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主题

41

帖子

616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16
不知道了_ 发表于 2019-12-24 16:52:38
民众对疫苗的担忧不光是我们有,发达国家也存在。
卡罗林斯卡医院临床科学及教育部门的讲师Johan Alm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即使瑞典的儿童疫苗普及率很高,仍有一部分家长会担心,注射疫苗让孩子生病。”
其中一部分人担心,疫苗会造成儿童过敏的症状。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1.jpg Photo: iStock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担忧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研究、去学习、去发现真相。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Johan和他的课题组致力于研究疫苗注射和过敏症状的关系。
话不多说先上结论:
“疫苗和儿童过敏毫无关系”。


送上论文链接
Vaccination and Allergic Sensitiz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 The ALADDIN Birth Cohort

这个研究的难点在于,绝大部分的儿童现在都接受了国家免疫计划的疫苗注射,很难找到大样本量的未注射儿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ohan的课题组和斯德哥尔摩的Vidar Clinic合作,通过他们找寻未按推荐接受注射的儿童人群。


早先的研究表明,由于尚不明确的原因,来自人智生活方式(anthroposophic lifestyle)家庭的儿童有更低的过敏率
人智生活方式包括:更高的家庭分娩率、更久的母乳喂养期、更高的有机素食膳食比、以及对药物使用的限制。很多来自于这类家庭的儿童,也同时有着更加独立的疫苗注射计划,甚至有一些,并没有接受过任何疫苗注射。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2.jpg 瑞典国家免疫计划(0-5岁儿童),图:Vaccination and Allergic Sensitiz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 The ALADDIN Birth Cohort


在Johan课题组的研究中,他们关注并对比了来自人智生活家庭的孩子,以及普通家庭的孩子(通常遵循国家免疫计划)。
课题组也同时加入了第三个样本组:来自半人智生活方式家庭的儿童。
课题组一共关注了466名儿童,记录了他们从出生到5岁的时间段间,接受疫苗的信息,以及过敏症状的信息。
同时,课题组也提取了这些儿童6个月、一岁、两岁、五岁的血液样本,分析和过敏相关的抗体(常见的食物及空气传播过敏原)。


课题组通过数据分析发现,
当所有因素(factors)存在时,低疫苗接种率和低过敏风险存在一定关联(Correlation)。
当将社会经济状况及其他过敏危险因素排除时,这种关联仍然存在。


但是,当将生活方式因素排除时,这种关联就消失了。
课题中54名未接种疫苗儿童的过敏风险和接种推荐疫苗儿童的过敏风险没有任何区别。


Alm博士认为,与生活方式(人智生活方式)相关的因素导致了相对较低的过敏风险。也许目前尚不为人知,但他们会继续研究下去。
小编注:
就这个结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Hygiene Hypothesis卫生假设”
这个假设推测:
对细菌的抵抗力和过敏反应好比天平的两端
(有相关免疫理论支持,两种不同的免疫细胞在一定程度相互拮抗,不赘述)
简单来说:
如果童年阶段个人卫生太好,过少接触大量细菌,可能会削弱免疫系统对过敏的控制,导致更高的过敏风险。
举个栗子:发达国家的过敏率随着经济发展程度、洁净程度一直在上升。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欠发达、清洁程度低的国家)相对较低。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说,还没有被完全论证。
刚才跑题了对不起大家!
拉回来。
其实疫苗这个题目,可以回答的角度很多,可以讨论的问题也很多。
我们只是用一个简单的科研例子,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
很多时候我们的恐慌或者忧虑,或多或少会来自于我们对一个未知事物的不了解。
像一开始说的一样,学习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疫苗是安全的,也是值得接种的。


以上。


编辑: @Charles Zhang
欢迎关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官方知乎。
我们会定期发表文章,给大家用简洁的方式讲述前沿医学的发展,以及生活、文化的相关内容。


更多阅读
想要就读世界前十医学院?简洁明了!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如此如此如此申请
吃鲱鱼罐头是怎样一种体验?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大幕拉开前的故事
免费在线听世界前十医学院的课程?卡罗林斯卡医学院MOOC系统介绍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关注免疫疗法治愈癌症 - 2018诺贝尔奖座
“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背后的CRISPR技术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么做的?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新发现】乳腺癌细胞通过改变自身身份变得更有扩散性
感染HPV16或18亚型的年轻女性有罹患宫颈癌风险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粥样化发生机制?
新糖尿病治疗药物SGLT2抑制剂可能会引起严重副作用
脂质分子可被用于癌症生长
用在线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儿童胃痛
又又又发现新细胞结构了
神经科研新工具Axon-Seq




此外,大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博和微信
微博: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微信:瑞典卡罗林斯卡


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6

帖子

594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94
重生_a436 发表于 2019-12-24 16:52:57
这是一种针对智商的筛选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2

帖子

51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17
犀利罗刹 发表于 2019-12-24 16:53:12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
发达国家是怎么做的?
是不是疫苗能够预防的病大多数都已经绝种了,不需要再预防。而且大部分是小毛病,不是致命的?
是不是别人接种疫苗自己就不用接种了?
接种疫苗会不会危害人体自身的免疫?
疫苗会导致自闭症吗?
抱着这些问题,返朴请来了在美国某知名跨国药企从事药物研发十余年的史隽老师,四十九篇文献,用事实和数据和您交流!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会经常接触到许多不同的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大多数都没有害处,许多是有益的,但有些可能导致疾病。
身体的免疫系统是保护我们免受感染的防线。当我们接触到病源时,免疫系统会引发一系列反应来中和微生物并限制其有害作用。更重要的是,免疫系统也因此“记住”了见过的微生物,使得我们不会再次感染同一种疾病,很多时候身体会对这个病源产生终身免疫力。然而,这个自然发生的过程有时会对身体造成永久的伤害:某些病源造成的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有时甚至死亡。


疫苗则是一个人为改善的、能让身体产生免疫“记忆”的东西。它通过模仿细菌或者病毒侵入身体的过程,从而激活我们的免疫系统,但却不会让我们生病


疫苗通常的成分是弱化版本的或已被杀死的病源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碎片或类似的物质。接种疫苗时,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免疫系统被激活,同时也会记住它。等到以后和疫苗长得非常像的病源微生物入侵体内的时候,免疫系统的“记忆“功能就会被激活,防御比第一次更快更强大,有效杀死病源,防止人生病。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1.jpg 疫苗作用的机理。图片来源:mlive.com,经作者修改




这种简单有效的方式可以预防许多危险的传染病,真心恨不能每种疾病都有对应的疫苗,这样大家就啥病都不会有了。某些疾病,疫苗接种会提供终身保护,而其他疾病,几年后免疫“记忆力”会衰退,需要再次接种疫苗,加强记忆。
现代符合规定生产出来的疫苗很安全,那些黑心厂家的假疫苗另说。近几年假疫苗、过期疫苗层出不穷,对整个社会的危害不可估量。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它们让公众再次对疫苗失去安全感。再加上一些渠道的不实宣传,以讹传讹,造成了很多人对疫苗产生极大的偏见和误解,让几十年的公众宣传全都前功尽弃。有些人因此选择不再接种疫苗,导致很多早就应该被灭绝的传染病卷土重来。过期疫苗、假疫苗影响的不只是用了这些伪劣疫苗的孩子和大人,而是整个社会群体。等到哪一天真的爆发了大规模的原本可以预防的传染病,后悔也晚了。


以天花(smallpox)为例说说消灭一项流行病需要多少年的努力。


天花在中国流行了数千年,连清朝的顺治、同治两位皇帝都曾感染过天花。1796年,Edward Jenner,一位英国医生和免疫学家,成功开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疫苗——天花疫苗。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才基本消灭天花。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为了杜绝广为流传的天花,采取了三个准备步骤:确保供应足够多的强效疫苗;密集宣传,获取民众的支持;培训了一批专业的接种人员[1]。经过10多年的全民免疫推广,天花基本在中国被消灭。但是,为了保证天花不会翻土重来,所有新生婴儿仍然要接种天花疫苗,6岁、12岁和18岁的时候再次加强。1963年、1968年、1972年和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宣传。直到1978年,天花疫苗接种的要求才被放宽。




下面就针对那些“谁谁谁说的”一些流行的偏见来分析,看看到底有哪些数据来反驳他们。




关于疫苗的六大误解
误解1
疫苗能够预防的病大多数都已经绝种了,不需要再预防。而且大部分是小毛病,不是致命的。
二十世纪以来,各国推行疫苗计划,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大部分已经很少见了,但是这些疾病仍然存在,当疫苗接种率下降时,这些疾病就会卷土重来。
儿童疫苗预防的所有疾病都是很严重的。即使有最好的医疗护理,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并发症甚至死亡,而且大多数无法根治。


举几个例子:
麻疹(Measles)
每1000位麻疹病人中会有1-2人死亡。10%得病的人会有并发症,严重的包括失明和脑炎(encephalitis)。
2000年,美国宣布“已经消灭了麻疹”。然而,2019年,麻疹在美国全面爆发——2019年1月1日至7月18日,美国30个州确认了1,148例麻疹案例,是自1992年以来病例数最多的一年。2011年美国有107例麻疹确诊病例,医疗成本介于270万美元至530万美元之间。由此推算, 2019年的麻疹爆发会使美国损失数千万美元。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统计,大多数麻疹患者未接种疫苗,例如,纽约和新泽西州的麻疹暴发主要是从一些犹太社区中开始的,这些社区有大量的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不仅仅是美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称,全球数据初步显示,与2018年同期相比,2019年前三个月报告的麻疹病例增加了300%。爆发的国家包括一些疫苗接种覆盖率很高的国家——美国,以色列,泰国和突尼斯——也是起源于这些国家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2.jpg 从2019年1月1日至7月18日,已在美国30个州确认了1,148例个体麻疹病例。较深的蓝色代表有确认麻疹病例的州。图片来源:CDC ;日期:7/22/2019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
在世界范围内,估计每年有24,100,000百日咳病例和约160,700例死亡。得了百日咳但存活下来的婴儿中,每400位大约有1位会有永久性脑损伤。
中国每年报告的百日咳病例不超过10,000例,远低于其他许多国家。但是,百日咳的发病率在过去十年中从2005年的4058例增加到2015年的6744例, 涨幅高达66.20%。模型预测,2016年以后的发病率还是会继续增加[2]。百日咳还没有被完全消灭。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3.jpg 2005-2015年中国的百日咳发病人数。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经作者修改。


破伤风(Tetanus)
轻度和中度破伤风的死亡率约为6%;严重的破伤风死亡率可能高达60%。死亡的人大多是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人,或者是每10年没有接受过加强注射的人。




误解2
别人都接种疫苗了,那我和我的孩子就不需要接种疫苗。
这种想法只有在周围大部分人都接种疫苗的情况下才有效。如果别人都和您一个想法,就不会有足够的人接种疫苗,疾病将迅速蔓延开来。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提到一个学术词汇:群体免疫力(herd protection)。群体免疫力是一种保护整个社区免受疾病侵害的手段:通过免疫社区里足够多的人,从而有效地打断疾病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的接力,中断感染链,从而保护少数不能接种疫苗的人群。但是,这个模式要真正起作用,社区中接种疫苗的人必须足够多。接种疫苗的人数必须高于一个最小的百分值(学术界称之为“阈值”),群体免疫才会生效。接种的社区成员越多,整个社区就越能够避免疾病的爆发。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4.jpg 群体免疫力是整个社区接种疫苗率高的结果。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
针对不同的传染病,社区内接种疫苗的人数需要达到的阈值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传染病的传播性不同: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传染特征。有些传染病,比如麻疹和流感,比其他疾病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设定阈值的时候,流行病/传染病学家会首先考虑一个称为“基本再生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的值,简称为“R0”。R0值代表在完全没有疫苗保护的社区中,一位生病的患者可以将这个病传染给几个人。R0的数值越大,防止疾病扩散要达到的免疫阈值就越高。例如,由于麻疹极具传染性并且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相对应的R0值在12到18之间,保护社区所需的免疫阈值很高,大约是95%;传染性较低的疾病,例如脊髓灰质炎(polio),R0值在5到7之间,免疫阈值大约是80%~85%。
除了考虑R0值,计算免疫阈值还要考虑其他许多复杂的因素:针对特定疾病的疫苗的有效性;接种疫苗或者曾经感染疾病以后产生的免疫能力可以持续多久——因为很多免疫力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减弱,所以有些疫苗需要定期打加强针;哪些特殊的群体是疾病传播链中最关键的链结等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最后设定免疫阈值,下表就列出了几个疾病的R0和免疫阈值: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5.jpg R0与免疫阈值之间的关系。图片来源:Epidemiologic Reviews 1993的数据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利,村子不大而且之间还隔着老远,人类社区相对小而孤立。如果瘟疫爆发,只要能够有效地限制民众的流动性,也就不会大规模地传播开来。但是今天,快捷便利的交通将全世界的人连接成一个巨大的、互动的人类群体。疾病的传播也就更加迅速。而可以有效中断传播链的就是免疫抗病的链结。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6.jpg 爆发疫情的村庄自我焚烧以阻隔病毒散播,图片来源:美剧“The Hot Zone” 《血疫》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水痘(chicken pox)疫苗。美国在1995年开始推广水痘疫苗,自那以后美国水痘的死亡率下降了97%。一般儿童到12-15个月大才会接种水痘疫苗,但在2004年至2007年间,美国没有婴儿死于水痘[3]。正是群体免疫力,令不到1岁的孩子——这些不能接种疫苗的最微小、最脆弱的人群——有效地避免了接触到致病病毒。
不仅仅是新生婴儿,还有好多成年人因为客观原因——例如身体状况或过敏反应等——不能接种疫苗。这类人群只能依赖群体免疫来避免感染传染病。
因此,接种疫苗不仅仅只是个人选择,而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都负责的行为。
另外,也有些疾病,例如破伤风,其他人是否接种疫苗对您的安全没有任何影响,因为破伤风是由名叫“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的细菌引起的感染。破伤风梭菌的孢子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土壤、灰尘、 唾液、粪便……都含有这种菌的孢子。不过不接种疫苗,皮肤有创口,细菌孢子就有可能进入体内发展成细菌,造成感染。破伤风是可能致命的。就像前面说过的,轻度和中度破伤风的死亡率约为6%;严重的破伤风死亡率可能高达60%。




误解3
疫苗没有经过充分的安全性测试:MMR疫苗(麻风腮疫苗)会引起自闭症;疫苗中的硫柳汞(thimerosal)会引起自闭症。
正规的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与所有药物一样,疫苗必须经过许多步骤的审批才能获得各国卫生部的批准上市。生产商必须证明疫苗在预防疾病方面是安全有效的。而且疫苗上市以后,有关机构还会继续监测其副作用。每种疫苗都会对少数人产生一些副作用,一旦觉得不对劲就要尽快和医生联系。但严重的副作用并不多见。
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联合疫苗,国内称为麻风腮疫苗)不会引起自闭症。由于儿童出现自闭症迹象的年龄恰巧和接种MMR疫苗的年龄差不多,有些人就认为是接种MMR疫苗导致了这些早期的自闭倾向。
但是,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这个关联。关于MMR疫苗和自闭症的大部分争议起源于1998年一位叫Andrew Wakefield的英国医生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MMR疫苗和自闭症之间有关联。然而,该论文已经被证明造假,并被发表该论文的期刊撤回[4]。这个事件算是疫苗科研史上最大的丑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这篇英国记者Brian Deer的调查报告 How the case against the MMR vaccine was fixed [5],讲述了Andrew Wakefield是如何“制造”出这篇文章,随后真相又是如何被揭露出来,最终导致论文撤回的过程。Wakefield也因行为不端和学术造假而被吊销行医执照。
随后世界各国的至少20多项科学研究都证实MMR疫苗与自闭症之间没有联系[6-31]。也没有证据将任何其他疫苗与自闭症联系起来:
1、一项2014年的研究综合分析了10项研究的数据,包括5项追踪研究 (cohort study),5项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囊括了125多万名儿童,作者发现自闭谱系障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与接种任何疫苗,MMR疫苗,硫柳汞或汞之间没有任何关联[32]
2、另一项2013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321名被诊断患有各种类型自闭症的儿童和752名正常的儿童做对照比较。研究人员比较了这两组儿童在3个时期:出生到3个月,出生到7个月和出生到2年期间因为接种了疫苗而接触到的抗原蛋白和多糖的数量,最终得出结论:儿童2岁以内因为接种疫苗中而接触到的抗原蛋白和多糖并没有增加患自闭症的风险[33]
大量的证据表明硫柳汞(thimerosal,一种疫苗中的防腐剂)与自闭症或任何其他发育障碍无关[23, 26, 31, 34-42]。除了流感疫苗(也有不含硫柳汞的流感疫苗),婴儿和儿童疫苗早就不含有硫柳汞了。即使在硫柳汞停用之后,自闭症儿童的数量仍在继续增加,也间接说明了两者之间没有联系。
近几年,患自闭症的儿童的数量似乎有所增加,这是因为现在自闭症的定义放宽了,囊括了许多过去不会被诊断为自闭症的症状较轻的儿童。


误解4
体内累积了过多的疫苗会让免疫系统超负荷运作,最后崩溃罢工。
有些家长担心儿童出生以后接种多种疫苗会削弱他们的免疫系统,反而会容易感染那些没有疫苗保护的细菌或者病毒,生病更多。
的确有人做过研究,专门验证这一猜想是不是正确。作者追踪了994名儿童,从24个月大开始到47个月大[43]。其中,193名儿童感染过没有被疫苗覆盖的疾病,其他751名儿童则没有感染——然而这两组儿童接种过的疫苗的抗原的数量基本一样。换句话说,这193个孩子生病并不是因为打的疫苗比别的儿童多,免疫系统不工作了。接种疫苗并没有增加得病的风险。
同时接种多种疫苗时,副作用并不比每个疫苗单独接种高[44, 45]。常见的疫苗中只有两种不能一起接种:黄热病疫苗和霍乱疫苗。霍乱疫苗已经不再推荐使用,黄热病疫苗只有少数国家或者去那儿旅游的人需要。
现在有了复合疫苗,只要打一针就能获得多种不同疾病的保护,例如MMR(麻疹,腮腺炎,风疹)和5合1疫苗,俗称“五联”(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Hib)疾病)。联合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接种好几个疫苗也意味着不会延误保护的机会,减少去医院的次数,也可以少被针头扎几次。


误解5
等孩子大一些再接种疫苗会更安全。

婴儿在子宫里的时候,免疫系统就已经准备好了应对出生后会遇到的各种微生物。疫苗只占用了儿童免疫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对免疫系统的负担比普通感冒还低。
美国医学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的一篇综述[46]指出,在过去40年,美国医学院开展了60多项疫苗安全性研究,包括对推荐的疫苗接种时间计划表的全面审查。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按照推荐的时间表接种疫苗会有重大安全隐患。同时指出,按时接种疫苗不仅对身体无害,还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研究人员取样了1000多名1993年至1997年间出生的儿童,看了他们1岁以下的疫苗接种时间表,然后在孩子们7-10岁时进行了42种不同神经心理学测试[47]。这个研究比较了按时接种疫苗的儿童与延迟接种甚至不接种某些疫苗的儿童,发现在一岁以前延迟免疫接种没有任何显著优势。换句话来说在周岁以前按时接种疫苗对长期神经心理学结果没有不良影响。
另一个研究的作者调查了1107名7-10岁的儿童的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以及这些孩子在2岁以前因为接种疫苗接触到抗原蛋白和多糖,然后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2岁以前接种疫苗并没有对儿童晚期的神经心理学有任何不良影响[48]
即使儿童有先天性代谢异常,按时接种疫苗后的一个月里也没有看到显著的不良反应[49]
每个疫苗接种的时间都不是随意决定的,都是经过研究以后找到的最佳时机:既安全,又能尽早保护婴儿避免患上致命疾病(如百日咳)。在很小的时候,婴儿就能对疫苗产生良好的反应。没有证据显示年纪小的儿童接种疫苗的副作用更常见。


误解6
天然的东西才是好的。疫苗这种人造的东西应该少用。
天然并不就是好的。造成疾病的细菌病毒是天然的,砒霜也是天然的,这些都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疫苗是用天然原料制成的,用与自然感染相同的方式来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区别是疫苗里面的病原(细菌或者病毒)已经经过了特殊的处理,不会让我们生病。然而,它们足够强大,可以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产生免疫力。换句话说,疫苗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病源的更安全的替代品,人体得到了保护却不必生病。


总   结
很多疾病有严重的并发症,有时甚至会致死,预防疾病发生就能避免这一切。而疫苗恰恰就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东西。这么多年来,疫苗已经预防了无数疾病,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真正的疫苗是天花疫苗。一个世纪以前,天花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仅在20世纪内,它就造成了全世界3亿至5亿人的死亡。正是因为天花疫苗的普及,这种疾病才最终被消灭了。目前为止,它是唯一一个被彻底消灭的疾病。如果没有天花疫苗,还会有更多的人死亡。正是因为曾经的天花疫苗普及,我们现在甚至不需要再继续接种了。
很多时候,接种疫苗不仅仅是一种个人选择,也是一份社会责任。能够接种疫苗的人都接种了,才能保护那些因为客观原因不能接种疫苗的人群。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7.jpg 图片来源 | 网络


史隽,笔名“随心所欲的猫”,现居美国波士顿。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某跨国知名药企从事药物研发。十余年中,带领团队与糖尿病、肌肉萎缩症等作斗争,近年来着重于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个人微信公众号“怡然随心”,与您聊医疗保健的那些事。
史隽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8.jpg 参考文献
[1] X. Hui, J. Yutu, The eradication of smallpox in Shanghai, China, October 1950-July 1951.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59, 913-917 (1981).
[2] Q. Zeng et al.,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temporal trends in the pertussis incidence in Mainland China from 2005 to 2016. Scientific Reports 6, 32367 (2016).

[3] M. Marin, J. X. Zhang, J. F. Seward, Near Elimination of Varicella Deaths in the US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ccination Program. Pediatrics 128, 214-220 (2011).
[4] L. The Editors of The, Retraction—Ileal-lymphoid-nodular hyperplasia, non-specific colitis, and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in children. The Lancet 375, 445 (2010).
[5] B. Deer, How the case against the MMR vaccine was fixed. BMJ 342, c5347 (2011).
[6] A. Jain et al., Autism Occurrence by MMR Vaccine Status Among US Children With Older Siblings With and Without AutismAutism Occurrence by MMR Vaccine Status Among US ChildrenAutism Occurrence by MMR Vaccine Status Among US Children. JAMA 313, 1534-1540 (2015).
[7] H. Peltola et al., No evidence for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e-associate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or autism in a 14-year prospective study. The Lancet 351, 1327-1328 (1998).
[8] B. Taylor et al., Autism and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e: no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for a causal association. The Lancet 353, 2026-2029 (1999).
[9] J. A. Kaye, M. del Mar Melero-Montes, H. Jick, Mumps, measles, and rubella vaccine and the incidence of autism recorded by general practitioners: a time trend analysis. BMJ 322, 460-463 (2001).
[10] C. P. Farrington, E. Miller, B. Taylor, MMR and autism: further evidence against a causal association. Vaccine 19, 3632-3635 (2001).
[11] L. Dales, S. J. Hammer, N. J. Smith, Time Trends in Autism and in MMR Immunization Coverage in California. JAMA 285, 1183-1185 (2001).
[12] R. L. Davis et al., Measles-Mumps-Rubella and Other 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s Do Not Increase the Risk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Case-Control Study From the Vaccine Safety Datalink Project. JAMA Pediatrics 155, 354-359 (2001).
[13] E. Fombonne, S. Chakrabarti, No Evidence for A New Variant of Measles-Mumps-Rubella–Induced Autism. Pediatrics 108, e58-e58 (2001).
[14] B. Taylor et al., <img src="pending:yes" l:ref-type="journal" hwp:journal="bmj" hwp:volume="324" hwp:issue="7334" hwp:article="393" l:sub-ref="inline-graphic-1" l:type="image/*" class="inline-graphic" alt="Graphic"/>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ation and bowel problems or developmental regress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population study. BMJ 324, 393-396 (2002).
[15] C. Black, J. A. Kaye, H. Jick, Relation of childhood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to autism: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using data from the UK Gener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base. BMJ 325, 419-421 (2002).
[16] A. Mäkelä, J. P. Nuorti, H. Peltola, Neurologic Disorders After Measles-Mumps-Rubella Vaccination. Pediatrics 110, 957-963 (2002).
[17] K. M. Madsen et al.,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ation and Autism.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7, 1477-1482 (2002).
[18] R. Lingam et al., Prevalence of autism and parentally reported triggers in a north east London population.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88, 666-670 (2003).
[19] L. Smeeth et al., MMR vaccination and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a case-control study. The Lancet 364, 963-969 (2004).
[20] F. DeStefano, T. K. Bhasin, W. W. Thompson, M. Yeargin-Allsopp, C. Boyle, Age at First Measles-Mumps-Rubella Vaccina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School-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Metropolitan Atlanta. Pediatrics 113, 259-266 (2004).
[21] H. Honda, Y. Shimizu, M. Rutter, No effect of MMR withdrawal on the incidence of autism: a total population study.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46, 572-579 (2005).
[22] W. Chen, S. Landau, P. Sham, E. Fombonne, No evidence for links between autism, MMR and measles virus. Psychol Med 34, 543-553 (2004).
[23] I. o. Medicine, Immunization Safety Review: Vaccines and Autism.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Washington, DC, 2004), pp. 214.
[24] K. C. Klein, E. B. Diehl, Relationship Between MMR Vaccine and Autism.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 38, 1297-1300 (2004).
[25] J. Richler et al., Is There a ‘Regressive Phenotyp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the Measles-Mumps-Rubella Vaccine? A CPEA Study.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6, 299-316 (2006).
[26] E. Fombonne, R. Zakarian, A. Bennett, L. Meng, D. McLean-Heywood,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in Montreal, Quebec, Canada: Prevalence and Links With Immunizations. Pediatrics 118, e139-e150 (2006).
[27] Y. D’Souza, E. Fombonne, B. J. Ward, No Evidence of Persisting Measles Viru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From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Pediatrics 118, 1664-1675 (2006).
[28] T. Uchiyama, M. Kurosawa, Y. Inaba, MMR-Vaccine and Regression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Negative Results Presented from Japan.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7, 210-217 (2007).
[29] M. Hornig et al., Lack of Association between Measles Virus Vaccine and Autism with Enteropathy: A Case-Control Study. PLOS ONE 3, e3140 (2008).
[30] G. Baird et al., Measles vaccination and antibody response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93, 832-837 (2008).
[31] D. Mrozek-Budzyn, A. Kieltyka, R. Majewska, Lack of association between measles-mumps-rubella vaccination and autism in children: a case-control study. Pediatr Infect Dis J 29, 397-400 (2010).
[32] L. E. Taylor, A. L. Swerdfeger, G. D. Eslick, Vaccines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autism: An evidence-based meta-analysis of case-control and cohort studies. Vaccine 32, 3623-3629 (2014).
[33] F. DeStefano, C. S. Price, E. S. Weintraub, Increasing Exposure to Antibody-Stimulating Proteins and Polysaccharides in Vaccines Is Not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Autism.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63, 561-567 (2013).
[34] J. Heron, J. Golding, Thimerosal Exposure in Infants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e United Kingdom Does Not Support a Causal Association. Pediatrics 114, 577-583 (2004).
[35] A. Hviid, M. Stellfeld, J. Wohlfahrt, M. Melbye, Association Between Thimerosal-Containing Vaccine and Autism. JAMA 290, 1763-1766 (2003).
[36] K. M. Madsen et al., Thimerosal and the Occurrence of Autism: Negative Ecological Evidence From Danish Population-Based Data. Pediatrics 112, 604-606 (2003).
[37] P. Stehr-Green, P. Tull, M. Stellfeld, P.-B. Mortenson, D. Simpson, Autism and thimerosal-containing vaccines: Lack of consistent evidence for an associ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5, 101-106 (2003).
[38] N. Andrews et al., Thimerosal Exposure in Infants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e United Kingdom Does Not Support a Causal Association. Pediatrics 114, 584-591 (2004)
[39] M. E. Pichichero et al., Mercury Levels in Newborns and Infants After Receipt of Thimerosal-Containing Vaccines. Pediatrics 121, e208-e214 (2008).
[40] W. W. Thompson et al., Early Thimerosal Exposure and Neuropsychological Outcomes at 7 to 10 Yea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7, 1281-1292 (2007).
[41] C. S. Price et al., Prenatal and Infant Exposure to Thimerosal From Vaccines and Immunoglobulins and Risk of Autism. Pediatrics 126, 656-664 (2010).
[42] R. Schechter, J. K. Grether, Continuing increases in autism reported to California's developmental services system: mercury in retrograde. Arch Gen Psychiatry 65, 19-24 (2008).
[43] J. M. Glanz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Estimated Cumulative Vaccine Antigen Exposure Through the First 23 Months of Life and Non–Vaccine-Targeted Infections From 24 Through 47 Months of AgeCumulative Vaccine Antigen Exposure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Non–Vaccine-Targeted InfectionsCumulative Vaccine Antigen Exposure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Non–Vaccine-Targeted Infections. JAMA 319, 906-913 (2018).
[44] I. o. Medicine,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Vaccines: Evidence Bearing on Causality. K. R. Stratton, C. J. Howe, R. B. Johnston, Jr., Eds.,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Washington, DC, 1994), pp. 480.
[45] D. Elliman, H. Bedford,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vaccines. BMJ 326, 995-996 (2003).[46] in The Childhood Immunization Schedule and Safety: Stakeholder Concerns,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Future Studies. (Washington (DC), 2013).
[47] M. J. Smith, C. R. Woods, On-time Vaccine Receipt in the First Year Does Not Adversely Affect Neuropsychological Outcomes. Pediatrics 125, 1134-1141 (2010).
[48] S. Iqbal, J. P. Barile, W. W. Thompson, F. DeStefano, Number of antigens in early childhood vaccines and neuropsychological outcomes at age 7–10 years. Pharmacoepidemiology and Drug Safety 22, 1263-1270 (2013).
[49] N. P. Klein et al., Evaluation of Immunization Rates and Safety Among Children With 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Pediatrics 127, e1139-e1146 (2011).






E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65

帖子

73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737
ccqh168 发表于 2019-12-24 16:53:58
一类必须打,没有商量余地
二类自愿。
其实二类里很多种在国外也是一类的,只是目前我国财力还无法纳入一类的范畴,以后一类范围应会扩大。
黑疫苗的人是100%脑子有病,一类全免费,国家从你身上赚不到钱还要搭钱;一类基本上都是很成熟的产品,也不存在临床试验的问题。那些黑疫苗的人倒是说说为什么国家会花这么大力气去害你?你有那么重要吗?

=============评论区有人引战,挂一下================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1.jpg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2.jpg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1

帖子

595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95
见贤思齐380 发表于 2019-12-24 16:54:45
我们花费了很多努力去建立一个文明社会,而有人总想回到原始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5

帖子

45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3
啊飞447 发表于 2019-12-24 16:55:26
疫苗是人类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疫苗代表了生物医学的最高承诺:疾病预防”。全球每年通过疫苗预防的死亡数高达300万例,75万名儿童因疫苗而免于残疾。
我国古代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免疫成功范例;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进行了第一个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人体临床试验获得成功,从而发明了牛痘苗,继后人类通过普种牛痘苗最终消灭天花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疫苗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使疫苗针对传染病大幅下降,有些则得到有效控制与消除。我国自1978年开始在儿童中实施计划免疫,2014年2月25日《经济日报》报道,30多年来,我国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全国消灭了天花; 实现无脊髓灰质炎区;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2006年以后无白喉病例报告; 减少乙肝感染3000万人,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减少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累计1.18亿例,累计减少死亡140余万例; 减少流脑、乙脑发病800万例,累计减少两脑引起死亡66万余例。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1.jpg 目前全球已经有26种疾病可用疫苗预防,包括炭疽、霍乱、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麻疹、风疹、腮腺炎、甲肝、乙肝、戊肝、流脑、乙脑、百日咳、肺炎链球菌感染性疾病、流感、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性疾病、破伤风、结核病、伤寒、轮状病毒性胃肠炎、EV71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HPV感染、水痘、黄热病、蜱传脑炎等。
人类诞生以来就不断受到传染病的侵袭,饱尝瘟疫的肆虐和煎熬,儿童由于免疫功能不健全,更容易受到病原体袭击,理所当然也是疫苗优先保护对象
试想如果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已经接近消除的小儿麻痹症将会卷土重来,每个孩子都难逃感染麻疹的厄运,白喉、百日咳、流脑、乙脑等传染病将会重新在人群肆虐。例如我国自1994年发生最后1例小儿麻痹症本土病例后,2011年在新疆由1例输入性病例导致局部流行,共发生21例病例,主要原因是儿童免疫裂隙扩大所致。
2004年经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在原有疫苗基础上,将乙脑、流脑、甲肝、麻风腮、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纳入免费儿童常规接种。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0年9月,在联合国召开的儿童问题首脑会议上,一致通过“儿童疫苗计划”。全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都制定颁发儿童免疫规划。发达国家及地区更是不断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
如美国1962年,肯尼迪总统即签署《疫苗援助法案》,第1年就投入1400万美元,支持接种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和天花疫苗;
1994年,作为克林顿政府对卫生系统进行改革的一部分,启动全国儿童免疫活动,儿童疫苗计划开始实行,此计划是一种政府补助项目,每年提供资金确保用于符合资格的儿童。
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每年对美国现行的接种程序进行修订并公布。2012年的接种程序包括针对儿童及成人2个版本,其中儿童接种程序分3部分,分别为0-6岁人群推荐接种程序、7-18岁人群推荐程序和有接种延迟者的补种程序。
为了消除人们对疫苗的犹豫,美国疾控中心根据不同人群,汇编有关免疫接种风险和效益信息,提供给受种者;对拒绝疫苗者,进行调查,了解原因,建立沟通策略。
2011年,华盛顿州要求,如果父母想为孩子申请免除疫苗注射,必须先咨询医师,了解注射疫苗的好处和不注射的风险。
2015年加州通过的SB277法案,该案规定,除非获得医生证明学童的健康因素(例如个人免疫系统问题不适合打疫苗),家长不能以个人理念或宗教理由要求学童免打疫苗,无故不打疫苗的学童不能进入学校学习,可改为在家学习。这项法案被称为全美最严厉的接种疫苗法案,此外密西西比和西弗吉尼亚州也有类似法案。
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为孩子撑起一把保护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51

帖子

62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22
十里故清风 发表于 2019-12-24 16:56:16
美国各州对疫苗的要求,只有三个州是无特例强制打疫苗。但也不是说想不打就不打: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1.jpg
(图片取自 Study: vaccine refusers helped spark recent measles and whooping cough outbreaks)

具体要打什么疫苗, @双色瞳的罗严塔尔 写得很清楚了。

具体到每个人,一般来说,孩子一出生,你会收到一张免疫记录卡,比如像这样的: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2.jpg
每次去看医生,做体检都带上,打了什么疫苗都让医生填上。

入托或入学时,托儿所和学校都会要你提交免疫记录卡。

至于说不打疫苗的问题,上面链接里提到了前两年麻疹流行的一个研究(JAMA Network),作者的结论是得麻疹的人里,主要都是故意不打疫苗者: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the US measles cases in the era after elimination were intentionally unvaccinated. The phenomenon of vaccine refusal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measles among people who refuse vaccines and among fully vaccinated individuals.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41

帖子

613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13
度珊 发表于 2019-12-24 16:57:07
美国一小撮人反疫苗才两年马上就爆发疫情了。不想打疫苗可以,请把自己隔离开,不要害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7

帖子

70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707
是哒hhh 发表于 2019-12-24 16:57:32
对于网络上的各种言论,特别是不打疫苗这种偏激的言论,熟记这张图。 不给孩子接种任何疫苗可行吗?发达国家是怎吗做的?-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7

帖子

497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7
叫我大应哥 发表于 2019-12-24 16:58:13
问出这种问题的家长求求你们别生孩子了好吗?孩子是无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nzez351977

村民

  • 主题

    50

  • 帖子

    54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