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19-12-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代诗歌四首》整合教学

执教/孙秋备

一、课前交流写季节的诗词

二、诵读诗歌,在比较中积累

(生朗读四首诗歌)

师:有没有发现这四首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

生:有四言,有七言,有五言。

(屏显四首诗的体裁及朗读节奏)

师:请同桌互读,体会每首诗的韵律特点。你最喜欢读哪一首?说说你的朗读感受。

生:我喜欢读《观沧海》,它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生:我也喜欢读《观沧海》,它读起来有壮阔之感。

生:它读起来雄壮有力,很有气势。

师:看来,很多同学喜欢读《观沧海》。如果《观沧海》是这样的形式,大家读读看,有什么感觉?

(屏显)

东临碣石观沧海,

水波动荡山岛耸。

草木丛生洪波涌,

日月星辰出其中。

生:好像变得柔情了。

生:我觉得没有四言的好,读起来没有力量。

师:四言诗读起来音调短促,富于节奏感和均衡感;七言诗表意丰富,音韵舒缓,抒情的意味更浓厚些。

师:男生读《观沧海》,读出铿锵豪壮;女生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读出情意绵绵。(生读)

师:为了更有抒情性和整饬之美,把《天净沙•秋思》改得像前三首那样,行吗?

(屏显)

枯藤老树栖昏鸦,

小桥流水傍人家。

古道西风行瘦马,

夕阳残照走天涯。

生:马致远写的比较好,让人很容易读出他的悲伤。

师:悲伤的情味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断肠人在天涯。

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变化的节奏,平白如话的句子,游子的忧伤惆怅就表达得显豁醒目了。

师:元曲句子是非交错,变化摇曳,多口语化,读来别有情味。

(师范读,生自读体会)

三、分类说读,在描述中积累

师:如果按照季节给这四首诗分分类,你会怎么分?

生:《次北固山下》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春天的诗。

生:《观沧海》《天净沙》是秋天的诗。

师: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词》中这样写到(屏显),请结合四首诗的内容,用刘禹锡的句式说话。

(屏显)

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因为秋天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景色。

我言______胜______,因为_________。

生:我言春日胜秋日,因为春天有“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物。

生:我言春日胜秋日,因为春天有青山和绿水。

生:我言秋日胜春日,因为秋日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

生:我言秋日胜春日,因为秋日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壮阔景色。

师:正是因为季节的多姿多彩,才有了精彩纷呈、风格多样的诗歌。请你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推介你喜欢的诗歌类别。

(屏显)

我喜欢春天(秋天)的诗,春天(秋天)的诗中既有……,也有……

示例:我喜欢春天的诗,春天的诗中既有杨花和子规,也有青山和绿水。

生:我喜欢秋天的诗,因为秋天的诗里既有枯藤和昏鸦,也有丛生的树木和丰茂的百草。

生:我喜欢秋天的诗,因为秋天的诗里既有日出沧海的壮阔图景,也有夕阳西下的晚景图画。

生:我喜欢春天的诗,因为春天的诗里既有飘飞的杨花,也有歌唱的子规。

师:子规的叫声是“不如归去”,像在呼喊“回去啊”“回去啊”,是 怎样的歌唱?

生齐:凄凉

生:春天的诗里既有纷纷飘扬的杨花,也有凄凉鸣叫的子规。

四、类内比读,在整合中积累

师:同样的季节,不同的诗人带着不同的情感去看去听,就有了不同情味的诗歌。比读两类诗歌,你从哪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用下面句式说话。

(屏显)

我喜欢春天(秋天)的诗,在诗人笔下,春天(秋天)既有……,也有……

(出示写作背景。学生浏览,思考,讨论)

生:我喜欢秋天的诗,在诗人笔下,秋天既有“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景象,也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画面,还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伤之情。

生:我喜欢秋天的诗,秋天的诗既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辉煌光耀,若出其里”的博大胸襟,也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的凄凉和惆怅。

生:我喜欢春天的诗,在诗人的笔下,春天既有杨花的飘零无依、杜鹃“不如归去”的凄婉鸣叫,也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开阔愉悦。

生:我喜欢秋天的诗,秋天既有“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壮阔雄伟,也有“断肠人在天涯”的悲苦之情。

师:同样是秋天,在满腔豪情的刘禹锡看来,“晴空一鹤排云上”,天空辽远开阔任我翱翔;在胸怀壮志的曹操看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辉煌光耀,若出其里”,大海宽广无边包孕日月星辰;在流落天涯的马致远看来,“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眼前的景物都笼罩着萧瑟和苍凉。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

(屏显)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生齐读)

五、创写诗句,在仿用中积累

师:如果曹操也用刘禹锡的方式写诗,我觉得他会说:

(屏显)

沧海浩渺草木茂,便引壮怀到碧霄。

师:如果李白、王湾、马致远也用这样的方式写诗,他会怎么说?

生:李白说:愁心明月随君到,便引思念到碧霄。

生:李白说:杨花落尽子规哀,便引惆怅到碧霄。

生:王湾说:客路行舟水面阔,便引思念到心怀。

生:马致远说:枯藤老树归昏鸦,便引思乡到心间。

师:秋天来了,新学期开始了,我们进入到热闹而又繁忙的初中生活。面对美丽的校园景色,面对热气腾腾的学习场面,大家会怎么说呢?

(屏显)

我们说: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_______________,

便引______到(碧霄)。

生:红砖白墙青青草,便引爱护到心中。

生:鲜花嫩草满校园,便引喜爱到心间。

生:书声琅琅满校园,便引壮志到碧霄。

师:真好,我们把这位同学的诗句填进整首诗中,咱们来共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无论身处哪个季节,只要有积极乐观的精神,有奋发进取的心态,每一个季节在你眼中都是美的。希望大家心中有壮志,眼中有美景。

惟歌生民病

--《唐诗二首》整合教学

执教/孙秋备

一、课前互动,导入新课

二、初读求同,读懂诗歌

(生读诗歌。齐读,个人读。师纠正字音,指导情感朗读。)

师:这两首诗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生:这两首诗句子都很多,是古体诗。

生:这两首诗都在叙事。

师:不错,这两首诗都属于叙事诗。它们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生概述诗歌内容)

生:这两首诗里都有一个可怜的老人。

师:这两位老人谁更悲苦?结合具体语句,用朗读表现悲苦,用描述阐释悲苦。

生:我觉得杜甫更悲苦。“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人住的是茅草屋,风还把茅草吹跑了。

师:是 一场肆虐的秋风啊,这秋风吹走的不但仅是茅草,吹走的还有诗人一家人的安宁生活。

生:我觉得卖炭翁更悲苦。“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卖炭翁旷日持久地劳作,生活很艰辛。

生:杜甫更悲苦。“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棉被冷硬得像铁,可见生活很穷苦。

生:我觉得卖炭翁更悲苦。“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穿得那么单薄,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这处心理描写可以读出卖炭老人的悲苦境遇。

师:按照正常思维,他没有棉衣,穿得单薄,应该想的是什么?

生齐:天不要太冷啊!

师:但卖炭翁却“愿天寒”,这反常心理的背后,是卖炭老人生活的艰难悲苦。

生:卖炭翁更悲苦,“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他辛辛苦苦烧的碳被宫使抢走了。

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卖炭翁多是生活方面的悲苦。而杜甫,一方面是难以为继的生活悲苦,另一方面是忧虑国家忧虑百姓的精神之苦,可以说,杜甫是身心皆苦。那么谁是制造悲苦的凶手呢?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说的“盗贼”吗?

(屏显两诗的写作背景)

生:我觉得造成杜甫悲苦生活的是战乱,从 “自经丧乱少睡眠”可以看出,战争让百姓生活穷困不堪。

生:我觉得造成卖炭翁悲苦生活的是那两个宫使。

师:战争、灾荒让百姓穷困潦倒,而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他们,才是真正的“盗贼”。

三、对举再读,读懂诗人

(屏显,朗读。配乐古筝曲《怀古》)

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师: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师: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屏显)

女: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男: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女:一车炭,千余斤

男: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师:同学们,履历风雨、饱受苦难的杜甫,想到的是什么?

生:天下寒士都能住上大房子。

师:身居官位、衣食无忧的白居易,看到的是什么?

生:宫使掠夺老百姓的财产。

师:不管是为官还是为民,不管是身受苦难还是衣食无忧,两位诗人都在为百姓呐喊,替百姓发声。课本给《卖炭翁》画了插图,仔细观察图中的人物形象,想一想,如果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画一幅插图,你会怎么画?

生:我会画一个破旧的茅草屋,一位老人躺在床上叹息。

生:在大雨中一个破茅屋门口,站着拄拐杖远望的老人。

师:这位老人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

生:百姓饥寒交迫,无以为继。

师:余党绪老师评价杜甫的茅屋是“最神圣的茅屋”,可作为同学们的插图标题。如果给课本上《卖炭翁》的插图拟个题目,你会拟什么?

生:最无耻的掠夺。

生:最不公平的买卖。

师:如果从作者的角度去审视,会怎么拟?

生:最无情的批判。

生:最辛辣的讽刺。

师:大家来读这些诗句,看看杜甫和白居易笔下更多的共同之处。

(屏显,生诵读诗句,配乐《长河落日圆》)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杜甫《昼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杜甫《洗兵马》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温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白居易《新制布裘》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师:从这几个“安得”和“念”当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他们都为百姓着想。

生:他们都挂念着人民的饥饱冷暖。

生:他们都用诗歌替百姓说话。

师:那一句句“安得”,是诗人为天下太平、人民安宁而呐喊;那一个个“念”,饱含诗人对百姓的悲悯,对民生的关注。正像白居易在《寄贾生》中写的那样:

(屏显,学生共读)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

师:他们体察人间冷暖,用文字为民请命;他们心里有大爱,眼中有民生,笔端流露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

师:同学们,大家也是知识分子的一员,我们的文字中不能只有自己的喜好悲欢。希望大家心中有悲悯,笔下有民生,文字有情怀!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些不朽的诗 句。

(共读两诗结尾部分,下课)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123459235

青年

  • 主题

    8

  • 帖子

    12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