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从一个卑微的乙方的角度来分享下我的方法,放心,不是说育儿要像乙方一样卑微,而是很多时候养孩子站在乙方思维的角度会思路开阔不少。
我们平时想给孩子提一些建议,并且热切的期盼他们能够采纳,这就跟乙方想要中标的心理一样一样的,然而有时候孩子们并不能够接受家长的建议,反而觉得家长是在挑刺儿,就像我们做乙方的,方案做的再好也不一定能够打动甲方。

怎么样让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接受你的建议?-1.jpg
一、乙方的视角看待育儿问题

那就先来说说甲方能够接受乙方方案的几点原因,开拓下思路:
直击需求
做乙方最理想的情况就是甲方能够需求明确,而对于甲方来说也是同样希望乙方的方案能够直击需求,契合度高,也就是说方案写进了甲方的心坎儿里。
创意新颖
大部分是时候方案要有创意会是甲方和乙方的共识,有时候甲方也会想着:虽然这个方案看起来有风险,但是看起来很有意思,不尝试一把谁知道结果呢。
逻辑清晰
甲方来找乙方做方案都肯定是有预期收益目标的,要么能赚到钱,要么能赚到吆喝,一个逻辑清晰的方案可以让甲方看完之后就心里有底儿了。
可执行性高
甲方想办一个嘉年华的活动,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做过,找到乙方时,除了创意、新颖、逻辑这些,他最看重什么?当然是可执行性了,不然两眼一抹黑的甲方看着花样翻新但是可执行性低的方案要怎么说服自己付款。
感情牌
“你们的方案虽然不是很出挑,但是你们的提案人员特别的认真负责,所以我觉得咱们可以合作试试”,感情牌里还包括不限于,有些时候甲方和乙方聊的特别投缘,或者酒桌上喝出情谊了等等。
背后交易
私下返点这种事情虽然不值得提倡,然而有时候却会成为一些乙方能够中标的关键,背后交易也算是一些乙方的全案中的一环。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一些乙方的方案能够中标的原因,归根结底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乙方的方案触动了甲方最真实的需求。
咱就说,这些中标的原因写下来看不觉得有什么独特之处,就是谁都知道的道理啊,这就像我们给孩子提建议一样,为什么有的家长提的建议很好,但是孩子并不接受,有的家长提的建议平平无奇,但是却深受孩子的信任,不被接受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匹配上孩子的真实需求,他或许是期待自己独立解决,或许是觉得你的建议无法帮助他解决问题,或许是觉得你的建议太复杂不好理解,再加上家长的不适当的表达让孩子觉得自己一直在被否定,做什么都是错的,怎么做家长都不认可。

怎么样让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接受你的建议?-2.jpg
二、为什么孩子不愿意接受家长的建议?

再来细说家长给孩子提建议这件事本身,最常见的结果就是孩子觉得家长唠叨、看不上自己的努力,要么是默默的不搭理,要么是变成一场家庭纷争。
提建议的时候家长会不自觉的跳入一些误区里:
误区 态度居高临下


  • “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都多”
  • “还能有我不懂的事儿吗”
  • “老子什么没有经历过”
这些话在我的长大过程中是时常听到的,所以我就是那种不喜欢接受父母建议的人。
工作后成为了一个乙方更是深谙居高临下的态度是无法中标的,我要是拿着方案对甲方说:嗨,甭跟我这儿吆五喝六的,我什么项目没做过?什么甲方没见过?就你们这样的算什么啊,我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哪儿那么多你想要,少跟我说但是。
这得是多找虐的甲方才会接受啊?
工作中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建议,这样居高临下的态度行不通,生活中就更不行了,因为家是讲究温度的地方,孩子需要建议的时候,他不仅仅是需要一个可执行的方案,更是需要一个温暖的港湾,让他彷徨的心有片刻的安宁。
误区 内容空洞


  • “我就说了你这个不行,我当初怎么说的?完了吧?没成吧!”
  • “你这个态度就不端正,那能成吗?你得态度端正,端正起来。”
  • “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你还能干成什么?指望你都白扯!”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
没错儿,一些家长就是无法提供有效的建议,时常是训斥多余解决,否定多余肯定,从来不会帮助孩子仔细反思失败的原因,更多是通过指责达到标榜自己曾经有高见的光辉形象和家庭地位,企图孩子以后可以臣服于自己。
这就像有些方案看起来好像挺热闹,排版贼精美,但是车轱辘话说半天都没有沾到半点儿需求的边儿,这要怎么中标?
误区 可操作性低

其实有不少家长都是能够做到提出实际建议的,但是收效甚微,孩子们往往会说:你这样不行。
家长就会反问:怎么就不行了?你没做怎么就知道不行。
其实这个“不行”并不是对建议本身的否定,而是因为这个建议往往是从大人的角度审视、理解、提出的,没有考虑孩子的心理、环境、能力等因素,从而导致这个建议的可操作性很低。
误区 思维落伍

咱们做乙方讲究与时俱进,有创意,就像这几天“元宇宙”很火,咱们做乙方的就得了解起来了,说不定哪个甲方就有这个需求呢,做父母也是一样。
我以前做孩子,现在做家长,这种身份上的转变开始让我的想法更加立体起来,就像我爸妈以前给我提建议的时候,我总是会觉得他们这是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但是我现在做了妈妈了,明白了家长想要引导孩子长大的初心了。
估计是没有几个人能够接受被说是落伍了,我工作有晋升,我有追最新出的美剧,我有玩儿最新款的游戏,我怎么会是一个积灰的人呢?对于现在的年轻家长来说确实不太会有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情况出现,但这些都是我们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熠熠生辉,孩子有孩子的天地,孩子有孩子们的流行,这种落伍更多会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们的语言而无法传达自己的建议。
误区 抬杠

在养育我家娃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家番茄现在四岁,特别喜欢抬杠,而我的父母自从我参加工作之后也特别喜欢跟我抬杠,我成为了一个上有老杠精,下有小杠精的艰难中年人。
孩子进入到抬杠的年纪,是因为他们想要表达自己,通过和父母唱反调强调“我”的意识,并且也是他们探索世界和试错的方式;家长进入到抬杠的年纪,是因为他们想要表达自己,通过和子女唱反调强调“我”的家庭地位,是他们坚守自己阵地的方式。
但是,家长通过抬杠的方式输出自己的观点着实不太明智。
误区 感情牌

或许对于一些乙方来说打感情牌是自己的大杀器,但是对于家长来说打感情牌却需要谨慎。
不得当的感情牌会让孩子觉得备受压力,我接受你的建议并不是这个建议有道理、对我有益,而是承受不了父母的情感压力,似乎自己不接受父母的建议就成了那个不孝顺、抛弃父母、不听话的人。
一旦跳入了以上的误区,孩子会从一开始的不想听家长的建议逐渐变成不想对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说了也没用,家长提供不了有效的解决办法,还会打压自己的想法,慢慢的,亲子关系淡薄,冲突不断。
三、如何分享自己的建议

第一步:倾听

当一个孩子可能需要建议的时候,还真就是和甲方有些像——时常无法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真实需求,或许是因为不善表达,或许是因为不想表达,或许是真的不知道需求是什么。
一个合格的乙方必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倾听,而一个受孩子信任的家长也一定是在生活中善于倾听的。
我们不要上来就本着自己都暗中观察多少天了早就分析出一二三四五的心态上来就给孩子提建议,而是跟他聊一聊,在话语间探寻出他的真实需求、恐惧、问题等等。
第二步:换位思考


  • 如果这事儿摊我身上我会怎么做?
  • 如果我五岁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 我们性格外向的人是这样思考这个问题的,那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会是怎么思考的呢?
  • 如果我面临这样的状况,我是否会想自己解决?
身为家长,不是因为我们走过更多的路、拥有更多的经验,所以我们的建议更好,而是因为我们是大人可以更全视角的看待问题,所以我们具备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才能有提建议的可能。
第三步:针对性分析

换位思考后,基本上我们心里会有一个基础的方案了,这个时候要再更进一步的从自己家孩子的情况去分析他的困境:

  • 目前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
  • 阻碍他解决问题的阻力是什么?
  • 我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
  • 他是否期待自己解决?
  • 。。。
并且还要寻找出孩子现在或者过往做法中的优点,我们想给一个人提建议的时候一味的说对方的缺点和不对的地方,只会增加彼此的心里负担,父母觉得孩子哪儿都不行,孩子觉得父母不认可自己,所以在针对性分析的过程中要找出孩子的优势,增强他的自信心。
第四步:建议整合

一切思考妥当了,那么就把我们想要提出的建议整理好吧,就如同写ppt考虑下排版和特效一样,我们也需要考虑清楚提出建议时的逻辑和策略。
第五步:平和的姿态说出自己的建议

这一步会和乙方提案很不同。
我们乙方做提案肯定是希望中标,非常积极的展示自己。
但是给孩子提建议前家长要做好孩子不接受自己建议的心理建设,因为有时候孩子就是不需要我们的建议也可以解决问题,在我们看来冗长或是不必要的试错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没准儿还是很宝贵的经验累积呢。
打造口碑

就还是像做乙方一样呀,我们怎么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案子?必然是我们公司或者我个人有非常丰富的案例累积呀,人家甲方一看过往项目就知道这个乙方擅长什么、厉不厉害、可不可靠。
身为家长的我们如果日常生活中就不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那孩子又怎么能够放心的接受咱的建议呢?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势必要能够成为孩子的楷模,在他心中我们是可靠的、温暖的人,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愿意倾听下咱的小小建议。
四、不提建议也是一种建议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会有自己的秘密,不会再与家长无话不谈,更不会事事都按照我们想的来。如果凡事我们都想太凸显身为家长的高瞻远瞩和“还不是为了你好”,那么留给孩子的长大空间就越发的狭小,当长大空间被过分挤压的时候就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和反抗,他们会说:

  • 我没有自己的空间,什么都得按照你说的来;
  • 我真的很压抑,没有一点自己的思想;
  • 你安排的并不是我想要的;
  • 到底是为我好,还是为了你自己轻松;
  • 为我好就应该给我长大的机会;
  • 我做什么都是错的;
  • 。。。
家长要先做到珍惜自己的建议,孩子才能珍惜家长的建议,不然今天这儿看不过去发表下建议,明天那儿觉得不行再发表下自己的建议,这建议多了不但不值钱,反而还会像泛滥的洪水一样威胁孩子表达“我”的空间。
跳出“我还不是为你好”的心理再审视孩子的所面临的问题,不分享我们的建议是否会推他跌入深渊,如果不会,那么给他一次试错的机会行不行呢?短期看这次的试错让他花费了一些时间,人生漫漫,总得有些时间要自由支配,更何况哪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呀,没有辨识能力和自我思想的人只会越走越如履薄冰。
做家长其实真的不容易,我们有时候要像前锋一样,冲在前面扫清障碍,有时候又像保姆一样,寸步不离的呵护,有时候又像后盾一样,不声不响不干预,关键时刻帮上一把,这大概才符合孩子心中爸爸妈妈是无所不能的超人的形象吧。
家长们千万不要忘记,不提建议也是一种建议,是我们在建议孩子多尝试,多体会,多总结,你放心,爸爸妈妈一直在呢。
@知乎亲子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吾非雾

青年

  • 主题

    6

  • 帖子

    18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