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19-12-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正向管教:让孩子爱上学习」读后感

现代家庭孩子稀少,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物。家长的重视程度极高。从一出生便在父母的重视,长辈的呵护下成长。很多孩子幼年期表现的极为智慧,教什么都一学就会,可一到了上学时期,家长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不如他们的智商那样令人满意。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成绩和智商不对等呢?答案就在《正向管教——让孩子爱上学习》中。作者杨霞,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心理专家,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谁在说》、《你该怎么办》、《快乐健身一箩筐》,辽宁卫视《健康一身轻》等栏目特邀心理专家,北京电台首都生活广播《说烦解忧》首席心理专家,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企业家健康工程首席心理专家,人民日报社网络版心理健康节目特邀主持人。著有《告别抑郁症》、《积极能量》、《一分钟健康》、《异常心理学》、《致命药房》等书籍。《正向管教,让孩子爱上学习》是一本从心理学角度,针对学习中遇到的常见问题,阐述学习能力障碍的原因机制,家长的误区、改进方法,以及学生心态调整方法的书。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家长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好动不安;做作业或者做事情拖拉,阅读障碍,字迹潦草,粗心马虎;要么语文欠好,要么数学学欠好;要么计算差,要么不会做应用题;又或者内向、敏感、自卑、胆小、紧张、焦虑、脾气大、挑剔、爱哭、社交能力差……殊不知这些可能都与学习能力障碍有关,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性格、价值观形成、社会适应性、社会交往能力等等,严重影响孩子现在甚至将来的生活质量、幸福感,以及成绩感。那么什么是学习能力障碍呢?它发生的原因及机制又是什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克服它呢?学习能力障碍又称感觉统合失调,是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在3-13岁的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全部是因为教育问题,而是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所致,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加以改正。外界信息通过人体的感受器官传输入大脑,大脑接收后再将其有效整合(感受、理解、掌握、分类、组合、存储……)后,发出指令指挥肌肉、器官、腺体等组织完成各项活动。当这一系统的任何环节由于发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感觉统合失调又分为前庭平衡功能失调、本体感失调、视觉能力障碍、听觉能力障碍、触觉障碍等。前庭平衡能力主要与孩子的注意力有关;本体感主要支配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反应速度;视觉能力与阅读理解、手眼协调能力有关;听觉能力与孩子听课、背诵记忆密切相关;触觉则与孩子的情绪稳定、性格形成休息相关。感觉统合功能的各方面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并不能完全泾渭分明地区分开。例如孩子语言功能障碍可能是智力发展水平不足,导致理解力差;听觉分辨能力不足影响发音;口腔舌头肌肉训练不足导致大舌头;本体感差造成口吃;前庭平衡能力失调话多没条理;触觉发育不良导致会说但拒绝沟通。亦或书写阅读障碍可能因为视觉障碍导致错字跳字漏字串行;听觉障碍导致理解困难;情绪因素导致不敢朗读;肌肉发育不足,导致想的和写字动作不能同步或不一致。一种异常表现可能是几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另一方面,同一种训练项目可以同时改进多种感觉统合功能。例如婴儿期充分的爬行与孩子的注意力、动作协调性、语言能力等均密切相关。感觉统合训练不仅可以治疗改正学习能力障碍的各种表现,对正常儿童也是很好的提高注意力、学习能力及智力的方法。感觉统合训练对13岁以下的儿童均有效,当然这种训练开展得越早,坚持得越持久越好。甚至可以早到孕期前三个月。

作为家长,我们在孕期应该注意良好的饮食、情绪、运动胎教。选择自然生产,母乳喂养。孩子出生后,我们不仅应该放手让孩子充分活动,更应该主动资助孩子训练翻身、坐、爬、走、跑、跳等。不要因为安全或卫生问题限制孩子活动,家长所需做的是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让孩子尽情探索。如该吃手的时候吃手(2岁半以前都是正常的,不应限制,而是应该经常清洁孩子的手)。孩子该哭的时候让他哭会儿,孩子该用力吸允的时候不要把奶嘴孔弄得太大,让他的口腔肌肉有充分锻炼的时机,这些均对语言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要过早或长期使用学步车,使孩子跨越了爬的过程,对孩子前庭平衡、本体感、肌肉的发育都没好处,影响未来的注意力、协调力、视听触觉,进而影响上学后的阅读、写字、听课……能力。带孩子到户外,亲近大自然,和孩子亲子互动。不要让孩子过多过早地接触电子产品,看电视,或者过早过多学习认字、算数、音乐、美术等,应该留出时间让孩子多动起来,在运动和家务中锻炼孩子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培养责任感和自信心。从小培养孩子干家务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年龄提出合理的要求,监督孩子完成,鼓励孩子坚持,逐步培养自觉独立完成家务的能力,适当运用奖惩方法。孩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家长把孩子看成什么样的人,除了学习之外,孩子做到事情越多,对生活的控制能力就越强,自信心就越强,生活也越主动,越不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对学习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经常拥抱、爱抚孩子,对孩子的情感发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情绪、性格的发育影响孩子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性、成绩感、幸福指数、生活质量。人只有心情愉悦,才能集中精力做该做的事情,学习也一样。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交往的环境,多和不同的人接触,在实践中学习交往,积累丰富的社交经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带孩子做慈善事业、义工、志愿者、观光,体会资助人的快乐,体验不同生活,开拓眼界和胸怀,产生远大理想。家长要作出榜样,还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成功人士。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本书还提供了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家长要学会倾听。先从肢体语言中读懂孩子的内心感受,教会孩子讲出自己的感受。找出专门的时间,并且经常和孩子谈话,及时沟通。家长主动启动谈话。专注,不打断,引导孩子将话题继续,鼓励和表扬孩子说出心里话,不指责不嘲笑。引导孩子思考,自己解决办法。不要逼问,更不要详细询问细节,以免孩子产生被审问的感觉而引起反感。谈话结束,要感谢孩子对自己的信任。父母和孩子谈话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谈话要有针对性,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2.根据年龄决定谈话方式,年龄小的侧重管教,年龄大的侧重交谈;3.谈话用词简单明了,怎么做,做对了如何奖励,做错了如何处罚,只管减少大道理;4.说到做到,温柔而坚定,心平气和但严肃;5.目光接触,甚至皮肤接触;6.用“我”开头,说出家长自身对此的感受,代替“你”,例如与其说“你是怎么搞的现在才返来?”不如说“我真急死了,还以为你迷路了”;7.不要用问话的方式。学会鼓励孩子,在孩子失败或遭遇挫折时,变斥责为鼓励,变嘲笑为指导。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缺点;不要给孩子消极的期望,态度要积极;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合理的高标准;不要设置双重标准,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重视孩子的贡献、自身价值和优点;鼓励每一个进步而不是关注最终结果。每当孩子取得好的或是欠好的成绩是家长不要过于高兴或不满,因为学习真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对于孩子的发现、发明、进步、对问题的认识都要表示欣赏,尤其是独到之处要懂得鼓励他们。学会表扬孩子,孩子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要及时表扬;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人格;表扬孩子微小的进步,而不是结果;表扬方式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符合孩子的需要;表扬不是交换,要无条件的爱的表扬。怎样奖励孩子?首先了解孩子的需求,不定期更换奖励内容;明确要求,告知孩子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到什么样的奖励;奖励要及时;短期奖励和长期奖励要相联合;逐渐提高要求;定出新标准不能退回去;逐渐取消每日奖励用其它鼓励和表扬方式替代奖励。怎样处罚犯错误的孩子?培养孩子好的行为确实需要奖惩并用,奖励和表扬可以告诉孩子正确做法,而处罚则是从反面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处罚孩子,首先在行动前要明确过要求,需要怎么做,不怎么做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选择处罚方式要有效,即可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处罚;说到做到,处罚要及时;体罚要有节制,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时机;不轻易使用处罚,并且要奖惩并用,当孩子行为往好的方向发展时,就要及时表扬和奖励。对于孩子顽固性的坏习惯,可以采用“图表法”及“过分纠正法”。前者是用简单的图表,奖励和扣除星星并配合实质奖励的方法,将坏习惯逐一改正。后者是由心理学家内森发明,其特点是在利用处罚手段纠正坏习惯的同时,教会孩子好的行为。例如孩子在墙上乱画,让孩子自己把墙擦干净,要是 他不会擦或不愿擦,要手把手教他把墙擦干净,并且监督他干完为止,然后告诉他什么地方可以画,要是 下次再犯,可重复上述步骤,直到他再也不想擦墙为止。这个方法的原则是让孩子自己挽回损失;让孩子练习正确的做法;监督孩子练习的过程;必要时手把手地教孩子正确操作方法;不代替孩子去做事;及时表扬和鼓励。3-9岁的孩子容易出现无理取闹的情况。不可否认,任性是由家长的不当教育方式造成的。最初无条件的妥协,溺爱和袒护,家庭成员的教育方法不一致,造成孩子越来越难缠。对此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置之不理,并且这样的态度要坚持几个月,始终如一。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则采取“隔离”的方法比较好。隔离实施的步骤如下:选择隔离地点,一定是一个安全但令人生厌的地方;事先讲清楚隔离的规定;根据孩子的年龄决定隔离的时间长短,一岁一分钟,比如4岁四分钟,5岁五分钟;对不合作的孩子要加重处罚;利用计时器控制时间,不可多也不可少;处罚结束要让孩子继续做完该做的事情;一旦孩子愿意做好,要及时表扬与鼓励。

当今家庭教育中容易缺失重要的一课——爱和责任的教育,这门课包括:为别人付出、体谅和考虑他人的需要,资助别人;不能妨碍他人的权利,更不要造成他人的痛苦;欣赏别人,会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爱,了解自己应该为他人做什么,了解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使他人幸福的同时给自己带来价值(精神和物质的),了解他人的需要、家人的需要和国家的需要以指导自己该怎么做,法规的教育等等。父母常常存在的几个教育误区:1.只有学习好才最有出息,其实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光凭考试成绩孩子很难融入社会;2.学习的时间越多越好,其实适量的休息和运动及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可以使学习轻松自如事半功倍;3.对孩子越严厉越好,其实家长管得越严孩子越幼稚,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的时机;4.性格内向、乖、老实的孩子越好,其实内向的孩子容易孤僻、敏感、固执、心胸狭隘、虚荣心强,严重影响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5.不能让孩子吃苦,其实吃苦反而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6.只要有一方管理就够了,其实孩子对父母双方的需求是不同的,缺失任何一方都欠好;7.父母离婚争吵让孩子参与,孩子会感到困惑,仇恨,被抛弃,越是内向的软弱的人越会愤怒无处宣泄而走向心理扭曲;8.讽刺讥笑孩子,以为这样可以激励孩子学习,其实适得其反;9.总否定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或者破罐破摔;10.唠叨,并不能让孩子顺从,反而会不胜其烦,不如变唠叨为理解、鼓励和支持,与孩子共同制定行动方案,孩子更愿意接受,要是 忍不住想唠叨时候,不如出去散步或陪孩子一起做运动,运动中孩子比较爱说话;11.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较,是最愚蠢的行为,这并不能激励孩子,反而让他们产生自卑和挫败感,一个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发挥了自己的长处而不是改进了自己的短处,别和别人比较,把今天的你和昨天的自己相比较。

对于更大一些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或者面临高考压力过大的孩子,作者针对常见的心理问题也提出了相对应的调整办法。如下: 反复思考停不下来。这是强迫性思维,与早年接触社会少,参加活动、运动少,以及敏感,胆小,自卑,完美主义的性格有关。孩子往往对细小的事情考虑过多,过于理想,思考偏离主线,想些不必要的东西;想得多,做得少;想控制自己不去想。这种表现需要孩子控制自己的行动,做该做的事情;多参加体育活动,多做事情;晚间入睡前思考不必排斥,顺其自然。自卑。自卑的形成原因首先是家长对孩子挑剔、否定和过多保护,包办代替。自卑感强的孩子应该学会自我一定 。提出不足之处的改进计划,并付诸行动;适当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强迫自己和别人交往,与父母沟通。多疑,不擅交往。首先应该调整自己的观念,学会欣赏别人,主动关心资助别人;区别对待不同的朋友,哪些是不值得交往的,哪些是点头之交,哪些是值得深交的;学会先做再想,行动非常重要,列出担心问题息争决办法,付诸行动;将担心的事情想透,结果也许没那么可怕。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怎么办?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叫作“恐怖性神经症”,即对某些不应该感到害怕的事物或情境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是一种社交恐惧,它和遗传、早期封闭式抚养方式以及性格有关,内向好面子、自卑、敏感、多疑、暴躁、固执、完美主义的人容易患病。这种病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很快消除,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正视它,认识它是可治的,不要控制自己的紧张恐惧,随它去吧;做该做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是表情或者心情,不要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见解;平常把注意力指向外界,而不是自己,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疑病症,担心自己的身体不健康。与早期教育和性格特征有关,性格焦虑、多疑、敏感、固执、自卑、完美主义者容易得。调整办法:首先要了解躯体症状只是过于敏感的感觉罢了,把注意力指向外界,审视自己的生活目标。焦虑形成的原因有:遗传;性格内向、敏感、多疑、胆小、自卑、虚荣心、固执、暴躁、好强、犹豫、完美主义;从小受到过多呵护和溺爱。要认识到焦虑只是一种心理上的过敏反应,顶多是出汗大哭一场,不要管它,5分钟就过去了,不要试图控制它;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放松大脑,缓解心情;把注意力指向外界。抑郁表现为:遭遇失败挫折后,不愿做事(学习),无力感,自责内疚,委屈爱哭,烦躁易怒,悲观绝望,失眠或嗜睡,甚至食欲下降,体重下降。造成原因:遗传;性格内向、敏感、消极、自卑、胆小紧张;情绪抑制;学习缺乏运动;没有理想和信念。应当找心理医生咨询,服用抗抑郁的药,每天运动或劳动1-2小时,坚持学习,写出自己的优点,强迫自己和同学交往,看看不如自己的人。失眠,其实不存在真正的失眠,只是得了失眠恐怖症,失眠对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影响情绪和学习效果。放下对失眠的控制,不要把它当成头等大事,不要在意它,每天睡前做单调乏味的运动或劳动,按时起床后先锻炼,白天不要补觉,把注意力指向外界。内向敏感,要及早调整,意志和性格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性格是获得成功的前提。优良的性格包括:求知兴趣;愉快的情绪和活泼的性格;友爱、合作和同情心;独立性。家长应多让孩子参加协调性体育运动,团体对抗性运动。多做家务,一般能干的孩子也能交往,善于适应不同的环境。应对孩子考试紧张,首先增加平时的做题训练,找出紧张的根源。抓牢基础知识,善于归纳总结,不要死做题。平时做题时应如同考试时不要太放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劳逸联合每做45-50分钟要休息10到15分钟,休息以运动和做家务为主,要保证每天运动时间在一小时以上。考试时出现紧张情绪是正常的,不要克制紧张,对自己说“紧张去吧,豁出去了”。训练孩子放松技巧:闭目平卧或安静坐立,深呼吸,放松肌肉。也可做音乐催眠放松训练。作为家长,不要过分虚荣,过分要强,过分挑剔,期望值过高。对孩子充分信任,一定 和鼓励。不要把自己的紧张、焦虑传染给孩子。

综上所述,本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即大脑接收外界信息整合输出的过程出现发育不平衡所致,形成的原因与孕期活动少,不良生产史,出生后限制活动过多,保护过分,缺乏各种体验等有关,但对孩子上学后的听课、阅读、写字、计算、理解、思维等影响很大,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应对措施就是多让孩子户外活动,不要过多干预和限制,积极培养自理能力、家务能力、动手能力,多接触不同的人,接触真实的社会,在交往中提高社会适应性。其次,本书教会家长们如何与孩子沟通,先要学会倾听,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与孩子交谈要如同朋友般平等看待孩子,不可质问、审问、命令、唠叨孩子,说到做到,温柔坚定,言简意赅。善用鼓励、表扬、奖励、惩罚等办法,从正反两方面教会孩子正确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本书还对青春期面临中考、高考压力的孩子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诸如强迫性思维、自卑、多疑、社交恐惧症、疑病症、焦虑、抑郁、失眠、内向、考试紧张等作出了详细的指导。本书涵盖内容及年龄跨度较广,内容详实,例证充分。深入浅出,实用性、可操作性强。作者是以一个心理医生(专家)的角度,按照心理问题分类,将每个问题都详细剖析,要是 孩子出现书中的某个或某些问题,像查字典一样查询是比较方便,然而作为普通读者,通读整本书会感到困惑。书中分类概括比较混乱,相互间的逻辑性条理性不强,让人有种不断反复重复,相互杂糅混乱不清的感觉。比如文章的章节安排,第一、三、五章都谈论感觉统合失调;第二、十章说的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第四、八章说的是情商和社交;第六、七章又说家长如何教育问题;第五、七、十一章又说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第九章穿插一个积极心态问题;第四、七、十一章都提到了考试紧张问题……这些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云山雾罩。另外章节内的小标题也比较混乱,比如第一章1、2是说平衡觉和本体感,是一个层次的,3、4、6是说听觉、视觉、触觉的,也还可以,但第5说的是语言障碍,1、2、3、4、6的异常都可以引起语言障碍,让人很混乱。再比如第三章1智力测验、2注意力、3作业、4认真、5计算、6思维,这些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分类拼凑在一起,毫无逻辑联系,有些让人不知所云。再比如,第一章已经在大谈特谈感觉统合失调,中间隔了很多章后,到了第五章标题2才是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而第五章又不是主要讲感觉统合失调的。另外作为普通读者,最希望知道自己的孩子的年龄段应该如何操作,整个书,没有明确的年龄分组,小到胎儿、婴幼儿,大到青春期高考,都杂糅在一起,一会儿说婴儿期应该多爬多动,一会儿说家长别给孩子太大压力,不要把焦虑传递给考生,老实说,很多家长孩子在小学期是不会关心婴儿期没爬的问题的,因为那个时期已经错过了,总不能让小学生从新爬一遍吧,而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来说也不会关心用图表奖励法,奖励孩子小星星,换小礼物的,或者不听话蹲墙角的问题,因为那对10几岁的孩子根本不管用。再有,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家长的错误做法,应该正确的做法,学生自我调节的方法全部都杂糅在一起,相互错综复杂,不利于普通读者的实用参考,每每还要一遍一遍翻书再二次总结到一起,令人头痛。总之,这本书内容很好,干货满满,但编排有些混乱,如同一个大宝库,但所有宝物都堆放在一起,想找某一类宝物得加派人手逐步挑选。

时光小说网 wap.youxs.org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123459857

青年

  • 主题

    8

  • 帖子

    15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