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19-1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013014v9rix8el1los3cxz.jpg

过年期间,疫苗的谣言和辟谣满天飞,惹得人心惶惶,年都过不好了。

我群里有很多宝妈,她们问,这疫苗应该怎吗打?要不要打?

坦白讲,我对疫苗从来没有专门的研究,也没这方面的学历背景和从业履历。专业的东西,许多医疗大V和机构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引用各种文献,和权威机构(如FDA、WHO)的数据与结论。

不过问题是,这些科普比较专业,有些朋友可能看不懂,心里还是慌。所以今天,我想从投资的角度,给大家讲讲疫苗应该怎吗打。

在我看来,无论打任何疫苗,都是一笔投资。既然是投资,就有收益,当然也有风险。所有疫苗的收益,都是预防某种疾病或者降低某种病毒感染的机会。至于风险,无非就是疫苗没有发挥作用白打了,或是疫苗产生了过敏反应。

至于事故,不是我们个人能决定的。留意选择靠谱的机构打疫苗,并且做到手续齐全、程序正当。调查该机构的过往评价和接种情况,如有疑虑,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咨询反映。

疫苗的利益,自不用多说。关键是如何避免风险,降低风险,这才是我们决策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我从前从事风险投资行业,就是投资摩拜、OFO这种高风险的创业公司。我们这行最讲究的就是规避风险,再好的项目和回报,风险一来渣都没得剩。股神巴菲特也说过,“投资有三大原则:一、保住本金,二、保住本金,三、谨记前两点”。意思就是,规避风险是投资的第一要务。

013015n65g4fz6b3j5gie4.jpg


打疫苗肯定是有风险的事情,就算病毒灭活了、减毒了,它始终还是不属于我们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东西。就是花生、小麦蛋白都能引发严重的免疫反应,何况疫苗。对于极少数的人来说,打疫苗可能是一笔风险极大的投资。

所以各位打疫苗的人,一定不要抱着疫苗就是百分百稳妥的想法。你去打疫苗的时候,肯定都要看疫苗说明书和签署知情同意书。你不签,万一打了之后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谁都担不了这个责。

这里说的风险,不是指小的、短期的不良反应,打针的疼痛、红疹等等小毛小病完全可以不计较。我们要考虑的是,那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包罗致残、死亡、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等等。

这个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根据官方数据,是从1/100,000(十万分之一)到1/1,000,000(百万分之一)的区间,可以说非常之低了。这是所有疫苗的平均数,实际上也就是有些疫苗的不良反应率更低,而某些的更高。

013015c9k9cm7s9xpzpv3p.jpg


我夸大不良反应,不是反疫苗。相反,我真心认可疫苗为抵抗疾病立下的汗马功劳。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我国的数据,疫苗的普及都让很多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了很多,这是人类进步取得的重大成果。

在没有疫苗之前,人类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去对抗病毒侵袭,死亡率、致残率居高不下,很多人甚至活不到成年。有了疫苗之后,婴幼儿和成人的死亡率都大大降低,所以官方机构普及疫苗完全是正确的、公道的决策。就说咱们国家好了,降低1%的死亡率,那吗就是1000万人受益。

所有医疗机构和大V都是这吗夸大疫苗的,从数据上看是无懈可击的,谁都无法辩驳。

013016q292e2lw7cnd1zl7.jpg


然而,我想给大家一个看疫苗问题的新视角。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时候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对于公共事业有利的事情,对于某些个人可能是有害的;对个人有利的事情,对公共事业可能也有害。好比房价,官方肯定想稳定,因为这样对经济有利益;但是普通百姓大部分希望它跌,这样才买得起。

在官方、大V和大数据的视角里,咱们每个人都是个“1”,不是有血有肉、有亲人、有各种特征的人。他们不用考虑任何感情上、身体上的具体问题,但是对于发生不良反应的那些个人和家庭,结局是相当悲惨的。

既然疫苗存在不良反应的概率,哪怕低至千万分之一,当接种人次达到10亿、100亿级别的时候,也会产生100个、1000个倒霉鬼和家庭。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是倒霉鬼,但是总会有倒霉鬼,就看会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咱们再讲讲风险。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是打疫苗的风险。但是和投资一样,每个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都不同,身体极好的人打什么疫苗可能都没事。

而风险偏好程度也不同,好比医疗大V很了解某种疫苗的情况,认识比较乐观,所以会推荐打;而打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人,就会怕疫苗,所以会说不要打;像我这种,就接近属于中性的认识,不乐观也不悲观。

而打不打疫苗这种决策,还受到自己经历的重大影响,什么数据都没用。好比有的人得过水痘,是特别悲惨的回忆,所以就会给自己的女儿接种,而没有得过的人可能又有不同的决策。

从人类理性的角度,我们看问题基本上都不太客观,科学和数据并不总是奏效。反而是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事、物会产生很好的说服效果,举例子最能触动心灵。如果你要说服别人打一个疫苗,那吗就给她看得了病的惨状;如果不要别人打,那吗就给她看打了疫苗的惨状。

所有种种因素,让打疫苗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

013016wdjdpbdjpdbrw8jb.jpg

但是,我们没法避免这个决策过程,因为一旦错了,那吗可能就是一辈子的遗憾。就像我们做投资项目,不得不做深入全面的尽职调查,用几个月把行业前景、企业情况和所有能考虑到的风险因素都查个底朝天。

打疫苗,同样也需要深入全面的调查。而且调查的重点,我们要放在风险这块,毕竟收益非常明确了。

任何一种疫苗,在打之前,你都要回答几个问题:

  • 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疫苗?
  • 严重的不良反应有什么?发生的概率是多少?
  • 不良反应发生前,有什么征兆?
  • 如果确认发生了,有什么可以或许进行补救的方法或措施?
  • 有没有比打疫苗更好的、更安全的方案?
  • 如果有这种方案,找出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能帮上忙的人或机构。

新闻、知乎、微博、官方网站,应该都能找到相干内容。有条件的还能请专业人士、国外的亲友帮忙解答、收集信息,然后你要评估,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打疫苗?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

前面我说了,每个人都涵盖在大数据里,都是个1。好比癌症每年新发凌驾300万人,年轻人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这个数字是很高,增长率也很可观。但是统计数据没有告诉我们,这些人的职业、家庭情况、生活习惯、性格、饮食方式等等有参考价值的细节。

所以,如果有人本身是很害怕得癌症,或者身边有人得过癌症,尽管她的身体很健康,还会高估自己得癌症的概率。而有的人心很大,身体或许很糟糕,却认为自己福大命大,不可能是倒霉鬼。这两种都不是理性的判断,会把自己推向不必要的风险。

013016fg1ewhh9nv6nfce0.jpg


再具体讲讲疫苗的事。

目前,我国有一类的强制疫苗和二类的自愿疫苗。

强制疫苗,就是不得不打,免费。这是咱们的官方机构根据审慎、长期的研究才敲定的,有10-11种,不良反应率是最低的。但是可能有些对疫苗成分过敏或者遗传体质不适合该疫苗的特殊情况,如果你自己或者家属里曾有过,或者该打疫苗时的体质不适合打,那吗就要和医生商量,请医生出具不打或缓打疫苗的证明。

孩子不打疫苗就不能上学,那是正常情况下的规定,法外还能开恩。人命关天,没有一个学校或教育局会蠢得让一个孩子去冒生命风险。

自愿疫苗,就是可选择打与不打,自费。我明白从大数据上,并没有得到总收益大于总投资的证据,所以国家才不列入普及强制的疫苗之列。这些疫苗,由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

有人说,自愿疫苗要收费,是因为国家财政没有能力支付。我国GDP都世界第二了,近几年还在减免各种费用,所以真不是缺钱。

在此,我想提醒各位一个关于疫苗的事实:

打疫苗=防病毒≠防疾病≠提高免疫力

打疫苗,形象点说,就是给自己请安保职员。如果安保职员给力,那吗想干坏事的病毒就会被打跑;要是安保职员不给力,或者病毒太厉害了,你还是会得病。而由始至终,你的免疫力还是那样,没有改变。最不好的情况,就是安保职员正事不干,还搞破坏,那就产生了不良反应。

所以,即使打了疫苗,该要避免的行为还是要避免。

再说一个,我对N价疫苗或N联疫苗的“不科学”认识。

N代表的是防多少种病毒,理论上可以增加免疫范围,也能让打的人少打频频。但凡事都有风险,同时那吗多病毒来搞免疫系统,或许会疲于应付,容易被破防。八国联军,总是比一个国家的军队来得难应付。我不专业,只能这吗想,不一定对。

我无法给你指明某种自愿疫苗该打或不该,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医疗大V也没办法替你做决定,他们只是从大数据上给你做建议,不考虑任何私人的情况;出现了不良反应,他们也不需要为你负责任。

我只能举我自己决策的例子给你参考。流感疫苗,我不会打,因为我认为病毒多变、防不胜防;HPV疫苗,我不会打,因为我是男的,不会得宫颈癌,私生活也不混乱,没必要费钱暴露在风险眼前。

大部分人和我的情况都不同,毕竟我是做尽职调查和评估投资风险的老手,从小就有独立思索的习惯。同时,我有可靠的医疗界朋友,认识最顶尖的科学家,国内国外都能获取信息来源,看过不下五十本国际医学大牛的书,投资过医疗健康领域的项目,对医疗和健康领域的问题自然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我从不盲目听信任何一个医疗大V的意见。

但这些,不代表我的判断就是对的,我是人,不是神,肯定会犯错。我只能把自己的思索过程和逻辑,给大家一个参考。

最后,我认为疫苗并不是治本的办法,根本还在于提高人体自己的免疫力。因为在病毒眼前我们人类实在捉襟见肘,病毒的生存能力和变异速度远远凌驾疫苗研发的速度。一味抵抗病毒,不一定是最佳策略。

关于病毒与疫苗的知识,我推荐一本《逼近的瘟疫》,值得每一位关心疫苗和健康问题的人仔细读。看完之后,你会在面临打不打疫苗的灵魂拷问时,大大提高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

013016rtjo2yo794yu77aj.jpg


除了借助疫苗的帮助之外,最好的防病毒和不/少生病的方式,我认为是充足的阳光、清洁流动的空气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包罗健康饮食和规律活动。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52

  • 帖子

    92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