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19-12-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隔壁家小孩5岁从两三岁开始参加各种培训机构英语、体能、游泳、舞蹈、唱给、钢琴、古筝、平衡车、马术、思维、绘画等等…真的这只是不完全统计!!!是一个孩子上的!!!今天看到她妈妈发朋友圈最近在学硬笔书法觉得一手漂亮的字是入学前必备技能. 而我们也是5岁上免费公立幼儿园除了背背古诗做做思维训练什吗都不教,我们平常除了从读绘本就开始听英文绘本,上了个不教技法的画画班(主要是思维拓展)周末学学游泳什吗都没学…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64

主题

48

帖子

653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53
蔡培京 发表于 2019-12-27 17:36:36
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比一直玩的孩子以后生活压力小一些。
因为能上好多培训班的孩子,爸爸往往比较有钱。
我也在一线城市,我孩子也正在读幼儿园。那些面向幼儿园宝宝的培训班,我考察过一些,说白了其实就是带孩子各种玩,但是是专业的老师,用专业的教具,有计划有章法地玩,然后在玩的过程中学那么一点点东西。你觉得孩子上那么多班肯定累,但我观察过,孩子们在里面都乐得不行。
可惜我不是那种有钱的爸爸,我的经济能力支撑不起让我孩子那么玩。大多数时候,他只能在家和我玩,我给他看绘本讲故事什么的。其实我也想让他去骑个马打个冰球什么的,但没办法,实力不允许。
家里的收入就是这么多,却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就算咬着牙给孩子报课外班,也是报了这个就报不起那个,这种时候怎么办?
跟自己说,不读辅导班的孩子以后也不比天天读辅导班的孩子差?
当然这个命题不一定错,但我们做家长的应该知道,其实我们只是在给自己找心理安慰。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如果我有年薪百万,或者好几套房子收租,我肯定也给孩子报各种班让他玩,看看他到底哪方面有天赋,然后再好好培养。就算他啥天赋都没,玩个高兴也行。
但既然我能力有限,那我也不酸人家,认为别人那样培养以后不一定比得上咱家这种散养的。我能做的,也就是在我所能提供的条件上,给他我能给的教育。
至于我家孩子和那些上好多课外班的孩子以后谁更厉害,这个说不准。
每个孩子有他自己的命。他的智商,长相,天赋,包括一部分性格,以及他爸有多少钱多少地位,这是他生来自带的;他有多努力,以后会得到什么样的机会,遇见哪些人,我们也都说不准。
六岁以前上什么辅导班,对两个不同的孩子来说,并不会对他们未来人生的差异起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但对同一个孩子来说,多上一门课,可能就是多给他打开一扇门。
所以,如果我有钱,我会选择给他报个班,让他去多见识一个东西。
当然,我也不认同有些答案对课外班的过分拔高。我看有个答案说,就算你特别聪明,就算你是全校第一,以后简历上也没法写你聪明,但是别人的简历可以写他会钢琴美术书法……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小时候学的那些钢琴、美术、书法,顶多能算一个业余爱好,远远到不了可以写到简历上的程度。就算你要写,在用人单位眼中,也比不过你学校的名气,你的绩点,你的工作经历。
所以,我其实是想开了,对我这种经济条件有限的家长来说,我首先要培养的,还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本领,包括一个健康的身体,认真的做事态度。至于其他的爱好特长,都是有了錦之后再添的花。
有,当然更好;没有,咱也不酸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

帖子

49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0
多多宝贝0602 发表于 2019-12-27 17:37:14
这个问题太火了,相信问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但,我相信题主并不是真心想要求个答案,我认为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完美的肯定回答。
说得更深入点,这个问题就是在讨论“鸡娃”VS“散养”到底有何结果。我想从根源上分析这个问题!


前段时间,有两个鸡娃的消息刷了屏。
第一个是则小笑话:
问:4岁孩子英语单词量1500个够不够?
答:在美国肯定是够的,在中国(海淀)肯定是不够的!
第二个则是关于剑桥五级英语报名名额秒空,流量激增到网站瘫痪的消息: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1.jpg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们不是在兴趣班/培训班就是在去兴趣班/培训班的路上?
有个新奇的角度吸引了我:耶鲁大学教授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最近出版的新书《爱、金钱和孩子(Love, Money & Parenting)》,就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育儿方式转变的原因:父母的养育风格,其实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是收入不平等(income inequality)和教育回报(return on education)。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2.jpg 收入差距越大,父母越倾向于“鸡娃”
下面这几张图,用数据的回归分析(regression)展现“收入差异程度与父母养育风格的关系”。


不难看出,社会贫富差距较小的瑞典、挪威等国家的父母,采用“放任型”(Permissive)的养育风格的比例是最高的。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3.jpg (放任型)
而贫富差距较大的中国、美国等国家的父母,选择“权威型”(Authoritative)和“专制型”(Authoritarian)养育风格的居多。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4.jpg   (权威型)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5.jpg (专制型)


虽然说“权威型”和“专制型”育儿,不完全等同于“鸡娃”,但是“鸡娃”的家长,一定都是“权威型”和“专制型”的,不可能是“放任型”的,所以我认为书中把“权威型”和“专制型”育儿风格统称为intensive parenting(高强度育儿),是类似于中国家长们说的“鸡娃”的概念。
这个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很好理解。如果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很小(比如北欧),父母基本上没什么动力去拼命“鸡娃”,让孩子成为人上人。因为就算你拼了命成为收入前10%的人,也未见得就比社会平均工资水平高多少,这种情况下“散养”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养育方式。但如果收入前10%的人比社会平均工资高出100倍,你恐怕就不敢再“散养”了。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6.jpg

不过,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是影响父母“鸡娃”决策的唯一动力。如果社会的贫富是完全由出身决定的,那父母也没有动力去“鸡娃”,因为出身就已经决定了收入差距,我吃饱了撑的花那个时间去“鸡娃”做什么?
所以,父母“鸡娃”的程度,还取决于“教育回报率”(return on education)。
教育回报率越高,父母越倾向于“鸡娃”
教育回报率可以有很多种算法,但不管用什么口径,核心的一点不变:高教育回报率意味着学历的差别(或者接受教育年数的差别)将造成比较大的收入的差别。
下面这张图,是教育的回报和父母养育风格的关系。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7.jpg

从数据的回归分析来看,低教育回报的国家,父母多采用“放任型”的养育风格,而高教育回报的国家,父母更偏向采用“权威型”和“专制型”的养育风格。
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如果整体来说一个研究生毕业的人和一个高中毕业的人,收入差距不大,你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去鸡娃,非得让他拿个硕士文凭呢?


上面说的两点“鸡娃”的影响因素,总结起来就是:在社会收入差异巨大且教育回报高的国家,“鸡娃”的父母比例会远高于社会收入差异小且教育回报低的国家。
有了这个基础的认知,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中国近三四十年来的育儿决策和风格的变迁。
中国父母爱“鸡娃”,或许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理性选择
首先,看一下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社会收入差距(或者说贫富差距)的变化。下面这张图是中国的基尼指数的变化趋势图(红线是中国的趋势曲线):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8.jpg 大家有没有看到,80年代初(大概80-85年)的时候,中国的基尼指数最低。那时大家都在国企上班,吃大锅饭,大家都没什么钱,收入差异也很小。
此外,那时候的教育回报也低,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流行一句话: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所以,80年代的时候,大部分家庭都是用“散养”型的教育方式。这是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的一种“性价比最高”的教育方式。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9.jpg

而90年代开始,中国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贫富差距逐浙扩大,而且同期中国的教育回报相比80年代有了大幅上升。
美国的国家经济研究所在201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到了中国在1990年前的教育回报并不高,在1990年后开始显著增加,论文里计算了中国1997年到2006年十年间的教育回报,发现多一年的教育,收入可能会差20%。
当然,我这里一定要强调,这是一个大数据的分析,并不适用于每个人,我不能保证你多读两年研究生,收入提高40%。
所以,现在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收入差距巨大,且教育回报巨大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竭尽全力地“鸡娃”,其实是一个可以理解的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其实是父母依据生存本能,基于当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做出的理性选择。
我不去说“鸡娃”对或者不对,只能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大部分家长做这个选择的深层次原因。
其实,现在的父母比之前更“鸡娃”绝不只是中国的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随着大部分国家的贫富差距的扩大和教育回报率的上升,过去几十年里,家长在陪伴孩子和教育孩子上花的时间,大幅上升。比如,2012年美国父母陪娃的时间是1976年的3.5倍!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10.jpg (各发达国家父母陪娃时间,左边是妈妈陪娃时间统计,右边是爸爸陪娃时间统计)


为了适应当下的社会,原来打定主意佛系育儿的父母也只能改变育儿方式,加入鸡娃大军。就像一个朋友说的:“这个同学报奥数,那个同学报钢琴,你要是不为娃报点啥班都睡不着觉!”
如此说来,父母就该“鸡娃”吗?我的观点是:可以鸡娃,但别毁娃。
虽然说鸡娃是父母基于本能做出的符合经济学原理的理性选择,但鸡娃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不科学的鸡娃,只会拔苗助长,只会毁娃。


比如,让孩子在三四岁时背乘法表,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就算孩子死记硬背了“五五二十五”,你问他“一斤桔子五块钱,五斤是多少钱”,大部分孩子是答不出来的,因为逻辑思维的水平还没成熟到这个地步。
所以,你花大量时间让孩子这么小的时候背乘法表,除了能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之外,没其他任何的好处。
至于如何科学推娃,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不是在这里三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会在之后的的回答中慢慢和大家聊聊,如何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不焦虑地“科学鸡娃”。
真正适当地“鸡娃”,根本不是拿着小鞭子在后面抽,赶着孩子往前跑,而是寓教于乐,在鸡娃的同时还能提升亲子关系。
我一直很重视英语启蒙,所以现在小小常的英语阅读能力已经完全秒杀我当年初中毕业的水平,哪怕放到美国的幼儿园中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我说我从不刻意“鸡娃”,很多人不信。可事实就是,我从来没有刻意训练过小小常的英语阅读,甚至从来没有要求他背过一个单词。他的阅读能力,完全是在不同时期采取符合他认知水平的各种亲子活动中自然提高的。
虽然小小常才五岁半,但我可以很自信地说一句,他的英语以后已经不需要我操心了,因为他已经体会到了英语阅读的乐趣,并有了足够的自驱力。而我从来没有因为教他英语这件事逼过他,反而在唱儿歌和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总结
1)现在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收入差距巨大,且教育回报巨大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竭尽全力地“鸡娃”,其实是父母依据生存本能,基于当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做出的理性选择。我们不说“对”或“错”,只能说经济学原理能很好地解释“鸡娃”的现象。
2)科学理性的“鸡娃”,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能让孩子水平提高的时候,进一步提升亲子关系,不至于搞到家长和孩子都疲惫不堪。
3)身处二三线城市的家长,也不必因为看到大城市“鸡娃”的激烈程度就焦虑不安,其实现在线上有很多优秀的课程,已经极大改善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同时孩子又生活在竞争不那么激烈的地区,没准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更好的平衡。
4)如果你真的非常焦虑,建议你去天文馆听听关于宇宙的讲解。当你了解到地球在宇宙中是多么渺小的存在,会有一种四大皆空的顿悟,对抚慰你那焦虑的心而言,比读佛经管用。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11.jpg (摄于波士顿科学博物馆的天文台)


不论是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鸡娃”)还是一直玩(“散养”),科学的理念先行,才不至于把父母和娃都整残。理念的改变,能让娃爱上学习,有自驱力,这才是育儿的正道。育儿之路,道阻且长,希望所有父母和孩子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育儿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6

帖子

49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咖墨畔 发表于 2019-12-27 17:38:12
这位妈妈,我看了你的提问以后都上火。你知道美国老师平时都是夸夸夸,能让我有批评的冲动你已经赢了!
我想提醒你的有三点:
1. 多说说孩子喜欢什么而不是你认为要学什么
通常我听完家长的描述以后可以快速的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性格、兴趣做出一个判断,以及和同龄人相比大概是在哪个范围。就好比你去看医生,医生会告诉你孩子的生长各个指标和同龄人相比是否正常,如果是和其他妈妈聊,大家大多是各自聊各自的娃。
但是我看了好几遍你千字的提问,脑海中都没有你孩子的画像。更多的是
为娘认为自己这书也没白讲!5岁的孩子虽然技法并不成熟但我也是画插画出身,为娘认为这个年龄阶段合作介质和材料的应用还有最棒的想象里要不技法更重要!。”
“每天晚上睡觉前回讲各种绘本,最近讲的多的是这本登月,字数并不少,当然前几次读我会讲一句英文翻译一遍中文.”

甚至连孩子的年龄我都是在第六段才找到的……=_=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我的孩子喜欢……他喜欢问我……所以我们去了……参观以后他提出想要……我鼓励他自己去找答案……回国以后他更喜欢……”
把教育孩子当成一个一个的小项目去做。
0-6岁的主要任务,就是玩。出不出国属于锦上添花的事。你在国外看到的野兔子就比在农村山坳坳里的土兔子跑得快吗?在乐高乐园可以放飞自我释放体力,在学校操场跑圈不一样能跑断片吗?
读绘本也是。美国的图书馆有“6岁以前要听1000个故事“的项目,字数多少,是否要先英文后中文都不是重点。哪怕一本书重复读10次,也能算10次。重点培养的是亲子关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和习惯。认字是次要的,难度也是次要的。孩子的兴趣爱好一定是首要的。
2. 在玩中发现一两个孩子的兴趣着重培养
作为一名家长,一个成年人,我们活了二三十年比孩子高明在哪里?就是在引导他们玩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兴趣和天赋,重点培养。
不管你是玩,还是上培训班,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时间长了,自然想要回报。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学些基础的乐理知识、编程入门、色彩搭配等。小学以后就有经济实力的(像题主这样的)应该要重点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了。现在的培训班,课后班,兴趣班,很多高级的就是在玩中学,并且带学生出国打比赛。有时候上培训班就是为了占位,能够获得比赛的资格。
兴趣爱好,课外活动从来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如果爱好太多,主课一定会被耽误。在兴趣爱好中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和专注,这是最重要的。
小学低年级阶段可以多探索,但是家长心里应该有个大概的规划。比如如果未来要出国,可能乒乓球羽毛球书法这些就不太能吸引国外的大学。
如果真的没有得失心就是放养一样的玩,那还来提问做什么?
3. 育儿是一件私人的事,家长之间不要互相作比较
玩也好,上培训班也好,家长都不容易。玩就要比上培训班高级吗?这还要分出个鄙视链??再说好多孩子上培训班,也是家长都是双职工,没人看娃,刚需。
你可以花六万出国住特朗普的别墅,他可以花六万报两门国际学校课后班。你们都棒棒哒。看世界和上培训班并不矛盾。在我没有当美国顶级高中的老师之前我也不觉得小学就要上培训班,但是我看到从六岁就开始学高尔夫游泳体操的学生早早就被藤校录取以后,我也能理解这些家长了。
养儿不易,多交流,少攀比。
我的教育公众号:硅谷学堂 guiguxuetang
教育的其他回答
部分家长是否很难接受自家小孩的平庸?你所在的领域,有哪些曾经流传甚广,但最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9

帖子

49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8
默默走完这辈完q 发表于 2019-12-27 17:38:36
我就是不停的上培训班的孩子。
但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是,我一事无成。
小时候,在我父母平均工资只有2000块钱的时候,他们就用家里一个月的收入买了一个手风琴(小的,绛红色的,我到现在还记得)
然后给我报了手风琴的培训班。
那年我四岁,抱着比半个身子还大的琴,天天弹,跟拉风箱似的,一边拉还要摁另一边的白色按钮。
在一年前,我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去少年宫学舞蹈了,老师拿着小教鞭让我们下腰,我柔韧性不好,被揍的最多的就是我。更早一点,不到三岁,我妈妈就抱着我去盖伦英语幼儿辅导班听ABCD歌。
在2000年之前,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投资基本花费了收入的一大半。
上了小学,我妈妈觉得我是真的不适合学手风琴,说那算了,还是去吹笛子吧,吹完笛子再去学钢琴。
到了学笛子的老师家,老师让我张嘴,那时候我在换牙期,他一看我两颗门牙都没了,跟我说不行,嘴巴漏风,学不了。
后来听同事介绍了一个很牛皮的声乐老师,我妈妈送我去学唱歌,我现在都记得学的第一首歌叫《小小少年》,但不知道为什么一个月之后,我妈妈就主动告诉我,不用去学了。
她当时告诉我的理由是,觉得画画更好,让我学画画,把我又塞回了少年宫,跟着一大帮子人学蜡笔画。
那时候我也不学舞蹈了,老师觉得我动作不标准,天天揪着我一个人打,我两条腿被打的跟拔了罐似的。
学画画的时候,我总是把蜡笔捏碎,然后揉成各种小球球,老师跟我妈告状,我妈很生气,但转念一想,觉得可能是蜡笔画太简单了,勾引不起我的兴趣吧,就加了钱,把蜡笔班升级为素描班。
素描班好,我不玩蜡笔了,开始玩可塑橡皮。
可惜那时候没有少儿雕塑班,说不定我也能学有所成。
从小学到高中,别人报课外班,家长都是“你哪一科基础薄弱,就报哪一科。”
我们家是“你哪一科学的特别好,就别浪费钱了,其余全报上。”
我从小到大没和同龄人一起玩过,幼儿园也之上半天,每天下午要去上辅导班,回家了练习。
上了小学,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同龄人之间是这么玩的,他们在操场上没有理由的你追我赶,追逐打闹。
有个女生跑着跑着鞋子掉了,我提醒了她一句,她看了一眼,袜子一脱接着跑。
我坐在一边,感觉无法融入同学之中。但并没有什么惋惜之情,因为我看他们的游戏方式如此野蛮,像未经开化的猴子。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1.jpg

没有嘲讽的意思,但当时他们的游戏方式在我眼里确实就是这样。
可能是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小学被欺负的最多的就是我,因为我不说话,不说话就意味着不会告状,所以班里同学总是偷我的东西,抢我的零食。
他们无论是偷还是抢,我只是不高兴,但从来不跟老师告状,也不跟家里人说,甚至看到他们偷我东西,我也从不出言制止。
我是沉默的羔羊,以至于我也很奇怪,为何如此任人宰割。
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心态,我慢慢理解了当时的自己。
其实很简单,不发声,是因为觉得被一帮猴子抢了东西没什么可说的。
我小学的认知可能有问题。在我眼里,只有通情达理的大人才算是人,是我可以与之交谈的对象,其余乱蹦乱跳的孩子,在我眼里则是无法交流形同虚设。
我错了,傲慢与偏见原是人世间的两大罪恶,没想到我自小就占全了。
上了初中,我还是不喜欢说话,我不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读书能获得幸福,那《少妇白洁》一定是能超越《红楼梦》的巨著。
我不喜欢说话,是因为我觉得文字比语言要温和的多。这个习惯持续至今,我跟很多人表明过,我不喜欢接电话,有事情请给我发信息。
很小的时候,大约是学前班,有个很热心的女生,她乐于和班里的每个人讲话,堪称现实版的闲人马大姐。
她喜欢笑,听见其他人讲什么弱智笑话都笑,我从来不笑,我觉得真的没什么好笑的。
可能正因如此吧,在她眼里我是常年的闷闷不乐,有一天她问我怎么了。我其实心情很好,于是我跟她说陪我坐一会儿,她以为我要对她吐露心声,于是在旁边不停的讲述她不到五岁的浅薄人生。
从她家养的狗到她爸爸妈妈给她买的玩具,又从玩具讲回了她家的狗。她爸爸刚认识她妈妈,就把家里哈巴狗生的狗崽子送给了人家,她妈妈不会养狗,她爸爸就经常过去教人家怎么养狗,最后两个人在一起了。
她说她其实不喜欢狗。我就有点奇怪,为什么不喜欢一样东西还能一直讲。然后我想明白了,她五岁,她家狗快十岁了,从阅历上讲,她见识的可能还没狗多,比起自己,狗确实更值得一讲。
我一语不发的听她讲家里的哈巴狗,等到她说完,也快上课了。她心满意足的问我怎么不说话。我想我说的很清楚了,陪我坐一会儿,就真的只是坐一会儿,我想看看天,看看云,并非想说什么心事。
如果现在有个人告诉我,让我陪他坐一会儿,我一定不会主动发言,他可以坐着什么话都不说,等时间到了起身就走。
我不会觉得他是个怪人,我只觉得他是个需要包容的人。
现在,我已经意识到自己从前实在太不会做人了,高中毕业聚会上其他人都鬼哭狼嚎的抱在一起,好像离了对方就活不下去了,还有人接受不了三年师生情就此结束,压着班主任脑袋非要跟人拜把子。跟他们比,我像一个异类,我以为我长大了,也会交朋友了,但是一场聚会下来,我又变成了格格不入的那个。
我心里没多少不舍,合情合景也该掉几滴眼泪,可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无休止的迎来送往,一想到这一点,我更哭不出来了。
更难过的是,我是一个很爱哭的人,看书会哭,看电影会哭,看路边流浪狗被揍了也会哭。可是亲人去世,朋友别离,我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
真不知道是我生来如此,还是因为从小就一个人呆着呆习惯了。
我不说奉承话,别人问我她的裙子好看吗?好看我就说好看,不好看我说就说不好看。
家里人让我给导员送礼物,我拿着礼物去找人家,导员说“你太客气了,我不要。”
我说拿着吧,你不要,家里人回头还让我送。
导员愣了一下,半天才说,那你放地上吧。
我妈妈说我这样是隔路,是不会做人的表现,没有朋友,没人喜欢。
我知道依照她的性格又要给我报班了。
所以最后
如果有类似的辅导班请告诉我。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2.jpg

哪怕从猴子学起也可以。


————
几天没看回复,我出来说几句,其实我当初回答这个问题的本意就是想起小时候上兴趣班时一些有意思的事吧,然后写着写着犯了老毛病,喜欢往不着边际的地方写。
我看评论有不少人有赞同之感,其实我想说,我写出来的东西,绝非纪实,可以把下文的“我”当作某一男角色/女角色,这几天还有很多人私信问我是男是女......这个回答我写到一半就已经开始脱离实际了,不希望给大家造成误导,不必把我引为知己,也没必要劳心劳力教我做人......祝大家生活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

帖子

50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2
恒信客服赜 发表于 2019-12-27 17:38:52
题主妈妈,你是真的想要知道“一直玩儿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吗”?我怎么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对比甚至有嘲笑的意味?
而我们也是5岁上公立幼儿园除了背背古诗做做思维训练什么都不教,我们平时除了从读绘本就开始听英文绘本,上了个不教技法的画画班(主要是思维拓展)周末学学游泳什么都没学
孩子的教育本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没有一个家长知道哪条路是最好的路。但是,由于孩子同孩子之间的巨大差异,学习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最适应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总有家长像题主一样,坚持宣称,我的孩子“什么都不教”,“什么都没学”...
接下来呢?期待的结果是不是:即使“什么都不教”,“什么都没学”,孩子“什么都会”比别的孩子强好多?一定是天才吧!
而事实是什么呢?
事实是,这些孩子并非“什么都没教”,“什么都没学”,只是教的方法不同,学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又或者是根据孩子的喜好学的内容不一样而已。
题主妈妈,“玩”和“学”并不是一对敌人,“玩儿”不代表就一定不是在“学”。聪明的家长知道如何寓教于乐,引导孩子在“玩”中更高效的“学”,就像题主给孩子读绘本,带孩子去科技馆,“能讲解的我都尽量给他讲解了”,孩子不是光“玩儿”了,而是在最好的启蒙老师——家长的带领下学习。
题主妈妈,孩子学习不丢人,孩子不学如何长大?教孩子更不丢人,教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教孩子的父母才是不称职的父母。题主给孩子读绘本教英语,到科技馆讲解,旅游,拼乐高...这些转换成培训班,就是“乐高课”“绘本课”“科学课”。。。只是授课老师是家长,而形式更丰富多样而已。
题主妈妈,隔壁家的孩子上培训班有的时候是因为父母没有技能,没有精力,或者没有时间,他们只是选择了他们认为最适合他们的孩子的,本质上,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多学习一些,并无可厚非,在本质上是一样,殊途同归。
孩子小的时候应该多多尝试,去探寻孩子的兴趣点,当父母的技能有限的时候,培训班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陪孩子一起玩,教孩子如何“会”玩,并在“玩”中“学”,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给孩子都绘本,带孩子逛自然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带孩子旅游,陪孩子玩乐高,看孩子画画...并在这些过程中,能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孩子,这些都是父母能给予的最好的陪伴和教育。
培训班是拓展孩子兴趣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在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领域,让孩子学一门乐器或者一项体育技能,再或者是学学机器人,下下国际象棋...对孩子而言,这些也可以是“玩”的一部分。所需要注意的父母需要从众多培训班中挑选真正适合孩子的,而非人云亦云,盲目追随。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同别的孩子比较,孩子所要做到的是,比昨天的自己更棒,而非比别人家孩子更棒。
父母和培训班都能带着孩子玩,也都能引导孩子在玩中学习,只要是遵循孩子的意愿,并且在家庭条件(经济,时间等)承受范围内,适合孩子的,都是可以尝试的。
教育不只有一种颜色,不是非黑即白的,孩子的世界是多彩的,教育也是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8

帖子

469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9
跑毛官 发表于 2019-12-27 17:39:02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天才少女》,讲的是一个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的小女孩,舅舅及外婆因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争夺抚养权的故事。舅舅认为小孩应该过“孩子适合的生活”,送她去学校念书,让她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而外婆则认为这样扼杀了孩子的天赋,应该送她去专门的天才学校。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1.jpg

其实小女孩既想和舅舅生活在一起,不喜欢外婆的高压管控;也想去接受高等教育。因为她也有“聪明人的苦恼”,觉得学校里的老师都很蠢,同龄人也很幼稚玩不到一起。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2.jpg



电影的结局是大团圆的,舅舅和外婆都意识到自己教育的问题,也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现实中,很多父母其实也像故事中的外婆和舅舅一样,陷入了两个极端。


有一种父母,觉得孩子一定要上培训班,不然就输在了起点;还有一种父母,觉得一天补习班都不能去,否则孩子就没有了童年。


但是,有没有人真的问过孩子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呢?


我从小是上培训班长大的孩子。九几年,我爸妈每个月工资只有几百块的时候,就送我去学画画、学跳舞、学游泳、学钢琴。


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只是在那个年代,在一个偏远的三线小城市,很多妈妈生完孩子就全职在家带孩子,而我妈妈和爸爸一样要去工作。平时有学校看管,放假了,我一个人在家她不放心,于是想找个地方“放一下小孩”。


她对所有的老师叮嘱都是,“我也不指望我家孩子学成啥,老师您就看着我孩子别丢了就行”。


我从未觉得负累,与其闷在家里,还不如换个地方和不同的小朋友一起玩。


并没有因为“培训班”影响后来的课业,也并没有因此失去童年。我甚至还觉得同龄的小朋友每天在楼下追逐打闹颇为无聊,还不如和同样喜欢弹琴的小伙伴聊得来。


我妈妈对我的教育也是非常用心。她从我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我写日记,和我一起读书,和我比赛背唐诗。她让我每天把看过的书中内容在吃饭的时候向她复述一遍,告诉我每次抄写文章要一次看一行而不是只看几个字就抄,告诉我要在学习的45min绝对专注,而且不可以连续学几个小时,中间一定要休息。


尽管工作很忙,她还是每个周末尽可能抽出时间带我去图书馆、科技馆,或是带我去郊游、爬山。


“上培训班”的人生过到了18岁,结果是什么呢?


高考的时候,我以全省前1%的成绩考到东南大学。4年后,入职国家电网。再后来,辞职创业,在一线城市生活。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3.jpg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4.jpg 而我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有的连高中都没有上,就早早出去打工了。甚至,他们很多人到现在,都没有离开过我出生的那个小城市。


所以你想说,“上培训班就赢在起点”吗?


再讲个反例好了。


我男朋友(划掉,现在是老公了),父母小学文化程度,煤机厂的普通工人,工资微薄,没自然也没有闲钱供孩子去上补习班。


每天跟着那些男孩子一起玩跳山羊、玩泥巴,在荒地上疯跑一个下午也不回来。


他不喜欢读书,但是很喜欢看电视。爸妈辅导不了他的课业,也没钱供他去补习班,甚至都回答不了他各种各样的“为什么”。于是他父母回答不了的问题,就去学校问老师,就在CCTV10中寻找答案。


父母帮不了他什么,就尽可能让他去接触“能回答他问题”的人。


“不上培训班”的人生过到了18年,又是什么结果呢?


高中各种竞赛奖拿到手软,高考去了南京大学,研究生读了中科大,现在在微软工作。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5.jpg 我们俩是初高中同学,所以学校能给我们的教育水平差异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上或者不上培训班,在孩子长大以后有什么特别的差别吗?


如果说,真的有差别,那一定不在于孩子上了多少补习班,而在于父母在孩子教育上花了多少心思。


总有人觉得,给孩子花了钱,送孩子上培训班,就是花了心思。


我的一个客户,是某早教机构的投资人,当我问到“带孩子好麻烦,以后有小孩了,能不能请人来帮我教他”的时候,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极深的话——没有人能代替你


至此,才理解父母的苦心。


所以,要不要让小孩上培训班?


经济能力宽裕,孩子又不抵触,想去上就去上喽~小朋友多个兴趣爱好,多一些小伙伴,终归是好的嘛。


但是,别总是想着把所有希望于培训班——没有人能代替你。


想想你自己为了孩子的教育做了些什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67

帖子

684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84
guggu 发表于 2019-12-27 17:39:47
我朝人民的教育理念,是比较式的。
比较式教育,能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能不能比其他人更好。
发展到极端,就是贵乎精英,一天到晚的琢磨,教育到底还能不能实现阶级跃迁。  这话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不能实现阶级跃迁的话,那教育就没用了。或者他们也不知道除了提高阶级之外,教育到底还有什么用。
所以你能看见一群小年轻热火朝天的蹲那批判素质教育。
所以你在这里问不出来什么东西的。当然题主本来也有问题,还是比较式的思维。
玩就是玩,玩没有意义。玩什么都学不到。如果你想跟别人比,那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竞争之中。别人一天报四个,咱们报五个。比着赛整呗,谁怕谁。
如果你想玩,那就放弃掉对于孩子学习,前途的恐惧。不要总想找出蛛丝马迹来比别人家孩子强。 他自己开心,你开心,这个目的就够了。
如果还不放心,我再针对培训班多说几句。教育是最复杂不过的,也是最难以预料的。但有些问题我们很容易理解,首先就是,超出孩子能力范围内的知识,他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你叫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去做静物写生,要花很多时间,为什么,他大脑里的世界跟我们不一样,所以他画侧脸一定是两个眼睛(小粉猪这点就很神)。但过了十多岁,空间的遮挡对他来说就是自然的。超出他发育规律的教育只是浪费时间罢了。
其次,某一项技艺或者说技能,普通人的进展,其实主要是兴趣,和在兴趣之下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培训班最大的问题不是打开了一扇门,而是很有可能关上了一扇门。这一点有经历的人一定会认同。有时候你希望小孩子以后能多接触某项活动,送他去个兴趣班,最终的结果是他长大以后玩了个遍,就是不碰这个活动。
最后,竟然会有培训机构对家长说,你家孩子很有天赋,要如何如何,不能耽误了。
家长就会心花怒放,我家孩子有天赋,开什么玩笑,这花多少钱是多?所以大城市经常能看见各种奇奇怪怪的儿童比赛,就是为了证明家长们的期望。
相信我,天赋是挡不住的,虽然例子有点老套,可是梵高快奔三了才想起来画画。特别是当前这个时代,真有天赋根本用不着别人告诉。您家孩子那可能最多算稍微有点聪明。
关于教育,可能最大的共识,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但很多家长没理解这一点,以为学点先进的教育理念就行了。 其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作为家长,本身是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孩子的词汇量,和家长的教育程度高度相关。父母在家里聊天时候使用的词汇更多,更复杂,孩子的语言发展就会更好一些。这一点,你怎么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解决? 小孩子是最聪明的,你言行不一,他一定会揭穿你。回到题目,带孩子玩的家长,和报了很多培训班的家长可能有共同的一点,就是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一切围着孩子转,牺牲了很多,会因为自己的奉献精神有点心安。
可是在孩子角度,他无法从父母身上学到,如何热爱一件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64

帖子

698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98
稳健27 发表于 2019-12-27 17:40:46
看到这个热门问题。我小时候是 6 岁从 3 年级读起(那时可以插班考试),这个速度估计最"焦虑"的家长也满意了。如果大家感兴趣,在此是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直玩肯定不行,但上一堆培训班也不见得高效,很多时候只是家长在互相攀比。
我的观点是,教育小孩,就像教育 AI 电脑人工智能。小孩不是家长提着手教出来的。小孩是自己成长起来的。家长需做的,是铺好正确的道路。就像下围棋的 AlphaGo,最终不是靠学人类棋谱学起来的,是人类设计好了训练的架构,它就自动从零学起来了。
家父母都是老师,因此很注重教育。现在回想起来,父母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按顺序排列如下:
1. 尽快学会认字。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在学会认字之后,小孩才能自己主动快速获取信息:从前是读书,现在是上网。
如果不会认字,对着屏幕就只能玩游戏,看视频,或是听大人念书,虽然也能获取信息,但效率很低,碎片化。虽然视频比文字更有吸引力(因此成年人可能觉得只有看视频才能保持注意力),但如果小孩无法对看似枯燥的文字保持专注,就必然会影响学习。同样,如果让小孩学太多技能,经历太多事情,也需注意观察是否会影响小孩的专注力。
2. 尽快学好英语。

第二位也是语言。小孩学语言有先天优势,而且英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即使是今天的各行各业,绝大多数新资料和新论文也仍然是英语的。如果英语不好,就永远慢人一步。无论做技术,做管理,做金融,做销售,英语都真的必须学好。
在我那时,国内小学都还没英语课,但家父确实有远见地找到了英语教材和录音带,在我很小时就和我一起学英语。后来我一直是理科生,读的是物理系,但从小到大最能"拉分"的科目一直是英语。其实,如果是从小学起,英语真是相对简单的科目,比语文数学物理等等简单得多。
3. 尽力回答小孩的一切问题,在合理范围内满足小孩自己想学的东西。

家长应尽力专业地回答,不要糊弄小孩。如果回答不了,找专业老师回答,或者上网问。小孩在问问题的时候,是主动获取知识,比被动接受知识好太多太多。而且会问问题,本身也非常有价值。这是真正值得家长付出的(而不是只带着小孩到处逛)。
那时我家就在大学里,所以各种奇怪的问题,都可找到老师回答;我自己会认字,于是几岁就在大学图书馆看一天,你说,这还需要担心小孩的学习吗?
4. 其他的事情有用吗?有用,但没有以上那么重要。能做到 1+2+3 真的已经够忙了。

4.1 旅游。小时候父母带我走遍了全国,可是长大后就忘记了,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开心的经历记不起来,只记得其中偶尔几个尴尬的片段,例如在外地碰到一个外国小孩,我想说 elevator 但又忘记了 ele 后面是什么,然后小孩说 elephant 吗,尴尬~ 还有趁在旅游没人管,跑到网吧打红警,父母找得要报警了等等。这些都是经历,但都可有可无。其实,旅游的最大用途,是作为社交的"谈资"。走马观花的旅游长不了见识。
4.2 艺术。那时我太喜欢看书,所以没学什么钢琴绘画等等。后来大学时自己学了钢琴,在知乎也有文艺类回答收了不少赞,但都是成年后培养的。如果不走专业路线,小孩没特别的天赋,其实学校的课程够了,不一定得在小时候花很多时间。一个兴趣技能,如果只学到入门(或实际不入门)的水平,价值甚微。画得好的人太多。弹得好的人太多。
4.3 运动。这建议着重培养一门,达到"业余高手"的水平,因为身体是一切的基础,而且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很有用。至于是篮足还是乒羽还是网球高尔夫还是滑雪马术还是 .... 就看家长自己了。不过很多运动对于太小的小孩可能会影响身体发育,看专业老师的意见。
4.4 玩。这很重要,尤其是小孩和小孩玩,是很重要的社交过程。少上些培训,就多些时间玩。小孩喜欢向大人学习,小孩喜欢和小孩玩,不要总是大人带着小孩玩,多放手让小孩自己去玩。不过,小孩之间的欺凌也是非常普遍,家长必须重视,不要怂。练好运动也有助于不成为受害者。
如果最后补充一点,那就是注意避免近视(有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户外活动不够),现在小孩的近视比例真的很夸张。
===========================
欢迎关注我的知乎专栏:
技术备忘录我自己公司也有全光谱+无频闪的护眼灯 http://withablink.com ,目前购买的也有很多是家长,评论和反馈都很好,有兴趣的朋友也欢迎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5

帖子

475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5
忽见蜻蜓侨 发表于 2019-12-27 17:41:14
我看了这个妈妈的提问,感觉不像在提问,更像在炫耀。当然她的这种炫耀似乎更高级一点!
   之所以这么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就是一个从小上培训班长大的孩子,你问我和那些一直在玩的孩子有什么区别,我认为我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谈谈区别!
    一、和那些和我父母的教育水平相当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相比,我相对是成功的。

   二、和那些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于我父母的孩子相比,我想对又是不成功的。

     1、 所谓成功的部分,小的时候身边的人都用嘲讽的语气说我的父母,给孩子报这么多的培训班有啥意义,简直就是浪费钱,对于80年代的父母,对于教育的觉醒意识刚刚开始,很多传统思想的父母觉得,上培训班是烧钱的表现。父母就变成了他们眼中的另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发现原来有了一项“兴趣”可以成为上重点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一个“捷径”的时候,他们感慨为什么当初不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呢?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别说上重点大学,就是上个本科都是万里挑一的。所以,拥有一项兴趣或者特长,你的优势在考学的时候就再明显不过了。
     那些曾经用嘲讽的眼光看我父母的那些父母的孩子,最后的归宿大部分都是早早辍学或者上个大专就毕业的命运,再后来不要说好工作了,可能连有个工作都难了。
    这里面我要强调一点,这些“觉醒”意识差的父母,往往自身受教育的水平也不是太高,他们并未真正的意识到教育的真正意义。他们的随孩子心意的玩,完全是无任何陪伴的让孩子傻玩。这种既不懂得陪伴和付出,又不肯借助外力的帮助孩子提高的父母,孩子的最终命运也只能是重蹈覆辙式的生活轨迹。
   2、所谓相对失败的部分,那些受教育水平或者家庭条件相对好一些的父母,他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绝不亚于我的父母,只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模式不同而已,他们也许并不会让孩子上大量的培训班,但是他们非常重视对于孩子的陪伴和家庭氛围的营造。
   他们可能不会天天奔波于各种培训班,但是在家庭中,他们会有自己的教育节奏。他们更注重言传身教的引导,而不是填鸭式无选择的给孩子上所谓的“兴趣班”,当孩子真的在某方面展现出惊人的不同时,才会顺势而为的帮助孩子去选择和坚持。
    那么相对我比他们成功的地方,就是我比那些不上培训班的孩子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高度。那些所谓让孩子自己傻玩的父母,硬生生的让孩子变成了另一个“自己”。
    而相对那些比我成功的的地方,那些父母用上培训班的时间带着他们去“玩”,他们比我更懂得如何自己把握住机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同时拥有比我更好的平台和资源。而我的父母只注重让我学,未意识到高质量的陪伴的重要性!
   所以,到底是该让孩子玩还是让孩子上培训班,这两者并不冲突。如果父母自身是“高知”,会带孩子玩,而且玩的科学,玩的合理,能让孩子在玩中学到东西,有大把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孩子身上,那么与其去上一些含金量并不高的培训班,不如在家好好的陪玩玩。
   如果,你自身受教育的程度有限,给予孩子的东西并不多,每天只想着玩手机打游戏,根本不愿意在孩子身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其最后把孩子培养成为另一个你,不如把他送到培训班学习一下,也许他还有逆袭的可能。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一下,不管你是否送孩子去培训班,你都要注意两点!
   1、培训班只是培养兴趣的地方,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别指望几节兴趣班就能让孩子变得“技压群芳”,靠的还是父母在课后的努力和陪伴,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会是偶然的,除非你的娃天生是学霸!
   2、当孩子在兴趣被激发出来的时候,专业的机构给予专业的指导,能够让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
     所以家长陪玩和上培训班本就不是互相矛盾的两件事!
     我一直奉行的是,高质量的陪伴,加有选择的培训班的原则。就像在孩子小的时候我没有报过任何早教班,都是依靠自己的节奏来养育孩子。以下是我之前给孩子做的一些早教计划。和和娃一起玩的一些小游戏和玩具作品。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1.jpg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2.jpg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3.jpg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4.jpg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5.jpg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6.jpg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7.jpg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8.jpg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9.jpg

总是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吗不同?-10.jpg

https://mp.weixin.qq.com/a/~~M4BVIrf6Is8~sswZHhyXibR8x9YQZIXnEA~~ (二维码自动识别)
    孩子现在到了幼儿园阶段,我也有选择的帮他选一些培训班,比如逻辑思维课呀、英语课呀,因为对于我不擅长的领域,交给专业的机构,通过专业的学习,可以给我更多带娃“玩”的新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6

  • 帖子

    21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