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10-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儿子今天都干什么了?”
“今天体育课跑了一千米,累死我了。”
“我当年当兵的时候一天跑五公里,还得打背包,下午还得训练别的,你这才哪到哪……”

2.
“儿子今天有什么安排?”
“我打算和同学一起去图书馆。”
“去图书馆行,多看点学习的书,别看那些闲书,那都没有用,好好学习才是正事儿,我当年上学的时候……”

3.
“儿子晚上想吃啥?”
“我想吃意大利面!”
“吃那破玩意干啥,那是正经东西吗?吃炸酱面。”

4.
“儿子今天干什么了?”
“没干什么。”
“明天打算去哪?”
“随便走走。”
“晚上吃啥?”
“做啥吃啥。”

5.
“……”
“……”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15

主题

33

帖子

529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29
需妙阵谢至 发表于 2021-10-20 16:32:05
怎么会呢?从儿子出生,我就把业余时间的一大半给了儿子,儿子和我无话不谈,现在17岁比我高半个头的大小伙子,周末从学校回来都要和我挤在一个床上聊很久,妈妈都会嫉妒啊,哈哈哈...........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的都是你投射在他/她精神世界里的反馈,你不投入就没有产出。
一句很俗气的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为什么孩子和父亲总是相对无言?-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0

帖子

508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8
忆旧浪子抢 发表于 2021-10-20 16:31:47
孩子小时候,在厕所门口拍门喊“爸爸,爸爸”,
爸爸说,等下,等下……

孩子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在停车场敲车门喊“爸爸,爸爸”
爸爸说,别急,别急……

孩子再大一点,抱着爸爸,喊“爸爸,爸爸”
爸爸玩着手机说:“我不行,找妈妈”

孩子大了,给家里打电话,爸爸接的,
孩子只有一句话“爸,我妈呢?”

爸爸和孩子坐在沙发上,都有些拘谨,两个人谁也没有话说。

多陪陪孩子,不要等到两个人无话可谈的时候。

(ihum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5

帖子

536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36
棉花糖宝贝儿 发表于 2021-10-20 16:30:55
我的爸爸,从来不跟我们(四姐弟)讲电话,一年到头一次都没有。
长此以往,我们也都习惯了只和妈妈聊天,不会提出“跟爸爸说两句”。
这种默认的规则,也是为了避免尴尬,毕竟双方真的——无话可说
妈妈总说,在我们婴儿期的时候,爸爸很暖,喜欢带娃也很有一套,总喜欢笑着逗我们。
然而,童年印象里,爸爸一直都相对沉默,不像妈妈那般成天唠叨个不停,他只是偶尔说个不太好笑的笑话或者类似嘲讽的点评,给人感觉就比较无情。
一个女孩子怎么总是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
别骄傲,你的成绩也就是在农村学校比较好,到城里就未必了。
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我,过年才回来的爸爸总是说着一些“不爱听”的话,严肃得让人生畏。
后来,上初中随爸妈去了城市,成绩也不错,他又说:
不过是在民办学校排名靠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在那段漫长而又模糊的童年记忆里,与爸爸一直没什么交流,也一直不被(口头)认可。
但实际上,他从不管我们的学习,也管不了,因为学历太低。
记忆最深的是,高中第一次喝多一直哭使劲哭,室友们都以为是醉酒的特有表现,其实只有自己知道——
意识很清晰,就是在宣泄多年以来,努力却不被爸爸认可的苦闷……
自那次之后,好像突然释怀了,不那么在意家里人的评价,对爸爸也从“报复性”的少说话到随意对话,但从不主动分享。
只是,直到现在,近十年时光我们之间的交流也不过寥寥。
无论是在爸妈身边长大的弟弟妹妹,还是留守儿童的我,对爸爸都不亲近。
后来我才知道,他也会在亲戚朋友面前夸我成绩还不错,也会夸我们几个懂事,还会每次偷偷在妈妈跟我们讲电话的时候侧耳听,借着跟妈妈讲话旁敲侧击我们……
如今,爸爸当了爷爷,开始不那么严肃了,对孙辈说说笑笑无限纵容,还会各种夸奖。
有时候也在想,如果我们也在爸爸的这种育儿氛围长大,会是怎样呢?
这个问题无解,因为谁也回不去当年。
为什么孩子和父亲总是相对无言?
最大的可能是,父亲的沉默寡言和严肃严厉,慢慢阻断了孩子的沟通欲望。
孩子刚来这世间的那几年,父母是唯一的依靠,自然是想要与父母进行各种交流的,只是——
说了他不听,听了他不懂,做了他不认可……
无(正向)反馈的交流让孩子退避三舍,慢慢敬而远之。
据观察,上一代的父亲,似乎都大多数都不善言辞,与长大后的孩子渐行渐远,面面相觑且相对无言。
不知道90后这一代的父亲,会不会有所好转?
做好孩子的爸爸,就别让最好的亲情伤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0

帖子

49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0
123461807 发表于 2021-10-20 16:30:38
当小磁被护士推出产房,我将她抱在怀里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我根本不爱她,当时的我更加关心磁妈的状态。这让我更加确信,父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听到许多妈妈控诉自己的老公不给力,已然放弃;“丧偶式育儿”,何等艰辛。可就像男人们理解不了女人的产后抑郁一样,妈妈们又真的理解父爱本不存在吗?
当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母亲的催产素水平到达了一个峰值状态。催产素促使子宫收缩,同时,会让母亲莫名其妙地、发自内心地喜爱自己的孩子。这种自然而然的爱让母亲误以为父亲也是一样的,可没想到的是,这时候父亲体内并没有这种激素产生。
那么父爱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呢?是每一次抱着孩子、与孩子互动的时候,父亲也会产生催产素。
所以说,明智的妈妈想要避免“丧偶式育儿”,要做的不是和爸爸分工,男主外女主内。也不是让爸爸帮着做一些周边的辅助工作,而是要把抱孩子、抚摸孩子和与孩子互动的机会交给爸爸。父爱建立得好不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看得出来,就是看他们在互动的时候有没有那种彼此信赖的眼神交流。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有接下来父亲对孩子的教育。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亲可以扮演和母亲不一样的差异化角色。比如说,一般男性的力量明显高于女性,在带着孩子运动方面就比较有优势。再比如说,如果母亲承担了孩子生活的保障,那么父亲就可以带着孩子探寻未知的边界。带孩子去没去过的地方,体验许多没体验过的第一次。这些运动和第一次的刺激都能产生大量多巴胺,让人兴奋。而这些兴奋最后都会被归因到父亲的身上,增加孩子对父亲的崇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9

帖子

57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72
大圆镜2015 发表于 2021-10-20 16:30:32
传统父系社会下对男性要求“顶天立地,不能情感外露,负责挣钱养家”以及对女性要求“照顾家庭,操持家里一切让男人可以安心挣钱”结合起来的结果。
这种社会要求导致大多数父辈即使深爱自己的孩子,但也不愿意表现出来,至少不愿表现得很明显。而传统社会对他们毫无顾家的要求,让他们也天然觉得自己最大的责任是挣钱主外,家里的事自己不需要操心,而家里的事自然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和教育问题。
所以我们常能见到孩子病了父亲也会焦急地带着孩子去医院,那紧张的神色跟旁边的母亲毫无二致,但等孩子病好了,你让他偶尔送孩子去趟学校,可能连孩子几年级都记不住。

很多时候我们本能地问妈这个东西在哪,那个东西放哪里,之类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这些家里的杂事爹也不知道哇。

所以说到底,传统那种社会结构早就不适应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里,它既压迫女性,也同样压迫男性。
很多现代年轻一代的男性愿意打破这种束缚,更加积极平等地参与家里的大小事和孩子的养育,自然也有更多的孩子愿意多和父亲交流。
希望这种愿意打破传统束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

帖子

435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35
一声叹息呜呜诓 发表于 2021-10-20 16:30:03
因为忙,因为本来就管的少,更因为本来大部分父亲年轻时都是理工直男
理工直男啥样你忘啦?
女孩:我肚子疼
男孩:多喝热水
女孩:我拆快递把手划破了
男孩内心os,这次我要关心她!
于是男孩说:你拆的啥快递?
不会说话就少说点呗,这不是挺好~

正确答案
少喝凉水
你用什么拆的快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5

帖子

471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1
我始终相信你谄 发表于 2021-10-20 16:29:20
准确的说,应该是有些孩子和父亲总是相对无言。
并不是所有孩子和父亲都是这种状态。或者说,绝对不是孩子与父亲这个角色的先天属性,只是具体某些父亲的个人特征。
至于原因,大多数时候应该都是父亲自己不善言辞,不懂得该如何跟孩子,跟其他人交流聊天造成的吧。
如果再追溯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与父亲自身的成长经历,父亲自身童年是否有跟其他成年男性友好沟通交流的经验?父亲小时候与他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相处模式?
爷爷有没有给他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亲文化程度如何,学的什么专业?什么职业?是否经常阅读人文方面的书籍?等等因素都是有影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1

帖子

47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8
adxhmfk267182 发表于 2021-10-20 16:28:52
和母亲”无条件的爱“相比,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爱”。
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所以母亲之爱叫做“无条件的爱”。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父亲之爱叫做“有条件的爱”。
心理学家弗洛姆这样阐释父母之爱的不同之处。
母爱具有更多生物学和家庭色彩,父爱则多了一份社会性的计量。
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所以你无法掌控。
父亲之爱叫做“有条件的爱”,就是你达成了某种成就,于是得到来自外界的奖励;所以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你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
可以这样说,母爱保证了孩子的生存,追求父爱引领孩子成长。
从传统和普遍性上来说,母亲更多充当慈爱的角色,父亲则充当教育者的角色。
在中国有子不教父之过。在西方文明里有俄狄浦斯情结,父亲是孩子的竞争对手。
当然随着人类生存危机的大大降低,养育方式和观念的改变,父母的角色也不在像以前那样泾渭分明,亲子关系也变得不同。有严父慈母,也有慈父严母。
但是总的来说,谁更能“无条件地爱”孩子,孩子就更愿意亲近TA.

为什么孩子和父亲总是相对无言?-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0

帖子

45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6
bzpdxp838 发表于 2021-10-20 16:28:01
问题出在东亚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上!
大家不妨先通过一个小情景模拟看看你或你们的父母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样的。
假设你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孩子在上周已经提前告知你今天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并且保证晚上十点前回家。如果十点孩子还没到家的话,TA愿意被没收一个星期的手机,以作为惩罚。
但孩子到了晚上十一点半才到家,并称手机没电了,无法得知时间也无法打车,只能一路走回家。
经过你的查证,情况属实,你会怎么做?
相信大部分的父亲会做出两个选择。
1.没必要听孩子解释,解释就是狡辩,没收孩子一个月的手机,并告知孩子下次不允许晚上再出门参加娱乐活动。
2.放孩子一马,毕竟手机没电确实很不方便,看在孩子走了这么远的份上,就不惩罚TA了,下不为例。
选1的是大多数的父亲,认为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应该予以惩罚与警示,树立威信,并且阻止下次再发生类似的问题。
选2的呢,会稍微少一点,认为孩子也是需要理解的,没有人能预判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遇到这种“不可抗力”,孩子也很无奈。这类家长也是当前社会中备受追捧的“好家长”。
然而,以上两种教育方式,都是错误的,亦或是说,不完美的。

为什么孩子和父亲总是相对无言?-1.jpg

Elina@Pexels.com

1.教育模式的分类。

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把家长的教育模式分为两个大类四个维度。
分别是热情(warmth)和控制(control)
由此便可衍生出能覆盖绝大多数家庭教育方式的四种教育类型:
1.高热情高控制(完美教育)
2.低热情低控制(纯放养)
3.高热情低控制(溺爱)
4.低热情高控制(独裁教育)
其中,热情代表的是你对孩子换位思考与理解的能力。
而控制则代表了你与孩子间的契约精神。
回到开头的问题,在常见的两种父亲反应中,第一种,便是低热情高控制的独裁教育。
这类家长并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理解,且在身份上总给孩子一种压迫感,对于孩子的过分苛责与加倍的惩罚不仅会使父子女关系疏远,甚至说会破坏两者间的契约精神,长久以来,孩子自然与父亲无言以对。
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往往在学校有着更好的成绩,日后工作表现也会很好,但与家庭的关系则会较为冷淡。
而第二种,则是由高热情低控制所造成的溺爱。
这类父亲理解了孩子,且放纵了孩子,虽说与孩子达成了平等的关系,却对孩子契约精神的培养非常不利。孩子在日后可能会对原生家庭关系密切,但在学习和工作的成就上会更低一些。
那么,正确的应对方式是什么呢?

为什么孩子和父亲总是相对无言?-2.jpg

Juan@Pexels.com

2.高热情高控制的完美教育

高热情高控制的教育,则称得上是较为完美的教育模式。
这种类型的家长会与孩子平等的相处,并且互相理解,同时对于生活中的决定也会与孩子共同制定,且内容合理,双方也会坚决秉承契约精神。
这样的父亲,更像是孩子的朋友兼引路人。
回到开头的情景模拟,高热情高控制的父亲,他们的做法又是如何呢?
面对手机没电,无法按时回家的情况,这类家长会先与孩子沟通,充分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比如说手机为什么没电等等,并与孩子商讨,下回遇到类似情况,如何避免手机没电,同时对孩子的遭遇表示同情。
但对于孩子晚归的问题,也要坚决执行两者的约定,坚持契约精神。并让孩子明白,家长对孩子的遭遇非常理解与同情,但约定就是约定,我们可以在下次约定时专门制定手机没电的处理方式,但这次的情况,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类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在家庭,与为人处世上都有着相当不错的表现。

为什么孩子和父亲总是相对无言?-3.jpg

Josh@Pexels.com

3.东亚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类型

在东亚文明中,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属于集群社会。
在集群社会的背景下,宗族间的辈分,尊重,服从等概念深入人心。
对于父亲来说,集群社会衍生出的刻板印象与男性主导的社会风气给父亲这个角色增加了不少压力。
要树立威严与威信,又要时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
如此一来,父亲的自我表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容错率很低。
于是很多的东亚家长都会选择低热情高控制的独裁式教育风格。
小编在美国留学时,认识了一个韩国同学,他的父亲非常厉害,是三星公司的技术部高层,在互联网上能轻易查到的那种。
一开始我们都对他的父亲很感兴趣,想必一定是个很天才的人物。
但每每与他谈起,他都会搪塞掉这个话题。
直到有一次的艺术课,课题是成长与死亡,这个韩国小哥用碳棒画了一张他父亲的人像,那张脸空洞,严肃,没有灵魂,但周围无数象征死亡的十字架与墓碑,则各个光鲜亮丽,五彩缤纷。
“这就是我的成长”
“他总以为我应该学习他,成为一个认真,正派,严肃的人,成为他眼中真正成功的男人。但我不想,以为我觉得他很失败,他只会对我不停的提高要求,却从不想与我交流,我们说过的话屈指可数,在我看来,与他阴影下的教育相比,死亡都要比他有趣得多。“

为什么孩子和父亲总是相对无言?-4.jpg

Pixabay@Pexels.com

4.写在最后

如果你是一位与孩子相对无言的父亲,那么是时候思考自身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孩子与成人不一样,我们将一个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为的不是让TA成为我们的晚辈,下级,受我们的管控并让我们树立威信。
我们的职责只是在这个新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帮TA解决人生中的疑问,并带TA一同探索这个世界。
多和孩子说说话,不要让遗憾堆积成山。
最后聊一聊低热情低控制的放养型父亲,他们很少见。
但是,遇到这种家长,跑!
他们对你的成长没有任何的正面帮助。
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
那你也不会看到这篇回答。
你或许会对以下回答感兴趣:
在生活中,哪些因素可能将人们推向「抑郁」,或使「抑郁」的状态长期维持下来? - 知乎 (zhihu.com)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为何常被忽视?如何帮助他们? - 知乎 (zhihu.com)
压垮抑郁症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会是什么? - 知乎 (zhi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客阆苑拾

青年

  • 主题

    8

  • 帖子

    17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