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5-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孩子晚上放学回家,告诉你:「我讨厌我的老师」,你的反应或回答是什么?
a.  对孩子说:「你又做什么坏事了吧?」
b. 对孩子说:「老师那都是为了你好!」
以上两种处理方式都不对,因为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把「心门」关闭起来
推荐做法后文会揭晓,咱先来看父母与孩子顺畅沟通「背后的逻辑原因

如何让孩子主动地告诉家长今天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困惑 ...-1.jpg
一、你在孩子心里是「可信赖」的

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觉得父母可信赖。
1. 不做控制型父母

让孩子按他的规律发展,而不是按大人想的那样发展。
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和支持,而不是控制。
一个过度控制型的父母,喜欢控制孩子的一切。就像是一架直升机,时刻盘旋在孩子上方,做好随时往下俯冲的准备。
这类父母认为自己是大人有优势,时常指挥孩子,而且不管孩子是否需要帮助,都要按「自己的方式」给孩子提供帮助。
例子:
例1: 孩子在画画,妈妈一下子过来说孩子这样画不对,一下又过来说这样画更好看,不该那样画
例2: 孩子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有自己喜欢的专业,父母则因为孩子的想法和自己意见不一致,不同意孩子的意见,也不允许孩子学那个专业。
2. 做权威型父母

权威型父母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善于观察孩子,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提供适当的帮助;
而当孩子遇到明显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问题时,父母又能够给予孩子「及时、足够」的支持。
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设置好规则,又能在孩子有困难的时候,随时能够给予孩子安抚。
当我们在规则范围内,给到孩子充足的爱,成为孩子永远温暖的港湾的时候,对孩子来说,我们就是可信赖的。
3. 接纳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会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来。
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行为,接纳孩子的感受,帮助他们面对自己的感受,不仅能让孩子愿意跟你说,更能帮助他们摆脱困惑或者愤怒,从而帮助他们能更好地面对或者处理问题。

  • 否定孩子的感受
例1: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已经睡过午觉了,怎么会累呢?/ 才走没多久怎么会累呢?
例2:
孩子:妈妈,这个电视好无聊
妈妈:胡说,多好玩的节目啊


  • 改善:以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孩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如果你是那个感觉到累和热的人,当你和你最信任的老公说的时候,你希望得到他的什么回应呢?如果他否定你,而不是理解你,你会感觉如何呢?
当我们想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会意识到,我们应该这么回应孩子:
「哦,你没睡够是吗?」「我觉得这节目还不错,但是你觉得很无聊」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他有独立的感知是很正常的。很多时候,大人的担忧,其实是用自己的感知去评判孩子的感知了。
二、你在孩子心里是「可沟通」的

我前几天在我们家群里跟妹妹聊天聊嗨了,就顺便说了一句:「好羡慕那些勇敢创业的人,我也想」
结果一直不插嘴说话的我妈冒出来了,说了句:「我不花你一分钱,少吹牛,少说话」
我真是被噎了一嘴,暗想:「以后这方面的想法,千万不能在我妈面前说」
真的,作为父母,就算不理解孩子,可以不支持,但是沉默比打击更好。
如果我们给孩子的感觉是这样的:
「我跟我妈说了她会不会骂我?」「唉算了,反正我妈也跟我说不上几句话,不和她说了」
那么孩子自然是不愿意告诉我们他内心真实的想法的。
三、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在大人和孩子都冷静下来后,再来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或者再来想想该怎么办。
无论孩子告诉你什么,你的第一反应都应该是「理解并接纳」。
如果你的反应是对孩子的不理解甚至愤怒,那么孩子的本能反应,还有情绪脑也会启动。
两个都正在被情绪脑控制的大人都没法好好沟通的,更何况是理智脑还远远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
四、孩子在和你沟通后,他能感觉到「有所收获」

首先在孩子跟你说的时候,一定要耐心倾听,不着急评判,也不要轻易打断孩子。
然后孩子和你沟通后,他能感觉到有所收获。
比如,感觉到:

  • 对害怕的事不再害怕了
  • 被深深理解了,放下心里的负担了
  • 问题迎刃而解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有一种「意外惊喜感」
  • 孩子的思维被打开了,有一种「恍然大悟感」
例子:
昨天我回到家,姐姐很担心地和我说:「妈妈,奶奶会不会离家出走?」
我:「不会的,你看起来很担心,发生什么事了?」
姐姐:「今天早上奶奶叫我起床,我一直不起来,奶奶就说她要走了,然后她就真的的开门走到了门外」
我:「谢谢你告诉我,奶奶是着急了,又不知道怎么办,她可能觉得这么做,你一害怕就会起床了」
姐姐:「后面我就起床了,但是我还是担心奶奶会走」
我:「我们在一起去问问奶奶,她会不会离家出走好不好」
后来我们去奶奶房间,沟通了之后,奶奶不仅和姐姐确认了不会离家出走,还和姐姐道歉了。
我的处理方式,给姐姐的感觉是:「我可以信任妈妈,她不会因此怪我不按时起床,还让我终于不用再担心了
五、不同年龄和发展特点用不同的方式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可能还不太好,那么建议用「情景扮演」的方式,了解孩子生活的当天发生了什么。
比如父母扮演幼儿园的老师,家人和孩子扮演幼儿园的学生等。
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还可以的情况下,就用「耐心倾听+正向语言沟通」的方式,当然,如果角色扮演好使,那也可以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即可。
六、推荐做法揭晓:接纳孩子的感受,用反射式倾听

最后来说说开头说的例子,我们该如何回应孩子。
首先孩子如果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家长要先接纳,然后「反射式倾听」的方式:
把从孩子那里听到的信息,换一个方式简单总结并反馈回去。
「哦,你觉得你的老师不好」
这种反射式倾听的方式,我们既没有向孩子提问,也没有说教或者带有评价的语言,孩子就更愿意跟我们说更多
当然,如果你直接问,孩子也说,那也是可以的,总原则就是孩子能够和我们进行「和平、友好的沟通」
我是 @妤妈养育 认真起来让人「害怕」的妈妈,钻研如何带好家里俩娃,也是资深哺乳指导,喜欢亲子共读。关注我和 @知乎亲子 ,养育路上咱们一起「过关斩将」呀~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胜寒书屋

村民

  • 主题

    61

  • 帖子

    73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