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4-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而利已心理,每个人在自我生理需求、习性、嗜好、喜好基础上,对自我利益的追求,以及趋利避害的意识。
追根溯源,了解了自觉性产生的过程,才能找到培养孩子自觉性的路径。
提升“自觉性”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榜样示范。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孩子在小的时候,是通过模仿、体验、探索来学习的。孩子学习的自觉性,需要身边有榜样。家长的示范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
我的一个同事,工作之余上在职研究生,因为孩子小,她经常是在凌晨趁孩子还没有睡醒的时候看书。所以,她的小孩总是在睡醒后的第一时间,看到妈妈在看书。小家伙还不会说话,睡醒后如果哭闹,塞给他一本书,保准就不哭了,还一页一页地静静翻看,那样子真是可爱。后来,孩子睡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床上翻看几页书。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孩子自觉性之初,都是源于模仿。
2.第二阶段:奖赏和惩罚。
还记得自觉性推演公式吗?其中“利己心理”是个重要因素。
得到奖励和赞美的学习行为,孩子就会继续做下去。
得到惩罚的学习行为,孩子就会尽量不这样做。
当然,如果经常因为某个学习行为受到表扬,孩子做这件事的“自我效能感”就会越强,从而更有信心做好,更自觉。
家长口中的“奖惩”,就是孩子自觉性培养的风向标。
对孩子的奖赏,尽量避免过多的物质刺激。
小A每次回家后总是先写作业,写完后再玩。妈妈也总是每次奖励小A两元钱。时间长了,小A回家先玩,不写作业了。妈妈说:“这样做就不讲理2元钱了。”小A说:“不奖励就不奖励,以前的钱还没有花完呢。”
这就是物质奖励的弊端,孩子会更多的把精力关注在奖什么,而没有关注到先写作业再玩这个学习好习惯。
家长赞美的语言、微笑、拥抱、赞赏的目光,是对孩子自觉学习行为的肯定,更能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评价指向。
对于惩罚,尽量少用。如果必须用,也要用在刀刃上,还要注意方法,打骂的惩罚方式起不到好作用。
3.第三阶段:价值认同。
为什么要自觉的学习?只有孩子真正认同了父母的价值观,孩子才会在行动上自觉执行。
我的一个学生,认为学习那么苦,不学习也能好好生活,干嘛还要费尽心力的去学习呢。上学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自觉性差。
暑假里,家长断了他的经济供给,让他自食其力。于是,他到餐馆送外卖,到理发店洗头赚钱。两个星期下来,感叹到了没有知识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社会最底层很辛苦的劳作,赚钱还不多。他觉得还是努力学习,考上个理想的大学,有份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是最正确的选择。
回到学校后,学习自觉多了,实现了学渣的逆袭。
孩子只有和父母、和学校、和社会,实现了价值观的认同,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在学习实践中自觉执行。
4.第四阶段:学习自觉。
孩子自觉学习,他不是在为老师学,也不是在为家长学,他明白,他是在为自己学,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自觉学习。
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孩子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不知道为了什么学习,学习只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原地画圈,学着不带劲儿,何谈自觉性。
有理想、有目标的学习,才会有自觉性。
让孩子自己确立自己的目标,把目标画下来,只要朝着目标前进,终有实现的那一天。
提升孩子学习自觉性,给家长三把金钥匙。
1.陪伴: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不是在听父母怎么说,而是在看父母怎么做。
如果家长说的和自己做的背道而驰,就在孩子眼中威信全无了。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父母在家不玩手机,改掉了去棋牌室玩牌的习惯。在家中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全家人一起玩诗词接龙,谁输了谁做家务。
每一位优秀学生的背后,都是一位辛勤付出的家长。
想提升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家长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回家后不玩手机,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进行娱乐活动。
2.赞赏:激励与启发。
激励启发式教育与强制教育是对立的。
家长一定不要总想着控制孩子,用强制的方法只能带来孩子的厌学、被动与对抗。
善于赞赏孩子的父母,跟孩子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尊重孩子,调动孩子的内驱力。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起来的孩子自信、乐观、有责任感,从而自觉、主动。
启发孩子立志向学,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点滴渗透。
孩子生日的时候,父母的祝福就是对孩子的启发和引领。
春节聚餐的时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期望,就是对孩子的启发和引领。
小升初、初升高的关键节点,父母给孩子写一封信,畅谈期许。
跟孩子推心置腹的说说悄悄话,尤其是父亲和儿子,母亲和女儿。
每个月开一次家庭会议,听听孩子的心声。
创造一种温馨和谐、乐观向上、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积极做事、自觉学习的培养,浸润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天,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到了高中,可以让孩子用纸写下自己的目标:
家长启发孩子通过目标引领激励孩子的行动,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3.坚持:行为养成,持之以恒。
一种行为反复做,持之以恒,才能化为自觉性。自觉性就是内在醒悟,外在感悟,内外合悟,便有觉悟!
教育孩子不是三分钟热度,培养的过程伴随着孩子长大的过程。家长要有一种打持久战的准备。谁坚持的时间长,谁就是胜利者。
建立家庭公约,大家各司其职,各有任务,人人遵守。
可以用“100天行动计划表”等工具,视觉化、量化,督促孩子的某一种学习行为成为自觉。
遇到挫折不指责,遇到困难想办法。
寓教于乐。
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家长自我提升的过程。看到孩子身上问题的时候,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去改变,一定会收获惊喜。

结束语:追根溯源,提升自觉性有四个阶段,家长的三把金钥匙是陪伴、赞赏和坚持。家长要身教重于言教,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激励和启发,并持之以恒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51

  • 帖子

    46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