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主题

15

帖子

43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38
若芊我我p 发表于 2022-1-6 21:24:07
有人说孩子与父母是镜子关系,也有人说是原件与复印件关系,都是有道理的。父母是一个温善的人,孩子也跟着温善,父母是一个刻薄的人,孩子也会学着刻薄。
《养育女孩》这本书中有提到:
孩子的大脑会被设置为观察和复制的模式。
有一种叫作“镜像神经元”特殊的神经网络结构连接着孩子的眼睛和肌肉,因此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所看到的他人的行为变成他们自己的做事方式。

我们都知道将会有什么事发生,我们的女儿将会成为我们,我们的儿子也将会成为我们。

当然,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会从其他人身上学到东西以及一些特别的经验,加上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他们会逐渐成为“自己”。
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孩子是通过观察我们的言谈举止来学习。如果我们和他们一起的时候,都很快乐并精力充沛,滑稽有趣,那么他们获得快乐的能力也会增长。
倘若我们对路人友善,着装时欢喜,沐浴时歌唱;倘若我们谈论他人时总带着善意,遭遇不平时总有办法疏解,那么我们的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就开始吸收这些能量,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我们在社交场合中会主动与人交谈,很喜欢和别人交流,并且表现得很开心,孩子就会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以及交往会带来愉快的感觉。
孩子从周围成年人身上学会热爱生活,学会学习。他们除了天生好奇之外,还跟随我们,吸取我们的热情。
观察一位带孩子坐公共汽车的有经验的父亲或者母亲,会看到他认真投入地将沿路的景色指给孩子看。只要你很兴奋(或者哪怕假装有点兴奋),孩子就会被你的情绪感染。
前两天我洗漱完后小跑着跑进卧室,因为女儿正在床上喊叫呢。当她看到我小跑地样子,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看,情绪是会被传染的,我们的一丁点儿兴奋,我们的一丁点儿激情都会影响到孩子。
孩子还会观察父母如何发出指令,如何友好地与另一半争论,如何在筋疲力尽时用幽默振作精神,如何去爱。
当我和我先生为某事争论的时候,女儿会乖乖地在旁边听着,看到我们笑,她也会跟着笑,仿佛也听明白了什么。
真是一个小小观察者!每时每刻都在观察着,每时每刻都在模仿着。
爸爸拍拍自己的肚子,女儿也会跟着拍拍自己的肚子。我每天都要擦些润肤乳液什么的,女儿看到瓶瓶罐罐就把手指头伸进去,即使那些瓶瓶罐罐都是空着的,她也会作势涂抹到脸上。
这个小小人模仿能力太强了。
如果你像我一样恰好有个女儿,而你又像我一样是孩子的母亲,那么我们就是女儿人生态度的第一参照。
我们的女儿真得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么说真得一点也不夸张。
相似的观点在《孩子:挑战》这本书中也有提及: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28395310301564928">
孩子会吸收家庭价值观、道德观与生活习惯。他的物质观取向,也会受到家庭经济氛围的影响。

他们通过观察父母对待他人,是否容忍,对其他种族是否友好,最后会跟父母类似。

如果父母之间温和相处、彼此友善、齐心协力,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或孩子相互之间也容易发展出这样的关系。如果父母之间相互敌对、相互控制,孩子之间就容易发展出同样的情况。

如果爸爸在家里权威且强硬,妈妈顺从宽容,那么男性主义就可能成为这个家庭的准则,尤其对男孩而言。

如果妈妈在家里处于支配地位,那么孩子可能会模仿妈妈,获取权威地位。

如果在做母亲的过程中我们能成为最好的自己,那么他们就有了一个最好的开始。他们将带着我们能给他们的最好东西走上成长的路。

在他们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在听我们讲话。通过解释我们的选择和行为,会让他们获得一张内心的地图,了解人们行为方式背后的原因。
人们行为不妥当的原因往往是没有思考,一切全凭感情用事。而行为良好的人往往能总结出一些生活的指导原则,帮助自己作出选择。
所以,把我们的理由跟我们的女儿分享,跟我们的儿子分享。比如我们是如何尝试了解他人的动机的:“那个人开车开得太快了,但也许是因为有什么紧急的事,或者他今天过得很糟糕,希望他没事吧。
让我们的孩子了解我们的价值观,比如要照顾好自己,也要照顾好别人;要信守承诺;在多数境况中,稍微妥协就能解决问题;诚实很重要。
听我们说这些的时候,他们也许会表现得不以为然,但他们之后会逐渐采纳我们的观点,或者当我们不在场的时候会跟朋友分享这些观点。
所以,我们需要问问自己赖以生存的核心信念是什么,并确保让我们的孩子也了解这些。
每次看到父母们在孩子小时候忙着挣钱,而没时间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都让人感到遗憾,感到难过。
很感谢父母在我和弟弟小的时候一直陪伴着我们,虽然是经济上的穷人,可是却在精神上幸福着。
可是挣钱又是那么重要的事,吃、喝、穿、用、教育,样样离不开钱,所以只能挣钱之余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然后还有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了,让自己成为让孩子骄傲的人。
因为我们会像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会像我们。
《生命的重建》中就提到了这个观点:我们与父母总有那么多相似之处。
我为此感到恐慌,以前只是主动地想为女儿树立一个好榜样,看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我必须为女儿树立好榜样。因为大部分孩子都会跟随他们父母的思想。
孩子们从小依赖我们,一心一意地跟着我们,他们会学习我们的这一套信仰制度。等到他们长大,遇上种种经历,便将从我们这里学来的,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停地、重复地去实行。
书中分析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的思想和言语行为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极其重要影响。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受到周围大人影响,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生活。我们用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我们自己。我们用同样的方式责备和惩罚我们自己。
如果当我们是孩子时接受了爱和鼓励,我们也用同样的方式爱我们自己、鼓励我们自己。当我们用心倾听时,我们甚至能听到那些父母经常使用的词汇,竟然出现在了我们身上。
如果孩子的某些习惯让你很生气,我相信你也有那些习惯。孩子通过模仿周围的大人来学习。把这些习惯从你身上清除掉,你会发现他们也自动地改变了。
当我们自己一天到晚地盯着手机屏幕玩游戏,当我们自己口中说出的是不堪入耳的bad language,当我们自己走在路上随意闯红灯的时候,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我们的孩子好好学习、文明用语、遵守交通规则……
改变我们自己是改变他人、改变孩子的唯一方法。
之前我不明白,为什么有时我先生跟女儿说话的方式会有和他母亲相似的感觉,而我和女儿说话的方式有些地方又像极了我的母亲。现在我清楚了。
父母那个年代爱得比较含蓄。从小到大,没有听到过父亲和母亲说过爱对方,也没有听过父亲母亲说过爱我们。当然,这点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知道我们爱着彼此。
所以我也像我的父母。和我先生大学谈恋爱期间,他一直就不理解,为什么让说个“爱”字那么难,爱在我心口难开,根源就在父母啊。不过后来我慢慢改变了。
现在我每天都会对着我女儿说我爱她。我会鼓励她每一点进步,我会为她鼓掌。
我的父母凡事都会忍让,遇事大都秉着忍一时风平浪静的想法。我也像极他们,一直不喜欢去争些什么,我大度么?一点也不,有时我只是不知道如何去争,不好意思去争。
后来我也改变了,多亏了生活的磨练,多亏了入行了律师行业,反而有时让我倒不懂得如何退让了。尤其是涉及到女儿身上的事,什么睡头型、把屎把尿等,我基本上毫不退让。
当周围人都在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的时候,父母一路支持读到了研究生,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女研究生。我从心里感谢我的父母。
无论我们的父母以前的种种做法是对还是错,我们没有理由去责备他们。我们的父母在他们所具备地理解力、经验和知识等基础上,已经尽其所能做到最好了。
而且我们的父母不可能教会我们他们不知道的事情。他们只能竭尽全力,把他们在孩提时代学到的东西,照葫芦画瓢地教导给他们的孩子。
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却可以改变未来,因为未来是由我们现在的思想所描绘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变得不那么像父母,甚至变得完全不像父母。
因为平常我们所相信的,原本是别人的意见,但我们把很多别人的意见,都放入了自己的信念系统之中。这些信念就和我们其他的信念混合在一起,成了自己的信条。
所以,如果我们父母的样子不是我们喜欢的,其实也不用太沮丧,我们并不是绝对的会成为他们,因为我们可以另外为自己树立一个榜样人物,这个榜样可以是现实中的,也可以是书中的,告诉自己“我想成为他/她”,并为之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5

帖子

48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8
zbqxj520 发表于 2022-1-6 21:25:00
几天前,在浙江台州,一个小男孩大哭着打通了110电话,迫切要求警察:“救救我,你们快过来吧!”
原来,这个孩子因为不想写作业被妈妈骂了几句,所以偷偷报了警。见到民警后,小家伙依旧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伤心抱怨着:“我想你把妈妈给带走,跟这种人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妈妈的情绪是孩子的指南针,那些遇到问题时就焦急地去介入、情绪激动地去批评、急切地要求孩子马上改正的家长,看起来卖力地做着一切,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口舌,却迫使孩子与自己更加的远离。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1.jpg
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倾其所有,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可是,却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表现为孩子不听话、叛逆、沉迷手机、不好好学习、离家出走,甚至放弃生命……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3000万左右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就是父母不恰当的教育和不和谐的亲子关系。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徐婧英的《高情商养育》,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结合心理学分析,给出父母想要的答案。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2.jpg
徐婧英,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国新闻一等奖获得者,黑龙江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优秀人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徐婧英是一名“70后”妈妈,她将成长型思维运用到育儿和生活之中,与孩子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徐婧英不仅养育了一个自强自律的儿子,还通过心理咨询、媒体专栏、讲座分享等帮助无数的家长和孩子走出困境。
父母本来有无尽的爱,却因为不会爱,不会表达,造成了亲子间的隔阂、矛盾,不仅影响了亲子关系,更影响孩子的一生。
优秀的父母,必定先软化自己,再塑造孩子,努力变得温暖强大。本文从“智慧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来解读《高情商养育》这本书。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3.jpg
01智慧父母,相信孩子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我们不听孩子的话。孩子为什么总是和父母对着干,那是因为父母总是做命令者,孩子是执行者。
在书中讲到了一个例子:17岁的小娜,是一名高二学生。为了提高成绩,父母给她请了家教投入了16万,父母对家教效果给予很高的期望。这位家教老师在补课期间对小娜性骚扰。小娜多次按示父母,不想上家教老师的课,却被父母认作“抵触学习”来教育。家教老师抓住了家长的急功近利、不好好听孩子话的心理,对小娜性侵,还威胁她不能说出去。
万般无奈下,小娜在补习房间安装摄像头,记录老师猥亵自己的全过程,父母才后悔不已,悲愤万分。
小娜的父母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不过问孩子的情绪,对孩子一点点的信任也没有。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4.jpg
在生活中,不相信孩子的父母很多,有些父母对孩子说的话,都需要第三个人来证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家风孩子。”孩子得不到父母的信任,就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会变成胆小怕事的孩子。
有爱的滋养,孩子的情商才会高。相信孩子,孩子才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被爱的孩子才能学会爱。如此,孩子才越来越可爱,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02智慧的父母,掌控好自己的情绪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俊利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父母失控的情绪,会造成孩子严重的心理创伤。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5.jpg
CCTV《心理访谈》有一期节目,三十三岁的女孩范成金大学毕业十年,却一直在家啃老,她与家人的关系总是剑拔弩张。
父亲因成金的出生被单位辞退回家务农,常常在家抱怨不已。母亲性格强势刚烈,经常和丈夫吵得不可开交,对女儿说话总是冷嘲热讽、夹枪带棒,话语中充满了否定和打击。
父母发泄式的冷言冷语,像锋利的刀子一样,将成金的自信一点点剥落,成金外表虽然是三十三岁的成年人,但内心仍是个未长大的孩子。她陷入自我否定,失去了基本的社会能力。
著名心理学专家徐浩渊博士说:“相对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他们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6.jpg
一个孩子只有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才能有良好稳定的行为。同样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家长的不同情绪状态,说出来的效果千差万别。
家长对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发火,对要过度买玩具的孩子发火,对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发火,是因为孩子表现差,让你生气吗?你油然而生的火气来自孩子还是自己呢?
我们来看一则故事:
烈日高照,酷热难耐的沙漠理有两个行者。此时,两个人身心疲惫,每个人只剩半壶水。一个人对着半壶水痛苦万分,认为自己很难走出沙漠,另一个人却看到希望,认为靠这些水一定能走出沙漠。
同样半壶水,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情绪和结果。由此可见,我们产生的情绪,不是因为外在的人、事、物,而是因为内在的信念、想法、看法。
为了孩子有个好性格,父母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意发火,发泄自己的坏情绪在孩子的身上,因为父母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7.jpg
表达情感、控制情绪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如果说孩子说出的烦恼达到几级,父母的安慰、同情也要达到几级。
03智慧的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生活即教育,智慧的父母关心孩子,融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长的每时每刻。
我们来看一则母女共同学习的故事: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其中一对母女毕业生引发网友关注。
60岁的母亲萨翠华和27岁的女儿冯芊玉,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8.jpg
在课余生活中,母女俩最喜欢的是逛广州的书店和小吃。“我很喜欢广州的饮食文化,书店里的书又多又便宜。”
这位妈妈说,重回校园让她觉得年轻了很多,“和小姑娘、小伙子们一起行走在校园里,常常会忘了自己的年龄。”
优秀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成长,更会用心去陪伴孩子的成长。
成功,不是你赚了多厚的票子、也不是你买了多大的房子,更不是你开上了多好的车子,而是,学校的家长会有能你的身影,打开家门的那一刻总能看到你的背影。
龙应台说:“对于教育孩子,除了言传身教和陪伴,没有任何捷径可循。”
父母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父母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是高质量的陪伴。
爱,其实就是你温柔的眼神,温暖的怀抱,有力的双手,专注的陪伴……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9.jpg
时代变了,家庭结构和过去截然不同,孩子的需求和过去不同。父母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成长,成为真正成熟、智慧的长者,在面对孩子问题时,才有能力、有智慧如解决。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要改变教育结果,就要改变我们的观念和思维,解决“从知道到做到”的问题。
结语:

其实,0-18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问题,大都是情绪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其根源只有一个:呼唤爱,呼唤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呼唤父母发自内心到理解和接纳,呼唤父母有力量的支持个信任。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10.jpg
《高情商养育》这本书是亲子心理师徐婧英十几年教育咨询和育儿经验的总结,养育孩子情感满足才是核心。
家庭生活是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育儿先育己。
《高情商养育》推荐给在育儿中感到困惑的你。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

帖子

479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9
舒舒mua 发表于 2022-1-6 21:25:37
公司有个姑娘,一直很温柔,所以当得知她母亲是个非常强势且情绪激烈的人时,我们都很惊讶。“我从小就一直被妈妈摧残。” 她跟我们说。
“有一次,我妈边做饭边骂我,我顶撞了一句,她转头就把菜刀甩了过来。菜刀离我的耳朵大概只有3厘米,我甚至能感受到菜刀飞过去的风。”
“那时我就想,一定要做个和她不一样的人”。
不过,在一次和男友的争执后,她却发觉自己并不是一名反抗父母的成功人士。虽然她可以对陌生的人很温柔,可是和亲密的人发脾气时同样会情绪激烈的砸桌子、扔手机——和她母亲似乎并无不同。
她也发现,不论“强势”或“温柔”,在本质上她和母亲没有任何区别——她们都不懂,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相信很多人和她一样,或多或少受到父母的伤害,并希望努力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可不论怎么反抗,这些影响似乎都无法完全摆脱——太多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我们的认知能力、人际关系、社会功能、人格特质、做事方式、甚至交朋友的标准,可能都残存着父母的影子。
下面我们就具体聊聊:父母可能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我们根本意识不到”的影响?我们有没有可能超越他们的影响?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1.jpg

父母影响的根本来源:依恋模式
想象一下你是一名婴儿,生活在遥远的远古时期,身边时刻隐藏这种种致命危险。这时,如果你想保证自己安全的活下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是抱紧爸妈,寸步不离。
这样,你就会因为有人保护而成功活下来,从而获得安全感。也许你之后不再需要父母的保护,但你依然会不断寻找这种“安全感”。

于是,为了生存繁衍的需要,人体形成了一套依恋行为系统。这套系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一生。婴儿往往会形成和父母一样的依恋类型,而婴儿时期的依恋模式和我们之后一生的依恋行为有着很大关联。
这种“代际遗传性”,造就了你和父母无法避免的相似性。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2.jpg

“依恋”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
那么,依恋模式究竟是怎么工作的?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人际关系、社会功能、人格特质的?
Ainsworth 在 Bowly 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工作模型”:个体在依恋模式的影响下,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组织或取舍。我们会在自身依恋模式的影响下,去预测别人的反应,从而决定自己要怎么做。

如果你的父母总能恰到好处地针对你的表现给出合适的反馈,你便更可能形成“安全型依恋”,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情感也会得到很好的反馈。所以你在生活中,也更愿意真实地坦露自己的情感,自如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慢慢地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为规则。

如果你父母很粗暴,他们的沟通方式让你觉得:“我妈妈不懂我,她无视我的情绪,让我更生气和难过”,你就很可能形成“回避型依赖”,开始压抑、忽略自己内心的感受。渐渐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
对男性来说,这种从小学会的“克服”而不是“表达和接纳”情绪的方式,很可能会伴随自己一生,坚信“男儿有泪不轻弹”,在他的二十、三十岁,都会严格遵守“有泪不轻弹”的标准,成为一个看起来很“坚强”的人。

所以当我们长大,依恋模式已经内化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在意识上很难感觉到它的存在。在它的影响下,我们会主动调动自己的注意力,去注意我们想注意的部分,忽视我们不想看到的部分,以此来支持我们通过依恋得到的、对他人行为的预期。
这套工作进行的越顺利,我们就会觉得事情的发展越合理,这种合理性又会再次加强这些规则的内化,从而使这套机制在我们的身体里越来越成熟。

如果说,在我们婴儿时选择依恋是为了“求生”,那么在成年时后我们去选择维持这样的模式,则更多出于一种“自我保持”的需要。这些规则,是我们人生中或许开心或许伤心的经历“教会”我们的,而我们也在不断地用它们来指导我们预测生活,通过预测进行行动,最终行为的结果往往会说“看吧,我早就这么想的!”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3.jpg

“依恋”对我们事业、家庭的影响
近期一些研究发现,依恋模式会对我们当下的事业、家庭产生间接影响,比较有趣。

1. 工作场景中的依恋
在工作中,领导、上级担任着保障员工安全的身份,也更有可能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提供必要的帮助。所以从依恋的角度看,工作的时候领导就会被我们视为依恋对象,我们和他的关系也是一段关键的依恋关系。
既然可以从依恋的角度来理解自己和领导的关系,那么自己依恋的风格自然也会影响到工作的表现。在父母影响下、形成安全型依恋的人,会更加信任领导和同事,看事情总喜欢看积极的方面,对自己的期待也总是更加乐观。一旦在工作中遇到苦难,安全型依恋的人会更加倾向于寻求帮助。
被父母影响形成回避型依恋的人,则更有可选择自己死扛。

2. 婚恋依恋
对于婚恋关系能不能用依恋理论来解释依然存在争议,当它满足一些条件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把自己和伴侣的关系理解成为一段依恋关系。
在一段婚恋关系中,不同依恋类型的人会有不同的偏好。Brennan、Clark 及 Shaver 等人的研究表明, 安全型和沉迷型的个体都喜欢通过身体接触来表达情感, 回避型和恐惧型则都不喜欢与依恋对象进行身体上的接触,。
依恋类型还能对性行为取向作出预测,有研究表明,安全依恋个体对其性伙伴是充满友情的、关心的;恐惧型依恋个体对性行为抱一种游戏的态度, 对性伙伴缺乏同情、缺乏无私的爱;沉迷型依恋个体对性伙伴抱着一种占有、依赖的态度;漠视型个体对性行为抱一种游戏的态度,对性伙伴缺乏无私的爱,也无占有欲。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4.jpg

我们有没有可能超越父母的影响?

看了上面这些,你或许觉得由我们成长的经历所塑造的依恋模式是无法撼动的,我们似乎注定摆脱不了父母的影响。然而,心理学家们却发现有一些并不是安全型依恋的父母成功的养育出了安全性依恋的孩子,这意味着我们有潜能去超越自己的历史。

到底是什么促成了这种超越?
研究结果表明,和成长经验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对于体验的姿态。
嵌入式的姿态,指当我们身处某种体验中,我们会沉浸其中,简单地接受自己意识到的、感受到的和相信的东西。就像完全投入地去看一场电影,沉浸式地去听一场音乐会。一些情况这样的姿态没有任何问题,但当它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时就会带来麻烦。
例如当我们在演讲前陷入到巨大的焦虑中时,嵌入式的姿态会让我们简单的相信“我现在这么害怕,证明上台演讲一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其实我们担心的事情很可能不会发生。但这种体验姿态会让我们“不加思考的沉浸”,把我们的主观感受直接等同于世界的真实情况,那么我们将会丧失了客观判断的能力。

心智化的姿态,指的是我们可以根据潜在的心理状态,来解读或者解释他人的行为和体验。例如你的朋友经常为未来而感到焦虑,而最近你一看到她焦虑的样子,一听到她的抱怨就非常烦她,希望她赶紧从自己眼前消失。
这时如果是拥有嵌入式姿态的你,或许会认为她的确是太招人厌了。不过一位有心智化能力的人会于自己的这份“厌恶”产生好奇:我的这种“厌恶”有没有问题?慢慢的他会察觉到,他之所以厌恶这位朋友,是因为朋友的焦虑感唤醒了他自己对未来的焦虑,而这份焦虑才是他真正想要远离的。
心智化的能力,不仅指我们如何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情绪,也包括我们如何去深刻的理解他人的情绪。锻炼这种能力往往需要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有些人在早年和父母的互动中就学会了,也有些人在一段爱情中领悟到。如果你都没有,也许也能在心理咨询师的关心中得到治愈。

觉察的姿态,这种姿态,能够完全不加评判和预期地沉浸在当下,这时我们能够完全地接纳当下的所有体验,但也会保持高度理性,觉察到每一种体验背后的真实原因。通常我们会采用冥想的方式来培养,通过冥想练习来提升我们对于日常生活的觉察。
觉察的姿态对我们有诸多好处。大体来说,觉察练习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困难感受,减少自我增加的痛苦,是我们更有技巧地应对生活的挑战,更深刻地体会生命赋予我们的喜悦。所以,如果想要更好的利用依恋,也可以选择进行一些冥想练习。
好啦,关于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我们今天就差不多讲到这里。
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已经是一个引发了很多讨论和情绪的话题,我们都不可避免的会被自己的早期经历所塑造,但当我们成年之后,真正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的并不完全是自己的依恋经历,而是我们对于这些经历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呀,即使我们已经被“被动地”塑造成了一个样子,但成年的我们仍然拥有改变的方式。
永远不要拒绝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的可能性啊。

野生好人 ✑ 封面
悠悠+酒鬼 ✏撰文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5.jpg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8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4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戳这里「http://jdxinli.cn/2ukmm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46

帖子

631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31
格拉桑朵magnol 发表于 2022-1-6 21:26:21
最近不少朋友跟我说,孩子在家上网课或者学习,非常不自觉,玩玩学学,写一篇100字作文要三小时,干啥都磨磨唧唧的。骂也骂了根本没用,咋办呢? 我大概观察了一下,但没好意思直说,因为这样孩子的父母,如果学习起来,大概也是这样的。当然,父母是不会去学习的,因为他们在刷剧,一边刷剧聊八卦, 一边骂孩子。
为人父母,最大的错误,就是逼孩子成为一个近乎完美的人,而对自己一点要求都没有,稍微努力一点,就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几年前,我参加了东京藤幼儿园分享会,加上平时要上的中科院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生课程,这么多儿童教育的课程读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个家长都有不快乐的童年,因此都在拼了命的研究全球各种教育理念,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可是,那么多的教育理念,再牛逼的教育理念,说白了抵不过四个字:
言!传!身!教!
不过,好像并没有太多家长想起来这四个字。
1

我们这一代的人做父母,拼了命的给孩子买买买,想要给他全世界最好的东西,哪怕是一块香皂,一瓶沐浴露。再者,我们拼了命的读书,学育儿学教育,一年花好几万送到早教中心亲子游泳馆。我也曾是这样的妈妈,玩具买了一箱又一箱,一个比一个豪华,一个比一个大,但孩子多半玩几天就没了兴趣,这时候我发现,他喜欢玩我的手机。
为什么?因为手机会发光吗?因为手机看上去好玩么?声光电的玩具哪个不比手机好玩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陪他的时候,总是一边坐在他身边一边玩手机;喂奶的时候,一手拿奶瓶一手玩手机;哄睡觉的时候,他趴在我肩头,我一手托着他一手玩手机。八个月了,他一直看着我在玩一个方砖一样的东西,自然产生了兴趣。
我在想,如果我从他一出生就开始手里拿着书在读,他会不会现在喜欢翻绘本。已经准备好的满满一书柜的绘本和各种朋友送的昂贵的幼儿读本,一本都不曾翻开过,从美国买了一百多块钱一本的布书,原以为他会喜欢,但也就是翻几下然后丢到墙角。没有什么,比得上他每次看到我手机时候的激动,以及不用教就会用手指划屏幕。
我突然意识到,小孩子的模仿能力超乎我的想象。我一直以为他还太小,什么教育都太早的时候,他让我看到了人从出生开始每一步的发育和变化。一切就是这么快。
2

晚上分享会的群里很多人在分享自己的心得,有人说蒙特梭利牛逼,有人说华德福多么尊重天赋,有人说国际学校才是最好的选择,有人说公立学校基础教育才最扎实。但是,尽管所有的教育专家都在说家庭教育最重要,但仿佛,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家非常美满,没有任何问题,学校教育才有决定性作用。
但回想起自己从小到大收到过的教育,那些对自己的性格成长有直接打击的,全部来自于家庭,我几乎想不起来,哪个老师打击了我让我变成了什么样子。比如我家人说我唱歌跑调,我从五六岁起再也没有唱过歌;比如说我的亲戚总是在聚会上逗我开玩笑让我难堪,我现在参加集体活动就很难受等等。
我觉得完善的家庭教育并不仅仅是指一家人物质不缺,更多的指言传身教,一言一行。比如我经常上的儿童教育的各种课程,如果老师留作业,90%的人都在互相抄,或者买了课起晚了不上课了(我也是)。
家长都是这样的,孩子能不抄吗?有几个家长天天读书啊,孩子能喜欢读书吗?家长都游手好闲没事儿就看电视买买买的,凭什么要求孩子读书好呢。想到这些,就不寒而栗。
3

我一直记得我老板的一件小事。
我老板是一个特别霸气威猛的男人,我第一次看见他就觉得很害怕,像个黑社会。我是他的助理,因此我帮他做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但每次,他都非常客气客气再客气的跟我说谢谢。
他说一次谢谢我就发抖一次,感觉是不是什么做的不够好,让他这么客气,这不就是我的工作么?谢什么谢?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了了跟他说:“老板,不用谢了,太客气了,怪吓人的。”
老板说:“我是个有孩子的人,我要以身作则。”
后来,我再也没拒绝过他说谢谢,尽管我依然不习惯。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事情,那时候我还没孩子,但却提醒我,以身作则是什么意思。以身作则不是装,不是在孩子面前变成另外的样子。
以身作则是一种习惯,一种日常的行为,一种能让人看到但又不刻意的东西。如果作为成年人你丢失了某种好的行为和习惯,那就要尽可能多的让自己变回来。不是变回来一时,而是永远变回来。
@知乎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5

帖子

48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2
九州神国州m 发表于 2022-1-6 21:26:47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话我非常赞同!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1.jpg
我喜欢听父母辈们讲孩子们小时候的故事,特别是“糗事”,我觉得,孩子小时候天真、可爱,做出什么事情出来都有可能,听小时候的故事,简直就是“找乐子”嘛。
好几天前,我就看到这个问题了,我一直在构思这篇回答,也一直在想,这句话对不对?
今天,我正式想通了——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一点都没错!
我的回答,围绕我的成长经历,和老公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展开。

我们家有两个女孩,我和小我五岁的妹妹,舅舅家也是女孩,我们三个孩子年龄相仿,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
我回忆我们几个孩子的性格。我性格较刚,易急躁,可能和我小时候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照顾我多有关——妈妈性格直一点,而且比较急;妹妹性格弱,没啥脾气,可能和爸爸有关——爸爸宠妹妹,妹妹也更喜欢爸爸,爸爸是个没脾气、冷静的人;而舅舅家的妹妹呢,无论是身材、还是脾气、还是生活习惯,都和舅舅差不多。
我的择偶观,深深地受我父亲的影响。
我父母是本地建筑装修的施工方(包工头)。在我初中高中期间,家中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父母的勤劳。
父亲主外,他每天5点起床,简单吃个早饭,开车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地接工人去工地,买材料,与甲方大佬沟通协调,中年在工地上做饭,下午6点左右收工,再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地送工人回家。休息时,往往已经是10点以后了。就这样全年几乎无休。(有家庭装修方面问题的读者可以问我,不是广告、不违反社区规定!因为父母只做本地工程!)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2.jpg
母亲主内,她负责我和妹妹生活,但她是个业余的全职妈妈,工地上很忙,她经常去工地,然后,我和妹妹成了散养。
父母感情和睦,分工明确,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吵架。即使工作再累,他每天早上出门前,都要把家里收拾一遍。父亲不抽烟,尽管他每天都要给人发烟,兜里揣烟。
高中时,我就设计好了未来老公的形象——勤劳、吃苦、好脾气、不会吵架、不抽烟、至少要175cm……一切都是按父亲的标准来的。
妹妹高一时谈恋爱,家人发现后做思想工作,讲清利害,就是没用。我结婚后,讲了她两次,我就说:“找老公至少按爸爸这标准,你看,就像你姐夫这样,才算凑合……”
结果,她越看她“男朋友”越不顺眼,最终分手(手动大笑^_^)。
等我结婚了,住进了老公家,才知道古语“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是多么地智慧。老公的性格,简直就是公公婆婆的翻版。老公不爱收拾(我总是要熊他把我收拾好的房间搞乱)——婆婆收纳能力极弱;老公与人相处,会使人有种自然的亲近感——公公社交能力强;就连老公吃饭的魔鬼坐姿、咂嘴的癖好,也能找到根源。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3.jpg
有一次,婆婆在餐桌上聊起老公小时候的故事,说,“记得有一次,带你去超市,结完账出来,你张开紧攥的小手,伸到我面前,咯咯地笑,展示一块小橡皮,我赶紧带你去柜台,单独给橡皮结账——3毛钱”。“然后呢?”“然后回家了啊!”没有然后,没有教育,没有我想要的乐子。
听了这个故事,老公一脸懵,“我怎么不记得?”
虽然老公不记得这件事了,但后来他说“在我有记忆的人生里,从来没有占过别人一次便宜,从来没有拿别人一件东西。”
现在,慢慢回忆、思考这个事情,我感觉,“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太对了!
我想,这就是父母身教的力量。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4.jpg
有些事情,父母可能忽略教育、教导孩子了。
随地丢垃圾、收拾整理房间、饭后主动洗碗、公共场合不吵闹……这些事情都太小,太平常,以至于父母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事还需要去特意教孩子吗?
而正是因为这些小的事、常见的事,塑造了孩子们的品格和性格。
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也在反思自己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的不好的影响。比如爱暴怒、说话带口头禅、大大咧咧、喜欢玩游戏,当然我也在不断地强迫自己改正,就是担心我的这些坏习惯会无意地教给宝宝,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从模仿开始。
父母不爱看书,怎么教孩子看书;
父母爱玩游戏,如何说服孩子不玩游戏;
父母脾气暴躁,就别怪孩子脾气不好;
父母不爱运动,孩子怎么能爱运动;
……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5.jpg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做好父母,教好孩子,为人父母,共勉!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6.jpg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您的点赞是对我的最大鼓励↖(^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1

帖子

45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6
123459769 发表于 2022-1-6 21:27:23
早些年听过一句这样的话,我们多会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我们都讨厌的人。
其实当年我觉得这句话,丝毫没有道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波澜,我却觉得他并非毫无道理,甚至是有些人的写照。
其实这句话跟,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也有几分相似。因为我们都会被影响,被带动,被父母的生活习惯所影响,甚至引导。以至于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见很多昔日父母的处事方式,然后自然而然的我们继承下去。从而,最后我们就像是父母的镜子。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教育。它可以改变很多。当然,教育不仅仅是指学校的教育,包括生活社会,等等方面的。它都可能改变我们昔日的观念,从而有所为,有所不为。
也许我们无数人的确是镜子,但是也有无数人可以通过先生的生活而改变自己,最终成为另一个模样的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0

帖子

553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53
今夕何夕535 发表于 2022-1-6 21:27:28
主要还是因为:小孩的模仿能力太强了,而幼儿时期的影响又如此深远。
大部分的心理学派心理学者都会强调早期父母行为、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比如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你可以给孩子培养出成功的品质,也可能把他完全带离轨道。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1.jpg
我有时候反省一下自己,多少觉得自己身上有些父母的影子。我爸做事的优柔寡断缺乏主见,我妈讲话的絮絮叨叨。
我外甥女我爸妈带的多,特别是我姐二胎之后我姐大多数时间都在带小外甥。我外甥女因为接触时间久把我爸妈的一些坏习惯都沾染了。
例如讲话说辞不太讲究,以及我爸比我还喜欢玩手机这个。造成的结果就是外甥女现在也喜欢玩手机玩游戏,作业上的时间大幅减少。差不多像下面这个抖音博主“天天小朋友”展示的那样(抖音ID:tiger4bram,侵删)。“天天小朋友”主页的视频都很好玩,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2.jpg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9419760623681536
而孩子除了行为上的模仿,对待他人的方式上同样会模仿。例如,父母打孩子,或者有一些形体责罚,大一点的孩子也会模仿,甚至会把这些行为转嫁到弟弟妹妹身上。
当然,影响来说也是有好有坏全看父母做什么。
例如有的父母有阅读习惯,那么子女也会去阅读。开始他可能不太懂读书的好处,但他会模仿,即便不认识字书拿倒了他也会学着做。有的父母会做菜,子女看多了,似乎天生也就会了。
一句话: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没有不够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3.jpg
郑渊洁曾经提过家长要想毁掉自己的孩子,首先做的是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我们其实可以通过孩子表现出来的特征,去推断他父母教育他的方式。
童话大王提及摧毁孩子的具体方法有下面这么几条: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部分家长用别人家孩子给自己孩子树立榜样,而聪明的父母会鼓励孩子做自己。

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
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
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
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当众出孩子的丑。
前6条都是在家庭里的“单练”。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7条才是杀手锏。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知道哪些会影响孩子,那么就在这些方面尽量避免。这是做父母的应该做的。

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7

帖子

49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台灣檳榔叔叔叔b 发表于 2022-1-6 21:28:04
非常同意这句话。
父母不仅把生理的基因遗传给了我们,还把心理和精神的基因也一并遗传给了我们。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一则新闻,一个高知家庭从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小孩,小孩越长大他们发现孩子身上的陋习越多,例如不讲卫生、偷拿东西、喜欢骂人等。这对高知夫妻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自己没有这些陋习,也用较为科学的方法来养育这个孩子,但孩子越长大,越不像他们。后来经过了解到,孩子的亲生父母是以做“扒手”为生的。
这则新闻就很好地诠释了“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有些东西就是长在骨子里的。
不但是生理、心理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父母相似,甚至等你成年之后,你的爱情、你的婚姻都可能和父母相似。
美国作家苏珊·福沃德所写的《执迷》的一书中曾说到,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父母的行为是我们学习如何与恋人相处的课本,我们从父母身上学到男女之间应该怎样互动。父母如何对待对方,是我们长大后对待恋人的范本,同时我们也希望自己被那样对待。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是我们对爱的理解的基础。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1.jpg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说,你在童年时期和父母的关系,会在成年后折射在职场中。你的父母怎样对待你,你就希望在职场中领导怎样对待你,你怎样对待你的父母,同样也会怎样对待你的领导。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2.jpg
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一书中说到有的孩子爱撒谎,是因为家长经常说话不算话。很多孩子一味要求孩子诚实,自己却经常说话不算话。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也撒谎,我也可以撒谎。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3.jpg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44350312280293376">曾经有一项研究表明,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后,会发现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越来越像当年母亲对待自己的方式。虽然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但真正要改变的时候,非常难,因为母亲和我们血脉相连。从我们是一颗受精卵开始,就和母亲之间产生了练习,无时无刻不受到她的影响。
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幸福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员们之间不断学习,共同努力。
当优秀的父母,成为孩子的镜子,为孩子照亮人生的旅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6

帖子

628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28
123458690 发表于 2022-1-6 21:28:54
我很小的时候就会针线活、会织毛衣、会做蛋炒饭,能给芭比玩偶做一整套衣服...
可是没人教我,我也不明白自己怎么学会的。
为什么我这么确定没人教我?
因为爸妈都很忙,早出晚归,我们兄弟姐妹都是放养,上学时午饭也是自己动手搞定。
小时候,爸妈从不过问学习,更别谈教其他的了,就连怎么喊人认亲戚,我也不懂,以至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看到长辈都不敢开口喊人,怕喊错。
和爸妈的日常交流,几乎是没有,除了要零花钱,买衣服等生活琐事。
在这种环境下,我还是好好的长大了,算是个长进的孩子。
为什么?
因为我们自小就知道父母很难很忙,上小学时就会搭把手帮忙干活。
妈妈很辛苦很能扛,家中里里外外都得顾及,我总记得夏天的夜里,她在蚊帐里打蚊子的身影,偶尔会给我们掏耳朵,一个轮着一个。
爸爸很严肃,偶尔生气也会动手打我们,可是他很老实正直,做生意很保守,不卖假货不虚抬价格。
很多东西他们没有教过,可我们都学到了,因为我们全看在眼里了。
我们看到他们的为人处世、做事方法,我们知道他们的辛勤劳苦。
因此就算爸妈没关注过学习,我自小就很珍惜上学的机会,谈不上成绩多好,但不算差。
我父母的教育是有很大缺失的,年少时我也经历过不安与叛逆,可整体而言,他们的言传身教,不至于让我变成个问题少年,我健康的长大了。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
我今年30岁,骨子里的性子是随我老妈的,她对我的影响很大,难以用语言表达。
底子里的性子是很难改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7

帖子

47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6
老理 发表于 2022-1-6 21:29:52
首先同意这句话!
因为孩子从出生开始,
就透过模仿父母学会很多事情,
不管你愿不愿意,
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
也不知不觉中内化
成他的品格、价值观的一部分,所以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父母积极乐观,他就豁达开朗;父母整天抱怨,孩子长大也往往冷漠刻薄,不懂的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
蒙台梭利曾说:
“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
都会开花结果,
不仅影响他的一生,
也会决定他的一生。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父母的反射,

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欢迎关注 @勒勒妈 亲子教育 一起聊育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50

  • 帖子

    36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