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主题

15

帖子

47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0
我这么帅怪我咯 发表于 2021-11-10 10:41:15
本人属实觉得这是波骚操作,原因如下:
一 抑郁症成因尚且不明

精神科医生也只能凭借测量量表和个人经验尽可能做相对正确的”主观“判断,“加大对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的培训”, 凭借临时陪训的医师来做判断?学校敢,家长认么?
而且很多抑郁症患者吃药不管用,说明这些患者不是生物因素为主导,而是非生物因素为主导。
用徐凯文的话说:往深里挖,这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人的本质中,人在内心深处,对真善美是有本能渴求的,只有真善美的东西才会让我们产生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快乐。反过来讲,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做假的事情,做坏的事情,在做让他自己都觉得丑陋的事情,就会自我否定。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就会对这个世界会失望。
所以,生物因素不明,非生物因素也无法改变,诊断的意义何在?
二 抑郁症诊断本身就存在较大争议

目前在临床上,一般采用个体自评的方法、以如下三个指标来对抑郁水平进行评估:
a) 痛苦程度
b) 抑郁持续时间
c) 对个体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
当三个指标得分总和超过一定程度便视为“抑郁症”,并根据分数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我个人不认同这种诊断方法,不认为这个系列的自评量表足以判断个体是否有病。
这些量表,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在检测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上存在着差别,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除非重大伤害,否则极少有人记得“我从那一刻开始就崩溃了”,个体报告的“持续时间”许多时候与真实状况存在很大差异。
并且这种疾病诊断方式受主观影响很大,患者对自身身体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和“培训医师”的沟通情况、周围人的看法等这些因素都会大大影响最终的诊断结果。
总而言之,抑郁症诊断不像我们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心脏疾病、胃溃疡或贫血等,拿具体生化指标做判断那么简单。
所以“临时培训医师”能否胜任如何复杂的工作,应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学校这么做的影响,从诊断到后续“重点关注”工作的影响,也没有看起来这么简单。
诊断不是重点,重点是后续帮扶工作

众所周知,抑郁症与社会,生物,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等通力合作,重点是诊断后如何帮助孩子,而不是还没想好后续的一系列操作,先专注于诊断。诊断是整个帮扶环节中最后需要做的。否则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文化环境塑造抑郁症体验,影响诊断治疗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如果学校环境中整天反复强调抑郁症,抑郁症症状诊断,会影响孩子的潜意识,在内心有痛苦时,不自觉往抑郁症症状靠。
就像一位著名的知识分子曾在20世纪早期写道:新的医学知识露了许多疾病,都是人们从未听说过、此前从未被注意过的。人们越来越“担心自己健康方面,哪怕最微小的变化”,因此反而“更容易生病”
理查德·戈登也曾指出:
一旦进食障碍变成一种人们广泛认定的“行为问题”,那么原本已经有着情绪障碍或者焦虑问题的人,又或者已经有病态心理模式或者人格发展脆弱的人,再或者曾遭受性虐待或者家庭成员中有过体重失控问题的人,他们都更倾向于采取这一被文化许可的行为来应付内心的重重痛苦。
抑郁症也如此。
总而言之,人类的潜意识总是试图用其时代所能理解的语言来讲述自己所受的情绪痛苦。
当抑郁症的概念和各种症状判断大肆在学校里宣扬,越来越多学生用抑郁症表达自己的情绪之苦也不足为奇了。
加深人际关系压力,造成二次伤害?

抑郁症与人际关系有很强的相关性,如果这种做法会加深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压力,是否反而会再次把学生推入火坑?诊断出来后,如何避免对所谓抑郁症学生造成二次伤害?这个“重点关注”是怎么个关注法?如何在“重点关注”的同时保证学生的隐私?
六 功利性教育的根本不改,诊断只能是诊断而已

徐凯文曾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越来越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功利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的学业压力剧增。
如今我们的孩子,是处于整个社会压力焦虑链条的最底端。所有成人的焦虑和压力,会层层传递到孩子身上。学校要出政绩,要提高升学率,家长很焦虑。
曾看过一个机构的广告恐吓家长:你的孩子不到我这里补习,我们就给你孩子的竞争对手补习。有的人就是这样人为地制造社会焦虑和压力来牟取暴利。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才会出现那么多所谓的网络成瘾。其实未必是网络成瘾,而是很多孩子躲到网络世界当中,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我的一位来访者曾经对我说:“你知道为什么现在还活着吗?因为我还能躲进游戏的世界。我父母、老师一直逼迫我学习,如果不能打游戏,我早就不想活了。”
如今病态的急功近利的教育体制把我们孩子变成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孩子增加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能够救治的速度,这是为什么如今青少年心理障碍爆发性增长的原因之一。
如果这个根本没有任何扭转的可能性,诊断也只能是诊断而已,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

最后再次强调,抑郁症最重要的不是诊断(何况目前的诊断方式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争议性)而是后续一系列的帮扶计划,在这个计划没有出来之前,建议不要妄下诊断。
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发的、脑和身体功能异常的状态,致病原因尚且不明,病程影响因素众多,所以,当我们将抑郁症当做一种疾病对待时,治疗效果多半会不尽如人意。
况且抑郁症很多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所以在面向所有学生时,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抑郁学生更好的治疗疾病,找回疗愈自己内心的力量,重新爱自己,爱这个世界,而不是诊断,贴标签,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

帖子

46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8
一边蛋疼诱 发表于 2021-11-10 10:41:46
我就怕这事最后变味,变成学校发现学生异常,就让学生退学和要求父母自行看管,对孩子造成更多的打击和心理辅导
也就是所谓的一棍子打死规避风险,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的逻辑深入社会方方面面,谁关心这些被错杀的人利益,为了规避风险就得牺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9

帖子

633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33
尚雯捷卤 发表于 2021-11-10 10:42:10
谢邀,人在地球,差点没了【微笑】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1.jpg
这就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推脱责任坑害师生的案例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2.jpg
且不说这病三甲医院要确诊都得用三个月以上……
体检结果一般班里负责收表格的学生是可以看到的
就算没有任何学生看到,学校打算怎么做?
区别对待?那你是要学生直接走?
一视同仁?那你搞这个筛查作甚?

最关键的问题是,“筛查”,谁都躲不过
你弄个糊弄人的心理测试,随便一个学生都能填出来想要的结果
你层层研判真给确诊了,那确实专业,学生毕业以后怎么办?
哪个学校愿意要个精神状况不稳定的学生?哪个用人单位敢招收这种员工?

如果症状轻微,那根本不用管
如果服药可以维持正常,那人家好好吃药就行了
如果真的很严重,你没有眼睛不会判断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46

帖子

661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61
Viv_26d0 发表于 2021-11-10 10:43:00
目前,国际上对抑郁症的治疗,原理,效果都是微乎其微的。几乎不懂怎么回事。
可以从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现实的影子。《E星来客》中的精神病院,就是比较典型的欧美风格。而这种心理治疗,延伸到了日本,香港,台湾。香港的心理疾病电影,也侧面解释了这些情况。
而国内的心理行业,是欧美的多次解读后的产品。基本就是严重的吃药压制,轻微的话聊,能真正彻底根治的几乎不可能。
这样的情况下,再看看中科院等心理研究单位,对心理疾病的研究与重视是非常不认真的。比如,科学基金项目,几乎看不到内容。
心理研究在国内是空白,这是客观事实。
然而,很多逻辑理解解脱等鸡汤心理横行,也是一个现象。
这种没有研究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抑郁症排查,基本没有任何意义。查出来了,就是异类。
国人对心理的了解很少,都以为扛一扛就过去了,以为就是闹情绪。根本不重视。
重视,也没有懂的人。这是因为社会整体缺失心理技术。就跟一百年前的人不懂细菌一样。
不懂,不知道如何做,所以不知道如何研究,发现了症状也不明白如何处理。这就是现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8

帖子

45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8
后知后觉777 发表于 2021-11-10 10:43:06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其实很多学校早就在做了,心理咨询室也已经普及了。
现在学生的心理问题真的太多见了,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青少年的多发问题了,而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且现在抑郁症、心理问题已经成了很多学生的挡箭牌,有很多学生确实是由于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情绪异常,有抑郁倾向。但是还有很多学生,一犯错,一遇到挫折就用心里难受,抑郁来做借口,实则就是逃避。
现在学校对这类学生是非常害怕的,学校害怕,害怕出什么问题,要担责任。比如我们学校,学生一旦出现明显的情绪问题,或者说去心理咨询室的结果是抑郁倾向,还有少数有自虐倾向的,就会要求去医院做检查,要求家长去医院开具可以到校正常上课的证明方可返校,但是学校本身也知道,医院不会开这种证明。所以很多时候,学生出了这类情绪问题以后,后续的处理才是最难的。
我自己是大学毕业就在一起考教师考上现在这个学校的,去年我还在当班主任的时候,班上就出现过学生有心理问题。
班上一个女生,平时是非常外向、开朗的一个女生,我很喜欢她,不仅仅因为她的性格,也因为她的家庭,让我觉得她是一个坚强美好的女孩儿。这个女孩子,妈妈是天生的聋哑人,爸爸在小的时候受过伤,然后一直是驼背,前两年爸爸又做过两场手术。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家庭比较困难,是由姑姑带大的。姑姑自己有两个孩子,出事的那天,姑姑的儿媳刚刚生了宝宝。
因为家庭原因,我平时一致很关注这个女生,害怕她情绪方面出现问题。但是接触下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感觉是个开朗的女孩儿。可是就在上周周四,我突然接到一个老师的电话,叫我快点过去,这个女孩儿在教室外面要跳楼,被拦下来了。
我当时心里惊了一大跳,马上跑过去,把她带到办公室,先安抚她的情绪,再慢慢问原因,再找班上同学了解情况。事情很简单,因为她和班上一个女生是初中三年的同桌,关系很好,但是最近那个女生和其他同学关系也比较好,她就觉得情绪控制不了,就选择了跳楼。
我通知了她姑姑来学校,沟通期间就发现,这个女孩子还是受到了太多家庭影响。因为家庭原因,让她觉得非常自卑,对朋友的占有欲太强,安全感太低。谈论期间,觉得非常心酸。后来这个事情,校长知道了,批评了我们领导,我们领导因为这个事情,多次拿当不当班主任来批评甚至威胁我,让我把这个女孩子想办法劝退。
但是确实是于心不忍,让家长带去医院检查疏导治疗了。并且在后期一直和女孩沟通、交流,花了许多精力和时间在她身上,将我自己应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女孩子真的很可惜,想让她继续读书,不要放弃。但是这学期,她还是退学了,真的觉得挺可惜的,也很心痛。
其实很多心理问题的孩子主要还是由于从小的生长环境影响,将心理问题纳入学生体检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早期筛查出这些学生,但是筛查出来以后,学校应该在学校的范围内如何去做,去帮助学生。家庭又该负什么责任,才是最重要的。
学校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是家长根本不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觉得这有什么,以前他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这孩子就是打挨少了,没吃过什么苦,矫情得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9

帖子

46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4
整根没入吨 发表于 2021-11-10 10:43:21
看到这个问题,我答一下,目前我就有在开展相关工作,但是实际操作下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也跟许多学校提了意见。
首先,目前部分学校对学生的抑郁症筛查,还是比较简单粗暴,采取的是传统的“问卷量表”筛查形式,就是发一份心理量表,学生填写,分数高的就筛选出来,说可能有抑郁症。有条件的,就是电脑上做,没条件的,就发纸质档的量表让学生填。比较常用的是这几种:PHQ-9、SDS和SCL-90。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1.jpg
我在做评估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填写的时候并没有认真填,都是朝好的方面填,主要原因是怕筛选出有问题,到时候被揪出来,造成不良影响,也怕隐私之类的得不到保护。从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来说,并不是特别靠谱,靠问卷对学生进行抑郁症筛查,效果是有限的。
为此,我跟学校反馈,对于学生的抑郁症筛查,不能光靠量表,要综合评估,除了量表之外,还得考虑平时学习、家长的反映情况,分数高的注意之外,分数低的也得做好筛查,同时严重的要去医院诊断,综合各方面信息以后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除了问卷之外,学校和咨询师还得配合,做好会谈以及信息的工作,另外在保密信息环节上也得做好,让学生安心。学校的话领导比较好,听了我们的意见,问卷评估的同时,也征求了班主任的看法和意见,把一些学生的问题汇总给了我们。
从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学生抑郁症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很多时候只是抑郁情绪,大部分跟家庭有关,比如父母离异、吵架以及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等,造成的心理压力,如果及时做好干预,还是能够缓解的。
真正有抑郁症的,通过评估筛查,送到医院医生诊断确诊的,大概是5%-8%的比例。当然,我这个数据并不准确,只是近期参与4所学校对上千名学生进行评估出来的结果,实际情况如何,还得等后续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数据统计分析才有结论。
其次,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问题。在工作中我发现许多老师对于学生的心理档案管理不是很重视,我看到有些学校的老师,直接就把档案放在一个柜子里,也没上锁,然后很多老师会到处翻阅柜子,隐私方面做得不够好。
看到这个问题,我跟领导说,你们这事要注意一下,心理咨询保密是很重要的,这事需要专人专项管理,配置一个柜子,然后锁上,留一个心理老师管理,非必要时其他老师不得查看和借阅。
刚开始时领导有些不太情愿,觉得繁琐,后来我就跟他讲了个故事,说某次在学校开展工作,有学生对于学校档案保密有意见,后面跳楼了,过程十分惨烈。好说歹说之下,领导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做法,加强了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派专职心理老师保管。
这个问题,别看很小,实际上造成的问题也不少,档案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本来就比较敏感脆弱,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要是得知自己的隐私被人知道,心理也会出问题。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2.jpg

最后是心理咨询工作的问题。在学校,做不了长程咨询,都是要求短程的,6次左右解决问题。配合开展工作也有限,受学校邀请,我和心理老师配合工作时也遇到不少问题。比如家长阻挠,说孩子没有心理问题,没那么严重,好好的,你们不要管太多,只要他学习好,心理有没有问题可以不管。
另外还有家庭暴力的,学生情绪有困扰,学校做咨询有效果,但是回到家以后还是遭遇暴力的情况,导致抑郁情绪加重。
像这种困难,现实中太多了,到最后一般建议就是不要在学校做咨询,问题严重的,去医院看医生,或者外面机构看咨询师,大家一起配合开展好工作,在学校做咨询还是会涉及许多伦理和边界上的困扰。
从目前的的情况来看,对于学生心理测量、评估的这块工作,国家是在进一步加强,对于抑郁症的筛选也有一定成效,但是在落实层面,以及家庭教育环节还是有所欠缺,为了“筛查”而筛查,缺少后续的关注和支持工作,也是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只浮于形式的比较多。
不过后续的话,这些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随着工作经验提升以及大家配合工作的有序开展,相信在评估筛查环节会越做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2

帖子

44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44
小凤炸鸡 发表于 2021-11-10 10:43:51
前面有人担心抑郁症患者被歧视。
如果只是靠所谓量表,筛查时他们为避免给自己找麻烦可能会主动选积极乐观选项,不会被筛出来。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对自己生病这件事都是很忌讳的——除非能带来好处,甚至是“讳疾忌医”。我们很多人小时候都曾经装病不上学,我小时候就装过肚子疼,换来一下午不用上学。
别看网上一大群人自称抑郁症,这里面水分应该不小,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往往善于隐藏。我认识一些到正规医院确诊和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他们自身积极面对也不等于愿意把自己的情况公开。往往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自己一个人拿药。这些情况最多是走得比较近的也能守口如瓶的几个人知道,甚至连家属都不知道。
中小学校阶段学生没有完全形成正确三观和独立人格。如果不能保护好隐私,当事者会面临来自同学的直接的冷落和歧视,形成更大的精神压力。但真正的抑郁症患者也不傻,填表往积极乐观填就筛不出来了。
当然,我们能想到的,制定者也早就想到了。从一方面想,如果真的能保护好隐私,这当然是好事一件,患者能够得到早诊断早治疗。
从另一方面想,是否“筛不出来”也是“好事一件”?这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涉及人的事情,还是要真正以人为本,要以结果为导向。光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做到包括当事人在内的各方皆大欢喜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67

帖子

661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61
安默_f5a9 发表于 2021-11-10 10:44:18
之前受邀回答过这个问题的上个阶段。
如何看待将抑郁症筛查纳入高中及高校学生体检?这将对抑郁症的认知与防范带来哪些好处?
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所谓的健康体检内容,我太熟悉不过了,就是让你做个心理量表,
然后从结果的分数来判断你这个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量表是典型的可通过个人主观意志来控制最终分数的测查手段,
可以说只要你想让自己不健康那量表结果就能不健康,你想让自己健康量表结果就健康。
面对这种强制的筛查方式,多少学生是想逃离的,多少学生是会真正认真去做这种东西的?
我知道这些方案的推出是教育在进步,是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心理教育,
但我身为一个多年抑郁症患者身份的学生,这件事上明显我是抗拒的!
目前我国对待心理疾病的阶段是人们对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疾病有着很深的偏见和误解,
大多数人分不清什么是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分不清什么是焦虑情绪和焦虑症
大多数人觉得只要有精神疾病就是可怕的觉得去精神病院住院的都是疯子,怪物,变态。
普及心理疾病相关的常识,减少患者的病耻辱感,给他们提供能放心倾诉的场所等
这才是重点吧,那些本就负重前行的学生都那样了,还来搞这套筛查模式?
当我们是不合格的产品吗,当我们是阴沟里的怪物吗?
很多家长,老师,领导们可是把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当作洪水猛兽,
真希望我们都能有勇气把那些被区别对待的经历说出来。
他们的固有成见不变,
我们被筛查出来了就只会更糟糕。
还是想用那句我写过的诗句:
不要试图去把身在沼泽的我们强行拽出来,
而是要学会倒一桶干净温暖的泉水到里面。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8

帖子

48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8
苏晋喔晋v 发表于 2021-11-10 10:45:10
如果不能坚持保密原则和平等对待,那应该很少有抑郁症患者愿意被测评出来,因为不是所有师生都能像心理学专业的师生那样正确认识抑郁症,即使全班都知道我有抑郁症,也不影响我正常的生活学习……
而且抑郁症的测评主要靠量表,即使是真的抑郁症患者,只要不想被测评出来也很容易做到……与其重点关注测评异常学生,不如加大抑郁症相关知识科普,让公众意认识到抑郁症更多是生理因素导致的,是由于缺乏多巴胺和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从而消除抑郁症的污名化,这样对抑郁症的防范好处更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7

帖子

491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1
沭阳亚欧模板 发表于 2021-11-10 10:46:04
检测出来以后呢?这个才是最大的问题。
很多抑郁症患者,尤其是未成年人,很有可能会受到来自家长、医生、学校的二次伤害。
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得抑郁症都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很难去自我反省。
大部分家长都没有正确应对的能力。
然后要不要吃药?吃药影不影响学习?副作用怎么办?
检测出来以后的病耻感怎么办?
区别对待怎么办?
加重得病的标签怎么办?
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与不好的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配套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科六地

村民

  • 主题

    11

  • 帖子

    28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