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任何教育都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是一时兴起,更要抓住恰当时机。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都习惯于一步就要到位的想法,但孩子尤其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的孩子往往不愿意干脆利落地接受父母的想法,使得在很多时候,父母的建议都被孩子“无视”。要想改变这种尴尬境地,首先需要父母改变教育孩子要一步到位的想法,比如我们就可以尝试运用“循序渐进”效应,让孩子有一个心理过渡期,更易于接受。
所谓“循序渐进”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以后,对他人提出的“大要求”就更可能会接受。这个心理学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瑟共同提出来的。
在1966年,弗里德曼与弗雷瑟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研究的是无压力的屈从。他们派人随机拜访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把一些小的招牌挂在自家的窗户上,这时候,大部分主妇都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再次拜访这些主妇,要求将一个大的而且不好看的招牌放在她们家的院子里,依旧有超过一半的主妇同意了。
与此同时,他们还做了一个对照式的试验,派人随机拜访了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就提出将大而不好看的招牌放在她们的院子里。最后只有不到20%的家庭主妇同意了这个请求。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向别人提出建议的时候,如果一步一步慢慢来,那么对方接受这些建议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是因为,从心理学上来说,人们一般都很难一下子接受跨度很大的请求,会下意识地给予拒绝,但是人们却乐意接受较小的、不费什么力气的请求。在完成了较小的请求之后,如果此时再向他们提出大的要求,他们往往会更容易接受。
父母对孩子提建议或要求时,也可以参考这个“循序渐进”效应,先从小的建议或低要求开始,减少孩子的抗拒心理,等到孩子开始接受的时候,再择机对他进一步提出建议或要求,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甚至还能因此而改变孩子。
如果遇到孩子不愿意配合父母的时候,切记不要强迫他。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纳以下几种方法,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1.陪同孩子一起尝试
如果孩子一开始就对某件事情很有抗拒感,父母可以先尝试着陪同孩子一起尝试,让孩子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同时,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不要太高,让孩子踮一踮脚就能实现,当他实现了这个小要求之后,再鼓励孩子去尝试更高的要求。
2.当孩子不愿合作时,父母应尝试其他途径
在孩子不愿意沟通的时候,父母可以找一下其他途径。比如先转移话题,然后设法从中了解孩子不愿沟通的原因,等到孩子抗拒意识渐渐淡化的时候,再把话题转回来,慢慢地和孩子沟通,孩子在这个时候一般都会容易接受。
3.对有分离恐惧心理的孩子,父母可以尝试逐步离开
“循序渐进”效应还能用到很多场合。比如,有不少年龄小的孩子会很害怕离开父母,尤其是在上幼儿园和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最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此时,父母可在周末通过“循序渐进”效应慢慢训练孩子对分离的适应。比如,父母可以跟孩子说,“妈妈(或爸爸)出去一会儿就回来”,然后离开五分钟再回来。接下来可以试着慢慢延长时间,让孩子一点一点学会适应分离,并且相信父母最终都是会回来的。
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对孩子提要求不要指望能一步到位,试着从小要求开始提起,给孩子一个能够平稳过渡和接受的心理过程。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彩云彩2017

青年

  • 主题

    7

  • 帖子

    14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