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主题

13

帖子

465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5
阿拉圆圆圆 发表于 2019-12-30 09:24:08
唉,这个问题我也深有感触
出来打拼这么多年,跟同龄人越比越难受
只想问一句,父母很平庸,非常失望,该如何调整积极面对
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该如何调整积极面对?-1.jpg 还是那个理,问 : 如何把孩子培养成贵族?
答 : 爹妈是贵族
你问我怎么接受孩子平庸?我还想问你怎么接受父母平庸呢?
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该如何调整积极面对?-2.jpg 主要是父母咱没法选,不是说想姓马就能姓的
但是孩子是你自己生的吧?没让人代劳吧?也是自己手把手教的吧?然后成果出来了跟我说不满意接受不了?
你咋不上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

帖子

46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2
山中猫靶 发表于 2019-12-30 09:24:44
小孩子身体健康,心态积极,有喜欢的爱好,有门能养活自己的手艺,就已经很好了。
成就这种东西,可以追求,不要强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

帖子

477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7
宋长宁 发表于 2019-12-30 09:25:08
做教育这么多年,我们非常理解家长投射在下一代身上的期待和焦虑,这一点其他回答分析得很到位了,但是,我有个问题:
题主怎么就能对孩子「平庸」如此的肯定呢?
你的孩子真的「平庸」吗?
比如苏东坡的爸爸,宋代大文学家苏洵,「少时不好读书」,一直到二十多岁,才开始用心学问。然后,他仿佛突然开窍了一样,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当然没有!如果就是这样,那只不过是另一个「一鸣惊人」的鸡汤故事罢了。
事实上,苏洵开始读书的时候,态度很不端正,并且自我感觉良好。后来参加举人考试,不幸名落孙山。苏洵翻出来自己的几百篇旧文,越读越觉得惭愧「吾今之学,乃犹未之学也!」愤然焚烧了旧稿,发誓不通读经史,贯穿古今,绝不落笔成文。


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该如何调整积极面对?-1.jpg

后来,苏洵终于成为一代文宗,连同自己的儿子苏轼和苏辙并为「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传为美谈。
如果就以二十七岁之前来看苏洵,他也是非常「平庸」乃至于「不成器」的,作为苏洵的父母,可以说也从他身上「看不到希望」。但是,因为一次落第的刺激,苏洵成功的被激发了上进的热情,有了动机,加上自身的条件,就变得出类拔萃了起来。
当然,苏洵的例子并不是说,每个人经过一次考试落榜的挫折,就一定能够产生足够的动机去努力。但是这个例子至少可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
不要轻易的对其他人下「平庸」的断言!尤其是对孩子!
不要轻易的对其他人下「平庸」的断言!尤其是对孩子!
不要轻易的对其他人下「平庸」的断言!尤其是对孩子!


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放下执念,从技术的角度来考量,怎么能够对孩子因材施教,在避免副作用的同时,能够激发出孩子的兴趣和潜能。
毕竟,题主你最想要的,是让孩子不成为你眼中「平庸」的人。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激发孩子的潜能呢?可以先看看平日里常见的两个激励手段,物质激励和引导激励。
首先是物质激励。根据Benabou and Tirole (2006), 人们做一件事情的动机有三个方面:
    外在的奖励——比如金钱和奖品;做这件事情本身的愉悦感;做这件事情给自己和其他人带来的「印象」——比如说「做这件事情让我觉得在自己或者他人眼中成为一个好孩子」
显而易见的是,加入物质激励会产生两个效应,一个直接的价格效应,那就是外在的奖励增加了,毫无疑问会增加孩子的动机;而第二个是间接的心理作用,这方面就不好说了。
首先,因为在大人和孩子之间,大人属于信息的优势方,所以设立一个奖赏本身就有在给孩子传递着一些信号:
比如说:如果你考前三名,我就给你买一个大机器人!
这个有可能意味着「考前三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我给你这么大的奖励」,也可能意味着「如果我不给你奖励,你可能考不到这么多,所以给你加把劲」,还可能意味着「我不相信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所以额外加一个奖励」…… 显然,如果孩子这么想,那么很可能金钱带来的正面价格效应,就被这些负面的心理效应给削弱或者抵消了,以至于怎么刺激都无效。而在家长看来,「我给你这么多奖励了,你还不好好干,不是平庸是什么?!」
如果真的想用物质奖励的话,Gneezy and Rustichini (2000) 在他们的论文中,用标题就给出了答案「要么给到位,要么不给」。
在他们的实验中,他们发现让学生们去上门慈善募捐的时候,学生们在免费做的时候付出的精力和得到的结果,反而比「给一些报酬」的情况还要高。为什么呢?因为在免费的时候,学生们会觉得自己付出是做了一件善事,让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然而给了报酬之后,学生感觉这只是一个正常的任务,于是之前激励他们的动机消失了,而所给予的金钱,又不足以产生足够的激励,两边的好处都不沾,最终只能得到一个「平庸」的结果。
其次,对于平常说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往往被看做是正面管教的好例子。但是这中间依然有一个暗坑,会让孩子表现为平庸,那就是过度引导
在付出努力的过程中,孩子往往会有一种:「我在自发的努力,我真是个好孩子!」的感觉,这种动机属于自我的正面「印象」,本身的这种信号就会给孩子一个正向的激励。
然而,如果我们引导孩子去这么做了,那么这种因为自发努力而产生的激励就消失了,整体的效果反而会降低了孩子的努力和表现欲。
从这个意义上讲,「过度的引导」真的就应了那句「过犹不及」的老话。
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了,如果物质激励和引导都可能有副作用,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孩子确实不努力怎么办? Glewwe, Ilias, and Kremer(2010) 解释说,这是因为几乎人人都有的一个行为经济学上的因素:双曲线的折现函数。


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该如何调整积极面对?-2.jpg

上图灰色的点是理性的折现,而黑色的点就是双曲折现。
显然双曲要比理性更加的「陡峭」,这意味着拥有双曲折现函数的人会更加的看重「当下」,俗称「短视」。这直接导致人们更加看重眼下的愉悦而忽视未来的发展,对应到教育上,因为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遥远的未来,而玩乐是当下的,所以孩子往往会体现为「贪玩」和「厌学」。
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孩子们不愿意付出努力,我们就让他们努力,比如保证出勤,督促努力,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并没有这么简单。研究表明:针对不同特征的群体,同样的激励手段,给孩子们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有很大不同。
Angrist and Lavy (2009)的研究就说明,对于激励而言,女孩的响应往往比男孩更加的敏感;而Leuven, Osteerbeck, and van der Klauw (2010)的研究说明,物质激励对于基础比较好的——俗话说「踮起脚就够得着」的这部分学生有显著的效果,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不但没有影响,反而还有负面的效果
自古以来,都在说「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但是现在,在激发孩子积极性和学习成果的方面,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类似的情况同样存在。这说明,如果家长给的激励机制和孩子不契合的话,很可能没有效果,乃至于是反效果。这样的话,孩子的「平庸」,又是谁之过呢?
最后,因为给孩子的奖惩往往总有结束的一天,所以在激励他们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将来取消奖赏所造成的「退出」效应。这其实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点——如果退出会导致反复,而奖惩又无法持久,那么怎么才能真正谈得上真正的激励效果呢?
这方面实验经济学的大牛约翰.李斯特写过两篇文章(Levitt, List, and Sadoff, 2010a, b)深入的研究过「激励和督促手段」使用之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长期影响。结果显示,在通过物质激励提高了实验组的成绩之后,继续观察了实验组第二年的成绩,发现即便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第二年实验组的成绩依然显著的高于控制组。这个结果似乎比较让人振奋:这意味着短期内成功的对孩子实施了正面激励,可能会有非常长远的正面效果。但是——这儿又有一个前提,就是奖励的标准已经要有综合性,尽量不要留出太多「取巧」的空间。因为Cornwell, Mustard, and Sridhar (2006) 的研究中特别指出了,学生阶段的奖学金激励对学生的长期效果未必是正面的,因为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可能专门去学习那些分数容易给的很高的「水课」,而忽视了真正知识的学习,而滑向平庸。
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庸」,但是如何「出类拔萃」,除了靠运气之外,更多的还需要家长的参与,尤其是精心的设计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兴趣。 总之,题主与其自怨自艾,或者期待别人给自己来灌鸡汤以自娱,不如把目光投向方法论,积极的去参与到和孩子的互动中来,帮助其早日发现适合自己的激励方法。
参考文献:
Angrist, Joshua, and Victor Lavy. 2009. “The Effects of High Stakes High School Achievement Awards: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Tria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9(4): 1384–1414.
Benabou, Roland, and Jean Tirole. 2006. “Incentives and Prosocial Behavio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6(5): 1652–78.
Glewwe, Paul, Nauman Ilias, and Michael Kremer. 2010. “Teacher Incentives.”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2(3): 205–27.
Gneezy, Uri, and Aldo Rustichini. 2000a. “Pay Enough or Don’t Pay At All.”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5(3): 791–810.
Leuven, Edwin, Hessel Osteerbeck, and Bas van der Klaauw. 2010.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Rewards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Experiment.”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8(6): 1243–65.
Levitt, Steve, John List, and Sally Sadoff. 2010a. “The Impact of Short-term Financial Incentives on Student Performance.” Unpublished paper.
Levitt, Steven, John List, and Sally Sadoff. 2010b. “The Effect of Performance-Based Incentives on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Experiment.” Unpublished pap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26

帖子

576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76
我要去2018 发表于 2019-12-30 09:25:40
1
我上个月接连被我的两个朋友打击到。
两位都是博士毕业,其中一位是985院校的博士。
第一位是他为了孩子的教育,怼天怼地怼空气,为孩子的作业太多,和老师吵翻,转学到了没什么名气的新学校,终于没作业了,然后他自己教孩子。
孩子小学三年级,数学已经学到了初中水平,英语更不用说了,从小就在学。
我当时真的是震撼了,我从来没有超前教过我孩子任何内容,基本就是被学校的节奏带着,拖着走那种。
更加佩服的是他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果决。
别人都是嫌弃老师布置作业少,管不住娃,他会为了老师布置作业多,去和老师闹翻。
另外一个朋友,她就更让我震撼了。
那天我带娃玩乐马拉松。
之所以说“马拉松”,是我会把所有的要长时间持续的事情都叫做马拉松。
譬如练琴马拉松是从第一首一直弹到最新学习的一首。
玩乐马拉松就是一直不停变换各种姿势玩。
我朋友看我女儿玩到第二个小时还在玩的时候,就绷不住了,一下跳起来说:我的小孩,绝对不可以这样玩!
这样长时间的玩乐,会让孩子习惯于获得轻松的快感,损害孩子的专注力,我绝对不允许!
如果要玩,我会给她一本英语词典,学完一页撕一页,撕完我再买一本给她!
还有就是去做奥数题!
只有在这些事情里找到的乐趣才长远!
我的孩子永远不可以这样玩耍,一次都不可以!
她必须成绩要在第一名,不是班级第一,必须是年级第一!
嗯,基本没有夸张,原话复述吧。
当时我真的是震撼到无以复加。
我的理念里,孩子就是该玩玩玩,拼命玩才会拼命学。
当时我还弱弱解释了一下,我孩子出门前弹了一个小时钢琴。
她说,一个小时钢琴就够了吗?任务弹完去预习啊!晚上还要上英语课,现在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怎么行。
我……
以上两位朋友,都是有成功经验,并且能保证执行的,我相信他们的孩子成绩会好,就算教育理念和我不太相符,但可以肯定他们孩子的成绩能保证是好的。
我只能说,我对孩子也是有教育目标和企图心的,但是如果身边是这样父母培养的孩子,那么我孩子绝对只能是个平庸的孩子。
因为娘没有这样的教育意识,也不接受这样的教育意识,所以我的孩子一定是平庸的。
2
我孩子现在5岁,越来越让我发现,孩子的所有,都是和父母有关的。
孩子成长成什么样子,都和父母的培养密不可分。
不仅有以上本身学历很高的家长给我的教育。
我还遇到过一个爸爸,他的教育理念可以说更先进了。
他是和孩子一同成长型的家长,我见到他,永远都是和孩子视线保持平视的状态。
要么他会蹲着,要么他会把娃抱到高台上和孩子平视。
他真的是坚持教孩子学习,自己学了古诗词和孩子分享,孩子要听故事,他会先去学习,学完讲给孩子。
他的孩子也的确非常优秀,成绩好,性格也很好。
看到这些优秀的家长,我只能算是个平庸的娘。
甚至还有点自私,经常因为自己的时间不够,把孩子丢到游乐场里,自己坐在外面工作。
意识到我是很平庸的,我的教育理念也很平庸,我当然不期望我的孩子是什么了不起的天才。
我只希望孩子能平衡的过好自己的日子,人生任何时候都不会茫然无方向。
我希望她作为一个女孩子,有辨别好坏的能力,有好的婚姻家庭,成就她自己的爱好,这就足够了。
如果比娘好一点,那当然就更好了,我会助力她,也会祝福她的。
3
我不认可儿孙自有儿孙福,儿孙福也是父母可以努力为儿孙争取的。
我希望能努力不做孩子的绊脚石吧,争取做块好的垫脚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30

帖子

520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20
刻原曲色 发表于 2019-12-30 09:26:27
部分家长,小时候看琼瑶,青春期迷恋韩剧,成年了迷信消费主义,中年开始功利主义,眼光看不到半年以后的事儿。
孩子摊上这样的真惨。
1,没有人能判断一个未成年孩子是否平庸。
——放牛娃平庸吗?朱元璋;卖草鞋的娃平庸吗?刘备;钻别人裤裆的娃平庸吗?韩信;初中毕业生平庸吗?华罗庚;——反倒是各种神童早慧的被伤仲永了。
2,多数人无法客观评估一个成年人是否平庸。
——当年很多人觉得罗永浩太不平庸了;现在很多人觉得一些小明星太不平庸了;现在很多人觉得有钱就不平庸了。都是扯淡。
3,要分清楚,什么是你对孩子的主观意愿,什么是真正对孩子有用的教育。
——很多家长主观上希望孩子如何如何,急功近利,其实这些事情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很小,比如非要孩子在小学就保持第一名,比如一定让孩子当大队长,比如一定让孩子在小学就拿全国奖项。——这些东西都远远没有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自学的能力重要。
4,要让孩子走出家长的眼界。
——家长认为重要的,好的,就逼着孩子学;家长认为无用的,不重要的,就逼着孩子不准玩不准看。这样的结果就是家长把自己的上限遗传给了小孩,而且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家长之前成长所获的宝贵经验很可能马上就会失效。
5,要让孩子有自由的爱好。
——一定要让小孩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值得钻研的,对升学、考试、考证和未来工作完全无用的爱好,这个超级重要,只有有这样的爱好来满足好奇心和探索感,才会避免孩子在获得行动自由之后非常轻易的宣泄压力,去学会一些真的有危险的“爱好”。
————
以上
不是能生出来孩子就有资格做家长的。
家长需要专业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

帖子

48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8
冯先生2017 发表于 2019-12-30 09:26:52
发现题目被修改,原题为:孩子很平庸,家长应该如何才能做到接受?
下述回答针对的是原题的回答,特此声明。
实际上,很多家长并非难以接受自己的小孩平庸,而是难以接受自己的小孩“阶层降级”。他们时常以自己为基准线,希望孩子发展能在他们之上,起码不比他们差。
他们习惯于将孩子视为自己的一个部分,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而忘记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孩子身上,希望能完成他们所没有完成的东西。就好比自己身上缺了某个东西,之后能在孩子身上补全。
因此——
身份为农民(工)的家长希望孩子至少不要做农民或者做农民工;
身份为体制内吃公家饭的家长希望孩子至少也能混进体制,过体面的生活;
……
正如我在清华附中门口的时候,听到两个家长的对话:
A:你说怎么搞的,我跟他爸爸都是清华毕业的,我孩子怎么会是个学渣?
B:哎,我俩海龟,孩子成绩也不好……


还记得反映中国式家长和教育的电视剧《小欢喜》么?
里面有一段对白:
“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
“怕一种叫做平凡的东西”
“怕自己平凡,更怕孩子和自己一样平凡。”


家长该如何做?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大家都很焦虑。
正如我在上完语文课后,一位家长来接自己的孩子时跟我说:“老师,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作为他妈妈,当然怕他成绩不好,因为怕他以后过不好……
不过我想说的是,要接受孩子的平凡(我不想用平庸),首先接受自己的平凡。
同时,记住“孩子不是你的附属,更不是你,他只是他自己”。
最后,多陪伴,多鼓励,做好他的引路人。
陈铭在《奇葩说》中说过一段话:
不是只有花园里,才有花;也不管你是多么精心的雕琢,就能培养出你想要的定制孩子。孩子有自己的能力,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教育模式,孩子是人,不是石料,你再怎么去打磨他,他还是能变成他想变成的样子。


分享一点我的成长经历:
我一直感谢我的父母,我的成长历程中,他们从没有强迫我去上兴趣班和辅导班,更多是征求我个人意见。他们常说:“我们是参谋,你是将军。你自己做决定,我们参考。”
我小时候看电视,忘记了时间,我妈提醒我:“你有人权,可以看电视,我尊重你的人权。但是现在约定的时间到了,你是不是要履行你的承诺,按时入睡?”
童年时期,父母就是孩子的超级英雄。我从小坐在爸爸身边,看着我的超级英雄看书、练书法,于是我爸便问我:“小子,你一直看着我干嘛?”
我点点头,说:“爸,我想知道你在看什么,我很好奇,是不是很好看呀?”
我爸突然拍拍我的小肩膀说:“当然好看啊!我看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呦,这是大人的童话书,里面也有很多跟孙悟空、奥特曼一样的大英雄呢!你想不想学认字,然后看喜欢的书?我这里的书你长大一点后都可以看,我也可以给你讲书。”
我兴奋地点点头。
于是我们爷俩经常在一起,我爸给我讲书。等我会认字了,开始带我去书店买我喜欢的书。


每次我考试,考好了,我爸在试卷上签字,总会写下四个苍劲大字——“戒骄戒躁”
每次考差了,我爸在上面则写下另外四个字——“平常心态”
其实我不懂爸爸写的八个字,只是知道字面意思。我问过他,他就说你先记住,以后就会懂的
我说:不,我想知道嘛!
我爸摸摸我的脑袋,问我:你还记得爸爸给你讲的《倚天屠龙记》么?是不是有一段,就是张无忌被他义父谢逊天天逼着练功,还要背他根本不懂的口诀。你记得谢逊说过一句什么话么?
我摇摇头:“没有太多印象了,好像是让他先记着。”
我爸很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大概是这个意思。谢逊的原话是“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会懂的”。你看后来张无忌不就懂了,武功几乎无人能敌嘛!
后来我高考前几天,我爸什么也没说,只是在我的书桌上留了一句话: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大三的时候,我面临着未来的抉择,到底是工作、深造还是创业。
我一直彷徨。
于是我回家跟老爸聊天,说谈谈未来的人生选择。
我爸看我心事重重,于是让我别动,从厨房里里拿出了啤酒和下酒的菜,说:”人生几何,那必须对酒当歌!咱爷俩喝点!“
我:爸,我现在很纠结,不知道大学毕业后干什么,很迷茫。
爸:咳,很正常呀,人生就这样的,时时刻刻都会觉得不知如何是好。你跟我说说你的想法。
我:我先不说,老爸,你想我未来干啥呢?
爸:我?当然是干你想干的
我:那老爸想我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
突然,我爸沉默了,喝了口酒,用深邃的眼神看着我,说:“你觉得呢?”
我:望子成龙嘛,未来有出息,做个有地位的人。
我爸又喝了一口酒,摇摇头:“你还记得我小时候带你一起读书,给你讲书的日子么?”
我迷惑地点点头,说:“当然记得!”
爸:那你知道为什么我会跟你讲那么多书么?
我:想我学多一点知识。
我爸又摇摇头,说:多学知识当然是好事,其实我发现给你讲书的时候,你很快乐,很开心,总是问东问西,就是个小问号。老爸呢,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平平凡凡,但是自问过得还比较潇洒。人这一生,潇洒走一回嘛!你问我对你的期待……嗯……你应该记得我每次给你试卷签字,特别是考试发挥不好的时候给你写的。
我:记得,是“平常心态”
我爸一笑说:“就是这四个字,以前你说不懂,现在你长大了,说得直白点就是‘淡定”,你应该慢慢去品。其实我对你的期待就是希望你有一颗平常心,心态乐观,做个阳光小子,快乐的人。”
我:那不期待我有出息,做大人物么?
我爸又摇摇头,“那是你的事情,取决于你自己的想法。你又不是我的物品,你是你自己,你要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然你不会快乐的。如果我来决定,以后你还可能怨我帮你做选择。我这一辈子没有做成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怎么会去强求你呢?我至少相信我给你讲的那些书,你自己读的那些书,能够给你精神力量,你们校训说得多好?对吧!你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足矣!来,咱爷俩干一杯!“
我爸又说“以后呀,你在生活中遇到啥糟心事,回来找爸喝一杯,爸永远做你的后盾!”
这一次对话后,我反而明确了关于未来人生的想法。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继续深造。
分享我的成长经历,我想表达:父母做好引路人,多陪伴,多理解,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使其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这才应该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课。
评论区的朋友可能认为我家是不是大富大贵,父亲是不是学历高,职位高,收入高。我之所以分享恰恰在于我家和绝大部分家庭一样,普通平凡。妈妈全职家庭主妇,爷爷奶奶家穷,供不起我爸读大学,所以他高中毕业出来打工,现在做点小生意,一家过得平平淡淡。
我尊重他是因为他平时喜欢阅读,练书法,遇到艰难的事情便在那里吹笛子,弹电子琴,填词写歌。哪怕生活再艰辛都会陪我一起读书,讲书。《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四大名著、金庸武侠、古龙武侠、《孔乙己》《阿Q正传》《自然未解之谜》《十万个为什么》……我对爸爸的尊重乃至崇拜以及深深的爱就是在他陪我读书中不断深化的。
我也曾问过他这些才艺怎么学的,他说小时候就喜欢,家里穷,没条件,就瞎捣鼓自学的。我爸拥有那些才艺,却从来没有逼过我去学。到现在我也不会吹笛子、弹琴,填词写歌,只是会点书法。
他始终很谦逊,对我说:“儿子啊,你现在已经读到博士了,我只是个中学生,远不如你了。知识上我已经教不了你了,但是人生经验嘛,我还是多那么一点的。如果以后遇到困难,记得找老爸聊聊。"
我尊重他,更多是因为他的人格、才学和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而不仅仅因为他是我父亲。
评论区中有人认为,我在宣扬“快乐教育”“无为而治”“心灵鸡汤”,怪我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太差,让他们产生如此误解。
我申明:
第一,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快乐的,但可以苦中作乐。我现在也是老师,我从来都告诉学生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此,学生首先要学会吃苦耐劳,自强自律的精神。同时,要引导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中也是有快乐的,这种对快乐的感受需要培养;
第二,家长要对子女有要求。然而,有要求不等于强压,不等于不断灌输焦虑,这只会恶化亲子关系。我爸对我有要求,但是他从来都是以平和的心态与我沟通。他说“我愿意弯下腰来跟你对话,爸爸想做你的好朋友。”我成绩起伏时,我相信他也会担心,但他作为家长会更加理性面对,并对我鼓励和安慰,并陪伴我共同面对,寻找原因;
第三,家长要思考如何平衡自己内心的焦虑,而不是一味盯着孩子,把焦虑、压力不断转向孩子。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强压之下往往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我们希望孩子成绩好,但也更要想到孩子要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多少名校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走上不归路?清华刘海洋向5头狗熊泼硫酸被刑拘,北大吴谢宇弑母,复旦林森浩毒杀室友……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人格不健全,此前所有的努力化为泡影,给父母徒留悲叹与痛苦,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我从小会爱上学习,是因为父亲在书房看书、练书法,而小孩爱模仿,自然也会学着去看书。我爸始终强调“身教甚于言传”——他鼓励我学习,那他首先会自己在那里学习,也会陪伴我学习;他不允许我打牌、打麻将,那他自己不会去碰;他不允许我沉迷玩游戏、手机,那他自己首先会带头做好。我爸说过:“我不想用父亲的身份压你,你是我的孩子,也是我的朋友。我不想你做的事情,我首先不会去碰。不然你会不服气。”
试问现在有多少家长是一边不允许孩子玩手机,一边自己天天在那里玩手机的?孩子心里会怎么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4

帖子

491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1
JESUS60 发表于 2019-12-30 09:27:06
调整不了,唯一的解决办法是离开你现在的这个大环境。
我不是讥讽你,我这里是非常认真地在说这件事。人是没有办法高于环境的,甚至不可能做到在一个环境中长期地独善其身,更别说改变环境了。有时候你自己心里都清楚,这样这样是不对的,你应该什么什么样,但你没法去做,因为大环境如此,所有人都是如此,你不得不跟周围的人保持一致。你要是不想跟他们同流合污,唯一的办法就是趁早足包。
我妈以前看梦想改造家,就上海那种弄堂里面的小笼子,邻里矛盾特别大,楼上跟楼下不对付,就特意远在楼下人吃饭的时候倒尿桶。我妈开地图炮,你说这上海人怎么这样?我说你老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环境塑造人,你这每天house里一躺,邻居蹦迪你都听不见,当然心情平顺,邻里友爱。要让你生活在那个环境里,搞不好你比他们还暴躁,每天下楼都要暴打邻居一顿。
鸡娃家长也是一样,你每天混迹在那个家长圈子里,他们整天学这个学那个,小孩子鹦鹉学舌个个弄得像个小大人,不管你家孩子多努力都根本不可能追的上,你能不焦虑吗?有一说一,换我我也焦虑。我嘴上再怎么说自己不焦虑,心里也一定焦虑。但是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这样的鸡娃家长的比例到底有多少?1%都没有。精神病的比例都比鸡娃家长高。你为什么非要跟这1%都不到的精神病群体在一起玩?
这个国家99%的国土都是秀美的,99%的国民都是正常的。你为什么不肉体去换个环境,你的心理也健康了,你孩子的心理也健康了。少学点乱七八糟用不着的,不仅能让孩子多长三五厘米,说不定将来发展还反而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53

帖子

684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84
晋级奶瓶老爸 发表于 2019-12-30 09:27:15
我们首先要明白,绝大多数人都会平庸地度过一生,所以平庸不是可耻的事情。
我们还要明白一件事情,一个孩子达到父母辈一样的生活水平,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让孩子将来不那么平庸的方法,不是给孩子多高期望,而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你自己的生活水平有多高,你孩子将来的生活水平就不会低于什么水平。
如果你的父母辈曾经给你留下不好的回忆,你这一辈必须刹住,如果继续传染给你孩子,那你的孩子就会传染给你的孙子辈,不想年纪一大把还伤心,你现在就管教好你自己。
如果这还不能让你心平气和,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46

帖子

66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67
乡快马朝 发表于 2019-12-30 09:27:25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我就是一平凡小妇女,怎么可能生出凤凰来?
自己就是飞不动的老母鸡,难道指望下个蛋就孵出大鹏鸟了?
彩票都没中过,指望基因突变吗?
我有时候,会很庆幸,我闺女没有啥超出普通人的才华。
不然我会很愧疚,没有给她更好的资源让她走的更高更远。
还好还好,平庸的娃的普通生活我还是供的起的。
补充补充:

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该如何调整积极面对?-1.jpg 这张截图是两年前她上一年级时,无法适应跟不上班,一度被老师质疑多动症,我跟老公的聊天记录。后来我们带她去上海托很多关系找了专家求医,确诊是专注力的问题。回来找了人托关系给她办了休学,又重新找了幼儿园入园。一年间数次奔波到上海挂专家号。第二年重返校园。
我跟她爸都是信奉凡事靠自己的人。自己的事没托过关系求过人。工作中向来靠实力取胜。为了她把三十年没求的人求齐了,没低过的头也低了。
我还关掉了自己特别喜欢还能赚钱的副业。就为了全心全意陪她度过这段艰难时光。
她爹说学不好,他养她。
我也想过,不行我就重操旧业嘛,多赚点钱买买房子商铺啥的给她当陪嫁让她吃房租好了。
毕竟生下她,也没跟她先打招呼来着。
我们全家在一起,尽力就好。努力过了,没啥遗憾的!

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待人。就挺好。

   又补充

  我闺女虽然是平凡的娃。学习不好,记性不好,专注力也差。今天老师还私我说作业少做了还不主动承认,我点头哈腰表示她就是记性不好肯定是忘记了,绝对不是故意抵赖拖欠的。一定配合老师工作让您费心了实在对不起!讲真在单位我对着系统一把手都没有这么谄媚过。
     但是丝毫不影响她在我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哈!我是她妈!我爱她!爱她的一切!优点也爱!缺点也爱!爱她不是因为她优秀还是平凡,也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我爱她只是因为她是她!
      仅此而已!这就是个平凡的妈的平凡的爱着自己平凡的孩子罢了!
      就好像我生她的那天,急着想看到她的脸,我妈在旁边说:放心,我数过了,手指头脚趾头一个都不少,不是小兔嘴!
       一开始就是这么简单。身体健康,活泼快乐!我很放心。
也有优点啊,很多!哈哈!平凡的人,也是有优点的啊。以下:
你觉得哪个年龄段的孩子最贴心最好带?

附上我所有养小孩的回答汇总。有需要可以看
这样哈:养小孩的那些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2

帖子

50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7
耳朵近近强 发表于 2019-12-30 09:27:30
如果这里的平庸指的是学习,其实父母在引导或者陪伴孩子学习的时候需要小心几种典型的错误行为。
因为有很多问题是父母没有想到,但是其实已经对孩子产生很不好的影响了。
比如说我在黑龙江的时候,我们调查了一个名牌大学的一个学生,然后让他去评价他父母对他的教育的时候,他就提到说他父母其实不知道,在最后的备考阶段,有一件事情让他觉得压力非常大,就他妈妈每天都帮他煲一锅鸡汤,然后在晚上他这个复习的时候给他送进去,
这个例子中家长的行为其实相较题主的而言更为积极,那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动作却让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呢?
接下来我们就会逐一进行分析。
一、几种不利于孩子学习的父母类型
1 .情绪型父母
这样的父母自己也是个孩子,所以当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会立马产生情绪,当他情绪崩溃的时候,会下意识带着他的孩子一起去体验那种崩溃的状态——带孩子去体验绝望、愤怒、憎恨。
比如说有一些妈妈跟爸爸的关系不太好,她对孩子的爸爸有一些憎恨、厌恶和愤怒的情绪,这个时候她就会带着他的孩子一起去体验这个情绪。
孩子的成绩出现波动了,妈妈首先就开始崩溃:我为什么就教育不出好的孩子。而出现这种焦虑情绪的同时,她一定要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
这种情况就属于情绪型父母,情绪型父母是最不可取的,也是在复习备考当中对孩子是最有害的。
2 .控制型父母
这种父母总是替小孩儿做决定、做选择、替他做一切事情,不给他任何自由权,也不给他任何思考的余地。
很多人都觉得他自己不是控制型父母,因为已经这个年代了,上一辈的父母都是靠打靠骂,而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已经进步很多,没有人说强迫孩子去做什么了。我们都知道什么尊重孩子呀、要按照他的兴趣去选择呀等等,其实不是这样的。
其实呢,很多父母是控制型父母,而且手段非常高超。有手段的控制型父母,会用赞美去绑架孩子,让这个小孩儿去按照他的意愿成长、用各种手段逼孩子去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
比如说还有一些手段,叫做「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这种都是控制型父母的方法。没有手段的控制型父母就是打、就是骂。有手段的控制型父母自己都不觉得在控制自己的小孩,但其实很多从小都属于表现比较好的孩子、看上去很听话的孩子,最容易被控制型父母给影响。
3 .消极型父母
简单说就是他去逃避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
很多父母都号称说,我对我的孩子就是放养的,我就不管他,我就尊重他就让他自由,这样他才能够成为自己想要的这个样子等。
但其实很多时候是他缺乏方法,或者说是他不够耐心教育这个孩子。
比如说在中高考,或者说考研的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压力是很大的,他肯定是需要关心的,所以这种消极型父母其实并没有承担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当然有一些父母是真的消极,就是他觉得自己真的无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所以他就撒手了,而这种父母是让孩子感受不到一点力量感的。
4 .拒绝型父母
就是不让孩子接近自己,回避亲密感情的父母。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家庭当中,父亲很容易成为这种拒绝型父母。他们可能心里面是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的,但是他从来都不闻不问,然后这个孩子也很少会去向他寻求任何帮助,或者诉说自己的麻烦。
这种拒绝型父母跟孩子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沟通。
5 .焦虑型父母
焦虑型父母他们不是说自己有情绪,可能他生活当中遇到什么事儿他都不慌不忙的,但是一到这个孩子身上他就不行了,就比如说孩子中考备考状态不好了,或者说高考的时候不想学了等,各种问题只要一出现,大的小的都能让他焦虑的不行。
他的心目当中好像孩子就不应该出现问题,所以一出现问题之后就到处找方法去解决,就到处去问,表现的可能比这个孩子还有焦虑好几倍,他这种也是不利于这个孩子学习跟备考的。
以上的就是我们帮助大家总结的几种父母的类型,也是我们在调研过程当中那通过让这些中学生,去总结那些父母的行为影响到了你的学习,通过这样的调研得出的结论,然后帮大家做了个归类,情绪型、控制型、消极型、拒绝型、焦虑型的,其实都是对他们的学习有影响的,这几种父母我们是不能做的。
二、帮助父母跟孩子之间沟通的几个建议
1 .要怎么样去赞美自己的孩子
要赞扬孩子的努力而非能力。
在家长的口中,我们经常听到这种评价似的赞赏。比如说聪明、漂亮、学习好之类的词,很多家长就觉得而我只要夸我的孩子,就是让他有自信,有安全感。但是实际上我们并不觉得这样的赞赏,让我们觉得更安全感,尤其是在这种关键的备考时刻,这种判断和评价似的赞扬会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
类似的夸奖越多,我们就觉得越有压力越紧张,很多时候就特别想要做一把真正的自我。而且这种赞美,经常会绑架这个孩子的想法,由于这个孩子在父母的眼中一直是非常优秀的,非常聪明的,非常完美的,所以他就不会太愿意去接受一些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为挑战就意昧着可能失败,也不愿意去面对很多的错误。
这都是父母长期对孩子灌输带来的恶果,所以说关于赞美就记住这一句话就可以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15c66d46e67f

村民

  • 主题

    49

  • 帖子

    50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