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这样的孩子发展潜力很大,但搞不好也很容易掉进习得性无助的深坑。
所以无论是表扬、鼓励、批评……重点是要培养孩子学会成就归因。
归因是我们对原因的解释,也就是我们对“为什么会这样或那样”之类问题的回答。
学业自尊和动机高的儿童会进行掌握——定向归因,把他们的成功归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把失败归为可以改变和控制的因素,如努力不够或任务太难。
这样的儿童无论成败,对学习都会采取勤奋、持久的态度。
相反,习得性无助的儿童会把他们的失败归因为能力,成功归因为外因,如运气。
与掌握——定向归因的儿童不同,他们认为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通过努力发生变化。如果任务太难,就会产生一种失去控制的焦虑感。
儿童变得习得性无助,往往是其父母明知孩子能力不强,却还是给孩子提出过高的标准,以至于不断受挫。
所以在学习上,父母要培养孩子掌握——定向归因的能力。
因此首要任务是父母给孩子提出与其当下能力匹配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当孩子考的好时(以自己树立的目标为准)进行表扬:看看,你还是有这个能力的嘛;考的差时也要鼓励:爸爸看了一下试卷,这次题出的确实有点难。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6

主题

14

帖子

447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47
乱说家刳 发表于 2022-1-13 12:04:51
这样的孩子发展潜力很大,但搞不好也很容易掉进习得性无助的深坑。
所以无论是表扬、鼓励、批评……重点是要培养孩子学会成就归因。
归因是我们对原因的解释,也就是我们对“为什么会这样或那样”之类问题的回答。
学业自尊和动机高的儿童会进行掌握——定向归因,把他们的成功归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把失败归为可以改变和控制的因素,如努力不够或任务太难。
这样的儿童无论成败,对学习都会采取勤奋、持久的态度。
相反,习得性无助的儿童会把他们的失败归因为能力,成功归因为外因,如运气。
与掌握——定向归因的儿童不同,他们认为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通过努力发生变化。如果任务太难,就会产生一种失去控制的焦虑感。
儿童变得习得性无助,往往是其父母明知孩子能力不强,却还是给孩子提出过高的标准,以至于不断受挫。
所以在学习上,父母要培养孩子掌握——定向归因的能力。
因此首要任务是父母给孩子提出与其当下能力匹配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当孩子考的好时(以自己树立的目标为准)进行表扬:看看,你还是有这个能力的嘛;考的差时也要鼓励:爸爸看了一下试卷,这次题出的确实有点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帖子

469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9
123462142 发表于 2022-1-13 12:05:11
孩子成绩不稳定非常影响孩子的自信心成长
绝大多数学生即将走进期末考试的考场。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一周,
大部分孩子和家长将要面对期末考试的成绩。

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考试结果?
一种是,考得不错。
既定目标圆满达成,甚至还有意外惊喜。

这种情况下,建议父母要及时予以鼓励,
同时辅以一些庆祝活动。

夸孩子时,尽量多鼓励,少表扬。
一是夸孩子的时候,尽量多夸过程,
而不是一味地只夸结果。

二是,多夸孩子具体的行为,
而不是泛泛地夸人。

三是,多以孩子的感觉为中心,
去激发孩子的自豪感,
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评价对方。

除了言语的鼓励之外,建议父母可以
及时组织小型的庆祝活动。

家长的及时鼓励或者庆祝活动,
能让孩子获得大大的成就感,
极大地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如果孩子每次达成目标之后,
都是一如往常的平静生活,
孩子完成目标的动力就容易被“平静”吞噬,
对目标的实现便会失去期待。

“庆祝一下”绝不等同于给孩子物质的奖励。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我们在他考得好,或者有进步的时候
可以随喜他,或者帮他庆祝他。
但是不建议给予物质的奖励。

因为外在的奖励会剥夺孩子内在的成就感
久而久之,还容易形成孩子的讨价还价
没有奖励就不积极,
物质驱动,而不是内在驱动等不良习惯。

那么当孩子考砸了的时候,
如何给到孩子鼓励性的回应呢?

孩子考砸了,往往会有深深的挫败感。
这时候,不要急着去安慰孩子,
更不能批评指责孩子。
不管是安慰解救,还是批评说教,
有一个共同点在于:我们不认同这份挫败感。
我们想用熟悉的感受去赶跑它,或掩饰它。

如果家长这么做,孩子内心与这个挫败感
伴随而来的“无能感”就没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时间久了会进入潜意识。一遇到同样的问题,
他总能体会到这份无能感,想逃避。

挫败感是我们很渴望得到一个结果或一种状态,
但却得不到时感受到的那种情感。

当我们去对这份挫败感进行分析时,
一定能找到这份挫败感下面藏着的一种力量,
叫“渴望得到”的力量。

当挫败感来临时,我们不但不能压制和掩盖它,
还要去认同它,只有接纳,才能穿越;
只有先认同,才能找到方法克服。

那应该怎么和挫败感相处?

“情绪三明治法”

“先谈情”,就是认同当前的情绪,共情。
不要急于让孩子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
当孩子的这种情绪被接纳、得以表达之后,
就会慢慢平复下来。他的内心想要再次尝试,
想要做得更好的决心才会冒出来起作用。

也就是说,第一步,先认可感受
“这次没考好,看得出来你很难过。”
“分数和你预想中的相差那么多,
你一定觉得特别失望。”
你甚至可以分享自己曾经犯过的类似的错。

第二步,“再说爱”
让孩子看到内在的力量和以往成功的经验,
让自我的能量变强大。

第三步,“最后讲理”,和孩子一起,
找到原因,找到方法。
多用启发式提问。如:
“拿到卷子后,你有发现,分都失在哪里了吗?”
“想想我们做些什么,能让下次会有所不同?”
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共同想出解决办法

小结一下,面对消极情绪,要先谈情,
再说爱,最后讲理。
这个过程不能反着来。
如果一上来没有共情,没有通过说爱,
让自我能量变得强大,
而是直接讲道理的话,
孩子是很难听得进去的。

德雷克斯说过:“我们不能为了保护孩子
而让他们免于生活。
因此,我们有必要让他们为生活做好准备
其中一项准备:就是准备好不断
从自己犯的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的能力。”

当孩子能够笑对错误,
并且不断从错误中学习时,
他们才能获得不完美的勇气。

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次两次考试的失利,在孩子的人生长河中
根本算不了什么。
只要父母引导有术,
都可以把它逆变成培养孩子品格与能力的好机会。

每一次人生的至黯时刻,
都是培养孩子逆商的好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7

帖子

489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9
肖帅是色帅v 发表于 2022-1-13 12:05:17
孩子能力范围内的,做到了,不必表扬,超出能力范围的,表扬他这段时间很努力。
考的不好,不要火冒三丈,仔细带着他分析错的原因,并督促他练习就好了,批评打骂不解决问题,孩子的恐惧心理还会带来撒谎的问题。
但他要是不注重纠错和练习,那还是打吧。自己骗自己的孩子,就是傻,不是智商上的问题,是惰性上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50

帖子

644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44
字风传酪 发表于 2022-1-13 12:05:44
家长的心态很重要。刚刚小学的话,没必要焦虑,只要孩子愿意学习,有自信心,有热情,这样就很好,孩子以后会有自己的想法,成绩上也会有爆发力,毕竟人生一直都在学习中,没必要为了几分让孩子承受摧毁自信的打击。成绩不是检验孩子的唯一尺度,而态度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3

帖子

47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0
123463193 发表于 2022-1-13 12:06:36
赋能正能量 带动孩子内心的自驱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1

帖子

48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3
花式摸蛋大汉蛋c 发表于 2022-1-13 12:07:04
孩子五年级来了个很厉害的老师,能把全班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几乎没有不喜欢上她的课的。你的问题我也问她,她说就是顺势而为,考好了夸,考不好想着法夸。使劲鼓励,孩子自然而然就跟你夸的样子一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5

帖子

519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19
123463878 发表于 2022-1-13 12:07:55
现在提倡赏识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鼓励占有很大的比重,当然孩子做错事适当的批评指正也是必有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呢?
         首先孩子取得好的成绩的时候,我们鼓励或者给予相应的奖励也是应该的,但是有一个点很重要,我们鼓励的是孩子取得好成绩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你要让孩子知道,因果关系,懂得这个逻辑,之所以获得好成绩是跟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而且这个过程很重要。这样孩子会有明确的目标感,信心也会更坚定。因为他懂得只要努力父母就会看在眼里,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误或者发挥失常而否定自己的努力。如果单单只是肯定结果,比如你夸奖孩子,这次考的不错,下次继续努力!一是语言很苍白,二是孩子认为只要取得好成绩就会得到父母的肯定。可能为了好成绩做一些错误的事。
      其次孩子成绩考的不好时,家长有义务给孩子适当的批评指正。同样的道理,分析过程是如何导致的不好结果。否定这个过程,指出正确的行为方法。当然也需要适当的鼓励,比如孩子的努力,知耻而后勇的决心。父母自己看情况而定。

孩子成绩忽高忽低,考的好了怎么表扬才能让孩子戒骄戒躁不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11112017

青年

  • 主题

    9

  • 帖子

    20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