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11-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孩子0~1岁这一年应该说是最遭罪的一年,也是爸爸妈妈最遭罪的一年。
孩子胃部发育、拍嗝、脱皮、马牙、脊椎发育、肠绞痛、辅食添加、视觉发育等妈妈们都了解多少?
1、喂奶

宝宝吐奶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不过吐奶的程度也受喂奶姿势和技巧的影响。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jpg
胃的特点他就是说呈一个水平胃,再有一个就是贲门肌(贲门是人或动物消化道的一部分,为食道和胃的接口部分,是胃上端的入口,食管中的食物通过贲门进入胃部)较无力,就是入口处松,出口紧,幽门的地方又紧,乳汁在胃里面存留的时间长。
所以就特别容易溢奶,吐奶,这真的是属于一个生理现象。
所以在我们喂完了奶之后,爱溢奶爱吐奶的孩子,一定要立位抱。30分钟以上,而且还要拍嗝。
放下的时候侧卧位,然后把上边的肩,头,和这个上半部,略微抬高30度左右的,这样的一个体位,放倒了再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吐奶的情况出现。
2、拍嗝

当宝宝喝完奶后,由于胃里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气,所以就会造成胃部压力,出现溢奶、吐奶现象。
因此爸爸妈妈应及时帮宝宝拍打嗝,把气体排出。只要减少了胃里的压力,自然就能够减轻吐奶、溢奶的情况和次数。
如果帮宝宝拍打嗝有困难,那么爸爸妈妈就应该将宝宝直立抱起,让宝宝趴在自己的肩上至少30分钟,然后将枕头垫高,让宝宝右侧躺下,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拍嗝四个方法:
①爸爸妈妈一手托住宝宝的头,另一手支撑宝宝的屁股,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调整好位置,让宝宝的脸可以靠在大人肩膀上。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jpg
手掌略为拱起,呈半圆弧、类汤匙状,用空掌的方式轻拍宝宝背部,从脊背或腰部位置,由下往上拍,利用震动原理,慢慢地将宝宝体内的空气拍出来。
②让宝宝坐在爸爸或妈妈的大腿上,身体侧面稍微靠着爸爸或妈妈的胸口,妈妈用虎口托住宝宝的下巴,另一只手先在宝宝背部轻柔画几个圆圈后,同样以空掌的方式轻拍宝宝背部。
③用手指托着宝宝的颚骨,扶BB坐直约90度,将手掌微微并拢,呈空心状,从BB背部由下往上扫,直到BB嗝气。不一定是拍,可以是扫的手法,但要留意不要太用力,用力过大也会造成吐奶。
④宝宝吃好奶以后,就让她上身直立,抱一会儿。因为宝宝还小,脊椎发育还不完善,所以一定要托好她的后背、脊椎以及头颈。
一般来说,这样十几二十分钟后,宝宝也会打嗝;或者妈妈端坐着,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脊椎、头颈,也让她上身呈"坐"的姿势,妈妈的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下巴,这样宝宝会很快打出嗝来。
3、蜕皮

新生儿在出生十几天左右时,会出现全身性蜕皮。是由于新生儿身体新陈代谢比较旺盛,皮肤角化层比较薄,发育还没有完善容易脱落,出生后又受到空气刺激导致皮肤收缩,更容易出现脱皮现象。
这是自然现象,妈妈不用担心,让表皮自然脱落就好,不要用手撕以防皮肤感染。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3.jpg
4、脊椎

很多宝宝在6个月大的时候已经学会如何独坐,不过也并不绝对,这视乎个人的发育情况,一般是在6、7个月大。
如果1岁了还不会坐,那肯定需要到医院做检查接受治疗。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速度是快于四肢的,宝宝的动作发育应与脊柱的发育相适应,所以脊柱的发育很重要。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4.jpg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柱会逐渐出现三个生理弯曲:2-3个月左右宝宝能够抬头,出现第一个生理弯曲——颈部脊柱前凸;6个月左右会独坐,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胸部脊柱后凸;8-9个月时会爬,10-11个月能站立,这时会出现第三个生理弯曲——腰部脊柱前凸,12-16个月时能走路。就是这些生理弯曲的形成,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并直立行走。
虽然宝宝在1岁以内就会出现这3个弯曲,但一直要到六七岁时,宝宝的脊柱弯曲才会彻底固定下来。
所以,家长一定要结合身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为宝宝安排合适的运动,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如果没到相应的月龄,宝宝不宜过早地学坐、学站、学走,以免引起脊柱过度屈曲,这将影响宝宝的身高。
5、视觉

刚出生
虽然他的视觉设备都已安置到位,但还未经过时间的打磨而无法马上有效运作。目前,他只能看到鼻子前的光线以及物体的大致轮廓。不过,宝贝倒也不太在乎,因为他还有其他设备帮其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比如皮肤、耳朵和鼻子等。
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
别以为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什么能力都不具备,单从视觉方面讲,宝贝刚一出生就已经有了睫状肌,只是强度较差。
因此,眼部的调节能力无法自如发挥,无论我们距离他的脸是2厘米,还是30厘米,在他眼里,我们都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
还有一个问题,小宝贝用于向大脑传送重组图像的视网膜的感光细胞还没有到位,而且数量也不够,感光细胞要发展到一定程度,婴儿才有更广阔的视野看到他居住的三维吐界。
1周后
由于才从妈妈的腹中出来不久,宝贝就只有对光线明暗的敏感这么一点点视觉经验。不过,这一点点经验却也足够他快速找到那个为自己提供食物的“人脸”。
这多半是因为我们的面孔是由捕捉光线的“最佳材料”制成的:光线把我们的眼睛照得亮晶晶的,把颧骨衬得高高的,把凹陷的下颚及嘴角放在阴影中……这样的明暗效果,使我们的面部呈现出了“鬼脸”,既能逗宝贝开心,又能为其提供周边视力应有的刺激。
2个月时——单视线、单色彩的日子
从出生到现在,宝贝其实一直在用一只眼注视这个世界,而另一只眼或闭着或呈放松状态。
随着大脑的不断发育,渐渐地,宝贝显示出从一只眼到另一只眼的迅速交替看物,也就是说两只眼在轮流上岗值班,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双眼视神经就像两个正在各自修建中的桥墩一样,还无法共同担负起一个桥梁呢。
也正因为双眼的这种轮流工作制,使得“斜视”在此时变得极为普遍。但是这点小“毛病”是不需要太过担心的(一直到3~4个月之前,宝贝都会有些斜视),因为再经过一些日子的视觉练习之后,双眼的协调水平就会迅速提高。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5.jpg
然而依旧让人感到沮丧的是,虽然宝贝此时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已能够分辨色彩,但是他的大脑还没有成熟到能真正识别各种颜色的程度。
他此时的视觉对比敏感度还较弱,只能看得出最鲜明的图案;色调差别很小的东西他几乎是看不见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专业的育儿卖场里所陈列的新生儿用具中有大量的黑白对比的设计,如玩具、婴儿床、识认卡片等。
这种鲜明的对比还是非常适合新生儿视力敏锐度的,因为刚出生几星期的宝贝辨认颜色的能力确实是差到了极点。
所以,此时如想刺激宝贝的视觉发育,最好的认知图片就是大而色彩单调的黑白色。
4个月时——“追视”
由于脑皮层对各种感觉器官的控制力量越来越强大,宝贝也终于摆脱了“凝视”的操控,转而进入了潇洒自如的目光“捕捉”期。
从此,只要有物体在宝贝的视野范围内动来动去,宝贝的视线也会随之准确无误地扫来扫去,“想看哪儿就看哪儿”,绝不会被甩!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6.jpg
而且,他也许还不知道,自己如果经常盯着这些移动的东西看来看去,不仅满足了好奇心,还能让自己的眼部肌肉得到锻炼;而眼部肌肉的结实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他控制眼球转动的灵活能力。
我们无法想象目前只能看出一些颜色(红色和绿色看起来比蓝色更清楚)的宝贝眼中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因为他要看见整个光谱的颜色还不太可能。
不过,随着视网膜的发育,宝贝眼里的世界已由“平面”变成了“立体”。
6个月左右——目测
受限于视觉神经的发展慢动作,小宝贝都出生四五个月了,他的一双小眼依然难以聚焦一处。因为他的大脑还不能把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重叠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全景。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7.jpg
但是当宝贝6个月时,一直在后台工作的大脑开始出面指挥那两只眼球对称地移动,这样终于把两眼的图像整合成了一个。而此时,他的视力几乎可以达到成人的视力水平了。
这一举措使宝贝陡然增加了许多新本事,可以更好地估计距离,知道什么东西够得着,什么东西够不着。而且此时宝贝的身体也极为配合,可以随着臂的方向随意前倾、上斜、转身等等,这样他终于能够抓住令他眼馋已久的各种好玩意儿。
8个月——成人视觉
伦敦认知发展和大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6~8个月的婴儿进行了虚拟图像实验。在虚拟图像中,人们以为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方块,其实只是方块的四个角显示出来。他们在婴儿的头上安置了电子仪器,以确定婴儿看到这种奇怪的图像时大脑活动的区域。
最后发现,8个月婴儿大脑活动区域与成年人看到同样图像时的大脑活动区域完全一样。由此可以证明,8个月的婴儿尽管视力还不是很好,但是已经具备了很多视觉能力,比如轮廓、色彩、距离、体积以及让他头晕的深度知觉。
10~11个月及以后——宝贝看得更精、更准、更清晰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8.jpg
看着渴求的东西就在那里,却触摸不到,该是怎样的痛苦?好不容易可以爬、可以走了,宝贝的活动地盘儿一点点地扩大,他的冒险精神终于得到了全面的释放,对眼睛的依赖也更大了。眼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几乎连地上的头发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6、马牙

新生儿满月左右口腔上颚和牙龈边会出现黄白色小点,形状像是乳牙,俗称马牙。马牙会在数月后自行脱落,不需医治。
乳牙牙胚发育时会造成牙板破裂,一部分被人体吸收,一部分角质化形成颗粒,就是马牙。
妈妈需注意马牙不是病,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切不可擦洗口腔、用针挑或者用布擦。
新生儿皮肤娇嫩,会造成黏膜损伤引起感染,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败血症、脑膜炎。喂奶时要注意奶头和奶瓶的清洁,防止马牙部位感染。
7、肠绞痛

1954年Wessel首先提出婴儿“肠绞痛”,认为该病首次多发生在3个月内发育良好的健康婴儿,以不明原因哭吵为主要表现,每次持续时间3小时,一周发生3次以上,病程多超过3周。
Hyman又提出:如果发育良好的健康婴儿在夜间相似时间点连续1周以下,发生不明原因持续性哭吵,也可认为发生婴儿“肠绞痛”。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9.jpg
婴儿肠绞痛是指有些小婴儿会出现突然性大声哭叫,可持续几小时,也可阵发性发作。
哭时婴儿面部渐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双足发凉,双手紧握,抱哄喂奶都不能缓解,而最终以哭得力竭、排气或排便而停止,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婴儿肠绞痛。
这是由于婴儿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或肠胀气引起的疼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常发生在夜间,多半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婴儿,并多见于易激动、兴奋烦躁不安的婴儿。
当宝宝出现肠绞痛时,安抚会有一定的效果,不过好像都只在一分钟内有效,这种间歇性的哭闹至少会持续1个小时,甚至是三四个小时,直到哭得力竭或者是排气、排便后即可停止。
8、添加辅食

当宝宝差不多到了六个月的时候,母乳就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为宝宝开始添加辅食。
添加原则:
1、适龄添加
添加的辅食必须与宝宝的月龄相适应6个月可加烂粥、蛋黄、果泥,或薄面片汤内加碎菜、食油少许。7~12个月可加软面条、鸡蛋羹、豆腐、馄饨、各种碎菜、鱼肉、瘦肉末等。从谷类开始,向蔬菜水果、鱼肉禽蛋、豆类制品等过渡,也可选择一些婴幼儿营养辅食系列产品作补充。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0.jpg

2、从一种到多种
要按照宝宝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刚开始时,只能给宝宝吃一种与月龄相宜的辅食,待尝试了3~4天或一周后,如果宝宝的消化情况良好,排便正常,再让宝宝尝试另一种,千万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增加好几种。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即宝宝如果对某一种食物过敏,在尝试的几天里就能观察出来。若是吃后的几天内没发生不良反应,则表明宝宝可以接受这种食物。
如果怀疑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不妨一周后再喂一次,要是接连出现2~3次不良反应,便可认为宝宝对这种食物过敏。
此外宝宝的长大,每一阶段可以适用不同口味的辅食。比如在初期添加米粉时,细腻,润滑、容易消化的单一谷类食物,能帮助宝宝成功迈出转奶第一步。
而随着宝宝的长大,可以选择给宝宝尝试新的口味,让宝宝体验口味多样的长大乐趣,当然,当宝宝牙齿和咀嚼能力越强时,还可以尝西红柿牛肉营养米粉、燕麦营养米粉等更多口感和质地的米粉。
3.应从稀到稠
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时,都还没有长出牙齿,因此父母只能给宝宝喂流质食品,逐渐再添加半流质食品,最后发展到固体食物。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1.jpg
如果一开始就添加半固体或固体的食物,宝宝肯定会难以消化,导致腹泻。应该根据宝宝消化道的发育情况及牙齿的生长情况逐渐过渡,即从菜汤、果汁、米汤过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然后再过渡成软饭、小块的菜、水果及肉。这样,宝宝才能吸收好,才不会发生消化不良。
4、从少量到多量
每次给宝宝添加新的食品时,一天只能喂一次,而且量不要大。
比如加蛋黄时先给宝宝喂1/4个,三四天后宝宝没有什么不良反应,而且在两餐之间无饥饿感、排便正常、睡眠安稳,再增加到半个蛋黄,以后逐渐增至整个蛋黄。
5、辅食不要替代乳类
有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吃上丰富的食品,在宝宝6个月以内便减少母乳或其他乳类的摄入,这种做法很不可取。
因为宝宝在这个月龄,主要食品还是应该以母乳或配方奶粉为主,其他食品只能作为一种补充食品。
2岁以下孩子的脾胃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加辅食后,妈妈应格外注意。如果辅食添加不合理,很可能造成孩子便秘等情况,伤及孩子的脾胃。
0~3岁这3年,是孩子一生中身高增长最快的3年,0~1岁孩子的身高增长任务为25~30厘米。孩子在这一年中最少长到25厘米,才可能达到平均水平,不为以后的身高拖后腿。
饮食是孩子身体发育所需营养和能量的重要来源,所以有一个好的饮食方式,从饮食中获得更优质、孩子身体所需的营养很重要!
下面为大家推荐一级营养师张红霞老师针对儿童身高发育推出的饮食营养课。
也可保存二维码,扫码进入
https://appC7PMXF5b1866.h5.xiaoeknow.com/content_page/eyJ0eXBlIjoiMyIsInJlc291cmNlX3R5cGUiOjYsInJlc291cmNlX2lkIjoiIiwiYXBwX2lkIjoiYXBwQzdQTVhGNWIxODY2IiwicHJvZHVjdF9pZCI6InBfNWU3NWY0MWIyZDRlZl9EN2hsQlB3TiJ9 (二维码自动识别)
课程大纲,一共4节课程,每节课程30分钟~40分钟。
1.2020年春天孩子长个营养3要诀: 省酸增甘、定时定点定量、脾胃好吸收的重要性
2.2020年春天孩子长高,如何吃好一日三餐?如何加餐?加餐吃什么?
3.2020年春天孩子长个食材清单,长个食谱推荐
4.孩子春天长个每天必需的营养素有哪些?除了营养素,还必须吃什么?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6

主题

19

帖子

469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9
胡宇浩 发表于 2021-11-10 10:31:41
孩子0~1岁这一年应该说是最遭罪的一年,也是爸爸妈妈最遭罪的一年。
孩子胃部发育、拍嗝、脱皮、马牙、脊椎发育、肠绞痛、辅食添加、视觉发育等妈妈们都了解多少?
1、喂奶

宝宝吐奶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不过吐奶的程度也受喂奶姿势和技巧的影响。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jpg
胃的特点他就是说呈一个水平胃,再有一个就是贲门肌(贲门是人或动物消化道的一部分,为食道和胃的接口部分,是胃上端的入口,食管中的食物通过贲门进入胃部)较无力,就是入口处松,出口紧,幽门的地方又紧,乳汁在胃里面存留的时间长。
所以就特别容易溢奶,吐奶,这真的是属于一个生理现象。
所以在我们喂完了奶之后,爱溢奶爱吐奶的孩子,一定要立位抱。30分钟以上,而且还要拍嗝。
放下的时候侧卧位,然后把上边的肩,头,和这个上半部,略微抬高30度左右的,这样的一个体位,放倒了再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吐奶的情况出现。
2、拍嗝

当宝宝喝完奶后,由于胃里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气,所以就会造成胃部压力,出现溢奶、吐奶现象。
因此爸爸妈妈应及时帮宝宝拍打嗝,把气体排出。只要减少了胃里的压力,自然就能够减轻吐奶、溢奶的情况和次数。
如果帮宝宝拍打嗝有困难,那么爸爸妈妈就应该将宝宝直立抱起,让宝宝趴在自己的肩上至少30分钟,然后将枕头垫高,让宝宝右侧躺下,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拍嗝四个方法:
①爸爸妈妈一手托住宝宝的头,另一手支撑宝宝的屁股,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调整好位置,让宝宝的脸可以靠在大人肩膀上。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jpg
手掌略为拱起,呈半圆弧、类汤匙状,用空掌的方式轻拍宝宝背部,从脊背或腰部位置,由下往上拍,利用震动原理,慢慢地将宝宝体内的空气拍出来。
②让宝宝坐在爸爸或妈妈的大腿上,身体侧面稍微靠着爸爸或妈妈的胸口,妈妈用虎口托住宝宝的下巴,另一只手先在宝宝背部轻柔画几个圆圈后,同样以空掌的方式轻拍宝宝背部。
③用手指托着宝宝的颚骨,扶BB坐直约90度,将手掌微微并拢,呈空心状,从BB背部由下往上扫,直到BB嗝气。不一定是拍,可以是扫的手法,但要留意不要太用力,用力过大也会造成吐奶。
④宝宝吃好奶以后,就让她上身直立,抱一会儿。因为宝宝还小,脊椎发育还不完善,所以一定要托好她的后背、脊椎以及头颈。
一般来说,这样十几二十分钟后,宝宝也会打嗝;或者妈妈端坐着,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脊椎、头颈,也让她上身呈"坐"的姿势,妈妈的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下巴,这样宝宝会很快打出嗝来。
3、蜕皮

新生儿在出生十几天左右时,会出现全身性蜕皮。是由于新生儿身体新陈代谢比较旺盛,皮肤角化层比较薄,发育还没有完善容易脱落,出生后又受到空气刺激导致皮肤收缩,更容易出现脱皮现象。
这是自然现象,妈妈不用担心,让表皮自然脱落就好,不要用手撕以防皮肤感染。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3.jpg
4、脊椎

很多宝宝在6个月大的时候已经学会如何独坐,不过也并不绝对,这视乎个人的发育情况,一般是在6、7个月大。
如果1岁了还不会坐,那肯定需要到医院做检查接受治疗。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速度是快于四肢的,宝宝的动作发育应与脊柱的发育相适应,所以脊柱的发育很重要。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4.jpg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柱会逐渐出现三个生理弯曲:2-3个月左右宝宝能够抬头,出现第一个生理弯曲——颈部脊柱前凸;6个月左右会独坐,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胸部脊柱后凸;8-9个月时会爬,10-11个月能站立,这时会出现第三个生理弯曲——腰部脊柱前凸,12-16个月时能走路。就是这些生理弯曲的形成,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并直立行走。
虽然宝宝在1岁以内就会出现这3个弯曲,但一直要到六七岁时,宝宝的脊柱弯曲才会彻底固定下来。
所以,家长一定要结合身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为宝宝安排合适的运动,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如果没到相应的月龄,宝宝不宜过早地学坐、学站、学走,以免引起脊柱过度屈曲,这将影响宝宝的身高。
5、视觉

刚出生
虽然他的视觉设备都已安置到位,但还未经过时间的打磨而无法马上有效运作。目前,他只能看到鼻子前的光线以及物体的大致轮廓。不过,宝贝倒也不太在乎,因为他还有其他设备帮其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比如皮肤、耳朵和鼻子等。
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
别以为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什么能力都不具备,单从视觉方面讲,宝贝刚一出生就已经有了睫状肌,只是强度较差。
因此,眼部的调节能力无法自如发挥,无论我们距离他的脸是2厘米,还是30厘米,在他眼里,我们都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
还有一个问题,小宝贝用于向大脑传送重组图像的视网膜的感光细胞还没有到位,而且数量也不够,感光细胞要发展到一定程度,婴儿才有更广阔的视野看到他居住的三维吐界。
1周后
由于才从妈妈的腹中出来不久,宝贝就只有对光线明暗的敏感这么一点点视觉经验。不过,这一点点经验却也足够他快速找到那个为自己提供食物的“人脸”。
这多半是因为我们的面孔是由捕捉光线的“最佳材料”制成的:光线把我们的眼睛照得亮晶晶的,把颧骨衬得高高的,把凹陷的下颚及嘴角放在阴影中……这样的明暗效果,使我们的面部呈现出了“鬼脸”,既能逗宝贝开心,又能为其提供周边视力应有的刺激。
2个月时——单视线、单色彩的日子
从出生到现在,宝贝其实一直在用一只眼注视这个世界,而另一只眼或闭着或呈放松状态。
随着大脑的不断发育,渐渐地,宝贝显示出从一只眼到另一只眼的迅速交替看物,也就是说两只眼在轮流上岗值班,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双眼视神经就像两个正在各自修建中的桥墩一样,还无法共同担负起一个桥梁呢。
也正因为双眼的这种轮流工作制,使得“斜视”在此时变得极为普遍。但是这点小“毛病”是不需要太过担心的(一直到3~4个月之前,宝贝都会有些斜视),因为再经过一些日子的视觉练习之后,双眼的协调水平就会迅速提高。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5.jpg
然而依旧让人感到沮丧的是,虽然宝贝此时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已能够分辨色彩,但是他的大脑还没有成熟到能真正识别各种颜色的程度。
他此时的视觉对比敏感度还较弱,只能看得出最鲜明的图案;色调差别很小的东西他几乎是看不见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专业的育儿卖场里所陈列的新生儿用具中有大量的黑白对比的设计,如玩具、婴儿床、识认卡片等。
这种鲜明的对比还是非常适合新生儿视力敏锐度的,因为刚出生几星期的宝贝辨认颜色的能力确实是差到了极点。
所以,此时如想刺激宝贝的视觉发育,最好的认知图片就是大而色彩单调的黑白色。
4个月时——“追视”
由于脑皮层对各种感觉器官的控制力量越来越强大,宝贝也终于摆脱了“凝视”的操控,转而进入了潇洒自如的目光“捕捉”期。
从此,只要有物体在宝贝的视野范围内动来动去,宝贝的视线也会随之准确无误地扫来扫去,“想看哪儿就看哪儿”,绝不会被甩!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6.jpg
而且,他也许还不知道,自己如果经常盯着这些移动的东西看来看去,不仅满足了好奇心,还能让自己的眼部肌肉得到锻炼;而眼部肌肉的结实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他控制眼球转动的灵活能力。
我们无法想象目前只能看出一些颜色(红色和绿色看起来比蓝色更清楚)的宝贝眼中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因为他要看见整个光谱的颜色还不太可能。
不过,随着视网膜的发育,宝贝眼里的世界已由“平面”变成了“立体”。
6个月左右——目测
受限于视觉神经的发展慢动作,小宝贝都出生四五个月了,他的一双小眼依然难以聚焦一处。因为他的大脑还不能把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重叠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全景。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7.jpg
但是当宝贝6个月时,一直在后台工作的大脑开始出面指挥那两只眼球对称地移动,这样终于把两眼的图像整合成了一个。而此时,他的视力几乎可以达到成人的视力水平了。
这一举措使宝贝陡然增加了许多新本事,可以更好地估计距离,知道什么东西够得着,什么东西够不着。而且此时宝贝的身体也极为配合,可以随着臂的方向随意前倾、上斜、转身等等,这样他终于能够抓住令他眼馋已久的各种好玩意儿。
8个月——成人视觉
伦敦认知发展和大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6~8个月的婴儿进行了虚拟图像实验。在虚拟图像中,人们以为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方块,其实只是方块的四个角显示出来。他们在婴儿的头上安置了电子仪器,以确定婴儿看到这种奇怪的图像时大脑活动的区域。
最后发现,8个月婴儿大脑活动区域与成年人看到同样图像时的大脑活动区域完全一样。由此可以证明,8个月的婴儿尽管视力还不是很好,但是已经具备了很多视觉能力,比如轮廓、色彩、距离、体积以及让他头晕的深度知觉。
10~11个月及以后——宝贝看得更精、更准、更清晰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8.jpg
看着渴求的东西就在那里,却触摸不到,该是怎样的痛苦?好不容易可以爬、可以走了,宝贝的活动地盘儿一点点地扩大,他的冒险精神终于得到了全面的释放,对眼睛的依赖也更大了。眼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几乎连地上的头发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6、马牙

新生儿满月左右口腔上颚和牙龈边会出现黄白色小点,形状像是乳牙,俗称马牙。马牙会在数月后自行脱落,不需医治。
乳牙牙胚发育时会造成牙板破裂,一部分被人体吸收,一部分角质化形成颗粒,就是马牙。
妈妈需注意马牙不是病,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切不可擦洗口腔、用针挑或者用布擦。
新生儿皮肤娇嫩,会造成黏膜损伤引起感染,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败血症、脑膜炎。喂奶时要注意奶头和奶瓶的清洁,防止马牙部位感染。
7、肠绞痛

1954年Wessel首先提出婴儿“肠绞痛”,认为该病首次多发生在3个月内发育良好的健康婴儿,以不明原因哭吵为主要表现,每次持续时间3小时,一周发生3次以上,病程多超过3周。
Hyman又提出:如果发育良好的健康婴儿在夜间相似时间点连续1周以下,发生不明原因持续性哭吵,也可认为发生婴儿“肠绞痛”。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9.jpg
婴儿肠绞痛是指有些小婴儿会出现突然性大声哭叫,可持续几小时,也可阵发性发作。
哭时婴儿面部渐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双足发凉,双手紧握,抱哄喂奶都不能缓解,而最终以哭得力竭、排气或排便而停止,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婴儿肠绞痛。
这是由于婴儿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或肠胀气引起的疼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常发生在夜间,多半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婴儿,并多见于易激动、兴奋烦躁不安的婴儿。
当宝宝出现肠绞痛时,安抚会有一定的效果,不过好像都只在一分钟内有效,这种间歇性的哭闹至少会持续1个小时,甚至是三四个小时,直到哭得力竭或者是排气、排便后即可停止。
8、添加辅食

当宝宝差不多到了六个月的时候,母乳就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为宝宝开始添加辅食。
添加原则:
1、适龄添加
添加的辅食必须与宝宝的月龄相适应6个月可加烂粥、蛋黄、果泥,或薄面片汤内加碎菜、食油少许。7~12个月可加软面条、鸡蛋羹、豆腐、馄饨、各种碎菜、鱼肉、瘦肉末等。从谷类开始,向蔬菜水果、鱼肉禽蛋、豆类制品等过渡,也可选择一些婴幼儿营养辅食系列产品作补充。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0.jpg

2、从一种到多种
要按照宝宝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刚开始时,只能给宝宝吃一种与月龄相宜的辅食,待尝试了3~4天或一周后,如果宝宝的消化情况良好,排便正常,再让宝宝尝试另一种,千万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增加好几种。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即宝宝如果对某一种食物过敏,在尝试的几天里就能观察出来。若是吃后的几天内没发生不良反应,则表明宝宝可以接受这种食物。
如果怀疑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不妨一周后再喂一次,要是接连出现2~3次不良反应,便可认为宝宝对这种食物过敏。
此外宝宝的成长,每一阶段可以适用不同口味的辅食。比如在初期添加米粉时,细腻,润滑、容易消化的单一谷类食物,能帮助宝宝成功迈出转奶第一步。
而随着宝宝的成长,可以选择给宝宝尝试新的口味,让宝宝体验口味多样的成长乐趣,当然,当宝宝牙齿和咀嚼能力越强时,还可以尝西红柿牛肉营养米粉、燕麦营养米粉等更多口感和质地的米粉。
3.应从稀到稠
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时,都还没有长出牙齿,因此父母只能给宝宝喂流质食品,逐渐再添加半流质食品,最后发展到固体食物。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1.jpg
如果一开始就添加半固体或固体的食物,宝宝肯定会难以消化,导致腹泻。应该根据宝宝消化道的发育情况及牙齿的生长情况逐渐过渡,即从菜汤、果汁、米汤过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然后再过渡成软饭、小块的菜、水果及肉。这样,宝宝才能吸收好,才不会发生消化不良。
4、从少量到多量
每次给宝宝添加新的食品时,一天只能喂一次,而且量不要大。
比如加蛋黄时先给宝宝喂1/4个,三四天后宝宝没有什么不良反应,而且在两餐之间无饥饿感、排便正常、睡眠安稳,再增加到半个蛋黄,以后逐渐增至整个蛋黄。
5、辅食不要替代乳类
有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吃上丰富的食品,在宝宝6个月以内便减少母乳或其他乳类的摄入,这种做法很不可取。
因为宝宝在这个月龄,主要食品还是应该以母乳或配方奶粉为主,其他食品只能作为一种补充食品。
2岁以下孩子的脾胃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加辅食后,妈妈应格外注意。如果辅食添加不合理,很可能造成孩子便秘等情况,伤及孩子的脾胃。
0~3岁这3年,是孩子一生中身高增长最快的3年,0~1岁孩子的身高增长任务为25~30厘米。孩子在这一年中最少长到25厘米,才可能达到平均水平,不为以后的身高拖后腿。
饮食是孩子身体发育所需营养和能量的重要来源,所以有一个好的饮食方式,从饮食中获得更优质、孩子身体所需的营养很重要!
下面为大家推荐一级营养师张红霞老师针对儿童身高发育推出的饮食营养课。
PC登录也可保存二维码,扫码进入
https://appC7PMXF5b1866.h5.xiaoeknow.com/content_page/eyJ0eXBlIjoiMyIsInJlc291cmNlX3R5cGUiOjYsInJlc291cmNlX2lkIjoiIiwiYXBwX2lkIjoiYXBwQzdQTVhGNWIxODY2IiwicHJvZHVjdF9pZCI6InBfNWU3NWY0MWIyZDRlZl9EN2hsQlB3TiJ9 (二维码自动识别)
课程大纲,一共4节课程,每节课程30分钟~40分钟。
1.2020年春天孩子长个营养3要诀: 省酸增甘、定时定点定量、脾胃好吸收的重要性
2.2020年春天孩子长高,如何吃好一日三餐?如何加餐?加餐吃什么?
3.2020年春天孩子长个食材清单,长个食谱推荐
4.孩子春天长个每天必需的营养素有哪些?除了营养素,还必须吃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8

帖子

48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4
小墨鱼520 发表于 2021-11-10 10:32:05
注意避坑!新手爸妈看了这篇回过头会感谢你今天的明智选择与耐心阅读!
与抄书答案不同,以下内容一字一句全部原创干货,经过上万妈妈实践验证的最接地气的经验,抄书答案说白了您买本美国儿科百科就足够了,基础常识很简单,落地实操才是最难得!不要被一些科普知识迷花了眼,育儿最重要的是抓大放小!
(以下内容来自于我的新书《尊重式育儿》,受国家版权保护,禁止一切形式的转抄袭洗文)
关于1岁以内婴儿养育的误区与真相,我根据宝宝“吃玩睡”整理了三份清单
下面内容源自于我即将出版的新书,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抄袭洗文,违者必究!!!
下面是太长不看版:
喂养误区

1.宝宝哭了就是要吃奶了
2.婴儿就要随时吃随时喂,不用定量定时
3.只有母乳亲喂才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
4.越晚断奶证明我这个妈妈越爱孩子
5.喂奶这件事只有妈妈可以做
6.夜里孩子只要醒来就必须喂奶
7.奶睡很方便,我觉得奶睡不是什么大问题
玩的误区

1.宝宝小时候就应该全天抱着,能抱宝宝的时间很有限,不抱宝宝,宝宝会没有安全感的!
2.3岁前宝宝的任何需要都要满足,小宝宝根本惯不坏!
3.婴儿很多事都不懂,跟他说话很尬也没什么反应,他也听不懂
4.孩子大运动发展(趴、翻身、坐、站、走)都比别人晚,这肯定有问题
5.和宝宝玩,我需要教他正确的玩法
6.让孩子玩的开心就是给他多买玩具
7.高质量陪伴就是不看手机,一直与孩子唠嗑互动玩耍,主导孩子的活动
8.孩子总是吃手/撕纸/乱扔东西/大喊大叫/调皮捣蛋,我应该想办法赶紧制止
9.我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是个坏妈妈
10.只有早教中心那种专门围坐一圈的课程才是早教
11.为了防止感统失调、自闭倾向、发育过慢,必须要给孩子报早教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睡眠误区

1.孩子晚上睡不好,那是因为白天睡多了
2.孩子自己困了就睡了,不需要哄
3.孩子可以睡很长时间就像月子里那样
4.孩子只要想睡就让他睡,睡越久越好
5.孩子现在不睡,说明他不困
6.孩子醒了就是睡够了,可以起来玩了
7.孩子自己知道自己该什么时间睡,什么时间吃
8.孩子哭了,说明他要吃奶,吃奶了就睡了
9.即使孩子睡眠有问题,那是因为孩子太小了,等孩子大了自己就好了,我无能为力
10.孩子睡觉就是要在妈妈的怀抱里
11.我的孩子是高需求宝宝,我能做的只有他哭了就赶紧满足他的需求
12.我希望孩子能从晚上9点睡到早晨9点,中间不醒来吃奶
13.孩子只要一哼唧、扭动、摇头,我就应该立马冲过去安抚
14.孩子睡眠有问题,只要针对睡眠问题,进行睡眠训练就可以


作为新手爸妈你会遭遇到很多舆论压力,比如:
“宝宝哭了,你为什么不喂奶?”
“宝宝睡不着,你赶紧给奶睡吧!”
“不母乳亲喂,孩子与妈妈不亲!”
“奶粉喂养的孩子免疫力差”
“你的奶是不是有问题?”
“多吃点多喝点大补的食物,下奶有帮助”
“赶紧加奶粉吧!母乳没营养了!”
“不要定时定量喂奶,那跟喂猪有什么区别?”
“孩子困了自己就睡了,整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干什么?”
“孩子精神还好,我看不困,根本没有睡的意思”
“顺其自然,孩子大了就好了,做再多也没用”
“大家都是这么熬过来的,等孩子大点就好了”
“你做的这些根本没用,孩子好带那是因为孩子长大了”
“孩子不想睡就不睡,干嘛逼他?”
“孩子白天睡太多了,晚上就不睡了,所以白天别睡,等晚上”
“有的孩子睡得多,有的孩子睡得少,你管也管不了”
“孩子哭了就赶紧抱了喂奶,不抱不喂奶,你太狠心了,像后妈!”
“你这么训练孩子,还不是自己狠心又自私,想偷懒!只想让自己轻松,根本不爱孩子,真替你心疼你孩子”
“孩子就是要抱呢,不抱孩子,孩子安全感缺失,长大后有心理疾病!”
“尽信书不如无书,别听书上胡说八道,咱孩子不一样!”
“感觉你孩子好带,那纯粹是你运气好,摊上个好带的孩子”
“把训练小孩当作值得炫耀的事情,不就是妨碍到你睡觉了吗?真为孩子好,就应该调整你自己的作息去配合孩子!”


以下是对误区的详细解析版:
长文干货预警!
长文干货预警!
长文干货预警!
(如果嫌太长麻烦,可以关注公众号【一妈育儿】找到分章节以下所有内容,方便反复查看)
真的很长!如果你在孕期或者是茫然崩溃的新手爸妈,为你自己和你的孩子负责,建议你好好仔细阅读!

不要扔到收藏夹里,要读就现在立马读!扔到收藏夹目测跟没看一个效果!
婴儿喂养真相

1.宝宝哭了就是要吃奶
这点我们在前面如何面对孩子哭闹的章节里已经详细讲过。孩子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千差万别的,你需要学习分辨孩子的哭声,并且根据他的需求对症下药的解决,喂奶绝对不是止哭的唯一手段。同时,你并不一定非要等到孩子哭起来才去喂奶。事实上,当你的孩子作息规律时,你会在他开始哭闹前就能轻松接收到他饿了的信号。比如临近吃饭时间,孩子开始盯着你的胸看,在你胸前蹭,这些动作当你把孩子一天活动梳理清楚后会慢慢变成你判断孩子是否饿了的主流信号,而非必须哭一场才知道孩子饿了。

2.婴儿就是要随时随地的吃,不用定量定时
这就是有些书倡导的按需喂养。按需喂养有错吗?我认为,在一些特殊的时期,按需喂养没错。
比如孩子刚出生的头一个月,吮吸效率较低,每次吃的量较少,睡眠时间较长,很多孩子基本就只有吃奶睡觉两项活动,这时他就是吃睡吃睡,按需喂养在孩子刚出生的15-30天内可以采用。
比如在追奶期和猛长期,有些妈妈需要靠不停的哺喂来追上奶量,孩子在猛长期的几天食量大增,可以选择弹性更大的规律喂养。
但是除去这些短期暂时的特殊时期,有弹性的定时定量,可以帮助妈妈对准确判断孩子的需求更有信心,也可以让孩子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有自己的预期,生活环境更加稳定。都说“吃得好,才能睡得好”,显然有规律的喂食,你会很轻松地帮助孩子做到“吃得好”,而随兴随意的喂食,这会让你失去判断能力,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

3.只有母乳亲喂才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
还记得前面章节关于孩子安全感的论述吗?不要刻意将任何一种具体行为与安全感去挂勾,亲密关系也一样。母乳亲喂对于一些妈妈来说是非常享受的事情,那真的是太幸运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妈妈亲喂有难度、比较痛苦,她们真的很难做到亲喂,这时她们再接收到这样的言论,无疑对她们的精神上是一种酷刑折磨。
我想说的是,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哺喂你的孩子,母乳还是奶粉,亲喂还是瓶喂,这都只是你作为妈妈后一个小小的个人选择,不会给孩子安全感、亲密关系造成多大的影响。不用受到一些舆论的恐吓胁迫。不管怎么样喂、喂的是什么,都比不上你温柔地陪伴、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夫妻关系以及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的尊重能带给你孩子的安全感、亲密关系多。

4.越晚断奶证明妈妈越爱孩子
断奶的最佳时间,很多书和文章都从科学的角度论述过,我却不想这么去谈。不管理想情况下什么时间是最佳,都只是理想情况,现实条件下,每个人所遇到的境遇都不同,根据你个人的境遇选择的任何断奶时间都是最佳断奶时间。
不用在断奶时间上找优越感,也不用在断奶时间上自卑自责,这与上一条一样,都是你个人的选择,都不会对你的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即使有些妈妈因个人选择从来没喂过母乳,这都不会是阻碍她日后成为一个爱孩子的好妈妈的原因。
在妈妈群里,经常看到有些妈妈焦虑在自己不能亲喂、不能母乳、或者过早断奶的问题上,还有些妈妈会以亲喂、2岁以后才断奶作为炫耀自己母爱的证据。其实,母爱与否,只有你和你的孩子才知道,不用拿出来炫耀,也不用因为他人的选择而自我质疑。母爱不是拿出来攀比的,而是你和你孩子的情感交流,做好你自己该做的,问心无愧足以。

5.喂奶这件事只有妈妈可以做
如果你是母乳亲喂,喂奶这件事自然就落在你的头上,这种情况确实其他人很难代劳。但是如果你采用的是瓶喂,那么请把喂奶这件事也分享给孩子的爸爸,尤其是夜间喂奶。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的责任本来就应该对等,爸爸参与到喂奶这件事种,不仅可以帮妈妈分担辛苦,同时让孩子与不单妈妈一人建立亲密关系,有助于减轻孩子的过度依恋,在分离焦虑期也会更容易应对。

6.夜里孩子只要醒来就必须喂奶
孩子夜间醒来有很多因素,即使在夜间妈妈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判断孩子醒来的原因。如果孩子真的因为饿了而起来喝奶,那么不要犹豫,立马喂奶,并且请为足量的奶,而不是让孩子吃两口不哭了就放回去或者任由孩子吃一点就睡着了。夜间喂奶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如果你决定喂奶,那就喂充足的量!如果孩子醒来并不是因为饿了,请在排查睡眠环境和孩子身体状况后,用除喂奶外的其他安抚手段哄孩子入睡。如果妈妈比较难做到不喂奶,可以请爸爸进行哄睡。(关于夜奶,在睡眠问题的章节里有详细的判断标准和应对方法)

7.奶睡很方便,我觉得奶睡不是什么大问题
夜间喂奶可以直接奶睡,但是奶睡的前提是:孩子真正吃了充足的量后睡着,而非吃一半睡着。
白天规律作息最核心的一个底线原则就是:切割开吃奶和睡眠的联系。3个月以前的小宝宝很容易边吃就边睡着了,这时你会不忍心打扰宝宝睡觉,结果却发现他醒来后不久就会哭闹着要吃奶,根本没法坚持到2.5甚至3.5小时的喂奶时间间隔。
于是,进入恶性循环:养成奶睡的习惯,每天就在不停不停的喂奶,边吃奶边睡着,每次都只吃几口根本支撑不了多久,睡眠都进不了深睡眠就饿醒,又困又饿的哭着起来找奶,夜间孩子也要不停因为饿醒打断本该连续的睡眠,不得不哭着起来要奶,宝宝全天都陷入一种“哭着找奶-睡着-哭着找奶-睡着”的噩梦状态!妈妈和宝宝都难以得到很好的休息,而疲劳正是很多妈妈最终放弃母乳的重要原因,点心奶则直接导致宝宝每次摄入较多的都是乳糖含量比较高的前奶,而因此引发胀气、营养不良、体重增长缓慢等等问题。
不要觉得孩子大点就好了,有的妈妈想着孩子还小惯不坏,奶睡就奶睡吧,结果孩子到了1岁还在每晚不挺起来要奶喝。
你冷静思考一下:到底是一个好的睡眠习惯里孩子健康发育比较重要,还是只要塞上奶堵住孩子的嘴孩子不哭了比较重要?
吃玩睡的顺序就是在保障:孩子吃奶时专心吃充足量的奶,接着运动运动消化一下,在精力用尽后的睡眠质量和时长才有所保障。正所谓是:吃就吃够量,玩就玩开心,睡就睡香香。
你会发现到孩子6个月以上时,孩子吃饭间隔拉的更长了以后,一个周期内就不一定完全是吃玩睡的顺序了,而是抓住这一个原则:吃奶和睡眠只要是切割开,孩子吃奶睡觉清醒时间点大体固定,就足够了!
(如何让孩子避免边吃边睡,在睡眠问题的章节里也有详细的介绍)

婴儿照料早教互动的真相

1.宝宝小时候就应该全天抱着,能抱宝宝的时间很有限,不抱宝宝,宝宝会没有安全感的!
宝宝的安全感≠抱。
肌肤亲密接触可以给宝宝带来舒适的感觉,熟悉的家人温暖的怀抱也能让宝宝感觉舒适,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宝宝一天时间里,你有太多机会抱抱孩子了,比如换尿不湿、喂奶、玩耍互动、安抚。对于国内最常见的“团队式”带娃情况下,反而是抱的太多了,限制了孩子自由独立活动的时间。
宝宝的清醒时间可以分为照料时间、互动时间、独立活动时间,在照料时间和互动时间里,你可以在相应环节多去抱抱孩子,但是记得给宝宝留出一些独立玩耍的时间。独立玩耍对于宝宝来说异常珍贵,是孩子独立性、专注性养成的黄金时间,而健康的安全感是建立在孩子可以独立处理自己遇见的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全天候抱着孩子,不给孩子自由探索运动的机会,你反而会得到一个独立性差、无法处理问题、安全感缺失、不健康依赖过强的宝宝。

2.3岁前宝宝的任何需要都要满足,小宝宝根本惯不坏!
1岁前的宝宝需要你对他的所有需求及时回应。
1-2岁的宝宝,需要你在一定界限范围内满足他的合理需求。
2-3岁是给宝宝适应社会规则、学习社会化的黄金阶段。
你需要细细品味以下以上三句话。对于宝宝的需求,可以这么理解:
1岁前宝宝表达出来的需求大部分都是基本需求,受限于宝宝无法通过语言来描述表达需求,新手爸妈能不能真正判断翻译出宝宝真实需求是最大难点。如果你的准确率非常高,那么当你获悉孩子的需求自然要做到及时的回应。如同“按需喂养”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很多父母根本无法合理判断饥饿需求,进而误解成“按哭喂养”进入到恶性循环。所以“1岁前宝宝需要你对他的所有需求及时回应”的背后的关键在于:你到底能不能合理分析判断出“他的所有需求”,并且根据你的判断及时做出正确的回应!
1岁后的宝宝开始有很多基础生理需求之外的需求,这时就要求父母去划出安全合理的界限,判断需求是否合理,对于合理需求当然要及时回应,但对于不合理需求自然要及时制止或者提前预防。比如孩子好奇心重,想要玩插线板,不给玩就嗷嗷大哭,这种需求你认为合理吗?在这样不合理的需求面前,父母自然应该做到制止。
2-3岁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前的一年,则需要父母提前给孩子教一些社会集体生活的规则和礼仪。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如下图)。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健康的人们总是处于不断的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是建立在基本需求得以满足的基础之上。只有他的需求层层实现满足,健康的安全感才得以建立。
对于1岁以前的婴儿,大部分需求都来源于第1-2层的基本需求,而1岁以后他的生理心理发育得越来越完善,需求层次也开始更多的上升至第3-5层。马斯洛曾说过:“婴幼儿需要的不仅仅是满足,他还需要认识到外部世界存在一些限制会阻碍他的需求满足,这意味着他需要了解控制、延迟、限制、放弃、对挫折的容忍以及惩戒”。适度的压力会给孩子提供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并由此发展他们的能力,而一味地无条件满足孩子基础需求之上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是剥夺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3.婴儿很多事都不懂,跟他说话很尬也没什么反应,他也听不懂
虽然在头几个月里,婴儿并不能完全明白你说出来的字词的真实含义,但是千万不要低估他的学习力和理解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宝宝会将你不同的语调、语音与你接下来的行为、表情、动作建立联系,并且尝试记住它们。
所以当你抓住孩子向你传达的某种需求信号,请将你的理解变成话语大声说出来,问问你的孩子,接着通过观察、聆听、触摸等多种感官方式去获取孩子的回应。你会发现孩子即使不会说话也会用一些规律性的肢体动作、表情回应你的语言。根据他的回应,再进入下一步行动。其实这种交流模式正是为以后孩子与你的双向平等沟通建立基础。当孩子被长期鼓励去主动掉表达自己的需求时,他良好的情绪管理、信任建立也会形成习惯。
设想以下场景:你是一个婴儿,你的妈妈要给你换尿不湿
场景一:没有预告,你被一把抱起放在尿布台上,你躺在尿布台上看着天花板刺眼的光左右扭动的身体,突然你的脚被拉扯,裤子被扒下来,“呲啦~”一声,包裹在屁股上温热的尿不湿被人扯拽走,屁股上一阵凉风。不一会,毫无预兆,你的双脚被人提起来,屁股底下被塞上一张干干的尿不湿,你的妈妈面无表情地帮你包裹粘贴上,又一把将你抱起。整个过程非常迅速,但又如同赶时间般有些不耐烦和焦虑。
场景二:你的妈妈抱起你,轻轻的跟你说:“宝宝尿不湿满了,需要换尿不湿咯”。她将你放在尿布台上,却不急于更换,而是俯下身与你面对面交流一会,或是唱歌或是说些有趣的童谣,伴随此,她还用温热的手轻轻的帮你抚摸肚子、做一做蹬腿的运动,等你做好准备完全放松,问你:“准备好了吗?我要开始帮你换尿布咯”。她的动作很轻柔,做的每一步都会用语言描述出来告诉你,并且都会稍微等一下关注你表情肢体上的回应,你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她的每一步动作和与她的互动上。换好尿不湿后,她张开双臂,对你说:“我现在要把你抱起来了!”你听到这样的话也挥舞着双臂,身体向前伸,脸上挂着微笑,你被愉快的抱起来了。
没错,以上两个场景都是我们每天会做最基础的照料,但是因为不同认知,与孩子的交流模式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我们与孩子的互动是否是高质量的。
场景一的孩子虽然也被及时回应了需求,但是这种回应的细节没有互动、没有信任感建立、没有双向交流。
场景二的孩子会非常享受“尿布时刻”,并且他的妈妈给他足够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回应妈妈的行为,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真正像一个人一样被尊重。虽然他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你每一句字词的含义,但整个过程的氛围、妈妈语气与行为他却能感受理解并给出回应。

4.孩子大运动发展(趴、翻身、坐、站、走)都比别人晚,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发展表,你所能看到的“别人家的孩子”和一些专业书籍的发展时间表,都仅作参考。你无需刻意去推动孩子运动机能的发展,只需要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环境鼓励他自由活动,去体验他已有的技能。让“孩子充分练习自己已经习得的技能,为下一步运动技能发展做好准备”远比“让孩子尽快学会下一个运动技能”重要得多。

5.和宝宝玩,我需要教他正确的玩法
3岁以前的宝宝,探索欲望非常强大,并且对世界的认知很有自己一套,在这个年龄段,你并不需要可以去规定孩子必须按照一定的玩法来玩,反而可以让孩子引导你去开发组合一些新的玩法。父母在与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应该扮演的是“脚手架”的角色,即给孩子提供安全的平台以及一些游戏的道具,由孩子引领,只在孩子主动提出需要帮助时,才给出适量的引导,引导的目标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所以说教式的玩法是不提倡的,它不仅限制了孩子的想象,还会破坏游戏的乐趣。
在与孩子互动时,父母需要起到的作用是:判断孩子可以承受的最优压力水平;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但是不操纵孩子的活动和想法;当与孩子交流时,给出明确反馈;更多的以身作则而非说教,为孩子言行树立榜样。

6.让孩子玩的开心就是给他多买玩具
玩具贵精不在多,玩具太多对于孩子来说注意力难以集中。在选择玩具的时候,应该根据此阶段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选择几个设计较好、质量安全的玩具。对于2岁前的宝宝来说,其实很多日常用品的吸引力要远高于玩具,比如抽纸、镜子、刷子、勺子、碗、遥控器、食物等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孩子对于有实际功能、大人使用的物品更感兴趣,可以多开发一些这样的日用品给孩子探索。

7.高质量陪伴就是不看手机,一直与孩子唠嗑互动玩耍,主导孩子的活动
高质量陪伴要求父母自己要先进入游戏环境,不是单纯的旁观者,并且要提前学习精心准备设计,前期工作要充分,搭建设计环节需要下功夫。
但是到了具体开始游戏互动,父母反而要学会退一步,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时刻关注孩子心理变化,由孩子主导游戏过程中的细节,鼓励支持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给孩子提供支持与帮助时,尽量提供孩子需要的最小值,提供帮助的目的不是代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鼓励孩子继续坚持解决问题。

8.孩子总是吃手/撕纸/乱扔东西/大喊大叫/调皮捣蛋,我应该想办法赶紧制止
在孩子做出一些你认为是负面行为时,如果是公共场合,可以先想办法制止。但是制止后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他需要博取关注?还是他有情绪需要发泄?如果他做的事情是为了博取你的关注,你应该思考是否平时给到的关注足够。如果他是要发泄情绪,那这份情绪源于哪里?你认为这样的发泄方式不对的话,什么样的情绪发泄方式是更合适的呢?当你制止了孩子的某项行为却不去思考背后的程序,不尊重孩子的情绪,不给孩子提供新的情绪出口,那无异于治标不治本,而且容易引发更多的逆反行为。

9.我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是个坏妈妈
你不仅仅是一个妈妈,更是一个人,作为人,有情绪非常正常,你的孩子也需要一个坦诚真实的妈妈,而非假扮出来完美妈妈。你不需要掩饰自己的感受,也不需要无节制的大发雷霆,只需要当你有情绪时,正视你的情绪,承认情绪的合理性,给自己情绪一个合理健康的发泄口即可。多关注自己的情感需求,诚实的向儿童表达真实感受,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也是给宝宝的好榜样。

10.只有早教中心那种专门围坐一圈的课程才是早教
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真正有效的早教绝非早教机构里围坐一圈每周一两次的课程,而是渗透在日常照料的点滴细节里,由他最熟悉的照料者进行的。对孩子的日常照料不应该与早教剥离独立存在,孩子头三年的教养重点应该是与身边人建立持续而亲密的人际关系,而非与早教机构老师这样松散而短暂的联系。(引用自婴幼儿及其照料者)早教的目标是促进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养成分散在婴儿成长的每个24小时的,他们会遇到的问题有些是在玩耍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有些是在吃饭、睡觉、换尿布、洗澡、穿衣等日常琐事中碰到的,你不能指望孩子每周集中培训1小时,上了早教课程就能遇见这些问题并且学会解决这些问题。当孩子可以自主进食、自主入睡、独立玩耍,和亲密的人建立健康持久的依恋关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能够解决处理自己在生活中遇见的大多数问题时,即可视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所以早教更多是要求父母亲自在与孩子照料互动过程中完成的。在照料互动过程中提供机会,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总帮他们包揽解决一切问题,将所有问题都排除在孩子的视线之外。
作为父母,主要作用是引导促进婴幼儿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而非刻意的去说教或者训练。父母需要预判日常生活中婴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允许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同时在游戏互动过程中,提供适宜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婴幼儿也会遇见一些问题,有机会自己解决。

11.为了防止感统失调、自闭倾向、发育过慢,必须要给孩子报早教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当你明白早教的目标和头三年的教养重点,就应该明白,孩子的教育不是用来和别人攀比的,尤其在头三年,根本不存在起跑线一说。至于感统失调、自闭倾向、发育过慢这样的词语多半是早教机构想要吓唬父母,让父母乖乖掏钱的噱头。即使你认为你的孩子存在上述问题,也应该找权威的医疗机构,由医生鉴定,而非早教机构。
对于早教班,如果你的目的只是让孩子有一个除家以外的游乐场所和打发时间的去处,自然可以选择。指望孩子的教养问题靠一周一次早教课程解决是不明智的,出自跟风攀比的认为早教课程非报不可也是错误的,毕竟对于孩子而言,影响最大的还是家庭教育,教养问题还是需要父母自己解决。


婴儿睡眠的真相

1.孩子晚上睡不好,那是因为白天睡多了
  对于小月龄的宝宝,他们需要的睡眠量是非常多的,晚上睡不好,很有可能是白天没睡够,困过了,越困越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了也非常敏感,很容易惊醒。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孩子白天别睡,攒着到晚上睡个好觉”这样的蠢话,你可千万千万别当真!不会有任何医生、专家、书籍会告诉你宝宝白天不需要睡眠。

2.孩子自己困了就睡了,不需要哄
婴儿不具备自主入睡的能力,自主入睡是一种能力,像走路一样,需要后天习得,需要父母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帮助他学会自主入睡。早早规律作息的宝宝可以在很小月龄时达到不哭不闹自主入睡的水平。而一些睡眠不被家长重视的孩子甚至到了2、3岁还要哄很久都不睡!

3.孩子可以睡很长时间就像月子里那样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孩子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睡眠的时间越来越短,尤其在头一年,甚至几天一变。月子里孩子全天都在睡觉,2个月以后开始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的问题就会冒出来,你可以选择无视这些问题,但它们不会凭空消失,反而会因为积压不解决而变得越来越棘手!

3.孩子只要想睡就让他睡,睡越久越好
白天的小睡单次时长即不能过少,也不能过长,基本在1.5-2小时单次为佳。低于1小时或者超过3小时都是不合适的。
低于1小时,会导致宝宝每次都没睡够,疲惫积压,到黄昏或者夜晚睡前爆发,变得很烦躁很难哄睡。俗称:黄昏闹
超过3小时,会容易让孩子日夜颠倒,晚上很晚睡
黄昏过后(6点以后)的小睡不宜过长,控制在1小时内为佳,否则容易影响到夜间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
如果,有的宝宝早晨的小睡睡得有点少,都不要紧,可以在中午/下午的小睡多睡一点点。

4.孩子现在不睡,说明他不困
孩子的睡眠信号如果没有及时抓住,越到后面越难哄睡,很多情况下孩子不睡哭闹,不是因为他不困,而是他困过了,变得异常敏感,入睡困难,事实上他急需入睡。
“抓住睡眠信号”,这简直是哄睡成功的黄金杀手锏。
但是每个宝宝睡眠信号都会有所不同,有的宝宝打第一个哈欠立马放床进入哄睡很容易,有的宝宝则要等到第三个哈欠,有的宝宝等到打哈欠就晚了。还有一些宝宝你看他一直很兴奋,一整天都没有困的信号,爸妈就误以为孩子不需要睡眠,事实上,这样的宝宝更需要尽快规律作息,让爸妈可以把时间表作为一个判断睡眠信号的辅助工具,你会发现宝宝作息规律后,即使他表现得还玩意正浓,你按时将他放上床进入哄睡,过不了10分钟,他也能呼呼入睡。
白天小睡的难度其实就体现在这里。夜晚睡眠孩子基本很困了, 并且父母心里可以笃定孩子确实需要睡觉。而一到白天父母就开始不坚定了,自己内心先敲起小鼓,这时旁边要是再有长辈说:“哇宝宝不困了起来玩吧”,加上接觉确实是睡眠引导里难度最大的关卡,需要靠长期坚持才能见效,所以很多父母此时就开始动摇必须要接觉到下一个饭点范围内的决心。
父母纠结不定的心情大体是这样的:
诶,他看起来好像不困嘛!真的是要睡觉吗?
(一妈嘀咕:真的要睡了!)
哇,他终于睡了!
(一妈嘀咕:好的,很棒,要睡充足哦!)
呀,怎么不到30分钟就醒了呢?应该是不需要睡了吧?
(一妈嘀咕:NO!NO!NO!快点让宝宝回到床上继续睡觉!)
来宝宝抱起来玩一玩
(一妈嘀咕:哦!千万不要!宝宝很困的,脾气不好,睡充足应该精神状态很好,笑眯眯的)
呀,怎么一下就哭了?是饿了吗?
(一妈嘀咕:喂喂喂,还没到饭点哇!你的宝宝是因为困了才哭的!)
请回过头去参考前面的不同月龄宝宝睡眠需求量对照表。虽说宝宝们有所差异,但是差异也不会太夸张了,当你摸不准孩子到底谁没睡够,经常去看看刚才那张表。

5.孩子醒了就是睡够了,可以起来玩了
孩子醒来,如果精神状态不好,哼哼唧唧,或者他经常在黄昏时分大哭大闹难以安抚,那就说明他没有睡够,非常缺觉。(你可以再回前两段看看)
他醒来是因为睡眠的连续性出了问题,他需要继续躺在床上,重新入睡。尤其对于小睡很短明显不够的情况,你需要做的是坚持接觉,而不是抱起来玩耍。

6.孩子自己知道自己该什么时间睡,什么时间吃
新生儿出生后,生物节律还没建立起来,没有生物钟的情况下,他非常容易出现作息紊乱的情况。对于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吃饭,他会根据父母的行为做出回应,并形成自己的习惯。
这里的意思是:
如果你一直都是很随意的喂食,不拘于固定的时间和时长,那么你的孩子可能会根据你喂食的习惯,不定时的哭上两嗓子告诉你他随时有可能饿(当然也有可能不是饿哭的,也会被你误判为饿)
如果你一直很有规律的喂食、哄睡,那么他会根据你的引导形成自己的生物钟,形成到点吃饭到点睡觉的好习惯。
你的行为直接决定了孩子的作息是规律的还是混乱的。

7.孩子哭了,说明他要吃奶,吃奶了就睡了
孩子哭有很多原因,要针对不同原因去解决,解决方式非常多。父母需要的是冷静地分析思考,如果每次孩子哭你能想到的只有喂奶和抱起来两种解决方式,说明你根本没有真正关心过你的宝宝,你在逃避思考,你用到的是最简单也是最懒的一种做法!
(写这段话的时候,我知道有很多人看了会不高兴,但事实如此,不这么说,很多父母还要喝着鸡汤安慰自己听天由命很久!关于哭闹可以参考前面“如何面对孩子哭”的章节)

8.即使孩子睡眠有问题,那是因为孩子太小了,等孩子大了自己就好了,我无能为力
孩子慢慢成长,睡眠能力会有所提升,但是睡眠习惯却是父母长期以来行为影响的。即使孩子长大一些,自身睡眠能力有所提升,但是长期的睡眠习惯是不好的,依然会给孩子造成睡眠障碍。不把孩子睡眠问题当回事,就是等于把希望寄托在运气上。
有些妈妈,所谓运气好,不过无意中自己的方式相对良好和作息相对规律,你以为孩子全是因为自身发展养成了好的规律作息和睡眠习惯,其实这些都是你平时一点一滴无意识的行为训练出来的。
事实上,大多数的新手爸妈,在没有规律作息这个意识下,对待孩子的哭闹、需求判断大多是不确定和错误的,采取的行为方式都人为的给孩子制造了额外的问题,不仅没有帮到孩子,反而拖了孩子的后腿。很多孩子甚至到了1、2岁还在夜醒不断、不停吃奶。
与其熬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全靠运气成分,不如尽早搞清孩子的真实需求,帮他引导,让孩子和自己都早点睡个好觉,生活进入正轨。

9.孩子睡觉就是要在妈妈的怀抱里
最舒适最有利于孩子睡眠质量的永远是床。
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被人抱着睡你的睡眠质量和时长会比在床上睡好吗?
短期过渡式的抱睡,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有这个意识:你的孩子越来越重,你越来越抱不动他,让他回到床上睡觉是迟早的事。而这个“迟早”,宜早不宜晚,越晚孩子习惯养成时间越长,到你想要改变这个习惯的时候越难。
更加重要的是,可千万不要边抱边晃,做一系列超难度动作,给自己挖一个又一个大坑。(甚至有的妈妈还要抱着孩子爬楼梯、做深蹲,你到底跟你和你的孩子有多大的仇恨,就不能放过你们双方,好好让孩子睡个觉吗?)
因为你迟早有一天要戒掉的,到时候孩子必然是要哭着反抗的,你加入的干扰越多,成分越复杂,改变坏习惯的难度越大,孩子因为抗拒新习惯哭的时长就越长,哭声就越大。

10.我的孩子是高需求宝宝,我能做的只有他哭了就赶紧满足他的需求
每个宝宝有差异,适应能力、睡眠能力等都有所不同,确实每个父母要付出的时间精力都有差别。但是千万不要随随便便就给你的孩子贴上所谓的“高需求宝宝”。如果你给孩子贴上这个标签,心里就暗示自己:“孩子哭闹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他自己要求多,既然不是我的问题,我也无需做什么改变,只需要被孩子牵着走就行,我就像个灭火队员,每天忙着解决他各种高需求,这么看起来我也是非常爱我的孩子和尽职尽责并且相当劳累的呀!”,这真的是非常糟糕的!
这就好比别人给你贴上“无能的妈妈”这个标签一样让人感觉气愤!
宝宝性格有差异,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强,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弱,有的孩子脾气好,有的孩子脾气倔,活泼型、稳重型、倔强型、内敛型这些不同性格类型我们都承认。不管宝宝是什么类型的宝宝,他们都需要一个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睡眠。
但是“高需求”这个标签,真的听起来很可恶,到底有几个孩子是真正的“高需求宝宝”呢?不过是父母没有像尊重一个人一样尊重宝宝,父母自己没有了解到孩子的真实需求和成长规律,不去尝试正确的引导,或者是稍微尝试很快就放弃,根本不坚持,无法管理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让家庭陷入失控,为了安慰自己,不是自己的问题,最后甩锅在孩子身上,说孩子“高需求”!这是在欺负孩子太小不会为自己辩白吗?

11.我希望孩子能从晚上9点睡到早晨9点,中间不醒来吃奶
如果你对睡整觉的定义是10个小时以上,那么,快别做梦了!
我们对于婴儿睡整觉的定义是:夜晚入睡后,连续睡眠的第一觉可以睡到6个小时以上。
一般来说婴儿到16周大时有能力在晚上连续睡眠6个小时,同时白天睡眠是很规律的小睡(Thoman & Whitney,1989;Mao,2004;Sankupellay et al.,2011)之后慢慢的,会随着年龄的增加,持续时间有所增加。
所以,你孩子如果在16周以后,夜间入睡第一觉如果能连续睡满6个小时,你就该拍手鼓掌干上一杯,表示称赞和欣慰啦!

12.孩子只要一哼唧、扭动、摇头,我就应该立马冲过去安抚
冷静!冷静!冷静!不要对孩子睡眠中的动作和小声如同念经一样的哼哼唧唧的哭声反应过度。你的过度反应,你的过渡干预,可能会认为给孩子制造睡眠问题!
入睡前和睡眠中的这些行为真的是在正常不过的,孩子有时其实并没有完全清醒或者马上要睡着,这时给孩子点时间机会自己去尝试一下。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每次都要去干预,很有可能给孩子养成不好的哄睡依赖,或者造成孩子习惯性夜醒。
习惯性夜醒,是指孩子夜醒不是因为他自己需求醒来,而是因为他为了迎合父母固定时间的安抚哄睡行为,让自己醒来回应父母的行为。
很多孩子非常有规律地夜醒频繁,其实大多是这种情况!想想吧,你的孩子在为了你而起床啊!!!

13.孩子睡眠有问题,只要针对睡眠问题,进行睡眠训练就可以
当你觉得孩子的问题乱成一团的时候,你会很容易就想到先解决最让你头疼的问题。混乱焦虑涌在心头时,会让你忘记后退一步,冷静的看待问题,并因此钻进了睡眠问题的牛角尖。
当你开始尝试市面上各种睡眠训练的方法时,你发现睡眠训练太难了!在自家孩子身上根本失效!书看了很多,你是挺想照书养的,孩子却不照书长!怎么别人养的都是天使宝宝,我的孩子就是睡渣!
当你还处于一片混乱,一堆问题涌上心头的时候;当你用了睡眠引导的方法却收效甚微的时候;当你在期盼孩子夜间能睡得再长一点的时候。不如从固定吃奶时间入手,先去帮宝宝把作息里的各项活动理顺吧!睡眠的细节的问题先放在一边,等大方向捋顺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
比如孩子的奶睡、点心奶、日夜颠倒、夜间醒来间隔时间很短、不停起来要奶吃、黄昏闹、部分胀气、舌苔厚重、积食消化不良、如何睡整夜,这些问题看起来好像很多都是睡眠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都是规律作息这个大范畴下的问题表现,在作息建立起来后都会减轻或者消失。
睡眠问题其实是作息问题中的一部分。孩子的作息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不单单只有睡眠问题,还有吃奶的问题、清醒玩耍时间的问题、外界各种干扰因素等问题。
当睡眠问题发生的时候,可以试着跳出来,从一个系统的角度,看看孩子作息里的方方面面
睡眠出了某些问题的根本产生点并不在一定在睡眠!
这就是规律作息的重要性!我们先把孩子白天的时间分成一块一块的周期,周期里再切割成吃玩睡三个模块,先去从大的方向上,调整固定每个周期的时长间隔,再去解决单个模块里的细节问题。
规律作息可以帮你对孩子不同时间点上的需求做出正确的预判,孩子也会因为作息规律了而得到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节奏,建立正常的生物钟,情绪上更加平稳。
当你的孩子适应了,有节奏地生活,情绪趋于稳定,接着再去放大分析找找具体到各个环节的问题出在哪里,你会发现很多之前存在的问题,在你理顺作息之后已经迎刃而解了,剩下的都是很好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哄睡方式转变和接觉并觉的问题,都是需要你在孩子作息规律后、你能准确判断孩子的需求、孩子状态良好情绪平稳时,再去做些睡眠引导,你会发现轻松很多。
睡眠引导对于规律作息来说是锦上添花!
记住,千万要先做规律作息!不要在一开始的两三周就用哭声训练孩子的睡眠!


当你准备开始规律作息和睡眠引导的时候,你会面临最大的难点并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你自己的内心里。你会一直遭受到自我质疑、他人攻击,甚至于误解孩子的哭声,游移不定,畏手畏脚。
请记住这句话:没有不想在床上好好睡觉的孩子,只有不把孩子好好放在床上睡觉的父母!
你想继续看这本书?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25527721456357376">这里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9

帖子

48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2
燕燕的骨头涂 发表于 2021-11-10 10:32:50
民间有句俗语形容婴儿:不是吃,就是睡。对于不足一岁的婴儿,吵瞌睡、睡眠日夜颠倒是需要新生儿父母着重注意的。
有妈妈提问:「孩子 2 个多月了,最近哭吵很久才睡,睡着了也老是醒,下午最严重,咋回事呀?」月子里的孩子,如果没有喂养不当的问题,多半睡眠很好。他们到了 2~4 个月前后,容易在睡前大哭大闹一阵。这可不是一般的哭闹。他尖叫、打挺,歇斯底里,小小的人儿就像火山爆发,哭声震天动地。妈妈奶头哄,不成。添奶瓶,不管用。换人抱,闹得更厉害。无休无止地哭,一家人无计可施!
孩子最常发生哭闹的时间是从傍晚到夜间。这一哭,从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有些非常执拗的孩子,能断断续续哭 3 个钟头!他们很难入睡,即使好不容易把他们哄睡,没一会儿又醒来哭。妈妈往往得来回哄上好几次,他才挂着泪滴,抽噎着沉沉睡去。咋回事哩?这小小的人儿哭得太吓人了。他咋能这么难过哩?很多妈妈焦心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哭,好吓人啊!不会是肠胃有问题吧?」「哭这么久,会不会哭坏大脑?」
其实孩子是困极了,「吵瞌睡」。这个是我国民间的一个说法。孩子在过于困倦的时候,往往很难入睡。小小的他理解不了自己困倦的难受感觉,才会大哭大闹很久。即使入睡,往往睡眠情况也不理想,容易频繁惊醒。这是因为孩子的头脑还处于发育期,非常脆弱敏感,易于受刺激。
那为什么是下午比较常见呢?孩子在 2 个多月以后,视觉逐渐对光线的变化敏感,并形成昼夜节律。孩子在光线变化的时候会出现焦虑情绪,早上有黎明焦虑,傍晚有黄昏焦虑。黎明焦虑往往不大明显,但是到了黄昏时分,孩子往往很困倦。比如他下午小睡情况不理想,大人在这时候又未能及时捕捉孩子睡眠信号及时哄睡,他会带着困倦陷入很深的焦虑,大哭大闹很久!
你一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稍微提前一点哄孩子睡觉!
前面我们提到过,很多孩子都有相对固定的睡眠信号。眼发直,抓耳挠腮,抹嘴舔唇,揉眼睛打呵欠,或特别兴奋,跟大人闹别扭哪哪儿都不对……家长估计孩子可能快犯困了,当他出现这类睡眠信号,要及时哄睡。
但是,有些大人表示不理解。「他明明不困啊!看他跟我玩儿得那么高兴!」其实,孩子在特别困乏的时候,往往出现相反的表现,反而显得非常兴奋,咯咯地笑个不停。他容易注意力涣散,玩一会儿这个,又要玩那个。这个时期一过,他就准备一轮大吵了。
也有孩子睡眠信号不怎么明显的。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在接近他的睡眠时间时,提前哄他睡觉。
很多妈妈问我,孩子不想睡觉怎么办?妈妈要给他形成个固定的睡眠秩序。我个人非常推荐,找个安静的房间侧卧奶睡,过 15~30 分钟孩子容易进入深睡眠。如果他还没玩够,妈妈陪他玩儿一些和缓的游戏,比如听歌,看绘本等等,过一会儿他就能入睡了。尽量不要让孩子睡前进行太刺激的活动。很多妈妈以为把孩子逗累了,他就能睡得好些。其实不是这样地。小宝宝非常容易过度兴奋!
我家的两个孩子就是如此。大儿子当时吵瞌睡很厉害,怎么哄他都没用!这种恐怖的大哭大吵,一直持续到 4 个多月。我请了个很有经验的阿姨帮忙带孩子,她每到点儿,看着孩子还能玩,她开始哄孩子睡觉,每次孩子都能进入梦乡。到了老二,我带起来就顺手多了。他有固定的睡眠信号,抓耳挠腮,眯眯眼,等他一挠耳朵,眼睛眯起来,我就知道他该睡了。
妈妈们请注意:不要破坏孩子的睡眠秩序。比如有的妈妈一会儿横着抱,一会儿竖着抱,一会儿拍嗝,一会儿换人抱……孩子当然不干了。孩子是秩序感非常强的小生物!一旦形成自己固定的睡眠秩序,家长不要轻易更改。对于还没有形成习惯或睡眠秩序混乱的孩子,家长可以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45

帖子

606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06
天下无双 发表于 2021-11-10 10:33:20
由于本文内容较长,所以先列一个大纲,共分为两大部分:

    家里家外常见对婴儿会有危险的物品针对不同月龄的宝宝,从培养其社交/情绪、语言、认知以及运动/身体发育等4个方面,来介绍父母可以和宝宝进行哪些方面的互动游戏。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jpg
1. 家里家外常见对婴儿会有危险的物品

1.1 家里的所有小物件
    宝宝还没有安全意识,抓到什么东西就想用嘴尝尝什么味道,医院里每年接诊的因误吞物品而引起的宝宝窒息都不在少数。所以家长平时在收纳这些细小物品时,要将之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使用完后及时放回原处。朋友家的小女孩把钢珠大小的玩具串珠塞进鼻子:后来朋友带着孩子去了两个医院的急诊,才从鼻子里拿出来!
1.2 防止宝宝从高处跌落
    千万不要低估了一颗“喜欢探索世界的好奇宝宝”的心,不要把宝宝放在高处,他们随时会想动、伸手够东西或者翻身。切勿让婴儿独自躺在床上,沙发,婴儿座椅上,以免婴儿跌落。即使移开视线,也可能发生事故。前同事家的小朋友,七个月大的时候从床上摔下来:事发时是大人走开的很短时间内宝宝从床上摔下来(床大概80厘米高),直接摔在地板上,后脑勺摔了个大包,还出现呕吐,直接去儿童医院急诊,然后在医院观察了2天。
1.3 防止窒息
    常规检查所有带尖锐边缘和可以拆下小部件的玩具;如果在婴儿床上悬吊一些玩具,一定要保证安全而牢固,以免孩子拉下碰伤
1.4 注意绳子等细长柔软物体,防止宝宝窒息
    切勿在婴儿的脖子上(例如,安抚奶嘴)或婴儿床附近放置细绳注意衣服上的线或纽扣,确保他们没有勒住宝宝脖子的危险将窗帘拉线固定在百叶窗和窗帘上,以防被宝宝拉下来把小物件,如硬币、耳环等大人的饰品放在高处,吞咽这些小物件可能会造成伤害或窒息
1.5 车上安全
    开车时,切勿将婴儿抱在腿上在开车之前将孩子固定在汽车座位上,并扣上安全带,让孩子面部朝后千万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不管父母是去商场,或者只是停车在路边买瓶水。
推荐一个可以让宝宝有独立、安全的玩耍空间的防护栅栏:
2. 婴儿的第一年的发展里程碑以及父母如何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年,宝宝的发育会经历很多重要方面的里程碑,如看、听、移动(如坐、爬等比较大的身体运动,以及捡玩具等小运动)、与他人交流以及互动。通过观察您的宝宝的玩耍、学习、言谈和行为方式,可密切关注孩子的发育。
下面是宝宝分别在2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以及12个月大时,在社交/情绪、语言、认知以及运动/身体发育方面等四个重要方面的里程碑 ,以及父母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帮助宝宝全面健康的成长!
2.1 宝宝2个月大时
社交/情绪:
    可以暂时让自己平静下来(可能将手放在嘴里并吮吸手)开始对人笑试着朝父母看
语言/交流
    嘤嘤低语,发出咕噜声朝着声音的方向转头
认知(学习、思维、解决问题)
    注意面部表情开始用眼睛跟随事物,并能在稍远一些的距离认出人如果活动没有变化,会开始觉得厌烦(哭、生气)
运动/身体发育
    宝宝俯卧时,会抬起头并开始俯身撑起用手臂和腿做出一些动作
父母如何帮助自己的宝宝发育
    给宝宝喂奶、穿衣服和洗澡时,可以抱抱、跟宝宝说话,并与宝宝玩耍帮助宝宝学习如何让自己平静下来。可以让她吸允自己的手指开始帮助宝宝养成好习惯,例如让宝宝主要在晚上睡觉,并慢慢建立有规律的作息知道宝宝喜欢什么与不喜欢什么,有助于您感觉更舒适和自信当宝宝发出声音时,表现兴奋并对宝宝笑偶尔模仿宝宝的声音,但同时使用正常交流的语言注意宝宝不同的哭声,以便知道他想要什么与宝宝说话,给他读书和唱歌和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在宝宝的婴儿床上放上一面对婴儿安全的镜子,以便宝宝能够看到自己和宝宝一起看图片,并一起聊聊这些图片 宝宝醒来时,让他俯卧躺在床上,并把玩具放在他旁边 将玩具置于宝宝前面的眼睛视线高度,鼓励宝宝抬起头 将玩具或摇响器置于宝宝的头部上方,鼓励她伸手拿它
2.2 宝宝4个月大时
社交/情绪:
    自发地笑,尤其会对人笑模仿某些动作和面部表情,例如笑或皱眉头喜欢和别人玩,停止玩耍时可能哭
语言/交流
    开始呀呀学语呀呀学语时带有表情并会模仿他听到的声音以不同的方式哭,以表达饥饿、疼痛或疲劳
认知(学习、思维、解决问题)
    让父母知道TA自己是快乐还是难过的对父母的情感作出回应可以用一只手拿玩具同时使用手和眼睛,例如看到一个玩具并伸手拿它目光跟随移动物体从一边转到另一边注意观察面部表情可以从稍远的距离认出熟悉的人和物
运动/身体发育
    不用支撑可以保持头部稳定可以拿着玩具并摇晃它,以及摇晃悬挂着的玩具将手放在嘴巴里
父母如何帮助自己的宝宝发育
    抱着宝宝并和他说话;这样做时,对宝宝微笑并表现得很愉快制定睡觉和喂奶的常规方式注意观察宝宝喜欢和不喜欢什么;父母要知道如何最有效地满足他的需求,以及如何让宝宝快乐模仿宝宝的声音当宝宝发出声音时,父母可以表现兴奋,并对着宝宝笑一笑应在安静的游戏时间给宝宝读书或唱歌。让宝宝玩适合其年龄的玩具,例如摇响器或彩色图片。玩游戏,例如躲猫猫。为宝宝自己拿玩具并探索周围环境提供安全机会。将玩具放在宝宝附近,以便她/他可以拿到它们并用脚踢。
    将玩具或拨浪鼓放在宝宝手中,并帮助他拿着。
2.3 宝宝6个月大时
社交/情绪:
    认识熟悉的面孔并开始知道谁是陌生人想要和别人玩耍,特别是父母对其他人的情绪作出反应,并经常看起来很开心喜欢照镜子看自己
语言/交流
    通过发出声音对声音作出回应发出的咿哑声(“啊”、“嗯”、“哦”)时将元音串在一起,并喜欢和父母轮流发出声音对自己的名字作出反应发出声音以表达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绪开始说辅音(快而含糊地说出“m”、“b”)
认知(学习、思维、解决问题)
    观察周围的事物对事物表现出好奇心,并试着拿自己拿不到的东西将东西放到嘴巴里开始将东西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
运动/身体发育
    朝不同方向翻身(从前往后,从后往前)站立时,用脚支撑体重并会跳起来开始不用支撑坐着前后摇摆,有时在向前移动前会向后爬
父母如何帮助自己的宝宝发育
    每天在地板上和宝宝玩学会判断宝宝的心情:如果他快乐,父母继续做现在正在做的事;如果他不高兴,休息一下并安慰宝宝当TA不高兴时,可以抱起来安慰一下宝宝玩游戏 - 当他笑时,父母也可以笑;当他发出声音时,模仿这些声音重复小孩的声音,并用这些声音说简单的词。例如,如果小孩说“bah”,您可以说 “bottle”或“book”每天给宝宝读书,如,带有彩图的书,当TA呀呀学语并“阅读”时,给她鼓励当宝宝看某件东西时,指着它并谈论它当他的玩具掉在地上时,捡起来并还给他,这个游戏可以帮助他了解原因和结果向宝宝指出新的物品,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给宝宝看杂志中明亮的图片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宝宝坐着时举起她或用枕头提供支撑,让她观察四周并在TA保持平衡时给她玩具看让宝宝俯卧或仰卧,并将玩具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鼓励宝宝翻身去拿玩具。
布偶书
它的特点就是,书和玩偶是分开的,在读故事的时候,可以用玩偶配合讲故事,不仅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还能鼓励他们分开玩书和玩偶,也能让他们去触摸玩偶;布偶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故事内容和布偶结合起来变得很丰满有意思,孩子会很喜欢这种互动形式。
《小狗帕比》,采用了宝宝们都喜欢的小狗作为手偶,不仅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边读故事边把宝宝引入故事表演中,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形式。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jpg
2.4 宝宝9个月大时
社交/情绪:
    可能怕陌生人可能缠着熟悉的成年人有喜欢的玩具
语言/交流
    理解“不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例如“mamamama”和“bababababa”模仿其他人的声音和动作用手指指着东西
认知(学习、思维、解决问题)
    某件东西掉落时会观察它的路径找出他看到您藏起来的东西玩躲猫猫游戏将东西放在嘴巴里平稳地将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捡起谷物等东西
运动/身体发育
    可以进入坐姿不用支撑坐好爬着站起来爬行
父母如何帮助自己的宝宝发育
    注意TA对新情况和人的反应方式;试着继续做让宝宝高兴和舒服的事情当TA更经常地四处走动时,一直跟在TA身旁,让TA知道父母就在身边玩“轮到我,轮到你”的游戏说出你认为宝宝的感觉:例如,父母可以说:“你很难过,让我们来看看能否让你感觉好点。”描述宝宝正在看的东西;例如,“红色圆球”当宝宝指着某件东西时,问问他想要的是什么模仿宝宝的声音和词语要求宝宝做出你要的动作,例如,可以说“现在可以坐下了”。通过向前和向后滚球,推玩具汽车和卡车,并将积木放入容器和取出,教宝宝了解因果关系。玩躲猫猫和捉迷藏游戏给宝宝读书并和她/他说话给宝宝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她/他在安全的区域内活动和探索将宝宝放在她可以安全地往上拉的物体旁边。
Fat Brain硕脑水果摇摇乐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3.jpg

0-1岁婴幼儿玩具

边角圆滑,不怕啃咬;
三个水果,3种玩法,即能促进水果、颜色的认知,还能在拆卸过程中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以及手指精细动作。
“梨”不仅是不倒翁,还是摇铃,可以发出清脆的铃声,刺激宝宝的听觉发育。
轨道滚滚乐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4.jpg

0-1岁婴幼儿玩具

认知颜色和大小:适中的亮度和色彩饱和度,不仅培养宝宝的对色彩的认知能力,大小不同的小球,还能帮助他们建立大、小的概念。
宝宝边玩边锻炼抓、握、放等动作,锻炼了手眼脑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5 宝宝12个月大时
社交/情绪:
    对陌生人感到害羞或紧张妈妈或爸爸离开时会哭有喜欢的事物和人在某些情况下会害怕当他想要听故事时,会拿一本书给您重复声音或动作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大人给他穿衣时会伸出手臂或腿会玩游戏,例如“躲猫猫”和“拍手游戏”
语言/交流
    能够对简单的口头要求作出回应使用简单的身体姿势,例如摇头表示“不”,或摆手表示 “再见”发出音调有变化的声音(声音更像讲话)说“妈妈”和“爸爸”并会发出“噢喔!”那样的惊叹试着对父母说话
认知(学习、思维、解决问题)
    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事物,例如摇动、敲击、投掷轻松找到藏起来的东西说出名称时,看着正确的图片或物品模仿一些动作将东西放入容器内,从容器内取出东西用两件东西相互敲击开始正确使用物品;例如,用杯子喝水,梳头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自己做好事情用食指戳(指点)遵循简单指示,例如“捡起玩具”
运动/身体发育
    不用帮助进入坐姿拉起站立,扶着墙可以走路(“流畅地”)不用扶可以自己走几步可以单独站立
父母如何帮助自己的宝宝发育
    对不鼓励的行为作出积极回应,坚决说“不”。不要吼叫、打屁股或长篇大论地解释。给宝宝尽可能多的拥抱、亲吻,并表扬他的良好行为花更多时间鼓励好的行为,而非惩罚不好的行为(与纠正不好的行为相比,用 4 倍的时间鼓励好的行为)与宝宝谈论你正在做什么:例如,“妈妈正在用毛巾给你洗手。”每天给小孩读书,让TA自己翻页以小孩所说或试图说的话,或他指的东西为基础:如果他指着卡车并说“卡”或“卡车”,可以说“是的,那是一辆大的、蓝色的卡车。”给宝宝提供蜡笔和纸,让他随意画画玩积木,以及能够鼓励您的孩子使用双手的其它玩具藏起小玩具和其它东西,并让小孩找出它们给小孩提供坛坛罐罐或小乐器,例如小鼓,鼓励TA弄出声音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初学走路的孩子四处探索。(要防止小孩受伤。)给小孩提供推车玩具,例如婴儿车或“儿童手推车”
每个婴儿的成长都各不相同,而且“正常”的范围很广。
叠叠乐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5.jpg

0-1岁婴幼儿玩具

在帮助练习抓握和手眼协调性的时候,还可以让他们开始理解相对大小的概念;拿起和放下的过程,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6.jpg
八音琴音乐组合
通过敲击、按键等功能加强手眼协调能力和因果关系的认知,还能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
这种颜色鲜艳的音乐玩具,既可以让孩子们用槌敲打球,然后使它们沿着木琴滑动,让孩子学到其中的因果关系;还可以让孩子拉出木琴进行独奏。
这2种玩耍方式,都可以帮助宝宝提高手眼协调性,当然还可以提高对音乐、音调的认知。
绕珠串珠子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7.jpg
别看这小小的绕珠串珠子,宝宝们在移动小珠子的过程中,还可以很好地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而且五颜六色的小珠子,也可以有效的刺激孩子的视觉发育。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77381185589547008">------------------------------------------------------
总结:千万别忘了买睡袋

刚刚当爹的时候,就知道兴奋了,以为一个安抚奶嘴就能把宝宝哄睡着了。
这绝对是失算了!
熬夜抱孩子入睡、两人轮流哄睡,我也经历过呀,那种感觉让我不敢再回首了!
后来才知道,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他们在睡觉的时候会有一惊一乍的表现,一般6个月以后会随着发育成长会自然消失,适当的包裹对宝宝的睡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这样能大大减少孩子睡梦中惊醒的情况,变相缓解了父母的看护压力;婴儿睡袋可能会成为宝宝入睡前的睡眠仪式感,有助于提示宝宝入睡。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8.jpg
不同年龄段超值玩具汇总

2021年9月0-3岁儿童玩具和生日礼物选购攻略?有哪些益智玩具品牌值得推荐?2021年9月最新3-6岁孩子如何选择儿童玩具?学龄前幼儿益智玩具有哪些?孩子生日送什么礼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8

帖子

658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58
冷血葬花魂胶 发表于 2021-11-10 10:33:54
照顾小婴儿有一项常常被忽视的重要事项:保护孩子的牙齿
孩子的第一颗乳牙在4~10个月萌出,所以保护牙齿的工作在婴儿期就开始了,应该在乳牙萌出前就做好准备。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开局就错过了最好的培养习惯的时期,让以后的口腔护理变得痛苦而艰难。甚至有的家长认为: “乳牙总归是要掉的,蛀了就蛀了,以后再长就行”。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孩子的乳牙的工作时间是很长的,根据牙齿的不同,范围在6~10年。孩子要到11~13周岁才会全部换掉乳牙。如果一开始就因为蛀牙导致孩子乳牙缺失,那么孩子会有好几年的时间无牙可用,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蛀牙会影响今后恒牙的成长。 蛀牙是一种细菌感染,由于五官内部是相通的,一旦蛀牙现象存在,会影发其他器官的炎症现象,如中耳炎,鼻窦炎等。所以护牙是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在门诊经常看到很可爱的小朋友,一张嘴就满口小黑牙,让人觉得特别可惜。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jpg
蛀牙除了暂时影响美观之外,还有很多不好的影响。
1.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尤其是婴儿的乳牙,如果出现蛀牙,孩子因为蛀牙疼痛不适,就会抗拒咀嚼食物。错过了对食物的敏感期之后,孩子会很长一段时间不吃固体的食物。稀薄的糊状食物不能提供孩子生长所需的营养素,造成孩子生长发育的落后。另外口腔肌肉缺乏咀嚼的锻炼,会让孩子语言发育变得迟缓,比同龄儿更晚说话。
2.影响恒牙的萌出。如果乳牙因为龋齿过早脱落,会产生牙列不齐的状态。牙列不齐的意思就是牙齿不按照原来的位置分布了。恒牙萌出时需要相邻的乳牙帮助固定位置。如果相邻的乳牙都脱落了,那么恒牙也会不在原定的位置,恒牙出现牙列不齐的话,对颜值的打击就是终身的了。而且缺乏乳牙不停的咀嚼锻炼刺激,孩子颌骨发育也会出现障碍,这样也会影响面容的美观。
3.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在幼儿时期孩子对外界环境的评价是十分敏感的。孩子因为蛀牙丢失牙齿,或者门牙大面积的黑色蛀斑,可能会让孩子受到同龄孩子的嘲笑,进而出现自卑,不爱交往,不爱开口说话等行为。
4.播撒的感染。孩子第一颗恒牙的萌出在6~7岁,然后乳牙陆续脱落,这个时期之后6年左右的时间,恒牙和乳牙是混合排列的。当发生龋齿时,细菌会从乳牙向周围播撒,相邻的恒牙也会受到感染,造成恒牙的损伤。当感染严重时,牙周组织也会出现慢性的炎症。龋齿和牙周的慢性炎症可能作为初始病灶引起全身的感染性疾病。如龋齿严重的孩子往往会伴随中耳炎,鼻窦炎等炎症。
说了这么多,乳牙的健康真是太重要了,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都有全方面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好好的保护好孩子的牙齿。
怎么样才能保护好孩子的牙齿呢?
从没有长牙就要开始做工作了。保护牙齿最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为牙齿的保护是细水长流的,每天都要做,才能有健康的牙齿。习惯的养成是最重要的。
乳牙萌出前
当孩子2~4个月的时候,口腔清洁和口欲期护理是两大重点。家长可以用纱布蘸湿轻轻按摩牙龈。或者可以选择材质柔软的乳牙刷,柔软的刷毛轻轻按摩牙龈表面和舌苔,每天一次就可以,时间段可以安排在以后给宝宝刷牙的时间。让孩子逐渐学习和家长配合张嘴以方便做清洁的工作。
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口腔敏感期,喜欢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家长也可以在这个时间段使用婴儿牙胶或牙胶玩具,让孩子啃咬,来满足孩子口欲期的需求。 建议选用质地柔软兼具牙胶功能的乳牙刷,让宝宝习惯牙刷的接触,同时又能起到口腔清洁和牙龈安抚作用。
出牙期
当孩子出牙期来临时,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变得暴躁、流口水多、爱咬人,这些是出牙的一些特征的表现。这个时期是短暂的,乳牙萌出后不适感会消失。这几天注意多安抚宝宝,可以给宝宝可啃咬的玩具来缓解牙龈的肿痛,材质上最好是柔软但具有一定弹性。有的孩子还会出现低热的表现,发热会在乳牙萌出后缓解,如果体温高于38.5度,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来缓解出牙的不适。
乳牙萌出后
第一颗闪亮小牙齿长出来后,刷牙的工作就要正式开始了。一般来说家长需要帮助宝宝刷牙直到孩子上小学,这个年龄的孩子才有能力自己把牙齿清洁好。所以家长要注意从一开始就让刷牙这件事轻松愉快被孩子能够接受才好。
婴儿期仅需使用婴儿牙刷轻轻清洁去掉乳牙上的牙菌斑就可以。牙刷本身应该柔软,大小适宜,无毒无刺激。由于孩子还不会吐出牙膏,这个阶段不推荐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选用不含氟,天然可吞食的牙膏或护齿啫喱。而且婴幼儿牙膏里应该最好是无糖的,避免牙膏本身引起蛀牙。使用木糖醇就对口腔健康很好,甜甜的味道让宝宝乐意接受刷牙。
在长出乳牙后到1周岁的这个时间段,应该预约一次口腔科的体检,判断宝宝的牙齿发育情况,可以更好的发现问题,提前解决问题。让宝宝的牙齿更健康。
日常刷牙时家长应该努力创造轻松和愉悦的环境。鼓励孩子模仿大人刷牙,对孩子主动刷牙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合适年龄的口腔护理商品也是让宝宝快乐刷牙,主动刷牙,养成好的刷牙习惯的法宝。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刷牙质量,在孩子自己刷结束以后,家长还是需要再帮宝宝刷一遍才干净。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jpg
个人推荐来自美国香蕉宝宝口腔护理产品,主要原因是这个品牌是专门为婴幼儿口腔护理定制的系列商品。 全硅胶材质安全,柔软又有弹性!香蕉叉腰造型,便于抓握。头部有柔软硅胶刷毛,特别适合早期清洁乳牙和舌苔使用。
集乳牙刷和牙胶为一体,出牙前安抚牙龈和清洁口腔,出牙后清洁乳牙和固牙。由于全身是柔软的硅胶材质,预防了宝宝自己刷牙时如使用塑料硬材质牙刷,戳伤口腔的可能性。新生儿推荐使用带柄便于抓握的婴儿牙刷, 12个月以上推荐使用训练牙刷,直到2岁或3岁正式过度到常规儿童牙刷。一物多用,可以让宝宝更好的习惯刷牙这件事。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3.jpg
关于婴幼儿口腔护理的牙膏推荐,由于3岁前不能使用含氟牙膏。这个系列里的香蕉宝宝护齿啫喱也是可圈可点。专为婴儿设计,天然提取,可安全吞咽。 含有甘油磷酸钙成分可以帮助保护牙齿,帮助乳牙矿化,预防龋齿。啫喱本身不含糖,使用的是木糖醇成分,甜甜的口味可以让宝宝更喜欢刷牙。木糖醇在拥有很好的口感同时,不会被口腔内的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所以不会导致宝宝龋齿。配合香蕉宝宝柔软的刷毛,可以达到帮助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婴儿时期,家长可以在喂食完直接涂抹牙龈表面,起到清洁口腔作用。宝宝会抓握时,也可以和乳牙刷一起使用,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
香蕉宝宝系列商品在美国和中国都得到了牙科诊所和牙科医生的幼童口腔护理重点推荐。选择一款宝宝喜欢的牙刷,从一开始就做好口腔卫生的第一步,让宝宝的身体更加健康。希望每个宝宝都有一口闪亮的牙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63

帖子

665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65
咏春学徒篮 发表于 2021-11-10 10:34:03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给宝宝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抵御外界病毒和细菌的伤害。
1岁以内的婴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自身抵抗力差,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病毒和细菌的的影响。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计划免疫程序,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5种疫苗的接种,即通常所指的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和乙肝疫苗。通过打疫苗的方式,可以为宝宝建立内部的保护性免疫系统。但是外部的安全环境,就需要靠爸爸妈妈来创造了。
爸妈们都知道,1岁以内的小孩真的是抓起什么都往嘴里放,自己的手、脚、身边的玩具,统统都来者不拒。你去搜索一下「宝宝啃拖鞋」,保证能找到一大堆来自爸妈绝望的吐槽:「我精心给她买的100多块的安全无毒的咬咬乐扔在一边,非要啃我脚上19.9的塑料拖鞋……」
啃东西这个行为,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摸一摸和咬一咬是宝宝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但是,万一病从口入,就麻烦大了。尤其是在今年疫情仍然没有全面扑灭之前,就格外危险。所以,定期给宝宝的用品消毒,非常有必要。
消毒的范围应该包括但是不限于:
孩子的奶瓶、奶嘴、餐具和玩具
孩子的衣物、推车、鞋子
日常家庭活动范围内的:地面、桌子、厨房、厕所、浴室等
家具和各种电器的表面
市面上的很多消毒液功效没的说,但是反复冲洗多次以后,残留的味道依然很重。用它给孩子消毒餐具的话,孩子怕是一口饭也不想吃了,更别提奶瓶、奶嘴这些了。好在朋友推荐给了我一款来自英国的 Milton妙儿康消毒泡腾片,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Milton 妙儿康是一家有着100多年历史专注母婴消毒的英国公司,成立于1916年。1950年,因其发明了冷⽔消毒法,在英国一场肠胃炎疫情中挽救了无数的婴儿,对公共卫生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举奠定了它在专业母婴消毒品牌上的地位:
1947年,英国爆发了一场肠胃炎疫情,导致4500名1岁以下的婴⼉死亡。官⽅查明原因后发现,疫情的源头由宝宝喂⾷设备清洁不当所致。 ⽽当时最普遍的消毒⽅法是把奶嘴和奶瓶放在锅⾥煮⼏分钟。为阻⽌疫情的蔓延,卫⽣部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对民间发出呼吁,征求科学家和企业找出应对该疫情的解决⽅案。妙儿康制药公司为此发明了⼀种消毒宝宝喂⾷设备的⽅法:使⽤妙儿康消毒液对奶瓶和奶嘴进⾏冷⽔消毒。该消毒⽅法在皇家汤布⾥奇⻙尔斯和⻄苏塞克斯医院 试验证明成功有效。 妙儿康冷⽔消毒法拯救了数百万婴⼉宝贵的⽣命。直到今天,英国、爱尔兰和澳⼤利亚的婴儿护理中心和医院⾥仍在继续使⽤妙儿康冷⽔消毒法。
朋友推荐给我的这款消毒泡腾片,就是妙儿康的拳头产品。它主要有效成分是⼆氯异氰尿酸钠,这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快速的消毒杀菌剂成分。
科学实验表明, ⼆氯异氰尿酸钠可以有效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芽孢、伤寒、支原体、结核等各种真菌。1%的水溶液PH值为5.6~6.5,接近中性[1]。因此,在生活中也可以用于给饮用水消毒,安全性很高[2]。
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因此,妙儿康消毒泡腾片配置的消毒液,也适用于当前的情况。
妙儿康消毒泡腾片在实际使用中,感受非常棒。
首先,它是一片一片的独立包装,体积小,不占地方。随用随拆,不用担心有效成分流失。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jpg
其次,水溶性好,分解非常迅速。每片可以配置至少5L消毒溶液,24小时持续有效,可以重复使用,经济实用。
按照Milton冷水消毒专家⽤法的使用说明,可以根据配比,按照奶瓶奶嘴和餐具——玩具口水巾——室内桌面、地面的顺序,依次给家里全面消毒。
同时,因为妙儿康消毒泡腾片配置的消毒液的PH值接近中性,因此消毒后的物品可以安心使用,非常的方便。用来给孩子的餐具、入口的玩具、抱着入睡的毛绒玩具消毒,也没有异味残留。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jpg

家庭消毒使用小步骤:
1、5升冷水中加入1片妙儿康消毒泡腾片
2、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洗干净后放入消毒液,充分浸泡至少15分钟后取出使用
4、消毒液可以重复使用,24小时持续有效
5、使用完的消毒液也不要浪费,可以继续用来擦拭厨房、浴室和地面
此外,我觉得方便携带也是妙儿康消毒泡腾片的一大优点。过地铁、安检的时候,大容量的液体每次都需要被单独拿出来过机检查。上次端午节假期,我们全家出门,机场安检非常严格,100ml的婴儿驱蚊水也要反复查验。虽然被准予带上飞机,但是增添了不少麻烦。可是出行中没有消毒液,现在这个时候又不太放心。所以,即使是日常的短途带娃出行,我现在也会随身带着妙儿康消毒泡腾片。到了酒店以后,自己配置消毒液,先给杯子、牙缸消毒,再给全家人的换洗衣服浸泡消毒,安全可靠。除此以外,还可以装进喷瓶里,门把手喷一喷,椅子靠背喷一喷,婴儿推车把手喷一喷,就餐的桌面喷一喷,餐椅喷一喷,出租车座椅喷一喷,使用非常的方便。
对于还在哺乳期的妈妈来说,出门旅行带着奶瓶消毒器非常麻烦,我也会推荐她们携带妙儿康消毒泡腾片,小小一片可以完成对奶瓶、奶嘴的消毒,真的是帮上了大忙。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7479187082908467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

帖子

45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8
秘密119 发表于 2021-11-10 10:34:59
1岁内不要给宝贝添加盐、糖、酱油、蜂蜜;
不要给孩子喝鲜榨果汁、菜水,不要吃坚果、巧克力;
不要给孩子喂食大人的食物;
不要喝茶水;
不能吃草酸含量太高的蔬菜。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jpg
习俗黑名单

把尿(脱肛,肛裂)
剃胎毛(易刮破皮肤)
追着喂饭(养成不良饮食习惯)
嚼碎喂宝宝、亲吻孩子的嘴巴(幽门螺旋杆菌)
母乳涂脸去湿疹(无科学依据)
嬉戏时高抛和摇晃孩子(摇晃婴儿综合征)
不使用安全座椅,抱孩子坐车(孩子容易飞出去)
用品黑名单
学步车、开档裤、防侧睡的枕头、游泳时的脖圈、婴儿蜡烛包、红药水、紫药水、保婴丹、儿童眼药水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jpg
第一月(新生儿)

1.接种疫苗(卡介苗+乙肝),采足跟血。
2.每日睡眠16-20小时,不建议使用枕头,不建议睡头型。
3.按需喂养,母乳不喂水,奶粉或混合喂养,两餐间可喂水,不需要强行叫醒宝宝喝水。
4.黄疸值12以下无需人为干预退黄,多吃多排即可。
5.黑白卡可以从出生开始使用,置于宝宝眼前20厘米左右,每天1-2次,每周换一张图。
第二月


1.不要总抱宝宝,影响骨骼发育,容易脊柱倾斜,长短腿,偏头,更不利于独立性格的形成。
2.不要摇晃哄睡,宝宝吃完奶排完便玩一玩自然会睡,摇晃宝宝会影响脑发育,形成依赖感。
3.宝宝45天后可锻炼俯卧抬头,每天两次,每次俯卧不超过一分钟。用发声玩具或摇铃诱导宝宝抬头,每次不超过10秒。
4.喂奶形成规律,每三小时喂一次,每次20-30分钟,左右乳房各10-15分钟。人为培养宝宝生物钟。
5.坚持洗澡后抚触按摩,剖腹产建议使用触觉球。

第三月



1.喂奶更加规律,每天六次,分别在6:00、9:30、13:00、16:30、20:00、23:00.
2.晚上可以睡大觉,中途醒了不一定是饿,有可能是衔乳寻找安全感,这个习惯很不好。
3.上午睡1-2次,下午睡2次,适当调整宝宝睡姿,妈妈不要总出现在宝宝的同一侧。
4.黑白卡轻轻移动,锻炼宝宝追视。
5.宝宝发出A,O,E等元音时,跟着宝宝模仿,让宝宝对发音感兴趣。

第四月


1.黑白卡可以换成彩色卡,大片的色块,色彩斑斓更容易让孩子有反应。
2.婴儿游泳好处多,建议亲子共游,不建议脖圈座圈或者腋下圈。
3.出牙流口水,爱咬东西,不要干预,注意玩具消毒。
4.锻炼孩子手的抓握能力。
5.用天然食物的香味,开启宝宝的嗅觉训练。

第五月



1.听儿歌,最好是听妈妈亲自读儿歌。
2.牙齿已出便要开始“刷牙”,可用纱布裹手指轻轻擦拭
3.宝宝已经发现了你手里的手机,不要给他看。
4.通常这个月开始,宝宝翻身自如,注意防摔。
5.开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仍然建议不要总抱着。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3.jpg
第六月


1.辅食添加时间,根据宝宝对食物的渴望感。4-8个月都可以,母乳喂养建议半岁后。
2.不要强迫孩子学坐,也不要急着使用枕头,宝宝生理曲线形成越晚,长个越快。
3.训练宝宝MA BA等发音,从认清谁是妈妈开始。
4.每日睡眠大部分在夜晚,整宿觉的愿望基本达成。
5.如果希望宝宝使用婴儿床,这是最后的机会,再大更不会愿意在里面。
如果想给孩子配齐充足的商业保险,也可以学习下面的搭配思路,
花最少的钱,给孩子最全面的保障:

https://xg.zhihu.com/plugin/64a686c3e65a39b957f24608ef5f8fb0?BIZ=ECOMMERCE第七月


1.宝宝牙齿更多,吃奶后可喝一口清水当做漱口。
2.戏精宝宝已上线,假哭假笑博关注,妈妈要有点定力,不被哭声威胁。
3.可以开始看绘本,洞洞书锻炼手指灵活性。
4.扔东西始于没拿住,他认为掉地即消失,再次看到觉得很神奇,然后再扔试试。重复几次,智商大增。
5.抽纸巾,明明拿到手里了,纸巾盒凭空又变出一张,再抽还有,同样太神奇了。重复几次,智商大增。

第八月



1.第一个认生期,源自他能区分谁是经常见,谁是不常见,开始出现恐惧感,不要用天黑,咬人,有怪兽之类的威胁孩子了。
2.喜欢重复,来回听一个故事,只玩一个积木,做一个动作,甚至不小心撞到头,还要再去撞一回,正常现象不用阻止。
3.不要纵容孩子用哭解决问题,未来会用骗人的手段,喜欢任性威胁等等,后患无穷。
4.可以开始让孩子自己抓勺子往嘴巴送食物,不要怕脏。
5.有足够的实力咬断磨牙棒,小心卡到,绝不可躺着磨牙。


第九月



1.不要扶孩子太早站起来,他有本事自己站也别按倒。
2.孩子该爬了,让他随便爬,给他自由,注意室内卫生。
3.辅食每天只加一种新食物,小心过敏源。
4.幼儿急疹该来了,发烧三天,出疹三天就没事了,自限性疾病,不怕。
5.去你妹的学步车,让孩子不知道摔倒的滋味,缺少危险意识的形成。

第十月



1.坚持母乳的妈妈都是被咬习惯了的英雄。母乳仍是主食,辅食只是辅助。
2.坚决不吃零食,水果可以,吃东西就坐在餐椅上,不可以到处跑,定规矩也是防噎防呛。
3.教宝宝一页一页的翻书,硬质书最佳。当然他做不到也正常。
4.会爬就可以自己扔尿不湿,自己收玩具了。
5.玩具捉迷藏,人脸藏猫猫,能从天亮玩到天黑也不腻。

第十一月



1.每次只给一个玩具,家长先玩一遍,给了宝宝就不要再打扰他,静静看着他玩。玩具玩法无对错。
2.引导孩子扶着东西站起来,孩子不愿意也不强求。
3.听有节奏的音乐,家长把节拍轻轻拍到宝宝腿上。
4.看图片认动物,认生活用品,认各种他感兴趣的东西。每个词语重复五遍以上。
5.搭积木让他推,搭高或搭多米诺都行。

第十二月



1.坚持读绘本,自己翻书,看洞洞书。
2.创造光脚丫的条件,有利于独自站立和行走。
3.摔倒不可避免,家长大惊小怪会吓到孩子,反而让孩子以为自己犯了错。
4.在此之前不要给孩子吃盐吃糖吃调味料,在此之后同样不建议过早接触天然味道之外的食物。
5.你想教他一切事物,说5-8遍,他就会记住,可能不会表达出来,等会表达一发不可收拾。
满一岁后


他已经不是婴儿了,迈向幼儿阶段,幼儿与婴儿的区别在于更独立,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行走独立进食,有语言有行为表达,逐渐还会有逻辑思维和前瞻性。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4.jpg

另外
一岁内的孩子最好是给准备好商业保险,孩子免疫力低,尤其是有老大的家庭,只要一感冒家里两个孩子就会交叉感染,这个时候的医疗险就非常有用。还有孩子平时的磕磕碰碰意外险就可以报销。
其实孩子保险就围绕着两点,有钱养病和有钱治病
合计1691元/年

如果想给孩子配齐充足的商业保险,也可以学习下面的搭配思路。
https://xg.zhihu.com/plugin/64a686c3e65a39b957f24608ef5f8fb0?BIZ=ECOMMERCE
保障清单:
①晴天保重疾60万保额690/年 交20年保30年②众安尊享E生300万医疗766/年 一年一买③平安小顽童意外险20万/235每年 一年一买
这个方案很多朋友应该都很熟悉,健康状况无异常,没有住院情况的宝宝都是建议的这个方案。
消费能力好的家庭还会推荐一款终身的重疾险供选择。

配置思路
①定期重疾险
为了有钱养病,所有的重疾险都是确诊为重疾一次性赔付保额,买50万就赔50万
这个晴天保重疾是由瑞泰人寿承保的,产品的特点在于保额每2年增长15%,一共可以增长10年。10年后的保费依旧是690元,但是保额已经增长到了105万了,刚好可以抵御部分通货膨胀。
同时产品还包含了儿童阶段的高发疾病,都是双倍赔付,例如白血病,严重的手足口病啥的,给120万。
30年以后孩子自己操心就行了.产品也有忠诚权益,如果当时身体状况不允许买新的产品,可以购买瑞泰人寿其他重疾险补充。
60万保额,保30年,缴费20年,690/年
具体晴天保重疾介绍可点击查看:集百家之长的晴天保少儿重疾险

②医疗险
有钱治病是最关键的,所以医疗险额度越高越好
选的是众安保险的尊享E生,这款产品是百万医疗险市场的开派祖师了,16年中旬上市,持续风靡,后续带动整个行业的保司也跟风上线同类产品,但是保障责任和销量方面相比尊享都是逊色一筹,众安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保额300万,住院就赔,不限制疾病,重大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最高可以报销600万。有1万的免赔。有了它至少以后不担心医疗费用的问题了。
0-4周岁贵一点766/年
尊享E生产品介绍可点击查看:众安尊享e生,一款人人皆需要的百万医疗险,价格实惠保障多

③意外险
平安的小顽童,平安中为数不多值得买的产品
20万的意外伤残/身故。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更多的是意外医疗,就算报销意外导致的医疗费用,谁家的孩子都从床上掉下去过,抱着孩子去医院拍个片子,就可以用意外险理赔了,同时意外险中还包含小额住院医疗,孩子高发的肺炎住院,也可以报销。
0-17周岁235元/年
下面说孩子的升级保障,高消费能力的家庭可以考虑的产品

④终身重疾险
保险配置更应该以大人的保障为主,切勿先给孩子投保终身重疾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保险,大人保障完备的情况下,在考虑给孩子配置终身重疾险。50万保额,保终身,价格在2000左右,所以要视消费能力考虑。接触很多的宝妈都是不留余力的为孩子好(例如桃妈就给我们家老二买了个洗屁股的专用盆!老二是男孩哎),但是往往忽略了保障顺序,大家要理性消费。
大人的保险配置相对复杂,要结合工作、收入、债务、健康状况等情况综合考虑,有需求的可以点击这里联系桃爸

⑤教育金
一定是在全家保险齐全的情况下,也有了多样的投资配置后,才考虑的产品
我不止一次的强调过,所谓的教育金是资金规划,它不单单指保险产品,是可以通过任何带有持续收益性的理财方式来进行。
千万别乱给孩子存钱哈,我还见过很多家长给孩子买养老险的,实在是荒唐至极,自己养老问题还没解决呢。
保险的优势是稳定安全,劣势也很明显,变现不灵活,中途退保损失大,不利于应急。
具体可以看这篇文章:
史上最大的保险骗局!在2020年终于败露了!强制储蓄骗了你多久!

如果选择保险作为教育金,建议尽可能缩短缴费期限。
1.是降低持续缴费能力的风险
2.是可以提高现金价值,以备不时之需
还有哈,如果只是每年万八的费用,就别考虑了买教育金,收益很可怜,将来这笔钱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可能都不够大学期间释放荷尔蒙的。

最后聊一聊
孩子的保险很简单,就3种保障责任即可,重疾/医疗/意外
我买的重疾险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不包含身故责任,切记身故责任不需要给孩子买,因为18岁以前只赔保费。更坑的是买了终身重疾含身故责任的,相当于是给孙子留遗产。
具体可以看这篇文章:你究竟是在给孩子买保险,还是在给孙子留遗产!
如果是老来得子的情况,可以等18岁以后在考虑给孩子配置寿险吧。目前保险市场情况,费率越来越低,即便18岁以后买的价格比现在贵一点,但一定涨不了多少。还是可以轻易承担的。
有没有必要给孩子买商业保险?孩子面临哪些风险?点击下方卡片一键咨询!

https://xg.zhihu.com/plugin/64a686c3e65a39b957f24608ef5f8fb0?BIZ=ECOMMERCE一个资深保险人给二娃配置的保险方案。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点个再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5

帖子

459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9
慕容情调情pr 发表于 2021-11-10 10:35:07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jpg
大家在操作性方面已经给出了比较细致的答案和建议。我就从孩子的生理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说一下吧。
内容比较多,且实时更新,可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持续获得更新。也可关注公号:母鸡日记(Hen-Diary)关注。
内容比较多,先看一下提纲吧。对于婴儿来说,主要原则就是在合适的时间,给予恰当的刺激。主要目的就是从孩子的正常生理和发育、心理建成、语言发展等方面给予合理条件,同时还要避免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很有可能是当下看起来ok,但实际上对孩子影响深远的行为。不多说,先上outline: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jpg

应该做的事情和避免做的事情列表

    注意孩子的“印刻效应”,并应于与实践!
“印刻”(imprinting)是著名习性学家洛沦茨(K·Lorenz)在1935年揭示的重要现象,所谓“印刻”,主要指雁、鹅、鸭、鸡等早熟性的雏鸟,在孵化前后的短暂期间内,对接受到的刺激(在自然界,是亲鸟的体态和声音),在尔后的日子里表观出相当恒常的尾随反应的现象。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3.jpg

印刻效应--鸭子尾随实验者

相关视频如下: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4.jpg
心理学试验:洛沦茨---印刻效应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8880762981953536
其实印刻这一现象,斯波尔丁早在1873年就已经作了鸡雏的实验证明了。他将刚刚孵出的鸡雏,盖一个罩子词育。鸡雏在孵化后三天以内,对揭开了罩子后看到的“动的对象”作尾随反应。不过,倘罩上四天,反而表现出回避刺激对象的行为,这表明有一种临界期的存在。试验结果显示,对同样的刺激,依日龄的不同,而显示出接近一一回避的变化。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5.jpg

圆轨型(同心圆)装置。刺激物在内侧缓缓移动,雏鸭可在外侧轨道上追踪刺激物。直径5英尺,通道宽12英寸。刺激物是母鸭的模型。从麦克风里发出母鸭的叫声。赫斯的实捡表明,孵化后13-16小时的鸡雏,对首次呈示的刺激物最具强烈的印刻作用。29-32小时首次呈示的刺激物,几乎不具印刻作用。

提出了印刻的几个特点一一
    临界期:指印刻只在出生后的极有限的期间内产生不可逆性:对被印刻的对象,决不会忘却后续发现性:印刻过程在行为发现之前业已完成超个体学习性:印刻是对超越了个体的种的主要特性作出的
这种印刻效应在哺乳动物中也是存在的。劳伦茨还发现: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有这种“关键期”现象,在人类心理发展也有类似的现象。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孩子的能力形成也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初生婴儿从外界获得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个试验可能证明这一观点。
心理学家哈洛,在上世纪50年代,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把刚出生的恒河猴和母亲分离,然后让他的助手做了一个逼真的猴面具,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但是面具在完工之前,婴猴就已经出生了,所以哈洛把婴猴与一个脸部没有任何特征的绒线代母关在了一起。婴猴爱上了无脸代母,吻它,轻轻的咬它。而当逼真的猴面具做好之后,小猴一看见这张脸就吓地连声惊叫,并躲到笼子的一角,全身哆嗦。这说明,哺乳动物的印刻效应也是存在的。
现代研究认为这种印刻现象在婴儿中也是存在的。因此,对于养育1岁以内的婴儿来说,不要认为他不懂事,有些事情就放任不管。实验证明,其实孩子很早(2个月)就能够对人脸产生反应。父母应该多和孩子面对面的交流,让孩子听到,嗅到,感受到父母,对今后亲子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
“印刻效应”对于现代育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过早的给予孩子电视节目的刺激。婴儿的头脑里就会刻上电视的印迹。一旦形成这种“印刻”,婴儿对母亲的声音反而会变得反应迟钝。即使母亲把给婴儿讲故事或给他唱歌,他也会无动于衷。这种婴儿到了两三岁时,通常会表现出以下的倾向来:
(1)不会说话;
(2)不能注视母亲的视线;
(3)对母亲声音的反应迟钝;
(4)对事物不敏感;
(5)活动剧烈,无法安静;
(6)喜欢电视中的广告,爱哼唱广告音乐;
(7)独立能力差,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8)不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事情。
婴儿大脑因电视而产生的这种“印刻效应”,大约发生在他刚一出生到两岁左右这段时间里。劳伦茨研究发现:印刻现象的存在有一个关键期,超过了这个期限,便不能形成印刻行为。
不仅如此,印刻效应其实背后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关键期”的概念,所谓“关键期”就是学习掌握技能、建立情感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时间点的。
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明白那些时期对于孩子发展是关键时期,而那些东西,并不需要孩子提前掌握(很有可能孩子也没有能力够提前掌握)。
印刻效应本质上是一种“认同”:我第一眼看到谁,那么我就应该是谁。
一个孩子第一样看到的如果是深受产后抑郁症折磨的母亲,那么他长大之后,可能总会体验到一种无缘无故的,久治难愈的抑郁情绪。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心理健康,切记不能将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孩子,这种影响对于孩子甚至比想象的还要深远。
2. 切记不要恐吓(吓唬)孩子
尤其是老人和保姆带孩子,孩子爱哭爱闹,尽量给予适当的情绪引导,切不可通过恐吓的方式组织孩子哭闹,会对孩子产生非常深远的负面影响。即使孩子再大一些,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不能用恐吓的方法---切记不能。
举一个例子吧:在心理学研究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惨无人道的试验,证明了恐吓对孩子的影响比想象中的还要厉害。
1920年,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找来一个9个月大的宝宝进行主题为“恐吓对幼儿的影响”的实验。
实验开始前,华生让宝宝频繁接触小动物和棉絮,没多久,宝宝和毛茸茸的小动物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两个月后,华生认为时机成熟,开始了真正的实验:
他送给宝宝一只小白鼠,不出意料,宝宝很喜欢,总是忍不住触摸小白鼠。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6.jpg
但是,每次宝宝在抚摸小白鼠的时候,他的脑后就会传来巨大的声响:实验人员在背后通过敲打铁棒,故意制造这样的声响来吓唬孩子。
虽然内心觉得很害怕,但是抑制不住喜爱小白鼠的天性,宝宝忍不住再次抚摸小白鼠。
结果背后依然传来巨大的声响,一连三次,宝宝终于吓哭了,怎么安抚都没用。
后来,宝宝每次看到小白鼠,就会失声尖叫,他甚至不能看到任何带毛的东西,兔子,大衣,甚至圣诞老人的胡须都会让宝宝恐惧不已。所以,这种恐惧可以泛化,会影响今后发展的很多方面。
后来这个孩子因为疾病,与9岁的时候离世。 这是少数的几个用人来做负面心理试验的结果,放在现在肯定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但是,孩子的妈妈可能觉得孩子只是受些惊吓而已,最主要的是有十几美元的报酬,所以就同意参与这个试验。这个恐怖的实验证实了一个结论:恐吓对孩子有巨大而深远的杀伤力,甚至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如果我们持续用恐吓,吓唬的方式阻止孩子哭闹或者防止孩子再次犯错,会取得立竿见影的近期效果,但是远期后果要比现在孩子所犯的错误严重的多,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个试验的视频如下: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7.jpg
心理学试验:华生恐吓幼儿试验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8879982392733696
3. 不要因为孩子小就随意打骂孩子
这一点相信绝大部分家长都能够做得到,但是还是要拿出来提个醒,毕竟孩子自己带才最放心,要是交给别人带还是要尽量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试验:
哈利·哈洛的坏妈妈试验---父母也有可能造成孩子一生的悲剧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8.jpg

小猴子在忍受“坏妈妈”的虐待

哈利·哈洛还做个一个恒河猴试验,称之为“坏妈妈”试验。实验者先把刚出生的小猴子从母亲那里分离开,然后让小猴子和一个玩具妈妈建立依赖关系。然后这个妈妈变身为坏妈妈。“坏妈妈”它会向小猴发射锋利的铁钉,并且向它们吹出强力冷气,把小猴吹的只能紧贴笼子的栏杆,并且不停尖叫。
哈洛想看看这会导致什么结果。他制作了各种邪恶的坏妈妈,它们有的会对着小猴发出怪声,有的会刺伤小猴。令人吃惊的是,无论什么样的邪恶母亲,哈洛发现小猴都不会离去,反而更加紧紧的抱住它们。
这样做很容易联想到人类的“受虐”倾向与“对攻击者的认同”。朝着积极的思路想,只要依恋关系可以建立起来,即使这段关系之后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迫害,关系里依然有爱的存在。如果孩子产生对攻击者认同这种心理倾向后,会在遇到欺压时选择逆来顺受,放弃反抗。
当我们责怪孩子受到欺负为什么默默忍受时,有没有想过,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孩子父母,来自于小时候父母难以抑制的坏脾气、恶语相向甚至暴力对待?
4. 多与孩子身体接触,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其实,早在80年以前,人们一直是认为孩子是不能抱的,抱得太多孩子长大了容易依恋别人,或者孤僻,不易融入社会----当然我们现在看肯定是不对的。
于是,有个心理学家叫做哈利·哈洛,持着怀疑的态度,用恒河猴做了一系列的试验,反驳了上述的观念。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代母”实验。
哈洛和他的同事们把一只刚出生的婴猴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真母猴。这两个代母猴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的,实验者在“铁丝母猴”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按哈洛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刚开始,婴猴多围着“铁丝母猴”,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婴猴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婴猴在遭到不熟悉的物体,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母猴”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
先看视频,在讲道理: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9.jpg
建立安全感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8884884795924480
所以,除了给予孩子食物外,还要对孩子多笑一笑,抱一抱,逗逗孩子,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对孩子却影响巨大。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0.jpg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1.jpg
实验者为了进一步证明为了验证“爱”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这位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骇人听闻的试验,叫做“绝望之井”。
试验是这样的:把一只刚出生的猴子从它的母亲身边带走,这个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小黑屋,然后在这个小黑屋中头朝下吊着这只小猴子长达1年之久。
这些猴子成年后都出现了持久的、严重的精神疾病。重回猴群后,并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被猴群欺凌、自己把自己饿死,咬死自己的孩子... ...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2.jpg

绝望之井试验

在这个过程中,小猴子缺乏丰富的刺激的生长环境,心理和智力的发展都受到严重的影响,以至于这种影响伴随猴子的一生,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3.jpg
所以,父母应当给与孩子足够的拥抱和安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网上也有人说,担心孩子以后难带,先让孩子哭会再抱起来。这种说法是缺乏理论依据的,长时间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另外,曾经有新闻报道,保姆独自在家带孩子的时候,经常会把孩子放在洗衣机桶里,任由孩子哭泣。这种保姆的做法,如果孩子的父母知道这个试验,不知会作何感想。
5. 一定要让孩子多练习爬行
老人经常说孩子的发育规律是:三翻六坐七爬。一般孩子在7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尝试爬行。但是有些孩子由于自身或者父母带养的原因,不能够充分联系爬行,更有的会从做直接学走路。
部分孩子会因此“感统失调”,不仅对行走的路面和障碍缺少判断,也没办法用保持身体平衡。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缺失的爬行”。
《发展心理学》提到自我位移的实现,对婴儿的认知和心理社会方面的发展具有惊人的作用。在儿童心理学中,有个非常经典的实验叫视崖实验,在地面上画出或搭建一个“视觉悬崖”,看小婴儿是不是敢爬过去,用以测试孩子的“深度知觉”。而在BBC纪录片《婴儿的异想世界》中,研究者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爬行的孩子,比刚开始学习爬行的孩子,拥有更强的思维和判断力。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4.jpg
孩子的爬行运用到了孩子的非条件反射过程,一个叫对称性颈部张力反射(这个反射就是头转向哪个方向,孩子的手臂会自然申向那个方向),另一个叫非对称性紧张性颈部反射。这两个反射对孩子的爬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 强化新生儿非条件反射
反射时期,反射是动作发展的基石。
    自发动作和刻板动作都是“反射时期”典型的动作行为。反射时期大约开始于妊娠的第三个月,并于出生后两周时消失,这时婴儿开始出现自主动作。反射是动作发展的核心基石,并且常常用于检查婴儿神经系统的完整性。
婴儿期的反射可以归为两种类型:原始反射姿势反射
原始反射
    觅食反射(rooting reflex)吸允反射(sucking reflex)莫罗反射(Moro reflex)手掌的抓握反射(palmar grasp reflex)脚掌的抓握反射(foot grasp reflex)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 reflex)不对称型颈部张力反射(a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 ATNR)对称性颈部张力反射(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 STNR)
姿势反射
    走路反射(walking reflex)游泳反射(swimming reflex)颈翻正反射(neck righting reflex)躯体翻正反射(body righting reflex)迷路翻正反射(labyrinthine righting reflex)直线加速反射(linear acceleration reflexes)或称跳伞反射(parachuting reflexes)
反射出现和消失的模式通常被用来评估婴儿的发展,任何婴儿期发射的缺失或延长通常都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变相关。
同时,通过这些反射,给予适当的刺激,能够训练出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5.jpg

觅食反射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6.jpg

吸允反射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7.jpg

抓握反射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8.jpg

爬行反射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19.jpg

踏步反射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0.jpg

惊吓反射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1.jpg

侧杆弯曲反射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2.jpg

巴彬斯基反射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3.jpg

降落伞反射

降落伞反射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4.jpg

兰道反射

同时,通过这些反射,给予适当的刺激,能够训练出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有些反射,会在宝宝出生后一段时间消失。其中一些被有意识的自主行为取代(如主动抓握动作取代抓握反射),而另外一些,则彻底消失。如果这些反射没有消失,而是持续存在,则有可能是大脑病变的信号,应带宝宝去看医生,做专业检查。另外一些反射,则会在宝宝发育了几个月以后,逐渐出现。而如果宝宝没能发展出这些能力,则应当引起重视。
7. 模仿试验
关于婴儿的模仿能力这件事,还得从一个叫温思罗普·凯洛格的心理学家说起,有一天这哥们呢,突发奇想:把黑猩猩当做人类婴儿来养育会怎样,会不会变得和人一样聪明?说来也巧,他的儿子当时也刚出生,于是就找来一只黑猩猩和他的儿子一起养育,吃喝拉撒,学习,睡觉全在一起。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5.jpg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6.jpg
然而,原本要执行5年的计划,却在第9个月时紧急停止。原因是,猩猩的确越来越有人性,但是人类也越来越像猩猩。更可怕的是,猩猩古亚在各项表现上,远比唐纳德更优秀!比如它很会看脸色,用亲吻和拥抱请求父母的原谅;想上厕所会主动示意,不会随意大小便;看到吊在天花板的饼干,古亚懂得利用凳子得到它。但是学习语言这件事,不论夫妻俩如何训练古亚,它始终都学不会。
而黑猩猩更像是人类婴儿的领导者,而人类的婴儿则能够很好的模仿黑猩猩。人类小孩子学会黑猩猩要食物的叫声,看到水果发出剧烈喘息;用四肢爬行的时间,比用双脚还要频繁,另外还会咬人跟用嘴叼东西等等,但却对语言的掌握度很差,小孩子只学会了3个单词,正常的美国小孩在这个阶段,已经可以说50多个单词,并且开始尝试造句了。自己孩子的行为吓坏夫妻俩,他们没能把猩猩教育成人类,却把自己的亲儿子养成了半只猩猩。于是就终止了试验。
不过这个实验不算完全失败。它确实反映了人类模仿能力的强大。而且这种模仿能力在人类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其他的研究也发现,人类婴儿在早期的模仿能力要显著强于创造能力,可以说,除了本身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外,模仿是婴儿很重要的一个学习方式。
作为父母,不要负面性质的挑逗孩子。例如,教孩子做鬼脸,扮丑样,不良的习惯等。因为,孩子真的会模仿学习。
8.  对与学习的培养
对,你没看错。在婴儿时期,孩子已经具备学习能力了。以前的研究认为,婴儿不能够识别脸,不会学习,但近年来发现,婴儿也具有学习能力。当然,这里的学习能力不是指知识方面的学习,而是行为能力,情绪响应能力等等。
9. 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例如姿态反应,头的平衡,爬,走。小动作包括:抓握等。因为,动作是智力大厦的砖瓦---克罗威尔。运动对孩子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婴幼儿时期运动经历与儿童动作协调能力发展是具有相关性的。
10. 应物能的启蒙培养---对外界刺激的响应,例如对外界刺激的活动能力,感知运动的发展等
11. 尽量多的和孩子对话---能够极大的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
12. 积极的语言活动--培养语言的发展,但切记过于急躁,语言准备阶段
13. 多与孩子共同游戏---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认为她什么也不懂。4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分辨出父母的语言音调,并能够做出生理上的响应,例如心跳加快。
看到这里都是真的喜欢了,那就关注一下呗,看看我其他的回答。

一岁内婴儿注意事项有什么?-2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9

帖子

48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2
成龙怕边个成x 发表于 2021-11-10 10:35:28
一岁内的婴儿表达感受最主要的方式是哭,这也要求了父母要熟悉宝宝不同的哭所代表的含义:是饿了?还是困了?或者是太热太冷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宝宝第一声啼哭,给父母带来了无限欢喜,同时也带来了不知所措。诚然,父母们都希望养育一个恬静乖巧的宝宝,但是,你知道吗,哭闹其实是宝宝与生俱来的生存技巧,是宝宝表达需求的语言,也是宝宝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尝试了解宝宝的哭声、动作和表情来判断他们的情绪和需要。
宝宝说:「我饿了」
宝宝饥饿的时候,哭声通常不急不缓,很有节奏,同时小嘴做出吮吸的动作,小脑袋左右转动。如果不能立刻吃到奶,哭声常常会越来越洪亮,仿佛在说:「妈妈你在哪儿呀,我饿了!我饿了!」
这时候,妈妈可以对宝宝说:「妈妈来了,宝宝是不是饿了啊?妈妈喂你吃奶吧。」然后抱起宝宝专注地喂奶。记得在喂奶过程中要和宝宝多一些眼神和语言的交流,例如,一边喂奶一边鼓励宝宝「吃得真好啊」。
一般情况下,我们一旦喂上奶,宝宝的哭声就会戛然而止,可是有的时候他就会突然大哭,这是为什么?
如果宝宝吮吸 2、3 分钟之后,突然再度大声哭泣,就要考虑是不是奶阵太急或者是吃奶太费劲;如果是瓶喂的,还要考虑是不是奶孔太大(奶水太冲被呛奶了)或是奶孔太小(吮吸起来太费劲了),又或是奶水过热、过冷等情况......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调整就好。
怎么判断宝宝饿了要吃奶呢,等他哭闹再喂吗?
其实宝宝早在哭闹之前,就已经通过肢体和表情给你传递一些信息了,不要等到宝宝哭闹抗议时才采取行动。父母要学着了解宝宝的肢体和表情语言,
我们从什么情况能看出来宝宝饿了?
以下情况表示宝宝饿了:
即将睡醒时眼球动作增快,张嘴伸舌左右转头,发出轻柔的呜咽声,吮吸手(指)、毯子等嘴巴可以接触到的物品......哭泣其实已经是饥饿的晚期表现了。有些小婴儿非常安静,如果妈妈没及时做出反应,过一会儿他自己又迷迷糊糊睡着了,这样错过吃奶容易摄入不足;有些小婴儿非常容易烦躁,如果妈妈没及时做出反应,他会大声哭泣甚至弓起背发脾气,因为哭泣和发脾气颇费力气,这时候衔乳通常会比较困难,吸奶也会较为无力,通常就需要先安抚宝宝的情绪然后再吃奶了。
宝宝说:「我困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60

  • 帖子

    43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