全感。
在孩子饥饿和疲惫的时候,他们觉得不舒服,但是他们的语言可能又不足以准确描述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有可能用哭闹来宣泄。环境的变化可能会让孩子紧张,同时也影响规律的作息,所以如果需要长时间外出时,最好提前跟孩子预告一下行程和要做的事。


5)不要在孩子发脾气最厉害的时候解决问题
孩子发脾气最厉害的时候,不愿意和你谈话,这时父母要做的就是呆在孩子身边。
当然,家长最不愿意做的就是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去抱抱他,但这是最有效的办法。有时候,孩子可能不想你碰他,这种情况下,家长最好静静地在孩子身边坐下或蹲在那,让孩子明白当他平静下来的时候,父母会马上抱抱他。


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想要得到我们的关注。不要避开孩子(无视这些情绪),也不要和他们对立,可以走向孩子,给予及时的情感支持。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用爱去解除情绪危机,让孩子不再哭喊、乱扔东西、乱踢、跺脚。


6)孩子在公开场合发脾气,最好带离现场,不要因为怕尴尬而屈服
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把孩子带到卫生间、人少的地方或者车里,再来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
父母自己要注意
1)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觉得尴尬而恼羞成怒,对孩子施以体罚,这样只会使情况更糟;2)不屈服,坚持原则,不管你觉得多么“丢人现眼”,也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屈服,这样只会使孩子今后更多以发脾气来要挟父母。


在孩子发完脾气以后,父母应该先帮孩子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是因为有了负面情绪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如果父母在孩子发完脾气以后,可以帮孩子把他的情绪表达出来,对孩子正确感知自己的情绪特别有帮助,
很多时候孩子发飙往往是因为有了负面的情绪,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如果父母在孩子发完脾气以后,能帮助孩子将其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会有助于孩子正确地感知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气


最后,最最重要的一条: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从成年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我们会认为孩子发怒就是没有正当理由的,但是在两岁的孩子眼中,发脾气都是有合理原因的。
陶行知先生的《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有一段话,非常完美地描述了“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件事。

“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
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你却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


当我们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我们会更容易与孩子产生“共情”,进而更好的处理孩子发脾气的事情。


参考资料
Erin Smith. How To Tackle the "Terrible Twos". Parents Magazine.
Vicky.10 Tips for Surviving the Terrible Twos. Mess for Less.
❤ 如果觉得有用,就 赞 一下再走呗 (๑•́ωก̀๑)
(收藏总比点赞多的小MUA哭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36

帖子

578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78
王林冲 发表于 2019-12-15 21:50:05
很多妈妈发现了孩子一出生就像一个小天使,很乖,很可爱。可是一过两岁就性情大变,还能捣乱,很能添麻烦。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有传说中的烦人的两岁吗?
其实只有在父母想控制或者保护孩子,而不是给予孩子全力的时候才会出现「烦人的两岁」。如果你喜欢孩子的个性化,没有任何一个年龄能比得上两岁这个阶段,事实上我们应该给两岁换一个名字,叫「了不起的两岁」。
随着你的孩子更多的坚持独立,你会发现你越理解正面管教的基本原则,你在孩子的这个年龄就会有更多的乐趣。如果你只知道如何对孩子说不,使用打屁股或者忽视孩子的行为表达的感受,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沮丧。
你的孩子这时正在感觉自己的力量,他在了解安全的边界在哪里的同时,也在寻找实验的空间。给他空间划定界限,正是你的职责。给你几个建议,帮助你把孩子两岁的时光变成一段全家人的美好时光。
首先,当孩子用一个淘气的行为来挑战你的时候,你一句话也不要说,如果不是重要的事儿啊就视而不见。如果是重要的事儿,就只行动不说话,做你需要做的事情。
例如,孩子故意把牛奶洒在桌子上,你可以过去把桌子擦干净,然后把牛奶瓶拿走。一句话都不要说。第二,要给孩子有限选择,如果你的孩子对任何事情都说不,那是因为你对孩子的要求太多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49

帖子

634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34
拳王阿兴 发表于 2019-12-15 21:50:38
2-3岁孩子,正是处于平时我们所说的“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
T2期孩子的特点:

我们大脑里的“情绪中枢”杏仁核,从孩子一出生就足够成熟,生龙活虎地支配着孩子对外界产生情绪反应。但是“理智中枢”前额叶则要到孩子2-3岁才正式开始发育,6岁时到达顶峰。因此,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大哭大闹、甚至打人、扔东西等,都是很正常的,这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而题主的孩子正是处于这样的阶段。
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一时期的孩子并不是故意有这些举动的,2岁以后,随着孩子自主意识的发展,他们也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在努力学习表达自己的主张,向外界宣布,他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原则,他是不一样的。
无效的做法:

孩子在被杏仁核支配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思考,完全是情绪带来的本能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用的两种处理方式都是无效的:
1. 用理智战胜情绪,跟孩子讲道理。这个时候孩子的前额叶根本就不工作,杏仁核在大脑里一通狂响,我们讲再多道理也进不到他们脑子里。
2. 用情绪战胜情绪,对孩子发脾气。这个时候孩子的杏仁核已经处于紧张状态,如果我们也表现出焦虑、愤怒、恐惧的情绪,肯定是爆竹碰爆竹,场面更加火爆。
从冲动到理智,父母能做些什么:

真正有效的方式是共情,帮助孩子说出情绪。
这不仅仅是情感上表达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在描述自己情绪感受的过程中,大脑里就不光是杏仁核在工作,同时需要调动前额叶的功能,运用语言和逻辑。前额叶一旦工作起来,孩子就有可能用理性的力量去平衡杏仁核带来的冲动。
正确的情绪引导其实应该分四步走,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教会孩子识别情绪。
方法就是“实况转播”,孩子发脾气的当下,你描述孩子的表情、行为、动作,例如“宝贝,你说这些话,是因为你现在很生气对吗”,这是在帮孩子定义情绪。
平时也可以跟孩子玩表情游戏,用一些代表不同表情的图卡,告诉孩子每一个表情代表了怎样的情绪,或者妈妈来做表情,让孩子猜,学会了不同的表情词汇后,尽量多鼓励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或者用涂鸦的方式画下来。当感受具象化的时候,孩子会知道这种情绪原来是可以定义的、可以解决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自己在学习情绪治疗的时候,关于“冷静游戏”的情绪卡片就要学200多张。
之前有粉丝朋友也因为相似问题求助我的时候,我特意选了适合婴幼儿的23张做了重新设计分享出来(私信我回复关键词“冷静游戏”可以获取打印版),每张卡都一个对应的行为,目的是帮助在愤怒时,通过这些行为迅速冷静下来。
这些行为可以是肢体上的伸展放松:
2 岁男宝贝,不顺他心时就发脾气哭闹,用头撞地/凳子,还用手塞进嘴里扯,有时扯出血来,什吗原因引起的?-1.jpg 也可以是做点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2 岁男宝贝,不顺他心时就发脾气哭闹,用头撞地/凳子,还用手塞进嘴里扯,有时扯出血来,什吗原因引起的?-2.jpg 或者是一些喜欢做的事情:
2 岁男宝贝,不顺他心时就发脾气哭闹,用头撞地/凳子,还用手塞进嘴里扯,有时扯出血来,什吗原因引起的?-3.jpg 第二步,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情绪大爆发时,我们可以这么做,给孩子拥抱然后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
接纳会让孩子觉得情绪是合理的,即便是负面的情绪,也会存在的,会被包容和体谅的。
这一步能让孩子更顺利地把情绪背后的问题说出来。
第三步,教会孩子恰当的表达情绪。
当你走完了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就需要引导孩子如何更好地表达情绪。这方面的策略方法真的非常多,关键是看孩子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方法在孩子身上最有成效。如果不确定,可以多做尝试。
举个例子,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让他跑步或跳跃,做一些发泄性的运动会有效地帮助他冷静下来。而对于谨慎内向的孩子,或许让他到冷静角里好好待一会儿效果会更好。
当然,这一步并不会马上凑效,还需要我们在平时孩子情绪稳定时多进行练习,才能逐渐帮孩子找到并使用正确的宣泄情绪方式。
改变我们下意识的行为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需要经过非常多的反复训练,他们才能更好地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具体的时间长短视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而定。但在这一过程当中,家长给予更多的包容和耐心,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渡过。
第四步,通过解决问题来疏导孩子情绪。
所有情绪的最后,都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很多父母说“转移注意力”这个方法很好用,在孩子发脾气的当下,确实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制止孩子的过激行为。这一步其实也是预防孩子“重蹈覆辙”的关键,当我们把引发孩子情绪的根源解决之后,才能尽可能避免类似的情况爆发。
但是在引导孩子之前,大人的情绪稳定很重要。
大人发脾气不仅对帮助孩子情绪管理没有用,而且还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孩子的心思和感知能力是非常敏感的,他们总是能很敏锐的察觉到大人情绪的变化和波动。
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人类的成长过程和其他动物一样,是靠着观察、模仿和经验累积等方式来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和知识,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模仿妈妈情绪处理的方式。所以当妈妈意识到自己开始聚集负面能量的时候,就要尽量的做到情绪稳定、积极。如果无法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更加无法冷静地处理孩子的问题了。
2-3岁孩子的情绪,就像最大号的炸药包,小小的一个引子,瞬间火光冲天。陪在身边的父母常常一脸蒙圈儿,孩子前一秒在身边亲昵撒娇,后一秒就突然狂躁暴怒起来。喝再多“要耐心陪伴温柔相待”的鸡汤,也很难平和面对。
但并不是没有方法可解,如果你的孩子也面临着这样状况,不妨试试这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END

我是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码字不易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
可以关注我
也可以点个赞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6

帖子

49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4
清风551 发表于 2019-12-15 21:50:59
前段时间看过的资料刚好有类似的案例,试着回答一下。
幼儿自伤自虐的行为,通常指幼儿在发脾气时伴随撕咬自己、用指甲掐自己、用手拍打自己、用头撞硬物、撕扯自己头发或衣裤、大声怪叫、独自冷漠呆坐等行为。有些自闭症儿童也会出现这类行为。
这类行为一般会发生在:
1. 幼儿受到批评或忽视时;
2. 幼儿遭遇挫折或认为自己受到伤害时;
3. 幼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国内的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宣泄行为,美国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则认为这些「属于正常现象」:
学步儿童因在面对挫折时会做出奇怪的举动而出名,这些奇怪的举动包括撞自己的头、咬自己、拽自己的头发。
您没必要为此担心,孩子处于这个年龄段时,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引起这类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长期受抑的心理宣泄。
当幼儿的自主意识萌发并发展,他们便有了主见,但如果他们的想法或做法长期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甚至遭到强行禁止,他们会感到委屈、压抑,加上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控制能力都比较弱,心理上自我防御机制就会产生保护性反应(包括消极反应),通过虐待自己来发泄不满。
    二、想要引起他人的关注。
幼儿有情感上的需求,如爱、尊重、关注等,也有物质上的需求,如食物、玩具等,如果他通过正常的表达(或不懂表达)没有得到该有的关注,需求不被满足,就会通过别的方式来寻求关注。而如果家长这时候过于关注(如强烈制止他的行为,或当下满足他的需求),则会强化幼儿这种行为。
    三、国内也有些心理专家认为这是受到「微小青春期」(Mini-Puberty)激素分泌的影响。
即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还未发育完善,有些处于活性状态,就容易出现体内雌激素增高。但我尚未找到支持激素分泌影响这种说法的相关资料。
目前干涉和矫正的方法:

    限制行为表扬法
即幼儿出现撞头行为时,家长立即限制幼儿的头部或颈部,当幼儿自行停止该行为时,给予其口头的表扬和物质奖励,让其建立「当我安静时就会得到奖励」的意识。
    暂时隔离法
即幼儿出现撞头行为时,家长立即将幼儿抱离现场,改变环境,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以毒攻毒」法
这是美国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建议的方法,特别奇特:
1.在家里找一面墙,用可水洗的笔在墙上画一个直径60厘米左右的圆,圆心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
2.告诉孩子这是他专属的撞头区,想撞头时就去那儿撞;
3.家长给孩子演示这个特殊的区域撞头有多方便,鼓励孩子尝试一下;
4.下次孩子发怒时,就把他带到这个圆前面,让他在这儿撞,说完就走开;
5.每次孩子撞头时家长都这么做,一周左右这种情况就会减少;
6.如果他开始咬自己,就在他的前臂上画个圆,重复以上流程。
这种方法的原理也是让孩子明白他的行为不会让家长烦心,也不会得到家长更多的关注,他就会放弃这种做法。
当孩子停止该行为时,家长也应安抚孩子情绪,耐心了解孩子的需求。


因为该行为是长期积累的问题,建议家长们在平时和幼儿的相处中去积极改善:

1.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注,促进亲子关系,多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尊重,不要忽略他们的某些感受,不要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他们;
2.在相处、玩耍、亲子阅读等活动中丰富他们的认知内容;
3.尽力消除外部刺激,避免出现触发他们产生过激情绪反应的情境,短时间内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及时控制引起他们不安和挫折的因素;
4. 帮助并鼓励他们通过正确的行为方式表达情感,同时加强耐挫力的培养。
这个答案就是酱紫了。最后希望这个答案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这些孩子的不良行为都会被矫正。
参考文献:
[1]约翰·罗斯蒙德.可怕的两岁[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138-140
[2]孙建华.小议幼儿的自虐行为[J].学前教育研究,200101:39
[3]丁培植.当孩子自己撞头时[J].幼儿教育,199510:32
[4]顾玉华.矫正自闭症儿童撞头行为的个案研究[J].新课程,201412:256-257
[5]龚燕.洋洋为何狠命咬自己[J].独生子女,200310:26-27
[6]李惜慧.一个有自虐行为幼儿的矫治手记[J].幼儿教育,200301:32-34
[6]Kuiri-Hänninen T, Kallio S, Seuri R, et al. Postnatal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the pituitary-ovarian axis in preterm and term infant girl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1;96(11):3432–3439pmid:219003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

帖子

46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6
任我型 发表于 2019-12-15 21:51:55
坊间传说狗有两岁孩子的智商


同样的,教育两三岁孩子也和教育狗差不多,要用行为-反馈的模式。
说白了就是他做了一个什么行为,就给他一个反馈。
最好是给他正反馈,也就是说他做了一个你满意的行为,比方说和你握手啦,在地上打滚啦,叼回来球啦,给他个小零食。 对不起这是训狗。。。
训练小朋友的话,他告诉你他想尿尿, 和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独立吃完饭, 你拍拍他的头,这是正反馈。他以后会知道能告诉妈妈有尿意妈妈会表扬他。




同样的要有负反馈,比方说狗狗跑到院子外面会被项圈电得一疼,以后就不敢往外跑了,这叫invisible fence
比方说小朋友打人咬人,停止游戏抱起来一边站着。
比方说打了飞机,用手腕上的橡皮圈用力弹手(大雾)


这些都是负反馈。


对于两三岁的小朋友,有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你要平静但是坚定的拒绝他的要求,让他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安静一下,或者起码等他平静下来再满足他的要求。


你想想,小朋友一撞头就满足他的愿望,给他建立了什么联系?


放心,他的力气弄不伤他自己的。 找个空心木头门让他撞就是了。
等再大点,也许会用刀片划自己,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等孩子再大一点,3岁就可以看Daniel tiger
当你愤怒的时候深呼吸。。。
2 岁男宝贝,不顺他心时就发脾气哭闹,用头撞地/凳子,还用手塞进嘴里扯,有时扯出血来,什吗原因引起的?-1.jpeg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554457428135526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41

帖子

61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17
穿雨捶 发表于 2019-12-15 21:52:49
许多初学走路的孩子有时会变得很有攻击性,他们大发脾气,并做出打、踢、抓、咬等攻击性行为。这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坏父母,但是你要想方法来应对这种情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作者姓名: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原出处:官网http://www.gzylyt.com/xm/show/262.html
原文链接:
为什么两三岁的孩子发脾气时会打踢抓咬?父母怎么应对? - 家庭亲子关系 -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一、为什么小孩子会变得这么暴躁



两三岁的小宝宝变得行为激烈,并不是“坏”或不听话。他们只是想要告诉你一些事情,但还没有学会更有效的语言沟通技能,或者还没有形成表达强烈情感的有效行为方式。也有可能是他们觉得你没有在听他们说话,而暴力是唯一能吸引你注意的方式。
幼儿的攻击性通常发生在他们不顺心的时候,例如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管这个东西是合理的需求(食物,注意力,拥抱),还是不合理的需求(糖果,别人的玩具,危险的东西)。尤其是,当蹒跚学步的孩子感到疲倦、焦虑、不舒服、饥饿或其他压力时,他们更有可能表现出攻击性。
从小孩子的角度来看,拳打脚踢是合理的反应。不然的话,他们还能做什么? 他们是如此的无能为力。


二、如何应对一个失控的孩子



首先,惩罚是没有用的
事实上,你发怒或不耐烦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一方面会增加了孩子的挫败感,而挫折感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原因;另一方面,你的表现会让孩子以为发怒和不耐烦是正确的
当孩子变得狂暴时,正是父母调整养育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和交流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的好时机。如果你把这个时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时机,如果你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迎接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你就更有可能保持你的幽默感和洞察力,并在那个时刻做出明智而出色地反应。
下面有四个简单的步骤,可以帮助你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同时教给孩子一些重要的新技能:
第一步:制止攻击性行为
你需要这样做:温和但坚定地制止孩子的身体攻击。例如,如果孩子打你或者想要打你,那么你要紧紧抓住他们的手(带着善意),以确保他们不会真地打到你。如果孩子挥舞着一把上膛的玩具枪,你要毫不犹豫地把枪拿走。面对孩子的打、抓、踢、咬也一样。手、指甲、牙齿和脚是幼儿可用的武器。你的目标是让他们记住:不能对别人使用武器。
第二步:去私密的地方
如果周围有其他人,你要尽快把孩子带到一个私密的地方。这意味着你要把他们抱起来带走,即便他们又哭又踢。你可以把孩子带到商店或停车场的一个安静角落,或者是家里某个单独的房间。这样做有三个目的:
一是给你的孩子一个冷静下来的机会,让他们从打或抓的情境中冷静下来;
二是让你有机会在不受他人关注的情况下处理这件事;
三是能让你的孩子保持他们的尊严。要知道,小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在公共场合挨训会让他们感到难为情。
第三步:帮助孩子用语言表达,而非用他们的手、指甲、脚或牙齿表达
一旦你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你还要继续制止孩子,让他们不要再打了。接下来,你要看着孩子的眼睛,不要生气,不要不耐烦,不要恼怒,你要坚定而平静地告诉他们: “在我们家,我们不打人。”
成年人的标准就是有自控能力。也就是说,你要善良、实事求是、坚强。无论这个时候你感觉有多么地生气、担心和尴尬,你的行为都要像个好父母。
第四步:倾听孩子,指导孩子
一旦你的孩子平静下来,你可以用半个小时和他聊聊发生了什么。你可以说,“打人是不对的。下次你想要打(或抓,等等)时,试着用话说出你的感受。你可以说,‘我累了,妈妈’或者‘我肚子咕咕叫’,或者‘我真的需要你现在就听我说。’”


三、预防幼儿暴怒失控的10个做法



1. 全身心地关注你的孩子。
当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要看手机。认真倾听孩子说的话,并且用心回应他们。这样孩子就不必为了引起你的注意,而把交流升级为发脾气和攻击。
2. 经常抱抱孩子。
每天都要留出和孩子温暖亲密拥抱的时间。经常主动地表达你的爱。
3. 制定一个游戏、睡觉和吃饭的时间表。
一个固定的时间表能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是可以预测的,同时也让孩子的身体需求能得到充分地满足。
4. 提供合理的小选择。
多给孩子一些他/她自己可以控制和选择的机会。例如,你可以说,“该把你的鞋子收好了。你想自己放好,还是需要我帮你一直收?”“你的面包片上要涂花生酱吗?”“你自己选一本书,我来读给你听。”
5. 提供不同种类的刺激。
有时候,小孩子表现出攻击性是因为他们太无聊了。所以你可以给孩子提供不同种类的刺激,包括音乐方面的、身体方面的、智力方面的、社交方面的和视觉方面的刺激。
6. 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好好玩耍。
两岁的孩子每天需要3个小时的体育锻炼,而且这3小时要尽可能安排户外活动。幼儿的攻击性有时反映出他们需要更多的身体活动。
7. 创造和谐的环境。
孩子们会模仿周围的人。你的孩子是否看到其他的小朋友用打人来得到想要的东西?孩子是否在家庭或幼儿园感到的焦虑和紧张,以至于用发脾气来做出反应?
8. 和孩子一起扮演不同角色。
找一个平静轻松的时刻,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和孩子一直重演最近发生的暴力事件。例如,让孩子扮演家长,而你来扮演是有攻击性的孩子。然后请孩子一起思考:除了打人哭闹,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例如可以说哪个词,可以打枕头,等等。你会发现,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想出一些成年人从未想过的有趣的创造性的替代方案。
9. 为不良行为寻找好的替代方式。
打印一份清单,列出一些替代暴力的好方法。你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要把它画出来吗?或者贴一张愤怒小鸟或者暴力孩子的照片(用一个大大的X划掉),还有一张开心的照片?下面是一些好的替代方式:
•说出来。帮助你的孩子学会使用语言而不是打人。
•走开。告诉孩子,当感到有人对他们不好的时候,可以暂时走开。可能你不希望他们离开你,但这总比抓伤你好多了。
•到你的“平静角”去。你可以布置一个特别的角落,让孩子在需要去的时候去那里。让孩子在那里放上绘本、玩具或毛毛熊。如果他们有特别喜欢的毯子或其他物品,也可以带到这个“平静角”。你可以问他们是否想去“平静角”,但不要把“平静角”作为惩罚的方式。你的目标是要让孩子把这个角落作为一个思考和控制情绪的好地方。
•做身体活动。一些刚学走路的孩子能从身体攻击行为中受益。 你可以在平静的时刻,开展一些孩子喜欢的身体活动。例如和孩子打枕头大战,一边跺脚一边对着空气打拳,跳生气舞,或者碰碰脚趾头。
•呼出脏东西。让你的孩子吸气时数到五,接着屏住呼吸数到五,然后像龙一样呼气数到五。你可以说“把你所有的火都喷出来”,或者“把讨厌的东西和愤怒都喷出来,然后我们就可以说话了。”
•寻助暗号。帮助孩子把攻击性冲动转化为寻求帮助的请求。你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暗号,在他们在想要大发脾气时让你知道和阻止。例如这样的暗号: “我需要一个拥抱”,或者“请帮帮我”,或者“我又生气了”。然后,无论孩子什么时候使用这些暗号,你一定要拥抱他们,听听发生了什么。
10. 照顾好你自己。
教孩子调节情绪和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父母以身作则。你需要为自己做的是:让自己保持快乐、健康和乐观;找到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冷静、体贴、尊重他人的榜样。记住,愤怒和大喊大叫也是一种攻击性的表现形式,当(身材高大的)父母对小孩大喊大叫时,这相当于欺负孩子。


四、结语



如果这些方法对孩子的攻击性没有效果,或者孩子暴力的程度让你感到不安,或者你的孩子已经超过三岁或者更大了,但仍然失控,那么是时候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了。有些愤怒和暴力问题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4

帖子

66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67
鹿鹿 发表于 2019-12-15 21:53:05
我们常说的歇斯底里(hysteria),在国内被认为是一种「病」,国外则开始尝试探寻这种状态背后更直接和更深层但原因。
国内观点

临床医学将孩子歇斯底里的发作称为「儿童癔症」(hysteria),将其归为儿童心理、精神门诊的疾病[1]。
目前「儿童癔症」的相关文献普遍认为,这种歇斯底里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家庭因素[2]: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生活方式、教养方式和家长本身神经症等
儿童性格[3]:特殊性格、心理问题或者仅仅是负面精神因素,如委屈、气愤、紧张、恐惧等
外界诱因[4]:对儿童造成巨大压力和恐慌的重大事件
在检查孩子等身体状况,确认并无「疾病」以后,可能会转入精神科、儿童心理科进行治疗。心理咨询师通常会采取心理暗示、沙盘游戏等手段予以治疗[5]。
国外观点

国外医学界,则持有不同看法。
韦伯斯特大词典将「歇斯底里」定义为[6]:
一种精神神经症,以情绪兴奋性和精神原性、感觉性、血管舒缩性和内脏功能紊乱为特征
表现出压倒一切或无法控制的恐惧或情绪过度的行为
在美国儿科学会的官网上,甚至都找不到「歇斯底里」这种「病症」,因为它不被认为是医学术语,只是用它来描述情绪失控的人。
以治疗焦虑症等情绪问题著称等专业诊所Calmclinic官网,提到了可能导致「歇斯底里」的一些病症因素[7],例如:
    焦虑症(Anxiety)
几乎所有形式的焦虑症,包括强迫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和其他,都可能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从而导致歇斯底里。
在某些情况下,儿童甚至还没有过度焦虑,就会变得歇斯底里。例如那些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孩子们,遇到一些在常人看来普通的事件,就可能变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情绪化,而且感到自己情绪失控。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患有PTSD的孩子,在经历了一些事件(例如一声巨响)后,可能就会立即重新体验创伤——尽管情况并不危险,但他们也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以至于情绪崩溃。
    恐慌症(Panic Disorder)
当孩子恐慌发作时,情绪会压倒一切,由此表现出歇斯底里的状态。恐慌会引起真实的症状,尽管这些症状由焦虑引起,而非由病症引起的。
    恐惧症(Phobia)
虽然恐惧症来自非理性的恐惧,但这时孩子会失去对情绪的控制力,从而会尖叫、哭泣,甚至晕倒等。
我们常常以为生气就是「angry」,发脾气就是「be angry」,实际上在英文中有一个专业名词用以描述发脾气,那就是「tantrum」。
题主所描述的:
2岁男宝宝,不顺他心时就发脾气哭闹,用头撞地/凳子,还用手塞进嘴里扯,有时扯出来血来。
如果没有伴随心理问题,如上文提到的焦虑症、PTSD、恐慌症、恐惧症或其他情绪问题,也许可以将其视作严重的发脾气「tantrum」。
那么,我们目前要处理的问题就变成了:


    如何预防孩子发脾气?
生活方面:吃健康的食物、睡足够的时间、不要让孩子太累等。
做事方面:允许孩子参与一部分大人的工作,常常和孩子交谈,并且尝试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权。
运动方面:鼓励孩子参与运动和游戏,例如玩水、挖沙、自由追逐等,这些游戏和运动中的发泄动作,能让孩子疏导负面情绪。
诱因方面:知道哪些事容易引发孩子的发脾气,那就尽量避开。例如孩子喜欢抢手机,抢不到就发脾气,大人可以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等。
总的来说,就是尽量降低孩子在生活中的受挫感和失败感,让他感到自己是自主的、能胜任的,从而让他能更好地试图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如何避免孩子从生气到发脾气的恶化?
孩子从生气到发脾气,通常有一个过程。一开始可能是一些生理反应,例如皱眉、小脸憋得通红、握紧拳头等,如果不加以及时处理,就可能导致下一步等发脾气。
这时候,家长可以:
及时带离现场,让孩子远离让他生气的刺激物
蹲下来平视孩子,如果孩子允许,可以给予一些肢体接触,例如搂抱、拥抱、牵手等
帮助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不是否定,而是单纯地说出来,例如「你是不是很想吃草莓」——通常,仅仅是说出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感到自己被理解了,就会立刻缓和他们的紧张和焦虑


    孩子发脾气时如何处理?
当孩子已经开始大发雷霆时,记住「此时一定不能答应他的要求」,否则他可能会将其作为利用和控制大人满足其愿望的手段,继续使用。反复告诉孩子:「只要哭闹时提出的要求,妈妈一定不答应;等你平静下来了,我们再慢慢谈。」
具体如何处理呢?
首先,如果有可能且他不伤害自己或者别人时,让孩子先发泄完;如果他做出伤害自己的事,要上去紧紧抱住他,允许他发泄,但是不能让他伤害自己,直到他平静下来为止。
嗯,需要妈妈的智慧和体力……
其次,帮助孩子说出内心的具体感受,告诉孩子他正在经历怎样的情绪,并认同他的情绪,还要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是培养孩子情绪控制的好时机。
最后,关键还是寻找「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或者等孩子冷静下来以后,告诉孩子,也许只能接受,但可以选择一个替代方案。
关键还是要落实在对诱发孩子发脾气的问题的解决上。
有时候,别只觉得是「孩子有问题」,可能家庭中的人和事,才是导致「孩子问题」的根本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47

帖子

639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39
123463988 发表于 2019-12-15 21:53:40
孩子无缘无故发脾气的成因
一对爸爸妈妈带着三岁左右的孩子进快餐店。一家人的气质看起来挺平静,但是点餐时,孩子爆发了。
爸爸问:「你要这个吗?」
孩子大喊:「我不要——」
妈妈问:「那要这个?」
孩子继续大叫:「不要——不要——」
爸爸问:「那你想要啥?」
孩子:「不要——不要——就不要——」
爸爸妈妈又尴尬又无奈地看着大叫大嚷的孩子,不知如何是好。
在我们的育儿讨论群中,一位妈妈向大家求助:
「我家孩子特别倔,脾气暴躁,气得我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两个人被一个孩子搞得全乱套了。」
另一位妈妈,宝宝更小,也遇到相近的问题:
「宝贝一岁五个月,拿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发脾气,不顺着就会打人,没人教过,这么小的年龄出现这种状况是正常的吗?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会好好跟他说,感觉他能听得懂,但是下一次又犯,我该怎么办?」
·真的是无缘无故吗?·

一位妈妈问:「我孩子老是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我该怎么办?」
我们问她:「您怎么知道孩子发脾气是无缘无故呢?」
爸爸妈妈们常常会认为,孩子发脾气是「无缘无故」的。但是爸爸妈妈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因为不了解孩子,没有在孩子发脾气之前,观察到孩子的需求或者意愿,而孩子突然发怒了,突然发脾气了,突然哭闹了,大人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发脾气这件事本身,以及如何让孩子停止发脾气上,顾不得去回顾几分钟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导致了孩子的情绪爆发。
不找原因就认为孩子是无缘无故地发脾气,那么发脾气的孩子对面,势必出现一个同样恼怒的大人。
这个恼怒的大人,开始用南辕北辙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怎么回事?为什么又哭闹?再闹打你啦!去,回屋罚站去!刚刚为什么发脾气,跟爸爸/妈妈道歉!」
孩子本来就有需求没有满足、愿望没有被了解,再被大人火急火燎地制止发脾气,被劈头盖脸地责怪一番,更觉得委屈、愤怒,平时比较温和的孩子,可能继续哭上好半天,平时就比较急躁的孩子,不免用更激烈的方式反抗。
于是,可能本来由一点特别小的原因引发的小脾气,演变成孩子大人之间,一次让彼此都恼怒无助的激烈冲突。
孩子发脾气,背后必有原因。
大人通常就会说孩子「一点不如意就生气」「动不动就生气」,遇到有爸爸妈妈这么问我们,我们会反问:「孩子具体是在什么情况下生气?」
有的爸爸妈妈会说:「提要求不满足的时候,被批评的时候,大人带他出去他不想去的时候,大人让他改什么毛病他不改的时候……」还有各种各样的情况。
孩子每一次发脾气,爸爸妈妈细心观察,肯定都有一个明确的导火索,而且常常是大人无意中点燃了这个导火索,才会导致孩子的爆发。
从本质上说,孩子的每一次发脾气,其实都是他和父母的合作出了问题的时候,孩子长期坏脾气,是和父母的合作中存在着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发脾气本身不是问题,背后的根源才是爸爸妈妈需要关注、需要解决的问题。被孩子发脾气问题困扰的爸爸妈妈,需要放下「孩子无缘无故发脾气」的误解,放下「让孩子改正」的执念,转而去分析孩子暴躁发脾气的具体原因,再从具体原因去深入挖掘坏脾气的成因,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成因之一:没有被满足·

孩子为什么会暴躁?成因之一,就是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引发愤怒情绪。
回想一下......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噗噗宁

青年

  • 主题

    4

  • 帖子

    17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