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11-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家庭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很多人认为是从孩子出生之后开始的,错!应该从孩子出生前9个月开始。

  关于儿童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出生前期,从怀孕到出生,这9个月的时期是变化最迅速的阶段,在此期间,一个单细胞有机体转化为一个拥有惊人适应周围环境世界能力的人类婴儿。尽管其间的学习尚未破译,但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孩子的教育不是从出生开始的,孩子的学习早就开始了。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东方剑桥儿童教育开发中心,儿童心理学博士程跃和心理生理学行为医学副教授程淮两位年轻专家就指出:“七岁看老”已过时,三岁以前最重要。中国当今绝大多数儿童在他们父母的怀抱中丧失掉了人生最初几年的黄金教育机会,而这个机会的丧失,对儿童本人或者他们的家庭乃至整个民族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一些儿童教育专家认为:0~3岁是一个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其中第一年最为关键。它甚至能够预示着个体分化的方向。丧失早期教育的机会,将使大脑发育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还有一些儿童教育专家认为,每一个没有先天遗传疾病的新生命都是一个学习的天才,一个发展的天才。

  事实上,早期教育不仅可以造就“神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普通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为人的大脑存在尚未被开发的巨大潜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对近千名婴儿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若以17岁时的智力为100,8岁时进行开发,只能开发20%,4岁时却能达到50%,而更大的潜能开发在于3岁之前。所以,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都已开始把生命最初3年儿童的发展,作为本国在21世纪争雄的第一战略。据悉,日本已有30%的儿童智力达到“超常”水平。遗憾的是,在中国,大多数家庭对儿童的早期教育的关注基本还是空白。他们忙于对孩子进行例行公事式喂养,丧失了早期发展的大好机会。这两位专家忧郁地说,0~3岁是中国儿童发展的盲点。家长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婴儿的能力,用自己学习的方式来判断婴儿是否具有像自己一样的学习能力,以婴儿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判定婴儿的学习是困难的,从而把儿童期的学习定在6岁以后。事实上,婴幼儿以成人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自己的学习。他们提醒中国年青父母,孩子的生命发展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通过早期教育促进婴幼儿潜能的开发对人的一生的影响,甚至比推广母乳喂养,实行计划免疫等保健工作更为重要。据国内外有关婴儿智能发育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婴儿在抬头、翻身、爬行三大指标上,均落后于国外,这对于迎接未来挑战的新一代中国儿童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程跃和程淮两位年轻专家已经开始他们的“实证”。在1994年的最后一天,他们从北京市妇产医院,随机挑选了6个“幸运儿”,作为北京东方剑桥儿童教育开发中心的核心工程:“伴你同步长大——东方剑桥早期儿童发展个别指导计划”专家服务网的成员。在这6个婴儿中,他们的父母只有一对是大学生,其他却是普通工人、个体户。在这两位专家的指导下,这几个婴儿通过权威机构的综合评估,他们的智商却达到120以上。一位叫“逢时”的浙江个体户小孩,其综合智商达到140。程跃和程淮两位教授甚至打“保票”:只要每个父母都严格按照他们的指导,几乎每个正常儿童都能达到智力“超常”。

  二、家庭教育是误区最多的地方

  毫无疑问,为父母者都想做一个好父母,都想在家庭教育中少犯一些错误。但由于家庭教育是综合性极强的科学,也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艺术,所以,即使父母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有积极的教育意识,在家庭教育中依然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以下的教育误区在大量的家庭中都存在着,甚至在父母都是教育专家的家庭也不例外。

  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偏离了方向

  现在有些人对家庭教育概念的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典型的表现是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就是教育孩子读书、写字、画画、弹琴等,这实际上是把内容丰富的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和文化知识学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离开孩子实际,父母的期望只能使孩子的发展偏离方向。学校已使孩子肩上的书包超过负荷,父母还要无休止地强制孩子上什么“智力开发班”“学科强化班”“周日补课班”,什么“南方测试卷”“北方复习题”统统塞给孩子,完全剥夺了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天真的青少年失去了自己飞翔的天地,知识的殿堂变得阴森可怕。一次次考试完毕,孩子手捧考卷接受父母的“审判”,孩子考的不好,父亲呵斥打骂,母亲哭闹不止。这种肉体、精神的过度折磨,使多少孩子的学习兴趣被扼杀,多少孩子的思维陷入凝滞,心灵扭曲。过高的期望引出了孩子离家出走者有之,引出夏斐那样被亲生母亲活活折磨至死者有之。

  2、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制约了孩子长大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含在口里怕烫着,吐出来怕冻着”,这是很多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形象写照。生活富裕了,父母能不爱自己的孩子?!有多少家长懂得营养科学?!再加上电视广告的诱惑,于是乎“娃哈哈”、“醒神液”、“黄金撘挡”、“蜂王浆”、“生命一号”等营养品,把孩子们“灌输”成了身高与体重不成比例的肥胖儿;过多的照顾,使得孩子四肢不勤,体质虚弱。

  对儿童生活过度关心和照顾,实际上剥夺了儿童独立学习、独立做人、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如果儿童总是在家长保护下生活,主体意识就会萎缩,而变成一个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犹如雏鹰禁止飞行,而只能成为一只小鸡。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又如何去面临复杂而严峻的现实生活呢?又怎么能期望一个事事都要别人照顾的人成为国家之栋梁呢?

  3、过多限制、过多干涉阻碍了孩子潜能的释放

  1989年南京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名铁路职工,胆小怕事,为了避免自己的三个孩子出门惹事生非,遭人欺侮,竟将他们从小就锁在家里,最长的竟达十几年,使孩子和外界彻底隔离起来,原本正常的三个孩子因此几乎成为白痴。虽然没有普遍性,但对儿童行动自由的过多干涉、约束和限制的父母是大有人在的。诸如父母要求孩子不要玩水、不要爬树、不要上街、不要夜晚出门、不准看电视、不准同异性交往、不准看小说、不准下棋、跳舞、踢球等等,可以说在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来自父母不同程度的约束、干涉,甚至连日记、书信、交朋结友都要受到父母盘查甚至监督。显然,如此这般,孩子潜能自然得不到的应有释放,也不可能有健康的长大。[!--empirenews.page--]

  4、过多欣赏、过多表扬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在有些家长非常注重自己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家庭教育中也追求所谓的“艺术”性,也搞什么“愉快教育”、“激励教育”。然而,其中家长并没有把握教育的真谛:生活就是教育,“酸甜苦辣,全是营养”。过多欣赏孩子长大,过多表扬孩子,对孩子长大中的负面问题视而不见,一味迁就,遮蔽了许多“挫折”教育的良机。我们看到:现在的很多孩子可能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智力发展也不错,但承受不了批评,缺乏情感,缺乏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一颗温暖而丰富、纯洁而清新的心灵,心理不够健康。

  5、过多同情、过多体谅影响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最辛苦的是孩子!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同情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体谅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过多同情、过多体谅则会使孩子良好的习惯失去连续的滋养。

  “习惯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这是全球销量超亿册《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的作者肖恩·柯维的名言。然而,在更多的中国家庭中,恰恰轻视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培养。

  我非常喜欢这样几行诗:

  思想成为行为的伙伴,

  就有了行为的丰满舒畅;

  行为伴随积极连续的滋养,

  习惯就在滋养中长大;

  习惯接受生命的张扬,

  性格就有健康向上的力量;

  性格注入人文的能量,

  生命就有永恒的激昂。

  三、家庭教育的主人——父母,应该持证上岗

  事实上,怎样才能最大可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长大,作为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责任特别重大。在某种意义上说,在此期间孩子长大的质量是由父母决定的。例如,孩子年幼时可塑性强,这时父母开始为他们有选择地朗读,给他们读那些有趣并能使他们感到兴奋的书,他们将会学习模仿你所做的一切。记住,最好是压韵并带有插图,但一定要顺从你孩子的意向。如果他们想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一个故事,那你就尊重他们的意见。在重读时要注意强化书中的字及其含义,帮助你的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些字的发音和含义,这也有助于安抚你的孩子。同时,我们考虑到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起初朗读的时间要短(可能大约3分钟),然后再逐步延长,始终以孩子愉快为原则。显然,孩子年幼有没有这样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如:3岁左右的孩子再也不用“宝宝”这个词了。“宝宝抱”、“宝宝吃”已经变成“我要抱”、“我要吃”了。孩子自我意识产生以后,不再把自己的脚当玩具玩,也不再把自己的手指当乳头、把自己的脚当食物了。“我”与“非我”,孩子已经有了大概的概念。这时你问“你的脚在哪里,耳朵在哪里,手在哪里”,孩子会一一用手指出来。如果问爸爸的手、脚、耳朵在哪里,孩子也会顽皮地摸摸爸爸的手,指指爸爸的脚,揪揪爸爸的耳朵。孩子“我”的意识产生以后,“我”的发展速度很快。由于孩子交往的日益扩大,能力的不断提高,模仿学习的高速长进,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成人”了,大得比成人还大,长得比成人还快。这主要是由于孩子在游戏中已经做了“大人”的事情,扮演大人的角色,所以,孩子没有做过的事件也说做过,没有当过的角色也说当过。在孩子心中“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毫无疑问,不同的家庭,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因此,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建设好孩子长大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培训合格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因为大多数孩子0~3岁是和父母一起生活的。

  进入21世纪,为了提高行业的生产水平和服务水平,很多行业都已经实行持证上岗。然而,作为人类最高级的行业——父母却没有任何要求,这和人的生产的至高无上是极不相称的!所以,笔者认为,父母应该持证上岗!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父母有没有教育意识,是积极的教育意识,还是消极的教育意识,是系统教育意识,还是零碎的教育冲动,其结果是迥然不同的。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教育迅速在高中或大学开设父母课程,让未来的父母有一个起码的知识准备,应该是中国教育一个重要的智慧选择。考虑到我国尚未普及高中教育以及各地教育水平的差异,在婚前,对新婚夫妇进行培训,让未来的每一对父母都持证上岗。并且这一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比义务教育更为重要的教育,它直接关系着未来一代人的健康长大。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7

主题

17

帖子

47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0
landswhere 发表于 2021-11-21 17:38:21
家庭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很多人认为是从孩子出生之后开始的,错!应该从孩子出生前9个月开始。

  关于儿童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出生前期,从怀孕到出生,这9个月的时期是变化最迅速的阶段,在此期间,一个单细胞有机体转化为一个拥有惊人适应周围环境世界能力的人类婴儿。尽管其间的学习尚未破译,但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孩子的教育不是从出生开始的,孩子的学习早就开始了。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东方剑桥儿童教育开发中心,儿童心理学博士程跃和心理生理学行为医学副教授程淮两位年轻专家就指出:“七岁看老”已过时,三岁以前最重要。中国当今绝大多数儿童在他们父母的怀抱中丧失掉了人生最初几年的黄金教育机会,而这个机会的丧失,对儿童本人或者他们的家庭乃至整个民族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一些儿童教育专家认为:0~3岁是一个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其中第一年最为关键。它甚至能够预示着个体分化的方向。丧失早期教育的机会,将使大脑发育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还有一些儿童教育专家认为,每一个没有先天遗传疾病的新生命都是一个学习的天才,一个发展的天才。

  事实上,早期教育不仅可以造就“神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普通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为人的大脑存在尚未被开发的巨大潜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对近千名婴儿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若以17岁时的智力为100,8岁时进行开发,只能开发20%,4岁时却能达到50%,而更大的潜能开发在于3岁之前。所以,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都已开始把生命最初3年儿童的发展,作为本国在21世纪争雄的第一战略。据悉,日本已有30%的儿童智力达到“超常”水平。遗憾的是,在中国,大多数家庭对儿童的早期教育的关注基本还是空白。他们忙于对孩子进行例行公事式喂养,丧失了早期发展的大好机会。这两位专家忧郁地说,0~3岁是中国儿童发展的盲点。家长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婴儿的能力,用自己学习的方式来判断婴儿是否具有像自己一样的学习能力,以婴儿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判定婴儿的学习是困难的,从而把儿童期的学习定在6岁以后。事实上,婴幼儿以成人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自己的学习。他们提醒中国年青父母,孩子的生命发展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通过早期教育促进婴幼儿潜能的开发对人的一生的影响,甚至比推广母乳喂养,实行计划免疫等保健工作更为重要。据国内外有关婴儿智能发育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婴儿在抬头、翻身、爬行三大指标上,均落后于国外,这对于迎接未来挑战的新一代中国儿童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程跃和程淮两位年轻专家已经开始他们的“实证”。在1994年的最后一天,他们从北京市妇产医院,随机挑选了6个“幸运儿”,作为北京东方剑桥儿童教育开发中心的核心工程:“伴你同步成长——东方剑桥早期儿童发展个别指导计划”专家服务网的成员。在这6个婴儿中,他们的父母只有一对是大学生,其他却是普通工人、个体户。在这两位专家的指导下,这几个婴儿通过权威机构的综合评估,他们的智商却达到120以上。一位叫“逢时”的浙江个体户小孩,其综合智商达到140。程跃和程淮两位教授甚至打“保票”:只要每个父母都严格按照他们的指导,几乎每个正常儿童都能达到智力“超常”。

  二、家庭教育是误区最多的地方

  毫无疑问,为父母者都想做一个好父母,都想在家庭教育中少犯一些错误。但由于家庭教育是综合性极强的科学,也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艺术,所以,即使父母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有积极的教育意识,在家庭教育中依然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以下的教育误区在大量的家庭中都存在着,甚至在父母都是教育专家的家庭也不例外。

  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偏离了方向

  现在有些人对家庭教育概念的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典型的表现是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就是教育孩子读书、写字、画画、弹琴等,这实际上是把内容丰富的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和文化知识学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离开孩子实际,父母的期望只能使孩子的发展偏离方向。学校已使孩子肩上的书包超过负荷,父母还要无休止地强制孩子上什么“智力开发班”“学科强化班”“周日补课班”,什么“南方测试卷”“北方复习题”统统塞给孩子,完全剥夺了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天真的青少年失去了自己飞翔的天地,知识的殿堂变得阴森可怕。一次次考试完毕,孩子手捧考卷接受父母的“审判”,孩子考的不好,父亲呵斥打骂,母亲哭闹不止。这种肉体、精神的过度折磨,使多少孩子的学习兴趣被扼杀,多少孩子的思维陷入凝滞,心灵扭曲。过高的期望引出了孩子离家出走者有之,引出夏斐那样被亲生母亲活活折磨至死者有之。

  2、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制约了孩子成长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含在口里怕烫着,吐出来怕冻着”,这是很多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形象写照。生活富裕了,父母能不爱自己的孩子?!有多少家长懂得营养科学?!再加上电视广告的诱惑,于是乎“娃哈哈”、“醒神液”、“黄金撘挡”、“蜂王浆”、“生命一号”等营养品,把孩子们“灌输”成了身高与体重不成比例的肥胖儿;过多的照顾,使得孩子四肢不勤,体质虚弱。

  对儿童生活过度关心和照顾,实际上剥夺了儿童独立学习、独立做人、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如果儿童总是在家长保护下生活,主体意识就会萎缩,而变成一个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犹如雏鹰禁止飞行,而只能成为一只小鸡。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又如何去面临复杂而严峻的现实生活呢?又怎么能期望一个事事都要别人照顾的人成为国家之栋梁呢?

  3、过多限制、过多干涉阻碍了孩子潜能的释放

  1989年南京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名铁路职工,胆小怕事,为了避免自己的三个孩子出门惹事生非,遭人欺侮,竟将他们从小就锁在家里,最长的竟达十几年,使孩子和外界彻底隔离起来,原本正常的三个孩子因此几乎成为白痴。虽然没有普遍性,但对儿童行动自由的过多干涉、约束和限制的父母是大有人在的。诸如父母要求孩子不要玩水、不要爬树、不要上街、不要夜晚出门、不准看电视、不准同异性交往、不准看小说、不准下棋、跳舞、踢球等等,可以说在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来自父母不同程度的约束、干涉,甚至连日记、书信、交朋结友都要受到父母盘查甚至监督。显然,如此这般,孩子潜能自然得不到的应有释放,也不可能有健康的成长。[!--empirenews.page--]

  4、过多欣赏、过多表扬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在有些家长非常注重自己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家庭教育中也追求所谓的“艺术”性,也搞什么“愉快教育”、“激励教育”。然而,其中家长并没有把握教育的真谛:生活就是教育,“酸甜苦辣,全是营养”。过多欣赏孩子成长,过多表扬孩子,对孩子成长中的负面问题视而不见,一味迁就,遮蔽了许多“挫折”教育的良机。我们看到:现在的很多孩子可能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智力发展也不错,但承受不了批评,缺乏情感,缺乏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一颗温暖而丰富、纯洁而清新的心灵,心理不够健康。

  5、过多同情、过多体谅影响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最辛苦的是孩子!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同情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体谅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过多同情、过多体谅则会使孩子良好的习惯失去连续的滋养。

  “习惯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这是全球销量超亿册《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的作者肖恩·柯维的名言。然而,在更多的中国家庭中,恰恰轻视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培养。

  我非常喜欢这样几行诗:

  思想成为行为的伙伴,

  就有了行为的丰满舒畅;

  行为伴随积极连续的滋养,

  习惯就在滋养中成长;

  习惯接受生命的张扬,

  性格就有健康向上的力量;

  性格注入人文的能量,

  生命就有永恒的激昂。

  三、家庭教育的主人——父母,应该持证上岗

  事实上,怎样才能最大可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责任特别重大。在某种意义上说,在此期间孩子成长的质量是由父母决定的。例如,孩子年幼时可塑性强,这时父母开始为他们有选择地朗读,给他们读那些有趣并能使他们感到兴奋的书,他们将会学习模仿你所做的一切。记住,最好是压韵并带有插图,但一定要顺从你孩子的意向。如果他们想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一个故事,那你就尊重他们的意见。在重读时要注意强化书中的字及其含义,帮助你的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些字的发音和含义,这也有助于安抚你的孩子。同时,我们考虑到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起初朗读的时间要短(可能大约3分钟),然后再逐步延长,始终以孩子快乐为原则。显然,孩子年幼有没有这样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如:3岁左右的孩子再也不用“宝宝”这个词了。“宝宝抱”、“宝宝吃”已经变成“我要抱”、“我要吃”了。孩子自我意识产生以后,不再把自己的脚当玩具玩,也不再把自己的手指当乳头、把自己的脚当食物了。“我”与“非我”,孩子已经有了大概的概念。这时你问“你的脚在哪里,耳朵在哪里,手在哪里”,孩子会一一用手指出来。如果问爸爸的手、脚、耳朵在哪里,孩子也会顽皮地摸摸爸爸的手,指指爸爸的脚,揪揪爸爸的耳朵。孩子“我”的意识产生以后,“我”的发展速度很快。由于孩子交往的日益扩大,能力的不断提高,模仿学习的高速长进,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成人”了,大得比成人还大,长得比成人还快。这主要是由于孩子在游戏中已经做了“大人”的事情,扮演大人的角色,所以,孩子没有做过的事件也说做过,没有当过的角色也说当过。在孩子心中“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毫无疑问,不同的家庭,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因此,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建设好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培训合格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因为大多数孩子0~3岁是和父母一起生活的。

  进入21世纪,为了提高行业的生产水平和服务水平,很多行业都已经实行持证上岗。然而,作为人类最高级的行业——父母却没有任何要求,这和人的生产的至高无上是极不相称的!所以,笔者认为,父母应该持证上岗!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父母有没有教育意识,是积极的教育意识,还是消极的教育意识,是系统教育意识,还是零碎的教育冲动,其结果是迥然不同的。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教育迅速在高中或大学开设父母课程,让未来的父母有一个起码的知识准备,应该是中国教育一个重要的智慧选择。考虑到我国尚未普及高中教育以及各地教育水平的差异,在婚前,对新婚夫妇进行培训,让未来的每一对父母都持证上岗。并且这一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比义务教育更为重要的教育,它直接关系着未来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6

帖子

603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03
123456881 发表于 2021-11-21 17:39:02
很多父母在初为父母的时候是很懵懂的、迷茫的、手足无措的。正如现在大多数父母都很重视家庭教育,也会购买很多家庭教育的书籍学习,但这些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靶向或者系统性,只是觉得这本书不错,或者书中的某个观点(方法)很好,可以用来在孩子身上实践下。至于能够坚持多久?很难说!但在某些场合经常会说“我学习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但是然并卵……”。他们不明白,家庭教育并不是一两本书就能解决的,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学习很多相关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坚持!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三个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在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无法替代的。
孩子是世界上最精密的机器,要想教育好孩子,做父母就必须能够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所以对于家庭教育的学习有三点基本要求:
第一:不是等教育孩子出现了问题才开始学习;
第二:不是有了孩子才开始学习;
第三:不是结婚以后才开始学习。而是越早越好,
从我们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那一天开始学习,从我们懂得学习的越早越好那一天开始学习。
谢谢观看,麻烦点个赞再走,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5

帖子

47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3
呀给谁给我 发表于 2021-11-21 17:39:23
从计划生孩子开始,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4

帖子

47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0
年轻的黄小 发表于 2021-11-21 17:39:29
准确的应该问幼教专家。但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一岁左右就开始,培养喜欢听故事、看漫画书等,培养对书的兴趣。此外,到了2~3岁,就要培养对与错的认识。逐渐培养知道错了,勇于接受并改正的习惯。
   但我们都是过来人,幼儿教育确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几天,高兴了培养几天,不高兴了随波逐流。老公高兴了培养,老婆不懂,一切任性而为。有功夫了年轻父母自己带,有点忙了把孩子送给老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状况都不会有任何效果。因为从能量上说,任性胡为是最节省能量的一种状态。而遵循纪律、培养孩子需要花费很大的能量,而且,不进则退。稍一疏忽,前功尽弃。所以,这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但我觉得培养孩子喜欢读书,比较容易一些,对孩子一生有用。从一岁起,每晚临睡前,给孩子讲个小故事。养成习惯后,那就开始买适合幼儿看的漫画书,晚上临睡前,给孩子读故事,要有声有色。时间久了,孩子就知道书里有故事。然后,就要习惯平常多给孩子买书。2~3岁时,许多家长都会周末把孩子带到图书馆、书店让孩子自己找漫画书看,大人可以选孩子喜欢的,给孩子读、讲里面的故事。如此能持续到入幼儿园就可以了!然后,以后每逢生日等就给孩子买故事书。如此,孩子将来上学就不会厌倦书,就能自己去读了。如果广泛做个调查,学霸的成长过程里,都是满满的书籍。这一点做到了,如果家长也喜欢读书,那就终身无忧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5

帖子

447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47
老树667 发表于 2021-11-21 17:40:28
孩子的家庭教育应该从孩子一出生就要开始,很多家长不会教育孩子,觉得孩子还小啥都不懂,该赚钱赚钱,该潇洒潇洒,等大了再教育,孩子2岁了还在吃手,孩子6岁了语言发展缓慢,孩子9岁了数量关系发展缓慢,10岁了儿童道德发展缓慢,对于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不注意发现,结果错过了关键时间节点,等到发现孩子有问题时,问题已经发展严重了,自己束手无策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让家长焦头烂额,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自身存在的人格问题、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业、人际交往关系甚至后来的婚恋关系、家庭关系,最后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成就。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奠定了人生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人格的发展基础,6岁以后的整个人生的教育成功或者失败跟这一阶段有直接的关系,大量的教育实践和司法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对孩子的学业比较重视,这样的家庭教育方法那样的家庭方法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很少有人能摆一摆自己孩子18岁之前的生活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不管是视频材料还是文字图片材料的都没有,让他们分析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失败案例的原因,他们又说不出来,所以他们的说法很不靠谱。
       孩子的家庭教育分两个方面:一、遗传方面,是不是有生理缺陷或者超长,需要对孩子进行智力和人格测验或者医学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特长,对于有生理问题、学习障碍的儿童、智力超长的儿童要趁早进行特殊教育。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方面,能够对儿童在学校、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改正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建立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成功的家庭教育必然是父母与孩子有良好的依恋关系,孩子有安全感,孩子有自我满足感,父母能满足孩子的正常情感需求,不成功的家庭教育必然是父母与孩子的依恋关系出了问题,孩子缺少安全感,孩子不能形成共情感,进而形成了不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影响了自我需求的发展,进而影响更高层次的人格需求的发展。著名的恒河猴实验、“陌生情景测验”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儿童日常的学习中,从9岁三年级开始,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主要是从学习中获得,从这一时期开始,儿童的学习带有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和强制性,是培养儿童责任感和义务感、意志力发展重要时刻,从游戏的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应该来说儿童的学业发展成就从三年级开始。
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有四种教育模式:一、权威型,也叫民主型,是最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父母和孩子能有效的互动,孩子的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比较出色,孩子的发展空间广阔。二、专制型,对孩子要求严厉,标准高抑制孩子的想法和独立性,孩子表现的焦虑和退缩。三、溺爱型,对孩子放纵,父母对孩子充满爱和期望,但很少给孩子提出要求施加压力,结果孩子表现的骄横和不成熟。四、忽视型,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冷漠,不会对孩子提要求和行为标准,孩子容易出现适应性障碍,容易出问题。
家庭教育往往贯穿于孩子的整个人生,从出生到死亡都有家庭教育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培养,那些家庭教育底蕴深厚的家庭往往能形成行业世家,如军人世家、教师世家、医生世家、商人世家,学者世家。那些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是几代人人才辈出,那些家庭教育失败的家庭不出几十年就家道败落,家风尽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26

帖子

575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75
严清清 发表于 2021-11-21 17:41:14
从家庭受教育者被怀孕开始,直到家庭教育者去世为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4

帖子

45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6
峰十二尽栽 发表于 2021-11-21 17:41:38
从娃娃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0

帖子

45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2
塞北雪飘诜 发表于 2021-11-21 17:42:17
从小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2

帖子

45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2
唯美图图l 发表于 2021-11-21 17:43:11
越早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淑姊姊

青年

  • 主题

    13

  • 帖子

    4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