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19-12-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孩子因为游戏而报废vs被标签为精力有问题而报废,哪种可能性比较高?哪种严重性比较大?

问题背景

165902p5qjj3j3qj45quja.png
165902snnrybnannprpvbb.png

紫雨老师点拨游戏上瘾的问题

你是否相信:同一个问题,你找不同的专家,他给你的指点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生病时,你找中医和西医,他们给你的原理解说和解决方案是很不一样的。

同样道理的,如果你觉得你孩子日夜颠倒、着迷游戏,是属于精力有问题(原理解说),或者应该从精力科的路线去解决(解决方案),那今后这个孩子的人生,必然会被贴上【精力有问题】的标签,从此在历史上永久的被如此定格

或者,如果你相信吸引力法则,你愿意相信一切的本质都是能量,那你孩子日夜颠倒、着迷游戏的行为,就不会被归类到精力有问题,而只是在能量上走偏,过度聚焦在游戏,导致他现在对游戏的兴趣,大过学业功课而已。

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留意,避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制造了一个新的问题出来。

我觉得。你把他带到精力科去看,你是有点过份着急了。如果你易地而处,将心比心,想象一下你自己小的时候,四五岁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很好玩,对吧?

你那个时代的童年,还没有手机、电脑这样子的东西。所以你没有那个着迷的机会,但现在的孩子有这种着迷的机会。

人的天性。不就是好玩的吗,哪个孩子小的时候不是都很好玩的呢?

这些网络游戏,都是一些财团请一些心理学家设计的,是针对人性心理的特性,勾人上瘾来设计的,是特别能够让人投入、沉浸、上瘾的。

所以如果说,先天上,人天性就是好玩的;然后后天上,这些游戏又是专门设计来勾人上瘾的……
——那,一个处在求学阶段的孩子,半小不大的孩子,会因此而对游戏的兴趣大过对课业的兴趣,你不觉得很正常而自然吗?

而且,难道你真的觉得,现在填鸭式的教诲,每一天重复的上课、考试、交作业,真的比游戏更有趣?

所以一位孩子,他对游戏的兴趣大过对课业的兴趣,再正常不过了!

你不从一种正常的角度去看待,而从他是不是精力有问题的角度去看待……

从你猜疑孩子会不会是精力有问题,或者说,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要从精力科着手……你已经走偏了!

我基本上可以根据你上述的态度来预告你:
如果你不及时悬崖勒马的话,我觉得最终你孩子不会因为玩游戏而导致这辈子废了,而会因为被母亲带过看精力科医生,从此被外界标签为【求学期曾经精力有问题】而废了!

所以,你静下来自己琢磨一下:

1. 你孩子因为玩游戏,而这辈子废掉的可能性比较大?

还是说,在他人生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在他这个半小不大的年事段,

2. 因为玩游戏的劲头太大,被母亲带去看精力科医生,从此被标签为【精力有问题】而废掉的可能性比较大?

你觉得哪一种可能性比较大,以及哪一个严重性比较大?自己好好掂量、斟酌一下!

着迷游戏是能量有问题还是精力有问题?

紫雨老师在炼心手帐初级课,深入讲解过《情绪刻度表》里面,正频段的9个情绪刻度

也在炼心手帐中级课的《情绪篇》,深入讲解过负频段的18个情绪刻度

用情绪刻度表对着迷游戏作原理解说,你一听就会恍然大悟,请看以下的图示

165903w22oh3zv4osrvv13.png

一般人日常生活都是单调平淡的,没什么机会让心情上升到【乐此不疲】和【自信可控】的超高频区

玩游戏却能让人:
从刚接触的【兴致勃勃】(好像很好玩诶),
迅速上升到【兴奋狂喜】(真的太好玩了!),
然后一路往上升,上到【乐此不疲】(百玩不厌,再来一局)
【自信可控】(游戏里,我爱咋就咋地)

玩游戏让人有机会,将灵魂从枯燥乏味的现实中解放出来,投放到虚拟的世界里,去攻关、打怪、寻宝,在短短的时间之内通关晋级

灭了敌人是不是很有成就感?捡到枪是不是很兴奋?一路过关斩将,连连晋级是不是很爽很有快感?

比较一下,应试教诲又让人陷入什么情绪刻度呢?

165903nw1p6po64oebev14.png

目前的应试教诲,让无法适应的少年们,在这18层地狱,上上下下,来回死循环,怎么跳都跳不出来,想到就很烦、很挫败,绝望无力

人天性都是要感觉好的,玩游戏和写作业一对比,哪个比较讨喜?高下立判,没有含糊的余地

结论

求学期的少年、就业期的青年,越是对 【求学 / 就业 的现实】感到无聊、无力,挫败、泄气,对着迷游戏、逃避压力、麻醉自己的瘾头就越大

游戏的瘾头,和玩游戏时所能达到的【高频时刻】成正比

游戏的瘾头,和对现实的【不满、无奈、无聊】成正比

所以,荒废学业着迷游戏,本质上属于【能量科】的范畴,不是【精力科】的范畴

当一个人在学业上无法让自己感觉好,他们只好另寻他途

于是,游戏成了【取得容易、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最小阻力路径,让自己感觉好的自然出口

文末导引

本文受限于定位与篇幅,要说明的只是一个要点:

不要把孩子着迷游戏当作精力有病,心理有问题

因此,如果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精力科医生,恐会弄巧反拙,反生事端,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

别的,这种事情传出去,你将逼得孩子今后将不好的标签背负一生,伤害他一辈子的自我观感、社会观感,难以挽回

本文的范围并没有覆盖如何用吸引力法则解决这种问题,因为是 个大课题,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而且里面有太多很细的东西,比较适合用语音讲解,所以只在付费课程里面讲,以及在付费群里面讨论

如果你是已然相信吸引力法则之家长,试过各种方式 皆药石无灵,愿意死马当作活马医,并且不求速效,愿意给自己时间、给孩子时间共同成长,欢迎你加我咨询,如何加入我们的环境。

紫雨老师的微信号,直接就是四字全拼,欢迎已经下刻意者,加入我们,给孩子尝试一条不同的出路。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简以修身

村民

  • 主题

    10

  • 帖子

    34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