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7-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作为从教13年的老班主任,每年一到暑假,就会有很多朋友、邻居、亲戚来咨询我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比如:
●上小学之前是不是一定要报幼小衔接班呀?
●要认识多少字才可以上小学呀?
●不提前学拼音,是不是上了小学容易跟不上趟?
●听说小学老师教拼音都飞快,根本不给复习的时间,因为大家都提前学过了,这是不是真的?
●数学要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才能上小学,是这样嘛?
●如果我要自己在家给孩子做幼小衔接,我应该做点什么呢?
●孩子的书包要买多大的?文具盒买什么样的才合适?铅笔橡皮本子都可以随便买吗?
●有人说一年级决定孩子的未来十几年,要是学不好可就完蛋了,是这样吗?
●有人说小学根本不重要,童年就应该玩得愉快,初中再学也来得及,是这样吗?
……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相信我上面提到的这些疑问,也曾是不少家长的好奇之处,也许你心中已经有了准确答案,也许你还在迷茫,不要紧哈,今天咱们来一一解答,作为从教13+的老班主任,也作为一名准小学生的妈妈,我不想讲套路,直接上干货,今日份的交流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 幼小衔接到底衔接的是什么?
  • 入学前,各个学科具体要达到哪些要求?
  • 作为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
一、 幼小衔接到底衔接的是什么?

如果把幼小衔接仅仅看作学科知识上的衔接,那其实是片面的。
小学学段的知识性内容很少,我的主教科目是语文,姑且以语文为例:根据2022年刚刚颁布的课程标准来看,一二年级两年共计4个学期,需要会写的字只有800个左右,平均下来,一学期(也就是半年)只需要学会写200个字即可,当然咱们不是只学写字,还有拼音、看图写话、口语交际等内容,但这些内容如果要压缩到半年内来完成,完全没有问题。那为什么要安排到4个学期也就是两年内来完成呢?主要就是因为,咱们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学段,要学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习惯」,比如:
1、学习习惯:

一提到学习习惯,可能会有家长说:
我知道我知道,不就是要让孩子好好学习嘛。
各位亲,「好好学习」这四个字,实在是太空洞了,我经常能在校门口听到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边给孩子背书包边语重心长地嘱咐:
宝儿啊,好好听讲,好好学习啊。
孩子扬起稚气未脱的小脸蛋开心地回答道:
好的妈妈!好的爸爸!
然后背着书包就进校园了。这个场景看着好像非常美好,事实上,这属于无效沟通。
对一个前额叶尚未发育完成的6岁孩子来说,「好好学习」四个字就像浩瀚的宇宙,大到无边无际。我们要让孩子真正知道什么是好好学习,那就需要去帮助孩子切身地认知和体验到「好好学习的感觉」,换言之,我们需要带孩子去尝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

  • 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了,是自己先试着去去钻研一下,还是马上放弃不研究了?
  • 作业时遇到课堂老师没讲过的题,孩子采用什么策略来应对?
  • 面对无法被量化的阅读作业或预习,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有多少?(低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全是非书面作业,孩子是否会重视这些不可视化的作业呢,特别是有的家庭属于「结果导向」的教育模式,导致很多孩子觉得只要不用体现在本子上的作业都不算作业,不需要完成)
  • 孩子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自己的内驱力还是老师的逼迫,甚至是家长给到的真金白银的刺激?(真的遇见过有家长说你做几题我给你多少多少钱)
上面列举的问题,都是学生们入学后在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如果我们能在幼小衔接的阶段注意引导孩子去「认清自己的现状——认知自己的情绪——思考解决的渠道——提出解决的方案」,让孩子有了较为真实的问题瓦解体验感了,那才可能为他们进入小学以后好好学习打下基础。
2、听讲习惯:

大家都知道听讲很关键,那到底关键点在哪里,家长要关注什么?只能等孩子上了学才能知道孩子的听讲情况吗?
其实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可以对孩子的听讲情况略知一二了,比如我们可以从侧面看看孩子上课听讲的纪律如何?听讲的方法对吗?孩子知道应该如何捕捉到老师讲课的重点吗?老师上课讲错了,是马上站起来打断指正?还是留着下课再说?还是干脆不说?上课的时候,孩子的铅笔碰掉地上了,是蹲下求捡起来,还是先听课,下课再捡?
这些非常具象的问题,都与听讲有关,也是很多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容易走偏的地方。
3、书写习惯:

孩子书写的姿势对不对?写字勾腕吗?包指吗?书写的工整程度如何?有没有正确读帖的方法?(读帖是写字之前的一个步骤)
除此以外,还有:
4、整理习惯:

在校时个人物品的收纳摆放、保质保量完成值日、归家后学习前后的整理安排;
5、卫生习惯:

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的保护和维持,特别是值日时的逻辑和顺序;
6、语言表达习惯:

说话时的身体语言,说话时的礼貌用语和开头结尾如何安排等,比如我通常鼓励学生这样询问问题:
某某老师您好,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不同意见
7、思维习惯:

长大型思维的培养和运用;
8、运动习惯:

对运动技巧的掌握和运动精神的理解和运用;
9、社交习惯:

在团体生活的孩子如何学会独处和相处,有没有团队协作精神,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这些习惯如果能够在幼小衔接以及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很好地打下基础,就会方便孩子日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讲到这,想举一个发生在我们班学生身上的真实的例子:
一年级我刚接班的时候,就跟家长和孩子们提醒过,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每日自己收拾书包的习惯,步骤可以是这样的:
1、每晚学习后,先对照第二天的课程表,找到第二天课程中要用到的书,然后将相应课程的本子也找出来;
2、接着按照书和本的大小,依次放入书包,排列整齐,与此同时检查一下自己当晚做的作业、以及记作业的家校本有没有忘记放进去;
3、之后打开笔袋,检查铅笔的笔尖是否已经钝了,是否需要削一下,一天7节课,大概准备5-6支铅笔就够用,铅笔、橡皮、尺子在笔袋里依次排列整齐,确定没有问题,再放入书包。

这套流程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我们班有一个孩子,一二年级这两年,一直都是家长帮忙收拾书包,我问家长为什么要代劳,家长说孩子还小,他懒得收拾,与其教给他怎么收拾,还不如家长给他收拾来的容易。我提醒过家长,孩子刚开始不具备自我收拾能力的时候,家长的确可以从旁引导,我们老师也可以在课间帮孩子养成习惯,但家长不能全权代劳,完全不用孩子参与。沟通了几次,家长嘴上答应老师一定让孩子养成自己收拾的习惯,但后来我从孩子那里了解到,实际上还是家长在默默帮孩子收拾,孩子就当个甩手掌柜。这个家庭是双职工家庭,爸爸从不参与孩子的学习,妈妈既要忙工作还要照顾孩子,所以也很难坚持天天给孩子收拾书包,因此这个孩子隔三差五地,不是忘带课本,就是忘削铅笔,又或者上课前找不到橡皮。
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跟学习没啥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正是因为他没有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他在学校的桌洞,也是乱七八糟,每天下课都能从他座位底下收拾出来一堆废纸团,当同学们已经开始在课堂上写练习题的时候,他还在书包里翻找练习本,因为不是他自己放的,所以他也不知道家长放在哪里;等他找到了,打开本子,同学们已经做完,等老师公布答案了;而当老师公布答案开始讲解的时候,他还在闷着头做题,完美地错过了老师的解题思路。
到了三年级,他妈妈终于意识到孩子自理能力不太行的现实,说是要培养孩子自主性,开始彻底放手,之前没有任何训练和积累,家长突然放手的结果并不会让孩子自立,反而走向逆反,孩子觉得是家长要抛弃自己所以才不管自己,娘俩经常在家里对着吵吵,作业干脆就不写了。
因此,在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比起知识性的内容,老师们、尤其是我们这些班主任老师,都会特别在意教学常规的管理,因为在一年级刚开学的那段时间里,习惯重于知识。
所以,回到刚开始的问题上去,幼小衔接到底衔接的是什么?从我们教师的角度讲,幼小衔接最主要的,还是在衔接习惯
而这些习惯,其实是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养成的。比如幼儿园的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课,比如回家后同父母复述每天课堂上主要的学习内容,比如父母要有引导孩子复习当日或每周所学内容的意识,再比如孩子要学会自己打扫教室、记录家校本、收拾个人物品等。
从去年开始,我孩子幼儿园的班主任老师就告诉家长要给孩子准备好一个记录事情的小本子,重要的任务,都会鼓励孩子们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在本子上,周末把本子带回家,我就会看到我儿子记录了周末要做核酸、要准备某某东西、复习学过的某支舞蹈这样的内容;平时孩子回家也会告诉我当天学了什么内容,主动让我带着他来复习,有时候是几首歌,有时候是一支舞,有时候是一种小手工的做法(比如跟着老师学到的风车、超人),有时候是顺口溜(或者是武松打虎或者老鼠嫁女这些经典故事儿歌);而且我们幼儿园的老师经常会根据时下的季节来寻找相对应的古诗或者儿歌,引导孩子诵读和记忆,这几年来,在幼儿园一点一滴学会的古诗有很多,基本可以小面积覆盖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必备古诗篇目;此外,幼儿园里还引导孩子进行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幼儿园老师在协助咱们家长进行幼小衔接,主要是习惯上的,也有一点点知识性的,咱们当父母的,要学会「接得住」幼儿园的这些安排,不能觉得孩子还没有上学,没有所谓的书面作业,所以就不闻不问孩子的当日所学,复盘和巩固的意识一定要有。
除了在幼儿园上课,咱们孩子在外面上特长班的时候,不管是学画画学舞蹈学乐高还是学乐器,我们当家长的,也应该多观察孩子的听课状态,下课后陪孩子聊聊课堂内容,复习一下特长班所学。要知道,听讲习惯、作业意识和复习能力这三者,其实与学什么知识无关,各个学科是通用的。
当然,除了我前面提到的各种习惯养成,思维的训练和心智的启蒙也很重要,那接下来就讲讲小学一年级入学前,各个学科具体要达到哪些要求。
二、 各个学科具体要达到哪些要求

每个省份公立学校的一年级学习科目不尽相同,有的省份从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有的则是从三年级才开始加入英语科目,所以在此先不写英语,单讲一下语数和体育这几个比较关键的科目。
1、 语文

语文主要从家长最关心的几点来讲:识字、拼音、写字、阅读、古诗文。
1.1语文是否必须提前认字?
从我多年来的一线工作经验来看,家长如果想要教孩子认字,那可以认,但一定不要只认语文书上的字,尤其不要不要不要(重要事情说三遍)提前把语文课本借过来,照着课本一点一点教
为什么我非常反对去借/买一本语文书,照着课本提前教孩子学语文呢?
因为如果孩子提前跟着课本学会了这些内容,以后正式上课,他们就很难再按照小学老师的要求来保持高浓度的兴趣预习了,特别是在预习时,我们老师会非常强调学生要提出质疑,如果孩子当初在幼小衔接阶段已经被生灌了很多知识,当孩子们质疑的权利被剥夺了,他们又怎样去主动思考呢?
说到这里,不得不给大家提供一个我跟踪观察多年的真实案例:
我们班有部分孩子,幼升小的暑假里,家长给娃报了某某幼小衔接班,这种传统的幼小衔接主要任务就是「超前学习」,语文科目更是从语文书第一课一直学到《秋天》那一课(相当于学到期中考试了)。
刚开始这几个孩子上语文课的时候还挺自信的,毕竟自己都提前学过了,上课很爱抢答,但慢慢地,问题就显现出来,这些孩子喜欢碎片化听课,一节课专注在课堂上的时间很零散,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都会了,不用听了(有的小孩子很容易盲目自信)教室外面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
虽然在学校听课听得七零八碎的,但他们回家写作业又能写对,所以家长也不太在意,孩子自己也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老厉害了,不听课也会做题呀。他们一直在吃超前学习的红利,却完全没养成上课好好听课以及回家认真复习和主动预习下一课的习惯。
慢慢地,超前学习的红利总有吃完的一天,他们又回到与大家同样的起跑线上,学习新的课文,但此时,凌乱的学习习惯和听讲习惯以及巨大的学习认知落差,给了这些孩子精神上的重击,学习的劲头越来越小,成绩在一二年级还没有太多差距,但到了三年级转折点和四年级考察思考方式的时候,各方面一落千丈。
当然,这件事也是因人而异,确实也有一些孩子,因为提前学了课本,上课听讲变得更加认真了,因为他们本身比较谦逊,也愿意紧跟老师思路(但坦白说,这类孩子即便不提前学,上课也会好好听,学习效果也不会差,这根本就不是有没有超前学习的问题,而是孩子专注力和自律性的问题了)。
所以我认为不必把语文课本提前学一遍,家长如果想要给孩子做一点识字准备,可以从生活中引导孩子认字,广告牌,饭店菜单,绘本上的书名,同学的名字,这些都可以认;如果孩子对认字特别有兴趣,也可以入手一些专门的认字教材。认我上面说的这些,更有趣,孩子有了对汉字认知的兴趣,那学习起语文,也会更自如。当然,我建议家长带孩子认一下这类字:
上下 、左右、 前后、 多少 、大小、 不同、远近、快慢、高矮、长短、轻重、选择、判断、计算、按照、一共、还有、剩下、原来、现在、涂色、排列、算式、顺序、看图、哪些、或者、只有、相邻、去掉、添加、得数、准确、错误、组成、接着、图形、比较、要求、自己、红色、绿色、蓝色、紫色、黄色、白色、直尺、第几、每行、可以、规律、现在、相同、相比、合适、那么、如果、认识;
数一数、比一比、涂一涂、、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练一练、圈起来、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正方形、长方形、读一读、认一认、第几页、同样多、()在()前面、从左面数第几个……
这些字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或者语文练习册里在题干中常常出现的汉字,如果咱们孩子不认识,那做题的时候就只能等老师或者家长来读题,影响他们思考,也容易给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而且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会做数学题,而是他们不认识题干上的字,不会读题,所以没法做呀。因此我建议大家认认这些题干常用字。
1.2 拼音
至于拼音要不要提前学,或者报班学,我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学习公式。
1.2.1拼音要不要提前学?
目前小学阶段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的部编版教材,温儒敏教授主编的这套教材,它的课程特点就是「先识字——再学拼音——再识字——再进入课文」,相较于之前先学拼音后认字的模式,这个版本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同时,拼音单元的课时安排也更合理,进程不快不慢。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如果孩子上课能保证认真听讲,课后跟练也非常到位,那完全是不必提前苦学拼音的。
1.2.2既然不需要提前学,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提前给孩子学拼音,甚至去报一期5K、8K的拼音学习班呢?
原因一:「剧场效应」,人们在剧场中坐着看剧,前排的人站起来观影,那后排的观众为了也能看到节目,只好也站起来,最终大家都只能全部站着去看。因为有很多孩子都提前学了,处于此大环境下,有些家长不淡定了,觉得我们也应该提前学;
原因二:怕遇到无良老师,有的老师正是因为班级大部分孩子都超前学习,所以在讲拼音的时候一带而过,不认真按照大纲的要求来授课;
原因三:家长觉得自己家孩子学习能力不太行,怕孩子上课听讲不够认真,在学校里学不扎实,回家练习又不够,若是不提前学,直接去上一年级,孩子跟不上课堂节奏,一步慢导致步步慢。
1.2.3拼音学习的难点在哪里?
我简单列举了我的学生的一些学习痛点,不全面,但很有代表性,如果家长想自己在家给孩子启蒙,就可以从解决这些学习痛点入手:

小孩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级了,暑假要不要去上幼小衔接班 ...-1.jpg
关于拼音我写过一些回答:
1.2.4家长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 家长的心理布局
要想开启家庭版拼音启蒙的路子,而且还想保证孩子愉快认知,家长必须做好「慢教育」的准备,我们把拼音启蒙融入日常生活,而非把它作为孩子难以翻阅的五指山。因此,家长的心态要放平,佛系一点,不要急功近利。
●第二步 启蒙的前置准备
为孩子做心理和认知上的铺垫,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有种东西叫拼音,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汉字,是一种好用的工具。说说我的具体做法:
【强调拼音的存在感和功能】
翻找出之前入手过的带有注音的绘本,在讲绘本的时候引导小优关注汉字上方有字母,这些字母虽然和英文字母长得一样,但读法不同;
【渗透拼音的拼读意识】
正式进入拼音启蒙的之前,我和刘大夫在睡前聊天的时候,或者带娃遛弯的时候,总会不经意地拼读一些词语,比如:「l-ao 老,p-o婆,老婆,你快看!」「l-ao 老,g-ong公,老公,你让我k-an看什么?」,这个模式让小优特别好奇,追问我们为啥要这样说话,我顺水推舟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在玩拼音拼读游戏,小优表示也想学着玩,我以「年龄小不到时候」为理由拒绝。但还是会跟刘大夫在聊天时穿插着拼音的拼读,这样断断续续坚持了一个月,孩子对音节的拼读这件事有了很浓的兴趣,也产生了很强的拼读意识,他竟然可以在没学过任何韵母和声母的情况下,开始试着拼读,虽然音调不太对,但已经拼的有模有样:
小孩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级了,暑假要不要去上幼小衔接班 ...-2.jpg

https://www.zhihu.com/video/1522614625883713536
●第三步 进行声母、韵母、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
这里的认读我采用了一些工具书,比如韩兴娥的拼音儿歌77首,还有《拼音魔法王国》等(还没拍图,大家如果有需要推荐的话我后期会补充上)。具体的操作步骤我会单独开一题来讲,因为声母、韵母、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时会有很多坑。
●第四步 会读之后,到底要不要熟练书写拼音?我觉得这个还是要看孩子目前书写能力,因人而异,没有统一要求。
1.3 写字
写字的话我建议大家先考察孩子的小手发育,因为写字的好坏与孩子的视觉观察力以及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孩子如果专注力很差、视觉精度不好、视觉追踪能力差或者小肌肉群还没发展到可以控笔的程度,就不要过早练字。
如果觉得孩子视知觉能力不错,手部也有力量,建议先从数字写起,数字不是随便写的,我们小学一年级的数字书写,刚开始是在田字格里写;规范数字练熟练了以后,可以再练练图形控笔,练练笔画,如果家长不会教,千万不要乱教哈,因为汉字书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不是用手写写就行了,如何去读帖、如何去临帖、如何解决勾腕,都是需要相对比较专业的知识体系来支撑的。
1.4 阅读和古诗古文
语文方面,我最后说的是古诗背诵和阅读。我经常被问到,孩子要背多少首古诗上小学才不会慌。其实你哪怕一首不会,也不影响上小学,国家规定小学生有75首必备古诗,这些古诗大部分在校期间老师都会讲到,个别讲不到的确实需要孩子自己去理解和记忆了,所以上了小学再背也完全来得及。但我刚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讲的,如果要从一个妈妈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趁着孩子小的时候、记忆力最强大、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多读读古诗词、小古文,其实对孩子的大语文启蒙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都知道,得语文者得天下嘛。
至于课外书的阅读,我是希望孩子们尽力而为,开卷有益,能读多少就尽管读多少,把阅读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然,阅读习惯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需要全家人共同努力,如果孩子现在不怎么认识字,还是需要家长多辛苦一下,进行亲子阅读,日后再慢慢转向孩子的自主阅读。
2、数学

数学的内容其实就更简单了,一年上个学期的数学内容主要就是学会「数与数量的对应」、数字的规范书写、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钟表等等,内容都比较简单,据说很多幼儿园都会引入类似的内容,咱们家长只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养成练习口算和计算的意识即可。
我现在每天会带孩子做做口算题,也不多做,一天15-40题不等,不限时。虽然不限时,但小优属于比较自律的孩子,从来没有磨蹭的毛病,再加上他数学启蒙较早,对数学类的知识很感兴趣,所以通常1-2分钟就可以做完,做完以后会自己仔细检查,然后再拿给爸爸或者我看。
我会比较在意他数字的书写和计算的精确度,以及提醒他要学会做完题自己检查。有时候上特长班回家太晚,没时间练习,我们就边开车,边用最嘴出题,孩子直接说答案,学习的通路很多样,不必拘泥于形式,因为小学生学到的数学本身就是为了生活而服务的。
此外还可以引导孩子认识人民币,币值以及简单的换算,不用刻意去逼迫,拿出真正的钱,去超市和市场结账,让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中去观察,去感悟,这种学习才是最有效的,远比你天天让孩子在家里纸上谈兵来得更实际。
3、 体育

体育对小一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科目。每个学校对于小一体育的考察标准都不太一样,比如我们学校要求一年级学生跳绳,男生一分钟121个,女生127个,还有拍球、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跳大绳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跳小绳和拍球,这些都不难,全靠练,保持恒心即可;至于坐位体前屈那些,我们还是不要盲目训练,等上了学以后,体育老师引导着来做,安全第一。
三、 家长需要帮孩子做哪些准备?

最后一部分,咱们来说说家长可以为孩子做哪些准备?
(一) 物品准备:

每个学校的一年级入学准备要求都不太一样,大家可以去学校的公众号上查看,一般是招生报名之后,公众号就能发布,别提前买给买错了,有时候可能还会要在入学后,由班级家委会统一购买,那就另当别论。
我就说说一些咱们可以自己来购买的物品:
1、 书包:不要选太大的,太大太深太高,孩子掏东西不方便,而且不便于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小优身高将近130cm,根据孩子的要求,给他选了14L的书包,见下图,一二年级装书本足够了,水彩笔等物品可以放在手提袋里);最好是有分层,方便孩子归类自己的课本和本子卷子。
另外,需要提前打听一下,学校教室到底如何安排学生书包摆放,有的教室有专门放书包的书包架,那买硬一点的也不要紧;如果学生的书包是要放在座位上的,就不能买太硬的书包了,不然座位都被书包占了,孩子只能坐前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处,可累坏了。

小孩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级了,暑假要不要去上幼小衔接班 ...-3.jpg

14L大小

2、 笔盒:我推荐购买那种外皮比较硬的拉链笔袋,打开以后里面有明确的笔位,为什么要外壳硬呢?因为这样孩子的笔袋掉地上了,铅笔不会因为撞击而笔头断裂,当然你也可以给铅笔的笔头加个笔套,网上都有卖的,很便宜,那样就可以用软一点的笔袋了;为什么要有笔位呢?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孩子自己检查有没有丢失铅笔,铅笔有没有归位。

小孩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级了,暑假要不要去上幼小衔接班 ...-4.jpg
3、 铅笔:全国统一,都是HB铅笔,为什么要是HB呢?因为HB的笔,是硬度和黑度都最适合初学者使用的。

小孩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级了,暑假要不要去上幼小衔接班 ...-5.jpg

图中箭头所指就是铅笔笔套

4、 本子:一般是要田字格(写数字用的)、拼音田字格、画画本若干,具体要看各个学校的安排。
5、 水彩笔:不要买圆柱形的水彩笔,最好笔杆是三棱五棱的那种,因为水彩笔在一年级上学期的利用率很高,容易掉落,圆柱形管水彩笔,掉下去能滚出去二里地,那咱们孩子上课不用干别的了,就专门跑出去捡笔吧。所以不管是铅笔还是水彩笔,尽量不要买纯圆柱体的。
6、水杯:最好先打听一下孩子所在学校饮水安排是怎样的,如果有的学校因为疫情不能集中接水或者多次接水,那就需要给孩子准备大容量的水杯了。
(二) 生活习惯和心理准备:

前面咱们讲了一些课堂听讲习惯、复习习惯,其实家长最应该培养的是孩子的生活习惯,比如暑假里就要学会按时睡觉和起床、睡前整理好自己的书包、每天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文具、衣服、水杯)等等,不要什么都依赖家长,因为上了小学,很多时候家长是帮不到的。
特别是要引导孩子学会「做计划」,可以和孩子一起,把每天要干的事情写成to do list,完成一项勾一项,我和我儿子在家就是这样做的,孩子养成习惯后,就很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家长自然而然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小孩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级了,暑假要不要去上幼小衔接班 ...-6.jpg

优同学自己设计的每日安排

当然家长不要给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来陪伴孩子长大,而不是直接把孩子抛到他们心理上的「挑战区」,那样只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另外,我们可以给孩子一点心理上的「上学仪式感」,比如让孩子自己挑选书包、文具盒、文具,还可以在开学前搞一个家庭上学启动大会,从心理上让孩子知道:嗯,我要做小学生啦,好光荣!
(三)家长身份的转变:

我记得我们班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开学第一周,就有家长在群里问:老师,我家宝宝喝水了吗?今早穿的雨衣收好了吗?老师别让孩子坐窗口,他头上可能有汗?老师请记得提醒我家宝脱掉小背心……
我非常理解这些家长的焦虑,因为我也是个妈妈,我懂家长们面对孩子们第一次跨入的新领域,会有很多莫名的担心,尤其是觉得自己孩子还小,不足以应对一切。但其实,当孩子踏入小学那一刻起,他们就不再是幼儿园的懵懂小娃了,他们应该也必须具备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作为家长,应该学会转换身份,可以多跟老师了解一下孩子的听讲、作业、社交、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只知道关心吃喝拉撒。
你转换好身份,孩子才能更快转换角色。
(四)坚持

其实育儿的方法天下大同,只要方向是对的,剩下的就只有坚持,如果家长都不愿意坚持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学习再多的策略,也很难出效果。坚持下去,慢慢你整个人的育儿焦虑就会减少很多。
关于幼小衔接的内容还有一些想要继续拓展,时间关系,先写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和追更,我会持续更新相关内容,并在本回答中补充相应的图片。
一切祝好 @知乎亲子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db3dde28fdeb

村民

  • 主题

    46

  • 帖子

    26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