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1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太过于在意「见世面」这个词,而忽略当下可以为孩子做的更多的事了?
如果我们不总是有机会带孩子飞来飞去,是不是也可以带孩子一起做个真能起飞的飞机玩具,或单纯陪孩子玩一个环游世界的游戏?
移动,是一种视角,仰望或俯瞰,又是另一种视角,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模样。

一、「见过世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见世面」是什么?它的标准是什么?
就拿我们成人来说,环游世界、见识广阔的人算是「见过世面」的,那么博览群书、出口成章的人就不能算是「见过世面」的吗?
待人接物恰到好处的人算是「见过世面」的,那么只愿独自钻研、稍显孤僻的人就不能算是「见过世面」的吗?
世界无穷无尽,「见过世面」,也只不过是见过世界的其中一面而已,不存在「谁比谁更优越」,或「谁对谁错」吧。
所以,带孩子环游中国,甚至环游世界,见无数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是「见世面」,而带孩子在家乡野外的大自然里奔跑,了解植物、动物四季的变化,明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道理——我们也很难否认,这不是「见世面」。
「见世面」,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

二、「见世面」,是为了什么?


如果有人非要用世俗的眼光,来定义「见世面」,觉得「见世面」就是花更多的钱,看更大的世界,我觉得也行,但我们可能得搞清楚,带孩子「见世面」,是为了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未知。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学龄前孩子不限主题的画,因为工作经历,我看到过。
给一群三岁孩子红黄蓝三色颜料,让他们自由作画,他们有的画大海画鱼群,有的画泡泡,有的画恐龙,有的画垃圾分类,有的画消防员扑灭大火——当然,画面肯定没那么清晰,因为三岁孩子作画基本很难有「画得像」的,但通过他们的描述,我们是可以得知画作主题内容的。
我们从「见世面」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孩子,一定存在父母不同程度地带他们见世面的情况吧,那么我们有办法判断哪个孩子是更「见过世面」的呢?
显然无从判断。
每个孩子当前的眼界,是受他们的知识、生活经验、所在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他们所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各有不同,他们的「未知」也是各不相同的。
花钱看世界,可以解锁部分「未知」,但也还有无数种方法,可以解锁其他的「未知」。

也可能有人会说,是为了让孩子从理论知识里走出来,从而更好地思考和沉淀。
所谓「见多识广」,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思考和沉淀,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积累两者叠加的基础上的。
就如面对一处美好的景致,在低龄孩子眼里可能就只是「好美」,他们也说不出更多的感慨了。
而我们成人既可以简单感叹景致的「山明水秀」,又可以详细描述景致犹如诗里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还可以把情带入景中,感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思考和沉淀,也需要花时间「等待」和「长大」的。

另有一些人,有的认为让孩子见识过更多更诱人的物质,孩子才不止于为一点蝇头小利就争破脑袋;有的认为让孩子见识过更多不同的人和事,孩子才会明白世界存在着无数的声音和无数的活法;有的认为让孩子见识过更多世界的疾苦,孩子才会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有的认为让孩子享受过更多的美好,孩子才不会被渣男渣女的两句话就套牢人生……
我理解这些想法,总结起来,都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可以更谦逊、宽容、温暖,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有当机立断的魄力,也有识人好坏的技艺。
那么「见世面」——不管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不管是花钱看世界,还是花时间探索世界,终究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三、普通家庭该怎么做?


让孩子见识更多,学习更多,这观念没错。
若是富裕的家庭,或父母本身就对「生活在路上」这件事有追求的话,那么以「环游世界」为主的生活方式当然没问题。
若是普通家庭呢?就以自己能做到的方式去进行吧。
既然终究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更好地生活,那么一方面,和孩子一起专注眼前的生活,传递给孩子热爱生活的观念,另一方面,帮助孩子了解生活里更多的未知,做好这些就已足够好。
举我家的例子吧。
首先,我和我先生老陈,我们会尽力把自己知道的、擅长的,所能接触到的部分,都展现给孩子
我家孩子啾啾刚上幼儿园小班,我们在陪伴玩乐上都以自己专业或兴趣为导向,老陈是程序员,脑子里有无数的创意,常自制玩具给啾啾,并陪着一起玩一起探索,比如能自动抬杆降杆的停车杆,能转能亮的微波炉和滚筒洗衣机,能自动上下的电梯,能自动感应出水的水龙头等等。
而我因从事早幼教工作,又对手绘有兴趣,也常结合创意,想一些独特的游戏或手工活动来带啾啾一起玩。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1.jpg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2.jpg

其次,我们会把生活里真实、丰富多彩的一面展现给孩子
于孩子来说,世界上处处都是陌生而又新奇的,只要是他们乐意去接触的,或是那些不懂的、没见过的,都可以带他们去看去听去感受。
比如玩沙、玩水、玩冰块、玩彩泥、玩石头、玩叶子……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3.jpg
去逛各大展馆、园所,比如博物馆、科技馆、水族馆、图书馆、植物园、动物园……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4.jpg
阅读、点读、玩绘本、扮演书里的角色……同样也能丰富他们小小的人生。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5.jpg
哪怕只是积累生活经验,也可以让他们自己试试刷卡乘地铁、使用自助贩售机、认识电梯按钮、识别公共标志等等。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6.jpg
举自家的例子,并不是想说这是我家给孩子「见世面」的方式,因为我自己都还称不上是见过世面的人,哪有资格教孩子「见世面」?
只是觉得这个世界,不是只有远方。
我也不认为所谓的「见世面」对我们这样普通家庭来说真就那么重要。
热爱生活,敬畏生命,专注过好所拥有的每一天,大概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被太多条条框框束缚住,当好父母不容易,尽力就好。
教育,也终究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生活。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3

主题

22

帖子

500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0
黑黑黑黑黑黑kg 发表于 2021-11-8 22:23:23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世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金钱、地位、高档场所。

何谓世面?

所谓世面,就是世界的每一面。
见过最好的,且不以物喜,知晓最坏的,且不以己悲。

乱花渐欲,不坠青云志,腹有诗书,不夸夸其谈。

如果世面单指物质,而忽略内涵,那也是一种肤浅。

文化涵养没提上去,用再贵的奢侈名牌,去再多的高档场所都只是流于表面。

一旦遇到困难时,就原形毕露,咋咋呼呼。

习性还是和从前一样,毫无改变。

郭敬明说过这么一句话。

“你可以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它存在。
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1.jpg

与人相处,最忌讳的一点就是总想证明对方是错的,以及总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但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何况是人的思想呢?

这世界众生皆不同,他们并不在我们上下,而在我们左右。

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讲过一件事情:
宴会上,有一位先生主动找他聊天。并且抛出一句引语,且在旁边加注了对这句引语的理解。

卡耐基听完后,觉得这句解释并不正确,就向那位先生提出了错误。
没想到,对方坚持自己的理解,拒不服从。就这样,双方各抒己见,闹得很不愉快。

于是,卡耐基找来一位文学界的朋友主持公正。
朋友得知故事的来龙去脉后,便用脚在桌底碰了碰卡耐基,示意他不要说话。然后开口赞同了那位先生的观点,承认他的观点并没有错。

事后,卡耐基十分疑惑不解,不知朋友为何要偏袒那位先生。
朋友笑笑说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阅读文学资料中也不例外。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的理解都按原著的意思去解读。

与其一直与别人争论解读的对错,不如接纳别人的不同,给别人一个台阶。
这样既尊重了别人,也显得自己有修养。”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2.jpg

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我们虽然观点不同,但是彼此尊重。

就像康德说的那样:“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一个层次高的人,不会以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别人之上,反而能够接纳别人的不同,尊重别人的不同。

身似琉璃,心如玄铁
身似琉璃,要求我们的身体像琉璃一样精致。
心如玄铁,要求我们的内心像玄铁一样坚韧。

之前网络十分流行一句话,“明明有颜值,非得靠才华”。
诚然,赏心悦目的外表固然可以成为一张通行证,但一个真正优质的人,往往懂得内外兼修。
宋美龄的一生,就是优雅华贵的代名词。她把自己的形象管理当作必修课,从未懈怠马虎。

为了修炼匀称的身材,她每天都会按时称体重,如若超重,便立即控制饮食。

不仅如此,她精通六门语言,通晓文学、哲学、音乐......还修过教育学。
岁月从不败美人,因为真正的美人,哪怕窗外兵荒马乱,内心也有定海神针。
她虽一身旗袍,柔情似水,但优雅背后,却是坚毅与刚强。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3.jpg

宋美龄曾在美国发表了掷地有声的演讲,成为第一个在美发表演讲的中国人;
西安事变中,她凭借智慧与才干,平息南京政府的内乱,救出蒋介石;

她还被冠以“中国空军之母”,与蒋介石同时膺选《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
就连丘吉尔也说:“这个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
我们不但要标榜外在,更要修炼内在。

肤白如雪,目似柔水。而真正的那颗心,悍勇坚定。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不外乎如此了。


能享受最好的,能承担最坏的
最好的人生,能讲究也能将就。

穿得了奢侈名牌,吃得了粗茶淡饭,坐得了奔驰宝马,住得了茅屋陋舍。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评价苏轼:
苏轼一生,起起落落,从不消停,但却始终如一的保持豁达的人生态度,活得极其洒脱。

苏轼少年得志,20岁中进士,欧阳修大为赏识他,很快就名声大噪。
好景不长,因为文章被诬陷,他从学士沦为了一介农夫。之后的岁月中,他的人生依旧坎坷,从北到南,接连被贬。

他注定飘零四方,居无定所,但这并没有击倒苏轼。
每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他都活得骄阳似火。
身处顺境时,他能享受最好的,能讲究;身处逆境时,他能承担最坏的,能将就。
尽管人生旅程跌宕起伏,却还是风采依旧。

人这一辈子,无所谓一马平川。
俗话说:事来心应,事去心止。无论好坏,都是路途中必经的风景。
人生既要能享受风花雪月,又要能承受风雨摧残。
只有这样,才能活得通透。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4.jpg

这个世界太大了,谁也没有资格说自己领略过天地万物。

世面,其实是见不完的。

但我们可以通过看众生,去领悟世界。

在众人随意评判之时,你能捍卫对方的说话权而不是人云亦云;

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能气定神闲而不是惊慌失措;

在众人抱怨苦难之时,你能应人生万变而不是自暴自弃。

这种豁达的人生境界,或许比见世面要高级得多。
好了,说完了正经话,开始说点闲话了。
什么叫世面?能够击垮你三观的存在也是独一份的世面。
就像我出身农村人的原生家庭生世里,
长辈们告诉我,浑水摸鱼是能耐,笑看风云是能耐,能屈能伸是能耐。
这怎么解读呢?
普通家庭笃定通过高考是他们唯一通向成功的道路。但是这一点就狠狠的阻拦了孩子们的世面。
在我们那个18线的小城市里面。所有的家长,都笃定通过高考,才能改变他们孩子的命运。但是由于这几年疫情的波动,经济的下滑,市场的震荡,许多所谓通过高考政策上大学的孩子们遭受到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打击。
我的老家定位在18线的县城,那里每个人高考能加20分。那里有专门为贫困生的划定的一条贫困录取线。
那里所有的政策都为孩子们的高考保驾护航。
但是他们没有想过一点,这样的利好,扭曲出来的普通家庭的孩子的人生,是多么的不幸。
我并不是一个高考优秀的学生,但是我知道中国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社会。
大家都知道,一旦过了高考600分以上的门槛,10分都差距很大。我们这边比发达地区低了100分,上同样的学校,甚至能拿到别人需要更多分数才能去的王牌专业,你进去怎么可能不受打击呢?

我就说人生的选择。我们这里的孩子。上了大学,大家都想追求自我的发展,那也谈一谈恋爱。
于是就有一个天差地别的变化。
我父亲以前教授学生的小孩,就是通过高考政策上的中央财经大学。
但是他上到了大三的时候,就辍学。
我父母很吃惊,为什么会辍学?
他已经实现了普通人上好学校的梦想,不出意外会走上一个比较完美的、成熟的职业精英的路线。
我说他怎么可能会走上职业精英的路线?
他好像学的是金融学。
同班同学刚上大学,父母就给了上百万的启动资金来进行炒股。
而他可能我们这边的父母提供1500的生活费,都已经很是不错啦。
但是你在北京的消费,怎么可以同日而语?
当你选择跟女朋友谈恋爱的时候,因为在北京出行消费的压力,然后你可能要去满足异性的一些消费需求,还有自己的消费需求,转而去做一定的兼职工作。
这件事有错吗?这件事没错,但是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做这件事,其实是起不了多大用处的。
别人在你出去打工的时候,人家在列书单去进行专业的深入学习,你的差距怎么可能弥补上来?
而且同样是学金融,学别人在大一,大二都已经进入四大或者是八大进行实习了。但是由于作为孩子,他没有资源,他选择回到老家帮助父母农忙。到大三的时候,你已经比别人少了4~5个假期实习了。
两方面的差距已经有明显的拉开了。再加上入学的时候,你的硬实力是比不过真正靠成绩进入这所学校的。所以他的成绩长期属于中下游。
保研肯定是没有希望,考研也不一定考得上本校。
出去工作,靠着他的绩点回到我们的省会,你中下的绩点,人家也不一定会给你一份满意的工作和薪酬。
他能选择的道路,就是在外面长期的漂泊。据说他有几门功课是处于在挂科边缘。
后来他辍学以后,就在我们的这个县城里面打工。做了几个月,愤愤不平要求父母继续供他进行补习,去年重新考录了本省的一个211。
他说他再也不去北京啦。
同样的一个例子,我们这里读三本的。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辛辛苦苦花了十几万送你上大学,然后上了三本,老师,疏于管教,这些人一心只想着靠双手去挣钱。
那怎么办?他们为了赚钱,甚至于逃课。本来自己的功底很不扎实,再加上大学几年,都是为了去赚钱,每个月1000~2000的兼职费用,他们费尽了心机。
但是这些道理出了大学以后,并没有什么用处。然后这些孩子就会去抨击,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老师也很无奈,老师知道你家里面贫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你出去打工,最后面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老师不敢管,学校不敢说,学生使劲骂。
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那普通家庭的孩子出去工作几年,会觉得很绝望。
因为助学贷款背了几万负债,在大学提前消费,也背了几千到1万不等,实习阶段。各种小的借贷,也欠了一些钱。由于自己荒废了大学时光,没本事,有的甚至越来越放纵。
刚出大学毕业门的时候,已经足足有几万块钱负债压在身上。
在我们省会城市,普通工薪阶级就3~4000的工资水平,他们满打满算要花几年的时间才能移平所有的债务。这样的焦虑无处不在,而且要在他极其克制消费的情况下面,才可能完成自己还完贷款的现实。
同样看着自己的同辈,已经在父母的帮助下面完成了房贷,车贷的前3年的房贷。
那怎么办?这是一个很悲催的现实。
终有一天,你得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身份,接受这个世界上的颠沛流离,不卑不亢。
你得接受自己父母普通,接受生老病死,意外的各种降临。
接受自己孩子的普通,包容他的各种叛逆、逞能。
你不再是听别人道听途说生活应该是怎么怎么样,而是你真正面对自己,开始泛起波澜的生活经历。
我们这一代人处在温室里面,这句话并没有错。
你得开始学会去经营自己。充实自己。找到自己毕生的所爱。哦不是应该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你会很累。
你会发现你在房价面前,自己是多么的狼狈。你再怎么赌气,也敌不过别人的议论纷纷。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打击每一个年轻人的自信。而是你总得怀疑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只能先当一个普通人开始?
你得承认自己的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而不是通过所谓的一个高考捷径改变了自己。
高考是公平的,给了很多普通家庭的人机会。但同样也是不公平的,让人盲目以为通过高考,我就逆袭的人生。
你会发现那些没有上好大学或者是根本没上大学的人,他们为了生活有多么拼命。你只是说没有文化也能当老板,但是你没有看到别人背后的艰辛。
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高考只是其中一条路。高考只是对于那些考上好大学的人公平了,但对于很多考不上好大学的人,他们将面对职业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等。
当适应了自己的普通,看到了众生相,孩子会学会谦逊、学会埋头做事、学会沉稳,学会慢慢扛起自己的责任。
这些事情注定要吃亏以后,自己慢慢悟出来。
什么大道理都没用?当有那么一天晚上,自己不再拥有曾经拥有的,自己憎恨自己的时候,怀疑自己的时候,才开始慢慢挣扎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过程是痛苦的,每个性格都会有特别的一面,每个性格对应的劫难,去让你修正自己的缺陷。
当你伤痕累累时,回头一看,回来自己已经走了那么远了。
所谓世面,只不过那几千天的日子,突然因为你的一个顿悟,变得有意义了。
每一天都是散落的纸张,而你那颗沉稳的心都是一本厚重的书皮,将一页页收集压成了一本书。
等着懂你的人、爱你的人去翻开细细品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7

帖子

513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13
嚯哟1 发表于 2021-11-8 22:23:08
小的时候读万卷书。
长大了再去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我觉得很搞笑的是,现代人把行万里路理解错并践行错。
古人所谓的行万里路,是指步行。
而步行行万里路会怎样?
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水、饭(干粮)的问题。还有路上需要面对的各种风雨雷电、毒蛇猛兽、坑蒙拐骗、强盗土匪、杀人越货、爬山过河等等各种难题。
古代的行万里路完全是野外生存挑战,并且还可能有人类boss。
古代行万里路体验的是生存的艰难,体力的极限,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人类的尔虞我诈,见识人性的黑暗,弄不好是要送命的。
现在所谓的长见识呢?到处旅游,走马观花,衣食无忧,舒服无比,能有什么用?
不能说一点没有用,但是跟古代的“行万里路”比起来,其作用就是云泥之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

帖子

43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38
次森辜 发表于 2021-11-8 22:22:31
见世面要等到孩子到一定的年纪,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这样才好,孩子见多了世面,可能就会更优秀一些,我不是贬低农村的孩子哦!城里的孩子不管是知识还见解6,外交,整体素质都要强于大部分农村孩子,因为接触的人不一样,接触是实物不一样。自然就不一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6

帖子

559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59
earth20011 发表于 2021-11-8 22:22:24
谢邀!
         行更远的路,看更多的书,认识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开拓更多的兴趣,明白更多的哲学。
         去不了国外也可以带孩子去国内的异国风情街了解下风俗习惯,认识下外国人的生活。我弟弟儿子本来在国内上的幼儿园,六岁时全家居住去国外上小学,全班都说英文,半年时间也是一口流利的英语,小孩子学习能力就是强,我儿子在国内也学了几年英语依然说得不好。我父母也过去了,时常发那边的照片过来,给我介绍外国人的生活情况。
        我的经济状况普通,周围的邻居天天搓麻将,小孩聚在一块玩手机,儿子四岁时我就担心环境的问题,但他还是沾上了手机,他说自己不玩会被小伙伴瞧不起,我的经济条件有限,改变不了环境,他也要人际交往。
        我的父母天天视频,说孙子吃着健康食品,长得又高又壮,还学了击剑,游泳,舞蹈,棒球。他们要我买个扫地机减轻家务,牙齿电动清洁器有利口腔卫生。还发了半夜院子进了一只野生小浣熊的视频过来,万圣节家家门前摆着骷髅,小孩们收集糖果。
         我和丈夫只是工薪族,而且丈夫得过且过。我曾经要求他上进但失败了,默默流过眼泪,每当看见儿子玩游戏时心里很伤心。后来我明白人只能改变自己。
         儿子喜欢编程从小爱小发明,我把他送去一家编程机构,可是人家Scratch,Python,分成几年学再学c语言,算一算简直是天价,我这样的普通人承受不起但学校也有兴趣班而且课程差不多,校外篮球俱乐部价格也太高了,校队也差不多,关键是价格便宜接受得了。
           我经常带儿子去图书馆,去动物园喂猴子,去博物馆看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去让他自己乘车回家,帮我做些小家务,陪他聊天,听一听古典名著的广播比看动画要长见识,动画片总把小孩限在孩子的范围之中,但名著可以让孩子自己领悟智慧,增长见识,终身受益。在经济方面我给他一个独立帐户,自己管好零用钱。我带他去看一看无职业的人辛苦劳作,作为普通人,想提高小孩见识,这远远不够,因为他经常会提到一个敏感话题,那就是钱。我如果不说实话,他会迷茫,说了实话又怕他有想法。
          见识是需要用钱来推的,如旅游,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带小孩出远门,还有消费,低档消费会限制小孩见识,做为普通人我会适度进些高档消费的场所,让他身处其境,领悟各类人的言行举止。我虽然是个普通人,但让儿子感觉与环境和谐相处,去高档餐厅让他自己点餐,偶尔住下高档酒店体验生活,以后还会让他多认识有见识的长者。
         但是我又会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他反复辩证分析各类人,不同的人在各种境况下的需求与局限性,培养同理心。
        但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建议还是多读书,多读名著是让孩子提升见识的捷径之一。仅代表个人见解,谢谢!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1.jpg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2.jpg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8

帖子

49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2
骏邦包装8 发表于 2021-11-8 22:21:52
我一直想让孩子见识的是:你毫不费力得到的一切,别人却要用尽力气去争取。这个世界上的同龄人并不是都过着像她这样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56

帖子

665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65
小人称老子 发表于 2021-11-8 22:21:32
见过光明,见过黑暗,依然选择热爱生活。
见过阳春白雪,见过下里巴人,最后选择甘于平凡。
胜不骄,败不馁。
对生活绝望,却又对生活充满希望。
最终,选择燃烧自己,照亮下一代。
如此,方能称得上,“见过世面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6

帖子

48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2
朝着月亮飞翔诒 发表于 2021-11-8 22:21:03
要说普通家庭的孩子怎么才能算见过世面,我可太有的分享了,我就是资深的普通家庭长大的孩子,并且肉眼可见我家孩子也得是在普通家庭长大了。
自从我做了妈妈之后,发现家长当中有个经久不衰的议题——在小孩小的时候要不要经常带他们出去玩?或者要不要带他们远途旅行?
家长们纠结的点就是在于你说孩子那么小的时候去了也记不住有什么意义,可是不让他出去就担心他没见识,然后带他出去玩的次数多了,就会又引发一个新的思考——为什么我们家孩子出去玩了那么多次,看起来还是一点没有见识的样子?
一、那到底什么是见识呢?

很多人都会觉得说见识就是目光所及,你看的多了就是见识多,你看的少了就是见识少,其实还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去思考什么是见识。
见识不仅仅是看到了什么,还有能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
有时候一个孩子看起来很没见识,其实就是当他看到一个地方的时候,他怯怯的不敢说,或者说了半天说不到点子上,又或者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唯唯诺诺,大家都说这个孩子有点没见识。
这种情况在工作后会尤其明显,就比如前几年,我们办一个嘉年华的活动,招募了一百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都是经历了高考,都是985、211的高校的学生,但是差异太大了:
    有的学生来了看一眼任务清单就能开始工作; 有的学生跟着组长就直接去采访外国嘉宾; 有的学生教了很多遍依旧操作不好最基础的微信后台编辑; 有的学生按照写好的话术都能把嘉宾搞毛; 有的学生一心想怎么能多拿一些赠品回家;
。。。
我们同事之间私下也会根据这些学生的表现觉得有些志愿者太厉害了,希望给他们推荐更厉害的实习机会、帮忙联系一些和他们专业相关的人写推荐信、听闻要创业就帮忙他们找投资人等等。。。有一些学生,大概也就是结算酬劳之后不再来往,还有一些学生干脆就是在之后的活动中都不会再和他们合作。
产生这样的差距,我觉得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看得少:有些学生不仅是出去玩儿得少,也很少接触实习、学习以外的社交,所以难免会眼界窄;
不会说:我还记得我的组里当时有个小女生,那真是看起来怯怯的,一让她说点儿想法的时候,就是赶紧低头,然后微微伸下脖子、紧咬下嘴唇、偷偷抬着眼皮看我们,这种行为就已经让很多人会觉得她太怯了、太小家子气了,估计是没见识过什么所以不敢说,但其实她特别有才华、有想法,还很有执行能力,这样的人,你不能说她不优秀,但仅仅是因为不会表达就会错失很多机会,而且真的走向社会了是没有那么多伯乐的;
杂念太多:当时活动有很多厂家赠送了赠品,希望我们可以在活动上发放,结果一些学生就成天的打这些赠品的主意,搞得我们礼品组的同事每天都头疼不已,这样的学生自然也是属于没有见过世面,仅仅是看到了一些赠品就忘了他们是来实习的,实习好了不仅有酬劳,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但是却偏偏要丢了西瓜捡芝麻。
二、别带孩子去那些不该去的地方玩儿


肯定有的家长就会很不服,我明明带孩子去了那么多地儿,为什么他还是唯唯诺诺的?
我是觉得不是你带他去的地方少,而是您带了他去了不该去的地方。
这么说好像有点奇怪什么是不该去的地方?
我5月份的时候我跟朋友一起去故宫玩,忘记了是走到哪个宫门口了,遇到一个看起来有小学三四年级样子大的小男孩儿在那哭,他妈妈在一旁说:你赶紧的,我给你拍照,给我笑一个你哭什么?
然后那小男孩就哭着说:我就不想玩了,这一点都不好玩。
这时从我身边走过去两个姑娘,其中一个姑娘就说:就好像看到了我小时候我妈拿着相机就说,你就得给我在这拍照,不拍照我拍死你。
然后我在回想我自己小时候大概也是一样的情景。
你说故宫不好玩?当然不是,故宫有那么多的珍宝,故宫有那么多的故事,故宫有那么多历史,怎么会不好玩,故宫简直好玩到爆了。
但是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或者是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了解故宫的成年人来说,故宫真的是会显得有些无聊。
我一个初中同学在前两年的时候跟我说,她还没有去过故宫,因为她妈妈的教育理念是:当你觉得你还没有做好准备去了解故宫的时候,你就不要去,因为你去了是一种浪费。
我觉得这个理念很棒,这些历史沉淀当你理解不了的时候,它是沉淀不到自己身上的,它只会会从你这搜的一下像阵风一样飘过去。
同理,当你带孩子去了这种孩子理解不了的地方的时候,你是无法激发他的兴趣,更无法激发他的见识——他的目光所及就是地面,他看不到那些眼前的珍宝,看不到珍宝背后的故事又有什么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我明明带孩子去了那么多地方孩子却依旧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的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你只是带着孩子去博物馆拍拍照,又企图孩子能够就这样获得“世面”,那这些地方就真是不该让孩子去的地方了。
三、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

现如今的教育环境比起我们小时候要丰富的太多,孩子们也相对更容易的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除了走出去玩儿,还有种类繁多的绘本,纪录片,动画片,电影等等。
1、先说出去玩儿吧。

不想孩子“白玩儿”一通,那就得注意三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点,就是不要不要怕浪费时间。
今天既然已经出来玩了,我们就保质,而不是保量,我们去个公园里面,不要说想让孩子说今天这一圈咱都得转个遍跑个遍,其实哪怕他只要是在一片树下,他看了松塔,有长的松塔,有圆圆的松塔,还有的松塔被小松鼠磕了的,还有的松塔上面长了蘑菇,还有的松塔怎么是绿色的。。。其实他今天所吸收到的知识就已经很多,他所吸收到的这些知识,只要他在以后敢说并且会表达出来,这就是他的见识。
不要小瞧了一个松塔带来的改变,这总好过我去了故宫,我什么也没有看到,因为我就在那哭,这样好的多对不对?
    第二点,家长一定要提前做功课。
哪怕我们要带孩子去一些历史比较厚重的地方玩也不是不可以。
从小带孩子去感受、了解、学习我们的历史文化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儿呀,但是必须要做功课。
不能觉得,别的孩子都来过,那我也带我家孩子来过就算完成任务了。
这样孩子什么都吸收不到,就是白来一趟。
我们可以提前给孩子买一些书,或者带他看一些影视资料,让他去了解我们即将去到一个什么地方去看孩子的兴趣点是在哪里他,兴趣点,然后带他去玩去浏览去了解,这样子能够更好的去帮助孩子们建立他们的思考,关于如何带孩子们出去玩并且玩的好的。
而且现在一些导游会针对孩子做定制的路线规划和讲解,价格也不贵,可以几个家庭一起拼团平均下来一个孩子也就是一二百块钱,是普通家庭完全可以承受的。
    第三点,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去出发。
有的时候,我们绞尽脑汁带孩子去哪里玩,其实就是家门口附近的公园,或者是远处的大海,或者是很累人的高山,都是可以带他们去的,这些山山水水的大自然风光都可以激发孩子们想象力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他们以后无论是见到同龄的小朋友,还是说见到幼儿园的老师,还是见到长者,还是见到陌生人,可能就会奶声奶气的用的还不是很利索的语言去表达说我看过一个什么,又或者是说为什么这棵树跟我之前看到的不一样,只有敢说了的时候,大家周围的人都会给他一个非常正向的激励:你好棒呀 / 你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 好有见识的小孩哦。
小朋友们接受到这样的正向激励之后,他就会更敢表达自己,更想出去玩,更敢探索,也更好的更全面的去思考问题,这个时候他会接收到源源不断的正向激励,小朋友们就会更加有信心。
2、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
现在这个社会环境“行万里路”简单,“读万卷书”好难。
尤其是碎片化的信息太多了,成年人都很难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小朋友做起来只会更难。
但是再难也得坚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就比如我家番茄吧,他今年对蘑菇特别感兴趣,作为家长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容易拓展的兴趣呀:
    买绘本:《DK 蘑菇大百科》、《大蘑二蘑》 吃蘑菇:牛肝菌、猪肚菌、竹荪、平菇、花菇... 采蘑菇:农家乐摘蘑菇、雨后的公园里找蘑菇 看视频:看一些蘑菇相关的纪录片
当番茄乐此不疲的看、吃、玩儿他感兴趣的蘑菇的时候,这些知识也逐渐成为了他的世面,他会非常非常非常主动的与大人们交流一切他懂得的蘑菇知识。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1.jpg

番茄在公园里发现的和《DK 蘑菇大百科》里类似的蘑菇

普通家庭你觉得怎么才算让孩子见过世面?-2.jpg

番茄在公园里发现的和《DK 蘑菇大百科》里类似的蘑菇

虽然有时候,他遇到的蘑菇并不是他在书中见过的,这并不影响他的勇敢表达,自然也就不影响身边的大朋友们对他的肯定:番茄,你怎么懂的这么多呀?
番茄就会特别骄傲的说:我在书里看到的呀,就是那本《DK 蘑菇大百科》呀。
书中的知识会许他不会永远记得,甚至是长大后看到那些绘本还会想我真的看过吗?但是书中的内容早就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他的品行了。
以上就是我通过工作和养娃收获的一些小小感想呀。
@知乎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6

帖子

47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8
人生如梦总人tp 发表于 2021-11-8 22:20:15
普通家庭就不应该生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0

帖子

485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5
522012352 发表于 2021-11-8 22:19:22
你自己见过世面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13

  • 帖子

    14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