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一、先来做个家庭小实验吧

我家番茄小时候是我们小区里出了名的「佛系」宝宝,他的玩具、零食谁拿想拿都行,从他手里拿走他都没意见,再加上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有时候看了别人拿他玩具,他还会笑嘻嘻的贼开心,大家都说:你家番茄性格真好。
我当时嘴上说着:昂,是挺爱笑的。
心里想的是:你倒是给老娘抢回来啊!老娘小时候出了名的没人敢惹,你怎么这么怂。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也并不是想让孩子成为抢别人玩具的小孩,但就是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佛系」会被欺负。
所以我就在家里做了个小实验——玉米条实验(我自己起的名)。

http://pic4.zhimg.com/v2-8dd3d38ced787806b09809e2484a7735_r.jpg?source=1940ef5c
当时番茄也是两岁多了,趁着他在家吃喜欢玉米条,我走过去从他手里抢走了,他就是看了看我,然后在他的注目下我把玉米条放进了嘴里吃了,他也是没啥反应,自己就去小盒子里又抓了一把,猛的塞到自己嘴里。
我就让他爸爸来抢他的玉米条,嚯,番茄这就不乐意了,站起来抢回来不说,还凶巴巴的说了一句:茄茄的!
这个小实验说明我家番茄当时已经有物权意识了,并且也懂得亲疏远近,在他的观念里,妈妈是他关系最亲密的人拿了无所谓,爸爸是臭爸爸不可以拿,他已经能够区分爸爸妈妈和他不是一个人了,他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展现了。
那番茄为什么在外面不敢还击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安全感,他在家里很有安全感,所以畅快的表达自己,在外面环境中多少有些心里没底儿所以并不能充分的表达自己意愿;第二个可能就是这些和他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在他心里也是处于亲密关系下的,所以他不在乎对方是否拿了他的东西。
就这样,一直到他两岁八九个月的时候,初夏到来的时候,他开始不再「佛系」了,他的玩具小朋友不可以随意碰,他的铁哥们儿拿了行,不熟的小朋友拿就没门儿,而且他开始有意识的捍卫自我的权利,比如,红色的小铲子是我的,妈妈都不能玩儿,你想玩儿的话用黄色的。
二、孩子不敢还击的原因

小孩子们刚出生不用教就会表达喜怒哀乐,你不给他奶喝,立马能够哭的把房顶都掀开;你不抱他,他能一直哼哼到你妥协;当你逗他的时候他会笑得像个小鸭子嘎嘎嘎嘎嘎嘎个没完没了,只是随着他长大,有些孩子的情绪反而开始隐藏,被抢走玩具里心里再怎么不乐意也不显露,孩子显然是没有城府的,咱们不妨从以下几点考虑:

两岁多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有小朋友过来就很紧张 ...-2.jpg
自我意识还没觉醒

小婴儿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后,会开始逐渐探索自己,你还记得他突然有一天看着自己的手吗?又或者突然玩儿舌头,发出卟噜卟噜的声儿;还有的时候明明就是在那自己躺着就突然乐了,其实这都是他在探索自我。但是这个时候的他们还没有形成自我意识,一般小朋友会在两岁左右的时候,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有了一个“我的”初步概念。
物权意识尚未形成

“我的“概念最明确的表达方式就是物权意识的形成,就是开始知道护东西了,整天这个你也别碰,那个也是我的,劲儿劲儿的小样儿特别嘚瑟。
每个孩子的发育、长大都不同,有的孩子物权意识形成的早,有的孩子物权意识形成的晚,就像我家番茄的小伙伴里,有的小孩子从一岁多刚会走就很知道护东西,她的玩具、零食绝对是生人勿进,我家番茄的物权意识是两岁之后开始的,而还有的小朋友三岁多了也还是对于别人拿自己玩具的情况无所谓。
随着年纪、胆识逐渐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物权意识,有些孩子即便是被抢走了东西没有外在反应,可是内心里还是会有不开心、害怕、沮丧等情绪,这些感受未必说出来,从他的情绪、行为等方面还是能够感受到他有物权意识,只是不知道如何付出行动去保护。
缺乏安全感

就拿咱们大人自己来说吧,有不少人都是在工作中是一个卑微的社畜,和同事交流的时候简直就是社交障碍重度患者,多说一句话都能用脚趾抠出一个地基出来,但是和朋友家人在一起,那就是风趣幽默的话痨。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甚至比我们大人更加严重,因为他们面对未知的环境内心无法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事态的程度,所以反而不敢表达自己了。
我家番茄的同学里就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儿,每次放了学这帮孩子就在附近的小广场撒了欢儿的跑啊、跳啊、抱在一起在地上滚啊,而她永远是紧紧的拽着妈妈的手看着大家玩儿,她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她在家可淘气了,出来就蔫儿。
当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外面的一切都让孩子草木皆兵,自然也就不敢轻易表达情绪和想法,更不会有大的动作。
性格温和

我的朋友里有一个性格非常温和的女生,别人找她帮忙从来不拒绝,别人想要她的东西她也乐得送给对方,特别好说话。
家长可能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外向一些,似乎内向的孩子就会被欺负,但是有时候我们也要接受孩子本来就是内向的人,倒不是说内向的孩子就一辈子被抢东西,而是说内向的孩子行为方式会和外向的孩子有区别,家长引导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的想出不同的对策。
父母过于严厉

有时候小朋友真的不觉得对方拿了自己玩具是个事儿,又或者他比较慢热还在琢磨自己是否应该反击,这个时候家长过于急切、粗暴的表达:你倒是抢回来啊 / 自己的东西都不知道看护好 / 就知道窝里横,反而出发了孩子的另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爸爸妈妈批评我,一定是我做错了。
对于四五岁的孩子,他已经有了逻辑,可能会想到:哦,我做错的地方可能是因为没有反击。
但是啊,这样想也是不对的,因为他没有及时的拿回自己的玩具并不是错事儿,做错的是对方的小朋友呀,这样就会让他陷入一种错误的自我保护意识中,以后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生气千万不能分享玩具,或者变得没有自信,不断否定自己。
而对于更小的孩子,两三岁的小朋友们来说,他们一被吼、或者严厉的批评最常做的事儿就是石化,不仅仅是动作石化,思维也开始石化,整个人陷入害怕的情绪中。
三、家长多倾听、多观察、多表达、多做示范、少着急、少焦虑


两岁多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有小朋友过来就很紧张 ...-3.jpg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如果想要孩子更好的表达自我,那家长就需要多倾听、多表达、多做示范。
►► 多观察

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就像题主的家两岁多的小宝宝,他们可能还做不到清晰的表达,那么家长就需要多观察:

  • 孩子是否喜欢出来玩儿?
有的小朋友被抢了东西虽然当下不表达,无反应,但是他们会很抗拒再出去玩儿,或者抗拒去那个地方玩儿,这就说明他们是在意自己的东西被抢走的;
有的小朋友暂时还不在乎自己的东西被拿走,每天依旧和小伙伴聚在一起抠土。

  • 孩子是否对于别人抢了玩具有反应?
不妨在家做个对比实验,看看小朋友对于妈妈、爸爸、长辈拿走自己的东西时什么反应,如果在家里也依旧是没有什么反应,原因可能是年纪尚小物权意识没有形成,可能是不在乎,因为家是孩子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 孩子平时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就拿我和番茄爸爸来说吧:
我是性格外向的人,我小时候虽然长的瘦瘦小小豆芽菜一样,但是小伙伴都不敢欺负我,我是那个敢拿着毛毛虫吓乎他们的小豆芽菜(现在怕死毛毛虫了),就是堂哥堂姐想看我的玩具也得先问问我的意见;
番茄爸爸是性格内向的人,虽然从小长得高大,但是每次和邻居的孩子起了冲突他们家的兄弟姐妹都是跑回家关上门,气的番茄爸爸的爸爸总是恨铁不成钢的说:你们倒是还手啊!
我们不能总是依照我们的性子来判定孩子该怎么为人处事,而是要多观察,从孩子的性格特质去理解他的做法,并加以引导。
►► 多倾听

如果孩子比较大了,并且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意愿了,那当孩子不拿回来自己的东西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他们是怎么想的,再和他们说出咱们大人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
►► 多表达

这个多表达不是说表达:你倒是抢回来啊 / 你怎么不知道抢啊 / 你还手打啊...
这些表达都是无效表达,解决不了孩子真正的困惑,有的孩子就是想分享啊,有的孩子不知道面对比自己高大的孩子如何还手,有的孩子心里没底气很害怕...
家长的多表达其实是为了孩子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家长可以说:
哈哈,他拿着你的小铲子还挺有趣的,你看土挖的多多啊,你要不要也试试?
这个时候孩子的铲子没有了啊,在对方小朋友手里呢呀,家长可以说:
哦,没有小铲子了呀,那你要不要去和他说一说:把铲子还给我吧,我也要挖土。
小朋友如果点头同意,那家长就可以领着小朋友去要回铲子,如果小朋友没啥反应,那家长就就地取材那个棍子啥的挖土,看看小朋友的反应,如果他欣然接受那就说明他暂时对那个铲子没有感情,如果这个时候他不同意,明显是想要回铲子,那么家长就领着小朋友去要回铲子,家长可以说:
走呀,我帮你。
到了对方小朋友面前,家长可以先看看小朋友的反应,他要是自己表达,那就让他自己表达,如果他不表达,那么家长可以帮他说:
小朋友,把小铲子换回来吧,我们要用啦。
通过家长的表达一步一步的引导孩子去表达,让他逐渐意识到,哦,这是我的东西,我可以要回来。
►► 多做示范

对于自己家孩子被打、或者对方明显做了不好的行为时,家长需要多做示范,引导孩子做正确的反击。
就比如,孩子被打了,这个时候咱不要跟孩子说:打回去!
而是对对方的家长说:你家孩子还挺爱动手啊。
然后不管对方家长是什么反应,咱都可以笑着对打人的小孩说:这样打人是不对的哦 / 不可以打人 /   不能再打了小朋友了哦。
咱让一个小孩子反击,他心里很多时候是不敢的,尤其是看着对方的家长站在身边,心里更是怕了。但是咱可以给孩子做示范,爸爸妈妈是怎么沟通的,尤其是当爸爸妈妈跟对方家长沟通会无形中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慢慢的他就知道:哦,有人打我,我是需要告诉他这样不可以。
►► 少着急

在咱们言传身教的引导孩子长大、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不要太着急孩子立马就可以做到、做好。
给他们一些时间去理解、感受和尝试,也就是给孩子一些长大的时间和空间,有时候可能孩子并没有及时的反击,家长就会很着急,想很多,这些思虑没有错,为人父母的肯定是百般操心,但是我们操心的再多,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行为能力还达不到的时候,他就是无法把咱们支的这些招儿应用起来呀,太过着急只会徒增孩子和家长的焦虑。
►► 少焦虑

我是能够感觉到题主的焦虑的,而且我相信不仅我感觉到了,题主的小孩也感觉到了家长的焦虑。
焦虑的情绪不但容易人传人,而且一旦沾染上非常容易发散,本来只是脑袋里想一想,但是越想越烦躁,心里开始不舒服,心里一不舒服,就想嘴上说出来,说完了吧可能还是不痛快,忍不住手上指指点点...
家长焦虑了,娃就也会焦虑,我们不知道孩子是怎么做心里活动的,但是从外在表现上能够看出来焦虑会让孩子不自信,更加不敢表达。
@知乎亲子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10

主题

8

帖子

45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4
小猫靡哦怂 发表于 2022-1-13 12:10:32
一、先来做个家庭小实验吧

我家番茄小时候是我们小区里出了名的「佛系」宝宝,他的玩具、零食谁拿想拿都行,从他手里拿走他都没意见,再加上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有时候看了别人拿他玩具,他还会笑嘻嘻的贼开心,大家都说:你家番茄性格真好。
我当时嘴上说着:昂,是挺爱笑的。
心里想的是:你倒是给老娘抢回来啊!老娘小时候出了名的没人敢惹,你怎么这么怂。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也并不是想让孩子成为抢别人玩具的小孩,但就是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佛系」会被欺负。
所以我就在家里做了个小实验——玉米条实验(我自己起的名)。

http://pica.zhimg.com/v2-8dd3d38ced787806b09809e2484a7735_r.jpg?source=1940ef5c
当时番茄也是两岁多了,趁着他在家吃喜欢玉米条,我走过去从他手里抢走了,他就是看了看我,然后在他的注目下我把玉米条放进了嘴里吃了,他也是没啥反应,自己就去小盒子里又抓了一把,猛的塞到自己嘴里。
我就让他爸爸来抢他的玉米条,嚯,番茄这就不乐意了,站起来抢回来不说,还凶巴巴的说了一句:茄茄的!
这个小实验说明我家番茄当时已经有物权意识了,并且也懂得亲疏远近,在他的观念里,妈妈是他关系最亲密的人拿了无所谓,爸爸是臭爸爸不可以拿,他已经能够区分爸爸妈妈和他不是一个人了,他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展现了。
那番茄为什么在外面不敢还击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安全感,他在家里很有安全感,所以畅快的表达自己,在外面环境中多少有些心里没底儿所以并不能充分的表达自己意愿;第二个可能就是这些和他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在他心里也是处于亲密关系下的,所以他不在乎对方是否拿了他的东西。
就这样,一直到他两岁八九个月的时候,初夏到来的时候,他开始不再「佛系」了,他的玩具小朋友不可以随意碰,他的铁哥们儿拿了行,不熟的小朋友拿就没门儿,而且他开始有意识的捍卫自我的权利,比如,红色的小铲子是我的,妈妈都不能玩儿,你想玩儿的话用黄色的。
二、孩子不敢还击的原因

小孩子们刚出生不用教就会表达喜怒哀乐,你不给他奶喝,立马能够哭的把房顶都掀开;你不抱他,他能一直哼哼到你妥协;当你逗他的时候他会笑得像个小鸭子嘎嘎嘎嘎嘎嘎个没完没了,只是随着他长大,有些孩子的情绪反而开始隐藏,被抢走玩具里心里再怎么不乐意也不显露,孩子显然是没有城府的,咱们不妨从以下几点考虑:

两岁多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有小朋友过来就很紧张 ...-2.jpg
自我意识还没觉醒

小婴儿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后,会开始逐渐探索自己,你还记得他突然有一天看着自己的手吗?又或者突然玩儿舌头,发出卟噜卟噜的声儿;还有的时候明明就是在那自己躺着就突然乐了,其实这都是他在探索自我。但是这个时候的他们还没有形成自我意识,一般小朋友会在两岁左右的时候,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有了一个“我的”初步概念。
物权意识尚未形成

“我的“概念最明确的表达方式就是物权意识的形成,就是开始知道护东西了,整天这个你也别碰,那个也是我的,劲儿劲儿的小样儿特别嘚瑟。
每个孩子的发育、成长都不同,有的孩子物权意识形成的早,有的孩子物权意识形成的晚,就像我家番茄的小伙伴里,有的小孩子从一岁多刚会走就很知道护东西,她的玩具、零食绝对是生人勿进,我家番茄的物权意识是两岁之后开始的,而还有的小朋友三岁多了也还是对于别人拿自己玩具的情况无所谓。
随着年纪、胆识逐渐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物权意识,有些孩子即便是被抢走了东西没有外在反应,可是内心里还是会有不开心、害怕、沮丧等情绪,这些感受未必说出来,从他的情绪、行为等方面还是能够感受到他有物权意识,只是不知道如何付出行动去保护。
缺乏安全感

就拿咱们大人自己来说吧,有不少人都是在工作中是一个卑微的社畜,和同事交流的时候简直就是社交障碍重度患者,多说一句话都能用脚趾抠出一个地基出来,但是和朋友家人在一起,那就是风趣幽默的话痨。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甚至比我们大人更加严重,因为他们面对未知的环境内心无法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事态的程度,所以反而不敢表达自己了。
我家番茄的同学里就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儿,每次放了学这帮孩子就在附近的小广场撒了欢儿的跑啊、跳啊、抱在一起在地上滚啊,而她永远是紧紧的拽着妈妈的手看着大家玩儿,她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她在家可淘气了,出来就蔫儿。
当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外面的一切都让孩子草木皆兵,自然也就不敢轻易表达情绪和想法,更不会有大的动作。
性格温和

我的朋友里有一个性格非常温和的女生,别人找她帮忙从来不拒绝,别人想要她的东西她也乐得送给对方,特别好说话。
家长可能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外向一些,似乎内向的孩子就会被欺负,但是有时候我们也要接受孩子本来就是内向的人,倒不是说内向的孩子就一辈子被抢东西,而是说内向的孩子行为方式会和外向的孩子有区别,家长引导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的想出不同的对策。
父母过于严厉

有时候小朋友真的不觉得对方拿了自己玩具是个事儿,又或者他比较慢热还在琢磨自己是否应该反击,这个时候家长过于急切、粗暴的表达:你倒是抢回来啊 / 自己的东西都不知道看护好 / 就知道窝里横,反而出发了孩子的另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爸爸妈妈批评我,一定是我做错了。
对于四五岁的孩子,他已经有了逻辑,可能会想到:哦,我做错的地方可能是因为没有反击。
但是啊,这样想也是不对的,因为他没有及时的拿回自己的玩具并不是错事儿,做错的是对方的小朋友呀,这样就会让他陷入一种错误的自我保护意识中,以后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生气千万不能分享玩具,或者变得没有自信,不断否定自己。
而对于更小的孩子,两三岁的小朋友们来说,他们一被吼、或者严厉的批评最常做的事儿就是石化,不仅仅是动作石化,思维也开始石化,整个人陷入害怕的情绪中。
三、家长多倾听、多观察、多表达、多做示范、少着急、少焦虑


两岁多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有小朋友过来就很紧张 ...-3.jpg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如果想要孩子更好的表达自我,那家长就需要多倾听、多表达、多做示范。
►► 多观察

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就像题主的家两岁多的小宝宝,他们可能还做不到清晰的表达,那么家长就需要多观察:

  • 孩子是否喜欢出来玩儿?
有的小朋友被抢了东西虽然当下不表达,无反应,但是他们会很抗拒再出去玩儿,或者抗拒去那个地方玩儿,这就说明他们是在意自己的东西被抢走的;
有的小朋友暂时还不在乎自己的东西被拿走,每天依旧和小伙伴聚在一起抠土。

  • 孩子是否对于别人抢了玩具有反应?
不妨在家做个对比实验,看看小朋友对于妈妈、爸爸、长辈拿走自己的东西时什么反应,如果在家里也依旧是没有什么反应,原因可能是年纪尚小物权意识没有形成,可能是不在乎,因为家是孩子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 孩子平时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就拿我和番茄爸爸来说吧:
我是性格外向的人,我小时候虽然长的瘦瘦小小豆芽菜一样,但是小伙伴都不敢欺负我,我是那个敢拿着毛毛虫吓乎他们的小豆芽菜(现在怕死毛毛虫了),就是堂哥堂姐想看我的玩具也得先问问我的意见;
番茄爸爸是性格内向的人,虽然从小长得高大,但是每次和邻居的孩子起了冲突他们家的兄弟姐妹都是跑回家关上门,气的番茄爸爸的爸爸总是恨铁不成钢的说:你们倒是还手啊!
我们不能总是依照我们的性子来判定孩子该怎么为人处事,而是要多观察,从孩子的性格特质去理解他的做法,并加以引导。
►► 多倾听

如果孩子比较大了,并且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意愿了,那当孩子不拿回来自己的东西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他们是怎么想的,再和他们说出咱们大人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
►► 多表达

这个多表达不是说表达:你倒是抢回来啊 / 你怎么不知道抢啊 / 你还手打啊...
这些表达都是无效表达,解决不了孩子真正的困惑,有的孩子就是想分享啊,有的孩子不知道面对比自己高大的孩子如何还手,有的孩子心里没底气很害怕...
家长的多表达其实是为了孩子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家长可以说:
哈哈,他拿着你的小铲子还挺有趣的,你看土挖的多多啊,你要不要也试试?
这个时候孩子的铲子没有了啊,在对方小朋友手里呢呀,家长可以说:
哦,没有小铲子了呀,那你要不要去和他说一说:把铲子还给我吧,我也要挖土。
小朋友如果点头同意,那家长就可以领着小朋友去要回铲子,如果小朋友没啥反应,那家长就就地取材那个棍子啥的挖土,看看小朋友的反应,如果他欣然接受那就说明他暂时对那个铲子没有感情,如果这个时候他不同意,明显是想要回铲子,那么家长就领着小朋友去要回铲子,家长可以说:
走呀,我帮你。
到了对方小朋友面前,家长可以先看看小朋友的反应,他要是自己表达,那就让他自己表达,如果他不表达,那么家长可以帮他说:
小朋友,把小铲子换回来吧,我们要用啦。
通过家长的表达一步一步的引导孩子去表达,让他逐渐意识到,哦,这是我的东西,我可以要回来。
►► 多做示范

对于自己家孩子被打、或者对方明显做了不好的行为时,家长需要多做示范,引导孩子做正确的反击。
就比如,孩子被打了,这个时候咱不要跟孩子说:打回去!
而是对对方的家长说:你家孩子还挺爱动手啊。
然后不管对方家长是什么反应,咱都可以笑着对打人的小孩说:这样打人是不对的哦 / 不可以打人 /   不能再打了小朋友了哦。
咱让一个小孩子反击,他心里很多时候是不敢的,尤其是看着对方的家长站在身边,心里更是怕了。但是咱可以给孩子做示范,爸爸妈妈是怎么沟通的,尤其是当爸爸妈妈跟对方家长沟通会无形中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慢慢的他就知道:哦,有人打我,我是需要告诉他这样不可以。
►► 少着急

在咱们言传身教的引导孩子成长、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不要太着急孩子立马就可以做到、做好。
给他们一些时间去理解、感受和尝试,也就是给孩子一些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有时候可能孩子并没有及时的反击,家长就会很着急,想很多,这些思虑没有错,为人父母的肯定是百般操心,但是我们操心的再多,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行为能力还达不到的时候,他就是无法把咱们支的这些招儿应用起来呀,太过着急只会徒增孩子和家长的焦虑。
►► 少焦虑

我是能够感觉到题主的焦虑的,而且我相信不仅我感觉到了,题主的小孩也感觉到了家长的焦虑。
焦虑的情绪不但容易人传人,而且一旦沾染上非常容易发散,本来只是脑袋里想一想,但是越想越烦躁,心里开始不舒服,心里一不舒服,就想嘴上说出来,说完了吧可能还是不痛快,忍不住手上指指点点...
家长焦虑了,娃就也会焦虑,我们不知道孩子是怎么做心里活动的,但是从外在表现上能够看出来焦虑会让孩子不自信,更加不敢表达。
@知乎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2

帖子

530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30
硪只昰一顆樹苗 发表于 2022-1-13 12:11:30
身为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心里肯定是非常难受的。
从题主的问题和描述中,我能强烈地感受到作为家长那份心中的焦虑和担心,为什么孩子不知道还手,不会保护自己?家长既着急又心疼,但却没能真正探究出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及正确的应对方法。
孩子不敢抢别人东西,自己的东西也不敢要回来,偶尔和别人争一次也是很快放弃。
孩子不敢和别人争抢,也许是她不想通过“动手”的行为去抢玩具,因为她知道“动手”是不对的;又也许是她害怕她去争抢了会被小朋友伤害,出于保护自己的心理所以选择放弃。
和小朋友玩的时候游离在边缘,不能进入到中心。
两岁多的孩子还不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也是不同的,我们需要给她们时间慢慢适应和探索。
在自己玩耍时有小朋友过来很紧张,马上放弃离开看别人玩。
出现这种情况也许是孩子还没能适应和同伴一起玩耍的环境,又也许是孩子有过被小朋友欺负的经历,害怕被抢玩具或是被欺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索性主动放弃。
在被其他小朋友打时不会还手不会离开不会哭,就那样看着自己被别人打(这个情况我比较在意,每次发生我自己都会情绪失控吼孩子)
小朋友在被欺负的时候,本身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而题主的做法并不是去帮助孩子,而是情绪失控吼孩子,这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导致孩子不知所措。
我在想是不是小时候对她要求太严压住了天性。
连题主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要求太严压住了孩子的天性,恐怕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对孩子严厉管教的情形,导致孩子不敢完全表露自己内心的情绪。
以上这些情况是我个人做的一些猜测,不一定正确,但我想说的是,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懂得正确的社交方式和自我保护方法,我们也不应该因为孩子的一些表现就给TA扣上“胆小”、“懦弱”的标签。
孩子还不到三岁,这个阶段TA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还在发展当中,家长不应该操之过急,过度苛求孩子争取自己的权益。
当我们想让孩子还击时,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家长们有没有考虑过,我们让孩子去还击,想要达到的真正结果是什么?
是不让对方占便宜?是想证明自己更厉害?
还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如果还击失败,甚至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该怎么办呢?
很显然,我们的真正目的当然是想让孩子能够保护自己,但是还击并不是唯一且绝对正确的解决方式。
一味地逼迫孩子反击,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孩子被欺负了不敢还手,并不一定是“胆小“或”怂“的表现。
对于天性温顺善良的孩子来说,他们会觉得:打人是不好的, 我不想做打人的坏孩子。
对于善于考虑的孩子来说,他们会想:我要是打不过他,被他打受伤了怎么办?
无论什么时候,孩子被欺负了,TA最需要的,是释放被侵害的心理压力。
有些孩子会通过还手来释放压力,而对于那些不敢还手的孩子,比起怎么回击对方,TA更需要的,是排解心中的压力,如果这时候我们还说“你不会打回去吗,你怎么不知道还手”,这种引导不仅无效,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比起强迫孩子达到力量上的博弈,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让孩子拥有面对矛盾和处理问题的自信和勇气。
家长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去引导孩子

1、第一时间给予孩子安慰和理解

孩子被欺负了,心里一定是难受、委屈或生气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理解孩子,并给孩子足够的勇气,让他知道被欺负了并不可怕,因为爸爸妈妈永远是他们的后盾。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无条件地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让孩子认为自己这么做就是「胆小」「懦弱」的表现,我们不应该轻易地去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要让孩子有负面的想法,而是应当把这些挫折变成能让孩子成长的经历。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以向爸爸妈妈求助,保护自己不被伤害才是最重要的。
2、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孩子共情

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
我们可以在孩子情绪状态都比较好的时候,以平和的语气,和孩子一起复盘之前的事件。
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有耐心地询问孩子当时的状况和内心想法,如果孩子一时说不上来也不要着急,因为小朋友的表达能力本身就很有限,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并告诉TA:没关系,不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会站在你这边的。
无论孩子说了什么事情,不要急于批评,先表扬他们勇于说出事实,并和他们共情,然后再分析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说:“谢谢你能告诉妈妈这些,妈妈完全相信你说的。”“被小朋友抢走了玩具心里很难受又有点害怕是不是,如果是妈妈的话妈妈也会挺伤心的。”
让孩子感觉到我们能理解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心理压力才会得到释放,从而更愿意去积极面对。
3、帮助孩子转念,启发孩子思考

在了解并肯定了孩子的感受之后,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去思考,下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去面对呢?
无论孩子给出了怎样的答案,我们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想法,并进一步引导孩子去思考不同情况下可以有哪些处理方法
比如孩子可能会说:我下次不跟他玩、我可以跟他轮流玩这个玩具等等。
我们不必去追究孩子的方法是否可行,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面对的勇气和思考的能力。
同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转念,让孩子从一个负面的事件中获得正面的情绪。
比如别的小朋友抢孩子的玩具,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那个小朋友太喜欢你的玩具啦,他很想玩,可是他还没有像我们一样学会礼貌地沟通,我们可以试试跟他商量一起玩,或是礼貌地拒绝他。
当我们从一个负面事件中去给孩子贴上一些正面的标签,比如“懂礼貌”、“会沟通”,孩子就不会因此而受挫,下次就会更有自信去处理这些问题。
最后,我们再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式,并且告诉孩子,如果自己无法解决,一定要主动找爸爸妈妈寻求帮助。
只有当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拥有积极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4、注意引导的语气和方法

如果家长情绪激动地跟孩子说:下次谁再打你,你就打回去,不要害怕,大胆一点、自信一点!
这种形式的讲道理并不一定是有效的,因为家长的态度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甚至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应当以平和的态度,用温和的语气去跟孩子沟通。
此外,通过游戏或者故事的方式,更能让孩子产生兴趣,并在无形中让孩子产生积极的转变
比如我们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由家长来扮演抢玩具的小朋友,鼓励孩子勇敢沟通,让孩子获得处理问题的经验和勇气。
5、借助绘本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绘本虽然不能帮助父母和孩子完全解决问题,但它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帮助父母和孩子积极有效地沟通。我们可以通过绘本故事来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从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比如这套来自日本绘本作家濑名惠子的《石头剪刀布系列》,就是一套非常值得亲子共读的绘本,因为这套书所聚焦的,就是当下最值得家长关注的——孩子的社交问题

两岁多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有小朋友过来就很紧张 ...-1.jpg
这套书共有六个小故事,分别对应了六种常见的孩子之间的社交冲突:
社交冲突1:意见不同,谁来决定?——《石头剪刀布》
社交冲突2:“欺负”和“被欺负”怎么办?——《讨厌的太阳》
社交冲突3:怎么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走开,小乌云》
社交冲突4:遇到“讨厌的”小朋友怎么办?——《隔壁家的坏狸猫》
社交冲突5:谁坏话会发生什么?——《小幽灵吓坏了》
社交冲突6:挫折面前,保持好脾气的秘诀!——《好运气奶奶》
在这套书里,作者用六个诙谐有趣的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形:小朋友闹矛盾打架、乱发脾气、欺负别人、说坏话等等。
不过作者并没有在书中批评指责孩子的这些行为,而是先接纳孩子:打架可以被原谅,发脾气可以被理解,不喜欢可以直接说出来…孩子可以从中产生共鸣,进而引发他们自己的思考。
比如在《石头剪刀布》这本书中,就描绘了孩子之间出现争执的情形:

两岁多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有小朋友过来就很紧张 ...-2.jpg
太阳公公想让天气晴朗,可云朵却想下点雪,两个人意见不统一,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让孩子来猜一猜,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两岁多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有小朋友过来就很紧张 ...-3.jpg
原来,他们用“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来做了决定,最终云朵赢了,于是太阳公公躲了起来,云朵开心地下起了雪。
看起来这是个很不错的解决方法呢~
我们可以顺便问问孩子,还能不能想到什么好方法呢?
下一次再遇到和其他小朋友意向相冲突的时候,想必孩子们都能轻松解决了吧~
再比如《走开,小乌云》这本书,就讲述了小乌云想要加入猫咪小团体,但却不被他们所接纳的故事。

两岁多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有小朋友过来就很紧张 ...-4.jpg
小乌云特别想跟猫咪们一起玩,但是猫咪们不喜欢下雨,所以不愿意跟小乌云一起玩,即使小乌云把自己变成了鱼的形状,也无济于事。

两岁多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有小朋友过来就很紧张 ...-5.jpg
不过最后,小乌云还是成功地和猫咪们成为了好朋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就在这个小故事里!
这套书除了这六个可以给孩子带来启发的小故事外,还附赠了六个非常棒的育儿干货视频,相信家长们都能从中获得启发,掌握处理孩子社交问题的正确方法~

两岁多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有小朋友过来就很紧张 ...-6.jpg
引导孩子掌握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学会自我保护的最佳方法,并不是简单粗暴的三言两语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有耐心地去引导。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作为孩子的后盾,在关键时刻给孩子力量,让孩子拥有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勇气和工具。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85724f4099df3bbe69b629eb969367e4" data-hash="85724f4099df3bbe69b629eb969367e4" data-hovercard="p$b$85724f4099df3bbe69b629eb969367e4">@知乎亲子
我是知乎母婴领域创作者,坚持科学育儿的学习型妈妈@小小小笼包,我在这里分享育儿干货、母婴好物,还有绘本和辅食。
关注我,和我一起在育儿的道路上共同成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

帖子

46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4
宝姐姐1 发表于 2022-1-13 12:12:26
引导啥啊?都这样了,还在孩子身上研究呢?还研究怎么引导孩子呢??你这种家长就最好啥也不做,但凡做就是对孩子的伤害。
看看你通篇描述,完全没有自己平时到底怎么对待孩子、自己都做了什么,怎么养的,全部是孩子的表现是如何如何。我想,你平时对待孩子可不仅仅是“严格”吧?吼叫、打骂不少吧??她得多无助多绝望,经历过多少次被亲生母亲伤害、吼叫、打骂后,才能对外界对自身麻木胆怯到这种地步……你根本不会自我反省和改正的,因为你只不过觉得这是“严格”,觉得你自己做的可对呢,都是为了孩子好。她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她天生的、都是她自己长成这样的,都是她自己的错,所以可能还得更“严格”才是为了她好。
这种事儿,你也真好意思问。知乎非得搞个友好交流没脏字的规矩,耽误我输出了,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

帖子

47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0
一颗树125 发表于 2022-1-13 12:12:38
当我们用吼叫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时候,往往带来他发展的两个极端:叛逆、懦弱。
我观察这类被“欺负”了不敢吭声、不敢还手:不知所措的孩子,要么家里依赖性太强、处处包办、保护过度,要么家长经常情绪失控、喜怒无常。

两岁多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有小朋友过来就很紧张 ...-1.jpg
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家长特别需要注意亲子关系的构建:
1.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2.尊重和鼓励孩子自主探索,甚至偶尔冒险;
3.爸爸多参与孩子的成长,多陪伴;
4.为孩子提供放松的社交环境,允许孩子自行处理他们之间的冲突,不要轻易干涉;
5.当孩子受挫折或被欺负时不要辱骂和数落他笨、胆小;
6.引导孩子学会反抗,比如呵斥对方的行为、自我保护、招架、适当还击。
当然,也有些家长会直接教孩子打回来,从情感上无可厚非,但强中更有强中手,当孩子习惯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后,难免有一天遇到比自己更强的对手,那最终还是要吃亏,拥有面对“强敌”有勇气,不轻易退缩的精神就好,但也不太建议用粗暴的方法!

两岁多孩子被欺负也不敢还手,看到有小朋友过来就很紧张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2

帖子

451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1
间笔默富牙 发表于 2022-1-13 12:13:38
没错,三岁的时候性格操作系统基本上写到大脑里去了。
从小没有鼓励小孩,看太紧,没有平等沟通等等共同造就了这个结果。
后边还是以情感沟通为主吧,不要再继续原来的做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46

帖子

629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29
玉满天下1999 发表于 2022-1-13 12:14:18
一点点的让孩子脱离父母接触外界。
指挥她帮你完成一些事情,
指挥她独立完成事情
由简到繁,由底到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

帖子

49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8
390943768 发表于 2022-1-13 12:14:47
你都说了会情绪失控吼孩子,你控制控制自己吧!本来孩子就胆小,你再吼她,她更害怕没自信了。每个畏缩的孩子背后都有个爱吼她的家长。你小时候如果被这样吼你怕不怕?孩子都不知道你为啥吼,只知道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耐心点,把她当朋友,平等对待,她才会渐渐自信起来。小时候你不把他当人看,像对宠物那样高兴了抱抱不高兴就吼,大了别人也不把他当人看。因为她不知道正常受尊重的人是什么样子的。习惯了畏缩,你能吼住她,出去别人也能吼住她,你觉得你的吼比别人特别还是比别人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1

帖子

505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5
国米的主人国q 发表于 2022-1-13 12:15:33
在被其他小朋友打时不会还手不会离开不会哭,就那样看着自己被别人打(这个情况我比较在意,每次发生我自己会情绪失控吼孩子)
(这个情况我比较在意,每次发生我自己会情绪失控吼孩子)
就你这一个行为,就足够吓坏孩子的,孩子性格霸道还是软弱,我个人认为是天生的
当父母的因为自家孩子性格比较软弱或者说比较佛系
就开始情绪失控
原本孩子只是因为天生性子弱不喜欢争抢,被你来那么几回情绪失控吼叫
她会在原基础上变得更加胆怯,不自信,为人处世唯唯诺诺的
所以做父母的先摆正自己的心态再去引导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

帖子

481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1
也空中最亮的兴 发表于 2022-1-13 12:15:42
尺度很重要。自己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欧阳馨丶

青年

  • 主题

    4

  • 帖子

    13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