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11-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是不是好事,取决于异常学生被测评出来后,学校的行为是“防范抑郁症”还是“防范抑郁症患者”。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中,有一段李雪琴的采访,她毕业自北大,大学期间曾患抑郁症。
她分享了一个经历,某天觉得撑不下去,鼓足勇气去找学校的心理医生,当时她请求医生不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口头允诺后医生还是告知了班主任。
她说:我很爱我的学校,可是这件事我很失望,面对我的抑郁症,学校的第一反应是不要出事。
站在学校的立场,很难筹备足够的人力解决学生的抑郁情绪,侧重点就很容易变成“不要在学校出事”。

当然,这件事还是有相当的正面意义:减少病耻感。
社会大众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知,很多长辈面对孩子的抑郁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是“想太多了”“多出去走走就好了”,
以及得到抑郁症确诊后,下意识会觉得不能公开,因为会“耽误学业”。
与之带来的,是很多患者病耻感非常重,不愿意去就医,更排斥吃药。
我曾推荐过很多感到自己有抑郁倾向的咨询者及时去医院就医,做专业测量(如SCL-90)及相关咨询,但反馈者寥寥,很多人是去个一两次就没动力选择自我消化了。
但很多抑郁症的临床药物如帕罗西汀,需要一段时期的服用,才能逐渐产生效果。
如果能对抑郁症病况和治疗方式做广泛的科普,无疑是可以降低病耻感的。

最后科普一下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如果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类似情况,请鼓励他及时就医,避免耽误治疗:
1.生活活力丧失,对身边的事物失去兴趣,经常感觉匮乏和无聊。
2.精力和注意力下降,经常感到疲倦。
3.睡眠质量下降,经常性失眠,浅眠。
4.饮食出现问题,食欲不振或者暴饮暴食,肠道功能很容易受情绪影响。
5.出现躯体化障碍,情绪的问题会映射在身体上,出现诸如腹痛,头痛等症状。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55

主题

23

帖子

576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76
还是平淡点好 发表于 2021-11-10 10:36:14
是不是好事,取决于异常学生被测评出来后,学校的行为是“防范抑郁症”还是“防范抑郁症患者”。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中,有一段李雪琴的采访,她毕业自北大,大学期间曾患抑郁症。
她分享了一个经历,某天觉得撑不下去,鼓足勇气去找学校的心理医生,当时她请求医生不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口头允诺后医生还是告知了班主任。
她说:我很爱我的学校,可是这件事我很失望,面对我的抑郁症,学校的第一反应是不要出事。
站在学校的立场,很难筹备足够的人力解决学生的抑郁情绪,侧重点就很容易变成“不要在学校出事”。

当然,这件事还是有相当的正面意义:减少病耻感。
社会大众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知,很多长辈面对孩子的抑郁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是“想太多了”“多出去走走就好了”,
以及得到抑郁症确诊后,下意识会觉得不能公开,因为会“耽误学业”。
与之带来的,是很多患者病耻感非常重,不愿意去就医,更排斥吃药。
我曾推荐过很多感到自己有抑郁倾向的咨询者及时去医院就医,做专业测量(如SCL-90)及相关咨询,但反馈者寥寥,很多人是去个一两次就没动力选择自我消化了。
但很多抑郁症的临床药物如帕罗西汀,需要一段时期的服用,才能逐渐产生效果。
如果能对抑郁症病况和治疗方式做广泛的科普,无疑是可以降低病耻感的。

最后科普一下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如果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类似情况,请鼓励他及时就医,避免耽误治疗:
1.生活活力丧失,对身边的事物失去兴趣,经常感觉匮乏和无聊。
2.精力和注意力下降,经常感到疲倦。
3.睡眠质量下降,经常性失眠,浅眠。
4.饮食出现问题,食欲不振或者暴饮暴食,肠道功能很容易受情绪影响。
5.出现躯体化障碍,情绪的问题会映射在身体上,出现诸如腹痛,头痛等症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8

帖子

49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4
天与海593 发表于 2021-11-10 10:36:42
在咨询室里,我经常见到孩子的精神状况已然命悬一线,父母却只关心孩子什么时候能够上学。
甚至医院已经确诊重度抑郁,学校开出了休学证明,他们给老师下跪,也要把孩子重新送回校园里,送回学习-考试的流水线上。
是什么,让父母对孩子的痛苦乃至崩溃视而不见,千方百计要把他变成一个“正常人”?
对很多父母来说,他们要求孩子一定要是“正常”的。
很多深陷抑郁的来访者,在咨询室里跟我说:我妈经常吼我:我不求你大富大贵,我就求你像个正常人一样,怎么就那么难呢?
因为如果脱离了“正轨”,(在他们的认知里)孩子的未来会遇到很多麻烦。
父母倾向于认为,只要孩子还在上学,他就是正常的,他们就会安心。
所以当孩子出现了一些异常行为,家长首先想到的是,千方百计地把孩子“变的正常”。
可结果呢?
适得其反,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生病的孩子。
家长无法理解他们的“不正常”行为,因为孩子脱离了“正常轨道”,而感到迷茫、痛心。
如果孩子得了一场大病,必须卧床休息到彻底恢复,家长会不会要求他立刻上学?
我想一般人都不会。
现在,孩子得了一场“心病”,虽然身体上看不出得了病,但内在已然破败不堪,需要一段时间来休养、重建。
当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无视了孩子的痛苦,而只把注意力放在“让他恢复正常”上,在他眼里是一次更深的伤害。
我能理解家长对孩子前途的担忧,但孩子是否成材那是以后的事,而他现在就需要父母的支持和援助!
我想,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父母或许会认识到,孩子是因为病了,才不能上学。

更多困惑点 @心理咨询师卢悦  沟通
@心理咨询师卢悦 知乎十年新知答主。70后,婚恋作者,央视、北京卫视、凤凰卫视多档栏目特约心理专家,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台联合创始人。著有《爱情有毒》、《爱到绝处便逢生》、《过日子就像玩闯关游戏》、《亲密关系的重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6

帖子

489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9
望海来到舶 发表于 2021-11-10 10:37:13
赞成。
不过,政策必须是组合拳才有效。
抑郁的学生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长。
焦虑的家长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社会。
燃油是社会性焦虑,发动机是家长,孩子是那辆加速奔向悬崖的车。
不能光检测车是否超速,要检测发动机是不是也存在问题。
当然最关键的是把燃油整一整。
不要把预防汽车超速,变成对超速汽车的惩罚。
如何防止“抑郁”歧视 ,这个课题必须跟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5

帖子

511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11
程狄矢 发表于 2021-11-10 10:38:05
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说明国家对民众的身心健康越来越重视,并且从学生开始抓起,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消息。但是如何实施却是一个大问题。
何时、何人、如何实施?

首先,这个体检是在何时进行呢?这个进行的时间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心理问题的检验不像身体问题的检测那么简单。身体出现问题了,现在很容易通过仪器检测出来。但是心理问题的检验却不是那么简单,所以,检查的时间点和检查的目的,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结果的正确率。
不要说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了,即使在医院里面,目前检查的手段也多数是依靠心理量表来进行的。而心理量表本来应该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手段,因为在做量表时,由病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去选择答案。如果病人觉得自己问题严重,那么检测出来的结果往往就偏重;而如果病人不想承认自己有问题,那检测的结果往往容易偏轻。
对学生抑郁症的筛查,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果这样的筛查是加在入学体检里,那么多数学生会选择避重就轻,这时并不能筛查出问题。但有些学生,为了不想去上学(多数情况下,已经因为抑郁而厌学了),这时候在对他们心理问题进行筛查的时候,往往检查结果会比实际要更严重一些。所以筛查的时间点是一个关键点
另外,由谁来实施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老师?医生?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说实在的,不要说面对学生这么庞大的群体了,即使对于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目前的心理工作者都已经是捉襟见肘了。现在很多人都对心理学感兴趣,想转行做心理方面的工作。这是件好事,但也是件坏事。为什么说是件坏事儿呢?因为不合格的心理工作,将可能给人们带来二次伤害。
二次伤害是在筛查过程中最要预防的。一个错误的抑郁症诊断结果,将有可能对一个人造成终身伤害。断轻了,将延误治疗;断重了,这顶抑郁症的帽子,将在更大程度上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这可能会给他一生的幸福带来很大的影响。
检验结果的保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在心理咨询师里,保密原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但是对于学生的体检结果,能够做到严格保密吗?
筛查出抑郁症之后,如何处理?

筛查应该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那么筛查之后呢,该如何处理有抑郁症的学生呢?
不要说等筛查出那么多的学生了,即使现在,医院里也已经人满为患了。而且,说实在的,不管是社会上的或者是医院里的心理咨询,很多时候咨询效果也真的是差强人意。而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以及复发率,都使得药物治疗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最佳选择。
所以。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优秀的心理工作者,也许是国家不得不同时考虑的一件大事。
筛查不如预防!

与其等筛查出学生的有抑郁症,不如提早预防孩子们的抑郁症。
那么,如何预防呢?
1、 加强父母们身心健康的建设

很多人都以为学生们抑郁了,是因为学习压力太重了。当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因素是孩子们本身的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更大。而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在绝大多程度上,受到父母身心程度的影响。
有些人以为,学生抑郁了了,是因为在学校发生的某一件事儿而导致的。其实,这件事不过是一根导火索,或者说是导火索被这件事儿引爆了,而他自身存在的问题,才是内在的火药,如果没有这些火药,导火索再烧也引不起很大的问题。
2、 把孩子们的娱乐时间还给孩子们

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时间去运动、晒太阳、深呼吸、唱歌、玩耍。。。。。。这些活动看上去貌似在浪费时间,其实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的体内可以产生例如多巴胺这样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可以让孩子们感到快乐。而快乐则是抑郁症的对立面——快乐了,抑郁的学生自然也就少了。
3、 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

家长、老师们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成绩,通常都会指出孩子们的存在问题。家长和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们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将会让孩子不断失去自信心。而一旦失去自信了,孩子们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就为今后的抑郁埋下了祸根。
即使对于学习成绩来说,对孩子们的影响仍然是家长和老师的比较,所他们带来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学习本身带来的压力。而且,最要命的是,很多学生早就已经把这种比较内化了(就是把这种比较变成习惯了),即使在他们长大之后,父母们发现孩子有问题了,而不再对孩子有要求,他们也停不下来。因为父母早期对孩子的这种要求,早就已经在他们的内心种下种子了。当这些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后,即使父母们停止比较了,但已经为时已晚。
4、 给学生们更多的互动机会

在多数情况下。学生们造成学生们抑郁的原因并不是完全由于下学习压力而造成的。或者说,即使学习任务再重,但如果孩子们有很好的沟通渠道,不良情绪能够得到释放,其实并不容易跌入抑郁陷阱。
在更多的情况下,导致学生们跌入抑郁陷阱的恰恰是人际关系。
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在的孩子们缺少兄弟姐妹;从小缺少与同伴的互动;在学校里,也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缺少老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不仅影响了学习效率,更影响了孩子们人际互动技能的培养。所以学生们的人际关系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他人,面对同学。这种不良的人际关系将使他们感到孤独、自卑,而这些情绪无处释放时,他们就向内攻击——变成了抑郁。
祝福抑郁的孩子们早日走出抑郁陷阱!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1.jpg
希望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给孩子们带来福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6

帖子

564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64
杨柳657 发表于 2021-11-10 10:38:44
辛弃疾有首词说 “少年不识愁滋味”,但实际上,小小少年也可能有诸多烦恼。
青少年抑郁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国内外研究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5%~13%,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2.6%,《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采用问卷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
上课睡觉、旷课、逃学、违纪……这些在老师父母看来是“坏孩子”的行为,也许正是青少年抑郁症发作的表现。
青春期骚动可能是抑郁症表现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儿童不可能有抑郁发作,青少年即使出现抑郁症状,也被视为发育过程的正常表现,被称为“青春期骚动”。
70年代以后,有关研究发现,与成年抑郁症类似的症状群完全可以见之于儿童。对成年抑郁症的回顾性调查也表明,大多数患者的首次抑郁发作是在青少年时期。之后,关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1.jpg

(图源:图虫创意)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重性抑郁障碍的定义为:
持续至少2周的心境抑郁或者丧失兴趣或愉悦感,并且主要症状伴有以下症状中的至少4种:睡眠变化(失眠或嗜睡)、食欲或体重变化(下降或增长)、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疲劳或精力不足、精神运动迟滞或激越、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不适当地感到内疚,以及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这些症状在青少年身上,最初会表现为食欲下降、失眠或嗜睡、兴趣丧失、精力丧失、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自我否定等,进而学习困难、成绩下降。
如果此时家长及老师对孩子的精神状态缺乏了解,一味训斥管教,导致冲突升级,患者就可能出现旷课、逃学、厌学、撒谎、偷窃、抽烟酗酒、离家出走甚至自残、自杀等行为。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2.jpg

(图源:图虫创意)

自杀是15~19岁青少年的第二大致死性因素,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0.72%~12.1%,自杀企图和计划为8.1%,而自杀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由于近年来青少年的抑郁症患病率在上升,青少年自杀率也随之上升。
抑郁障碍的成因复杂
抑郁障碍的患病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它具有遗传倾向,抑郁障碍的发生风险可跨越几代人。在一项多代人研究中,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患抑郁症的孩子患重性抑郁障碍的概率最高。
还有证据表明,父母患抑郁症会对青少年接受焦虑症和抑郁症治疗后的应答情况产生负面影响,母亲抑郁症得到成功治疗与年轻后代抑郁症减轻、功能改善相关。因此,发现并治疗父母的抑郁症有可能改善患抑郁症青少年的结局。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3.jpg

(图源:图虫创意)

另一方面,青少年抑郁症通常有明确的诱因,比如不幸的童年经历、父母离异、学习压力、校园暴力、感情处理不当或身患疾病等。
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抑郁情绪与父母控制存在明显的正性关联。通常家庭关系矛盾、父母对孩子的控制会让青少年产生难以抑制的愤怒却又无法表达,而特质性愤怒构成了青少年拒绝自我、无法表达自我、否定自我的认知不良图式。
现代医学认为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还存在生物学基础,如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障碍、神经影像学改变(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杏仁核、海马、丘脑、下丘脑等脑区结构、功能异常)等。
如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但在青少年中,抑郁症复发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尤其是患者不持续接受治疗或过早放弃治疗。
药物干预和心理治疗是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抗抑郁药有补充5-羟色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补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补充5-羟色胺和多巴胺(5-羟色胺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及其他补充5-羟色胺(非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等。
在抑郁症状得到缓解后,临床指南建议至少将抗抑郁药继续用药6个月,大多数医生会建议至少继续用药1年,以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4.jpg

(图源:图虫创意)

在心理治疗方面,认知一行为治疗(CBT)是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效果要好于人际心理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和家庭治疗。
认知一行为治疗(CBT)主要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歪曲(例如负面思维和反应)、鼓励促进积极情感的行为、使患者学会管理情绪以及学会处理负性生活事件等来缓解抑郁症状。
当然,具体的治疗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对于因家庭矛盾、同伴关系等诱发的抑郁症,人际心理疗法的效果要好于认知一行为治疗。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5.jpg

(图源:图虫创意)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因此,父母对孩子应多一些关爱、支持和理解,多倾听、多肯定,少指挥、少比较。学校也要多关注学生的精神健康,及时了解、调整孩子的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舒明跃.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3):129-132.
[2]从恩朝,蔡亦蕴,王韵,吴彦.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联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09):938-943.
[3] 王智雄,刘靖,李雪,等.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4):300-3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21.04.006.
[4]Miller Leslie,Campo John V.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1,385(5):
[5]Shin B, Committee on Adolescence. Suicide and suicide attempts in adolescents[J].Pediatrics,2016,138(1):e20161420.PMID:27354459.DOl:10.1542/peds.2016-1420.
[6]张丽丽,杨松,张歆玮,等.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自杀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1,21(4):254-258. DOI: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06.
[7]张郭莺. 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D]. 四川:四川大学,2006. DOI:10.7666/d.y9949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

帖子

46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3
123457929 发表于 2021-11-10 10:39:35
先说两个概念:
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正确判断病人的率。
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正确判断非病人的率。
翻译成人话,灵敏度是特定群体中,通过某种检测方法真的能够判断出有病的人数比例。特异度是特定人群中,通过某种检测方法真的能够排除没病的人数比例。
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也就是很有可能会出现一大波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学生群体,这整体上来说是好事,能够增加社会资源对于抑郁症群体的关注和倾斜。
但灵敏度的提高,可能伴随着特异度的下降,也就是可能会出现不少假阳性的抑郁症群体。这是需要警惕的,所以应当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疾病的诊断并非依据量表,而是依据精神科医生做的精神检查。
那什么是精神检查?
精神检查指的是精神科医生对患者或来访者的一般表现、认知过程、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四个部分进行详细了解和评估。形式主要为问诊。比如一个患者的主诉为“反复情绪低落伴自责自罪半年余”,那么精神科医生就要对其精神状态进行检查,并且进行描述(以下描述为个人杜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一般表现:“意识清晰,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完整,接触被动,对答切题。” 认知过程:“未查及感知觉障碍,否认幻听、幻视、幻触,可查及自罪妄想,患者会认定自己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并且给他人造成伤害。近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欠集中。” 情感活动:“过去半年中患者情绪大部分时间处于低落状态,兴趣感减退,精力体力不足,伴随自卑、自责观念,否认持续情感高涨及兴奋话多表现。(这是重要的阴性症状,用来排除双相情感障碍)” 意志行为:“患者不愿出门活动,避免外出见人,工作状态不积极,经常找理由请假,在家中整日躺在床上,个人卫生情况较差,偶有自杀想法,但未实施。食欲减退,夜间睡眠早醒,且醒后难以再次入睡”。
根据以上的精神检查,然后如果患者的病程也超过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14天),即可考虑为抑郁发作的诊断。注意这里还有两个需要考虑的部分:
    排除标准:本次患者的抑郁发作没有器质性疾病的基础,比如并非由于脑器质性疾病或躯体疾病以及物质滥用所致。 严重程度标准:患者自知力部分存在,对于自己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十分肯定。(自知力越不完整,疾病越严重)。
但现实情况是,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或心理问题的患者都会去就诊,网络这么发达,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先在网上找量表自测一下,这里就存在很多问题。
    量表只能作为一个维度的评判,比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试的是被试的抑郁症状,但抑郁症状不仅仅存在于抑郁障碍中,双相情感障碍也可以有抑郁症状,焦虑症、强迫症时间久了,也可能出现抑郁症状。所以正确的流程是,先到精神科做精神检查,然后再使用量表来评价其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量表分为自评和他评,这里面也有很多主观评判的色彩,因为选项通常是“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一个人感觉是中度,可能在别人看来就是轻度。而且一般自评量表的信效度要弱于他评量表,他评只能在医疗机构或者心理诊所来做。 有人指责精神科不够科学,从这个层面来说,的确如此,精神科的诊断并没有一个非常客观的标准,比如说一个人糖尿病,他/她可以做指尖血糖、胰岛素释放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来给出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值,但精神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标准,的确可能出现不同的医院得出的诊断不同。所以这样的情况下,病人唯一可以依赖的其实只有去专业的机构去做检查,如果还不放心,就多去几家医院做检查。 自己在网上做量表可能增加疑病焦虑感。[1]
药品说明书可以提供相当丰富的信息,主要成份、适应症、用法用量等,还有对患者来说最重要的一部分——不良反应说明。
可就是这个最重要的部分让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对药物望而却步,轻则头昏、乏力,重则共济失调、震颤、黄疸,严重的可能产生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作用。
认真看完不良反应的还能继续服药的可谓是“真的猛士”了。但大家可能会忽略的一个重要信息——不良反应是根据出现频率进行分类的,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1/10,偶见1/1000~1/100,罕见1/10000~1/1000,十分罕见<1/10000。很多人会选择性忽略这些重要信息,甚至以为只要出现在说明书上,就一定会发生。
对待说明书,要不就不看(遵医嘱),要看就看全面一些,不然就会自己吓唬自己,尤其焦虑、疑病患者,能不看就别看了。
同样的,自己随意做心理量表,也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
综上,如果你怀疑自己出现了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问题,不要讳疾忌医,去当地三甲医院的精神科就诊,明确诊断,如果不相信当地的医院,还可以到大城市的更好的医院就诊,甚至在国内一些一流的医院还有多专家会诊——三个主任医师坐在一起讨论你的病情,这是不完美的现状下唯一还算靠谱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1

帖子

514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14
晒草奥 发表于 2021-11-10 10:40:27
这只是教育部门在
推卸责任,把隐患留给社会和国家。
既然有抑郁情绪,说明孩子心理不健康,背后一定要隐情。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师,国家投入巨资培养的心理咨询师干嘛用?不去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去排除隐患,不去帮助学生和家长,而只是开除或者劝退孩子,这算什么?甩包袱吗?
孩子怎么办?家长怎么办?
难道只有让孩子贴上抑郁症标签。让孩子无脸见人?
难道只有把孩子强行送到精神病院药物治疗和电击治疗,让孩子一辈子背上精神病的耻辱,让家长一辈子跟着抬不起头?
孩子不光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孩子抑郁,很有可能是一时遭遇人生挫折,又不具备化解问题的能力。在孩子最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学校和大部分家长,尤其留守孩子的家长,因为无知或忙于生计,就匆匆把孩子交给精神病院。
孩子就不能闹点情绪?成长路上就不能走点弯路?非得按照学校和家长的要求做一个个乖乖听话的小猫小狗?
抑郁孩子的家长相信医生不会坑人。但物质至上的医院,加上没有信仰的医生,哪里顾得上人道主义施救?有几个会帮助孩子认真梳理问题,打开心结?有几家医院值得病患家属去相信?
除了让孩子一辈子服药,让孩子不停去住院,他们什么都不做。
为了给孩子治病,许多家庭因此背负巨额债务和巨大精神重负。
今年上半年,有个当地的初中女孩,因为失恋,心情特别糟糕。平时被父母娇生惯养,所以孩子就非常人性,动不动就摔东西,把书本撕破,哭哭啼啼。
几天后,父母从外地赶回家,第二天就把孩子送到省级医院精神科就诊。
几分钟的心理测量,孩子被准备重度双向抑郁——躁狂症。医生建议孩子住院治疗,但孩子一味地摇头不肯死活进去。
孩子用把妈妈的手机拨打了她一个同学(咨询师的外孙女)的电话,因为她知道咨询师是研究心理学的。
不久后,外孙女带着这女孩来见咨询师。
几句话,咨询师就知道孩子没有问题,逻辑和思维都很正常。
那么女孩为什么会出现躁狂呢?
咨询师叫女孩露出手臂给看看,果然手臂割了很多刀。
凭着多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咨询师就问孩子:你是不是失恋了?是不是瞒着父母谈恋爱?而且你失恋了,没有告诉父母吧?
孩子点头说是。
咨询师明白了,原来这孩子是因为失恋引起情绪激烈波动,这是多么正常的情绪发泄。
竟然会被粗心大意的父母带到精神病医院,竟然被精神科医生不负责任地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经过一个小时不到的心理疏导,孩子什么事都没有,爸爸妈妈也安安心心去外地打工去了。
几个月过后,咨询师问我外孙女,她的那位同学怎么样?她说:很好啊,一切正常,而且学习很好。
这事就算过去了。但这个问题引起了长久的思索。
因为这不是个别误诊案例,而是非常普遍的。
医院不问病史、病因和病情,只凭着填写几份心理测量表就给问诊的人贴上精神病标签。
这绝对不是一般的事。
15年咨询师帮助过的一个大学生,也因为抑郁问题被父母两次带到北上广一家非要有名的精神病医院就诊,三分钟左左右的电脑测量表,就被医生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建议住院治疗。
后来孩子的亲属因为和我同行,就找到咨询师,看看有什么办法。看见孩子后,虽然脸色憔悴,表情有些僵硬,但思维和逻辑很正常。
通过一番交谈,咨询师就知道孩子只是有抑郁情绪,但没有抑郁症。虽然有轻生的倾向,也只是因为太压抑,被父母的溺爱压抑太深。
经过四天的集中自杀危机干预,孩子的心理得到平复。大约3个月后孩子自己说好了,现在早已参加工作,一切正常了。
如果这两位女孩被强制关进了精神病院住院治疗,结果会如何呢?
药物能治好她们的问题吗?
不要说这女孩没有精神病,即使真正有抑郁症,药物或电击疗法能治好抑郁症吗?
据了解,一些精神病院医生的孩子也抑郁了,却从来不让他们的孩子吃药,去做电击治疗,因为他们知道后果是什么,心知肚明。他们都在私下找心理专家帮助孩子化解心理问题。
正如一个叫心理咨询师写道:一些有良知的精神科医生,知道抑郁患者,长期吃药治疗的副作用,会劝心理患者,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一些有良知的精神科医生,知道吃药的心理患者,很难治好病根的,但又迫于行业的规定,开药治疗心理症状。所以一些精神病院的医生,就自己也学做些心理咨询。一些有良知的精神科医生,找心理实践经验的专家学习真正的心理问题治疗的方法。也有一些有良知的医生实在看不下去,不愿看到祖国花朵被精神病医院用药物和电击摧残,他们含恨改行做其它的行业。不过,这确实很难的,勇于改行业的,关系到面子和生存的问题,需要些见识,能力,勇气。然后,是付诸于不断的行动,反复实践学习总结。我很敬佩这种有良知的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9

帖子

487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7
123463025 发表于 2021-11-10 10:40:48
央视系列抑郁症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近期在CCTV9播出。在第一期“少年已知愁滋味”中,节目向我们展示了子烨、钟华两位青少年抑郁者的现状。
子烨在初中的时候,和抑郁情绪正面相逢。
“我就想找,但一直找不到,我要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冷静下来呢?我就用那个刀划了一下手指,我一看流血了,我就冷静了……”
受困于抑郁情绪两年之后,子烨几乎用尽全力,才让家人接受她生病的事实。
“我在家里发疯了一样,就是摔东西,甩门,跟我父母发脾气,威胁他们带我去看医生,我已经求救了两年。”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1.jpg

钟华回忆起自己当时的状态:
“学校一天一共8节课,我都会躺在桌子上8节课。回家之后就躺在床上,有的时候哭,有的时候不哭,然后一躺躺5个小时。洗澡或者洗脸刷牙,然后晚上再接着继续失眠。这个状态真的很消耗我。”
钟华康复之后告诉母亲,如果母亲像有的家长一样说她矫情,自己“就从窗户上跳出去了。”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2.jpg

通过纪录片,我们看出在孩子患上抑郁症的时候,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和帮助都非常重要。多鼓励陪伴一点,多给予一些温暖,那些在迷失方向的孩子会渐渐走出迷雾,重新获得快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现在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也要求高中及高等院校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意义非常重大。
2021年3月18日,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正式出炉,其中儿童的心理健康让我们揪心:24.6%的青少年抑郁,其中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4%,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被抑郁所困扰
面向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治疗,中国太缺了。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3.jpg

有研究发现,人一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会随年龄变化的,在12~18岁期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开始下降,并在18岁成年后开始回升,青少年儿童阶段正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环境变化巨大
随着社会化的加快,现在儿童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选择、自我价值的定位、学习等方面的压力远大于过去。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5年以前全球儿童的心理困扰可能会持续增加50%。
    前期忽视和拖延
孩子的健康对于父母来说尤为重要,而往往身体上的疾病父母都能很快发现并带去医院治疗,但心理上的问题父母却难以发现,而当问题发现,更多的父母因为时间不足、认识不足等原因选择拖延,一开始以为时间会抹平一切,但是问题却愈演愈烈,直到发展成病态。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4.jpg

    干预方法和技巧的缺少
儿童青少年有属于他们的语言、心理发展的程度、行为需求、想法等。所以无论是老师、父母或者专业工作者,和儿童工作绝不能直接照搬与成人互动或心理治疗的方式,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工作技巧。面对如今愈发严重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父母、老师、咨询师如何作出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帮助孩子们成长,就需要更多的学习了。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5.jpg

青春期由于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给生活适应带来的影响,是很多精神障碍的首发时间,比如焦虑障碍、心境障碍(抑郁、双相)、适应障碍、物质滥用等,家长和青少年都需要对此警惕。
当察觉孩子有心理问题的苗头出现时,家长最好能做到带孩子去专业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那里进行及时的评估和预防干预,避免小小的心理问题演变成精神障碍。

或许你还想看:
当生活低迷的时候该怎么走出来?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话?
为什么现代大部分年轻人都活在焦虑中?
学心理咨询,来简单心理Uni 。汇聚海内外名师,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咨询学习者,提供音频、视频、直播、长程训练项目等多种培训课程,专业针对性强,体系化程度高。目前已有30万+人参与学习。
这里有100+门课程等你来开启哟,课程学习戳 → @简单心理Un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9

帖子

47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2
穿越时空273 发表于 2021-11-10 10:41:08
支持、有必要!
此举可以有效的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筛选,做到提前有效预防,有针对性的舒缓青少年的心理,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结果一样是好的。
筛查结果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孩子心理比较薄弱,一旦知道了这个结果是否会雪上加霜,这个目前不得而知,另外也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要最后一人有事全校皆知,那就会无形给孩子带去更大的压力和阻力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以及部分同学间带来的歧视,那就事与愿违了。
筛查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手段。筛查过后如何引导教育才是根本。所以这个要学校、家庭形成有效的预防机制、安全机制、引导机制,更好的引导存在抑郁现象的孩子回归和保障他们的安全。
对于未成年以及所有人而言,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才是真的健康!
对于抑郁症的症状及防范,人民日报的图片很直观清晰的告诉了我们: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1.jpg
症状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2.jpg
注意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3.jpg
识别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4.jpg
人群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5.jpg
重点人群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6.jpg
重点人群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7.jpg
重点人群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8.jpg
如何预防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重点关注 ...-9.jpg
如何预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科六地

村民

  • 主题

    11

  • 帖子

    28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