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主题

48

帖子

563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63
冰比水寒裁 发表于 2021-12-27 09:19:57
意义:政策层面促进家庭教育的落实,具有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积极的意义。(不好意思,遇到过太多养而不教生而不育的家长,有点激动)


影响:

1.能让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加“专业”。而不是根据“来自别人或上一辈的经验”。

用学术点的话,就是,因为这些经验很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不是客观规律,不具有重复性。
用通俗点的话,就是,很可能人家只讲好的方面给你听,坏的影响只字不提,然后你就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了。这样的方法,一点儿都不科学。
2.能让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加“上心”。特别是父亲。

一方在家带娃,一方在外赚钱。这样看似合理的任务分配,实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这样的思想对于男性特别严重,但父亲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
父亲对儿子的影响在哪些方面?3.有可能阻碍了“三胎”政策的落实。

可惜,人是懒癌晚期动物。
物质压力这么大,还给我玩学习积分?????
不生了!!

浙江教育厅答复父母持证上岗建议:秋季学期试行家长学习 ...-1.jpg


  • 我是永远相信光的21世之光 @21世之光
  • 关注我,了解更多“教育”相关话题
  • 码字不易,认同也可以点个赞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49

帖子

679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79
憨姑娘八 发表于 2021-12-27 09:20:04
短期必然很多反对声音。
长期来看,可以挽救很多家庭。
家长持证上岗不仅仅是可以提升孩子的学习力娱乐力,很多人看不到的一面是。通过家长的教育,可以改变很多感情矛盾的家庭。
很多家庭都不是看起来的那么亲密,而是越亲密越矛盾。
家长提升了教育孩子的技术,这事可以挽救大量家庭。孩子实际是家庭主要的矛盾缓冲核心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4

帖子

46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3
黑212 发表于 2021-12-27 09:21:04
我觉得很有必要。
教书20年觉得很多时候家长比孩子更需要接受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0

帖子

49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氓863 发表于 2021-12-27 09:21:51
在知乎第二次以利益相关开头了。从事“家庭教育课程研发”、“父母课程团体授课与个案咨询”、“培训父母课程讲师”10年,看到回答里两极分化,很能理解,来答一波。先来澄清3个概念:
家庭教育(Family Education),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父母教育(Parenting Education),一译“亲职教育”。指通过图书、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及由咨询人员、心理学家、儿科医生、社会工作者、学校、幼儿园等对儿童的父母进行的家庭教育指导旨在提高父母的素质及教育水平。亦指专门设计来传授怎样做一个合格父母的各种信息、态度、技能的系统性教育通常是在4周~12周的时间内,由父母组成小组,以每周聚会几小时的方式来实施。最早可追溯到1888年美国儿童研究协会的建立。(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亲职教育(parental education),又称“父母教育”“双亲教育”“育儿训练”等。发达国家普遍重视亲职教育,其经验包括立法、公共政策、媒体宣传、社工组织介入等。
广义的亲职教育从人类有繁衍和抚育行为就开始了,而狭义的亲职教育则是20世纪60年代由专门的个人、群体和机构采用特定形式开展起来的专业化的教育
根据亲职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分离程度、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国际亲职教育的生成可以分为融合型、分化型和组合型三大路径:

浙江教育厅答复父母持证上岗建议:秋季学期试行家长学习 ...-1.jpg

图片整理自文献,禁止转载

我们的现状:
1、我们现在大体上还停留在“代代相传”的阶段,就是自己家自己的事儿。所以我非常理解很多人会觉得:

  • 干嘛?我养孩子,还要你教?你考核?还发合格证?难道我没权利按我的方式养孩子吗?我缺乏知识,就不能当父母吗?
2、即使我们国内有一些“父母教育”的课程,也多是舶来品,且目前主要靠“市场的力量”在运作和传播。
PET、正面管教为代表的。

  • 很多父母交了很多钱,却还是觉得收效甚微,因为,课程和老师质量参差不齐,以盈利为目的,就意味着课程需要标准化。按流程走,才能不依赖老师个人。
  • 但父母教育,就像儿童教育一样,本质上,是人对人的影响,“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同时,难点在于父母是成人,成人的学习和转变是很难的,愿不愿意学是最重要的,能不能融会贯通又是考验认知水平和智慧的事儿,而不仅仅是知识。
  • 更多是一种成人的二次成长过程,技能训练的过程,是非常持久的事。很难通过一次讲座、3天、或18个小时就能达到的。
这个行业,做得好的,是教育匠人,都是慢工细活。积累了大量知识储备和个案咨询之后,看了众多孩子和家庭之后,产生了对父母深深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救世主心态”(后面会讲)。
再靠营造健康安全的“团体氛围”,父母和父母在一起学习,每周相聚,结合真实育儿场景,逐渐达到的。
3、那么,之前两会、政协委员建议开设社区、学校家长课堂等一系列「家长培训」的提议,包括这次杭州推出的“学习积分制”,就是“政府力量”要大力介入父母教育了,这说明,有更大的力量推动“分化”了。因此:
结论一、政府力量组织开展“家长教育”很有必要,有助于推动“亲职教育”从“家庭教育”中分化出来,更加专业化

因为我们针对“家长”的“教育”还处在“代代相传”的阶段,父母教育和家庭教育尚未真正分化。

政府力量、市场力量、NGO规模与能力,这是亲职教育最重要的三大主体。其力量构成不同,相应的政策工具就要有所变化。
例如:英美等国法制化程度较高、市场经济发达、社会组织壮大,因此往往在制定法律政策并进行规范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共同参与亲职教育研发出大量亲职教育课程和项目推向世界,形成其教育软实力。
对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我们任重而道远:
美国家庭教育服务机构主要有各州家庭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中心普通中心学校、特别学校(包括转折点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家长学校、幼儿园和家庭学校等。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主要职责有: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对青少年进行指导和帮助,进行家庭教育科学研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考核、资格认定和评估,等等。
注意,美国是对“家庭教育指导师”进行考核和资格认证,而不是对家长。
在德国,分管托幼机构的政府职能部门是联邦家庭、老龄、妇女与青少年事务部(以下简称联邦家庭部),而非联邦教育与科研部。就是说,开办托幼机构仍为社会福利事业。
最大的家庭教育培训项目是“家长的机遇就是孩子的机遇”(2011-2014 年),以“孩子的教育人生亟待家庭陪伴”为主题,把约 6000 名家庭教育专业人士(专职与兼职)培训成为执证上岗的家长伙伴
2015 年 8 月开启的后续项目以“为教育而抢先赢得家庭”为主题,共190 个课时,目标在2020 年前让 9000 名家长伙伴执证上岗。支持并激励家长履行天职,这是联邦家庭部的重要职能以及可持续家庭政策的核心板块。无论是托幼机构扩建还是家庭教育供给,均以家长和家庭为焦点。托幼机构扩建旨在帮助初为人父初为人母者更好协调家庭与事业,家庭教育供给则指向四大功能,即对家庭教育激发孩子潜能的认识,对孩子成长阶段性的把握,对良好亲子关系重要性的体悟,对亲子关系瓶颈期的掌控。
只要涉及入学准备、培育儿童科学素养、儿童研究以及早教专业人员的培养与培训,联邦教育与科研部亦当仁不让。
特别认同德国对于持证上岗的“家庭教育专业人士”的称呼——“家长伙伴”。这意味着,他们从一开始的角色定位就非常有“同盟感”,而不是我们家长大部分时候感受到的“来教育我的”
新加坡等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可以参考下面这篇:
政协委员建议开设社区、学校家长课堂,父母持合格父母证上岗,「家长培训」是否有必要?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浙江教育厅答复父母持证上岗建议:秋季学期试行家长学习 ...-2.jpg

图片原创,禁止转载


  • 如果孩子是果实,家长教育就是根。
  • 仅依靠市场力量,不足以促进整个“亲职教育”的分化,即专业化分工,让喜欢家庭教育又擅长父母工作的人,去专门做这件事。
  • 作为“亲职教育”从业者,希望能作为“匠人”,和更多从事“父母教育”“家庭教育”的从业者,一起工作,分享从业经验。为父母和家庭工作。这也是我让自己更职业化的原因所在。
但给家长发“上岗证”听上去会有点不舒服,“被教育”的感觉,一直是为人父母比较“谨慎”或“潜意识抵触”的事。
因为那暗示着,他们做得不够好,没资格似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10年我最大的感触:

  • 更重要的是你“如何讲”。
  • 你和父母的关系是什么?
  • 你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定位去和父母说话?你的姿态是什么?
也就是“父母教育从业者”的角色定位,工作原则,和目标等问题。
就好像之前一个热榜问题:
我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我就没有资格教育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了吗?当时,这个题主其实在问:“为什么,我作为一个父母,感受到这么多否定和羞愧?我真的要生气了,为什么我感到在教育这件事上,所有与我对话的书籍、专家都站在我的对立面!这太难受了!”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免费的知识、讲座,收费的专家课程,也不稀缺,为什么父母就是没热情、没动力呢?甚至学了之后更焦虑了呢?
  • 我经常面对“学了很多理论,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讲座”,却依然焦虑的父母;
  • 还有一些父母拒绝学习,是因为怕学了之后自己做不到,更焦虑。
学习了许多育儿理论,仍然无法控制情绪吼孩子,我该怎么改变我自己?读那么多的育儿书,脾气暴躁的你改变了多少?我在上面这两个回答中,写过“父母教育从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姿态”。以及真实的父母最需要什么。
因此,结论二:出题容易,如何保障出的题目系统、专业、具有实践价值更重要;考家长容易,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亲职教育从业者”更重要。

很多从业者都没把“角色定位、工作界限、工作的中心和目标”搞清楚,就去工作了。

只关注“问题”,不关注“父母”这个人。

  • 要么面朝孩子,背对父母,恨不得救孩子于水火,恨父母不成钢;
  • 要么高姿态怼父母,把父母当差生,说你不教孩子叠被子你就是假妈妈,不让孩子帮你做家务就是假爸爸…得体一点的会幽默智慧地怼。
分享一些,我在培训父母工作者时,梳理的与父母工作的方法论,供大家参考:
一、工作界限(你的姿态,角色,站位)

浙江教育厅答复父母持证上岗建议:秋季学期试行家长学习 ...-3.jpg
1. 救世主和消防员:这两者的共同点是“我行,你不行”。区别是,救世主姿态高,有优越感,令家长感受不好。消防员会无意识地替代家长解决问题,占用老师太多私人时间,或让家庭成员关系更不好了。
3. 教科书:通常是指你说出来的话“假大空”比如:你要接纳孩子啊!耐心等待啊!延迟满足啊!(专业名词)会让家长觉得你根本不在乎他真实的状况。那沟通就比较抽象,双方有距离感。
4. 唯一答案:用 A 家庭的方法去回答 B 家庭的问题或者是用统一套路去回答所有的问题。可以借鉴其他家庭的方法,但每个家庭都希望得到个性化的沟通。所以父母工作的关键在于要还原现场,了解来龙去脉,对每一个家庭保持充分的好奇。
二、身份与角色

浙江教育厅答复父母持证上岗建议:秋季学期试行家长学习 ...-4.jpg
同盟是最重要、最难、也最稀缺的。

  • 是指和家长站在一边儿;
  • 把他们“焦虑的权利”还给他们,“眼高手低”的权利还给他们;
  • 父母不是神,当然可以又懒了放自己一马,当然可以又控制不住大吼大叫;但只要这一次或下一次你说了一点、做了一点不同的,尝试了一点不同的,就可以了!”
赋予父母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调整自己的权利,鼓励他们相信自己,可以从不同的方式中得到不同的反馈。做他们的同盟。
“你不是因为有问题,才来学,而是来了,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父母需要和父母在一起,很多东西是触类旁通的,但前提是你见识多了,碰撞多了,就慢慢修通了。(少数人通过看书就能修通,但大部分人,看书,做不到理论到实践的修通。)
三、工作的中心
要先以人为中心工作,先做父母的“充电宝”,而不仅仅是扔方法的机器猫。

  • 先让父母feel better,再给他们更多的选择。
  • 他们不是“问题父母”,他们只是“遇到了问题”。
四,与父母工作的目标:
充电是最重要的,只有父母感受更好,动力提高了,哪怕问题暂时还没有解决,总还有心情和力气去继续解决。

  • 正因为“知易行难”,我们才要更集中在人的动力系统上工作。
  • 成人最缺的就是二次成长的滋养环境,尤其当他们做了父母之后,尤其当他们觉得自己不那么优秀的时候。
但有一点,成人最不缺,那就是对自己的优秀孩子的渴望。
以上,就是我认为比“课程是什么”更重要的,“工作姿态”,还有更细化的职业守则等。
三、“上岗证”可以对“认知层面”进行量化评估,但未来更需要搭建的是如何提升“育儿动力”和“育儿技能”的课程、项目、文化氛围。


  • 因为,父母育儿,知识真的只是非常表浅的一部分。
  • “知道”不等于“做得到”;更不等于“想做”。
  • 除了“知识”,父母还需要提高“育儿动力”,和“育儿技能”。
但是可以对“认知层面”进行量化评估
1)可以先做“认知层面”的普及。
科学育儿知识,是可以作为基础先普及的,我就一直很希望国家能普及《发展心理学》,从高中开始让孩子们学,或大学作为必修课。因为关于人自己的知识,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发展的知识,为什么不普及呢?
“认识你自己”。不应该只刻在石头上。
社区课程、专家讲座、学校专职老师、孕期课程等,都可以做。考核的话,最好也仅仅是看看系统知识,就怕流于形式,大家也都想到了。
2)所以,还是要搭建,育儿能力的体系。而不仅仅是“合格”这个概念,不要去评定,而是去影响。
比如:

  • 倡导什么样的亲子观?亲职观念?
  • 如何提高父母对养育子女的动力?
  • 如何提升他们的技能?
具体课程搭建可参考下面这个回答:
如果有一所学校,专门教父母如何成为父母,你认为应该开设哪些必修课?我接触更多的是0-14岁为主的孩子和家庭,每一个孩子,每一个父母,家庭,都是滋养我的人。我不是一个传递知识的机器,而他们,却是实实在在帮助我从理论打通“育儿现实”再回到“体系课程”的宝贵客体。
因此,我更喜欢把自己叫做“和父母一起工作的人”。

  • 坚持专业而实用。
  • 先做父母的“充电宝”,再做他们的“哆啦A梦”。
@知乎亲子
参考文献:

  • 国际亲职教育生成:路径、特点与选择罗红霞;杜娇;王明飞江汉学术2019-07-03
  • 略论亲职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舒跃育;田晶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05-25
  • 浅谈我国“亲职教育”的争议及其法律问题陆勤晶课程教育研究2019-06-21
  • 美国亲职教育实践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王艳辉成人教育2017-04-11
  • 美国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和指导师的主要职责袁淑英教育探索2015-03-25
  • 德国父母的选择:家庭教育主宰学前教育上海师范大学中德教育研究与协作中心总干事 俞可 上海师范大学中德教育研究与协作中心干事 廖圆圆文汇报2016-08-19
  • 新加坡“学校家庭教育计划”霍利婷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07-08
先聊到这,码字不易,可喜赞评:)
父母烦恼万辞王,懂心理学的丰收妈妈,点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51

帖子

67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77
俺爱吃你的醋醋d 发表于 2021-12-27 09:22:44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需要的不是培训、不是考试、更不是什么新方法新理念!
需要的是陪伴孩子的时间!!!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在他们那个年代需要很努力地做事,但是他们那时候不加班,更没有听说过996之类的,就算加班,也是自愿为了多赚点钱而加班,累了就不加。
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都有父母完整的陪伴,那时候智能电脑还没有普及,智能手机还没有出现,电视还只是黑白和彩电,每天晚上爸妈牵着手去散步就是最美好的时光,我们的童年是完整且幸福的。
可是现在的孩子呢?父母的陪伴时间都很难满足,就算父母在旁边,很多时候也忙得只能甩个iPad给孩子,孩子是需要陪伴、鼓励和温暖的。
我寻思,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也没有经历过培训、也没有什么新方法新理念的熏陶、更没有所谓的持证上岗,我们这一代人不也成长起来了吗?甚至很多都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了。
更应该解决的,应该是父母陪伴孩子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54

帖子

675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75
你心中忘却我 发表于 2021-12-27 09:22:55
谢邀!我来唱反调,我反对所谓的“持证上岗”。
首先,我支持政府主导开展一些公益(或者低盈利)性质的针对家长的育儿培训活动。不少家长对应当如何育儿充满困惑,市场上的学习材料又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政府部门主导提供一些质量有基本保证的培训服务,确实对家长帮助很大。
但是,我天然地反感“整齐划一”,也不支持所谓的“持证上岗”。
心理学、教育学发展到今天,其实观点变化还是挺大的,没有人能保证今天的观点明天仍然被广泛认可;而面向公众的培训,所提供的观点和方法还带有授课教师的主观色彩。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有办法保证,家长培训提供的方法是最优的,是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本来,家长听完培训,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和自己的思考,加以选择地接受;但所谓“持证上岗”就存在了一定的依从性测试,降低了家长自主选择的权利。
而且,我们的社会是在高速变化的,整个社会需要多样的人才来面对未知的未来;而工业社会所需要的又确实有一定的基础标准,把育儿完全交给家长也不太负责。而现行情况下,统一基础标准交给学校教育,多样性交给家庭教育其实是很好的分工。但所谓“持证上岗”隐隐有把家庭教育也规范化、标准化起来的趋势,这我是不认同的。儿童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几名知识分子读了几本书、搞了几项研究,就自信满满地要指导全民家庭教育,我认为这种思路是危险的。
更关键的是“持证上岗”也没有可执行性,家长没有通过考试,教育部门有权力剥夺监护权吗?剥夺了之后给谁?说实话,我国连家庭暴力等极端情况下的监护权处理都有待进一步完善,谈所谓的“父母持证上岗”实在有点不切实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4

帖子

46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0
DLook521 发表于 2021-12-27 09:23:45
不生孩子的理由又增加了。
不可否认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会加大育儿成本,光应付学校的各种破事就忙不过来了,学校要求家长们做手工,检查作业,朋友圈录视频之类都够手忙脚乱了,现在还要实行积分制,出生率大概率会进一步降低。
教育部门是不是都以为父母们享受五险一金,过着朝九晚五不用加班时间充裕的幸福生活呢?

浙江教育厅答复父母持证上岗建议:秋季学期试行家长学习 ...-1.jpg

浙江教育厅答复父母持证上岗建议:秋季学期试行家长学习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

帖子

461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1
自由丅 发表于 2021-12-27 09:24:31
说实话,我前年就想到这个主意了。
不是商机,所以就没办法运作下去。
结果就是改成天天写一些教育学的科普帖子磨牙了。

这个主意好不好,和我一样当然不能说不好。
但是,热闹完了,延续性生命力在哪里,我是暂时没想明白。
好,胡乱打比方,学区房或者择校摇号暴击率加1%(说了是胡说的),那老老实实考试的肯定不如投机取巧作弊的,容易流于形式。
真的吗这年头想让人学习,太难了。
别的地方我就不说了,不是广告(我又不是机构,广给谁呢?),光我公众号和专栏的纯教学理论实践条目已经够一个题库了,当然纯偏家庭教育方面,所以对象年龄主要是"半兽人阶段"的3-12岁。
随要是送我一个荣誉教授啥的,可以考虑提供题库。
别走啊?荣誉叫兽也可以商量……较瘦?角兽?焦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

帖子

47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8
123465573 发表于 2021-12-27 09:24:36
这件事最重要的不是政策落实得怎么样。
最重要的是,官方下场表明了一个态度:
当父母不是那么简单的!
当父母不是那么简单的!
当父母不是那么简单的!


大部分的父母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怎么做都是对的,自己是不可能有问题的。
父母生你养你是有恩的,反省是不可能反省的。
你抑郁了你心理有问题了,也是你自己的问题。
你翻父母旧账就是大逆不道、恩将仇报。

这种观念极其离谱,但是对于大部分的父母来说,又极其根深蒂固。

不管这个政策实施地好不好,能够影响到多少人。
起码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点支持,“怎么做好父母”是需要研究和认真对待的。

请父母们不要再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了。
你们不只是要让孩子有饭吃有学上。
还要懂得怎么正确地爱孩子。
怎么培养好孩子的内在。

每一个人类,都不只是有血有肉,
还有一个精致而脆弱的灵魂。
父母不小心弄坏的,孩子要用一生去修复。
父母不知道怎么做,孩子从来都不会去怪父母。
但是父母起码要承认,怎么样当父母是有学问的,
要承认自己是应该要去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成长的。
而不是一副“花瓶不是我弄碎的,反正别怪我”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

帖子

44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46
汉服消失好鄙 发表于 2021-12-27 09:25:29
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责任。
目前正在通过知乎分享自己的系统教育理念,倡导家长承担起自己孩子的教育责任。
很多家长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言行,目光更多地关注在孩子身上,而孩子的成长轨迹或者问题表现一般都能够映射到父母的影响。
最近每周六晚上十点左右,在线直播系统辅导一个重塑家庭【珍果园】,帮助这个有爱家庭的父母来重塑自我,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培养。也想让更多的父母透过这个家庭的重塑来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
已经直播了十三期,感兴趣的知友可以在我的视频回放中了解这个家庭重塑历程。也能够看到这位有爱而伟大的妈妈是如何面对孩子的成长需要,重新再学习,坚持不懈超越自我的!
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对于当下的家长来讲并不容易。更不是简单地听听课,看看书,打打卡,积积分,就能够到位的。
学校的老师可以通过培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即可就业给孩子进行知识的教学。
而家庭的教育是个性化的,不同于静态的标准化的知识学习。尤其当下的父母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性教育,每一个家长都需要拥有自我超越能力,还要能够对个性化的教育问题进行动态的应对。
家庭教育很重要,家长需要自我再学习,孩子急迫地需要【家校社政】的协同共育。
“社会教育体系改革”这盘棋到底该如何下?并不简单,也不是上面的这种政策就能够见效的,也许,换来的只是看得见的数据和能够交差的管理业绩吧。
看着这个“学习积分制”,不免联想到目前社会中很多企业组织机构的内部员工培训机制,对于员工来讲又有多少意义?!
这样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果家长还要来个持证上岗,就算有再好的课程、考试、分数、证书,这套“应试性”的表面文章又帮助家长解决了什么问题?!
目前的教育问题,是整个社会性错综复杂的系统影响。这样的政策也许只会给已经疲惫不堪而又焦虑不已的父母,带来更多的负担,增添更多的困惑,给可怜的孩子带来更多的影响和干扰。
今天的家长已经在负重前行,需要的不是要求,而是真正的解压;需要的是真正的破题;需要的是公平的教育体系;需要的是留给父母一点时间能够好好陪陪孩子。
心疼当下孩子!
只能更多地自己承担,呵护女儿的童心和身心健康成长。
心疼周围的父母!
只能尽力分享帮助,让每一个有爱的家长将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资源,有效重塑,真正转化为孩子成长的助力。
重塑是快乐的,因为父母每一点有爱的付出都应该能够看到实效。
且行且珍惜!
@知乎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大路84

青年

  • 主题

    9

  • 帖子

    15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