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11-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她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样做的孩子,因为实在太典型了。
眼熟吗,为了供孩子上学辛劳一生的父母,早慧的小孩,一周上六天半的教育模式,难以启齿的琐碎心事和压力,阳光性格的阴暗面。
相似的报道我这些年读过何止三十篇。
她频繁发qq空间,有着旺盛的表达欲,连遗书都认认真真写了六页,却在父母面前对自己日渐加深的压抑只字不提。
两种可能,一种是心思敏感的她知道,自己的这些压抑在辛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面前算不得什么。
他们要劳作,在鱼塘与田间穿梭,被烈日晒得黢黑,很苦。以及,哪怕自己说出口了,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或许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开导,他们甚至难以理解这些情绪。
另一种可能是,她通过隐晦的方式传达了这些情绪,但父母和姐姐没能接收到。
就像最后一条qq空间动态里,她写,
“虽然你们舍不得我,但我还是该走了,再见。”
她的姐姐虽然看到了,但没有往心里去,因为“周天返校时她总会这么说”。
年龄相近的姐姐在这方面都如此迟钝,到了忙碌的父母那边,这些情绪和压抑不被接收,太正常了。
“我感受到了机械化教育,就仿佛我就是一台机器,只要给了电,就要工作,还要二十四小时,无止息地工作,工作还不能出一丁点差错。”
每周六天半的课程,填鸭式教育,像只蚂蚁把小山一样的教科书和试卷一点点啃完,每天学习到夜里九点半,好不容易写完一堆,一扭头,身后又是一堆。
我曾经所在的中学一直试图模仿衡水模式,严苛管理,一周上六天课,出校要开请假条,写明具体原因,非病不得出去超过两小时。
被子叠成方块,叠不好就牺牲午休时间在走廊上一遍一遍练习,直到叠得棱角分明。洗漱用品整整齐齐排列,凳子擦干净放在桌子上摆正,蚊帐卷好塞进床垫底下,地面上发现垃圾要扣班级的荣誉分。
六点半起床,吃早餐,跑操,上早自习,五节连堂,吃饭+睡午觉一个半小时,再学到下午五点半,吃饭,回教室眯一会儿,继续上晚自习,上到夜里九点四十,也可以自愿留下来继续学。
有成效吗,有。
平均每年5个以上的清华北大,有校友去了哈佛牛津耶鲁,我们班四十来个人,我考上了一个末流211,在班里排倒数。
出现心理问题的有吗,有。
包含我在内,仅仅我所知道的班里有抑郁经历的,三个以上。
那个跳河的泸州女孩儿选择了赤水河,她说,自己曾经顺着长江一直走,到赤水河畔时,觉得河水温暖异常,于是她选择从那里跳了下去。
或许敏感早慧的孩子们最需要的并不是名校光环、在大厂里996多年后全款买车买房过上社畜的巅峰人生。
他们要的只是一点点的愉悦、放松、理解,和温暖。
作为有着同样经历的小孩,压抑多年后,我终于还是幸运地长大了。
我曾经想过自己如果有一个孩子,她会有多么可爱,多么聪明,又多么特别。
现在我想,如果自己有了小孩,我希望她普普通通,但有什么心事都可以跟我说。我永远站在她身后,当她累了,往后仰就可以被我紧紧抱住。
而不是面无表情地往前,纵身跳进温暖的河水里。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7

主题

19

帖子

491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1
疯狂主唱氨 发表于 2021-11-18 09:10:49
她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样做的孩子,因为实在太典型了。
眼熟吗,为了供孩子上学辛劳一生的父母,早慧的小孩,一周上六天半的教育模式,难以启齿的琐碎心事和压力,阳光性格的阴暗面。
相似的报道我这些年读过何止三十篇。
她频繁发qq空间,有着旺盛的表达欲,连遗书都认认真真写了六页,却在父母面前对自己日渐加深的压抑只字不提。
两种可能,一种是心思敏感的她知道,自己的这些压抑在辛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面前算不得什么。
他们要劳作,在鱼塘与田间穿梭,被烈日晒得黢黑,很苦。以及,哪怕自己说出口了,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或许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开导,他们甚至难以理解这些情绪。
另一种可能是,她通过隐晦的方式传达了这些情绪,但父母和姐姐没能接收到。
就像最后一条qq空间动态里,她写,
“虽然你们舍不得我,但我还是该走了,再见。”
她的姐姐虽然看到了,但没有往心里去,因为“周天返校时她总会这么说”。
年龄相近的姐姐在这方面都如此迟钝,到了忙碌的父母那边,这些情绪和压抑不被接收,太正常了。
“我感受到了机械化教育,就仿佛我就是一台机器,只要给了电,就要工作,还要二十四小时,无止息地工作,工作还不能出一丁点差错。”
每周六天半的课程,填鸭式教育,像只蚂蚁把小山一样的教科书和试卷一点点啃完,每天学习到夜里九点半,好不容易写完一堆,一扭头,身后又是一堆。
我曾经所在的中学一直试图模仿衡水模式,严苛管理,一周上六天课,出校要开请假条,写明具体原因,非病不得出去超过两小时。
被子叠成方块,叠不好就牺牲午休时间在走廊上一遍一遍练习,直到叠得棱角分明。洗漱用品整整齐齐排列,凳子擦干净放在桌子上摆正,蚊帐卷好塞进床垫底下,地面上发现垃圾要扣班级的荣誉分。
六点半起床,吃早餐,跑操,上早自习,五节连堂,吃饭+睡午觉一个半小时,再学到下午五点半,吃饭,回教室眯一会儿,继续上晚自习,上到夜里九点四十,也可以自愿留下来继续学。
有成效吗,有。
平均每年5个以上的清华北大,有校友去了哈佛牛津耶鲁,我们班四十来个人,我考上了一个末流211,在班里排倒数。
出现心理问题的有吗,有。
包含我在内,仅仅我所知道的班里有抑郁经历的,三个以上。
那个跳河的泸州女孩儿选择了赤水河,她说,自己曾经顺着长江一直走,到赤水河畔时,觉得河水温暖异常,于是她选择从那里跳了下去。
或许敏感早慧的孩子们最需要的并不是名校光环、在大厂里996多年后全款买车买房过上社畜的巅峰人生。
他们要的只是一点点的愉悦、放松、理解,和温暖。
作为有着同样经历的小孩,压抑多年后,我终于还是幸运地长大了。
我曾经想过自己如果有一个孩子,她会有多么可爱,多么聪明,又多么特别。
现在我想,如果自己有了小孩,我希望她普普通通,但有什么心事都可以跟我说。我永远站在她身后,当她累了,往后仰就可以被我紧紧抱住。
而不是面无表情地往前,纵身跳进温暖的河水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9

帖子

515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15
心在当下 发表于 2021-11-18 09:11:04
“天还在下雨,我还在等待/期盼,等待着星期天的到来,等待着自由与解放的到来。”
这是死者写在日记里的一段话。
你不明白这句话其实除了对当下的忍受,但至少还有一丝积极,那就是她还在等待,在期待,期待事情会好转,痛苦会有尽头的一天。
但这份等待是否有一天终会到来呢?还是终究难等到呢。
小时候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一直以为是一首明媚美好的诗,春暖花开,一切都那么美好。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明白,他的每一句期望都是从明天起……
那么今天呢,今天该怎么度过,还要熬多久,明天是否,以及什么时候可以到来呢?
这种苦熬的痛苦,如果足够窒息,足够想不开,就会撑不到明天。


很喜欢一句话,“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但是如果心里已经觉得这个隧道没有尽头了呢。
小时候我以为熬过中学就好,熬过中学以后,发现大学的我却是孤独和格格不入的,我以为熬过大学就好,后来发现步入社会还是会有各种烦恼,
后来才发现,不断地调整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烦恼从来不会少,而是会变换方式来找你。


其实,看完南风窗报道的全文,我觉得导致孩子如此的原因并不唯一。
如果仅仅是一件痛苦,熬一熬总归还能过去,
但如果痛苦是多方面的,才会让孩子觉得熬很难有头,等待很难到来,至暗时刻难以结束。
这种难熬和看不到希望,才是最痛苦的,最终会由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为导火索。


最主要原因,我觉得是学校的高强度学习
她在第一梯队的顶级中学,类似尖子班,每天晚自习到9点20,每周上课6天半,周日早上下课后休息半天,晚自习前就得返校。
每一分钟浪费都是可耻的,觉得自己是个机器,24小时无休止学习,不能出半点差错。
对啊,就是在把人变成机器,而明明机器是人创造的,而人也在创造机器人。
好讽刺。
我们初三分重点班,那是我整个中学时期最痛苦,一天都不开心的一年。压力大竞争大,学习时长长,我从全年级前几,直接堕入全班倒数,被老师数落的巨大压力,
让我一点也不开心。
那个时候我的想法只有一个,“熬”。
学习压力,应该是死者最痛苦的原因之一。


其次,文章中还提到,她在学校总是独行,没什么朋友。
这大概也是痛苦来源,情绪无人分享,只能独自消化,没有合理发泄途径。


住宿条件差,30人一间房间绝对的反人类。
大学时候6人间,住宿条件差,厕所差,我已经觉得很难受了。


老师的不理解。她在日记中提到,无法和老师交流。


她日记中提到,早些年就有这个念头。而此前,父母闹离婚。


所以,综合下来,她有太多的痛苦,无法排解,而面临高强度的机械般的学习最终导致无法承受和崩溃。
我们需要反思的东西有很多。
沉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4

帖子

48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6
卡扎菲遇本拉遇h 发表于 2021-11-18 09:11:14
有的问题真的无解。
想到了我这边一个职高。
我朋友刚出来上班第一次当班主任,在开学当天就有一个女孩子跳楼,这个是因为早恋有了抑郁。
在大城市里,家长和社会环境开明,抑郁症相对更容易被正视。
但是像一些贫困县,镇 村,再加上留守儿童、父母矛盾这样的情况,被正视的概率几乎为0。
我回老家的时候包了一个野的,跟师傅闲聊的时候他说他侄子就是抑郁症自杀,“一只手都割烂了,就是装病” 这是他原话。
还有就是大学的时候,当时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突然一个人从楼顶跳下去。老师马上关门然后点名,点名的时候他就说这个人不管什么原因跳楼,哪怕是啥精神病抑郁症,都是个懦夫。
社会对某些群体的理解和包容,我感觉还不够。
回到开头,听我朋友讲,学校真会有一群人穿着旺旺紧身衣,豆豆鞋,也会用快手来点名某班某某这样约架,还有就是有一次一个老师正在处理一个上课玩手机的被抓的学生,那个学生冷冷的看着老师说了一句:你敢收我手机,我马上就从五楼跳下去。
还有一次一个学生看到同学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了要如何虐杀他们年纪主任,而这个主任跟他是毫无瓜葛的。
哦补充一下,我朋友在的这所职高是一个贫困县里的,里面很多学生的穿着打扮加上那些离谱的三观,经常发生打架和高于其他学校很多例的自杀事件,部分学生也很容易表达出一些离谱的三观,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确实很容易被厌恶,被排斥。
但是我朋友讲,每年她们班主任都会有几个家访的指标,仔细一了解发现这些叛逆的孩子基本都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之类的,基本没有一个完整的温馨的童年。
固然那种一天不学无术打架逃学早恋的孩子让人觉得厌烦,但是请不要用自己的成长来评判别人的成长,我们去看待一个人尤其是十多岁出头的叛逆期的孩子的时候,多想想他们是不是也有我们的成长条件和环境?
不得不说,也有很多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家庭(我也是读书期间爸妈离了婚)他们是在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成为了一个没有给别人和社会添堵甚至还为社会做了很多贡献的人,这部分人值得respect,但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我支持他们做错事儿后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有欺负同学那该开除开除,该处罚就处罚,我们外人也没有资格替当事人原谅谁。
只是在十多岁的年纪,自控自律和三观太受身边环境影响了,很多人的出生是没得选的,一时头脑发热冲动犯错的概率太大了,(除了叛逆还有开头讲的心理疾病什么的)如果我们因此不能正视这个年龄段的这些孩子,那么他们变成那样子除了一部分是主动且自愿意的以外,另一部分也是我们变相促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

帖子

46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6
护研的墙偃 发表于 2021-11-18 09:11:20
我说几句不太正确,很无情的话。
有些事情,只能说是不幸,很伤人,但真是没法避免的。
我们不能要求完美受害者,那我们同样也不可能要求完美家长,家长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生活压力。
更何况,会选择自杀这条路的孩子,往往在精神上比较极端,甚至可能有相关的疾病。
而这一类的疾病,即使是专业的医生都不能保证治愈,更何况家长呢?
这个案例里,虽然家长并不完美,依然有可以批评的地方(比如实际离婚、比如打过孩子),但平心而论,我实在没法把责任全推到家长身上。
比如,孩子在做出极端选择之前,还在考虑父母的心情。

泸州 14 岁女孩留下 6 页日记后自杀,称「几年前就有了这样 ...-1.jpg
比如,父母发现孩子失踪,马上投入搜寻。

泸州 14 岁女孩留下 6 页日记后自杀,称「几年前就有了这样 ...-2.jpg
比如,不光是孩子的父母,年龄更接近的姐姐也一样没有发现异常。

泸州 14 岁女孩留下 6 页日记后自杀,称「几年前就有了这样 ...-3.jpg
比如,孩子很大一部分压力,来自于“作业”

泸州 14 岁女孩留下 6 页日记后自杀,称「几年前就有了这样 ...-4.jpg

事实上,从链接里的内容来看,孩子的压力更多来自于学业。

泸州 14 岁女孩留下 6 页日记后自杀,称「几年前就有了这样 ...-5.jpg
但这种压力,又很难说是父母带给她的。

泸州 14 岁女孩留下 6 页日记后自杀,称「几年前就有了这样 ...-6.jpg

我也很反对一出了事,就说父母对孩子不够关心,交流不够。
反正事都出了,这么说天然就站在了不败之地。
但大家谁也别骗谁,哪个人不是从青春期叛逆期过来的?你自己回想一下,在那个年龄,父母来关心你,找你交流的时候,你愿意搭理吗?

我很理解,一条生命逝去了,大家总要找个理由,找个责任人出来。
但我还是要说,有些事情,在人人都是万能的理想世界里,或许可以避免;但在现实里,是避免不了的。
这就是凡人的不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4

帖子

47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2
花花世界界q 发表于 2021-11-18 09:12:19
看到类似的新闻,总是有人会说孩子的心志不够坚强,心理太脆弱等等,而实际上,恰恰是这些孩子是独自坚强了太久了,支持不住了,才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大人一直倡导孩子要坚强,这种教育方式肯定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在坚强的前提下,也请允许孩子脆弱,试着给孩子创建一个避风的港湾,包容孩子的软弱、幼稚、任性、孩子气……这些大人看来恼人的表现,恰恰是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方式。
家庭的温暖和接纳,是孩子心灵成长最佳的土壤和养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

帖子

44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44
新疆的铜板 发表于 2021-11-18 09:12:54
作为一个家长,每次看到这样的事件,心情都非常沉重。
然而,沉重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希望的是透过这样的事件,能够吸取怎样的教训。或者说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防止我们的孩子以后走上同样的道路。
人天生对死亡是有恐惧感的。一个孩子从她产生轻生的想法,到她最终付诸实施,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比如此处提到的这个14岁的女孩,她在几年前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是花了几年时间才从想法变成了现实。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如果家长能够早发现、早干预,那事实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然而事实却是,绝大多数走上不归路的孩子,他们的家长不仅没有办法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甚至在知道事情发生以后还在认为不可能,依旧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去年疫情期间,附近一个小区的初二男孩跳楼自杀。他的家长痛定思痛,写了一篇很长的反思,在我们几个小区的家长群里流传。我仔细地读了好几遍,发现家长在之前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可能走向这条路,一直感觉孩子很正常。
但是我相信孩子定然是早早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只是家长哪怕听他这样说了,也只当他是开玩笑,不会真正当回事。
怎么预防这样的事情发生?仔细想了很久,似乎是无解。或者说没有特别有效的,能够切实实施的办法。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的,可是学校里有谁能早发现吗?作为中小学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天都是极为忙碌的。可能有个别的老师有条件,有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给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引,在不知不觉当中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可是绝大多数老师,都没有这样的能力、时间和条件。
至于同学,那可能就更难了。先不说不少走上绝路的孩子,在学校里就没什么要好的同学;哪怕有要好的同学听到他这样的想法,可能也只当是开玩笑,不会真的当回事。
那么依靠家庭来预防这类事件能否现实?那些有能力又有条件教育好孩子的家庭,他们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那些没有能力,没有条件教育好孩子的家庭,想要拥有这样的能力和条件,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做到的。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经常跟孩子谈心,能够及时发现苗头,有效地防止此类事件发生。可是有的家庭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根本没有办法守在孩子身边;也有的父母虽然有条件守在孩子身边,可是每次跟孩子沟通只能是产生矛盾,却无法真正的达到沟通的目的。这种陪伴孩子的条件以及与孩子沟通的能力,不是当家长的短期内能解决的。
我想孩子之所以走向这样一条不归路,最根本的原因是觉得人生生无可恋,这世上没有什么让他值得留恋的东西。假如他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或者说将来会变得很美好,他应该不至于如此的轻易放弃。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对孩子多应该一些幸福观的教育,让他认识到:无论学习成绩怎么样,无论你的脾气性格怎么样,甚至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都有能力,有条件,活得幸福,活得精彩。
山有山的伟岸,海有海的辽阔,江有江的奔腾,泉有泉的幽咽。每一朵花都有属于它的春天,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出他的精彩。
富人有富人的烦恼,穷人也有穷人的幸福。你只要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幸福的选择就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每天吃斋念佛的和尚,物质生活可能贫乏;可这不影响他成为一代伟人,成为受万众膜拜的大师。回归田园的陶渊明,在仕途上确实无所作为;可是他的人生选择也一样为无数后来人提供了启示,使无数人找到了心灵的家园。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是不管追求名还是利,不管追求财富还是高官,说到底都是为了追求生活的幸福快乐。
如果学校和家庭经常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幸福快乐的选择是各种各样的,不管他在学校的成绩如何,也不管他出自于什么样的家庭,哪怕现在短暂的几年内面临着种种压力和困难,将来都会面临多种多样丰富的选择,都会拥有各种各样精彩的人生。那么孩子走向这种不归路的概率会不会变小呢?
当然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选择的多样性,不代表就地躺平。每一朵花都有属于它的春天,可是它都需要自己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绽放自己的花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64

帖子

67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72
大主宰唯我宰x 发表于 2021-11-18 09:13:31
去看完文章了,很难受。
昨天还在跟朋友聊天说,我知道为什么我对儿子管教的宽松了,因为我害怕他哭。是的,我是害怕。
青少年真的是最容易想到死亡的人群了。前几天我同事说她女儿开始耍朋友了,她还算是一个开明的家长,默默的观察也不准备剧烈的干涉。我告诉她,在青春期里与父母的矛盾应该在伤害榜上排第一,接下来就是同学间的友谊破裂与合群与否,最后才是爱情…… (当然,这个仅限于我自我的感受,不能代表所有青少年)毕竟我也是青少年一路经历过各种狗血事件过来的,我也无数次想过放弃自己生命,怎么说呢…… 就,虽然遭遇的事情不尽相同,但是情感感受总差不多,想想活着总有好事发生,就活到现在了。
我朋友总吐槽我画画颜色深,仔细想想也很正常。我的用色和审美都比较偏,自己选择颜色也总是不那么明媚。所以我,害怕儿子哭。
前几天还,我在跟我儿子剖析我对他发火的这个心路历程。我可以选择不对他发火,或者不对他加大声音说话。可是我选择了用这种看似更容易的方式与他沟通,因为这种方式对我来说最方便。我也顺便分析了下他的心理,比如为什么不回应我,这背后是什么样的情绪等等。最后尽量达成了协议,希望能各自遵守。
我像对待一个“人”一样对待他,也是源自于害怕。我害怕被依赖,又享受被他依赖;我害怕我不够负责任,于是我督促自我,尽量以身作则;我害怕我对他有不好的影响,我明白我心理有缺陷,我在试图自我拯救。就因为这些害怕,我在对待他的时候会更小心翼翼。我知道来自父母的伤害有多痛,来自父母的不认可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毫无价值,来自父母的漠视会让孩子放弃求救,等等等等。所以我害怕,我自己错过信号,说错话做错事,引导错了方向。我不能说我这样是对的,我还在努力学习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能可以再严肃一点,或者用更利于我与他身心健康的方式来教育,可能会很难,但是说的玄幻一点,爱能拯救一切吧。
我希望父母们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更谨慎一点,再多聊一聊,陪陪孩子,抱一抱孩子。他们还没有足够成熟到可以独自应付风雨。如果他们有给你机会,愿意对你诉说,一定一定不要带着过来人的语气轻描淡写。把自己放回孩子同样的年纪,你会更有同理心,对当时的孩子来说,那真的就是天大的事,能懊悔很久,能痛苦很久。
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是父母、最不了解自己孩子的也是父母。希望每个家庭,都不要经历这样的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9

帖子

46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0
李立为志 发表于 2021-11-18 09:14:01
“亲爱的老妈:哈喽啊!很抱歉我坚持不下去,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但我一直在安慰我寄己,比如说:我还没有游、吃遍全世界嘞;我还没有考上大学嘞;我还没有成年嘞……但是,渐渐地,我发现这些仿佛我都无所谓了,而后我又想初中毕业以后也不迟,万一你们不习惯了呢?就先让你们在我初中不在家时习惯一下吧。于是我劝着自己顽强地生活到了现在。”
孩子多懂事啊,为什么那么懂事的孩子却选择了“自杀”呢?
懂事的孩子往往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总是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却没有能力做自己。
而当一个孩子总是顺应外在的需求,比如父母眼中的“听话懂事”,那么极有可能他会发展出一个虚假的自体
这个虚假自体成型以后,不会再回应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而是通过压抑自己,顺应外部世界。
当这种诉求被积压过多,找不到有效的途径释放的话,不知道在哪一刻就会被引爆。有的孩子就会选取“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寻求解放。

当孩子开始浮现自杀想法时,人大部分是处于抑郁的状态。
有的孩子可能会找人求助。但是家长有时候会觉得孩子就是矫情,一句“为你好”实际上就把所有的谈话终结了。在这种语境下是不平等的,家长永远是强势的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本来拥有成人早已遗忘的对自由、独立的渴求,但现实的情况常常是父母并不能真正尊重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在这种压力下,对于孩子来说,家庭亲情已经不是一道抵御风险的安全阀,而是施加重压的冰冷机器,转动着加速了孩子堕入深渊,引起了悲剧的发生。
家长对他们的塑造和期待其实未尝不是一种压迫?让孩子喘不过气来,感觉总是为别人而活。
作为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
想想你和孩子一样大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他需要的是朋友,而非一个领导
在成为父母的同时,要学会摆脱本身的那种惯性,不要把孩子不当回事,孩子并不是你的“附属品”,不是你们满足梦想的工具。
他们需要你们自己先做出榜样。
当孩子表现出有自杀的可能的时候,一定要柔和的去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把心里的郁结打开。
自杀,是抑郁症发展过程中最严重的后果,并不是无迹可寻。
有学者深入研究发现,其实大约2/3抑郁自杀成功者并不是非自杀不可,只是由于自杀前期和自杀执行阶段没有得到救援[1]。
因此,识别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迹象”,可能帮助我们减少悲剧的发生。

泸州 14 岁女孩留下 6 页日记后自杀,称「几年前就有了这样 ...-1.jpg
(来源:giphy)
在长期临床工作以及和抑郁恢复的患者交流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以下普遍,但容易被忽视的提示自杀的“信号”,希望能被大家重视。
很直接,就是一个人开始讨论关于自杀的话题
比如总是有一句没一句的提死亡这个话题或词汇,谈论对自杀的看法,询问有想过要自杀吗,会怎样自杀,哪一种自杀方式会最快最不痛苦等。
当一个人问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有很大可能在想要不要做这个事情。
询问是因为想知道身边人的意见,虽然他们不会承认要做这件事,但我们要注意这有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求救信号。
好像要和大家道别的样子,把自己所爱的东西送人
普通人不会突然间毫无征兆地把贵重的东西送给别人,尤其是他们表达过曾经很喜欢的东西。
或许他们在想,这些东西他们是带不走的,送给别人的话,或许还能帮助到家人或者朋友。
出现奇怪的行为改变

泸州 14 岁女孩留下 6 页日记后自杀,称「几年前就有了这样 ...-2.jpg


  • 很温顺的人突然间变得很暴躁,时常发脾气,这可能是因为思考自杀的决定让他们非常苦恼和纠结。
  • 之前非常忧郁或伤心的人,突然变得很开心和安静,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下定决心而突然变得心安。
  • 亦有抑郁患者强作笑颜述说自己的情况明显好转,转移医护人员的注意力而进行自杀。
  • 我们常认为自杀行为一般会在患者精神状态最低谷的时候发生,这其实是错误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往往是在走出低谷,正在向好,而家人朋友正觉得他好像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满心期待的时候突然发生[2]。
  • 此外,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购买类似于绳子、炭火、利器或者特殊药品的行为,我们也要格外注意和小心。
写遗嘱或告知重要事情的密码等
通常一个人写遗嘱是有几个原因的,比如年纪大了、罹患癌症或者身边的亲人要离世了等。
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原因,突然间要写遗嘱或告知银行卡、股票账户等密码,可能是在暗示着他们要把重要的事情交代好,准备离开才写的。
睡眠习惯的改变

泸州 14 岁女孩留下 6 页日记后自杀,称「几年前就有了这样 ...-3.jpg
(来源:giphy)
当一个人有抑郁症时,睡眠大都不会很好。他们会时常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很难入睡。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早上又会比较难起床。反复如此,整个人无精打采,毫无生机,甚至让人觉得行尸走肉、无所事事地耗费时间。
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抑郁症状往往有晨重暮轻的特点,因此凌晨不睡的时间,往往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高峰时期。
兴趣丧失,酗酒吃药
抑郁症患者大多数会变得没有任何兴趣或动力去做之前喜欢做的事情。同时,当他们没有地方发泄他们的不开心时,有可能会用酒和药物来麻痹自己。而有一些人也有可能觉得喝了酒之后才有勇气去自杀。
自伤自残
这个迹象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发现的迹象,患者已经开始出现征兆,比如可能吞药,或者割伤自己的皮肤等。
有一些患者做这些是在尝试是不是要真的自杀,还有一部分患者并不是真的要自杀,他们想用身体上的痛来麻醉掩盖自己内心的痛。

泸州 14 岁女孩留下 6 页日记后自杀,称「几年前就有了这样 ...-4.jpg
(来源:giphy)
以上这些迹象可能会帮助我们作为参考,发现身边有自杀可能的人。
当然,有这些迹象的人不一定是要自杀,要自杀的人也有可能悄无声息地没有任何迹象。
无论怎样,最重要的是,当有人跟你讲述他们有这些想法,或者表达自己很抑郁的时候,不要泼他们冷水,说“没什么事、胡思乱想、小题大做”之类的。
因为这些话,可能分分钟就成为让他们下定决心自杀的原因。
懂得倾听,发现异常,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并治疗,可能是我们预防抑郁自杀中最实在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杨荣山. 自杀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河北医药. 2005.27(8): 633-634.
[2].Chung DT, Ryan CJ, Large MM. Suicide Rates After Discharge From Psychiatric Facilit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Psychiatry. 2017. 74(7): 694-7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46

帖子

640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40
Echo_c48f 发表于 2021-11-18 09:14:19
老祖宗说厚德载物,这个德其实就是人格,人格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格基础没夯实,楼盖的越高就越危险。
这个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以至于快到父母都没时间和孩子相处,没有建立起连接和亲密关系,孩子的心其实是空的,学业和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意义感,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一切,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类似的悲剧近几年越来越多。
很多人说孩子很乐观,很懂事,但懂事真的不代表她快乐和坚强,也许心底早已有一个大洞,只有自己知道,恰恰正是因为她们懂事,才会产生自责,才会走向悲剧,没心没肺的人是不会走这条路的。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种事情其实都是过去相当长时间问题积累的结果,当你去关注结果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已经既成事实了,家长需要做的是关注过程,其实这孩子已经发出过求救信号了,就是想回家走读,但信号得不到回应,完全的绝望。实际上,所谓的学校条件不好、作业压力大都是表面现象,问题的本质在于她内心孤立无援茫然无助。
越来越觉得我们要向泰国人学习,她们就是守着一个小摊,也是快乐的,每个人看上去好像都很满足很平和,看不到焦虑。我们虽然物质极大的丰富了,但内心也空了,在所有人都向前狂奔的时候,保持自己的节奏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的。

泸州 14 岁女孩留下 6 页日记后自杀,称「几年前就有了这样 ...-1.jpg
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条茫茫大海上的孤舟,家人的爱就是船的锚,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父母的作用并不是传承给孩子多少财富,而是当孩子这条船无论行驶了多远,遇到多大的风浪,只要想起父母,内心就充满温暖,就有勇气面对风浪。
少了这个东西,驾船的技术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GCY_BEAN

村民

  • 主题

    54

  • 帖子

    31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