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10-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会鼓励孩子拥有「单纯」的性格,但不会阻止他去「了解」更多。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去北京环球影城玩了一天。在小黄人乐园的外面,在售超大个的小黄人冰淇淋,很多小朋友都哭喊着要爸妈给买。

问了下价格,40块钱一个,不便宜,但而立之年的我,这点冰淇淋自由还是有的,于是一狠心就买了一个。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1.jpg

(它很大,比手掌还要大)

坐在旁边的圆桌上拍照、吃冰淇淋。同一桌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爸妈和奶奶带着,在小男孩的死缠烂打之下也给他买了一个。小男孩很开心,让奶奶也尝一口,奶奶小小地抿了一口之后感叹:这不就是普通的香蕉冰淇淋,在外面也就3、5块钱一个。爸爸接着附和起来,开始长篇大论给孩子“科普”什么叫“品牌溢价”,以及环球影城是怎么造就如此的“品牌溢价”的。

我以为小男孩一副“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的表情,他应该什么都没听进去。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2.jpg
可是,当爸爸越说越眉飞色舞的时候,小男孩突如其来地哭了起来,简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叫一个哭得梨花带水。

这个六七岁的小男孩,被爸爸、奶奶灌输了,小黄人冰淇淋背后的「全貌」,但他内心“单纯的愉快”,也似乎一瞬间崩塌了。

我想,以后这个小男孩,再吃起小黄人、小篮人、小紫人、小绿人的冰淇淋,应该就像三十岁的我一样,除了拍照给同学们炫耀一下,冰淇淋本身,也索然无味了吧。
一、「单纯」是一个人内在的主心骨

很多人在滥用「单纯」这个词,认为“懂事”的孩子,是单纯的。所以就会有很多父母,像这位爸爸一样,不遗余力向孩子灌输,我们以为的、这个社会的“全貌”,想让孩子尽早的“懂事”。
恰恰相反,“懂事”的孩子并不单纯,因为他们总在“被灌输”,从来没有机会,亲身试险。所以当我看到那一家人时,我想如果我的孩子,想要吃小黄人冰淇淋,那我就给ta买,然后听ta给我分享ta的愉快。

如果ta问我,为什么这个冰淇淋这么贵,我会告诉ta「全貌」,如果ta不问我,那就让ta继续单纯、愉快——你要相信,总有一天,ta会问你的。

因为人都要发展出“自我”,开始独立思考,尝试去理解这个世界,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所以,那些看似“任性”的孩子,他们不断挑战传统,甚至有时稍稍违背一些小的规则,亲身试险,往往能够发展出一个坚定的“自我主见”,这比强行灌输下的“懂事”,更加“单纯”。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强调:在孩子2-7岁,是人生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要发展出,自主的意志,和目标感,从而拥有为目标奋斗的主动性。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我的工作中,我常常遇到求助者的一个共同诉求——迷茫。不清楚到底想要什么,我想要一份怎样的工作,一个怎样的伴侣,一段怎样的感情,一圈怎样的朋友。人们常常知道,现在的工作、伴侣、感情和朋友圈,并不令人满意,但目标在哪里?什么样的状况会令人满意呢?很少有人知道。
我们习惯了用“听话”来代替“目标”。缺失了方向感的“懂事”,并非“单纯”,而拥有坚定目标,能够纯然享受一件事情带来的愉快,才是真正的“单纯”,这种“单纯”是一个人内在的主心骨。
所以,「单纯」是一个人内在的主心骨,这样的人敢于肯定:自我坚定的事情,会笃定付诸实际
二、全貌并不存在,但「了解更多」,让人心胸宽阔

在小黄人乐园门外,我一边听这位爸爸科普“品牌溢价”,一边认真地思考,我都三十岁了,为啥还想凑这个热闹,来环球影城玩。认真想了想,我似乎有了点答案——因为好奇心。

若非亲自试险,怎么能知道“全貌”呢?所谓“品牌溢价”,不过是他人口中的一个说辞。品牌在每个人心中的幻想都不同。世界这么大,为啥不去多看看。
况且,人不可能走遍世界上每一个角落,或许真正的“全貌”并不存在。我们穷极一生,也只能尽可能多地去「了解」这个世界。
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心理学家的研究就发现,对于小婴儿来说,环境中更加丰富的刺激,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产生更多更复杂的神经元联系。小孩子更是如此,鼓励他们多了解,多见识,让他们自己形成判断和理解,而不是过早下定论,规划常规的路线,这样的孩子,路会越走越宽。
所以,多见识一些与自己“不同”的世界,你对这个世界的包容与接纳,就会更多一些。一个勇于接纳观点,包容的人,成年后会拥有更广阔的世界。
三、长大中不可或缺的是,迈出家庭的「勇敢」

成年人的自我长大,我们喜欢讲这样一句话,叫「跳出舒适区」。
你可能会发现,跳出舒适区并不容易,但孩子的长大过程中,一直在跳出舒适区。

从第一次开口说话,从咿咿呀呀到吐出清晰的词语;从第一次学走路,不断摔倒再爬起来的过程里;从第一次上幼儿园,害怕再也见不到妈妈,哇哇大哭的恐惧里,孩子不断跳出舒适区,也不断发展出新的能力。
当孩子一次次突破自我,达成一个个人生成就时,我们作为家长,有没有真诚地欣赏孩子的「勇敢」呢?

终有一天,孩子要发展出「超越父母」,独立于家庭的冲动或能力。他们要努力迈出家庭,拥有自己的朋友、学业、事业和家庭……
在埃里克森的毕生发展理论中:青春期,也就是12-18岁的孩子,要面临的挑战和任务,就是完成自我认同,找到「超越父母」「超越原生家庭」的勇气与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敢于打破惯例,突破自我的人,会拥有更加自在的人生。
这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必经的长大历程。作为家长,只要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与保护,在孩子的心灵长大中,勇敢一点:
孩子保有的“单纯”“天真”,why not?
孩子好奇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why not?
说实话,让孩子拥有「why not」这种勇敢的精神,比什么都重要。
就像领克「why not」的品牌精神一般,它包含了三层含义:
突破:敢于打破惯例;
包容:勇于接纳观点;
肯定:笃定付诸实际;
就像我们一个人,拥有完整人格的「全貌」一般。在幼年时,要习得自主性,拥有“肯定”,笃定前行的精神;在童年时,要习得“包容”,对新知充满好奇,对结交新的朋友,充满兴趣,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世界更广阔;在青少年时,要习得“突破”,敢于打破惯例,突破自我,将「跳出舒适区」内化为性格的一部分,在未来人生的几十年里,不断长大。
领克「why not」的品牌精神,就是一个人拥有完整人格的「全貌」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3.jpg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7

主题

20

帖子

48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2
索支较 发表于 2021-10-27 10:35:57
我会鼓励孩子拥有「单纯」的性格,但不会阻止他去「了解」更多。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去北京环球影城玩了一天。在小黄人乐园的外面,在售超大个的小黄人冰淇淋,很多小朋友都哭喊着要爸妈给买。

问了下价格,40块钱一个,不便宜,但而立之年的我,这点冰淇淋自由还是有的,于是一狠心就买了一个。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1.jpg

(它很大,比手掌还要大)

坐在旁边的圆桌上拍照、吃冰淇淋。同一桌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爸妈和奶奶带着,在小男孩的死缠烂打之下也给他买了一个。小男孩很开心,让奶奶也尝一口,奶奶小小地抿了一口之后感叹:这不就是普通的香蕉冰淇淋,在外面也就3、5块钱一个。爸爸接着附和起来,开始长篇大论给孩子“科普”什么叫“品牌溢价”,以及环球影城是怎么造就如此的“品牌溢价”的。

我以为小男孩一副“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的表情,他应该什么都没听进去。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2.jpg
可是,当爸爸越说越眉飞色舞的时候,小男孩突如其来地哭了起来,简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叫一个哭得梨花带水。

这个六七岁的小男孩,被爸爸、奶奶灌输了,小黄人冰淇淋背后的「全貌」,但他内心“单纯的快乐”,也似乎一瞬间崩塌了。

我想,以后这个小男孩,再吃起小黄人、小篮人、小紫人、小绿人的冰淇淋,应该就像三十岁的我一样,除了拍照给同学们炫耀一下,冰淇淋本身,也索然无味了吧。
一、「单纯」是一个人内在的主心骨

很多人在滥用「单纯」这个词,认为“懂事”的孩子,是单纯的。所以就会有很多父母,像这位爸爸一样,不遗余力向孩子灌输,我们以为的、这个社会的“全貌”,想让孩子尽早的“懂事”。
恰恰相反,“懂事”的孩子并不单纯,因为他们总在“被灌输”,从来没有机会,亲身试险。所以当我看到那一家人时,我想如果我的孩子,想要吃小黄人冰淇淋,那我就给ta买,然后听ta给我分享ta的快乐。

如果ta问我,为什么这个冰淇淋这么贵,我会告诉ta「全貌」,如果ta不问我,那就让ta继续单纯、快乐——你要相信,总有一天,ta会问你的。

因为人都要发展出“自我”,开始独立思考,尝试去理解这个世界,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所以,那些看似“任性”的孩子,他们不断挑战传统,甚至有时稍稍违背一些小的规则,亲身试险,往往能够发展出一个坚定的“自我主见”,这比强行灌输下的“懂事”,更加“单纯”。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强调:在孩子2-7岁,是人生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要发展出,自主的意志,和目标感,从而拥有为目标奋斗的主动性。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我的工作中,我常常遇到求助者的一个共同诉求——迷茫。不清楚到底想要什么,我想要一份怎样的工作,一个怎样的伴侣,一段怎样的感情,一圈怎样的朋友。人们常常知道,现在的工作、伴侣、感情和朋友圈,并不令人满意,但目标在哪里?什么样的状况会令人满意呢?很少有人知道。
我们习惯了用“听话”来代替“目标”。缺失了方向感的“懂事”,并非“单纯”,而拥有坚定目标,能够纯然享受一件事情带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单纯”,这种“单纯”是一个人内在的主心骨。
所以,「单纯」是一个人内在的主心骨,这样的人敢于肯定:自我坚定的事情,会笃定付诸实际
二、全貌并不存在,但「了解更多」,让人心胸宽阔

在小黄人乐园门外,我一边听这位爸爸科普“品牌溢价”,一边认真地思考,我都三十岁了,为啥还想凑这个热闹,来环球影城玩。认真想了想,我似乎有了点答案——因为好奇心。

若非亲自试险,怎么能知道“全貌”呢?所谓“品牌溢价”,不过是他人口中的一个说辞。品牌在每个人心中的幻想都不同。世界这么大,为啥不去多看看。
况且,人不可能走遍世界上每一个角落,或许真正的“全貌”并不存在。我们穷极一生,也只能尽可能多地去「了解」这个世界。
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心理学家的研究就发现,对于小婴儿来说,环境中更加丰富的刺激,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产生更多更复杂的神经元联系。小孩子更是如此,鼓励他们多了解,多见识,让他们自己形成判断和理解,而不是过早下定论,规划常规的路线,这样的孩子,路会越走越宽。
所以,多见识一些与自己“不同”的世界,你对这个世界的包容与接纳,就会更多一些。一个勇于接纳观点,包容的人,成年后会拥有更广阔的世界。
三、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是,迈出家庭的「勇敢」

成年人的自我成长,我们喜欢讲这样一句话,叫「跳出舒适区」。
你可能会发现,跳出舒适区并不容易,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在跳出舒适区。

从第一次开口说话,从咿咿呀呀到吐出清晰的词语;从第一次学走路,不断摔倒再爬起来的过程里;从第一次上幼儿园,害怕再也见不到妈妈,哇哇大哭的恐惧里,孩子不断跳出舒适区,也不断发展出新的能力。
当孩子一次次突破自我,达成一个个人生成就时,我们作为家长,有没有真诚地欣赏孩子的「勇敢」呢?

终有一天,孩子要发展出「超越父母」,独立于家庭的冲动或能力。他们要努力迈出家庭,拥有自己的朋友、学业、事业和家庭……
在埃里克森的毕生发展理论中:青春期,也就是12-18岁的孩子,要面临的挑战和任务,就是完成自我认同,找到「超越父母」「超越原生家庭」的勇气与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敢于打破惯例,突破自我的人,会拥有更加自在的人生。
这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必经的成长历程。作为家长,只要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与保护,在孩子的心灵成长中,勇敢一点:
孩子保有的“单纯”“天真”,why not?
孩子好奇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why not?
说实话,让孩子拥有「why not」这种勇敢的精神,比什么都重要。
就像领克「why not」的品牌精神一般,它包含了三层含义:
突破:敢于打破惯例;
包容:勇于接纳观点;
肯定:笃定付诸实际;
就像我们一个人,拥有完整人格的「全貌」一般。在幼年时,要习得自主性,拥有“肯定”,笃定前行的精神;在童年时,要习得“包容”,对新知充满好奇,对结交新的朋友,充满兴趣,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世界更广阔;在青少年时,要习得“突破”,敢于打破惯例,突破自我,将「跳出舒适区」内化为性格的一部分,在未来人生的几十年里,不断成长。
领克「why not」的品牌精神,就是一个人拥有完整人格的「全貌」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8

帖子

52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27
炸馒头 发表于 2021-10-27 10:36:23
初为人父,儿子三岁,一丝惊喜,一丝焦虑,焦虑的便是教育。
过多的干预,似乎缺乏自主,最后变成另一个我;过少的干预,似乎太过自由,过犹不及、矫枉过正。我倾向孩子能从小就了解到社会的全貌,无论好的坏的、新的旧的,在父母的辅助下,由孩子自主建立一套为人处事的标准。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1.jpg

每个周末都是一次野外长途自驾

妈妈有时候意见相左,认为孩子的童年应该是美好的,社会的复杂等长大再去接触,但我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父母刻意营造出来的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反而会让孩子的童年,不那么完整?
从内心深处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但对爸爸来说,单纯的社会只会让孩子做出单纯的判断,全盘的社会可以做出全局的统筹,社会本该是什么样就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样。在乌托邦里长大的孩子,是不是会不谙世事,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呢?
大概单纯的部分都是好的,可能只会教给孩子⌈应该这么做⌋,而不好的部分却是在教孩子⌈不要那么做⌋,两者缺一不可。
作为父母,我感觉我要做的就是设立一套准则,哪些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其他的完全交给孩子。
重视每件事的对错,还是重视整件事的准则

我对孩子教育想法的确立是在孩子出生前的两个月。
2018年9月,我有幸去瑞典哥德堡参观了当地的一所大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一所欧洲顶尖理工大学---汽车和建筑最为出众。因为工作关系,我参观了汽车学院。
参观了查尔姆斯理工之后,我有些明白为什么瑞典汽车工业这么强,为什么欧洲人在自主创新方面要更有优势。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2.jpg

往届辉煌作品

查尔姆斯理工每年都会参加大学方程式竞赛,实力很强,是全球500个车队TOP10的存在。参观时,他们正在制作新一年的单座赛车。整个赛车除了特别复杂的引擎电子控制器,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我当时就很好奇,制造这种赛车既花钱又费时间,如何兼顾学习?
一位参与其中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大学方程式车队,可以用时间换学分,也就意味这是一门特别正经的课程。学校方认为「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是极佳的教育工具,既有助培养明日的工程师,还能学习老师无法在课堂上教授的技巧。」
接着我又问,你感觉查尔姆斯理工和清华、同济这些汽车专业也很强的大学有什么区别?
他说,国内相对来说,学习为主,方程式更像是一种业余活动,很难找到赞助商,氛围比较保守。学生有大量的学习任务,所以国内大学方程式不如欧洲发达。瑞典这边很多汽车企业,比如CEVT、沃尔沃、博世愿意从零件到资金全方位提供支持,毕竟他们也希望学生未来可以选择这些企业。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3.jpg

尾翼上的赞助商们

当时我感受颇深,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言传身教,更多是一种如何保持自主创新的能力。学校一定程度上就是家长,制定好框架,规定好规则,鼓励学生去迎接挑战接受成功也接受失败。总之就是推到社会上,参与竞争,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全貌式的教育,不局限于课堂,也不局限于赛场。
最终,这些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们会把他们的这种精神带到工作岗位上,自由的人加入自由的企业,相互影响相互成长,反之亦然。
「纠结于行为,还是纠结于行为背后的因果」

拜访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之后,机缘之下,遇到了当时领克国际的CEO 魏思澜(Alain Visser)。领克01刚刚在国内上市一年,他正忙着瑞典上市。跟大佬对话,受益匪浅,大佬之所以是大佬,在于凡你能想到的,他早就想到了。
当时我对领克01、02、03这样的产品命名十分不解,一手操盘这项规则的正是Alain。于是,我问为什么宝马分357、奥迪分468、奔驰有CES,而领克却123,不别扭吗?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4.jpg

坐在正对面的魏思澜

Alain说没错,行业的确存在这样的分类,但领克并不打算做一个传统的品牌,因为对一个全新的品牌而言,设定一套详细而古老的规则没有意义,且领克产品线没有明确的高中低档次分布,因此决定采用01、02、03相对平行的命名。
事实上,这样的命名丝毫不影响记忆,正如iPhone 4和iPhone 5,提起数字脑海中就立马知道是哪一款手机,不是吗?
同样的,领克01最开始推出时,也没有按照明确的配置差异定价,而以型、劲、纯、耀几种风格。虽然价格有所不同,但领克01最终想要的是将产品以不同的设计风格贩售,而不再是配置。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思维相对传统且禁锢的人,我当时无法完全理解这套逻辑,甚至有些讶异于他们的思维方式。
事实证明,我很单纯。我看到Q50、Q70这种相对呆板的命名方式后,会以此为基准去评判01、02、03这种看起来随意的命名规则,而领克恰恰是看到这种规则之后,才决定采用01、02、03这种全新的命名规则。
有时候,我感觉做品牌就像养孩子,你怎么想,你的孩子就怎么想,但鲁迅说过,从来如此,便对么?
Alain让我意识到,一个充分接触社会全貌,统筹规划的人往往不受当下已经约定俗成的惯例,重新生成一套新标准。于是,我开始思考「是强行为孩子建立一套标准,还是让他亲身经历并生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
肯定是后者,我千万不要单方面单纯的输出,去影响他自己对事物建立的认知。
「挑战未知还是接受已知」

精心挑选过的「单纯」,是依照家长的标准创造的「已知」,孩子的一切行为都在父母的已知领域。社会不是如此,一个全貌的社会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井然有序虽然整齐,但不够精彩。
有些人看到挑战就害怕,他们喜欢稳定,有些人看到挑战就开心,他们喜欢创造。我自己感觉,中国人是偏安稳的,有些畏惧变化,不太喜欢挑战,所以我们很多东西都是家长制的,最开始家长指腹为婚,后来家长指鹿为马,孩子都得听着。
在父母构建的世界里,孩子几乎所有的困难都被一一拦下,而孩子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或者好好跳舞、好好练琴。
我并不否定这种教育方法,但我也很难赞同,缺乏挑战精神并不是一件好事儿。到现在,我还记得彼得·霍布里讲领克成立之初的故事。
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打造了SPA平台,同时在欧洲成立了CEVT吉利欧洲技术研发中心,推出了CMA平台。
当时CMA主要生产沃尔沃40系产品,而吉利品牌在中国的售价和定位,很难发挥CMA平台的价值,于是吉利决定在沃尔沃和吉利之间,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充分利用CMA平台,这就是领克诞生的背景。
彼得·霍布里负责吉利造型中心,为吉利设计了回字形家族语言之后,开始着手领克家族语言设计工作。他给他福特过去的很多部下发信息说---「愿不愿意参与一个全新的品牌,你将有很大的主导权去树立它的设计、操控等一系列的东西,汽车行业可是好几十年没有过这样的机会了。」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5.jpg

彼得·霍布里

领克的诞生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一个是,汽车行业很久没有诞生过一个新的汽车品牌了,二个是,不想做已有品牌的翻版,本质上是一种对已知的冲击,对未知的挑战。
彼得·霍布里一呼百应,许多大佬纷纷加入。热爱挑战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而喜欢挑战的人充满活力。这样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做出来的东西也一定非常具有吸引力。就是这一帮人各抒己见才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领克,设计性格、操控特色、发展路线等等。
富有乐趣和精神的人一定乐于挑战未知,也一定乐于接触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不喜欢被豢养
「不想被简单概括」

作为复杂动物,人本身应该很难被定义。左右倾向、喜怒哀乐,简单的一个词无法准确概括一个人。只有将一个个单纯的词汇汇集在一起才能准确描绘出一个活生生的全貌。
所以,是打算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词汇,还是更少的,决定了孩子最终的模样。毕竟,培养孩子不是制造商品,单纯的孩子没有魅力。
我认为,社会带来的喜怒哀乐,恰如人生路上的一点一滴,慢慢汇聚,最终形成了一套特别复杂的性格系统。这套系统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适配不同的情绪,每个孩子都拥有与众不同的情绪标准,而了解孩子的本质就是了解孩子的这套标准。
2018年瑞典之行后没多久,儿子降生了。产房外,我在思考为什么瑞典人那么天马行空,我的孩子会不会也这样?一边想领克这个全新的品牌,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如果只纠结产品,而不关注品牌,领克会不会有魅力?
我想从领克从无到有培养品牌的过程中,学习到一些有用的知识,用到孩子的教育上。
同样是2018年,我在国内和国外分别试驾了领克01。国内领克01制造的更加舒适、豪华,也更在意空间和静音。国外试驾领克01时,感觉变速箱有些顿挫、动力不够平顺,为此我询问了欧洲的工程师。没想到,他们说换挡本来不就应该这样才更有激情吗?
哇,原来同一款车居然可以有如此迥异的性格。
2019年,我又在杭州顶着台风天试驾了领克03+。路上空无一人,我开着这台领克理解的运动钢炮,在机场高速上一趟趟飞驰。因为有四驱系统,积水路面上如履平地,后来给这款车下结论时,我说这不是一款极致跑车,而是保持实用性、舒适性的性能化。领克03+是一台使人快乐的车子。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6.jpg
在领克之前,国内缺少领克01这样的产品素质;在03+之前,国内缺少这样追求乐趣的产品。特别用力的投入,特别不循规蹈矩的做法,特别务实的做工和用料,领克做到了产品和品牌上的优秀。
一个品牌,既有运动的,也有舒适的,既有外向的,也有内向的,领克如果只制造一种风格的产品,会有魅力吗?你能用简单的舒适、运动定义领克的产品吗?你能用激进、保守定义领克的精神吗?
产品是「单纯」,品牌是「全貌」,一个个不同的单纯最终组成了全貌,所以作为一个复杂的人,作为一个有深度和厚度的人,我们应该接受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咀嚼过的食物没有味道,提炼过的道理没有份量,挑选过的单纯缺乏营养,教育说到底不是奔着一种可能,而是奔着无数可能。
我儿子三岁了,领克已经五岁了。我依然感觉到,领克与市面上许多汽车品牌的不同,这个带着最新旗舰09到来的品牌,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命名规则、设计风格、操控特性以及智能服务,甚至在中国运营的方式方法,都与已知的不同,所以领克才有了一些非常独特的魅力。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光良《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0

帖子

49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0
123461807 发表于 2021-10-27 10:37:05
这个提问其实是把分析题伪装成了选择题。
因为孩子不同,教导的方法就不同,哪有万能的公式呢。
我提出几个原则,孩子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丰富细节,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方法:
第一,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有不同的保护策略。
越小的孩子,越要注意别破坏他(她)的童真,要尽量把社会的阴暗面或无助的一面挡在孩子的目光之外。
随着孩子的成长,你要逐渐让他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则,修正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优先告诉他的最先可能遇到的。比如,上小学之前他得明白与同学交往的基本原则。
又比如,一般初中开始就有可能遇到坏同学,可能会有校园霸凌,那么你就得在初中之前,让他明白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有些孩子可能会有魔鬼的一面,你要教会他怎么面对这些事。
总体原则:三岁之前100%屏蔽社会的不良面,之后逐渐让孩子增加了解,到高二左右,高中毕业之前,他得能对整个社会的运行规则建立一个正确的认识。
这是家长的责任,因为到成人之后,孩子就得自己面对社会了。
第二,不同性格的孩子,教育的方法也不同。
心理承受能力强、性格直爽的孩子,不妨直接告诉他社会的真相,早一点晚一点问题都不大。
但敏感的孩子,就得注意技巧了。你不能太早,这对他的成长不利,也不能太晚,如果在他受到社会的伤害之后才告诉他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可能就于事无补了。你还得注意技巧,选择甚至制造合适的时机让他慢慢了解并适应这个社会。
坚强的孩子可以早一点让他了解社会,柔弱的孩子则相反。
第三,不同家庭环境的孩子,教育策略也不相同。
家境非常好的孩子,完全可以在整个未成年期保持傻白甜的状态,因为他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家长都会妥善地处理。那么,让他多保持较长时间的单纯状态, 有利于他形成正面的性格。
当然,如果孩子愿意主动了解,那也没问题,告诉他就行了。
家境不好的孩子,在学校或其它地方遇到挫折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家长处理问题的可用手段也少一些,相比较于家境良好的同学,更有需要了解社会,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知道怎么面对遇到的问题。
强势的家长可以让孩子保持相对更单纯的状态,弱势的家长则花更多的功夫教育孩子面对社会的处置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

帖子

46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4
宝姐姐1 发表于 2021-10-27 10:37:23
社会,是一个抽象复杂而又与每一个人密切相关的概念。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是构成整个社会的一个——社会人。
对于一直以知识学习为目标的应试孩子来讲,真的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些孩子对社会没有任何的概念,进入社会之后也只能承受社会的真实考验和“毒打”再教育。
社会的概念,社会的构成,社会的管理,社会的运转,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文化,……其实无不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如何让孩子从小就感知社会,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联,体会每一天的学习生活都与社会的运转密不可分,了解身边的社会正在发生事件和变化趋势,从而建立起孩子的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等认知观念和是非标准。
孩子应该接触大量社会中的事件,去体会感知社会的文化,去思考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人,迎接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拥有幸福的生活。
父母的精力有限,孩子的时间更加宝贵,各种限制条件无法让孩子能够更多地了解社会。这是摆在每个孩子以及家庭的现实教育问题。
利用每天的社会新闻亲子阅读,来给孩子最好的社会性教育。这是我在女儿多多的成长中所采用的教育方法。
从2018年开始,伴随女儿一年级学习起步,在每天的亲子阅读中加入挑选适合女儿的新闻内容。
坚持每日亲子新闻阅读不断,直到现在。
现在女儿五年级,已经自主阅读新闻。我会每天早晨把自己挑选的昨日新闻以及荐读语推荐给女儿。她学习之余,打开电脑,再次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进行阅读。有时,我们会围绕某个新闻话题闲聊,在对话中引导着女儿进一步理解社会。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1.jpg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2.jpg
这是昨天周日的亲子新闻荐读。里面有一篇新闻是《鞋子,可不可以买一只》,关于社会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助。
这篇新闻女儿看得很专注。
“为何直到今天才给予解决?”——这是我抛给女儿的问题。
从社会商品的供需关系,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从网络信息物联网的时代特点,从公益关爱的社会道德……等角度和女儿交流。
一篇新闻的亲子阅读,女儿有了很多的认识和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6

帖子

47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3
妞妞依然爱你霞 发表于 2021-10-27 10:38:09
让孩子看到世界的真相——不作价值判断,只做事实判断。

片面的给孩子看「单纯」的部分,则是带着自己的意识形态,想要去控制孩子,把他作为工具来满足自己的诉求而已!
孩子是个人!他有自己的主体性,不应当也不可能仅仅成为任何人的工具!
马住,回头再说!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50

帖子

680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80
掌舵的鱼1987 发表于 2021-10-27 10:38:56
是你太单纯,不信给你孩子身上藏个录音笔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1

帖子

46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6
刘艳琴 发表于 2021-10-27 10:39:34
这世界上能“了解到社会全貌”的人很少很少。
所以操什么心呢?绝大部分人活了一辈子也不了解社会全貌,为什么觉得能够“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这个问题就透出一股狂妄。。。
一个人,只要搞得清楚社会是怎么运作的,就已经不会提这种问题了。
我知道某些人想要说什么“世道阴险,人心日下”,怕孩子吃亏云云。搞这些其实没有用,孩子的成长不受家长控制,毛主席他爹还让他学算术当会计呢,杞人忧天做甚。很多人的思辨能力本来就难以穿透博弈背后的逻辑链,也没有什么提得起的社会实践经历,有朝一日做了父母,竟然装起来了,妄想“传授一些人生经验”。
不如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不足,就事论事,言传身教罢,莫发长篇大论,莫当人生导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35

帖子

556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56
土豆夹辣条 发表于 2021-10-27 10:39:46
我的观点是不要让孩子刻意回避世上不美好的一些事,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有好人就会有坏人,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但是也要让孩子相信世间的美好,给孩子单纯的快乐。
下班路上,遇到一位家长,和他分享了他家小朋友在幼儿园的一些趣事,开始,我们聊得很开心,站在一边的小朋友也会时不时补上几句,看得出,小朋友很享受这样的快乐时刻。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1.jpg
我们聊了一会,这位家长忽然话风一转,对我说起孩子在家各种不听话的地方,让我在幼儿园里好好帮着教育教育。这个时候,原本在一边开开心心的小朋友,瞬间低下了头,显然,他很不快乐。
这位家长的错误,不少家长会犯。
孩子语文考了全班第一,父母一开始夸奖,孩子也高兴,可接着就会说:“你数学不够好,要努力赶上。”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2.jpg
孩子和父母开开心心分享学校的一件趣事,说到一半,父母话风一转:“今天有没有让老师批评?”
如果一个家庭,每次和孩子分享快乐的时候,都不能以快乐的心境结束,这样的快乐不可能在孩子的心底生根发芽,这样的快乐渐渐会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孩子会失去享受快乐的能力,他们会变得不愿和人分享快乐,内心会慢慢变得压抑。因为快乐是从内至外的欢乐情绪的喧泄。

你希望让孩子从小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他看「单纯」 ...-3.jpg
享受快乐是一种能力,快乐是纯粹的,只有经常享受有始有终的快乐的人,内心才会充满阳光。
父母要学会一种能力,让孩子享受的快乐变得单纯,不要在孩子享受快乐的时候,奏响不和谐的音符,快乐是心无旁骛的轻装旅程,越纯粹越香甜。
世界不单纯,但是孩子的快乐可以单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

帖子

481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1
柯棂街 发表于 2021-10-27 10:40:11
我认同生活是哪样,就给他哪种教育。杜威说生活即教育。
题主所谓社会的全貌大概是社会的复杂甚至残酷;单纯可能指“生活的美好”。
我认为父母不可能给孩子真空的教育,让他们一直在温室中,因此了解真实的社会是怎样的,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教的方可以是和缓的、艺术的,而不一定是直接的鲜血淋漓的。
最终的目的是:既要让孩子认识到生活的复杂与不容易,又要让他热爱生活、不失奋斗的勇气。
愿你热爱生活,也被生活热爱。
我是 @燕掌门AngelWu ,每天和你讨论儿童教育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44

  • 帖子

    61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