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1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或许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 教孩子表达情绪

针对问题
不知道孩子到底要干嘛
孩子总是无缘无故发脾气
孩子不太说话,沉默寡言
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在气头上,不妨等冷静下来再和孩子沟通处理问题。
有的孩子在气头上,不发泄完情绪,不管谁介入都没用,反而会使情绪累积的更多。这时不如让孩子发泄一会,同时也是给家长自己整理自己情绪的缓冲时间。在处理这种情景时,家长自己的情绪管理其实更为重要。只有在你自己冷静的情况下,才不会给孩子的情绪进一步累加的机会,才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安静安全的环境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哭什么哭?没出息!”“不许哭,再哭我就...”“你这小孩怎么这样”类似于这样的话如果你经常控制不住说出口,那么最好还是给彼此一个冷静的时间吧,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情绪,再去想想你凭什么要求孩子不能有情绪?一个不会管理自己情绪的家长必然只能培养出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
客观的看待孩子生气哭闹这件事,有情绪并不是错,“不许哭”这种话其实是在拒绝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而真正的情绪管理,首先要承认情绪的存在,然后给情绪一个出口让它释放。允许孩子有脾气,教会孩子在有情绪的时候直接表达,引导孩子通过直白的语言“我生气了”“我伤心了”来表达情绪并且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渠道和空间。
不要为了不让孩子哭,就放弃一些原则和底线。孩子需要的是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绝非完全的放飞自我(否则你很有可能得到一个熊孩子哦)。合理的要求及时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在第一次提出来就要果断拒绝,并且一直坚持,用各样的方法(后面会提到)坚定而温和的通过言行传达“有情绪是正常的,发泄情绪是合理的,但是这件事并不会因为有情绪就可以随意改变

2. 转移注意力

针对问题
孩子一直哭闹不能安抚
孩子一直做一些很危险的事
如果孩子哭闹或者做危险的事情不听劝阻无法正面沟通,不如试试假装不理睬,背对着孩子,假装玩的很开心(可以父母双方配合,假装两个人玩的很开心更好),发出大到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声音。一般一会时间孩子就会好奇的凑过来看,这时候让孩子参与到你们的游戏中,他会很快忘了刚才发生了什么
用合适的活动替代不合适的活动。如果孩子经常做一些同类型的危险事情,或者总为同样的理由哭闹。将与这样不合适的活动相关的物件全部移除,并且帮孩子重新开发新的合适的活动作为乐趣。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悄无声息地转移他的注意力,比直接否定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效果更佳,并且在孩子的叛逆期,经常会出现父母越禁止他干什么他越干什么的情况,反复正面禁止反而起到了强化他的行为的作用,采取侧面转移的办法,悄无声息地让他忘掉不正确的行为。

案例:
上周某天晚上,一妞因为想玩很危险的插线板,一爸将她一把抱走禁止她玩,她非常生气倒在地上嗷嗷大哭,同时还用头去磕地,一爸扶起她告诉她不可以玩插线板并且不要磕地,一妞反而愈发生气抑制不住大哭,不管谁抱都安抚不下来。
一爸先很没耐心的让孩子不要哭了,他自己带着情绪一妞不仅没有停下来反而脾气更大更觉得自己委屈。一爸只好一妞自己先发泄了一会情绪,听着她的哭声稍有减弱的时候,我趁虚而入一把抱起她继续安抚,结果不曾想,她反而哭的更凶了,觉得自己很委屈,没有做错什么事情,还想继续玩插线板。这个是不可能满足她的,为了防止她用头磕地我只好将她放到婴儿床里。她进到婴儿床里哭得更凶了。
这时,一爸灵机一动,提示我背对着婴儿床,和他玩拍手游戏,而且拍手声音很大,配合着有节奏的说“拍打拍打拍拍背打”,同时我们两个戏精假兮兮的发出嘻嘻哈哈疑似很有趣好玩的笑声,用这几种声音盖过她的哭声。结果她很快被我俩吸引了注意力,哭声渐渐减低,偷偷的瞄我俩在玩什么,过了一会爬起来扒在栏杆上竟然还咯咯笑起来,脸上还是满满的鼻涕眼泪挂成行。我们回头一看她,她就嬉皮笑脸的要求我们把她抱出来一起玩,早把插线板、生气愤怒抛在脑后,完全忘了自己为啥哭。从此以后“转移注意力”成了我家百试百灵的一计妙招。
3. 让孩子自己做主
针对问题
孩子不让碰他的东西
孩子经常拒绝
尊重孩子敏感期规律,尊重孩子的物权。不用强迫孩子分享,动他们的东西时征得孩子同意,也给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告诉孩子如果动爸妈的东西也应该征得同意。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秩序要求,也应该理解尊重,合理的情况下按照他们的秩序摆放。
鼓励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刷牙、自己吃饭等等活动,不要因为“弄脏弄乱”“孩子太小”等原因,剥夺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力。孩子自己玩玩具不用强迫孩子必须按大人的要求去玩。

案例:
一妞非常抗拒洗脸、刷牙,每次要洗漱都会嗷嗷大哭。同时她进入到模仿敏感期,特别喜欢玩模仿游戏,于是一爸发明了漱口洗脸游戏,给洗手台下架了桌子她可以自己够到水龙头,然后在她面前非常夸张的洗脸刷牙,并发出很搞笑的声音,一妞自发的觉得这是很欢乐的游戏,伸手要牙刷,并且模仿爸爸的动作刷牙,虽然塞到嘴里的是牙刷的把手,但是她学的很开心,也在这个氛围里接受了爸爸洗脸。这样的游戏持续了半个多月,现在每天早晚她都会自己跑到洗漱台,要求站上去自己刷牙洗脸,并且非常开心。

4.忽略不该干涉的事

针对问题
孩子之前发生冲突
孩子自己做事时遇到小挫折
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之间的矛盾,不要孩子稍微遇到点挫折就冲上前去,不妨静静的在一旁观察,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可以自己化解掉的。
如果孩子过来寻求帮助,不妨先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引导孩子尽可能多的依靠自己能力来解决。毕竟孩子要长大,是一定需要各式各样的小挫折中反复磨练的,如果一些小挫折你不给孩子机会自己解决,以后遇到的挫折只会越来越大,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意愿与能力也越来越低。

5.用自然后果给予教训

针对问题
孩子做一些不合适的事情,后果不会太严重
针对这种类型的事情,不用正面否定,不停地说“不可以”“不能”,要珍惜使用“不可以”的机会,如果孩子的生活中充斥的各种“不行”“不可以”,孩子反而不能分清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不可以”应该留到后果很严重严禁做的事上。对于一些后果不太严重的不合适的事情,不妨让一些后果自然发生,给孩子一些切身的小教训,比一味地说“NO”效果更好。
这个方法是著名的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的著名教育法则,即“自然后果的惩罚”。卢梭的说法就是:
应该使孩子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如果他有冒失的行为,你只需要让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他的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
其实更通俗的来说,这个方法又叫做“自作自受”

案例: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那么也不用多说,到点把饭全部收走,中间不要给零食,让孩子饿上一顿也不打紧,但是孩子自己饿的时候就会自己反思下次该怎么做。

6. 温柔而坚定的用有趣的方式坚持原则

针对问题
孩子做一些危险的事
孩子一哭闹威胁父母做出妥协
难以克制想要责骂惩罚孩子的时候
“温柔和坚定的坚持原则”是很多育儿书都会反复强调的一种育儿方法,他强调不惩罚不暴力,很多爸爸妈妈也都知道这一方法,然而在使用上却容易有误区。很容易将它理解为:语气温柔不发脾气,但是只要一直反复强调原则就可以了。在实际中往往可以达到让孩子最后屈服于自己的坚持,其实并没有真正关心孩子的感受也没有尝试用更合适的办法解决问题,不过是通过“温柔”的软暴力僵持达到自己的目的。
实际上2、3岁正是孩子好奇心大爆发的年龄,他们对是非观念认知并不明确。一妈认为:对于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父母首先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远比用简单重复单一的方法重要。
案例:
比如你不希望孩子去抓沙子并且往嘴里塞,如果你用温柔的态度坚持反复对孩子强调“不可以”可能收效非常一般,但是你站在一个2岁孩子的角度去想,在他眼里“危险”“不干净”都是一些过于抽象甚至不存在的词语,而想去拿手捏捏感受下细碎的沙子在手里在嘴里的感觉,通过这些去认识“沙子”这才是他们这么做的本质逻辑。
理解到这层原因,你首先并不会因为孩子这么做而生气,反而会发自内心的温柔的看到孩子大脑的发育与长大,接着你会调整自己的预期,你会考虑自己的要求是否苛刻,抓沙子其实是无伤大雅的,吃沙子可能会对孩子有所伤害,那么你只需要坚持孩子不要把沙子往嘴里放就OK。这时单纯靠温柔而坚定的反复和孩子强调“不干净,不要吃”,其实孩子根本听不懂也听不进去,不如换一个方式:用开发一个游戏,和孩子一起抓抓沙子,堆一个小城堡,放到一个小瓶子里,和小沙子说说话等方法,转移掉孩子想把沙子塞嘴里的欲望,同时也满足了孩子探索沙子的愿望,并且不觉得爸妈很烦很唠叨,或者逆反的愈发把沙子塞到嘴里。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做到“温柔而坚定”但是很有趣而不知不觉的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当然这个是针对是非观念还不强,你根本无法讲道理的2、3岁的孩子,对于更大的孩子,能接受讲道理的孩子,温柔而坚定又可以换成另一种形式)

7. 减少正面的否定,给出选项或具体期望,多多鼓励

针对问题
当你频频说“不行”孩子却逆反偏偏要这么做的时候
对待孩子的危险行为,我们会习惯性的第一时间冲上去制止,然而有时总是收效甚微,跟孩子讲“这样做不对,很危险balalala”孩子却不听。
其实不是孩子不听,是对于2岁上下的孩子,他根本不知道“危险”这个概念。并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精力旺盛,探索世界的意愿强,你在不停的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的时候,会让他感觉很烦,会觉得为什么我的妈妈不让我去探索世界,也会觉得这样的行为得到你的回馈了可以吸引到大人的注意力,反而更加多的去重复这样的行为。
我们小时学过的生物课上,讲过“条件反射”这一概念,这个完全可以用到育儿上。我们想要我们的指令可以和孩子的行为挂上钩,就要建立这样的“条件反射”。
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更希望获得正面反馈还是负面的反馈?当你的行为频频被制止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当你不能理解到制止你的人到底为啥制止你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你更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其实回答完上面这些问题,你应该已经有答案该如何给孩子指令了吧?
首先,尽量减少正面的否定和不停的否定。那该怎么办呢?当你的孩子停下了他的危险动作后,他并不知道他下一步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这时候你需要给出他界限:告诉他你的具体期望,或者给出两个可选项让他觉得他有足够多的自由。这时关键点在于:赶紧放弃你的唠唠叨叨,指令一定要简洁明了,不要超过5个字,毕竟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过长的指令和说教只会让他们摸不着头脑。接着只要他照做了,立刻马上赶紧给出正面的回馈以巩固孩子的行为,将指令与行为挂钩。
经常说“一定界限范围内的自由”,这个界限范围的给出,不单单是告诉孩子“你不可以做什么”,其实要更多的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什么”,告诉孩子你的可选选项其实很多很多,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案例:
一妞经常爬上爬下,非常危险,而我没有别的办法,每次只能大叫“停下来!”“不可以!”但是往往她会觉得更加好玩,反而会重复危险的动作,而如果我强硬的去把她抱走,她就会生气的嚎啕大哭。然而我看到在creche(法国接收3个月至3岁儿童的公立托儿所)一个班7、8个孩子,也是会满屋子上下窜,但是老师只需要发出一个指令,像魔法一样神奇,孩子们都非常乖的立马停下危险动作。由于我法语不太好,所以专门抽一天拉着老公去学习creche的老师是怎么做的,到底和孩子念了什么奇妙的咒语。
原来creche的老师在孩子做出危险动作的时候,会给出一个具体的指令,比如“坐下”“去玩玩具”,有的孩子比较顽固的时候会拉着孩子问“NO,不可以这么做,现在你是要看书呢?还是要玩玩具?”当孩子按照指令,或者选择某项安全的活动的时候,老师都会及时的回馈给孩子鼓励“Tres bien!”(非常棒!)
可以看到老师不是只会说“NO”,他们会在制止孩子行为的同时,迅速给他们一个其他具体的要求或选项,让孩子知道自己不可以做这件事后到底可以做什么事,当他们做了正确的事立马给出鼓励强化孩子的行为。反复进行,这样一个指令就可以变成一条简单的“咒语”,我也因此学了几句这样的咒语,一妞做一些危险动作的时候,我不再说“不可以!”而是换成“Assieds-toi”(坐下)每次她都会神奇的坐下。我也用这方法开发了自己的小咒语,将之前“你咋还不睡觉,太晚了,快睡吧”变成“躺下~”这样简单明了的要求指令,收效神奇!

8. 提前预约

针对问题
出门在外孩子不配合,要这要那
有时我们大人总是很自大的做出一切决定和日程安排,却从来不问问孩子的意见,并且还会拿“孩子还小,啥都不知道”作为借口自我安慰,然而等一出门就发现计划不如变化快,孩子总会用他的方式改变你精心做好的规划。于是就经常有在超市赖着不走,啥东西都想要,看到游乐场挪不动步,只能在各种生拉硬拽和哭叽尿嚎中尴尬结束行程。
其实经常说要和孩子平等对话,也就体现在这里。如果你安排了某一天的日程,不妨提前给孩子描述一下这一天将会做些什么事并且把这些事对于他来说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告诉他,如果孩子喜欢要这要那,可以在采购日之前跟孩子提前预约:“今天你可以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哦!但是只能有一样!所以这个机会好好珍惜”
当然,预约不仅限于此,根据平时孩子的表现,提前预知一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些“可爱的约定”转移对不合理要求的注意力,比如:今天我们出门有一个任务哦,捡5片好看的树叶。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可能就会转移在这些小游戏上,一路也会很配合。
新手爸妈最头疼的夜醒频繁、哄睡难、宝宝哭闹不止、胀气、昼夜颠倒,想要彻底解决,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希望以上可以帮到你!
看完三件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些帮助,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1. 点赞,你的赞同会让更多人看到这篇内容。
2. 关注,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共同长大。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5

主题

16

帖子

48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0
小宇哥哥丶 发表于 2021-11-8 17:59:15
或许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 教孩子表达情绪

针对问题
不知道孩子到底要干嘛
孩子总是无缘无故发脾气
孩子不太说话,沉默寡言
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在气头上,不妨等冷静下来再和孩子沟通处理问题。
有的孩子在气头上,不发泄完情绪,不管谁介入都没用,反而会使情绪累积的更多。这时不如让孩子发泄一会,同时也是给家长自己整理自己情绪的缓冲时间。在处理这种情景时,家长自己的情绪管理其实更为重要。只有在你自己冷静的情况下,才不会给孩子的情绪进一步累加的机会,才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安静安全的环境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哭什么哭?没出息!”“不许哭,再哭我就...”“你这小孩怎么这样”类似于这样的话如果你经常控制不住说出口,那么最好还是给彼此一个冷静的时间吧,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情绪,再去想想你凭什么要求孩子不能有情绪?一个不会管理自己情绪的家长必然只能培养出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
客观的看待孩子生气哭闹这件事,有情绪并不是错,“不许哭”这种话其实是在拒绝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而真正的情绪管理,首先要承认情绪的存在,然后给情绪一个出口让它释放。允许孩子有脾气,教会孩子在有情绪的时候直接表达,引导孩子通过直白的语言“我生气了”“我伤心了”来表达情绪并且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渠道和空间。
不要为了不让孩子哭,就放弃一些原则和底线。孩子需要的是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绝非完全的放飞自我(否则你很有可能得到一个熊孩子哦)。合理的要求及时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在第一次提出来就要果断拒绝,并且一直坚持,用各样的方法(后面会提到)坚定而温和的通过言行传达“有情绪是正常的,发泄情绪是合理的,但是这件事并不会因为有情绪就可以随意改变

2. 转移注意力

针对问题
孩子一直哭闹不能安抚
孩子一直做一些很危险的事
如果孩子哭闹或者做危险的事情不听劝阻无法正面沟通,不如试试假装不理睬,背对着孩子,假装玩的很开心(可以父母双方配合,假装两个人玩的很开心更好),发出大到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声音。一般一会时间孩子就会好奇的凑过来看,这时候让孩子参与到你们的游戏中,他会很快忘了刚才发生了什么
用合适的活动替代不合适的活动。如果孩子经常做一些同类型的危险事情,或者总为同样的理由哭闹。将与这样不合适的活动相关的物件全部移除,并且帮孩子重新开发新的合适的活动作为乐趣。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悄无声息地转移他的注意力,比直接否定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效果更佳,并且在孩子的叛逆期,经常会出现父母越禁止他干什么他越干什么的情况,反复正面禁止反而起到了强化他的行为的作用,采取侧面转移的办法,悄无声息地让他忘掉不正确的行为。

案例:
上周某天晚上,一妞因为想玩很危险的插线板,一爸将她一把抱走禁止她玩,她非常生气倒在地上嗷嗷大哭,同时还用头去磕地,一爸扶起她告诉她不可以玩插线板并且不要磕地,一妞反而愈发生气抑制不住大哭,不管谁抱都安抚不下来。
一爸先很没耐心的让孩子不要哭了,他自己带着情绪一妞不仅没有停下来反而脾气更大更觉得自己委屈。一爸只好一妞自己先发泄了一会情绪,听着她的哭声稍有减弱的时候,我趁虚而入一把抱起她继续安抚,结果不曾想,她反而哭的更凶了,觉得自己很委屈,没有做错什么事情,还想继续玩插线板。这个是不可能满足她的,为了防止她用头磕地我只好将她放到婴儿床里。她进到婴儿床里哭得更凶了。
这时,一爸灵机一动,提示我背对着婴儿床,和他玩拍手游戏,而且拍手声音很大,配合着有节奏的说“拍打拍打拍拍背打”,同时我们两个戏精假兮兮的发出嘻嘻哈哈疑似很有趣好玩的笑声,用这几种声音盖过她的哭声。结果她很快被我俩吸引了注意力,哭声渐渐减低,偷偷的瞄我俩在玩什么,过了一会爬起来扒在栏杆上竟然还咯咯笑起来,脸上还是满满的鼻涕眼泪挂成行。我们回头一看她,她就嬉皮笑脸的要求我们把她抱出来一起玩,早把插线板、生气愤怒抛在脑后,完全忘了自己为啥哭。从此以后“转移注意力”成了我家百试百灵的一计妙招。
3. 让孩子自己做主
针对问题
孩子不让碰他的东西
孩子经常拒绝
尊重孩子敏感期规律,尊重孩子的物权。不用强迫孩子分享,动他们的东西时征得孩子同意,也给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告诉孩子如果动爸妈的东西也应该征得同意。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秩序要求,也应该理解尊重,合理的情况下按照他们的秩序摆放。
鼓励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刷牙、自己吃饭等等活动,不要因为“弄脏弄乱”“孩子太小”等原因,剥夺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力。孩子自己玩玩具不用强迫孩子必须按大人的要求去玩。

案例:
一妞非常抗拒洗脸、刷牙,每次要洗漱都会嗷嗷大哭。同时她进入到模仿敏感期,特别喜欢玩模仿游戏,于是一爸发明了漱口洗脸游戏,给洗手台下架了桌子她可以自己够到水龙头,然后在她面前非常夸张的洗脸刷牙,并发出很搞笑的声音,一妞自发的觉得这是很欢乐的游戏,伸手要牙刷,并且模仿爸爸的动作刷牙,虽然塞到嘴里的是牙刷的把手,但是她学的很开心,也在这个氛围里接受了爸爸洗脸。这样的游戏持续了半个多月,现在每天早晚她都会自己跑到洗漱台,要求站上去自己刷牙洗脸,并且非常开心。

4.忽略不该干涉的事

针对问题
孩子之前发生冲突
孩子自己做事时遇到小挫折
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之间的矛盾,不要孩子稍微遇到点挫折就冲上前去,不妨静静的在一旁观察,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可以自己化解掉的。
如果孩子过来寻求帮助,不妨先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引导孩子尽可能多的依靠自己能力来解决。毕竟孩子要成长,是一定需要各式各样的小挫折中反复磨练的,如果一些小挫折你不给孩子机会自己解决,以后遇到的挫折只会越来越大,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意愿与能力也越来越低。

5.用自然后果给予教训

针对问题
孩子做一些不合适的事情,后果不会太严重
针对这种类型的事情,不用正面否定,不停地说“不可以”“不能”,要珍惜使用“不可以”的机会,如果孩子的生活中充斥的各种“不行”“不可以”,孩子反而不能分清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不可以”应该留到后果很严重严禁做的事上。对于一些后果不太严重的不合适的事情,不妨让一些后果自然发生,给孩子一些切身的小教训,比一味地说“NO”效果更好。
这个方法是著名的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的著名教育法则,即“自然后果的惩罚”。卢梭的说法就是:
应该使孩子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如果他有冒失的行为,你只需要让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他的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
其实更通俗的来说,这个方法又叫做“自作自受”

案例: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那么也不用多说,到点把饭全部收走,中间不要给零食,让孩子饿上一顿也不打紧,但是孩子自己饿的时候就会自己反思下次该怎么做。

6. 温柔而坚定的用有趣的方式坚持原则

针对问题
孩子做一些危险的事
孩子一哭闹威胁父母做出妥协
难以克制想要责骂惩罚孩子的时候
“温柔和坚定的坚持原则”是很多育儿书都会反复强调的一种育儿方法,他强调不惩罚不暴力,很多爸爸妈妈也都知道这一方法,然而在使用上却容易有误区。很容易将它理解为:语气温柔不发脾气,但是只要一直反复强调原则就可以了。在实际中往往可以达到让孩子最后屈服于自己的坚持,其实并没有真正关心孩子的感受也没有尝试用更合适的办法解决问题,不过是通过“温柔”的软暴力僵持达到自己的目的。
实际上2、3岁正是孩子好奇心大爆发的年龄,他们对是非观念认知并不明确。一妈认为:对于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父母首先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远比用简单重复单一的方法重要。
案例:
比如你不希望孩子去抓沙子并且往嘴里塞,如果你用温柔的态度坚持反复对孩子强调“不可以”可能收效非常一般,但是你站在一个2岁孩子的角度去想,在他眼里“危险”“不干净”都是一些过于抽象甚至不存在的词语,而想去拿手捏捏感受下细碎的沙子在手里在嘴里的感觉,通过这些去认识“沙子”这才是他们这么做的本质逻辑。
理解到这层原因,你首先并不会因为孩子这么做而生气,反而会发自内心的温柔的看到孩子大脑的发育与成长,接着你会调整自己的预期,你会考虑自己的要求是否苛刻,抓沙子其实是无伤大雅的,吃沙子可能会对孩子有所伤害,那么你只需要坚持孩子不要把沙子往嘴里放就OK。这时单纯靠温柔而坚定的反复和孩子强调“不干净,不要吃”,其实孩子根本听不懂也听不进去,不如换一个方式:用开发一个游戏,和孩子一起抓抓沙子,堆一个小城堡,放到一个小瓶子里,和小沙子说说话等方法,转移掉孩子想把沙子塞嘴里的欲望,同时也满足了孩子探索沙子的愿望,并且不觉得爸妈很烦很唠叨,或者逆反的愈发把沙子塞到嘴里。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做到“温柔而坚定”但是很有趣而不知不觉的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当然这个是针对是非观念还不强,你根本无法讲道理的2、3岁的孩子,对于更大的孩子,能接受讲道理的孩子,温柔而坚定又可以换成另一种形式)


7. 减少正面的否定,给出选项或具体期望,多多鼓励

针对问题
当你频频说“不行”孩子却逆反偏偏要这么做的时候
对待孩子的危险行为,我们会习惯性的第一时间冲上去制止,然而有时总是收效甚微,跟孩子讲“这样做不对,很危险balalala”孩子却不听。
其实不是孩子不听,是对于2岁上下的孩子,他根本不知道“危险”这个概念。并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精力旺盛,探索世界的意愿强,你在不停的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的时候,会让他感觉很烦,会觉得为什么我的妈妈不让我去探索世界,也会觉得这样的行为得到你的回馈了可以吸引到大人的注意力,反而更加多的去重复这样的行为。
我们小时学过的生物课上,讲过“条件反射”这一概念,这个完全可以用到育儿上。我们想要我们的指令可以和孩子的行为挂上钩,就要建立这样的“条件反射”。
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更希望获得正面反馈还是负面的反馈?当你的行为频频被制止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当你不能理解到制止你的人到底为啥制止你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你更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其实回答完上面这些问题,你应该已经有答案该如何给孩子指令了吧?
首先,尽量减少正面的否定和不停的否定。那该怎么办呢?当你的孩子停下了他的危险动作后,他并不知道他下一步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这时候你需要给出他界限:告诉他你的具体期望,或者给出两个可选项让他觉得他有足够多的自由。这时关键点在于:赶紧放弃你的唠唠叨叨,指令一定要简洁明了,不要超过5个字,毕竟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过长的指令和说教只会让他们摸不着头脑。接着只要他照做了,立刻马上赶紧给出正面的回馈以巩固孩子的行为,将指令与行为挂钩。
经常说“一定界限范围内的自由”,这个界限范围的给出,不单单是告诉孩子“你不可以做什么”,其实要更多的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什么”,告诉孩子你的可选选项其实很多很多,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案例:
一妞经常爬上爬下,非常危险,而我没有别的办法,每次只能大叫“停下来!”“不可以!”但是往往她会觉得更加好玩,反而会重复危险的动作,而如果我强硬的去把她抱走,她就会生气的嚎啕大哭。然而我看到在creche(法国接收3个月至3岁儿童的公立托儿所)一个班7、8个孩子,也是会满屋子上下窜,但是老师只需要发出一个指令,像魔法一样神奇,孩子们都非常乖的立马停下危险动作。由于我法语不太好,所以专门抽一天拉着老公去学习creche的老师是怎么做的,到底和孩子念了什么奇妙的咒语。
原来creche的老师在孩子做出危险动作的时候,会给出一个具体的指令,比如“坐下”“去玩玩具”,有的孩子比较顽固的时候会拉着孩子问“NO,不可以这么做,现在你是要看书呢?还是要玩玩具?”当孩子按照指令,或者选择某项安全的活动的时候,老师都会及时的回馈给孩子鼓励“Tres bien!”(非常棒!)
可以看到老师不是只会说“NO”,他们会在制止孩子行为的同时,迅速给他们一个其他具体的要求或选项,让孩子知道自己不可以做这件事后到底可以做什么事,当他们做了正确的事立马给出鼓励强化孩子的行为。反复进行,这样一个指令就可以变成一条简单的“咒语”,我也因此学了几句这样的咒语,一妞做一些危险动作的时候,我不再说“不可以!”而是换成“Assieds-toi”(坐下)每次她都会神奇的坐下。我也用这方法开发了自己的小咒语,将之前“你咋还不睡觉,太晚了,快睡吧”变成“躺下~”这样简单明了的要求指令,收效神奇!


8. 提前预约

针对问题
出门在外孩子不配合,要这要那
有时我们大人总是很自大的做出一切决定和日程安排,却从来不问问孩子的意见,并且还会拿“孩子还小,啥都不知道”作为借口自我安慰,然而等一出门就发现计划不如变化快,孩子总会用他的方式改变你精心做好的规划。于是就经常有在超市赖着不走,啥东西都想要,看到游乐场挪不动步,只能在各种生拉硬拽和哭叽尿嚎中尴尬结束行程。
其实经常说要和孩子平等对话,也就体现在这里。如果你安排了某一天的日程,不妨提前给孩子描述一下这一天将会做些什么事并且把这些事对于他来说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告诉他,如果孩子喜欢要这要那,可以在采购日之前跟孩子提前预约:“今天你可以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哦!但是只能有一样!所以这个机会好好珍惜”
当然,预约不仅限于此,根据平时孩子的表现,提前预知一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些“可爱的约定”转移对不合理要求的注意力,比如:今天我们出门有一个任务哦,捡5片好看的树叶。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可能就会转移在这些小游戏上,一路也会很配合。
新手爸妈最头疼的夜醒频繁、哄睡难、宝宝哭闹不止、胀气、昼夜颠倒,想要彻底解决,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尊重式育儿:新手爸妈这样做,宝宝超好带​www.zhihu.com/column/c_1253280438296502272​www.zhihu.com/column/c_1253280438296502272

希望以上可以帮到你!
看完三件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些帮助,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1. 点赞,你的赞同会让更多人看到这篇内容。
2. 关注,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共同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1

帖子

47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8
注目远方型 发表于 2021-11-8 17:59:39
嗯,这个问题跟呱妈“云养”大的孩子,很像。下面就来讲一讲这些问题的具体处理办法吧。
眨眼间呱妈‘云养’大的孩子。都到了自我意识萌发、形成的新阶段,妈妈们慢慢发现,在规律作息引导下的“天使宝宝”,悄悄的长大了,开始会主动提出自己的需求了。这些需求也不再是之前简单的生理需求了,甚至还会有一些不合理需求,比如:
吃正餐的时间,要吃零食;

睡觉的时间,要妈妈讲故事;
睡午觉的时间,要出门玩儿;
......
还有一些特别明显的表达自己主见的需求,比如:
我要穿红色的衣服;
我想要先吃肉、再吃饭;
我想饭后吃点水果;
......
等等,各式各样的需求。
妈妈们来找呱妈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本来以为孩子大一点,能沟通了,应该更好带了,结果越大需求越多,自我意识越足,越难安抚和满足,而且由于变聪明了,开始试图用哭闹、撒娇来引导我们的决定、想法,真的要反复深呼吸,才能压抑住自己内心的某些想法”。
面对这一阶段的孩子,妈妈们都有点束手无策,甚至有的时候还有点慌乱,很害怕孩子未来一直都是这样的、甚至会越来越糟,想要教育却无从下手。


3岁的孩子,一不顺心就大哭大闹、撒泼打滚,作为妈妈该怎么 ...-1.jpg

那面对这样的孩子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呱妈今天带着大家从一个案例入手,来了解面对这一阶段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

米宝奶奶陪着米宝玩儿,看了一眼手机,差不多是做午饭的时间了,就和米宝说:“米宝,奶奶要去做午饭给你吃啦,你和爷爷先玩儿一会儿吧。”

随后奶奶就喊来了米宝的爷爷,爷爷一坐下,奶奶径直走向厨房,就在奶奶关上厨房门的瞬间,米宝突然暴风雨式哭泣,直接无视爷爷,趴在厨房门口的地板上,一边打滚、一边爆炸式的哭闹,完全无视任何安抚。

米宝的妈妈这时候到家了,看到这个场景,立马就明白了当下的情况。

呱妈先不告诉大家米宝的妈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呱妈想先问问大家,如果你们是米宝的爸爸或者妈妈,你们会做出以下哪一种反应呢?

1.大声的呵斥米宝,告诉她如果你继续这样,你今天将会是去你最喜欢的小兔子玩具;
2.告诉米宝她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可以再这样做了,然后抱着米宝去别的地方玩儿了;
3.认真解释给米宝听,奶奶去做什么,不去的话后果会是什么,并且告诉米宝她必须自己在游戏屋玩儿半个小时作为惩罚;
4.就当做没看到,让米宝继续哭闹。
这四种不同的反应代表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父母:
1.专制型父母

这一种类型的父母非常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是家庭的绝对权威,他们做的决定不需要有任何的理由、更不需要和孩子解释任何问题,孩子必须无条件的遵从他们的想法、价值观,不能表达任何不同的意见。
2.放任型父母

这类型的父母他们会告诉孩子他们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并不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多的可能是父母自己去替孩子解决问题、弥补失误,只想着怎么解决问题,忽略了对孩子成长的教育和引导。
3.权威型父母

这种父母一般会明确告诉孩子生活中的限制,这点与专制型父母非常类似,但是权威型的父母在给予限制的同时也会明确告知孩子其中的原因,和孩子讲明道理,就算有一些惩罚也是很明确的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受惩罚。
4.忽略型父母

这一类父母对孩子几乎是不管教,不关心、无所谓,只要孩子吃饱、穿暖、没走丢就可以了,其他的让孩子自然生长吧。
不同类型的父母,会教养出不一样个性的孩子:
1.专制型父母的孩子:

他们比较不擅长社交,很难合群,相比其他孩子更为内向。专制型父母养出来的女孩会比较依赖父母、男孩会呈现对外界很有敌意的个性。
2.放任型父母的孩子:

他们比较依赖他人,自控力很差、没什么毅力,喜怒无常。
3.权威型父母的孩子:

他们的自控力很强,独立、友善,还特别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受周围人喜欢的一种性格。
4.忽略型父母的孩子:


这类型的孩子是最糟糕的。他们因为长期没有受到父母的关注,日常生活总是显得患得患失,非常难与他人接触交流。(相信各位关注我们公众号的妈妈,显然不可能是最后一种啦~)

我们在孩子时不时的无理要求,甚至伴随着刺耳、尖锐哭闹的时候,非常难免的会陷入到专制型父母,大声呵斥孩子、甚至伴随着一些惩罚;或者是成为放任型的父母,只要孩子现在能不哭闹,怎么样都行的状态中,这点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人之常情。
但我们要了解到这两种都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都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孩子错误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式。
专制型父母:他们用吼、惩罚、甚至是体罚的方式会让还没有建立是非观的孩子觉得,这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未来他们与其他孩子相处发生不愉快的时候,就会用这样的方法。

放任型父母:他们让自己去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甚至是顺从孩子的一切想法,会让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愈演愈烈,哭闹也会愈来愈多,因为孩子会觉得这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到这里,妈妈们肯定想问呱妈,我们想成为权威型的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有的时候真的在气头上,很难压抑自己的怒火,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步:
如果我们此时非常生气,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和孩子沟通交流,先反复深呼吸,或者把这个教育任务交给家里的其他人,冷静了,再和孩子沟通。
我们要做的第一步,要教给孩子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处理问题一定是在冷静的状态下,我们是用理智来处理问题,而不是用脾气。
大家一定要记得:“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孩子永远在模仿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先以身作则
第二步:

我们要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为什么错了?会带来什么后果?他接下来要做什么来为这个后果买单。
比如:
暂时没收孩子喜欢的某个玩具;
取消今天的小点心;
取消今天的外出计划;
等等。

注意:

3岁的孩子,一不顺心就大哭大闹、撒泼打滚,作为妈妈该怎么 ...-2.jpg
当这个问题会带来一些自然后果的时候,比如孩子打翻了牛奶、孩子把垃圾弄的一地都是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自己处理、或者陪着孩子一起处理,绝非替孩子处理,权威型的父母最主要的就是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
当我们每天反复给孩子灌输一些界限、限制,每天引导孩子如何更好地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现,我们的孩子成长了、独立了,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变得游刃有余,再也不是那个爱哭爱闹的淘气鬼,而是成长为一个阳光、睿智的小机灵。
新手爸妈最头疼的夜醒频繁、哄睡难、宝宝哭闹不止、胀气、昼夜颠倒,想要彻底解决,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尊重式育儿:新手爸妈这样做,宝宝超好带​www.zhihu.com/column/c_1253280438296502272​www.zhihu.com/column/c_1253280438296502272

希望以上可以帮到你!
看完三件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些帮助,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1. 点赞,你的赞同会让更多人看到这篇内容。
2. 关注,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共同成长。
3. 关注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第一时间阅读众多新手爸妈掏心掏肺的独家育儿经验分享加入一妈天使妈妈家庭,进一步学习尊重式育儿与规律作息的更多内容! 谢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1

帖子

451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1
网大数学及格匾 发表于 2021-11-8 18:00:24
我女儿在2岁的时候是这样的,突然开始任性,比如她要按电梯,但先按了,她整个人就崩溃了,嚎啕大哭起来,我之前的一套管教方式“拥抱”,“转移注意力”,“给吃的”,“讲道理”,全部失效。
有一天我终于也爆发了,忍不住打了她一下,用崩溃压制住了她的崩溃。
那天晚上我超级痛苦,因为我意识到我管不了我女儿了,我打她意味着我无能无力了,于是当天夜里就搜了几本育儿书出来,然后从中找到了我最爱的一本书,我推荐了一千遍的《正面管教》。
我说一下我女儿再次崩溃的时候,我的步骤。
第一,抱住她,表达理解。
比如她正在搭积木突然崩溃大哭起来,我赶过来先抱住她,尽量把她的头放到我的胸口,抚摸她的头发,然后说,宝宝生气了是吗,想哭可以哭一会的,哭出来就好了。
第二,猜原因。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一定要带入她的情景,精准的找到她崩溃的点,说准了孩子的情绪可以立马平复百分之九十。我开始说,是因为积木倒了吗?还是因为这个扣不上?还是因为这个颜色不对?
我说对的那一刻,一般她就会停止大哭,委屈的点点头。
第三,点明她此时的情绪,和她一起处理
比如真的是因为积木倒了而哭,我会说,积木倒了你感觉到非常生气是不是,好不容易搭好的,现在倒了,你觉得特别可惜?还是觉得是谁碰到的,应该跟你道歉?
我女儿会告诉我,是因为觉得特别可惜。
我会继续说,你舍不得那么高的积木倒了是吧,确实好可惜。那我们一起看看能不能堆一个更高的好不好?万一能堆更高,是不是更完美?
基本她一旦恢复理性和我沟通,我就有途径让她重新找到快乐,恢复心情了。
这个就是当时也从那本书里找到的策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但他们没能力去管理这些突如其来的悲伤和愤怒。
管理情绪的前提是,接受情绪,感知情绪,认清情绪,没有前面的铺垫就没有所谓的管理情绪。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孩子,挑战》,里面有非常多的事例,特别明确的解释了各种情况之下要怎么和孩子沟通,推荐给你。

最好的书还是正面管教,我女儿5岁了,3年来我没有发现比正面管教更好的书,温柔而坚定的沟通原则,改变了我对所有人的态度,适用全部的亲密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

帖子

43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38
春统多 发表于 2021-11-8 18:01:15
一、孩子情绪不稳定的原因:愿望和实际能力的错位

“孩子一不顺心就撒泼”应该是困扰过很多家长的问题吧:
跟孩子讲道理嘛,他根本听不进;

不理不睬冷处理,孩子哭得更伤心;

对孩子妥协,又怕骄纵了孩子,使他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为什么孩子一不顺心就撒泼控制不住情绪?从脑科学角度来说,人类的理智脑比情绪脑发育落后。6岁以前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情绪的绑架中,无法抽离。
在没有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以前,他是没有能力用理智脑思考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父母想去跟孩子讲道理是行不通的。
而简单粗暴地用威胁的方式压制脾气,表面看似解决了问题,却会为孩子日后的行为埋下后患。
同时啊,2-5岁的孩子,正处于道德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独立意识开始萌芽。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能力又暂时跟不上,当他们的愿望无法实现时,心理就会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
愿望和实际能力的错位,使他们更加控制不住情绪,容易发脾气。
又因为理智脑发育比情绪脑滞后,很多感受孩子无法用语言描述,就只会用大哭大闹撒泼的方式来表达。
二、帮助孩子促进理智脑和情绪脑的连接

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有两堆牌,每堆牌中都有中奖牌和惩罚牌。
分别让情绪脑受损的人和正常人随即抽取,然后猜测哪堆牌中抽到中奖牌的概率更大。
结果显示:情绪脑受损的人猜中的概率比正常人低。
这个研究表明,人类理智做出的决策,需要情绪脑和理智脑同时参与,而不是“没有情绪,会更理智”。
而当孩子发脾气时,大脑掌管情绪的区域和掌管理智的区域会产生强烈连接,情绪脑和理智脑同时参与工作。此时,就是促进孩子大脑发展的最佳时机。
而家长要做的关键是:促进理智脑和情绪脑间的连接,加强理智脑的工作。这样自然也就能帮助孩子去管理情绪。
1、引导孩子描述情绪

比如,我们可以询问孩子:“你现在是不是很失落?如果妈妈没有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会跟你一样感到难过的。”
先帮助孩子确认自己的情绪,并借助同理心表示对孩子的接纳和理解。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一句“我知道”的同理,能让孩子的潜意识浮出表面,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后,理智脑开始慢慢恢复工作。
当孩子的理智脑开始思考时,他的怒火就少了一半。这时,理性脑就和情绪脑就开始产生连接了。
2、引导孩子分析原因

引导孩子分析情绪,将发脾气的理由说出来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进一步强化理智脑的使用。
此时可以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情绪ABC理论来引导孩子合理解释他发脾气的行为。
情绪ABC理论认为,看似是因为事件A激发了情绪和行为后果C,其实,是因为人们对事件A产生的错误认知和解释,而导致了情绪C的产生。

3岁的孩子,一不顺心就大哭大闹、撒泼打滚,作为妈妈该怎么 ...-1.jpg
如果我们能合理解释B,就能产生不一样的行为和情绪后果。
比如,孩子因为积木倒塌而发脾气。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分析情绪:“你感到很伤心,是因为积木全部塌了吗?还是因为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搭好,感到很气馁?”
“不过,妈妈看到你都搭了4层高,觉得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3、引导孩子反思行为

最后,引导孩子反思,孩子发泄情绪的行为是否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比如,可以询问孩子:“发脾气把积木全推到地上,这样还能继续搭积木吗?下次你在地上搭积木,是不是就不会掉到地上而捡不起来了?”
还可以告诉孩子,发泄情绪只要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物品,都是可以接受的。
比如可以玩“打沙包”的游戏,把情绪宣泄在沙包上;可以玩跳舞游戏,跟着音乐随意扭动身体;或者玩“吃掉你”游戏,把一些小食品当做不开心的坏情绪,然后吃进肚子里......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呢,我就说这些,宝妈可以在生活中下次孩子又哭闹的时候,去试试。还有更多育儿干货可以在 @大圣不姓孙 查看~
书的话,我推荐一套比较全的情绪认知绘本吧:
这套书10个情绪主题,通过“没什么大不了”向孩子讲述一个个生活所经历的场景,踩中了日常中让孩子崩溃的各种雷点,涉及学习态度、挫折教育、情绪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是孩子们每天都可能面对的情绪困境,更是家长们关心、却常常束手无策的难题。

3岁的孩子,一不顺心就大哭大闹、撒泼打滚,作为妈妈该怎么 ...-2.jpg
每篇一个成长故事,生动、贴近日常的实例,通俗易懂,引起孩子们的共鸣,给家长和孩子专业指导,培养孩子对抗逆境和挫折的能力,作为初步认知情绪的绘本足够了,而且性价比比较高。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4404917776519372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6

帖子

48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6
掌柜able 发表于 2021-11-8 18:02:12
同为妈妈,我很能理解题主的心情。孩子闹情绪,特别是低龄儿童,很多时候单靠讲道理,是很难讲通的。即便孩子听得懂,情绪一来,也八成听不下去。怎么处理比较好呢!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欢迎评论留言讨论喔。
首先,在孩子情绪没有安定之前,父母的说理只能是雪上加霜。
权威教育著作《全脑教养法》,关于这方面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们的左脑是负责逻辑思维,而右脑是负责情绪感知的。当孩子的右脑处于负面情绪的时候,左脑往往是不怎么工作的,所以这时候道理往往说不通。除非我们先回应他右脑的情感需求,让他“感到被理解”,他才能体验到所谓的联结。而这种右对右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的大脑,进入平衡或更加整合的状态。一旦与孩子右对右地联结上,“左对左联结”和理性地处理问题就变得容易得多。
那么如何才能跟孩子先建立好感情联结,为接下来引导孩子理性思考做铺垫呢?
可以考虑以下2个方面入手,先实现与孩子的共情。
1.爱的表达,安抚情绪
最近看了一档少儿节目《师父我要跳舞了》,里面有这么一个片段:
节目组计划给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拍摄主题曲MV。
通过抽签,孩子们被分成两组,A组是到游乐场拍摄,B组则留在酒店拍摄。
不出所料,排练的时候,A组进展顺利,B组的孩子却迟迟入不了状态。
负责B组的黄潇老师,虽然心里很急,但是他知道,这时候给孩子们讲道理,什么时间紧迫,要打起精神,都是没用的。
毕竟孩子们最大的也只有6岁,情绪控制能力弱是正常的。
他知道当务之急是重新燃起孩子们的热情。
通过与酒店人员沟通,他了解到,酒店顶楼有个无边际泳池,而孩子们都不知道。
于是,他带着孩子们上了顶楼。
瞬间,孩子们低落的情绪就烟消云散了。
由于孩子们心情大好,排练自然就十分配合,所以很快,B组也顺利完成了任务。

3岁的孩子,一不顺心就大哭大闹、撒泼打滚,作为妈妈该怎么 ...-1.jpg
黄老师的这个做法,确实值得我们父母学习。
他通过行动,给孩子们发出“爱的讯息”,成功安抚了孩子们低落的情绪。
类比到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心情不好,我们该怎么安抚呢?
比如带孩子出去散散心,或者给孩子机会独处静一静,又或者就拥抱一下,拍拍肩膀,摸摸脑袋.......
有时候,孩子或许也需要我们的言语安慰。
但安慰的话很多时候都是空洞的。
著名的“55387定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成功的沟通,55%取决于态度,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38%是讲话时的语气、口吻;最后的7%才是说话的内容。
安慰的话是否起作用,往往不是取决于内容有多精彩,而是取决于:孩子能否从中感知你的爱。
明白了这点,我们就无需过于理性地,克制我们的感情,相反,我们应该真诚大胆地,向孩子表达我们的爱。
2.耐心倾听,理解情绪
杭州有位妈妈晚上报警称,11岁的女儿拿东西打自己。

3岁的孩子,一不顺心就大哭大闹、撒泼打滚,作为妈妈该怎么 ...-2.jpg
警察到现场后了解了情况:原来妈妈报警是因为,女孩不服妈妈的管教,强抢平板电脑。
而女孩则辩解,每天只有半小时用平板,根本不够,她还要问同学问题。
女孩认为,妈妈之所以限制,是因为要腾出时间给4岁的小女儿玩。
短短几分钟,警察就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而女孩也十分配合沟通,后来还拥抱了妹妹表示和解。
可妈妈却抱怨女儿脾气暴躁,听不下道理,这里面主要问题出在哪里呢?
妈妈认为,孩子不听话,却忽视了自己,同样“不听话”:没有倾听孩子的想法。
孩子强抢平板这个行为,可能真的是为了问同学问题,也可能纯粹是因为觉得不公平。
女孩在妹妹出生以前,一直是独生女,拥有父母全部的爱。
但妹妹出生以后,父母要花费更多精力照顾小的,孩子很有可能因此闹情绪,且没有得到及时疏导,所以脾气越来越不好。
孩子心理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不是心理学家,很难清楚了解不同年龄层的心理特征。
这就更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即便在我们看来,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幼稚,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尊重孩子,先听孩子说完。

只有先让孩子恢复元气,才能让孩子听得下去道理。
允许孩子发脾气,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并不是娇惯宠溺。
接纳情绪不是肯定行为,相反,只有先接纳孩子负面情绪,才能引导其修正行为。
同时,父母经常换位思考的示范,还能引导孩子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孩子的情商。
题主的是3岁的孩子,这2本书可以看看,《如何哄孩子》里面有很多具体的非常实用的方法,而《儿童情商课》则介绍了很多理念,可以提升父母的认知和思想。理论+实操全覆盖!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4406369090982993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8

帖子

520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20
为林羽而来亩 发表于 2021-11-8 18:02:58
低龄孩子喜欢大哭大闹,这是和他们大脑发育的程度有关的。

3岁的孩子,一不顺心就大哭大闹、撒泼打滚,作为妈妈该怎么 ...-1.jpg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怎么帮助孩子呢?

一、态度上
1、接纳孩子,别硬顶,别硬碰硬。
2、抱抱孩子,等他释放和安静。
3、母亲注意识别环境中的预警信息和孩子不良情绪快要来临的征兆,然后采用游戏法、注意转移等方式转移孩子注意力。
二、方法上
教孩子情绪管理三部曲,3句话:
1、我感到XXX(接纳情绪)
2、因为XXX(理解情绪)
3、我希望XXx(解决方法)
最简单的:教孩子说“我生气了”。无数次经验证明,当你说出“我生气了”,气也消了一大半。
三、孩子的情绪管理书。
可以看看《坏脾气的小精灵》这一套。
我家娃读了后,经常要发脾气的时候,我跟他说“是不是坏脾气小精灵要来啦”~这能缓和孩子的紧张。
或许你也希望看看。

3岁的孩子,一不顺心就大哭大闹、撒泼打滚,作为妈妈该怎么 ...-2.jpg

我的实拍

我是 @燕掌门AngelWu ,每天和你讨论儿童教育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8

帖子

536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36
luck2017群惠 发表于 2021-11-8 18:03:26
本期视频分享应对孩子情绪失控的4大步骤,也是《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一书中提倡的情绪管理训练的方法。
我为什么建议您关注且认真对待孩子的情绪❓
一是有助于培养高情商的孩子,高情商不只是察觉他人情绪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情绪的察觉调节和掌控。
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二是我相信情绪也是一种能量,只要让其自然流动释放,就不会积压在内心,长久以往变成内耗的暗黑负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57

帖子

665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65
Bey_Saher 发表于 2021-11-8 18:03:43
小孩大脑没有发育好,情绪不稳定,控制不住这是前提。大人应该要比小孩子多些耐心和理智。
小孩和小孩也是有不同的,俗话说因材施教。
现大家提倡的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给小孩讲道理,温柔的安慰抱抱。
如果不奏效那就要换一种方法,因为你家小孩不听人讲道理,再或者说脾气来了就听不进任何话。
这个时候就可以转移注意力,承诺只要不哭不闹就去带她去她喜欢玩的地方玩,再或者带她去吃好吃的,再或者满足一直梦寐以求而不得的小愿望。
这招一般小孩子都会很受用,因为他们很容易被自己渴求不得的要求能立即满足而大脑迅速转换。
如果这些仍然不管用,那么大人费点力气转移到另一个环境,如果是公共场合就去人少的地方。
如果是家里就去室外
如果在别人家做客就把小孩领出门逛逛超市。
小孩若还是大哭不止,凹住了。
最后以上都实施实在没办法,就是闹不停。
一个是请一个她怕的人,让那个人出面喝止不要哭。
二个就是找个没人的地你在旁边看他哭,让他哭个够闹个够。
嗯,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62

帖子

694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94
博儿_521 发表于 2021-11-8 18:04:26
我崽一岁了,她在大概6个月的时候无师自通了哭闹的技能。
就是有啥不顺心的,就小身子往前一扑,双手扑地脸朝下,声嘶力竭的大喊,喊半天也没一滴眼泪。
现在么。。。呵呵。。。
对着她姥爷这一套用的非常溜,反正一哭她姥爷就啥都给她
对着我和她姥姥基本不用,因为我俩会直接跟她说“你哭吧,使劲儿哭,哭一哭要什么紧?”
所以现在我崽基本不哭闹,当然也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上一次她又要开始哭天抢地的时候,我就坐在她身边,跟她说“你哭吧,你好久没哭了,是时候好好哭一场了。”还没等我说完这句话,她就扭头自己去摸个玩具假装玩玩掩饰尴尬了。
关键点就是孩子哭闹的时候不要表现出任何情绪波动,让她知道哭闹并不能影响你的情绪。
但是要确定有分清是不顺心了哭闹还是真的是伤心了哭闹。孩子真的很伤心的时候,建议就不要这么冷漠,还是抱抱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七伏

青年

  • 主题

    9

  • 帖子

    14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