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3-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不一定是英语,我们把说成第二语言吧。


事实上,目前科学界并没有明确关于学习第二语言年龄的定论。

以下是一些研究报告与结论,相信看完会有一定的思考[1]。
起始年龄与语言学习成绩

Snow和 Hoefnagel-Hohle( 1977,1978)比较了不同起始年龄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成绩,发现在语言学习初期晚学者比早学者成绩更好、进步更快,并因此推断儿童语言学习不存在先天优势,否定了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2]。
Krashen等人(1979)提出反对意见,认为Snow等人的研究关注的只是短期语言习得,并不能说明长期语言学习的效果[3]。
Long(2005)提出尽管晚学者在初期成绩好于早学者,但这种优势会逐渐消失,直至被早学者赶超[4]。
换言之,从最终学习成绩来看,早学者的表现要大大优于晚学者。

因此,研究显示第二语言习得越早越好并不是指习得的速度,而是指从长远习得效果上早学者要优于晚学者,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认可。
通过研究不同起始年龄学习者长期语言习得的效果,他们发现,起始年龄和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且这种负相关主要体现在语法、语音方面(参见Pat kowski,1980; Johnson& Newport,1989;Bialystok & Miller, 1999; DeKeyser,2000)[5][6][7][8]。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Johnson和 Newport的研究,他们针对46名来自韩国和中国的美国移民进行了语法能力测验,结果发现: 15岁以下的学习者的起始年龄与语法能力呈负相关, 15岁以上的学习者的起始年龄与语法能力之间没有相关性,且语法能力上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另外,3-7岁就移民美国的学习者,最后基本上都达到了近似母语水平。
研究揭示了二语习得成就随年龄变化的整体趋势,定义了语言学习的一个“临界点”。
此外,该研究还显示,起始年龄是解释不同学习者之间成绩差异的唯一因素,其他情感、经验因素对相同变量并不具有解释力。
总的来看,研究大都支持二语习得越早越好的观点,这些研究为证明儿童二语习得优势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实验证据。

因此,我们认为,二语习得越早越好,主要是指在最终语言学习成就及语言地道程度上,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人更好,早学者比晚学者更好。

Lenneberg (1967 )提出,语言学习最好在12-13岁之前,此时语言学习者的大脑边侧化还未完成,语言学习效果最佳。若晚于此阶段再开始学习语言,大脑边侧化已经完成,大脑灵活性会大幅度降低,将极大地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9]。
同时,也有研究者提出,语言学习临界期可能在更早的6-7岁[10]
不管怎样,儿童阶段通常被认为是二语习得的最佳时期,青春期以前开始二语习得才有可能最终获得母语相当水平的语言能力[11]。
对此,神经语言学从大脑功能角度提出的解释是,儿童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育期,大脑可塑性比较强,而成人则发育完全成熟,大脑逐渐失去可塑性,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因而较难学会一门语言。

普遍语法理论则认为,儿童语言习得的优势主要在于儿童大脑内置的一个语言学习机制,或者普遍语法,这个机制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消亡[12]。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机制对比角度提出的解释是,儿童语言习得过程是下意识,隐形学习的过程,而成人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是显性学习过程,只有通过后天的勤奋努力才能习得语言[13]。
总而言之,二语习得越早越好这一-概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越早开始学习一门语言,语言习得则越轻松,且语言地道程度也越接近二语母语者;若过了这个阶段才开始学习,语言习得成为一种人为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语言习得的最终成就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所以我依旧坚信: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环境,先有“听”,才有后面的“读说写”,在这里我推荐BBC的儿童英语阅读书籍)

幼儿英语多大开始接触,如何引导孩子学习?-1.jpg


  • 我是永远相信光的21世之光@21世之光
  • 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生物老师+健康管理师
  • 关注我,可了解更多“教育”、“生物学”、“健康”相关话题
  • 码字不易,认同也可以点个赞噢
  • 更多教育冷知识,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
参考


  • ^任玲玲-第二语言习得“越早越好”吗? - 《海外英语(下)》 - 2019年3期
  • ^Snow C,Hoefnagel-Höhle M. Age differences in the pronunci⁃ ation of foreign sounds [J]. Language and Speech, 1977(20): 357-365.
  • ^ual attai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TESOL Quarterly,1979(13):573-582.
  • ^ng M H. Problems with supposed counter-evidence to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5(43):287-317.
  • ^ Patkowski M. The sensitive period for the acquisition of syn- tax in a second language []. Language Learning, 1980(30): 449-472.
  • ^ Johnson J S, Newport E L. Critical period effects in second l anguage l earning: The influence of maturational state o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 Cognitive Psy- chology, 1989, 21:60-99.
  • ^Bialystok E, Miller B. The problem of age i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Influences from language, structure, and task[J .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999(2):127-145.
  • ^DeKeyser R M. The robustness of critical; period effect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0, 22: 499-533.
  • ^ Lenneberg 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M]. New York: Wiley,1967.
  • ^Long M H. Maturational constraints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0,12:251-285.
  • ^Montrul S,Slabakova R. Competence similarities between na⁃ tive and near-native speaker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ter⁃ ite-imperfect contrast in Spanish[J]. Studies in Second Lan⁃ guage Acquisition, 2003, 25:351-398
  • ^Chomsky N.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 MA: MIT Press,1965.
  • ^DeKeyser R M. The robustness of critical period effect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0, 22: 499-533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司延涛俦

青年

  • 主题

    10

  • 帖子

    15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