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3-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孩子爱听故事固然很好,但是一旦和手机挂钩,或多或少都会引起家长的担心——就是上瘾问题。
手机大众化,早已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想要让孩子规避,几无可能,所以啊,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环顾四周都是你的战友!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为三方面聊聊我的战斗经验。
⒈爱听故事

不论男女老幼都不会对好故事排斥,为啥呢?好的故事,富有悬念,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孩子很容易将自己代入角色,在自己的想象力驰骋飞扬。
记得小时候,我上学最爱干的事就是把看到的电视,听到的故事进行改编,把自己当成悲剧女一号,当成仗剑走天涯的江湖侠客,当成坠落凡间遭遇坎坷的王子公主,然后就是各种闯关历练,那时候年纪比较小,没有什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浪漫情节,大多数结局都是知己无数,好吃好喝,各种玩乐。
现在想来,有点滑稽可笑,可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文化传承,都说明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听故事对孩子的长大有很大的好处,要知道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人类的文明是靠口口相传的“故事”形式延续下来的,更不要说现在,不管是以绘本为载体还是以自身经历为范本的父母讲孩子听,亦或是其他形式的解放父母孩子独立听故事,都是一种文化故事的传播形式,更有利于孩子自身社会性的获得,想象力的发展等等。
⒉手机上瘾

关于手机上瘾,如果是单纯听故事,我觉得家长督促建立日常惯例,帮助孩子自我约束,上瘾的几率不会很大。
就像我家大哲哲,两岁,英语启蒙阶段,常用手机看动画片,有时会和我争抢手机看美图(那时,手机只是静静地放在一边,我啥也没干!),也有时会因为不给看手机嚎啕大哭,我也有时会妥协,让他多看一集或者多看几张美图,毕竟规矩是人定的,我不喜欢死板教条,只要不要偏离规则太远,我还是能够接受的!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设立规则呢?
我想每个家庭都会有立足自己家庭情况的“家规”,但是规矩无温度,人间有真情,要想孩子心甘情愿地遵守规则,最关键的还是家长的态度问题。
①坚定立场,温和对待
我想很多爸爸妈妈都有过看到孩子抱着手机大哭大闹,面对此情此景不是暴跳如雷,惩罚制服,就是心疼无奈随他去吧。
可是最后的结果大多都是孩子继续看手机,只不过一个是暗地里偷偷玩,一个正大光明地玩。
手机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必须品的存在,孩子迟早要接触手机,为什么我们不能引导孩子节制使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自我约束呢?
如果想要进行这一步,最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态度,坚定立场态度温和。
然后,明确你的态度,是把手机当成洪水猛兽,还是日常通讯上网工具。
作家杰罗尔德·曼蒂斯说过:
“金钱像火一样,本身无所谓好坏,它是中性的,其性质端看你的观点及使用方式而定。”
那么手机也如是,如何使用在乎于你的观点和使用方式。
②以尊重的态度建立规则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有不同,但处理起来大致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是——尊重情景,尊重彼此,建立规则。
什么意思呢?举个我家的例子:
有一天,大哲哲情绪很不好,说要看汽车美图,于是按照以前我们立下的规矩就是看十张,数到十,他把手机放下。
可这次,他很暴躁,不但没有放下还继续划,于是,我暗暗做了几次深呼吸,然后不急不躁地重申一遍规则,接着告诉他,你今天可以再看十张,但是看完以后要把手机还给妈妈。
虽然他不言不语,但再听到十的时候,还是还给了我。
因为之前,我们一直遵守「十张美图」的规矩,所以,他很清楚我的底线在哪里,也不用担心他会以此为起点,用发脾气要挟我企图看更多美图。这就是规则的妙用,让他知道边界,即便偶有偏离,也会很快回到正规。
③拓展听故事的途径
我也曾经对孩子手机上瘾隐隐担忧,可后来发现,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无限的,不是区区一块手机就可以轻易阻挡的。那么我们又该在手机之外如何寻找更多有趣有料的途径帮助孩子听故事呢?
经验告诉我:
年纪小点的绘本+点读笔
绘本+点读笔,这种听故事的内容和手机听故事相比内容受到一定限制,而且都是经过出版社严格把关,安全性可控性高,爸爸妈妈用着放心,孩子用着舒心。
儿子也是一个故事迷,不过他不是对听手机讲故事上瘾,而是听我讲故事上瘾,不是我讲得有多好,因为两岁的孩子就喜欢让别人不断重复他经历过的一些事,我只是耐下心来给他讲,如此而已。
但是,也总有耐不下心的时候,这时候怎么办?就如同题主担心孩子手机听故事上瘾一般,也会焦虑,这个时候,我就会用点读笔和绘本所产生视听立体效果转移他的注意力,因为点读笔再现的故事,每个角色都有其特殊的声音特性,还有源自大自然最真实的背景音乐,以及优美动听的伴奏,再看绘本上栩栩如生的画面,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我这个大人都沦陷了,何况个孩子。
年纪大一点的→告知手机上网潜在的危险
当孩子已经具备逻辑思考能力的时候,他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分辨力,但问题是,我们要把一些手机当中潜在的危害传递给他,而且是以一种他能够接受的方式。
这种方式很简单,如果亲子关系融洽,你大可以和他促膝长谈,把酒言欢。如果孩子本身对于你的亲近或者善意提醒带有排斥,那么就需要转换方式了,那就是借助外力。
●借力打力
这种方式需要借力,可以说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借助别人的故事,不是讲给他,但却要让他清楚听到。
就比如吃饭时,孩子在场,作为妈妈的我和老公闲谈,谈的就是谁谁家得谁谁谁,因为手机游戏被骗了多少多少钱,别人是怎么骗他的,他有是怎么上当的,如何规避这类风险等等。
人都喜欢把自己代入故事角色,如果这个事件的结局不是他想要的,甚至说极力想要避免的,那么他就会自动修正自己的某些行为。
为什么不直接对他说?很简单啊,你直接对他说,如果他认为,你这是在质疑他的能力,为了证明你是错的,他肯定不会听你的话,事情非不但没有好处还会起反作用。
第二种:求助他信任的亲友规劝,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同样的一句话,自己的爸爸妈妈说出来自己选择性屏蔽,而由自己敬佩的亲友说出来,你就会觉得「呀,说的好对,就是这样的!」
这就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自己的爸爸妈妈,太过于熟悉,他们的长处短处自己了然于胸,更何况有很多他们对于自己的「压迫」促使自己「反抗」,选择不去听他们的「叨叨」,而外人呈现在孩子面前的都是「美好」,所以啊,距离产生美,又有谁不喜欢美呢!
●绘本故事
这是告诉孩子手机潜在危险的另一种方式,或许孩子不听自己的劝告,或许孩子不听别人的规劝,如果有这么一套书,恰好孩子也爱听故事,那么他完全可以自动完成这方面的内容学习。
比如有一套《如果动物们也爱玩手机》:

孩子从小喜欢听故事,每天蹭着家长手机听,有点担心孩子 ...-1.jpg
这套书分为四本,分别是《不要再玩手机了!》《被网络欺凌的小巨魔》《想当网红的金发姑娘》《爱网购的小鸡》。
这套书聚焦了五大“网络安全陷阱”:
1.玩电子产品上瘾→《不要再玩手机了》
2.爱做“网红梦”→《想当网红的金发姑娘》
3.未经大人允许网购→《爱网购的小鸡》
4.网络交友/暴力问题→《被网络欺凌的小巨魔》
同时,它又以幽默风趣的寓言形式,让孩子以局外人的角度看问题,在哈哈一笑中思考自身的问题,潜移默化中了解了网络的安全陷阱并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处理类似问题时,也可以多一重借鉴和学习。
比如《不要再玩手机了》这本绘本,它的主角不是孩子而是一群动物。

孩子从小喜欢听故事,每天蹭着家长手机听,有点担心孩子 ...-2.jpg
“公鸡不打鸣,马儿不肯走,母羊不理会公羊,母鸡整天打电话不下一个蛋……老麦有一个农场,但他店里空荡荡。”
农场主老麦气急了,于是把动物们的手机通通没收,结果叛逆的动物们通通罢工,把农场主老麦气的一个人坐在吧嗒吧嗒直掉眼泪。
看吧,是不是像极了爱玩手机的孩子和无奈的父母。
故事如镜,引人深思!
⒊亲子互动

其实再好的方法都如高楼大厦,不是平底而起,它的根基在于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的维护在于日常的亲子互动。
打个比方,一个从来不在乎你考试成绩的人突然关注你考了多少分,你会怎么想?我会觉得,在他眼里我还不如这分数,那对于这个人说出的话,提出的建议,不管多么高效多么实用,碍于情面我会听,但绝对不会采用哪怕一点。
回到这个问题上,如果你和孩子没有牢固的亲子关系,从你身上没有获得过他想要的依恋和信任,那么你说的做的对于他来说无论多正确都会起反作用。
所以,行动起来,和孩子打成一片,不管你和孩子关系如何,关注孩子喜欢的东西,让你们能够有话聊,这就是一个翘板,通往导向孩子正确认知的世界。
这可能需要你牺牲一下自己,沉下心,去听他爱听的,去做他爱做的,以他的视角去看一些问题,或许你就已经能够获得答案,即便孩子的行为有所偏差,你也能够及时觉察,适时引导,很多问题,预防大于治疗!
@知乎亲子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8

  • 帖子

    20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