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9-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举个反面例子。

我哥,一个东北大老粗,脾气火爆,没啥文化,有点大男子主义。
偏偏人到中年,也爱附庸风雅。
自己舞文弄墨写点狗屁不通的诗,
也教孩子如何变得温文尔雅。

一次,我哥带我和她闺女去吃饭,我侄女一进门就冲着服务员大喊,我要什么什么,服务员没说话,记下就走了。

我哥语重心长地说:“婵儿,不许对服务员大呼小叫的,要尊重人家的职业。”

我心里惊呼了一声卧槽,我哥嘴里什么时候能说出这样的话了。

小侄女听罢只是怯怯地答应了一声。

点完菜了,
等了十分钟,菜没上,
等了二十分钟,菜没上,
等了半个小时,还没上。

我哥拍案而起,
指着服务员鼻子大骂,
这TM什么吉巴玩意儿能不能上来了?!
这破壁饭店怎么开这么长时间的,你做饭还是种地去了?!
…………此处略去一千字慷慨陈词。

我和我侄女听的一愣一愣的,最后拉着他直接走人了。

所谓言传身教,为人父母,为人老师,如果总是试图传授一些自己都没有具备事物,恐怕真是事倍功半。

—————————————————

评论里有对我哥hin感兴趣的朋友,不得不说,有眼光啊。

我哥今年40,爱好写诗,写对联,
经常拉着我品评他朋友圈里写的诗,
不仅要听,还要夸,
这句很大气,那句很精辟,
如果夸得不好,他就不让我去他家蹭饭。

在这种时刻,我一般都吃点止呕宁或者在面前摆个桶。

不能我一个人瞎,请大家品评,赏析:

怎么教育孩子?-1.jpg

日常黑嫂子,
怎么教育孩子?-2.jpg

日常黑闺女
怎么教育孩子?-3.jpg

虽然他没文化,嘴黑,脾气大,
但他是个很善良的人,
不仅自己资助了很多孩子上学,
还帮助亨廷顿舞蹈病家族和白血病病友的筹集治疗费,并不断回访。

现在被他资助过的一个上了军校的学生,也已经成了我姐夫。

有的事情他确实不求回报,优点很多的人,莫名被我黑了一下。
怎么教育孩子?-4.jpg

甘瓜苦蒂,物无全美吧。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3

主题

19

帖子

47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8
新疆一颦邢 发表于 2021-9-22 16:29:35
举个反面例子。

我哥,一个东北大老粗,脾气火爆,没啥文化,有点大男子主义。
偏偏人到中年,也爱附庸风雅。
自己舞文弄墨写点狗屁不通的诗,
也教孩子如何变得温文尔雅。

一次,我哥带我和她闺女去吃饭,我侄女一进门就冲着服务员大喊,我要什么什么,服务员没说话,记下就走了。

我哥语重心长地说:“婵儿,不许对服务员大呼小叫的,要尊重人家的职业。”

我心里惊呼了一声卧槽,我哥嘴里什么时候能说出这样的话了。

小侄女听罢只是怯怯地答应了一声。

点完菜了,
等了十分钟,菜没上,
等了二十分钟,菜没上,
等了半个小时,还没上。

我哥拍案而起,
指着服务员鼻子大骂,
这TM什么吉巴玩意儿能不能上来了?!
这破壁饭店怎么开这么长时间的,你做饭还是种地去了?!
…………此处略去一千字慷慨陈词。

我和我侄女听的一愣一愣的,最后拉着他直接走人了。

所谓言传身教,为人父母,为人老师,如果总是试图传授一些自己都没有具备事物,恐怕真是事倍功半。

—————————————————

评论里有对我哥hin感兴趣的朋友,不得不说,有眼光啊。

我哥今年40,爱好写诗,写对联,
经常拉着我品评他朋友圈里写的诗,
不仅要听,还要夸,
这句很大气,那句很精辟,
如果夸得不好,他就不让我去他家蹭饭。

在这种时刻,我一般都吃点止呕宁或者在面前摆个桶。

不能我一个人瞎,请大家品评,赏析:

怎么教育孩子?-1.jpg

日常黑嫂子,
怎么教育孩子?-2.jpg

日常黑闺女
怎么教育孩子?-3.jpg

虽然他没文化,嘴黑,脾气大,
但他是个很善良的人,
不仅自己资助了很多孩子上学,
还帮助亨廷顿舞蹈病家族和白血病病友的筹集治疗费,并不断回访。

现在被他资助过的一个上了军校的学生,也已经成了我姐夫。

有的事情他确实不求回报,优点很多的人,莫名被我黑了一下。
怎么教育孩子?-4.jpg

甘瓜苦蒂,物无全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51

帖子

666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66
水杯238 发表于 2021-9-22 16:30:10
图图上一年级这半年多,新问题出现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开始变得比学起来更重要
孩子早期的问题,一定来源于家长的不作为或者错误作为。比起如何去填充知识,对于刚一年级的图图来说,更重要的是陪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坚决执行,坏的习惯必须改掉。
我总结了七句口诀,对于低龄孩子的学习,做到四不管三不惯:
不管记录作业、
不管第一遍读题、
不管整理书包、
不(只)管成绩;
不惯小动作、
不惯找借口、
不惯懒!

四不管
一:不管记录作业
千万别小看这一点,这是用形式告诉孩子,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从头到尾的主要负责人是他。
我听说有些学校家长群每天都在问今天作业有什么,生怕孩子漏掉了,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孩子会觉得记录作业根本就是自己的事情。
给大家推荐最简单的一个方法:记事本。这一点非常得益于图图班主任的锻炼,从开学第一天开始,每个孩子都有统一的记事本,每天一页,做完每一项打钩,家长签字。

怎么教育孩子?-1.jpg

即使在开学之初,孩子们还不会写字的时候,老师也是每天带着孩子读一遍记事本的内容。

怎么教育孩子?-2.jpg

这样坚持下去,我发现孩子最大的收获是有计划性、有条理性、有责任心。图图每天都要核对完记事本的任务,让我们签完字才放心。
我也把这个方式用到了生活中,我和图图有个属于我俩的记事本,不光是学习内容,生活习惯和体育安排我也会写进去。

怎么教育孩子?-3.jpg

我会和他商量好安排,并且写下来,都完成最多得5颗星。

怎么教育孩子?-4.jpg

陪读家长的自我修养第一条:不要做一个每天在群里问孩子作业的家长。


二:不管第一遍读题
一定有人会挑战这个做法,孩子不识字怎么办?首先,孩子完全不识字就去做题的情况很少,其次我说的是不管“第一遍”读题。
家里有高年级的孩子家长一定有经验,孩子总是审题不清楚,这种毛病甚至伴随一生。先别说会不会审题,先要解决的是有没有读题的习惯。
即使孩子不完全认识字,也要让TA用小手指着字一个个地读,不认识的可以问家长,但是家长不要代替读题。
在读题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孩子先养成习惯,而不是在意TA是否理解的完全正确,因为很多常识、很多词语的含义,孩子还不足以完全理解。
随着孩子理解力增强后,可以慢慢练习找重点词汇和关键信息的审题能力。
读题归根到底是培养孩子去整理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是一种文字倾听。成年后,我们会发现倾听、信息解读有多重要,那么就从读题开始学习。
读题之于学习,就好比倾听之于交流,重中之重


三:不管整理书包
我甚至觉得这一条最重要,现在家长普遍有一个问题,就是对待孩子的学习和非学习的标准天壤之别。
对待学习,我们是各种严格、各种细节、各种完美;对待其他事情,我们各种无原则、无底线、无要求。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生活能力下降,而且会让孩子逆反学习。孩子会觉得为什么你平时对我各种宽松,一提到学习就严苛呢?
所以,图图的书包、学习桌我平时都不帮他收拾,铅笔也是自己削,但是我会定期地陪他大扫除、大整理,教他如何分类收纳。

怎么教育孩子?-5.jpg

一定有家长会反问,这么小的孩子万一忘带了书本影响学习怎么办?我的确遇到了,图图开学第一个月就有一次自己忘带了语文书,奶奶马不停蹄送去学校的时候,老师给我回复的这番话很有道理。

怎么教育孩子?-6.jpg
从那天以后,图图就会每晚睡前把书包都收拾好,衣服、帽子、绘画袋都放在座椅上推到门口,再检查一遍。

怎么教育孩子?-7.jpg

四:不(只)管成绩
这里的成绩,不仅指分数,也许一道题的答案,是指所有的学习结果
家长和老师对待学习结果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对于学习意义的认知
我们表扬孩子这道题做对了,TA会记住原来做对题就是学习的目的;
我们只是在意孩子的名次,TA的学习目标就会变成了排名;
我们表扬孩子思考了多种解法,挑战原有思路,TA会明白学习是为了激发思考;
我们鼓励孩子把学校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TA会理解学以致用才是目的;
最终,我们应该告诉孩子:
幸福才是目的,教育只是手段。

三不惯
一:不惯小动作
这个毛病几乎是大部分孩子的通病,学习的时候玩玩橡皮,不到半小时上几遍厕所、喝好几次水,各种小动作不断。
我和很多过来人家长交流过,很多人苦恼无解,最近发现图图也有这个毛病,他上网课的时候手里总是断不了小文具。
在上小学前,完全没有严格要求过他的学习习惯,其实这是错误的,应该从孩子第一次看书、第一次写字、第一次听课的时候就定好规则。

现在我只好采取稍微强硬的方式,短期内“强迫”孩子改,任何课程都需要开课前10分钟上厕所、喝点水、预习。没有特殊原因,半小时之内不可以离开座位。

专注是需要锻炼的,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到更久。当然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40分钟已经很好了。


二:不惯找借口
千万别低估孩子的智商、情商,对于找借口这件事情,他们都自学成才,计算错了会说粗心,题目错了会说没看懂题。
错题本解决的是学习技能问题,不惯孩子找借口的毛病是态度问题。
不找借口其实是空杯心态,学会从内看问题,这比改正一道错题重要的太多。
在一道错题上不找借口,也许才会在未来走向社会后不把困难和失败归结给他人。


三:不惯懒
我承认学习有天赋,智商都有差异,但对于不能改变智商和天赋的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勤奋一定是加分项。
对于六岁多的孩子,我无法让他理解天道酬勤,无法让他明白自律的重要性,只能在一次次勤奋之后带来的成就上鼓励他。
没人愿意天天跳绳,毕竟很累,一开始图图也懒,我们就从每天50个开始,到100个,200个,现在他一次跳500个再休息。

怎么教育孩子?-8.jpg
突破舒适圈有很多困难,突破自己心理的懒和身体的懒一定是第一步。
陪着孩子从勤于练习到勤于思考,他们这一生一定不会过得太差。


-END-
我们是三个北大二胎妈妈,关注我们,带给你更多育儿干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

帖子

481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1
袖矜 发表于 2021-9-22 16:30:34
教育是把火炬点燃,不是把容器填满。
在家陪伴教育孩子,可不能只有动画片。
盐选为你准备了以下内容,用艺术、科学、和爱,填满亲子时光~新用户最低 9 元开通会员,解锁全部内容。
爱,是最好的教育
带上好奇心,足不出户也能探索世界
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在家也能上的早教课

让盐选陪伴你的亲子时光,新用户最低 9 元开通会员,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 href="http://oia.zhihu.com/answer/1025110275/" class="internal" style="color: #0084FF;text-decoration:none;border-bottom:non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5

帖子

497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7
123459857 发表于 2021-9-22 16:31:03
每个孩子的个性,其实都有脉络可循。什麽父母教出什麽孩子绝对是有原因的,有的孩子对父母没大没小,大多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即使老师看到立即予以纠正,但爸爸的一句「没关係,他还这麽小……不懂啦!长大一点再教就好」[,旁观者也只能微笑带过无计可施(摊手)。
有的孩子作业总是忘东忘西,因为父母都会紧急救援,水壶没带帮他送、作业没带就写联络簿(希望不要被老师骂),什么事都帮孩子做好或是想好备案,殊不知…做太多只会减少孩子对抗压力的能力和面对挫折的勇气!
一岁以前,孩子只会用声嘶力竭的「哭」,来表达自我的需求。家裡的三隻,小时候也是,除了赶紧满足他们的需求……喂ㄋㄟㄋㄟ、换尿布、安抚他们的情绪外,「当下冷处理」、「事后机会教育」是我一直习惯用的态度!
一岁之后,开始会走东摸西摸、会说话,进入了似懂非懂的时期。如果你问我….会不会对小孩很严格?我回答:「会」,会不会处罚小孩?我回答:「也会」。教育孩子千万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孩子小!他不懂」,绝对要有个信念「相信他懂,孩子就一定会懂」(握拳仰头)。绝对没有「长大再教这种事」,从小观念已塑形,之后要改变可就没那麽容易了!
最近有妈妈问我:小孩子现在一岁多,都会乱打人,东西不给他就会开始拳打脚踢?哭闹、大喊大叫、真的让我很头痛。不知道要怎麽教?到底要怎麽办呢?我也当下询问妈妈:你都怎麽处理呢?妈妈回答:「我都笑笑跟他说,不能这样喔!」
老实说我们家孩子,小时候也会乱打人,或是用肢体语言表达不满的情绪。甚至还有躺地上的,但第一次看到孩子有这样的情绪反应,我们一定会「面露严肃」用很坚定的眼神,告诉孩子:不能打人、也顺手握住孩子的手,阻挡孩子下一步的动作。
若孩子暴衝,我们绝对会用更大的力量抱住孩子,并在孩子的耳边耳提面命,不断重複:「不能打人、不能有打人的动作、等到你用完抵抗的力量妈咪才会放开你!」

怎么教育孩子?-1.jpg
这样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也同时教育孩子,情绪的发洩不可以用暴力的方式。若孩子因为不顺他意而躺在地上,我们一定会「语气坚定」严正指示自己赶快站起来,否则再三秒钟我们就会主动过去抱起来,全心全力抱住,直到孩子停止哭泣为止。
这样的方式,或许第一次需要花30-60分钟去调整孩子的情绪,但教育的结果是有成效的。
记得一定要在一旁慢慢融入「说教模式」,告诉他们:我知道你想要,但以现在的状况我们实在无法顺著你的意思(跟孩子解释无法按照他的意思走的原因)。
用心去跟孩子沟通(即使他们才出生没多久),相信他们听得懂我说的字字句句,遇到相同状况一直一直重複原本内容,抱持著这样的信念,孩子最后就会真正懂了!(每个孩子不同,说1-100次甚至N次都有可能)

怎么教育孩子?-2.jpg
在我带孩子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年纪小不用教」这种事。我承认自己不聪明,所以只能一步一脚印做给他们看,我不是说话温柔婉约那型,教育孩子的时候,淡定、严肃的态度、指正当下的错误!是我永远的坚持!此时不纠正更待何时?
教育之路不能等,看到状况立即调整,当父母的你,一定可以看到孩子显著的成长与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4

帖子

43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38
aimessage 发表于 2021-9-22 16:31:39
                                亲亲那个姐姐(摘自网络)
   这件事情发生在澳大利亚一个岛上的度假村,那时我在那里担任翻译。
  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个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大约4岁的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己经哭 得筋疲力尽。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小孩特别多,这个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一个,将这个小孩留在了网球场。

  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那个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个人在偏远的网球 场,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不久小孩的妈妈来了,看见了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这个妈妈,你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个工作人员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提出搞议,或是很生气地将小孩带离,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

  都不是!

  我亲眼看见那个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很理性地告诉他:“己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当时我看见那个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己经没事了。”

  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5

帖子

45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4
晴朗71 发表于 2021-9-22 16:32:23
我本科的一个学术指导老师教育自己儿子的一个想法感觉还挺值得借鉴的。

她13岁才上初中的儿子突然有一天想养蛇,我的老师虽不太喜欢这个想法,但也并不打算反对,也许就是青春期小男孩的突发奇想吧。不过她让儿子和他的另一个也对养蛇非常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写了一个计划书:想养蛇,那就先研究调查一下它们的习性,具体到吃喝拉撒如何妥善处理(比如蛇在家里需要怎样的空间,它们需要多久进食,从哪里获得这些食物,蜕皮的时候会怎么样,还有排泄物味道挺大怎么处理等等)。在做这个计划的时候,他们需要独立思考“哪些是最重要的问题”,并周密地考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自己的计划负责、对另一个生命负责可是能我们的教育里不常提到的。太多的按部就班让我们很少有机会锻炼自己自主地缜密地研究一个问题。另外写这种“开题报告”也是在培养下一代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啦,并不是只有科学家才需要科学素养的【认真脸】。

听说当时两个小男孩每天在Google Doc上忙得不亦乐乎,我的老师也经常给他们一些修改意见。最有意思的大概是是她让小男孩画一张纵轴是蛇的数量、横轴是时间的曲线图,同时计划好对于将来新出生的小蛇的打算,到底多少放生多少留在家里接着养。现在他们家有3条蛇,也都是小男孩在照顾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2

帖子

505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5
123462885 发表于 2021-9-22 16:33:10
第一个字是“静”。

很多妈妈眼尖,一眼能看出孩子三个问题,而且立马指出还反复强化,甚至当着更多人的面说我孩子就是什么什么不好。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不要慌乱,为什么?因为孩子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母亲情绪不稳整个家庭就跟着翻腾,孩子是活在母亲这条船里的,一点点动静都会影响到孩子,破坏孩子的内稳态,孩子单单平息自己的内心紧张情绪就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还能留下多少心理能量用天学习用于自我成长呢?

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处处占孩子上风的母亲,孩子只有站下风,最后甘愿站下风,没有一点竞争性,也没有一点动力,极端的会追求叛逆性、破坏性来完成自我的畸形成长。

第三个字是“慈”。

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是她的慈祥,是温柔,温馨,温和,夫妻、叔伯妯娌、大家庭都因为你而和睦而和谐,让人感到大海般的包容接纳,又壮观不可搅动,这就是孩子成长的宽阔的天地,这样的母亲形象就是规则,言出就是方向,反之在孩子面前指手划脚,不是扯着嗓门叫喊就是繃着脸唠叨的母亲,会让孩子慢慢感觉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舒适的,是有意思的,孩子会失去心中的方向,而母亲也将没有任何引导能力,变得更加抓狂。

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今天的母亲越来越做不到慈了,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学习不好都是因为负面情绪困扰,很少因为智力,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只有孩子内心平静,才有可能吸收、沉淀、理性思考,才能远见、卓识、发现、创造,才能真正的优秀!

作为一名母亲,请记住,保证自己情绪的平和,就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41

帖子

60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07
海雪不属 发表于 2021-9-22 16:33:54
要明白,「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阅历、帮助孩子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独立成长」和「用自己的三观、思维方式、加上对孩子的爱来 “教育” 孩子」,完全是两码事。

01
“爸妈是过来人”,这句话害了多少孩子?
Is Your Experience Harming Your Kids?

很多家长都会把 “我不就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让他少碰壁少走弯路吗,这也有错?” 来作为自己绑架孩子的辩解。

然而,需要我们去思考的是:我们曾经历的,还适用于当下吗?

要知道,把这份过去的真实沿用到孩子身上,这背后有『两大误区』:[1][2]

① 你的经历发生在“那时那地那人”身上, 而这些和你家孩子的“此时此地此人”相差十万八千里。[3]

你了解你孩子在学校有哪些好同学、坏同学吗?你知道你孩子可能恨透了哪个老师吗?你知道你孩子明明已经付出努力却又考砸了一次,回家挨骂之前,已经在家门口偷偷哭了半小时吗?

哪怕是那些所谓“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具体行为上的体现都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不会以某一个具体的做法、行为和物体为基础。

② 你之所以清楚“什么事情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有些事情千万不能做否则会招致祸害和伤害”,恰恰是因为“你已经亲身经历过这一切”,所以刻骨铭心、所以深信不疑。[4]

所以,若是要让你的孩子对这件事也深信不疑、心悦诚服,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也去真真切切地经历一次!

其实你很清楚这个道理。就像你教孩子做菜,最基本的油盐酱醋要放多少下锅,总要手把手带着孩子做那么几次,才能让孩子既记住要领、又能找到最对自己胃口的那个量。

还有类似游泳这种只凭你的经验真心没法让孩子学会的技能,那几口水、不呛着几回,他这辈子都只是旱鸭子。

填报志愿、选专业、投简历、离家远走…… 若是已经看到孩子眼里的光亮,你忍心熄灭它吗?

所以,只要不是原则性、或是关乎人生安全的问题,不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感受、去经历。

在放手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为人父母的你,和孩子一起,长大了。

哪怕有一天孩子碰壁,哭着回到你的面前:“爸、妈,我终于明白了,当初你们说的是对的。”

那也是因为,你的孩子深信:此时此刻的你正张开双臂无条件爱着他,就像当初你放开双手给他自由,一样。

“那…… 我该怎么和孩子分享一些经验,既能帮到他,又不过度限制他呢?”

鼓掌!会问这个问题,说明你已经成功一半了。

继续往下看,美国权威亲子家庭机构“家长网(http://Parents.com)”资深家庭心理师为你支招~ 


怎么教育孩子?-1.jpg

02
和孩子进行有效对话:三种正确的打开方式
3 Ways to an Open Dialogue with Your Kids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为你呈现三组父母和孩子的对话,每组对话中,就同一个孩子、两位不同的家长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比较一下这两位家长的做法,希望给你一些启发。

这不仅仅是写给家长看的,也为了和父母日夜相处的儿女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从中找到更合适的沟通方式,然后,不妨一试。

按不同孩子的年龄,这三组场景分别发生在家长和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孩子之间,为你呈现不同年龄层孩子成长的关键需求点,以及家长回应这种需求的有效方式。[5]

① 学龄前幼儿 Preschool Kids

在公园,孩子注意到一只漂亮的蝴蝶。
孩子:“哇!妈妈快看!好漂亮的蝴蝶!”

家长A:“嗯!真的好漂亮呢!宝贝,这是什么颜色的?昨天我们才学过彩虹的七色,想想看?”
孩子:“黑色!橙色!红色!”
家长A:“嗯嗯,答对了!好棒!一下子说对了三种呢!”

家长B:“嗯!真的好漂亮呢!宝贝,你觉得这只蝴蝶在做什么?”
孩子:“它刚才在这朵花上,现在又飞到了那朵花上!”
家长B:“你觉得它为什么喜欢花呢?”
孩子:“因为花花很漂亮啊!”
家长B:“有可能嗯,花花真的很漂亮,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吗?”

心理师点评: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刚开始探索这个世界。家长要做的是:对孩子已经知道的表示肯定、同时鼓励孩子探索更多相关的人事物。家长B和孩子的互动方式更为出色。

② 小学少儿 Elementary School Kids

家长:“放学回来啦?今天怎么样啊?”
孩子:“还行,不过我好像把记着回家作业的那本本子忘在课桌里了……”

家长A:“真哒?会有麻烦不?”
孩子:“这样我就不知道今天要做哪些作业了,明天交不了作业会被骂,数学老师超凶的!”
家长A:“你打算怎么办?”
孩子:“妈妈你能开车送我回学校去拿吗?”
家长A:“恐怕不行哦,今天傍晚开始妈妈都有好多事要忙走不开。还有其他什么人可以帮你忙吗?”

家长B:“那你是不是今晚就没法完成作业了?妈妈今天时间有点紧,不过我还是开车带你回学校拿吧。”
孩子:“谢谢妈!”
家长B:“不过你今后要记得啊,不然老是给你自己和其他人都造成麻烦,多不好啊,自己再多小心一点就会避免很多麻烦,对吧?”
孩子:“嗯,下次放学前我整理书包会更仔细点。”

心理师点评: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学校开始慢慢学会自立,当然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独立处理,是培养孩子自信心和责任心的最好机会。

只要问题不是特别紧急和严重,尽量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千万不能简简单单为孩子做主、替孩子担当、给孩子找捷径。家长A的做法更为妥当。

③ 中学青少年 Middle School Kids

家长:“今天英语考卷批完发下来了吧?”
孩子:“嗯,我拿了91分!”

家长A:“你平时都考八十多分的,这次进步很大啊!离满分还有9分的提升空间,你有分析过这9分是怎么丢的吗?”
孩子:“还没有,我今晚就去分析分析错题。”
家长A:“嗯,除了分析错题还有其他提高的方法吗?”
孩子:“还可以去找老师,让她帮我看看这些错题说明我哪里有问题,可以查漏补缺。”
家长A:“好样的,有了这种学习方法,今后你的学习妈妈都不愁啦!”

家长B:“你平时都考八十多分的,这次进步很大啊!看你学英语劲头足足的,是因为你特别喜欢英语吗?”
孩子:“嗯…… 也不好说,可能只是因为这次考得比平时简单,又或者我这次复习做的习题和考题比较相近,运气好而已。”
家长B:“那你有哪门课是比较喜欢的吗?考得不太好也没关系。”
孩子:“历史!”
家长B:“哦?怎么回答得这么笃定?”
孩子:“因为我上历史课的时候觉得一堂课的时间过得特别快、老师讲的内容我都很感兴趣、好像听进去了很多但又不停地有问题想问老师。”
家长B:“你想问的问题越来越多了?那岂不是不懂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孩子:“是啊,但英语我就反而问不出那么多问题,感觉单词和语法背完、题做完,就搞定了。”
家长B:“好啊,你就带着自己的方法和兴趣继续这样学下去就好了。”

心理师点评:家长B的做法更好。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们对“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兴趣大大超过了“这样做更好、这样做不好”的答案本身。

家长对孩子这方面的引导,可以通过问这种“为什么”“怎么做到”“如何评估结果”的诱导性提问,来让孩子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思考“我为什么做了今天这件事情”、“下次我还这么做吗”、“如果要改变,该怎么尝试”?

放在学校环境中而言,就是要让孩子不仅“知道”,更“知道自己为什么知道”。而重点是:这个答案不是你给孩子的,而是诱导孩子自己去明白。


怎么教育孩子?-2.jpg

03
写在最后

“这个美国的什么什么Parents家长网不是很牛B的吗,怎么育儿经只写到中学就完啦?孩子进了大学、成年之后,还有选专业啊找工作啊找另一半啊结婚生子买房子各种难题,你怎么不告诉我该怎么做啦?”

这个问题真的很好,但也真的无解。

不,不是无解,是没有万金油般的通用妙招。和一个思想和三观都已趋成熟的成年人沟通,尽管对方这辈子都是你的孩子,但就像你说的,孩子已经渐渐走向独立,ta的生活已经有无限种可能。你要给的,就只有三样东西:

尊重,支持,和无条件的爱。

不,不能轻描淡写地说“只有这三样”。因为要做到这三样,就已经很困难了。

我们宁愿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这份爱的表达,怎么就这么容易走弯路、孩子怎么就是感受不到呢?

你总说:“爸妈是过来人。”

但把孩子拉扯大,这一路的欢笑与泪水,明明是你亲力亲为的“第一次”啊。

和孩子一起,把这些年、十几年、数十年,看作一种共同成长的历练,这会是你为人父母和孩子共同谱写,最美的诗篇。

祝你,和你生命中最珍视的人,都能幸福、安稳。

世界和我爱着你

References / 参考资料:
[1] Walton, A.G. (2011). 12 Ways to Mess Up Your Kids. The Atlantic.
[2] Kampakis, K.K. (2014, edited 2017). 10 Common Mistakes Parents Today Make (Me Included). Huffington Post.
[3] Family Tech. (2017). Let Kids Experience, Don’t Be a Helicopter Parent on__line or In Real Life.
[4] Naim, R. (2016). 15 Powerful Lessons You Can on__ly Learn Through Experience. Thought Catalog.
[5] Debrovner, D. How to Teach Kids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Parents.



壹心理翻译社
更多专业的心理学文章和回答,请关注:壹心理 - 知乎
感恩一路有你,如果喜欢,不敢点赞只收藏也可以哦,对大家有用就行啦(〃'▽'〃)


怎么教育孩子?-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8

帖子

45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8
八神霜烈 发表于 2021-9-22 16:34:29
李玫瑾教授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孩子的表现,折射出父母的水准。
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重磅提醒:家庭教育是一场模仿游戏,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身教大于言传,比起一味对孩子施加期望,父母们自己做了什么,其实更加重要。
那么你可能要问了,对于孩子的教育,为什么「身教」就比「言传」管用呢?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就有心理学家用经典的实验证明了这一观点。
著名的波波玩偶实验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教授曾于 1961 年至 1965 年连续做了一系列实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波波玩偶实验(Bobo Doll Experiment),用事实告诉世人,孩子们是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习得攻击性行为的。

怎么教育孩子?-1.jpg
1961 年,班杜拉在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启动了该项实验。他选取了 36 位男孩和 36 位女孩作为实验被试,年龄为 3 至 6 岁,平均年龄为 4 岁零 4 个月。班杜拉将这 72 名孩子,按照一定的性别与年龄比例,平均分成三组,包括 1 个控制组和 2 个实验组,每组各 24 名孩子。其中,实验组又分为 A 组和 B 组:
    A 组又称为「攻击性组」,该组的孩子会在实验的环节中,看到实验助理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当然这种攻击性行为是班杜拉安排实验助理故意「表演」出了的;B 组则称为「非攻击性组」,该组的孩子会在实验的环节中,看到实验助理正常的行为,即非攻击性行为。
在实验开始前,班杜拉还对孩子们的攻击性做了评估,每个组参与实验孩子的攻击性平均是大体相等的。
实验开始了,为了确保实验过程中孩子们之间不会相互干扰,班杜拉让实验助理将参加实验的孩子逐一带进实验用的游戏室。进入游戏室的孩子会被安排在房间的一角,在他们面前摆着许多有趣的玩具,实验助理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随意玩这些玩具。于是,孩子们会自由玩玩具,不受外界干扰,同时,两个实验组里还会出现一个由实验助理扮演的「成人榜样」。
为了保证实验过程的真实性和流畅性,特别是要让孩子感觉这些都是「真的」,不是演出了的,为此孩子在去往活动室的路上,班杜拉还特意安排了「实验助理会假装偶遇『熟人』」的桥段,这位「熟人」其实就是实验里的「成人榜样」,也是由实验人员假扮的。实验助理会顺势跟孩子介绍这位「熟人」,并邀请这位「熟人」和孩子们一起玩玩具,让孩子们和他熟悉起来。在实验 A 组中,这位「熟人」坐在活动室的另一角,他的面前摆着拼图、木棍,还有一个 1.5 米高的「波波玩偶」。
实验助理会告诉孩子,这些玩具是专门给成人准备的。接下来,这位「熟人」会先玩一会拼图,一分钟后,他开始拿着木棍用力打娃娃,打的顺序是先把娃娃放在地上,然后坐在它的身上,反复拽它的鼻子,再把它提起来,用木棍打它的头,最后用力把它抛向空中,等它落在地上时再拳打脚踢。
这位「熟人」会重复三次这些动作,同时一边打一边说攻击性的言语,如「踢死它」,「怂包软蛋」、「这是个强硬的家伙」、「拽它的鼻子」、「用棍子打它」等。10 分钟后,攻击结束。而在 B 组里的「成人榜样」则一直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玩拼图,直到结束。
随后,所有的孩子都被依次带进了一个更大的游戏室里,这里有更多的玩具,包括飞机、火车、汽车等,当然还有波波玩偶。
实验助理首先会引导孩子们玩玩具,等孩子玩得「渐入佳境」时,实验助理会突然让孩子们停下来,并告诉他们这些玩具要给其他小朋友玩,所以他们不能再玩了。
此时,大部分孩子都会感到不高兴。实验助理会接着带孩子去第三个游戏室,这里的玩具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攻击性的玩具,比如蜡笔、纸张、洋娃娃、塑料动物和卡车模型等;另一类是有攻击性的玩具,包括一把锤子,一个用链子吊起来的求,球面涂成脸庞形状,还有标枪,当然还有波波玩偶。孩子们被允许在这个房间玩 20 分钟,班杜拉则通过单向玻璃来观察孩子们的举动,并给出每个孩子攻击性行为的等级。
「榜样」惊人的力量

正如班杜拉的预测,波波玩偶实验的结果为:实验 A 组的孩子在第三个游戏室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男孩平均有 38.2 人次模仿了「榜样」的动作进行了身体攻击,女孩平均有 12.7 人次;在语言攻击上,男孩模仿了 17 人次,女孩有 15.7 人次。
而作为对比的控制组和实验 B 组的孩子,则没有表现出任何攻击行为。
因此,实验充分说明,攻击性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学来的。
随后,班杜拉又做了一系列补充实验,其中有两个实验值得一提:在第一个实验中,班杜拉将波波玩偶实验中的成人「榜样」换成了电影电视或者动画片,在孩子玩耍的游戏室里,让孩子观看具有攻击性的场镜头。
结果发现,电影电视或者动画片比真人榜样的影响力要小,但同样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在另一个实验中,班杜拉对于「榜样」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惩罚,并展示给孩子们看,结果孩子们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次数显著下降,并且有的孩子还会尽力避免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
除此之外,班杜拉还设计了一个「狗狗实验」。他选取了一些怕狗的孩子,并将他们随机分成 4 组。与此同时,班杜拉专门挑选出一位 4 岁且非常喜欢狗的孩子,并准备将他作为「榜样」。
在第一组中,班杜拉让「榜样」小男孩在孩子面前和小狗亲近,不但抚摸小狗的身体和头,帮它挠背,还拥抱它,而其他孩子则在旁边全程观看,了解亲近小狗并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接着,班杜拉让孩子们围成一圈彼此分享,慢慢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在第二组中,孩子同样全程观看了「榜样」小男孩与小狗亲近,但仅仅只是观看,并没有彼此互动;第三组的孩子会被组织起来观看小狗,但是并没有与小狗亲近的「榜样」出现;第四组的孩子则被组织起来玩耍,期间既不出现榜样,也不出现小狗,孩子们只是单纯玩耍。
该实验持续进行了一个月时间,到了实验结束那天,班杜拉让每组的孩子分别接触经常见到的「实验狗」和从未见过的「陌生狗」,然后分别观察各组孩子对狗的恐惧行为,并评价恐惧的程度。
结果发现,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孩子可以亲近实验狗和陌生狗,而且两组孩子间并没有明显差别,有 67% 的孩子可以单独和狗待在一起,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孩子不再惧怕狗狗了。
而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孩子仍然会害怕狗,无法与狗单独待在一起。这就充分说明,孩子不仅能够通过模仿「榜样」学习到具有攻击性的暴力行为,也可以通过模仿「榜样」改变不良习惯,甚至是战胜自己的恐惧。
这就是榜样惊人的力量。
身教,需要意义感和良好的关系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进一步对孩子的模仿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写成了学术专著《园丁与木匠》(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 What the New Science of Child Development Tells U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艾莉森关于模仿,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如果要让孩子模仿你,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突友

青年

  • 主题

    12

  • 帖子

    18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