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1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这个问题下谁有孩子谁没孩子一眼就看出来了。。。
更新下,今天看了下组氨酸铜的疗效意外的好。早期治疗的话,CUTX-101治疗组的中位数生存期是14.8年,对照组是1.3年。如果不自制药物的话孩子可能已经死了。现在这位爸爸还有些时间。当然也要看突变损失了多少活性。

对这个病不熟看了一眼,这个病似乎是单基因遗传病, 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没办法把铜离子搬运到细胞里
我的意思是铜离子没办法自己穿过细胞膜,需要离子泵帮忙才能把铜离子搬运进去, 所以打简单的铜化合物进静脉用处是不大的 血铜可能会比较高,但是细胞吸收不了。
打个比方, 你把头钻到塑料袋里(小心窒息)然后去游泳, 哪怕游泳池里尿再多,你都不会喝下肚里。 基本就这个意思。

那高赞匿名回答也是离谱, 0.2ml体系不好配,你不会配200ml搅拌均匀然后取0.2ml其他的扔掉嘛。细胞培养级组氨酸,氯化铜一大瓶才多少钱。 一个0.25um滤头才10块钱。整套设备花不了多少钱。

如何看待一个父亲为孩子生命铤而走险自制药品,自制药有 ...-1.jpg

额,原文里好像用的就是这种滤器。过滤一下出来的液体就是无菌的了。。
我傻了,所谓无菌检测就是在培养基里加点配好的药,然后看培养基会不会长细菌。其实做不做意思不大,大多数细菌都无法培养。

如何看待一个父亲为孩子生命铤而走险自制药品,自制药有 ...-2.jpg
你看一模一样,millipore的。

如何看待一个父亲为孩子生命铤而走险自制药品,自制药有 ...-3.jpg

实验那兔子死了,是因为实验兔子有铜离子泵所以尿渗过塑料袋兔子被呛死了。 孩子病了没有铜离子泵。。。。

如果想治,需要把铜离子包裹在一些能够穿透细胞膜的化合物里,利用其他主动运输送进去,比方说参考一下血铜蛋白的结构接一个可以内吞的多肽尾巴,我觉得未必就做不出来, 但是要花很多很多钱。
这条技术路线可能还有希望。

如何看待一个父亲为孩子生命铤而走险自制药品,自制药有 ...-4.jpg
查了下似乎有用这个技术路线的 有空了我再细看这是只穿越血脑屏障还是能直接怼进神经细胞的
Brain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proteins using an Fc fragment blood-brain barrier transport vehicle in mice and monkeys (science.org)
Brain delivery and activity of a lysosomal enzyme using a blood-brain barrier transport vehicle in mice (science.org)

Prime editing是没用的。 Prime editing原理很简单, CRISPR把DNA切出一个切口, 同时提供一段正确的模板, 细胞则可以用这段模板来修复受损的DNA, 就把那个多余的A删掉了。
这个其实在家也能做,也花不了多少钱。问题在于理论上看起来是一劳永逸但是实际上对于非复制细胞来说成功率极低,而且可能同细胞修复DNA损伤的机制有关比较挑细胞。 反正经我手没有成功的。。Prime Editing如果拿来治疗代谢遗传病还有一线可能, 比方说甲基丙二酸血症是因为基因突变患者没有办法代谢掉血液里的甲基丙二酸,如果经过编辑后病人的身体有1-2%细胞可以代谢掉甲基丙二酸也许就能缓解甚至治愈疾病。好像有临床研究用这种方法在造血干细胞里转什么代谢酶的, 我懒得查了。
而他孩子的每个细胞都缺乏转运酶,没有转运酶的神经细胞估计很快就会死,在1-2%细胞内纠正突变没有用,没有办法用这种方法治疗。

当然,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非常低,但是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意义非常大。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研究罕见遗传病的功能然后找到其普逝意义,最后做成普通人都可以用的药物。比方说血管紧张素的突变会导致极高的高血压,这是非常罕见的突变。 后来人们从这个突变为线索开始了解血管紧张素的功能,最后研究出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各种沙坦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用范围就广多了。。。
对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就是新冠病毒的靶点ACE2。。

我对这个也不熟,略有耳闻而已翻车勿怪。

做生物就是这样, 你不知道什么东西能搞什么用, 研究水母怎么会帮助研究帕金森症,研究细菌为啥能和胎儿基因编辑扯上关系。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48

主题

45

帖子

63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32
上过学的农民韧 发表于 2021-10-1 13:43:11
这个问题下谁有孩子谁没孩子一眼就看出来了。。。
更新下,今天看了下组氨酸铜的疗效意外的好。早期治疗的话,CUTX-101治疗组的中位数生存期是14.8年,对照组是1.3年。如果不自制药物的话孩子可能已经死了。现在这位爸爸还有些时间。当然也要看突变损失了多少活性。

对这个病不熟看了一眼,这个病似乎是单基因遗传病, 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没办法把铜离子搬运到细胞里
我的意思是铜离子没办法自己穿过细胞膜,需要离子泵帮忙才能把铜离子搬运进去, 所以打简单的铜化合物进静脉用处是不大的 血铜可能会比较高,但是细胞吸收不了。
打个比方, 你把头钻到塑料袋里(小心窒息)然后去游泳, 哪怕游泳池里尿再多,你都不会喝下肚里。 基本就这个意思。

那高赞匿名回答也是离谱, 0.2ml体系不好配,你不会配200ml搅拌均匀然后取0.2ml其他的扔掉嘛。细胞培养级组氨酸,氯化铜一大瓶才多少钱。 一个0.25um滤头才10块钱。整套设备花不了多少钱。

如何看待一个父亲为孩子生命铤而走险自制药品,自制药有 ...-1.jpg

额,原文里好像用的就是这种滤器。过滤一下出来的液体就是无菌的了。。
我傻了,所谓无菌检测就是在培养基里加点配好的药,然后看培养基会不会长细菌。其实做不做意思不大,大多数细菌都无法培养。

如何看待一个父亲为孩子生命铤而走险自制药品,自制药有 ...-2.jpg
你看一模一样,millipore的。

如何看待一个父亲为孩子生命铤而走险自制药品,自制药有 ...-3.jpg

实验那兔子死了,是因为实验兔子有铜离子泵所以尿渗过塑料袋兔子被呛死了。 孩子病了没有铜离子泵。。。。


如果想治,需要把铜离子包裹在一些能够穿透细胞膜的化合物里,利用其他主动运输送进去,比方说参考一下血铜蛋白的结构接一个可以内吞的多肽尾巴,我觉得未必就做不出来, 但是要花很多很多钱。
这条技术路线可能还有希望。

如何看待一个父亲为孩子生命铤而走险自制药品,自制药有 ...-4.jpg
查了下似乎有用这个技术路线的 有空了我再细看这是只穿越血脑屏障还是能直接怼进神经细胞的
Brain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proteins using an Fc fragment blood-brain barrier transport vehicle in mice and monkeys (science.org)
Brain delivery and activity of a lysosomal enzyme using a blood-brain barrier transport vehicle in mice (science.org)


Prime editing是没用的。 Prime editing原理很简单, CRISPR把DNA切出一个切口, 同时提供一段正确的模板, 细胞则可以用这段模板来修复受损的DNA, 就把那个多余的A删掉了。
这个其实在家也能做,也花不了多少钱。问题在于理论上看起来是一劳永逸但是实际上对于非复制细胞来说成功率极低,而且可能同细胞修复DNA损伤的机制有关比较挑细胞。 反正经我手没有成功的。。Prime Editing如果拿来治疗代谢遗传病还有一线可能, 比方说甲基丙二酸血症是因为基因突变患者没有办法代谢掉血液里的甲基丙二酸,如果经过编辑后病人的身体有1-2%细胞可以代谢掉甲基丙二酸也许就能缓解甚至治愈疾病。好像有临床研究用这种方法在造血干细胞里转什么代谢酶的, 我懒得查了。
而他孩子的每个细胞都缺乏转运酶,没有转运酶的神经细胞估计很快就会死,在1-2%细胞内纠正突变没有用,没有办法用这种方法治疗。


当然,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非常低,但是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意义非常大。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研究罕见遗传病的功能然后找到其普逝意义,最后做成普通人都可以用的药物。比方说血管紧张素的突变会导致极高的高血压,这是非常罕见的突变。 后来人们从这个突变为线索开始了解血管紧张素的功能,最后研究出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各种沙坦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用范围就广多了。。。
对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就是新冠病毒的靶点ACE2。。

我对这个也不熟,略有耳闻而已翻车勿怪。

做生物就是这样, 你不知道什么东西能搞什么用, 研究水母怎么会帮助研究帕金森症,研究细菌为啥能和胎儿基因编辑扯上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57

帖子

669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69
白开水也辣 发表于 2021-10-1 13:43:24
就目前的成果:
制备组氨酸铜注射液的过程,原报道没说清楚。但是,如果有了组氨酸,本身制备组氨酸铜并不难。
制备伊利司莫铜注射液,助溶剂是买的成品,伊利司莫铜化合物是从原料药公司直接获取。
以上两项,其实并没有做复杂的化工合成。

如何看待一个父亲为孩子生命铤而走险自制药品,自制药有 ...-1.jpg
至于后面微博里提到的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毫无在家庭中实现的希望,目前这方面也没有被这位家长实际应用。
因此,其实这位家长目前做到的,就是把原料配为成品注射剂,给孩子用。并没有其他合成方面、基因方面的「成果」。作为家长,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值得惊叹和感慨。但是,单论这样的「药品制备」,技术上确实也没那么复杂。
这里是腾讯医典的微博编辑。如果感兴趣更多内容,可以读我们微博的这一篇。
什么是Menkes病?这位父亲目前做了什么?依据是什么?我们的知乎编辑后续也会把内容贴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

帖子

524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24
cemugbka55825 发表于 2021-10-1 13:44:12
化药我不评价,基因治疗要谨慎,用AAV9把Atp7a递送到小孩全身,AAV工艺不好,给完药很容易死人。

如何看待一个父亲为孩子生命铤而走险自制药品,自制药有 ...-1.jpg

首先,对这位爸爸自己做的基因治疗药给予肯定,花了心思。
1. 先说这个小朋友的疾病 是全身吸收铜离子的通道突变了,吸收不了铜离子,发病最严重的位置是脑。而AAV9是目前进脑效果最好的野生型AAV,AAV9血清型没选错
2.Atp7a比较大,加上其他元件塞不进AAV9中,所以这里用了截短的Atp7a,国外有公司有Atp7a截短版本的专利,可以看一下。
3.这位父亲对AAV免疫原性和重复给药有了解,但了解不多。
优点说完,后面是问题:
1.AAV递送给药免疫原性很强,这位爸爸的基因治疗药估计就是给个DNA序列,公司合成并包装成科研级别的AAV。这种版本的AAV,高点的剂量打小鼠都会死,更别说免疫反应更强的人。
2.AAV不能多次注射,二次注射引发免疫反应,会死人。
3.别考虑prime editing的基因编辑方式,编辑效率低得1%都没有,是目前用过最差的基因编辑工具之一。好多博士拿它含泪发文章,报道1个工作,底下死了100个工作,工具真的不好用。
4. 整套策略路径太简单,设计和质控不过关是会死人的。正规基因治疗最快的IIT(研究者发起的研究性治疗)路线包括:
AAV衣壳选择、过表达元件选择、密码子优化、科研级别AAV生产与质控、小鼠剂量爬坡、药效毒理分析、猴子剂量爬坡、药效毒理分析、(偏工业级别的AAV生产与质控、小鼠和猴子药效毒理再分析一遍),申请IIT上人。
AAV的免疫原性不低,万一出问题真的后悔终身。
5. 这种全身都缺正常蛋白,静脉输注,还希望能穿透血脑屏障的基因治疗都不好做。可以看下溶酶体积蓄症的一些疾病的治疗策略,它们也涉及到神经系统。譬如庞贝综合症,法布雷综合症。有一定借鉴价值。但这类疾病不好治,AAV用量大,对AAV质量要求高。
6.别自己搞,真的不行。
高剂量AAV基因治疗,质量不过关会死人。
尽可能找国内外合适的研究机构或公司寻求合作或支持比自己摸索好很多。
具体例子可以看国外Ionis的渐冻症药物Ion363,也叫作Jacifusen,是以病人Jaci Hermstad命名的。病人和研究机构/公司共同努力的例子。
不要放弃希望。

如何看待一个父亲为孩子生命铤而走险自制药品,自制药有 ...-2.jpg

评论区有人觉得自己做药救孩子更节省时间,有人觉得这个父亲以做药卖药/直播/打赏牟取暴利……
我只说科学问题,不评价其他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

帖子

581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81
明明_8673 发表于 2021-10-1 13:44:23
作为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学生,和曾经指导过过非生物爱好者自建实验室,以及做过基因编辑的人来回答下。
首先,2万元能不能建成一个初级的生化实验室,答案是能。这是当时一位生物爱好者想自己建实验室,所做的预算,这里我借下他的图,刨去细胞培养的部分,补上移液器,两万出头,一点问题都没有。
有人说天平,你小剂量称不准,多配100倍的剂量分装均匀应该也用不到23万的天平啊……

http://pic1.zhimg.com/v2-99e3be3e64cd56b9e2324600aca3bb2d_r.jpg?source=1940ef5c
然后,关于从自制药物,最后转向基因编辑,这一步确实迈得挺大。借下麻瓜老师的图。

http://pic2.zhimg.com/v2-bc40e6d83d4eb18775f14ba866f1b7ef_r.jpg?source=1940ef5c
读完这段话可以明显辨别出,这位父亲对基因编辑的理解绝对不是一位浅尝则止的初学者,专业的名词都没有用错,表达也没有任何问题,不是一个自媒体人能杜撰的水平,实话说,生物学研究生一年级都到不了这个水平。
但,问题在于AAV介导的基因编辑不是单枪匹马能做下去的实验了。这个父亲也在积极寻求各个机构专家的合作。
AAV治疗罕见病的已上市药物国外已有报道,近年来获批药物也越来越多。

http://pica.zhimg.com/v2-6b63fd73bf3a9a47877ebd402cc22ec1_r.jpg?source=1940ef5c
但AAV也有很多难点,不是基因突变的疾病都适合,因为不同的感染特异性决定了它只能运用到某些特定的器官上,而非全身。
这位父亲目前还停留在细胞实验的水平,成纤维细胞的编辑效率确定只是最简单的一步……细胞百分之多少被编辑了算有效?就算一类细胞能到50%,这已经很逆天了。人有100多种细胞类型,800多个细胞亚类,打到体内就有效了吗?
于是还要进行动物实验,找到合适的疾病模型,药效,药理,毒理都得摸索,还要观察足够长的时候保证后遗症不会发生,否则要推到重来,从小鼠模型到灵长类动物,这得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经费也在燃烧……
最终能不能获批临床试验的资格是后话了……
生物学很简单!不想一篇刷屏的文章给大家带来了这种错觉。
这位父亲已经做到极致了,我深感敬佩!如果能借此推动AAV制药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件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丶小毛驴

村民

  • 主题

    58

  • 帖子

    30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