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1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在粘贴、复制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

自从我做了妈妈之后,很大的一个感受就是:虽然我不想成为我父母那样缺少耐心的人,却总是在不经意间粘贴、复制着他们对我的教育方式。
去年,我家发生了一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做父母的要如何减少自身对于孩子 ...-1.jpg

狂野派画风的番茄

有天番茄帮我把画好的画贴墙上了,他很开心的问我:妈妈,我做的好不好?
我当时真的打心眼儿里想要称赞他,所以回应道:做的真好!
番茄美滋滋的要转身的时候,我紧接着一句话就要脱口而出,我真是咬紧了牙关才没说出来,那句话就是:切,啥玩意儿啊。
是不是觉得我挺精分的,明明前一秒还在赞美孩子,下一秒怎么就要诋毁,没办法,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我爸妈就是特别喜欢敷衍的表示肯定之后,就开始无止境的挑刺儿。
就比如我家以前开饭店,那时候小饭店都会在黑板上写菜单嘛,我爸妈有的时候就会说:你最近不是在练字儿嘛,去把菜单写上去。
小孩子都会因为能够帮父母做事情而心里充满巨大的满足感呀,我每次都是喜滋滋的去写,写完之后我爸妈总是特别敷衍的说一句“还行”,然后就开始各种挑刺儿,最后的总结就是写的什么玩意啊。
这样的时候还很多,只是谁也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瞬间带来的影响,直到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切,啥玩意儿啊”这句话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了我的条件反射,并不是我真心的觉得番茄做的不好。
那一刻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再回想我平时对番茄没有耐心、缺少教育方式,其实都是粘贴、复制了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在没有耐心教育下长大的人,自然也做不了有耐心的家长。
也正因如此,很多时候,身为家长的我们都是处于一种很纠结的状态下去养育孩子,一方面希望自己不要像父母一样脾气粗暴,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样,可是啊,无论是从基因的角度,还是养育环境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孩子都势必越长越像自己的父母,而那些能够摆脱父母错误教育方式影响的人无疑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如果我们想在育儿的道路上更有耐心,那么不如先审视自己是否想让孩子成为自己这样的人?是否想让孩子以自己为榜样?
我之前看过一个国外的毕业典礼,其中一个毕业生说他非常自豪自己成为了父母那样的人,不过其实他的父母就是很普通的人,工作普通,样貌普通,他的自豪来源于他继承了父母的品质。
这个视频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在此之前我也是那个一直想着我可不能像我妈那样,却从来没有想过希望番茄以我为榜样的去生活,当时我就在想,会不会以后我家番茄也是这样的想法呢,不想像自己父母一样,那人生得多难、多拧巴啊,你想,活了二十多年了,不知道自己应该以谁为榜样,只知道不要像谁那样去生活,然后就开始与自己接受的家庭教育做搏斗,普通人的一生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还要浪费在这样的事情上,那得多难啊。
所以为何不可以从现在开始我改变我自己呢?
这样番茄长大后即便不以我为楷模,至少他不会因为品行像自己的父母而纠结、痛苦吧,而且他将有更多的精力和想法去做他自己。
孩子更容易效仿父母的情绪

身为家长的我们带给孩子负面的引导往往是从情绪开始的:

  • 小月龄的孩子半夜啼哭不止,耐心逐渐匮乏的父母情绪也随之消极,即便知道孩子听不懂并且说了也不管用但还是忍不住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闹人!
  • 有时候孩子胃口不太好,这顿饭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辛苦做饭的父母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即便什么不说带也会带着怨气和烦躁;
  • 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明显落后别人,本应该思考下解决对策,却任由焦虑、无奈、崩溃这些负面情绪侵占心头,随而和孩子发生冲突;
这些不经意的情绪输出却成了孩子的基础情绪。
我们都明白,如果不是被负面情绪左右,理性的我们一定会先根据情况去想解决对策的,奈何情绪总是比对策来的更容易,而且相比具体的行为影响,情绪影响更具有隐蔽性,然而,小朋友们都会很敏感的感知父母的情绪,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行为学习都是先从模仿养育者开始的,另一方面亲密的人际关系就是带有一定的情绪的,愉快、悲伤、爱、恨、压迫感等等。
但其实情绪并不都是有破坏性的,积极的情绪就可以让我们饱有活力的面对挑战,更是引导孩子习惯养成、学习的好帮手。
我该如何修正我自己

“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人“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自己育儿缺乏耐心是不好的,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长大,但是下定不了决心改变自己的脾气,有的是因为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忽略了长久的影响;有的是因为改变太难,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就一定会有很多的约束和修正。
我也是在这条路上不断的摸索着前行。
一、直面自己的问题

想成为孩子的榜样,就要先审视自己,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就拿我育儿没耐心这点来说吧,我尝试了两个对我自己来说还比较有效的方式。

  • ⓵ 21天计划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
我是咋用的呢,就比如当我教育我家番茄某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遇到了阻碍真的是没耐心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只要我21天不因为番茄做了什么样的事情而生气或者冲他发脾气,并且耐心引导的话,我就可以奖励自己一样礼物。
是的,没有看错,不是奖励番茄,而是奖励我自己。
但是对我真的挺管用的,我已经收获了墨镜、帽子、衣服、口红等等一系列的奖励了,积习难改,能有一个积极方法来纠正自己消极的育儿方式那其实也挺好的。
这21天不仅仅是给自己一个情绪的缓冲,更是给孩子一个长大的时间,因为很多时候孩子是需要时间去理解、接受、并实践我们的方式方法的。

  • ⓶ 记录育儿生活
从番茄出生,我就开始时不常的记录自己的育儿过程,我们开心的、生气的、我情绪失控的等等,不时的看看反思自己。
后来我又开始写知乎,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分享的很好的育儿方式,同时我也在分享我的一些育儿方式,当我的方式获得肯定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有那么点儿大大的自豪:哎呦,你看我还行哈!
逐渐形成了一种正向激励,督促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些耐心,多些尝试,少些负面情绪的输出。
以上这俩方式听起来就很像是给自己俩甜枣吃的感觉,也未必适合所有人。对于我自己来说,在长大过程中缺失的那部分耐心教育成了我性格中的一个洞,需要我想办法织补上,才能呈现出更好的育儿状态和生活状态,这也算是我的“二次发育”吧。
二、给孩子长大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普通人的我们来说,想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太难太难了。
既然我们无法事事成为孩子的楷模,不如给他们一些长大的空间,让他可以看世界,看自己,感知世界,感知自己,这样才能做自己。
“做自己“几乎是每一个刚刚做父母的人对孩子的期望,可是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家长们就又开始期待孩子能够“听话”,强烈的控制欲所带来的压迫感本身就是一种负面情绪的输出,有质量的人生一定是有选择的,给孩子一些长大的时间和空间正是给了他们选择的能力。
就比如,我特别害怕昆虫,一看到就会浑身的不舒服,所以平时给番茄买绘本也都尽量的避免买昆虫相关的,但是番茄是很喜欢的,很小的时候在公园里看到小甲虫就蹲在来看。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做父母的要如何减少自身对于孩子 ...-2.jpg
后来有段时间他就开始怕昆虫,一遇到昆虫就会往后躲,不想碰,也不敢碰,这和他之前有着很大的差别,我复盘了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似乎是和我每次看到昆虫就会站得远远的并且说“哎呀,太吓人了“有关,我的恐惧情绪无形中影响着番茄的认知。
于是我开始买一些昆虫相关的绘本,并且带他去公园里找昆虫,还带他看了昆虫展,番茄喜欢的呦,天天缠着我要养大锹甲,最近又说想养卷叶象鼻虫。
虽然我现在依旧害怕昆虫,不过也在找到一种平衡,我继续怕我的,只是不把我的情绪放大影响到番茄的判断,他喜欢他的,不要强迫我也摸一摸就行。

http://pic3.zhimg.com/v2-88cb7a108091200d8f58383c26d92f54_r.jpg?source=1940ef5c
我是赞同父母也要表达自己的喜恶的,不能为了孩子就消隐自己的其他面,只是我们不能放大自己的情绪去左右孩子的探索过程,这是一个逐渐调整的过程,让我们和孩子都能尽量的做自己。
这是我做妈妈的第五年,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会有很多的想法,希望他这样,希望他那样,希望他有属于他自己意志,不要成为我们的复制品,而是一个他想成为的自己,当然啦,最希望的还是他可以表达着自己的希望,并且朝着希望坚定的前行。
@知乎亲子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6

主题

14

帖子

47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4
linyhEP 发表于 2021-12-16 07:55:35
我在粘贴、复制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

自从我做了妈妈之后,很大的一个感受就是:虽然我不想成为我父母那样缺少耐心的人,却总是在不经意间粘贴、复制着他们对我的教育方式。
去年,我家发生了一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做父母的要如何减少自身对于孩子 ...-1.jpg

狂野派画风的番茄

有天番茄帮我把画好的画贴墙上了,他很开心的问我:妈妈,我做的好不好?
我当时真的打心眼儿里想要称赞他,所以回应道:做的真好!
番茄美滋滋的要转身的时候,我紧接着一句话就要脱口而出,我真是咬紧了牙关才没说出来,那句话就是:切,啥玩意儿啊。
是不是觉得我挺精分的,明明前一秒还在赞美孩子,下一秒怎么就要诋毁,没办法,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我爸妈就是特别喜欢敷衍的表示肯定之后,就开始无止境的挑刺儿。
就比如我家以前开饭店,那时候小饭店都会在黑板上写菜单嘛,我爸妈有的时候就会说:你最近不是在练字儿嘛,去把菜单写上去。
小孩子都会因为能够帮父母做事情而心里充满巨大的满足感呀,我每次都是喜滋滋的去写,写完之后我爸妈总是特别敷衍的说一句“还行”,然后就开始各种挑刺儿,最后的总结就是写的什么玩意啊。
这样的时候还很多,只是谁也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瞬间带来的影响,直到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切,啥玩意儿啊”这句话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了我的条件反射,并不是我真心的觉得番茄做的不好。
那一刻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再回想我平时对番茄没有耐心、缺少教育方式,其实都是粘贴、复制了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在没有耐心教育下长大的人,自然也做不了有耐心的家长。
也正因如此,很多时候,身为家长的我们都是处于一种很纠结的状态下去养育孩子,一方面希望自己不要像父母一样脾气粗暴,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样,可是啊,无论是从基因的角度,还是养育环境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孩子都势必越长越像自己的父母,而那些能够摆脱父母错误教育方式影响的人无疑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如果我们想在育儿的道路上更有耐心,那么不如先审视自己是否想让孩子成为自己这样的人?是否想让孩子以自己为榜样?
我之前看过一个国外的毕业典礼,其中一个毕业生说他非常自豪自己成为了父母那样的人,不过其实他的父母就是很普通的人,工作普通,样貌普通,他的自豪来源于他继承了父母的品质。
这个视频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在此之前我也是那个一直想着我可不能像我妈那样,却从来没有想过希望番茄以我为榜样的去生活,当时我就在想,会不会以后我家番茄也是这样的想法呢,不想像自己父母一样,那人生得多难、多拧巴啊,你想,活了二十多年了,不知道自己应该以谁为榜样,只知道不要像谁那样去生活,然后就开始与自己接受的家庭教育做搏斗,普通人的一生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还要浪费在这样的事情上,那得多难啊。
所以为何不可以从现在开始我改变我自己呢?
这样番茄长大后即便不以我为楷模,至少他不会因为品行像自己的父母而纠结、痛苦吧,而且他将有更多的精力和想法去做他自己。
孩子更容易效仿父母的情绪

身为家长的我们带给孩子负面的引导往往是从情绪开始的:

  • 小月龄的孩子半夜啼哭不止,耐心逐渐匮乏的父母情绪也随之消极,即便知道孩子听不懂并且说了也不管用但还是忍不住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闹人!
  • 有时候孩子胃口不太好,这顿饭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辛苦做饭的父母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即便什么不说带也会带着怨气和烦躁;
  • 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明显落后别人,本应该思考下解决对策,却任由焦虑、无奈、崩溃这些负面情绪侵占心头,随而和孩子发生冲突;
这些不经意的情绪输出却成了孩子的基础情绪。
我们都明白,如果不是被负面情绪左右,理性的我们一定会先根据情况去想解决对策的,奈何情绪总是比对策来的更容易,而且相比具体的行为影响,情绪影响更具有隐蔽性,然而,小朋友们都会很敏感的感知父母的情绪,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行为学习都是先从模仿养育者开始的,另一方面亲密的人际关系就是带有一定的情绪的,快乐、悲伤、爱、恨、压迫感等等。
但其实情绪并不都是有破坏性的,积极的情绪就可以让我们饱有活力的面对挑战,更是引导孩子习惯养成、学习的好帮手。
我该如何修正我自己

“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人“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自己育儿缺乏耐心是不好的,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成长,但是下定不了决心改变自己的脾气,有的是因为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忽略了长久的影响;有的是因为改变太难,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就一定会有很多的约束和修正。
我也是在这条路上不断的摸索着前行。
一、直面自己的问题

想成为孩子的榜样,就要先审视自己,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就拿我育儿没耐心这点来说吧,我尝试了两个对我自己来说还比较有效的方式。

  • ⓵ 21天计划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
我是咋用的呢,就比如当我教育我家番茄某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遇到了阻碍真的是没耐心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只要我21天不因为番茄做了什么样的事情而生气或者冲他发脾气,并且耐心引导的话,我就可以奖励自己一样礼物。
是的,没有看错,不是奖励番茄,而是奖励我自己。
但是对我真的挺管用的,我已经收获了墨镜、帽子、衣服、口红等等一系列的奖励了,积习难改,能有一个积极方法来纠正自己消极的育儿方式那其实也挺好的。
这21天不仅仅是给自己一个情绪的缓冲,更是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时间,因为很多时候孩子是需要时间去理解、接受、并实践我们的方式方法的。

  • ⓶ 记录育儿生活
从番茄出生,我就开始时不常的记录自己的育儿过程,我们开心的、生气的、我情绪失控的等等,不时的看看反思自己。
后来我又开始写知乎,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分享的很好的育儿方式,同时我也在分享我的一些育儿方式,当我的方式获得肯定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有那么点儿大大的自豪:哎呦,你看我还行哈!
逐渐形成了一种正向激励,督促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些耐心,多些尝试,少些负面情绪的输出。
以上这俩方式听起来就很像是给自己俩甜枣吃的感觉,也未必适合所有人。对于我自己来说,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的那部分耐心教育成了我性格中的一个洞,需要我想办法织补上,才能呈现出更好的育儿状态和生活状态,这也算是我的“二次发育”吧。
二、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普通人的我们来说,想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太难太难了。
既然我们无法事事成为孩子的楷模,不如给他们一些成长的空间,让他可以看世界,看自己,感知世界,感知自己,这样才能做自己。
“做自己“几乎是每一个刚刚做父母的人对孩子的期望,可是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家长们就又开始期待孩子能够“听话”,强烈的控制欲所带来的压迫感本身就是一种负面情绪的输出,有质量的人生一定是有选择的,给孩子一些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正是给了他们选择的能力。
就比如,我特别害怕昆虫,一看到就会浑身的不舒服,所以平时给番茄买绘本也都尽量的避免买昆虫相关的,但是番茄是很喜欢的,很小的时候在公园里看到小甲虫就蹲在来看。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做父母的要如何减少自身对于孩子 ...-2.jpg
后来有段时间他就开始怕昆虫,一遇到昆虫就会往后躲,不想碰,也不敢碰,这和他之前有着很大的差别,我复盘了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似乎是和我每次看到昆虫就会站得远远的并且说“哎呀,太吓人了“有关,我的恐惧情绪无形中影响着番茄的认知。
于是我开始买一些昆虫相关的绘本,并且带他去公园里找昆虫,还带他看了昆虫展,番茄喜欢的呦,天天缠着我要养大锹甲,最近又说想养卷叶象鼻虫。
虽然我现在依旧害怕昆虫,不过也在找到一种平衡,我继续怕我的,只是不把我的情绪放大影响到番茄的判断,他喜欢他的,不要强迫我也摸一摸就行。

http://pica.zhimg.com/v2-88cb7a108091200d8f58383c26d92f54_r.jpg?source=1940ef5c
我是赞同父母也要表达自己的喜恶的,不能为了孩子就消隐自己的其他面,只是我们不能放大自己的情绪去左右孩子的探索过程,这是一个逐渐调整的过程,让我们和孩子都能尽量的做自己。
这是我做妈妈的第五年,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会有很多的想法,希望他这样,希望他那样,希望他有属于他自己意志,不要成为我们的复制品,而是一个他想成为的自己,当然啦,最希望的还是他可以表达着自己的希望,并且朝着希望坚定的前行。
@知乎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44

帖子

63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32
好尴尬方法 发表于 2021-12-16 07:55:57
那天出去吃饭,旁边的一个4、5岁的小男孩全程骂骂咧咧的和旁边另外一个孩子说话,开口闭口就是WC,甚至还有CNM这种很脏的话。
孩子很小,甚至话都说不清楚,但骂人却骂的很响亮。
孩子的母亲在旁边自顾玩着手机,没有任何要管的意思。
你们觉得这孩子满口的脏话是和谁学的?
果然过了一会儿孩子的父亲点完餐回来了,第一句给孩子的话就是:“你TMD给老子坐好!”
果然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有关教育孩子这个问题,古人早就给出了答案——身教重于言传。
没错,生活中的很多事,古人早就总结过了!
你要是天天抱个手机在那里刷视频,就别指望孩子乖乖的坐在书桌前看书。你要是坐在那里看书、记笔记,孩子都不好意思玩手机。

人是很容易被氛围影响的。

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情景:
朋友结婚的时候,你激动的泪湿了双眼,突然觉得自己也身处在幸福之中,恨不得也想马上找个人结婚。
去宜家逛的时候,看到里面的家居产品,你会突然特别想马上买个房子,给自己装修一个舒服的家。
同样,宿舍里的舍友们都在开黑,你大概率是想和他们一起玩几盘,根本就无心准备考试。
如果你还能做到不理他们,独自学习,你绝对是牛人一个。

成年人都这样容易受到影响,更何况孩子。
你天天在那里玩手机,就别指望孩子爱学习。
正确的做法是,放下你的手机,坐到桌子前,你和孩子一人一本书,静静的一起看。

其他场景也是如此,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不要乱扔垃圾,不要说脏话,真诚待人,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有时候对孩子加以适当的指导,孩子的好习惯自然就形成了。
比如我女儿,每次出门的时候,她都会说“想再买一双鞋子”,“不想出门”之类的话。
我会告诉她,你现在的关注点不应该在这些事情上面,你现在要出门,你更应该关注钥匙、手机有没有忘带,家里的炉灶有没有关闭,门有没有锁好。
后来我和孩子一起要出门的时候,她总会提醒我:“钥匙带了没,手机带了吗? ”,坐出租车下车的时候也会回头看一眼有没有忘拿东西。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也会把物品放在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防止忘拿。
综上,好的身教+引导,然后养成好的习惯,完美闭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7

帖子

449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49
喀耳刻唾 发表于 2021-12-16 07:56:12
我家两个孩子,大的女孩子,小的男孩子,相差十岁,也算是教育第一个孩子时是在随性,第二个的时候就有了一些方法。
   姑娘出生时我是二十五岁,精力虽足,工作占据的时间偏多,孩子的性格也很两面,乖乖女的另面是张牙舞爪,这也是后来经历了孩子早恋,厌学以后才知道的。
   后来自己就总结,找原因。发现因为我是老师对孩子管理太严,也不喜欢听她谈感受,一步步走到今天。
    第二个是男孩,本就比女孩淘气难管理,在教育上更得注意方法,我开始学习一些教育孩子适合的方法,也在不停的调整,大概总结:一.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选择适合的方法,二.适时放手,三.允许孩子比自己强,四.懂得倾听,五.不要太强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

帖子

47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3
可偿还在狄 发表于 2021-12-16 07:56:29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复制品。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从孩子的身上,可以照出父母的影子。但孩子并非简单是父母的复制品。这种观点,把孩子看成一个没有主动性的,没有生命和灵魂的复读机。同时,也没有尊重到孩子是一个有丰富的情感和感受的独立的人。其实是一种傲慢的想法,充满居高临下的视野,满满的都是对孩子这个生物体的轻视和贬低。
孩子是在父母的影响下成长的。比如一个急性子的父母,培养的会是慢性子的孩子。因为孩子在潜意识中是想要对抗父母的。假如父母觉得自己在某方面很优秀,想要孩子继承自己的这种优秀,然后他刻意的去培养孩子。那么他将发现,孩子绝对很难成为自己的复制品。孩子可能恰恰想要避开父母的这种优秀,去发展其他的可能性。
所以,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生命体。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探讨怎样更好地抚养孩子。
其次,父母很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孩子继承下来,想努力地克服自己的缺点。这又落入到另外一个陷阱中。
你想要成为一个没有缺点的父母,这是不可能的。你以为只有自己完美了,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可是,孩子健康的成长,需要的不是父母的完美,而是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
这种想法,恰恰说明自己关注的只是缺点,缺乏关注优点和积极面的能力。也说明自己对自己的不接纳。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作为父母的不完美,孩子怎样才能接纳,他身上的不完美呢?孩子怎样才能相信,你会真心爱他这个有缺点的孩子呢?
孩子的问题,不是来自于父母身上的缺点,而是来自于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需要反思的是,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孩子。
一个文化程度不高,辛苦劳作的父母,可以向孩子坦承自己缺乏学习的能力。如果孩子也缺乏学习的能力,这不是孩子的错。如果孩子有更好的学习能力,父母会很开心,这可能预示着孩子将来会有更好的前途。父母如果能这样做,意味着对彼此的接纳,并给到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自由。
但更常见的现象是,父母告诉孩子,你不好好学习就会像我一样。我不希望你像我一样,我想让你有更好的生活。你必须好好的学习,必须学习好。他们给到孩子强大的学习压力。事实上孩子学习起来很吃力。这种情况下,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如果你想更好地养育孩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拿起书本,读一些儿童心理发展的书。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是怎样发展。只要你真正的了解了孩子,才会知道该怎样对待他。一厢情愿,拿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正是问题的所在。
2.多听孩子说,相信孩子的选择,和孩子采用商量讨论的沟通方式。具体的做法,不同的年龄也是不同的。这里也需要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
3.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不要把自己对于优秀孩子的想象,强加到孩子身上。
先暂时讨论这些,如有需要再继续更新。如果需要一些推荐书单,可以提出来,我会补充。
全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带给你的帮助,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关注我,看我分享,给你真诚、朴实、贴心的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5

帖子

49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处宝屋消术 发表于 2021-12-16 07:57:28
复制品未必,镜子一定是的~
最近我真的会意识到我儿子说话的语气偶尔跟我挑刺的时候一摸一样…… 这些我即使注意了又注意的地方在生活中仍然会时不时的漏出来,而我的这个语气其实来源于我的母亲……
说真的,改变自己挺难的。我现在能做好的一点恐怕是不发脾气和不说特别伤人的话。即使这样,我偶尔也能听到我儿子像我一样用命令的语气跟我说话……在整个养育过程中最艰难的时候其实真的是修补自己的时候。那个时候就一个感觉,我如果自己都千疮百孔,怎么能给孩子做好榜样,怎么能养育好他。幸运的是在漫长的陪伴他成长的过程中,我其实真的通过他的成长反过来滋养了我自己内心的小孩,感谢儿子来到我身边,让我看见了我自己。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做好自己,耐心的教,慢慢的放手。

首先做好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飘渺的概念。

但是我们可以从眼下做起。直面自己的缺点和坏习惯(不是要求自己做一个完美的圣人)。坦然承认自己的那些阴暗面和不良好的习惯,看到它们,修正它们,自省并及时给自己反馈和鼓励。
当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自己能看到这些行为和念头的发生,不(带有批判性的)去评价,大多数时候都能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一定能做好榜样,传递给孩子稳定的情绪。
在我看来同样的养育孩子也是一种观察。当你能分辨一个念头如何在自己脑子里面出现,也很容易分辨出孩子的那些想法和做法,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接纳孩子的情绪和念头,引导孩子辨别,帮助孩子把控和修正,这就是我们能做的事情。
至于耐心的教,这个其实值得好好写一写。

很多时候,我观察周围的家长,以及与他们聊天(当然这个样本只是部分),包括我自己,都会陷入一个误区。(孩子越大越容易陷入这种误区)
那就是,我们会默认孩子知道。
一个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了,能对答如流了,能表达思想了,家长们就容易陷入误区了。很多家长是割裂的在对待孩子。一方面觉得孩子大了,一些成年人之间默认的规则他们认为孩子“应该”了解了;一方面又觉得孩子只是孩子,又不把孩子当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这种割裂会造成非常多的误解。
举个例子,有家长说,我孩子老是做卷子的时候掉题,也不会检查。我问到,你教了吗?得到的回应是没有。那么,作为家长,没有教却要求孩子会,是不是我们的视角盲区呢?如果我们教了,多教几遍,并带着孩子实际的去做,就像耐心的教孩子系鞋带一样(在之前文章中提过的家长需要充当脚手架的功能),这才是孩子学会了。
很多事,都需要家长耐心的去引导。大家也可以自己审视一下自己平时对孩子的看法,看看有没有这种偏差。
至于慢慢放手,这一点其实是跟在耐心的教导后面的。

当你反复教导并逐步确认孩子能做,且能很好完成的时候,就是对当前这件事该放手的时候。就像是你自己学习某种技能或重新养成某种习惯。我们要做的也是练习,逐渐内化为习惯,最后能调用极少的精力去完成。对待自我的教育和对待孩子的教育其实是基本一致的。
管好自己,该教的教,最后逐渐退出引导者的角色,孩子就能成功的作为他自己起飞了不是吗?

总之,自省挺难的,养育过程中一直保持情绪稳定也很难,努力push自己也很累,我偶尔也会抱怨说想躺平,那么至少我让孩子看到的是,我努力着在生活和工作,偶尔抱怨又能奋起继续努力,不是吗~
总之,育儿路道阻且长,共勉之~
@知乎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3

帖子

510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10
水针刀培训 发表于 2021-12-16 07:58:09
你不完美,所以孩子不可能完美。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36

帖子

60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07
旭日非常 发表于 2021-12-16 07:59:08
有一个比喻说:把钉子钉在一个地方之后,你用再轻柔的动作把钉子拔出来,被钉的地方还是有一个裂痕,再也修复不回原来的样子——因为损坏已经造成了。

说说戚薇李承铉的带娃方式,她们的日常沟通就很礼貌,李承铉在带娃时从来是不慌不忙,思想前卫,且还很会讲道理,这些特质充分体现在了Lucky身上。Lucky在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在节目里招揽客人时,因为想要制止小伙伴John的大声喊叫多次伸手捂住了他的嘴,但看到John因为委屈痛哭时Lucky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做错了,立马拿来纸巾帮他擦眼泪连声道歉,接着还劝说另一名参与捂嘴的小九也一同去道歉并且很耐心的告诉弟弟:“小九,主动道歉不丢人,你不用跟我解释,你跟John解释可以吗?”为了让小九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她还向他示范被别人捂嘴多难受,而当时说出这些话做出这些事的Lucky只有3岁。
这样的沟通能力和感知他人情绪变化的能力以及对自身错误的反省能力,其实很多大人都做不到如此,当情绪不稳定时还能理性客观的看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当理性和克制这些特质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时就会显得尤为珍贵可爱。而这些都是戚薇和李承铉日常对Lucky的言传身教。戚薇曾在节目中表示,他们不会拿自己在娱乐圈的事情去教育孩子,而是让孩子学会自主。
如果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那么Lucky真的被这岁夫妇俩教育得很乖巧懂礼貌。
父母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态度,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表:
父母态度孩子的性格
支配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温和
过度照顾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胆怯
保护缺乏社会化、深思、亲切、非神经质、情绪稳定
溺爱任性、反抗、幼稚、神经质
顺应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性、粗暴
忽视冷酷、攻击、情绪不稳定、创造性强
拒绝神经质、反社会、粗暴、企图引人注意、冷淡
残酷执拗、冷酷、神经质、逃避、独立
民主独立、爽直、协作、亲切、沟通
专制依赖、反抗、情绪不稳定、自我中心、大胆
从这张表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学会的是指责;生活在敌意之中,学会的是打架;
生活在嘲笑之中,学会的是害羞;生活在羞辱之中,学会的是内疚;生活在宽容之中,学会的是大度;
生活在赞扬之中,学会的是自信;生活在公平之中,学会的是正义;生活在安全之中,学会的是信任;
生活在赞许之中,学会的是自爱;生活在相互承认和友好之中,学会的是爱。所以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人格的成长、意义重大。
特别提醒各位家长,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管教方式是不一样的。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三个反抗期,这三个关键期是极其重要的。
表:不同时期孩子的不同管教方式
阶段年龄目的对策
第一反抗期2-3岁寻求自主放任顺应
第二反抗期7-8岁挑战权威坚决镇压
第三反抗期青春期自立自理交流疏通
第一反抗期  两三岁左右
什么事情都想自己来,妈妈给他喂饭,他不好好吃,妈妈生气走了,他自己拿着勺子倒啊倒,尽管跟种饭一样,可他很乐意;
这有台阶他要上来,“宝贝别磕着。”你把他抱上来,他又自己下去了:“我自己来,我自己来。”
干嘛?让他自己来,学会自主很重要。
这个阶段的孩子,我建议家长做这件事:
(1)规则:
规定不能做的事情或者承诺能做到的事情,让他必须去履行。“说好了,我们玩到这儿就要上床睡觉。”如果他不愿意,说话不算数,要坚决拒绝:对不起,不行。
除了安全和规则,剩下的随他去,鼓励他,顺应他。
家长们,我建议不要把一个孩子的创造力,探索能力,研究的好奇心,扼杀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否则这将是孩子一生的悲哀。

第二反抗期 七八岁
两三岁的时候,孩子不认识字,你随便拿什么书,只要上面有字,就可以对他说:“这上面写了,小孩不听话,妈妈可以打。看见没,这上写着呢。”反正他也不认字,一蒙一个准。
七八岁时,孩子上二三年级了,不是文盲,你蒙不了他。七八岁的孩子,在学校里,他知道哪个老师可以欺负,哪个老师不能欺负;
他对爸爸妈妈也有很多了解。所以七八岁的孩子,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七岁八岁遭狗嫌”,意思是狗看着七八岁的孩子都嫌弃他,不理他。
为什么?烦人。
七八岁的孩子,拿老师骗家长,拿家长骗老师,女孩撒谎翻白眼就是这时候会的,男孩拿别人东西,打架,也是这个时候会的。
为什么呀?他挑战权威,这些权威就是爸爸妈妈,是老师,是校纪班规,他觉得:我要这么做,你能拿我怎么样?
各位家长,遇到这些现象,我给您的建议是镇压,绝不留情。(虽然会有点于心不忍,但为了以后的教育...)
一个孩子,七八岁时候没管住,这一辈子也甭想管得住他了。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这个时候千万千万要镇定。
一个孩子要说挨打,可能也就在这个时候,你跟他讲道理,他就不跟你讲道理,就像法律规定了不能干什么,有人挑战权威,非去做,结果一定是法律来惩罚,没商量。

第三反抗期 青春期
这个时候主要是因为荷尔蒙分泌多,过去是及时婚姻,孩子长大成人了,赶紧说个媳妇让他结婚,就没事儿。
现在不行,他得憋着,憋多久?从孩子青春期,十三四岁开始,到二十五六岁(这都是结婚早的),甚至到三十岁结婚为止。
青春期时候荷尔蒙分泌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三十倍。没那么大的量,孩子能长骨骼吗?没那么大的量,孩子毛发胡须能顶上来吗?顶不上来的。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有性能力,却让他憋着,他就会跟火药桶一样,点火就着,动不动就跟谁急。
而且你发现,他急的一定是两种人:一种是自己很亲近很熟悉的亲人,还有一种是完全陌生的人。
说个案例:
之前南京出了一个事儿,叫暴打路人甲。就是十来个中学生,晚上上街晃悠,看见对面来一个人,甭管认识不认识,甭管是谁,年龄多大,男的女的,拉过来就揍,然后扬长而去。
这就属于典型的一种宣泄,宣泄荷尔蒙对他的压力。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要反抗?因为想自立,想自理,想挑战权威。
家长这个时候要做的,千万不要像两三岁时一样放任顺应,更不能像七八岁时那样坚决镇压。
这个时候你能做的就是坐下来和孩子交流,沟通,这样就能慢慢把孩子的心拉回来。
如何减少自身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一)父母态度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所以研究证明如果一个家庭幸福美满,那一定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相处之道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二)家风良好
一个家的家风最为重要,说白了就是家长学校教得再多优良品质都是纸上谈兵,真正对孩子的生活习惯、性格养成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家风。好的家风,不需要家长多说什么,孩子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能够学到。比如,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等等。
(三)快乐生活
孩子成长中受到的教育主要来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势必以从书本课堂中汲取知识,而生活中的知识则来源于家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枯燥无味,那么孩子无法感受家庭快乐,就会从其他地方寻找生活中的快乐,比如手机游戏、网络社交等。父母要做的就是多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
(四)因地制宜施教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因地制宜,注视孩子的举动,结合孩子的个性,给予孩子空间,采取合理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在学习和活动中要给孩子信心,不断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学习中找到快乐,从成功中找到喜悦。

父母难当,难在千人千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主张,没有一套完美的教育方案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这也是做父母最有魅力的地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只需要用得当的方法陪伴他、呵护他。
这种教育理念,正是正面管教所倡导的,既不惩罚,也不娇纵,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面管教是由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所提出的,她自己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
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
她的著作《正面管教》一书,被全世界无数父母奉为“育儿必读”,她在书里告诉父母49种正面管教工具,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同时教给孩子为人生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重要人生技能。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的:“真正的教育,是一颗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知乎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30

帖子

534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34
湘湘珠构 发表于 2021-12-16 07:59:29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父母以及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我们也慢慢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性格、行为、思维方式等各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所以现代人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越来越注重,父母应该如何减少自身对于孩子的不良影响,助力他们放飞自我活成自己呢?

下面小海先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孩子成长的几个比较重要的阶段:

0~3岁属于早期的动作思维活动期,这个时期的婴幼儿依靠感知进行思考,这个时期的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注与照顾。

3~6岁的孩子开始慢慢依靠头脑以及具体事物展开联想,形象思维主导行为的同时开始初步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并在这过程中接受成年人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家长不光要教育宝宝的行为习惯,更要严以律己,为宝宝做好榜样。

6~9岁时宝宝开始慢慢认识跟了解成年人的世界,这个时期需要家长及老师们的正确引导。

12~18岁时孩子开始进入自我成长阶段,这个时候家长需要给足孩子理解与信任,让孩子能够有足够的心理空间及成长空间。

家长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思想、言行、习惯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的人格,所以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不断的提醒自己,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当孩子能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时,也要适时放手,做到平等、尊重,让孩子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56

帖子

690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90
671ad2b8c598 发表于 2021-12-16 08:00:09
我父母急性子,超级急的那种,但是我是慢性子,拖延症都不足以形容我的慢
但是我的父母无论多急,在对外工作,待人接物的时候,哪怕内心气到爆炸,但处理起来都能保持镇静理智甚至是微笑,他们的急只对我:
说好6点45楼下见面一起去买菜,如果我6点45分30秒的时候才到,就会被说
叫我扫地,我拿着扫把认认真真地扫,但是他们觉得我动作慢了,动作过于温柔了,就会抢过扫把自己扫
开车的时候,不太堵,去到目的地也没有很急的事,但他们会在旁边嫌弃我开得慢,或者又被谁借了道,超了车;而我却觉得贴着限速的上限稳稳当当的开到目的地就行了,就算我不让道,不让人插队先走,我也就慢那一两分钟的红绿灯,但避免了擦挂和给自己还有别人不愉快
他们俩如果发生了分歧或者争吵,一定要在当下把所有情绪发泄出来,把自己的理由一股脑的抛出来,各说各的,也不管对方当下能不能听进去,或者能不能不带情绪地来理解自己的想法;而我,会避免在对方情绪化的时候去说什么,另外找个时间再说吧,本来一家人的分歧大多都只是茶米油盐酱醋茶,不至于天塌地陷人命攸关,何必非要在这一刻来愤怒地阐述“蒜蓉用切的好还是捣的好”这类真的鸡毛蒜皮的事
因为他们俩在家里真的是太急了,以至于从小我就习惯,对他们俩在家里的各种行为表现,在我自己内心进行评判和总结,于是——
վ'ᴗ' ի我就成了我,和他们俩不一样的烟火
这就是我“反复制”的方法
同时,因为我很喜欢看书,所以我很好奇,为什么他们会出现家里家外两种状况,于是我开始关注心理学这方面的书,对他们的行为有了比较科学的解释,我更加确定了他们爱我,也就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我要用和他们不一样的方式来应对我的生活,因为他们爱我,所以希望我过得比他们好(物质上不一定能赶上他们,但至少内心是很放松惬意的)
于是我又开始研究科学育儿,结合他们养育我和妹妹过程中的一些体验,再根据我儿子的性格,爱好,优点,终于摸索出来一套适合我们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亲密育儿+规则内的行为自由——
1.玩就是玩,学习就是学习,玩的时候尽兴,学习的时候尽力
2.遇到问题首先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
3.答应的事情必须做到,做不到可以寻求帮助,但不可以一遇到困难就放弃
4.如果爸爸妈妈做了让自己不开心的事,可以当面直接说出来,但要有礼貌有条理的说
5.如果有什么人或者事,威胁到自己的安全,以上规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
我觉得其他的事情在这个基础上,都会自由快乐地生长成他本该有的样子,当然做父母的首先要有能力管住自己想打麻将的心,想玩游戏的瘾,做到高效陪伴,和孩子一起做孩子觉得有意义的事,趴地上看草,捡一堆银杏树叶,带一斤鱼饲料去喂鱼,夏天在瓢泼大雨里蹦跶,冬天大口吃冰淇淋………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做父母的要如何减少自身对于孩子 ...-1.jpg
人在这个世界上,必须遵守一些规则,但打破有的规则并不会让人被道德和良心鞭挞,反而会体会到不一样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42

  • 帖子

    23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