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先说观点:辩证看待。
我们常说言传身教,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事实确实如此,正如《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中开篇提到的:
孩子能够模仿一切,见其子而知其父。

我们的孩子会模仿我们的一切行为。这并不奇怪,因为孩子就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这种学习是经常的、重复的。反过来,一个孩子的行为尤其能暴露他父母的行为。

因此,当孩子的态度出现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检查我们自己的行为,因为十有八九,孩子的行为源于我们的行为,而不是因为他怀有恶意或本性如此。
对此,我深有体会。作为孩子,我越来越多次在自己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同时,作为妈妈,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好多次让我惊掉下巴。
记得队友第一次去我家做客,回来告诉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喜欢盘着腿吃饭了,因为在放松的情况下,我全家都是这样的啊。
我家小毛孩3岁了,这一年多以来,我发现他经常说出一些跟他年龄不太相符的话。
比如,我带他出去玩之前,他会语重心长叮嘱爸爸在家要好好学习,还会说出“你是大孩子了,你不要哭哦”这种话。
想来肯定是因为去年一年队友考了CFA 3级和 FRM两个重量级考试,我曾多次带娃出去玩顺便叮嘱队友在家好好学习。而在鼓励他自己完成一些事情的事情,我们也经常会对他说“你是大孩子”了之类的话,孩子就这样耳濡目染地学到了。
再比如,在他多次教我画画都画不出来他满意效果的情况下,他会对我说“妈妈,Denden要生气了”,然后站起来转一圈,再回来继续教我。
每次看这个视频,我都会反思曾对他不够耐心的那些时刻。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Den宝还曾跟他爸学会了SB这样的字眼。虽然他不懂这是一句脏话,但是用的还挺到位,具体参考之前的一个回答 养宠物帮助我们发现的育儿问题
而最近,瑞士疫情严重,我和队友都在家办公,Den宝更是把用电脑和打电话的整套都学齐活儿了,活脱脱一忙碌的小白领。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1.jpg
因此,我心底里是认同「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的。也正是这句话,提醒我们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但是,认同归认同,这句话绝对不应该成为我们给孩子长大设限的理由。
原生家庭可以被超越,长大不应该设限。

现如今,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越来越多。仿佛不说两句「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样的话都不足以谈人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父母的局限和原生家庭的伤害,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以此作为挡箭牌,给自己的不恰当行为找到理由,甚至是安慰,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原生家庭,确实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将原生家庭的伤害带给下一代。我们可以学习,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
作为孩子,有时我们需要拒绝做「父母的镜子」的勇气。
除非我们的童年幸福美满,否则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要质疑父母的想法以及他们说过的话,病拒绝按照他们的方式行事,拒绝像他们那样不恰当地教育孩子。

不过,我们没必要向父母宣布我们对他们的质疑,因为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我们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就是最有力,最清楚的表达。
已经身为父母亲自养过孩子的人应该深有体会,到底要用尿布还是尿布湿?新生儿应不应该包蜡烛包?应该喂母乳还是奶粉?孩子是否需要抱睡?该不该给孩子穿开裆裤?孩子不吃饭的时候要不要喂?怎样树立规则意识?....
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们总会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而其中很多就来源于我们的父母。
是接受潜意识的支配,继续做「父母的镜子」,还是跳出固有思维的限制,用新的知识和经验来武装自己,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当然,我们必须要承认,做「父母的镜子」是一种本能。而做全新的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很多的努力。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2.jpg
最后,推荐这篇回答的参考书籍《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跳出「父母的镜子」魔咒,成为更好的父母,让童年的错不再延续。
@知乎亲子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9

主题

24

帖子

50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7
hughmini 发表于 2022-1-6 21:19:17
先说观点:辩证看待。
我们常说言传身教,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事实确实如此,正如《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中开篇提到的:
孩子能够模仿一切,见其子而知其父。

我们的孩子会模仿我们的一切行为。这并不奇怪,因为孩子就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这种学习是经常的、重复的。反过来,一个孩子的行为尤其能暴露他父母的行为。

因此,当孩子的态度出现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检查我们自己的行为,因为十有八九,孩子的行为源于我们的行为,而不是因为他怀有恶意或本性如此。
对此,我深有体会。作为孩子,我越来越多次在自己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同时,作为妈妈,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好多次让我惊掉下巴。
记得队友第一次去我家做客,回来告诉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喜欢盘着腿吃饭了,因为在放松的情况下,我全家都是这样的啊。
我家小毛孩3岁了,这一年多以来,我发现他经常说出一些跟他年龄不太相符的话。
比如,我带他出去玩之前,他会语重心长叮嘱爸爸在家要好好学习,还会说出“你是大孩子了,你不要哭哦”这种话。
想来肯定是因为去年一年队友考了CFA 3级和 FRM两个重量级考试,我曾多次带娃出去玩顺便叮嘱队友在家好好学习。而在鼓励他自己完成一些事情的事情,我们也经常会对他说“你是大孩子”了之类的话,孩子就这样耳濡目染地学到了。
再比如,在他多次教我画画都画不出来他满意效果的情况下,他会对我说“妈妈,Denden要生气了”,然后站起来转一圈,再回来继续教我。
每次看这个视频,我都会反思曾对他不够耐心的那些时刻。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Den宝还曾跟他爸学会了SB这样的字眼。虽然他不懂这是一句脏话,但是用的还挺到位,具体参考之前的一个回答 养宠物帮助我们发现的育儿问题
而最近,瑞士疫情严重,我和队友都在家办公,Den宝更是把用电脑和打电话的整套都学齐活儿了,活脱脱一忙碌的小白领。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1.jpg
因此,我心底里是认同「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的。也正是这句话,提醒我们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但是,认同归认同,这句话绝对不应该成为我们给孩子成长设限的理由。
原生家庭可以被超越,成长不应该设限。

现如今,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越来越多。仿佛不说两句「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样的话都不足以谈人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父母的局限和原生家庭的伤害,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以此作为挡箭牌,给自己的不恰当行为找到理由,甚至是安慰,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原生家庭,确实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将原生家庭的伤害带给下一代。我们可以学习,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
作为孩子,有时我们需要拒绝做「父母的镜子」的勇气。
除非我们的童年幸福美满,否则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要质疑父母的想法以及他们说过的话,病拒绝按照他们的方式行事,拒绝像他们那样不恰当地教育孩子。

不过,我们没必要向父母宣布我们对他们的质疑,因为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我们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就是最有力,最清楚的表达。
已经身为父母亲自养过孩子的人应该深有体会,到底要用尿布还是尿布湿?新生儿应不应该包蜡烛包?应该喂母乳还是奶粉?孩子是否需要抱睡?该不该给孩子穿开裆裤?孩子不吃饭的时候要不要喂?怎样树立规则意识?....
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们总会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而其中很多就来源于我们的父母。
是接受潜意识的支配,继续做「父母的镜子」,还是跳出固有思维的限制,用新的知识和经验来武装自己,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当然,我们必须要承认,做「父母的镜子」是一种本能。而做全新的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很多的努力。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2.jpg
最后,推荐这篇回答的参考书籍《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跳出「父母的镜子」魔咒,成为更好的父母,让童年的错不再延续。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85724f4099df3bbe69b629eb969367e4" data-hash="85724f4099df3bbe69b629eb969367e4" data-hovercard="p$b$85724f4099df3bbe69b629eb969367e4">@知乎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

帖子

495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5
优越酷发蕾 发表于 2022-1-6 21:19:31
一、孩子既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又是父母的影子。

先说一个美国心理学家Gilbert Gottlieb在1991年的研究发现,在孵化野鸭时,给鸭蛋听小鸡的叫声,那么孵出的鸭子就更喜欢小鸡的声音而不是鸭妈妈的叫声。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详细的分析了环境对儿童的影响[1]: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1.jpg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包括:
微观系统:对儿童发展产生最直接影响的环境,包括父母、幼儿园等;对于大多数婴儿来说,微观系统仅限于家庭;微观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背景,互相影响着,比如父母影响婴儿,婴儿也会影响父母。
中间系统:在微观系统,如家庭、学校和同伴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如果微观系统之间有较强的支持关系,儿童的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比如,与父母建立安全、和谐关系的幼儿,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也易于被同伴接纳并建立起亲密、支持性的友谊关系。
外层系统:儿童并未直接参与,却对他们的发展也产生影响的系统,包括邻居、传媒、父母的职业、及父母对工作的喜爱程度,也会对儿童的情感产生影响等;
宏观系统:涵盖着社会的宏观层面,包括规定如何对待儿童、教儿童什么以及儿童应该努力的目标等,如是否反对体罚儿童;
历时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会根据自身身心特点、人格特点和所处环境特点,在人生的不同节点上选择、修正和创造他们的环境和经验,而这些又会反作用于他们自身。
以上的系统是层层嵌套,互相作用的。
从生态系统理论来看,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儿童的发展。
最著名的实验,莫过于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的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
他让一个母亲先和孩子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积极响应;然后让母亲再换成一个没有表情的脸,无论孩子怎样做,母亲都一直面无表情。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2.jpg

  • 实验之初,母亲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
  • 静止脸实验开始,母亲面无表情。孩子已经发现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
  • 孩子发现以后,继续尝试让母亲与自己互动,但是母亲仍然面无表情,依然没有改变。
  • 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发生大哭起来。
  • 最后哄回宝宝,宝宝又恢复开心的模样了。
婴儿从出生就希望与父母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既渴求与依恋对象接近,还希望努力维持这样的接近。表现在婴儿的行为上,就有两种模式:信号行为模式和接近行为模式。在信号行为模式中,婴儿有微笑、啼哭、注视和发出声音等,目的在于把父母呼唤到自己的身边;而在接近行为模式中,有吮吸乳汁、抓住母亲不妨和用目光追视父母等,目的在于保持和母亲的接触。
由此可见,父母在孩子的各个方面都能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二、孩子为什么爱模仿大人的行为?

他们的觉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
儿童喜欢模仿大人的语气说话和大人的动作,模仿老师跟学生说话的样子等等。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喜欢模仿他们的潜意识也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一个大人,希望能够做大人做的事情,他们渴望体验大人的角色。
但是,当孩子的经历不多时,还不知道有些词、动作的具体含义,只是觉得他们在说某一些话,或者做了某一些动作,让父母笑了,怒了,他体验到了一种“影响力”。
比如,前段时间米宝在幼儿园跟着老师学了“弹吉它”的动作,边踮脚、边做手部动作,嘴里还哼着小曲儿,样子很滑稽,所以我总是忍不住会笑;米宝就知道了这个动作能逗我笑,所以当我和他严肃地说某一件事的时候,他就尝试做这个动作,来逗我笑。
当然,父母也完全可以利用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多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比如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做到,孩子也会养成信守承诺的习惯;父母遵守交通规则,孩子才会遵守“红灯停、绿灯行”;孩子帮父母做家务之后,父母表示感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才更容易感恩!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3.jpg
在石家庄的一个路口,一名妈妈牵着一个小女孩过马路,见到有车辆驶来,两人下意识地停步打算退回。不过,车辆在斑马线前停下让行。母女俩虽然已经过了马路,但又退回,向让行车辆鞠躬致谢,还向司机挥了挥手。
我想,好的教育正是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最后,我想以“Children See Children Do”来进一步证实「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与大家共勉!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4.jpg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90067872833781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47

帖子

64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47
123456835 发表于 2022-1-6 21:19:51
我不想成为父母的镜子,但我还是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我母亲的样子——那种穷人特有的、小家小户的吝啬和卑微。

01

九十年代初,二舅从部队退役后被分配到县城当交警,单位给他分了房,二舅便带着舅妈和表姐住进了城里。表姐比我大两岁,母亲让我叫她姐姐,我就一直叫到现在。

我家在乡下,和姐姐家相距三十几公里。七岁的一天,母亲带我到姐姐家玩。她家位于一栋七层楼房的第二层,屋子里铺着水泥地板,三室一厅的开敞格局,纯白的墙面,和乡下低矮暗黑的土墙房子分明属于两个世界。

姐姐主动拉着我玩,大方而自然。我挣开她的手,本能地退缩,红着脸低着头,奋力缩到沙发的一角,或是躲到母亲身后。

那是我记事后第一次见到姐姐。她那样干净的脸,我也是头一次见,娇脆的轮廓在我看来美得不近情理。相比而言,我就是一个乡下来的土头土脑的脏小孩。

姐姐指着茶几上各种我没见过的糖果,让我自己拿着吃。我僵直着身子,眼睛盯着托盘,却怎么也不好意思伸手去拿。直到姐姐抓了一把递到我面前,我才羞涩地接过来。

我小心地剥开糖果的外衣,像剥开一个新奇的世界。那是我第一次吃到那么美味的糖果,表面是白色的巧克力,里面是酸酸甜甜的果汁,我一口气吃掉了十几粒。      

那天,舅妈坚决挽留我和母亲,让我们住一晚再走,母亲同意了。晚上,我住在姐姐房间,和她睡在一张床上。推开表姐荔枝红的房门,一股淡淡的水果清香盈鼻而来,不像乡下,房间里只有柴火和泥土的味道。墙壁、床单和被罩都是干净的粉红色,好像里面住着一位公主。墙上贴着几张当时流行的美少女战士海报。

我站定在房门口,痴痴地望着,手脚无处安放。

姐姐洗完澡从浴室走出来,穿着粉红色的睡衣,边用手撩头发边问我要不要洗个热水澡,我抿着嘴点头。她从衣橱里找出另一套淡粉色睡衣,放到我手中,让我洗完澡再换上。我不敢直视姐姐的眼睛,眼神总是游离和躲闪。

那是我第一次用热水器洗澡。姐姐帮我拧开,教我怎么使用,告诉我往左边拧是热水,右边是冷水。从喷头流出的几十条细水串唰唰地冲洗着我的身体,不一会儿整个浴室里飘起热气腾腾的白雾。昏黄的灯光洒在白雾上,将雾气撕成一条一条的帘幕。我使劲揉搓着自己黑黝黝的身体,生怕有没洗干净的地方。

换上姐姐舒软的睡衣后,我趿着拖鞋走进房间,小心翼翼地躺在床上,整个身体陷入软绵绵的床垫里。我感觉自己睡在轻柔的云层上,不敢动弹,缥缈着进入了梦乡。

我像灰姑娘住进了城堡,靠着姐姐的衣橱,当了一回公主。  

第二天一早,离开姐姐家的时候,舅妈往我手里塞钱,让我拿去买零食吃。姐姐拎出一个圆鼓鼓的行李袋,说里面都是她不穿的衣服鞋子,让我带回去穿。我羞涩地接到手里,低声说着谢谢。

第一次见面后,我意识到自己和姐姐不一样。她拥有小孩渴望的东西,她有的我都没有。

回到乡下,再去学校的时候,我已经是另一番行头。姐姐的衣服,无论款式还是质量都是上乘。穿着姐姐送给我的漂亮衣服和鞋子,大摇大摆走在校园里,我总能成为同学关注的焦点,感受着他们艳羡的目光。  

女同学总会追着问我城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的漂亮衣服都是哪里来的。我乐于跟同学讲我住在县城里的姐姐,描绘她家的高楼,她家的白粉墙,她的神秘衣橱。那是我最得意的时光。

02

第二次去姐姐家,她的房间成了我想探寻的宝物密室。

姐姐的衣橱,填补了一个女孩所有的渴望,我开始觊觎里面的一切。晚上,趁姐姐洗澡的时候,我偷偷钻进她的房间,打开她的衣橱。

我在第一层隔板上看到一个雪白色蕾丝边的方形盒子,翻开一看,里面全是粉色的玻璃水晶,颗颗晶透,每个棱面都折射出一个我,我能看到自己眼里的光。

我头脑一热,手像失去了控制,偷偷拿起一颗水晶,藏到自己的口袋里,迅速跑出房间,心「砰砰砰」地跳着。

直到确定姐姐无法从几十颗水晶里察觉出少了一颗,我才稍微安心。第二天我带着水晶和姐姐打包好的一大袋衣服得意地离开了。

粉红水晶和漂亮衣服又一次成了我在同学面前炫耀的资本。我把偷拿的那颗水晶放在课桌里,后来莫名其妙不知所踪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

帖子

495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5
michelemi 发表于 2022-1-6 21:20:28
1
表弟不会念书,游戏玩的还不错,小姨(表弟的妈)很担心,每次就打电话让我们去劝他,还想让功课好的兄弟去她家指导。
她家确实比较困难,小姨残疾,小姨夫精神有点不正常,但是人勤劳踏实,在学校里谋个打扫卫生的活儿,每个月千百块,家里申请了低保补助,每个月三四百,还有一比投资学校的红利每年发放,日子算是紧巴巴的过。
作为亲戚,我们自然是能帮的帮,但有一回真的是让我们开了眼界。
那会,表弟没考上高中去当地的一所职业中专念书,小姨饶有兴致地在家庭群里发了一张照片。
那是一张班级照,小姨还在照片上圈出表弟的一个女同学说:“这个人长的好丑”,“就坐在XX旁边”,“胖胖的,看起来还有点智力障碍。”言语间,不禁流露出对他人的鄙夷。
说真的,一所学校都是差不多的孩子,小姨家境也不好,她还会对别人冷嘲热讽,实在令人费解。
2
还是那个小姨。有一回她跟我们抱怨二姨夫,说:“小姨夫在学校里干了这么久了,校领导都没给他涨工资,还是原来的一千四百块”,“你看那谁谁家的亲戚也在学校干,工资都涨了就他没涨。”言语间,满腹的牢骚。
二姨夫我是知道的,他不是校领导,当初为把小姨夫安排进学校,也是受尽别人脸色。
自己晋升也不顺利,跑了好多门路都以失败告终,他在学校是没有这个权力为小姨夫涨工资的。
那阵子,他还在为孩子工作的事而奔波。孩子刚留学归来,工作没有着落,没有心思顾及那么多。
小姨到处指望家里的亲戚能拉他们一把,自己却不去尝试,这是其二。
3
可能日子真的太难熬了,小姨夫终于去尝试了下银行保安的工作,好在他人高马大银行录用了他,工资变成了四千多。
每次看到我们,都不无高兴地说:“还是银行的待遇好啊!”,“要知道就早点试试了”,还常在朋友圈晒银行的伙食还有他们的年货。
这个时候,我们发觉表弟也有了稍许变化。以前游戏上线的时候,好友榜首总是牢牢被他占据,现在几乎不见他的踪迹。
上一回见到我们时,就笃定地说要把以前荒废掉的时间弥补回来,也不再幻想不着边际的主播梦,职业梦。
他说,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画画上,还报了学校周边的培训班,为了以后在社会上能有个安身立命之本。
4
看到这种结果,我们由衷地为他们开心。
一个人总不能一味地去接受别人的帮助并习以为常,甚至想当然。
父母的榜样作用在无时不刻影响着孩子,所谓“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深以为然。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1.jpeg
父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89326368960020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3

帖子

57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72
成哥337 发表于 2022-1-6 21:21:20
我曾经也觉得:我就是我妈的镜子……深以为然。
我妈年轻的时候是大学班里的班花,一所后来是985、211的工科大学,女生本来就少。
这种资源稀缺情况下的班花,其实也不算是很漂亮,但中上还是有的。
与她的的颜值不太匹配的就是她那十里八乡都闻名的“暴脾气”。
据说,她年轻的时候,但凡附近哪家小孩儿哭,家大人就会吓唬孩子:“你再哭,X阿姨(我妈)就来了。”
然后,小孩的哭声戛然而止。
……
我小的时候算是很老实的孩子了,不老实不行。
就这样还三天两头挨打。
体罚工具也有各式各样的,我记得的有(大概是痛得比较深刻的):做衣服用的竹尺子,还有拖布杆儿,偶尔是折扇。
被打之后,第一天被打的地方会起一条条的红印子,第二天转青,第三天变成紫红,第四天则是紫色,慢慢地就褪去了。但经常还没等到褪去,新印子又添上,于是新伤覆旧伤,盖不及,修不好。
我幼儿园中班的某天,大概被打得实在受不了了,到幼儿园跟老师说:“老师,我要改姓。”
老师逗我:“你要改姓什么啊?”
“我改姓X(我妈的姓)。”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我改姓,我妈妈就不会再打我了。”
以上部分我完全没有记忆了,是我成人后,有一次聊天时我妈转述给我的。
我妈回忆说,当时她听到老师的转述,眼泪就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这点我是相信的,因为她在回忆此事时,眼圈也红了。
然并卵,
我依然是我们那幢楼所有孩子(大概四、五十个)中挨打最多的一个。
尽管我是年级第一,尽管我是学习委员,尽管我是其他家大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从小学到大学,从来没出过我们那个区(当然我们区也是市里的文化区,好学校多),因为妈妈不想让我走远,她觉得我在身边她比较放心,也许是“好控制”吧。
我还记得大一的寒假,爸爸突然离世,之后为了照顾妈妈,我从住读复又每日走读。
我若是有某天回去晚了,妈妈一定会给我打N个夺命连环call,对了,那个时候还是BP机,来一个信息会响两次的那种。
然后,我就会在自习室里,面对四周愤怒的眼神,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

大三、大四的时候只有一个念头,毕业了一定要去外地,能走多远走多远。
后来选了一个很低的薪水,去了一个很远的城市,再后来,去了国外。

虽然远在千里万里之外,我却发现自己的身上有深深的母亲的烙印。
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 ,经常在电话里骂人,摔下属的电话。
我喜欢控制身边亲近的人。
我争强好胜,不肯容人让人。
我总喜欢迟到十分钟。
……
我终于活成了我最讨厌的样子。
有一年创业失败+失恋,我在家里哭得稀里哗啦,在网上四处搜寻,想找点“精神安慰剂”。
终于让我找到了四个字——原生家庭。
是的,就是它。
我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都是我妈的“锅”!

又是十几年过去了,
我很庆幸,还好我还有些反省精神和学习能力,又值遇良人。
不然今天的我,可能依然在重复这个消极循环,然后甩锅给我妈。
毕竟相比较自己的反省改变,甩锅可容易多了。
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孩子说谢谢,而孩子一辈子都在等父母说对不起。

有趣的是,过去回忆起我妈,我竟然找不到一丁点儿温暖的记忆。
你瞧,人就是这么容易放大痛苦和委屈,忘却对方的好。
当我在内心与我妈和解后,我竟然也能忆起很多儿时的温暖瞬间了。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和我妈住在相邻的小区。
我们不再吵得鸡飞狗跳,过去可以轻易激怒我的话,现在如空谷回响。
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也许是我老了吧。

我们每个人都是我们这个家族序列上的一个契机。
与原生家庭和解,切割但不断裂,找到一个新的循环与归宿。
发掘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毕竟我们除了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任何人。
然后改变与自己孩子相处的方式。
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做代际间的“转型人”——我们有能力让自己获得能量去超越父辈传给我们的消极的人生剧本;我们可以积极主动的选择不去责骂孩子,而是去肯定他们,用积极的方式塑造他们;我们可以选择做连接过去和将来的一环;我们自身的变化可以影响许多后来者的生活。[1]
今天翻到了一张6岁生日的照片,放在这里,纪念一下吧。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1.jpg

怎么觉得那时素颜的妈妈那么好看呢。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85724f4099df3bbe69b629eb969367e4" data-hash="85724f4099df3bbe69b629eb969367e4" data-hovercard="p$b$85724f4099df3bbe69b629eb969367e4">@知乎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48

帖子

70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707
Rocky104 发表于 2022-1-6 21:21:27
大家都讲的很好,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说说。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没错,我在这面镜子上看到了自己,
准确来说,孩子这面镜子倒映了自己的童年。
如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
有次,在我家大宝快两岁的时候,我看他在玩小汽车,
阳光从窗户照进房间,空气中的尘埃缓慢飘移,
我仔细端详着儿子的小脸,泛着光很好看,似乎还有细细的小绒毛,
他一边摆弄车,一边念念有词,说:这个车停了,没有开。
他又站起来,把小车摆在茶几边,说:这个车停在悬崖边上啦,快掉下去了。
我突然一阵恍惚,这似乎就是我童年候的场景啊,
他的神情、语气、动作,极像那个三十年前的自己,
我小时候不也是手里拿着小汽车、兵人、恐龙、变形金刚,
利用沙发桌子等各种家具的“地形”,自言自语,
甚至安排完成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自导自演”的故事?
人生无法和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主人翁一样完成逆生长,
我们儿时的想法和行为,我们儿时着迷的游戏,我们儿时那对年轻的父母
这一切在自己的记忆中早已模糊看不清楚,
但是,如何重逢儿时的自我?
唯一的办法就是生个小孩。
观察他,感受他。他就是我,我曾是他。
一个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的时候,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  
——余光中
孩子是自己和爱人基因的延续,是生物学特征上最接近自己的另一个人类个体。
你体内的基因序列,在这个生命的体内发生、延展。
这是一件相当神奇的事情。
他是这么的弱小,但他身上却有丰富的可能,你希望他比你优秀,全力地照顾、帮助他得以成长。
他/她是我们地球上最亲密的人。
另外,我在学校教学,也接触过很多孩子和家长,
有的孩子很棒:自律自信,行为习惯良好,待人接物得体,学习自觉有效率,
我就可以断言他们的家长也是优秀的人而且很用心地倾注心血教育他们的孩子。
也确实如此,与优秀孩子的家长,沟通起来也是非常顺畅舒服,而且有什么事情需要家长合作完成,他们都处理得很稳妥。
而那些有诸多问题的孩子,不是说他们的家长一定也不好,而是要么他们的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忙于工作对子女疏于教育,要么确实父母自身也有诸多问题,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每个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1

帖子

441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沧海840 发表于 2022-1-6 21:22:09
清单式的阅读了十本育儿书,基本上都能感受到现行的育儿理念中强调的关于妈妈的自身心理和情绪状态调整对孩子的影响,而基本上十本育儿书都提到一个问题:“如何可以做到不打骂又能更好的教养孩子?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对孩子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妈妈们很辛苦,一边是琐碎的生活,一边是状况频出的育儿,事情一多,难免急躁,一急躁就容易情绪失控,轻则对孩子吼叫,重则对孩子打骂,鸡飞狗跳的育儿生活啊,是多少家庭的写实?!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1.jpg
在美国和日本有一种大受欢迎的“不打骂、不溺爱”优雅教养法——这种教养法提倡父母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家长应用科学的教养方法,对孩子不打骂不溺爱,优雅的教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这一理念是由美国教育家,家庭教育演说家,畅销书作家伊丽莎白·克拉里(Elizabeth Crary)提出来的。她在1979年出版《0-12岁:帮孩子养成好习惯》(Without Spanking or Spoiling)一书,一炮而红,常年应邀在美国和日本各大教育论坛发表演讲,并应邀参加《奥普拉脱口秀》(Oprah)等全国性电视节目。截止目前,克拉里先后累计出版超过三十种家庭教育畅销书,其所著《0-12岁:帮孩子养成好习惯》成为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经典读物。
我国心理学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0—6岁是儿童性格习惯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重视6岁之前孩子的身心成长特点是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的。
如何更科学的养育0-6岁孩子呢?推荐这本克拉里针对0-6岁孩子的教养问题而写的《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2.jpg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3.jpg
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这本书中,克拉里这位拥有40多年幼教经验的实战派专家提供了10大策略,32种替代打骂的方法,150种现场问题解决技巧,融合行为修正、交互分析以及阿德勒-戴克斯法等多种心理学策略,结合自己长期研究学龄前儿童的经验,总结出一套能有效影响孩子行为的具体技巧,通过这本书的阅读,父母们可以积极调整自身行为,摆脱打骂或溺爱的育儿方式,跟孩子实现更好的互动,从而培养出独立、积极、有幸福感的孩子。
一.你只能改变你自己

心理学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之一,是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任何试图改变他人的行为都是无效的,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其实当你在改变自己时,同时就会改变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他人也必然会对此做出回应。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4.jpg
儿童教育是一门通过改变自身行为,从而更大概率地使孩子表现良好的艺术。孩子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教养者的问题,所以,育儿先育己,人生这场修行,不如从育儿开始好好调整。
二.三角凳理论

克拉里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中,将儿童教育比作一张三角凳,三角凳要站稳,需要“三条腿”的支撑:对自身价值的了解,对孩子合理的期望,对自我需求的尊重。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5.jpg
首先,父母应该清楚,自己真正看重的是什么。父母清晰的价值观是一切育儿的基本。自己都不清晰自己要什么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其次,一切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做调整。
无论父母们期望的是什么,请一定以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做调整。网络上那个背乘法口诀背到崩溃哭诉“我太难了”的小女孩,就是典型的父母期望和孩子的实际能力不符的情况。做符合孩子实际身心发展能力范围内的期望,不做不切实际过早的“拔苗”是每个父母都应该谨记的。
最后,父母先让自己愉悦,尊重了自己的自我需求,才能更好的影响和示范给孩子。一个长期抑郁的妈妈培养不出一个阳光开朗的孩子。父母先满足自己的内在心理需求,自己的内心洋溢着幸福,才能更好的养育孩子。
三.“优雅教养法”解决问题的五步策略方法

克拉里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中提倡解决孩子行为问题五步法:即界定问题、收集数据、探索潜在解决方案,评估、选定与实施方案和评估解决方案。
1. 界定问题: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面对育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长首先应该做的是冷静下来对当前的状况进行界定,孩子做的哪些事情,说的哪些话让你觉得是问题?为什么会觉得是问题?当父母们能够做到这样的冷静分析时,就迈出了优雅教养法的第一步。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6.jpg
2. 收集数据:
需要收集的数据很多,一般包括这样的状况发生的频率、发生在什么样的情况背景下、当前的孩子发育水平是怎样等。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7.jpg
父母可以用积极倾听的方法来确实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孩子是否知道应该怎么处理也很重要,明确的对孩子表达期望也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3. 探索潜在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改变自己、改变状况、鼓励良好行为和抑制不良行为四种。
家长积极的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改变自己的期望值,甚至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性情都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毕竟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有意识的改变家庭环境,调整不合理的日程安排,在孩子出现状况时,做好有效的过渡安排等等也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鼓励良好行为的措施有很多,表扬、奖励、积极关注都是需要的。精神奖励和表扬应该是优于物质奖励的,对于物质奖励,请慎重!
抑制不良行为则比较简单,忽视法对于0-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是有效的,当孩子行为不当时,忽视不理,很快孩子就会忘掉转而被更新鲜的事物和方法取代了。替代法同理,这里不做赘述。
四种方法灵活运用,综合考虑,选择出当前情况下最佳的解决方案,没有统一的标准。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8.jpg
4.评估、选定与实施方案:
当采取了一种方案时,家长应该有意识对这种方案进行评估,成功了要鼓励自己,不成功要积极尝试另外的方案,可以利用必然后果法、逻辑后果法以及隔离反省法等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拿隔离反省法举例,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很多家长都会选择隔离反省法,将孩子隔离开当下的环境,给孩子一个反省的时间,然后等时间到了,再将孩子带回之前的环境中。但是存在一个很多家长都会出现的错误:当孩子回到环境中时,应该对之前的错误状况进行修正,可以重复示范,明确告诉孩子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让孩子从犯错中学会经验才是最好的教养方法。
5.评估解决方案
事情处理结束后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应对方案做评估,如果结果是理想的,可以继续在下一次的状况中应用,如果结果不理想,应该积极主动的调整更有效的应对方案,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父母在采取行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脾气,也要顾及孩子的性情。
克拉里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一书的第七章专门列举了10大策略,32种替代打骂的方法,150种现场问题解决技巧,各种实战经验应有尽有。她在书的最后强调: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一书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指导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效能训练、行为修正、交互分析以及阿德勒·戴克斯法。本书中所有材料均适用于学步期及学龄前儿童,所有事例及练习均体现了上述技巧的实际运用。当然,若要把书中的理论付诸实践,则离不开你的思考与行动。”
教育是一件没有固定尺度,没有统一评估标准的事业。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孩子的教育,每个家庭的教育也是不同的,再好的教养方法,只能是方法,最终离不开的是父母们智慧的思考和行动。美式教育是讲究实效性,也是讲究方法的,不打骂不溺爱,“优雅教养法”推荐给你!
点击下方购买链接可以直接购买!育儿路上,你需要一点这样的智慧!
我是宸妈,专注于青少年教育教养,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分享、点赞、关注和评论,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1

帖子

501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1
活在当下897 发表于 2022-1-6 21:22:56
前两天在门口和孩子挖沙,遇到一个小区的妈妈带着两个男孩,老大4岁,老二2岁,期间老大和我家的一起在沙堆上跑来跑去的,推着平衡车说着火了,另一个就去当消防员救援;老二呢自己一个人在沙堆上玩会儿就直接躺下了,抓着沙子玩一会儿,又四周看看,过了很长时间,妈妈摸摸他的额头,说没有中暑吧,体温正常,孩子又自己去玩了.....
用孩子妈妈的话说,两个孩子的性格真是相差十万八千米,老大是非常有自己主见的,小时候呢非常难带,爱哭,后来妈妈抱着还在做瑜伽球一垫一垫的能稍微安静点;老二简直就是天使宝宝,从小就乖乖的,一个人可以玩上很久,挖沙拿着的水桶,工具,哪一个还在去借都乐呵乐呵的。
所以在带老大的时候她也是非常的焦虑和疲惫,总是想着各种办法让孩子安静,陪着玩,等到老二的时候,先是有了老大的经验,然后自己从心里也平静很多,不那么焦虑了,在处理老大和老二的吵闹,争抢东西时候也是轻松多了。
用她的话说,固然老大和老二有天生的性格上的很大不同,和她自己养育两个孩子的状态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她老公是德国人,之前家里都是买面包的,因为疫情原因改成自己在家做,很传统的,黑麦粉+水的自然发酵,不需要揉出膜,但是持续3天时间,放在以前她带一个老大都是手忙脚乱的,现在带两娃还能做面包感觉都得心应手。
累吗?累,她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学,哪怕这学期开学一天她都会把老大送去幼儿园。
但是看着她和孩子相处的样子,让我感觉生活慢了下来,孩子打水,挖沙,湿了脏了,如果孩子不主动来寻求帮助,她不会打扰他们,发生争抢,也是耐心的对小的说,这是Henry的,你的在这里......哪怕孩子孩子百无聊赖的乱逛,躺在地上,就让他静静的躺在,无需大人“找些事情”给他:你看看要不要玩这个?
父母的语言,言行,状态都是会影射到孩子,更重要的是看到这些,我们大人反过来又做能做些什么?是否能提升自己?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身边的家长朋友也是我们的镜子,多和明亮的镜子相处,提升自我,孩子,大人都会轻松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55

帖子

640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40
无人岛屿颈 发表于 2022-1-6 21:23:52
我的朋友老常,有房,有梦想,热爱音乐。然而,他一次次被骗入传销组织,做着一夜暴富的白日梦。

后来了解了他的家庭,我似乎明白了「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




我说我干不了传销,管理我们的头目笑了,说哥们你还不了解人是怎么回事。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欲望,而且永远不会被满足。只要你抓住这一点,你就能成功,你看这一屋子人不都是我发展来的吗。

2002 年,我被骗入传销,因此有机会领教到上文的那一套成功学。

骗我进去的人是我朋友老常。

我和他既不是同学,也不是同事,他比我大好几岁。二十年前我作为一个热爱摇滚的年轻人在邯郸这座四线小城里被大多数人视作异类,被称为「打口青年」。

我们经常出没的场所是卖打口盘的音像店和琴行,而老常正在倒腾打口盘,没少挣我的钱,一来二去我们就认识了。

熟悉以后发现我们住得非常近,都在老工厂家属区。那时我接我母亲的班成了所谓的正式工,但上班两年后,单位已经开始减员增效。

我处于半下岗状态,天天在家死磕吉他,梦想能有一支自己的乐队,像涅槃乐队那样灿烂燃烧。

我和父母住在当年单位分的老家属楼两间半的老房子里,我住在半间里,狭窄的空间让我不能放开音量听摇滚乐,练琴时吉他音箱发出的轰鸣声让邻居深恶痛绝,甚至被邻居直接拉电闸警告过。我青春的荷尔蒙被摇滚精神点燃,但却无处发泄。

而老常这厮居然独居一套两室一厅。原来老常的父母都是当年的北京知青,那两年有政策,夫妻双方都是知青可以调回北京,老常的父母就都回了北京,老常还有一个姐姐,也考上了北京的大学而留在北京工作,老常自小顽劣叛逆,混了个本单位子弟技校,就在单位混个临时工,他也不愿意干,早就不去了。

他家就成为我们这些打口青年的据点,老常还有一套一万多块的发烧音响,据老常说以前在音响行打工,一年工资换了一套这玩意。于是在老常家我们把棉被糊在窗户上隔音,把音量开足听各种音乐,也可以练琴拼酒。

老常倒腾盘那两年挣了点钱,在打口圈内很有名气,还在邯郸的地方刊物上写过一段时间乐评影评。但他最大爱好就是买盘,把卖盘挣的钱又全都买成自己喜欢的所谓尖货。我们也就听听CD,老常却固执的认为黑胶唱片才叫牛逼。

那些黑胶唱片的价格远超出老常的经济能力,但是老常不吃饭也要玩这个。到了2000年前后,MP3和网络的兴起的让买盘听音乐的人大幅缩水,老常的打口生意一落千丈,连维持生活都成了问题,无奈之下老常白天在路边摆摊卖盘,晚上在一家演艺酒吧当音响师,靠着自己卖音响时学的那点功夫混碗饭吃。

那时 1972 年出生的老常已经年近三十,与他同龄的一茬人大都已经结婚当爹,老常每年春节回北京过年最头疼的就是应对爹妈的逼婚,他是三代单传。

老常虽然长得像个发育不良的痨病鬼,身材像干瘪茄子一样枯干,两只小黄眼珠嵌在一张两腮无肉的长脸上,但是他对自己的魅力非常自信,留着艺术家的长发并以艺术家自居。

他妈曾经托邯郸的老同事给他介绍过几个对象,相亲时从来都是双方互相看不上,人家女方嫌他长得古怪又没正式工作,而老常目标是电影里那种长腿大美女,这种相亲的普通女孩入不了他的法眼,老常说我北京邯郸都有房,这种村妞爷看不上。

2001 年春天,老常从北京过完年回到邯郸,那时我们谁也不知道那一年会给后来的我们带来那么深刻的改变。

老常回来说他妈给他在卡上存了五万块钱,让他今年必须结婚,我说那就在报纸上登个征婚启事。

他说扯淡,就凭我能找不到个漂亮姑娘结婚?我今年必须找个给你们瞧瞧 。

我因为练吉他的缘故,认识不少学吉他的朋友,那天去琴行买琴弦,碰见一个学琴的小兄弟小高带着女朋友,叫昝雪,才二十,她也喜欢摇滚乐,键盘弹得不错,小高说准备组乐队让她当键盘手,我说那肯定行,最起码颜值不低

没想到过了几天我又去琴行,碰到这个女孩自己在琴行,脸上呆呆的像有心事。我就问问怎么了妹妹,她说小高出国留学了,她俩掰了,现在很伤心,我就顺便安慰她,请她吃饭,没想到这小妮子把我当成知心哥哥了。她老家在东北舒兰,爸妈离婚后,跟着她妈改嫁来了邯郸。

我那时也没有女友,但是我对昝雪真没那意思,觉得她太小了,我只是还在做我的乐队梦,觉得她上过音乐学校,还跑过歌厅,想着和她一起组乐队。

后来我带她去老常当音响师的演艺酒吧看过一次演出,她就和老常认识了,但我那时绝没想到他们俩会发生什么故事。

再后来我让昝雪带着键盘去老常家排练玩,老常和昝雪大谈他的音乐收藏,侃的小姑娘一脸崇拜的表情。到了晚上我买了点现成的菜,买了箱啤酒,叫上一块玩琴的哥们老三一起吃饭喝酒。酒至酣处一起弹琴唱歌,不亦乐乎。

到了晚上十点多,我看差不多了,对昝雪说我打车送你回家吧。喝了两瓶啤酒的昝雪满脸潮红地说不着急,再玩一会吧。

老常说你要有事你就先走,一会我送她回去,别管了,我说那行,我就和老三一起走了。

第二天我酒醒以后发现钱包忘到老常家里了,就去老常家拿。敲了半天门,老常披散着长毛叼着烟睡眼惺忪地来开门,问这么早干嘛。我说我钱包昨天忘拿了,进门就听见洗手间哗哗的有洗澡的声音。

我诧异地问谁啊,老常脸上露出诡异而又得意的淫笑,嘿嘿不语。

这时我听见洗手间传来昝雪的声音,说把我衣服拿进来。我顿时惊得张大了嘴,说老常你丫真他妈下得去手,你个老流氓比人家大多少?

老常说扯淡老子才是被动的呢,这丫头说啥也不走,直接扑的我。我说可能她缺乏父爱吧,心想这真是送羊入虎口了。

这以后的的几个月是老常一生最甜蜜的时光,演艺酒吧的音响师也不干了,打口盘也不卖了,花着他妈给的五万元结婚资金,天天和昝雪腻在一起。对昝雪是要啥给啥,自己喜欢的唱片也是不惜血本。

我们都用贫嘴张大民里面的台词调侃他老常的春天来了,老常说我对爱情有四草原则——兔子不吃窝边草、天涯何处无芳草、好马不吃回头草、老牛专爱啃嫩草。我这不就是啃了根嫩草么,你们都是羡慕嫉妒恨。




转眼半年过去了,昝雪他妈知道这事,气得够呛,不让昝雪出来。但是他妈也知道小姑娘不能戗着来,就对昝雪说你要愿意和老常结婚我也没意见,但是他得在开发区买套商品房,再有辆车,我就同意你嫁给他。

昝雪告诉老常他妈的条件,老常一听就懵了。那五万块钱也造得差不多了,车房怎么也得几十万,自己连个工作都没有,去哪弄这么多钱?

十月初我又在老常家见到了昝雪,她说她音乐学校的一个男同学现在在秦皇岛的一个歌厅干伴奏乐队,需要一个弹键盘的,是什么度假村,档次很高,工资不低,要让她去。

他妈也同意了,但老常有点不太乐意,说你妈就是不愿意让我俩在一起。

昝雪说你要是牛逼你现在拿钱去砸我妈,老常一听这话蔫了。但是老常不放心,怕昝雪被别人抢了。他给我说干歌厅的什么德行我能不知道吗?

第二天昝雪他妈送昝雪坐火车去秦皇岛,老常早就坐汽车在下一站邢台等着,两人就一起去秦皇岛了。

不久老常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和昝雪正在海边呢。那时我们还没有手机,QQ微信也没有,我们都用的传呼机。老常是用海边的那种插磁卡的公用电话给我打的电话,还学着《将爱情进行到底》里的李亚鹏,说让我听听海风的声音。

那时的我还真没去过海边,顿生羡慕,老常说他和昝雪都在歌厅上班了,他当音响师,昝雪在乐队弹键盘,都是一天好几百,三天一结账。我说这绝对高工资啊,老常说过几天回来一趟拿点冬天衣服,见面再细谈。

我那时年轻没见识,还不知道海边度假村在冬天根本就没人。

十月底的时候老常和昝雪回来了,才去了几天,感觉两个人气质都不一样了。老常眼里闪动着异样的光彩,昝雪时不时蹦出一句过一段有钱了买这个买那个,好像两个人马上就要发大财一样。

然后她俩就一起忽悠我去,说你的吉他水平没问题,天天在家练不上台演出是不行的,那个歌厅乐队吉他手正好不想干了,这是个机会,你练半年绝对不一样。

同样的话我的吉他老师也说过,这点确实让我心动,我寻思去干几个月挣个一两万,就可以把我的国产假芬达吉他换成美国芬达了,然后再进京混地下摇滚圈,没准我的摇滚梦想就此实现了!

现在回头看,那时的自己确实太年轻了,毫不怀疑地相信了老常和昝雪的忽悠。

那几天活在一种对未来的虚幻憧憬中,我翻看那时的日记,老常是 2001 年 10 月 24 日回的邯郸,27 号回的秦皇岛,我是 11 月6日去的。我的日记里写到「早起爸送我到火车站,在车站爸一直叮嘱我,不行就赶紧回来」。


如何看待「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1.jpg

作者供图|作者当年的日记


我找到了当年的火车票,那时邯郸到秦皇岛还没有直达火车,需要先去北京换乘。我坐 4408 次的慢车,下午三点到的北京南站。

我在北京南站时遇到一个四川小女孩,她不知道到北京站怎么走,我就带她一起坐 20 路公交车到北京站。她从云南来,要去唐山救一个被骗到传销组织的表妹,还说她表妹前一段也是在秦皇岛搞传销,把老家很多人都骗去了。

她问我是不是也有朋友说有高工资的工作然后让我去秦皇岛,对我说最好要小心一点,我登时警惕起来,但我安慰自己就算老常不靠谱,昝雪这小姑娘总不能骗我吧。

但那时的我对人性还没有什么认识,还不了解人性固有的贪婪,在被洗脑后会无限放大。

我坐的 T271 特快 18:40 从北京站出发,晚上9点多到了秦皇岛。老常和昝雪在车站接我,一出站就感觉到秦皇岛十一月带着海味的寒风,在邯郸还是深秋,这里已是初冬。

我把身份证和钱包放在贴身的内衣兜里,准备一有情况就脱身。

我问她俩今天歌厅不上班吗,老常脸露一丝尴尬,说你来了我俩都请假了,我心里疑窦又增一分。

我的日记里记载我们打车到国贸下车,在一家叫二肥烧烤的小饭店吃饭,吃的烤串炒饼,吃饭时他俩心不在焉,眼神飘忽,我看在眼里不做声,装作毫无察觉。

吃完饭到附近的建树里小区,进 11 单元6楼右门,进门的那一瞬间我就知道完了。地上睡着两个人,在十一月已经立冬的秦皇岛就只铺着纸壳子睡在水泥地上,和电视里曝光的传销窝点一摸一样。

其中一个留小辫的哥们起来给我打招呼,他就是昝雪的鼓手同学,好像是小头目。

他说欢迎欢迎,今天晚了,明天带你去上班的歌厅试试活。我心说还演戏呢,我到现在都很佩服那时的自己,如此平静地不动声色,可能人在孤立无助的时候会有种超出自己平时极限的潜力。

他让我和老常一起到大屋睡觉,那屋地上也躺着十几个人。我没带被子,就盖着老常的被子躺下了。

我只有小时候夏天在姥姥家房顶乘凉时在地上睡过,这可能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失眠,我脑子里想着明天如何脱身,会不会囚禁我,这六楼跳楼估计不行,不行打 110……

胡思乱想中天终于亮了,那天是 2001 年 11 月 7 日,立冬,我永生难忘。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50

  • 帖子

    36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