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1-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从你的描述中,你对是否不生孩子就剥夺了孩子的生存权感到很困惑,你对目前你提出的这个思维角度很困惑,即如果我生了一个孩子,ta活到18岁,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拥有了这个选择。反过来,如果我不生孩子,那么他就不具备这个生存亦或甚至结束自己生命的选择的权力。因此你感到你剥夺了孩子来到世界的权利甚至生命,你感到困惑甚至内疚,你希望从知乎大家的建议中,获得答案,甚至获取认同,这样就可以解决是否生育,是否伤害孩子的权利,从而获得新的认知亦或新的内在的平静。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首先这个角度,亦或是这种思考方式看起来非常"复杂”,那么是否有一种可能性让所有的事情走向“简单”的道路?
我推荐一种非常实用的思考方式,也就是心理学家三巨头之一的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
这个理论是研究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书籍,这个书籍有姊妹篇构成,第一本名为《被讨厌的勇气》,第二本名为《幸福的勇气》。
作者所描述的阿德勒,其本身就是一名提倡积极心理学的“大家”。他是心理学界的三巨头之一。也许更加出名的是弗洛伊德和荣格另外两位,但是越来越具备真知灼见的人慢慢的将注意力转移到阿德勒身上,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名气,更是因为他简洁通俗易懂的理论和真实有效的实践方法。其中让许多人都受益的是学习他的的“课题分离”。
未接触到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不太敢在社交媒体和朋友圈发动态的人,但了解了课题分离理论后,我内心有种如脱重负的感觉,我慢慢的变得自信,勇敢了。我明白了什么是我自己的人生课题,我需要重点把握。什么是其他人的人生课题我们尽量尊重你的选择,就像上述你的第一段话,尊重自己孩子的选择。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我们需要的是课题分离。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课题。我们的最基本的人生课题有三个。第一是工作,协调同事关系。第二是交友,协调朋友关系。第三是亲子,协调夫妻与父母孩子的关系。
按照人生课题理论角度看,你不生孩子是你自己的人生课题,你生或者不生是你的人生课题,如果你不生,剥夺的不是你未来孩子的生命亦或选择,不是剥夺了ta的生命权,而是放弃了你的生育权。
从这个角度,“说不定他有意愿”,这个也是他的人生课题。

我想与你分享的另一个观点来自于本书《当下的力量》作者是埃克哈特·托利,他被公认为全世界少数几个开悟的人。你可以阅读阅读他有关“实相”的表述。
我们应该活在实相中,而不是思维中。

因为思维只是我们作为地球上的生命中很少的一部分。除了思维之外,我们还有心灵,智慧,身体的第六感,灵感,情绪,感受等等,这些部分被大部分人忽略,很多人都放弃了挖掘。
根据您的描述,上述所有的前提,所有的过程,所有的结果,虽然这样说比较直接,都是您思维的产物,而不是真实发生的。我们都被我们自己的思维欺骗了。
思维的局限性发生在很多场合。例如,我们的思维认为很多事情是可逆的,质量是守恒的。但是当我们把一管牙膏挤出来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无法将牙膏再原模原样的放回去。
很多问题与矛盾都是发生在思维过程中的,是我们臆想的,而不是发生在实相中。
真实的世界我们会冷血的放任孩子18岁的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么?
真实的孩子会在未出生的时候就有生命绽放的意愿么?
真实的世界我们有没有能力剥夺一个还未存在的事物呢?
真心希望我们活在真实里,学会课题分离,懂得珍惜目前,现在,不要将思维投向未来与过去,这样我们就陷入了思维的陷阱里,希望我们不要身负重担,实际上人类还十分渺小,我们的认知和智慧还无法承担起未发生的,将要发生的,而我们可以在现实世界可以决定的,可以控制的只是我们课题的很小的一部分。
希望可以帮助您!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40

主题

26

帖子

564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64
杨柳657 发表于 2022-1-18 11:54:35
从你的描述中,你对是否不生孩子就剥夺了孩子的生存权感到很困惑,你对目前你提出的这个思维角度很困惑,即如果我生了一个孩子,ta活到18岁,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拥有了这个选择。反过来,如果我不生孩子,那么他就不具备这个生存亦或甚至结束自己生命的选择的权力。因此你感到你剥夺了孩子来到世界的权利甚至生命,你感到困惑甚至内疚,你希望从知乎大家的建议中,获得答案,甚至获取认同,这样就可以解决是否生育,是否伤害孩子的权利,从而获得新的认知亦或新的内在的平静。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首先这个角度,亦或是这种思考方式看起来非常"复杂”,那么是否有一种可能性让所有的事情走向“简单”的道路?
我推荐一种非常实用的思考方式,也就是心理学家三巨头之一的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
这个理论是研究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书籍,这个书籍有姊妹篇构成,第一本名为《被讨厌的勇气》,第二本名为《幸福的勇气》。
作者所描述的阿德勒,其本身就是一名提倡积极心理学的“大家”。他是心理学界的三巨头之一。也许更加出名的是弗洛伊德和荣格另外两位,但是越来越具备真知灼见的人慢慢的将注意力转移到阿德勒身上,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名气,更是因为他简洁通俗易懂的理论和真实有效的实践方法。其中让许多人都受益的是学习他的的“课题分离”。
未接触到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不太敢在社交媒体和朋友圈发动态的人,但了解了课题分离理论后,我内心有种如脱重负的感觉,我慢慢的变得自信,勇敢了。我明白了什么是我自己的人生课题,我需要重点把握。什么是其他人的人生课题我们尽量尊重你的选择,就像上述你的第一段话,尊重自己孩子的选择。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我们需要的是课题分离。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课题。我们的最基本的人生课题有三个。第一是工作,协调同事关系。第二是交友,协调朋友关系。第三是亲子,协调夫妻与父母孩子的关系。
按照人生课题理论角度看,你不生孩子是你自己的人生课题,你生或者不生是你的人生课题,如果你不生,剥夺的不是你未来孩子的生命亦或选择,不是剥夺了ta的生命权,而是放弃了你的生育权。
从这个角度,“说不定他有意愿”,这个也是他的人生课题。

我想与你分享的另一个观点来自于本书《当下的力量》作者是埃克哈特·托利,他被公认为全世界少数几个开悟的人。你可以阅读阅读他有关“实相”的表述。
我们应该活在实相中,而不是思维中。

因为思维只是我们作为地球上的生命中很少的一部分。除了思维之外,我们还有心灵,智慧,身体的第六感,灵感,情绪,感受等等,这些部分被大部分人忽略,很多人都放弃了挖掘。
根据您的描述,上述所有的前提,所有的过程,所有的结果,虽然这样说比较直接,都是您思维的产物,而不是真实发生的。我们都被我们自己的思维欺骗了。
思维的局限性发生在很多场合。例如,我们的思维认为很多事情是可逆的,质量是守恒的。但是当我们把一管牙膏挤出来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无法将牙膏再原模原样的放回去。
很多问题与矛盾都是发生在思维过程中的,是我们臆想的,而不是发生在实相中。
真实的世界我们会冷血的放任孩子18岁的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么?
真实的孩子会在未出生的时候就有生命绽放的意愿么?
真实的世界我们有没有能力剥夺一个还未存在的事物呢?
真心希望我们活在真实里,学会课题分离,懂得珍惜目前,现在,不要将思维投向未来与过去,这样我们就陷入了思维的陷阱里,希望我们不要身负重担,实际上人类还十分渺小,我们的认知和智慧还无法承担起未发生的,将要发生的,而我们可以在现实世界可以决定的,可以控制的只是我们课题的很小的一部分。
希望可以帮助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0

帖子

510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10
sunny1999 发表于 2022-1-18 11:55:08
你搞错了一件事,如果你没有生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是不存在的,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是没有欲求和权利的。换句话说,剥夺A的权利的前提是A原本有权利,而A拥有权利最基础的前提就是A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8b5889ebdd48

村民

  • 主题

    59

  • 帖子

    43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