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芜湖2020年的1.11是“极低水平”、“显然已经跌入低生育陷阱”。
那么全国2020年和2021年的1.30和1.17又是什么水平、是否跌入了呢?
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真的只有一个芜湖吗?(请参考:全国分省生育率及生育率算法
芜湖是近来第一个敢于用“跌入低生育率陷阱”描述生育水平的地方。就像在去年,安徽也是第一个敢于用“断崖式下跌”来描述当地出生人口变动情况的省份,尽管这几年不少地方出生人口减少的幅度还要更大。
去年七普公报刚发布时,七普办公室和权威人口研究机构——人大人口研究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对于“1.30的生育水平是否意味着已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提问采取了暧昧和回避的态度,没有做出正面回应,至多只称“需要进一步观察”。
当然,对2020年1.30的生育率还可以说这是受到当年年初疫情暴发导致当年末出生超额下降的影响。但当发现2021年生育水平进一步下跌到1.17时,是否察觉到关于出生下降疫情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是否考虑过“需要进一步观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多久才能得出结论?
验证很多东西都需要经过长期观察,但“低生育率陷阱”还真就不适用。低生育率陷阱之所以为“陷阱”,就是因为一旦进入这样的极低生育水平状态就很难再摆脱,生育水平几无回到1.5以上的可能。
为什么一旦进入就很难再摆脱?因为有三个机制支持形成这样的结果:人口学机制、社会学机制和经济学机制。
人口学机制:人口变动具有周期性,在低生育水平下已经出生的孩子将来就是育龄人口。现在的孩子少了,意味着将来的成人少了,由于生育水平远不到更替水平,这些人的孩子一定会更少
社会学机制:个人的生育决策不可避免会受到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一代人长大在少子化的环境中,那么这一代人的生育决策也会倾向于少生。
国内也有一些发表出来的论文持有这种观点,认为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一代在没有兄弟姐妹的环境长大,将来可能更倾向只生一个孩子。不过这样的论文很难发表在“非常权威”的期刊上。
经济学机制:由于过去一段时间的低生育水平和伴生的老龄化,年轻人口的比例下降而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社会的总抚养比呈现上升。如果在此时选择多生育,对年轻人来说就是在已经非常沉重的养老负担上再加一项育儿负担,因此他们会倾向减少生育以降低家庭内部的总抚养比。
全面三孩政策提出之初,有调侃言论称:“独生子女一代是艰难的一代,将来夫妻俩不仅要为四个老人养老,还要养三个孩子”。虽然是调侃,但也反映了社会对这一经济学机制是有朴素认识的。
并且,低生育率陷阱绝不只是一种假设情况,世界上已经有不少国家进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南欧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东亚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它们毫无疑问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陷阱。日本曾经为跳出陷阱做出过尝试,但失败了。
日本经常被用作证明“生育率也会回暖”的例子。然而,日本于2005年到2015年出现的所谓生育率的“回暖”也没有使生育率回升到1.5以上,2015年后其生育率再次调头向下,即将再次跌破1.30。1990年至今包括“回暖”时期日本的年出生人口规模也是一路向下的,从120万逐渐降到80万。
所以,“进一步观察是否进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做法,甚至是暗示要等下一次人口普查结果的言论用白话说就类似那个笑话:帮忙喊倒车的老人终于喊到车倒到围墙上了——结论不能更确凿了,但事情也确实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直面这房间里的大象,才能有希望解决问题。等到“顺其自然”地走到第四阶段,倒车也终于撞塌了围墙,就真的太迟了。

  • 第一阶段,我们宣称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 第二阶段,我们说也许有事发生但我们不该采取行动
  • 第三阶段,说也许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但是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 第四阶段,也许当初我们能做点什么,但现在已经太迟了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逆风_3889

村民

  • 主题

    63

  • 帖子

    45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