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1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犯了学习的大忌。
成天让孩子在恐慌区里,让孩子觉得不愉快,学不会,从而不愿意学,不肯学。

贴上我近期反思后写的一篇文章吧。
01

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

面对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呢?
在你脑海里,是不是想起自己奋笔疾书、埋头苦读的日子?
然后蔫蔫地说:愉快啥,不愉快!
而在很多孩子心中,学习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如果说学习非得跟愉快沾点边的话,那只能是——
学习使我妈愉快。

如何看待南京一博士虎爸逼小学儿女学高数,动辄打骂,妈妈 ...-1.jpg



02
在和孩子聊《论语》的时候,我问了这个问题——学习愉快吗?
第一个回答的是六六。
她立马摇头,不愉快不愉快。
第二个回答的是小表姐。
她语气肯定,不愉快不愉快。
一开头就是个死结,似乎圆不回了。

我再问下去。
我问六六,那你学游泳愉快吗?
她想了想,说在水里很愉快,游会了的时候在水里自由向前也很愉快。
我问小表姐,你有没有学过一样东西是很愉快的呢?
她想了想,发现自己学魔方的时候很愉快,尤其是最后可以轻松完成魔方任务的时候,特别开心。
孩子们想起自己愉快的事情,脸上呈现出柔和的光芒。

当我再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这次,我们才真的去认识学习和愉快之间的关系。
学自己很想学会的东西,这是愉快的一个因素。
不管是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六六想要学游泳,还是高年级的表姐学魔方,都是出于她们自己的愿望,而非在逼迫状态下进行学习。
最终学会并能运用,这是愉快的第二个因素。
学习一样东西,最终能不能学会,并且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得以应用,这是学习的成就感,而这,与愉快息息相关。
当孩子觉得,学习只是为了使妈妈愉快的时候,也许,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帮助孩子真正体验学习的愉快。

03
学习的完整过程,往往分为开始尝试——持续努力——最后成果三个部分。
我们从这三个阶段来分析。
第一个阶段,开始尝试。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一样东西?
可能是学校的要求,可能是家长的要求。
但要让孩子主动积极地学习,只可能是发自内心的想学。
怎么发自内心想学?
兴趣与好奇心是最大武器。
孩子对一件事物有好奇心,他愿意去探索,这是最好的驱动力。
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里,作者提到一个例子,一个7岁男孩,因为无意中看到一篇关于潜水员的文章,发现潜水员潜水不是为了抓鱼,而是去寻找财宝,他开始对创造了这些财宝的克里特岛和迈锡尼的前荷马文明感兴趣。于是他读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简写本,在不断的自我驱动下,尝试读一切他能得到的有关于考古学学科的所有东西,他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细节,也许比专业的老师还要多,不管怎样比较,称呼他为小专家,毫不为过。
在孩子日常的学习中,其实不乏这样的机会。
看了一集电视,对里面的某件事情念念不忘。
读一本书,对某个情节记忆深刻。
孩子能进行越广泛的见识,就越有可能遇到这种机会。
而当孩子被局限在狭窄的学习范围里时,这样的机会可能很容易错过。
拿六六来举例子,她实在是个很普通的孩子,但这样普通的娃,也有自己的兴趣点,比如有趣的历史人物,武则天、李清照、东方朔等等,都是她感兴趣的对象。
她会很主动地去找这些人物的书,包括相对深邃一点的纪录片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有了一个愉快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后期也能持续学习。
在第二个阶段里,我们面临着重重难关。

04
第二个阶段,持续努力阶段。
有兴趣,不代表能够持续下去。
有好奇心,不代表能深入地钻研下去。
这个阶段的要点和难点,都是同一个——循序渐进。
心理学研究中关于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如何看待南京一博士虎爸逼小学儿女学高数,动辄打骂,妈妈 ...-2.jpg

舒适区里,我们干着自己熟悉的事情,完全没有挑战,感觉很舒服,但就是没进步。
恐慌区里,是我们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在这里,都是挑战,都是陌生,我们的感觉是“做不到啊”。
而学习区,就是我们知道一部分,不知道一部分的区域,有一定的挑战性,但相信自己“跳一跳能够得到”。
只有找到这个学习区,让孩子觉得“跳一跳够得到”,孩子才愿意持续努力。
想要做到循序渐进,需要的东西很多,比如合乎难度的资料,配合孩子理解力的内容。
在很多技能练习上,这种有阶段的练习是完全可行的。
就像六六学习游泳,每天明确练习的程度非常清晰,就像小表姐学习魔方,今天学到了什么,都能立即反馈出来。
这样的反馈是及时的,能给大脑以小额度的成就感,不断的成就感累计,就能推动人不断地学习。
在学校的学习上,如果不是追着大家的进度,而是根据孩子的水平一步一步来,也是可以做到循序渐进的。比如学会了单韵母,再学复韵母。只要孩子在一点点巩固知识,就能够学会。
只是在孩子的兴趣领域的知识学习上,却很难如此明晰。
要找到合适的资料,难度太大。
比如前段时间六六对北魏冯太后非常感兴趣,我和爸爸在图书馆里四处寻找合适书籍,最后只找出了给成人看的书。
我不甘心,又在网上寻找合适的视频资料,很遗憾,还是没有收获。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的好奇心只能停在第一个阶段。
或者用了不合适的材料,直接跳到了恐慌区,可能更糟糕,让孩子再也不敢探索了。
如何能保证孩子持续学习呢?一方面固然是要继续寻找好资料,一方面也只能期待未来将会有更丰富的资料而非同质化的教材出现吧。

05
第三个阶段,最后成果。
没有成果的学习,其实也是无效学习。
不断地输入新的知识,却不能运用这样的知识,学习,就容易变成无趣的事情。
就像学会“屠龙之术”,最后发现世界上没有龙。
或者学会了驾驶马车,却发现火车取代了马车。
回看我们的学习生涯,似乎每一样都重要,而学到最后,能拿得出手的,其实就几样,而且基本都符合一个特征——经常用得上
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此处不是指成绩)
学会了拼音,就能读注音的文章了。
学会了认字写字,就能写出自己想表达的一句话了。
这种成果,是孩子能明确感受到的。
一个技能,学会了可以即时运用。
对于知识的学习呢?则可以通过输出来运用。
把自己学到的,了解的,向别人表达出来,而非封存在大脑里。
大脑从来很吝啬,用不上的东西,就会逐渐遗忘。
不断运用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取的过程。
能运用,就能加强孩子的学习自信。
当孩子能够说出一件他很清楚别人不知道的知识时,这样的成就和愉快,会鼓励他进行下一轮的学习和探索。

06

有几年,大家纷纷鼓吹“愉快学习”。
这几年,大家又在纷纷讽刺“愉快学习”。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愉快学习=随便玩。
学习要达到愉快的状态,绝对不是随便玩,不用功。游戏、短视频会给我们带来愉快,但这样的愉快是刺激式的,转瞬即逝,而学习带来的愉快,才是更为长远的充实的愉快。
孩子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解开了自己的问题,大脑中对学习的认知会带上“滤镜”,从而对学习的认知能自动带上“愉快”的感知。
孩子从学习中学会了深入研究,慢慢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够将这种方法迁移到其他的学习场景中去。当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他能回想起自己的成功经验,坚信自己能够突破难关。
愉快学习=学习滤镜。
愉快学习=持续自主学习。
愉快学习=深入学习。
愉快学习=终身学习。

而我们目前的教育,最大的弊端是一开始就让孩子感到了痛苦。
以教材为主体的学习,而非以孩子为主体的学习,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能。
以成绩为目的的学习,而非以学习方法为目的的学习,让孩子觉得自己学不会。
当孩子觉得学习=痛苦时,可能只要让孩子想起“学习”这个词,不自觉就想逃避。
在这样的前提下,想要孩子自主学习和深入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
作为家长,想要让孩子拥有高质量的”学习愉快“,我们能做的有:
找到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供难度合适的材料和活动;
让孩子用出来,收获成就感;
多陪孩子复盘,想一想自己学会了什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应该是一句名言,挂在墙上,而应该是一句口头禅,挂在嘴边。

最后
每次一点点的“愉快学习”,最后会形成强大的信念。
当一个孩子发现学习有意思的时候。
当一个孩子相信自己能学会的时候。
这个世界,将会向他敞开一切。

如果想反其道行之,不如买本书看看吧,哎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51

主题

33

帖子

580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80
六尺 发表于 2021-12-15 18:09:57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犯了学习的大忌。
成天让孩子在恐慌区里,让孩子觉得不快乐,学不会,从而不愿意学,不肯学。

贴上我近期反思后写的一篇文章吧。
01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面对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呢?
在你脑海里,是不是想起自己奋笔疾书、埋头苦读的日子?
然后蔫蔫地说:快乐啥,不快乐!
而在很多孩子心中,学习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如果说学习非得跟快乐沾点边的话,那只能是——
学习使我妈快乐。

如何看待南京一博士虎爸逼小学儿女学高数,动辄打骂,妈妈 ...-1.jpg



02
在和孩子聊《论语》的时候,我问了这个问题——学习快乐吗?
第一个回答的是六六。
她立马摇头,不快乐不快乐。
第二个回答的是小表姐。
她语气肯定,不快乐不快乐。
一开头就是个死结,似乎圆不回了。

我再问下去。
我问六六,那你学游泳快乐吗?
她想了想,说在水里很快乐,游会了的时候在水里自由向前也很快乐。
我问小表姐,你有没有学过一样东西是很快乐的呢?
她想了想,发现自己学魔方的时候很快乐,尤其是最后可以轻松完成魔方任务的时候,特别开心。
孩子们想起自己快乐的事情,脸上呈现出柔和的光芒。

当我再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这次,我们才真的去认识学习和快乐之间的关系。
学自己很想学会的东西,这是快乐的一个因素。
不管是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六六想要学游泳,还是高年级的表姐学魔方,都是出于她们自己的愿望,而非在逼迫状态下进行学习。
最终学会并能运用,这是快乐的第二个因素。
学习一样东西,最终能不能学会,并且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得以应用,这是学习的成就感,而这,与快乐息息相关。
当孩子觉得,学习只是为了使妈妈快乐的时候,也许,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帮助孩子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

03
学习的完整过程,往往分为开始尝试——持续努力——最后成果三个部分。
我们从这三个阶段来分析。
第一个阶段,开始尝试。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一样东西?
可能是学校的要求,可能是家长的要求。
但要让孩子主动积极地学习,只可能是发自内心的想学。
怎么发自内心想学?
兴趣与好奇心是最大武器。
孩子对一件事物有好奇心,他愿意去探索,这是最好的驱动力。
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里,作者提到一个例子,一个7岁男孩,因为无意中看到一篇关于潜水员的文章,发现潜水员潜水不是为了抓鱼,而是去寻找财宝,他开始对创造了这些财宝的克里特岛和迈锡尼的前荷马文明感兴趣。于是他读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简写本,在不断的自我驱动下,尝试读一切他能得到的有关于考古学学科的所有东西,他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细节,也许比专业的老师还要多,不管怎样比较,称呼他为小专家,毫不为过。
在孩子日常的学习中,其实不乏这样的机会。
看了一集电视,对里面的某件事情念念不忘。
读一本书,对某个情节记忆深刻。
孩子能进行越广泛的见识,就越有可能遇到这种机会。
而当孩子被局限在狭窄的学习范围里时,这样的机会可能很容易错过。
拿六六来举例子,她实在是个很普通的孩子,但这样普通的娃,也有自己的兴趣点,比如有趣的历史人物,武则天、李清照、东方朔等等,都是她感兴趣的对象。
她会很主动地去找这些人物的书,包括相对深邃一点的纪录片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有了一个快乐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后期也能持续学习。
在第二个阶段里,我们面临着重重难关。

04
第二个阶段,持续努力阶段。
有兴趣,不代表能够持续下去。
有好奇心,不代表能深入地钻研下去。
这个阶段的要点和难点,都是同一个——循序渐进。
心理学研究中关于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如何看待南京一博士虎爸逼小学儿女学高数,动辄打骂,妈妈 ...-2.jpg

舒适区里,我们干着自己熟悉的事情,完全没有挑战,感觉很舒服,但就是没进步。
恐慌区里,是我们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在这里,都是挑战,都是陌生,我们的感觉是“做不到啊”。
而学习区,就是我们知道一部分,不知道一部分的区域,有一定的挑战性,但相信自己“跳一跳能够得到”。
只有找到这个学习区,让孩子觉得“跳一跳够得到”,孩子才愿意持续努力。
想要做到循序渐进,需要的东西很多,比如合乎难度的资料,配合孩子理解力的内容。
在很多技能练习上,这种有阶段的练习是完全可行的。
就像六六学习游泳,每天明确练习的程度非常清晰,就像小表姐学习魔方,今天学到了什么,都能立即反馈出来。
这样的反馈是及时的,能给大脑以小额度的成就感,不断的成就感累计,就能推动人不断地学习。
在学校的学习上,如果不是追着大家的进度,而是根据孩子的水平一步一步来,也是可以做到循序渐进的。比如学会了单韵母,再学复韵母。只要孩子在一点点巩固知识,就能够学会。
只是在孩子的兴趣领域的知识学习上,却很难如此明晰。
要找到合适的资料,难度太大。
比如前段时间六六对北魏冯太后非常感兴趣,我和爸爸在图书馆里四处寻找合适书籍,最后只找出了给成人看的书。
我不甘心,又在网上寻找合适的视频资料,很遗憾,还是没有收获。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的好奇心只能停在第一个阶段。
或者用了不合适的材料,直接跳到了恐慌区,可能更糟糕,让孩子再也不敢探索了。
如何能保证孩子持续学习呢?一方面固然是要继续寻找好资料,一方面也只能期待未来将会有更丰富的资料而非同质化的教材出现吧。

05
第三个阶段,最后成果。
没有成果的学习,其实也是无效学习。
不断地输入新的知识,却不能运用这样的知识,学习,就容易变成无趣的事情。
就像学会“屠龙之术”,最后发现世界上没有龙。
或者学会了驾驶马车,却发现火车取代了马车。
回看我们的学习生涯,似乎每一样都重要,而学到最后,能拿得出手的,其实就几样,而且基本都符合一个特征——经常用得上
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此处不是指成绩)
学会了拼音,就能读注音的文章了。
学会了认字写字,就能写出自己想表达的一句话了。
这种成果,是孩子能明确感受到的。
一个技能,学会了可以即时运用。
对于知识的学习呢?则可以通过输出来运用。
把自己学到的,了解的,向别人表达出来,而非封存在大脑里。
大脑从来很吝啬,用不上的东西,就会逐渐遗忘。
不断运用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取的过程。
能运用,就能加强孩子的学习自信。
当孩子能够说出一件他很清楚别人不知道的知识时,这样的成就和快乐,会鼓励他进行下一轮的学习和探索。

06

有几年,大家纷纷鼓吹“快乐学习”。
这几年,大家又在纷纷讽刺“快乐学习”。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快乐学习=随便玩。
学习要达到快乐的状态,绝对不是随便玩,不用功。游戏、短视频会给我们带来快乐,但这样的快乐是刺激式的,转瞬即逝,而学习带来的快乐,才是更为长远的充实的快乐。
孩子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解开了自己的问题,大脑中对学习的认知会带上“滤镜”,从而对学习的认知能自动带上“快乐”的感知。
孩子从学习中学会了深入研究,慢慢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够将这种方法迁移到其他的学习场景中去。当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他能回想起自己的成功经验,坚信自己能够突破难关。
快乐学习=学习滤镜。
快乐学习=持续自主学习。
快乐学习=深入学习。
快乐学习=终身学习。

而我们目前的教育,最大的弊端是一开始就让孩子感到了痛苦。
以教材为主体的学习,而非以孩子为主体的学习,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能。
以成绩为目的的学习,而非以学习方法为目的的学习,让孩子觉得自己学不会。
当孩子觉得学习=痛苦时,可能只要让孩子想起“学习”这个词,不自觉就想逃避。
在这样的前提下,想要孩子自主学习和深入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
作为家长,想要让孩子拥有高质量的”学习快乐“,我们能做的有:
找到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供难度合适的材料和活动;
让孩子用出来,收获成就感;
多陪孩子复盘,想一想自己学会了什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快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应该是一句名言,挂在墙上,而应该是一句口头禅,挂在嘴边。

最后
每次一点点的“快乐学习”,最后会形成强大的信念。
当一个孩子发现学习有意思的时候。
当一个孩子相信自己能学会的时候。
这个世界,将会向他敞开一切。

如果想反其道行之,不如买本书看看吧,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1

帖子

539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39
Capital2017 发表于 2021-12-15 18:10:38
小学就要学高数也太难了吧,这揠苗助长的也有点过于夸张了。长期下去对小朋友的心理都会有各种影响的吧,毕竟这个年纪谁不想多玩一会呢。
而且我觉得根本上还是要解决爸爸的思想态度,不然的话,之后肯定还会有类似事情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26

帖子

57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72
当的官不算大旨 发表于 2021-12-15 18:11:12
同樣的問題,怎麼有多人分別提出?意欲何為?不想在此重複回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九度品牌

青年

  • 主题

    5

  • 帖子

    19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