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网络上有个名词,叫“中二”,这是我儿子给我科普的新名词,百度百科的词源解释是这样的:
中二病,网络流行词,该词源于日本,“中二”即初中二年级的意思。顾名思义,“中二病”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随着这个词在网络上的广泛运用,“中二病”主要指那些自我意识过盛、狂妄,又觉得不被理解、自觉不幸的人,尤其是那些“成形的价值观与尚未脱离的幼稚想法互相混杂”的成年人。——百度百科
题目中所述,初三女生,颓废,干什么都没精神,这样的现象其实很常见。找我做青春期咨询的家庭中,这样的情况一抓一大把。
网络上有很多段子,带孩子去不同的场合,似乎是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孩子看到不同的人生,可是对于初三和疫情当前的现实,我并不太赞同这个做法,其实可以有更系统和更科学的方法可以实施的!
心理学中强调要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孩子的心理。
初三的孩子,应试压力大,中考当前,学习是很辛苦的。学习怎么劝都懒洋洋的没有精神,干事没有效率磨磨唧唧。这的确不应该是初三学生的模样,可是我们要看到孩子这样的原因。
初三的孩子,其实是有基本的自我认知的,青春期的自我发展让她更想要自我被证明和认可。所以要唤醒孩子的动力,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自我认可,找到孩子向上积极努力的动力。
初三学生的自我认可途径其实很少,无非就是学业和人际关系,最多再加一个兴趣爱好。建议家长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去分析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再有针对性的应对。
学业上的问题,首先是方法,学习有方法,这个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方法是否有问题?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情况这些都应该系统的进行考察和有针对性的去帮扶。
我不主张把孩子交给辅导班去处理,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其实在小学时候就应该逐步养成,到了初三,更多的是复习和整理,查漏补缺。
所以如果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建议家长还是先自查孩子没兴趣的原因吧,是否因为前面功课拉下太多,觉得自己赶不上了?所以磨蹭,所以懈怠?家长多陪伴,多耐心,和孩子一起去努力,这样的效果绝对比补习班更有效。
人际关系的问题导致的懒洋洋也很常见。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重视同伴关系的,要及时关注她的好友,是否有固定的三观一致正能量的好友?
这又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独生子女政策执行多年,现在孩子很多很孤独,所以家长要从小主动帮助孩子搭建相对固定的伙伴群,相熟的几家人,差不多的同龄伙伴,要帮助孩子固定搭建。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在学校和喜欢的同伴多交往。
最后是兴趣爱好,初三党在强大的学习压力面前,兴趣爱好可能很难保持,可是孩子是一朵花,你给到她足够的空间,她一定是可以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的。
写到这,突然想起之前答过的一个问答,初三孩子还在坚持写小说家长很崩溃的给孩子撕掉了。我儿子也正初三,也会在学习间隙写小说,我很好奇他那紧张的学校生活里怎么找得出时间写小说,他曾经笑着对我说:妈妈,写小说就是我放松的方式了,别人有其他的放松方式,我有小说可以写,挺好了。——瞧,哪怕不恰当的兴趣爱好,其实也是孩子给自己的心灵留出来的喘气的窗口,我们要做的,是不要把这个窗口堵上了,让孩子窒息。
再说深一步,现在网络上还有一个“空心人”的词汇,这个人群做什么都没有兴趣,什么都无所谓,心理学分析发现,每个“空心人”背后都是一段自我被束缚,被扼杀后不得不做出的自我防御——学校压力已经很大了,如果家里再不给孩子松绑,给孩子自我呼吸的窗口,那孩子耗光了自己的能量,窒息到崩溃还远吗?
每个孩子内心都是向上,想要变得更好的,我们做家长的,要努力去发现、去找到,给孩子光,给孩子力,给孩子做好坚实的后盾! @知乎亲子
我是宸妈,2021年读书247本、一周至少读4本书的读书人。关注青少年教养和自我终身学习,分享我的读书、教育和心理知识。喜欢我的原创文字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和评论!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61

主题

40

帖子

640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40
f0e116c6172c 发表于 2022-1-8 18:29:57
网络上有个名词,叫“中二”,这是我儿子给我科普的新名词,百度百科的词源解释是这样的:
中二病,网络流行词,该词源于日本,“中二”即初中二年级的意思。顾名思义,“中二病”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随着这个词在网络上的广泛运用,“中二病”主要指那些自我意识过盛、狂妄,又觉得不被理解、自觉不幸的人,尤其是那些“成形的价值观与尚未脱离的幼稚想法互相混杂”的成年人。——百度百科
题目中所述,初三女生,颓废,干什么都没精神,这样的现象其实很常见。找我做青春期咨询的家庭中,这样的情况一抓一大把。
网络上有很多段子,带孩子去不同的场合,似乎是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孩子看到不同的人生,可是对于初三和疫情当前的现实,我并不太赞同这个做法,其实可以有更系统和更科学的方法可以实施的!
心理学中强调要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孩子的心理。
初三的孩子,应试压力大,中考当前,学习是很辛苦的。学习怎么劝都懒洋洋的没有精神,干事没有效率磨磨唧唧。这的确不应该是初三学生的模样,可是我们要看到孩子这样的原因。
初三的孩子,其实是有基本的自我认知的,青春期的自我发展让她更想要自我被证明和认可。所以要唤醒孩子的动力,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自我认可,找到孩子向上积极努力的动力。
初三学生的自我认可途径其实很少,无非就是学业和人际关系,最多再加一个兴趣爱好。建议家长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去分析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再有针对性的应对。
学业上的问题,首先是方法,学习有方法,这个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方法是否有问题?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情况这些都应该系统的进行考察和有针对性的去帮扶。
我不主张把孩子交给辅导班去处理,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其实在小学时候就应该逐步养成,到了初三,更多的是复习和整理,查漏补缺。
所以如果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建议家长还是先自查孩子没兴趣的原因吧,是否因为前面功课拉下太多,觉得自己赶不上了?所以磨蹭,所以懈怠?家长多陪伴,多耐心,和孩子一起去努力,这样的效果绝对比补习班更有效。
人际关系的问题导致的懒洋洋也很常见。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重视同伴关系的,要及时关注她的好友,是否有固定的三观一致正能量的好友?
这又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独生子女政策执行多年,现在孩子很多很孤独,所以家长要从小主动帮助孩子搭建相对固定的伙伴群,相熟的几家人,差不多的同龄伙伴,要帮助孩子固定搭建。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在学校和喜欢的同伴多交往。
最后是兴趣爱好,初三党在强大的学习压力面前,兴趣爱好可能很难保持,可是孩子是一朵花,你给到她足够的空间,她一定是可以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的。
写到这,突然想起之前答过的一个问答,初三孩子还在坚持写小说家长很崩溃的给孩子撕掉了。我儿子也正初三,也会在学习间隙写小说,我很好奇他那紧张的学校生活里怎么找得出时间写小说,他曾经笑着对我说:妈妈,写小说就是我放松的方式了,别人有其他的放松方式,我有小说可以写,挺好了。——瞧,哪怕不恰当的兴趣爱好,其实也是孩子给自己的心灵留出来的喘气的窗口,我们要做的,是不要把这个窗口堵上了,让孩子窒息。
再说深一步,现在网络上还有一个“空心人”的词汇,这个人群做什么都没有兴趣,什么都无所谓,心理学分析发现,每个“空心人”背后都是一段自我被束缚,被扼杀后不得不做出的自我防御——学校压力已经很大了,如果家里再不给孩子松绑,给孩子自我呼吸的窗口,那孩子耗光了自己的能量,窒息到崩溃还远吗?
每个孩子内心都是向上,想要变得更好的,我们做家长的,要努力去发现、去找到,给孩子光,给孩子力,给孩子做好坚实的后盾! @知乎亲子
我是宸妈,2021年读书247本、一周至少读4本书的读书人。关注青少年教养和自我终身学习,分享我的读书、教育和心理知识。喜欢我的原创文字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和评论!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457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7
叒渁李皛皛f 发表于 2022-1-8 18:30:57
孩子表现的背后问题是什么?
急诊和重症监护的环境氛围是什么?
二者有什么关联?为何如此考虑?

题主直接给了孩子贴了多个标签:颓废,磨磨唧唧,没精神等。
心态情绪:初三中考而焦虑孩子状态的家长。
解决问题的方法:劝学,无效且顶嘴。
先关注一下孩子的家庭环境

翻看题主的主页,题主应该是教师,从题目来猜测是否另一位家长职业是医生?
否则为何选择到大医院的重症监护感受体验尝试解决问题?这个地方可不是随便能够进入的吧。
如果真的是这样,教师和医生的家庭环境,虽然是两个伟大的公共职业,但是对于孩子成长来讲,也许父母奉献的同时可能缺失了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

教师,从学科教学的角度,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是高水平的专家。
不过,教师并不一定就是合格的家庭教育者,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当下,可能做不好一个家长的教育责任。
我有一个辅导家庭,父母都是北京小学老师,且都是很好的海淀小学,各自在学校工作都很优秀。
但是,五年级的孩子问题并不少!原因在于父母的职业特点,无法给孩子更多的家庭教育;反而因为职业原因,更容易陷入北京海淀内卷的陷阱,给了孩子更多的应试要求。
孩子的状态并不理想,亲子关系也很紧张。咨询我时,给出的意见问题在于家长,而不在于孩子;解决方案是父母重塑自己,调整家庭的氛围,找回童心。
分享这个案例,想要提醒题主从父母的职业和精力角度,反思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基础培养,找到孩子行为表象背后的问题根源,再来对症下药。
再说说你们的对策想法。

急诊或者重症监护,其紧张氛围是与孩子所谓的墨迹问题相对立,但是孩子如果呆了一天,真的就能被刺激到而解决了问题么?
这只能是我们想当然的逻辑。
对于一个心智并不成熟的女孩,这种环境她感受到的也许并不是我们所关注的紧张,而是血淋淋的残酷!
孩子的心理很有可能是承受不住的!
另外,不知道你们准备如何要求孩子能够呆在那里一天?
从孩子内心角度,她可能会觉得这是在惩罚!
也许,后面不再是顶嘴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将再次恶化。
个人不赞成这个想当然的办法。
如果真要必须这样尝试,可以换一个场所,例如消防站之类的。
系统剖析解决根源

提供一个观察角度,关注孩子有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她在做自己喜好的事情时,是否还是没精神以及磨磨唧唧的?
判断孩子是真的慢性子,还是孩子对于学习没有兴趣并充满了抗拒。
也许,孩子的身心状态不对,学习生活没有意思,提不起兴致,没有精神。
我曾经有一个初中的辅导家庭,这个男孩的一个感叹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生活没有意思!”
当下的孩子真的很可怜!社会、学校、家庭的环境对很多孩子真的不友好,没有人关心他们的童心成长需要。
如果没有打好基础,枯燥的知识学习,没完没了的辅导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已经没有了精神!
他们对于学习和生活,没有了自己的动力,怎能不磨磨唧唧?!
第二个视角:孩子九年的成长中,孩子的学习感受以及学习观念意识习惯的基础培养,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家庭教育做了哪些?
也许,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这个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其实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有效激励,尤为关键。
也许,目前暴露的问题不是坏事。早点发现孩子的学习感受认知和学习观念习惯的基础性问题,给予及时调整解决。
避免到了高中再去解决,那就太晚了!
信息有限,不再多说。
祝好!
补充回答:
看了题主在其他回答的留言,可以确定问题的根源了。
孩子九年基础成长阶段教育出了问题。
学校的教育,基础不牢,自主学习的观念意识习惯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应该都不理想,孩子没有自信,对学习没有上进心。
家庭教育目标缺失,太过宽松的环境,快乐放养,且成长过程中没有及时有效解决基础性成长问题。
孩子缺乏人生观等三观上的教育引导,以及自主学习生活习惯和能力培养。

另外,家长的简单劝学唠叨方式进一步加重孩子的状态问题。


建议家长系统诊断,理性客观思考。
关注孩子的基础和自主学习状态,反思之前的家校教育,判断是否还有机会能够提高成绩,迎接马上到来的中考。

强求没有意义,在孩子的教育上反而会出现更大问题。
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心智,反思家庭的教育。
是否之前一直将女儿当做小孩在照顾,只关注了学习的提醒和物质生活的保障陪伴?
每次出现问题,是从大人的角度给孩子提要求,讲道理;
而没有从孩子自主成长的角度,在平等尊重的亲子对话中,去引导孩子自己面对问题,反思中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解决问题。
此时,是一个教育契机。

在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的同时,调整一下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方式。
孩子的教育,是自主成长的过程。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都是在助力孩子具有自主学习生活的能力,拥有适应社会和幸福生活的能力。
孩子才是她自己人生的主角,不管在哪个阶段!
家长需要给予尊重,扮演人生导师,在平等对话中,引导孩子在学习生活的成长经历中自主思考,心智成熟,自主高效成长。
别看孩子初三,但是你们的孩子也许心智没有长大。
她没有人生目标,她也没有自我要求,更不会自律,自控,自强,自我超越。这些方面的培养,教育责任在于家庭。
我们可以不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但是我们有责任要教育孩子能够独立自主面对自己的人生。

经过之前的系统剖析诊断和反思,父母先进行一番讨论准备。
然后和女儿一起面对问题,尊重和平等的对话交流。
题主将中考的人生选择命题,摆在孩子面前。作为家庭讨论话题,进行一次正式而平静的家庭讨论。
将目前的情况摆出来,和女儿一起面对。切记,改变亲子关系,让孩子成为面对问题的主角!
承认父母之前的教育问题,忽视了引导。提出你们的意见和建议,询问女儿的想法和态度。
过程中,不要再讲道理,而是换位去引导孩子自主思考。
并记录下讨论的过程,整理后,以纸质文档方式,最好是一封信,反馈给女儿。
走一遍这个过程,也许题主在讨论和整理过程中,对问题和教育能够会有更深的体会,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另外,建议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还有半年时间,如果情况不理想,要开始考虑中考分流的可能。
九年的基础教育,是保证孩子是否有探索的学习兴趣和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足以继续升入高中以及接受后续的高等教育。
各种情况,智商、兴趣以及基础能力等原因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只能选择另外一条成长之路。
孩子成长不可逆!如果没有希望,不要强求,更不要责怪孩子。问题毕竟出在家庭对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上。
孩子的教育培养才刚刚过半,可以借此反思,尽快调整父母的教育观和标准,助力孩子在另一条成长道路上成才,也是没问题的!
最后,再次提醒题主反思教育,前面已经错过,不能再错过后面的教育。
尽快重塑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时间赛跑,与孩子的成长赛跑,争取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

@亦是行人
@知乎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45

帖子

62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22
冷清秋 发表于 2022-1-8 18:31:03
说真的,没有什么启发,起码不会有和学习相关的启发。
我就是刚从急诊室回来,因为中午做饭时候切菜切到手,去急诊外科清创加缝合。
孩子在急诊室能学到什么呢?
我挂的号是4号,因为菜刀切手血流不止来急诊,孩子能从我身上获得启发:切菜时候姿势一定要标准,否则会切到自己。
我前面3号妹纸是重物砸了脚,疼得不能走路,孩子能从她身上获得启发:不要让沉重的东西砸到自己身上。
后面5号小哥是骑电瓶车被撞了,腿上裂开一道大口子,坐轮椅来的,据他口述说自己没有违背交规,肇事司机全责,他受伤纯粹是天降横祸,孩子能从他身上获得启发:腿疼的话不要坚持走路,坐轮椅更方便。
再往后是6号,一个尿路结石的老太太,疼得不得了,孩子能从她身上获得启发:多喝水,注意健康。
中间还有一个上午来问诊,但是迷路了的大叔,他在工地弄伤了脚,需要缝合。孩子能从她身上获得启发:请按照医生指示的方向走,迷路了要问路。
为什么我知道这么多呢?难不成我也是在急诊室寻找启发吗?
我可没寻找启发,纯粹是因为前面的2号伤得很重,医生缝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排队时候闲聊,知道了彼此的受伤原因。
孩子能从我们几个身上获得启发:有时候挂了急诊,也并不能立刻获得治疗,还是要排很久队。

看,这就是急诊能带来的启发了,亲身参与尚且如此,更别说在旁边围观了。
不过无论如何我深深记住了一件事:切菜小心
这是因为清创是真的疼,缝那几针也很疼,做皮试很疼,打破伤风也很疼,疼痛让我忘不了。

很多时候,人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吸取教训,只有吃了亏,才能长记性。
父母觉得“孩子很颓废,干什么都没有精神”,到底是想要什么呢?
希望孩子像打了鸡血一样,头悬梁锥刺股地学习吗?还是希望孩子能提升成绩,考高分呢?
题主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否时刻有精神,能高效完成工作呢?
如果自己做得到,可以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用自身力量影响孩子。如果自己做不到,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孩子呢?

教育是很复杂的事情,我们没法从只言片语中找到问题原因,孩子状态的养成,是多方面共同作用导致的。
这时候重要的是找到孩子状态不佳的原因,针对原因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寻找给孩子启发的方法。
可能无法帮助题主什么,但是起码能帮助题主排除“急诊室找启发”这个选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6

帖子

49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暖不回的从前回s 发表于 2022-1-8 18:31:48
我大学的时候确立了我新的人生目标:当好一个咸鱼,有条件了玩一玩,没条件玩了呆着休息。
我给你说说一个咸鱼去医院拜访之后是什么体验。
我们班的一位同学肺一直不好,说是有什么无法治疗的顽疾,医生建议禁止剧烈运动。于是又一个忍不住手痒打篮球的周末之后,他悲剧了,入院治疗吧……
我们去看望他,他那里倒还好,但是旁边病床住着一个老头,局面可真的不好。老头每过一两分钟就要剧烈的咳嗽一番,他的老婆,一个同样很老的老太太,费劲的给他锤着背。老头要喝水,老头和老太太共同努力废了好大劲,才让老头坐起来,喝水的过程中又咳嗽了好几轮,喝完水躺下的过程同样费劲。之后老头拉了,老太太又换隔尿垫又擦的,弄了好长时间。
我的感觉就是这生病可真不好啊,那种能够在病房里面住院还保持乐观的人实在是太强了,换成我估计不行。为了珍惜健康的时光,我决定更好的休闲、享受生活,舒适的躺在床上的时候再也没有负罪感了,毕竟能够不咳嗽也不失禁拉床上的生活多美好啊!
所以我猜咸鱼去医院的领悟,多半就是“美好的时光用来学习真是太浪费时间了”。如果你指望她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之后就会好好学习了,那概率简直低的令人发指,毕竟她已经不喜欢学习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1

帖子

465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5
Xback5 发表于 2022-1-8 18:32:02
去医院急诊室或者重症监护室,这个脑洞挺大的。
重症监护室我没去过,估计也不会随便让人进去看。
我猜题主八成是看过东方卫视制作的那个固定摄像头拍摄的急救纪实真人秀节目《急诊室故事》,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

孩子很颓废,干什么都没有精神。马上寒假了,带孩子去大 ...-1.jpg
是不是被节目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医护与病人之间的关怀等等各种故事所打动,从中体验到了积极向上以及努力生活的力量?所以才会感觉孩子很颓废,不如让她去医院体验体验?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没有用。
你以为的急诊室就是节目里的样子吗?那是经过剪辑和加工的节目而已。
因为河医离我家最近,所以从小到大我去的最多的就是河医,这个被戏称为“宇宙第一”的郑大一附院。
普通的医院大概没有那么多特殊严重的病人供你让孩子感悟生命。
必须得是河医这种级别,全省甚至外省病人,能够治疗各类疑难杂症的,或许能在一天内遇上几个特殊的。
急诊是没有那么多紧急又严重的病人的,大部分还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输液等等疾病,我遇上过一次斗殴出血去包扎的。
倒是有一次我亲身体会了河医的急诊到底有多迅速,大年初二摔到脚踝骨折,从被120拉到急诊到拍片准备手术,20分钟,我就躺在手术台上了……莫名感觉到大夫们是不是过年没病人闲得发慌遇上我还都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
别的科室连续去的次数少,怀孕时普通的产前检查我是在河医做的,因为人多,所以等待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大都是比较疑难的病人去咨询的。
有连续几年怀不上孩子的
有流产过8次的
有羊水太多的,有羊水太少的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双胞胎需要减胎的……当医生把这个结果告诉孩子爸爸时,这个老爷们儿很久没有说话,最后说了一句“那我回去和我老婆商量商量吧”。
因为看到的疑难病症太多以至于我最后每次去都感觉自己就是普通的产前检查占用了宝贵的医疗资源的错觉。
陪家人去心内看病,大夫正在问诊一位老太太,结果老太太的儿子在她身后直接晕倒,于是我亲眼目睹了一场教科书式的心脏复苏和医院快速抢救和后续送去急诊治疗的过程。
这样的经历足够达到题主你期待的效果了吧?
我是不是应该感同身受,自我批判一番,看到这么多病人比我痛苦千万倍,我为什么还每天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我应该奋发图强,奋起直追,先挣个一百万实现小目标才行啊。
但是我真的没有。
除了明白怀孕和生孩子是很危险的事儿之外,肚子里多了点儿故事,更加珍惜我娃了,只希望她这一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
人的内在驱动力不是来自于外部的。
外部环境给的压力,可能让一个人发愤图强,也可能让一个人直接躺平啊
别的大道理我也说不了
个人经历告诉你,你希望让孩子见识一下生死离别,因为疾病痛不欲生而达到激励孩子奋发的目的
没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2

帖子

505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5
找业你计境 发表于 2022-1-8 18:32:51
孩子学习没有积极性,以及到大医院急诊室感悟人生。
这两者根本没有任何关联性。

我发现很多人其实很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比如前段时间,我姐姐家出了一件大事。
她的孩子,小学数学考试不及格。
小学考试不及格,那是相当的烂了。
所以我姐跟我诉苦,她说她对孩子小学也没有什么要求,就是不掉队就行,但女儿怎么就不能体谅她。
然后我就让她打住了。
因为她的话搅得我很混乱。
不掉队。
怎么样叫不掉队?
体谅她,怎么样叫体谅她?
学习不掉队就是体谅她。
那么学习怎么样才叫不掉队?
我去问了她闺女,自己成绩不及格,当然也是哭得梨花带雨的。
然而我很快发现,这不过是一场极小的章节测试。
所有的题目,都只是一道题的换皮。
那一道题很绕,我小学的时候也花了不少功夫,挨了不少骂。
然而当时,没有一个人跟我耐心讲解,这道题到底怎么理解。
我给小姑娘稍微讲了一下,不过照顾孩子的事儿我不想越俎代庖,所以说得不多。
但我觉得我姐母女应该是明白了,这事儿本质上并不严重。
和什么体谅什么掉队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就是一道题比较复杂,闺女没搞懂而已。
回到题主的疑虑。
题主觉得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
去医院感悟,就能够提高积极性吗?
我个人反倒是鼓励家长朋友们去医院去殡仪馆转一转。
为的是感悟出人生无常,莫要强求。
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到底是什么原因?
是学习受挫?那么请个负责的家教,或许可行。
在学校受欺负?可以找老师了解情况。
情感问题?不如和她说说知心话,切记你自己反而发脾气闹情绪。
生病了?去看医生。
原因很多,分析问题,对症下药。


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9

帖子

49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4
百分之十人状 发表于 2022-1-8 18:33:39
还是带孩子出去玩玩吧,放松一下,让她重新燃气对生活的热爱。平时她喜欢什么?快过年了给她买两件新衣服,让她自己挑。带她去高级餐厅吃点好吃的,告诉她如果现在好好学习,以后选择权就会更大。有更美好的世界在等着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1

帖子

46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8
天道一定酬勤鸦 发表于 2022-1-8 18:34:07
我觉得直接看医生更好,我就是那种懒洋洋,没精神气的人。我身边的长辈都说我需要好好调理身体。我自己也感觉身体虚。我十几岁的时候不是这样的,虽然体质也不算好,但起码精神,活跃。后面动了一次手术,又经历了一次剖腹产,就这样了。
之前有个问题:懒的根源是什么?(大致是这样的问题)很多回答提到都是身体原因。你可以搜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48

帖子

641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41
黑糖玛奇朵 发表于 2022-1-8 18:35:00
没用的。
没准孩子会觉得,靠,老了会这样,还不如现在直接躺平,更懒了。
一般来说,运动对深信有益。
与其带孩子医院一日游,不如天天和孩子跑步打羽毛球。
教育孩子,没有特效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8

  • 帖子

    22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