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10-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我觉得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如何正面(正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样的一个事,明明可以正面教育孩子,他偏不,他就非得给孩子添堵。你心情不好了苦大仇深了我就开心了。就连一顿饭都不放过孩子。

你说你出来吃饭,就不能让孩子踏踏实实,开开心心吃么,钱也花了心情也不好了,你图什么?你想让孩子回答你什么,爸那咱别吃了,省钱吧。你就满意了?然后虚伪的来一句,没事儿子你吃吧。(那你tm废那么多话干嘛??)

每次我们带我闺女出去玩,都是玩完了回来问她,好玩吗?好玩。我们能负担你出来玩的前提是你爸妈都有不错的工作不错的收入,所以你以后想玩的开心的前提也是要好好学习,这样才会有好的工作,有钱有闲才能玩,懂了吧?懂了咱就看书去吧。(懂个p,这逻辑链对于一个三岁娃来说太长了。)

====================

再多说两句吧。很多家长都有这个问题,明明付出了,还不落好,为什么?嘴太碎。比如一边帮你干活一边叨叨我付出这么多,头疼腰疼腿疼。一边出钱买房一边叨叨我付出这么多,要去睡马路了。大多数正常的子女(排除那一小撮真没什么良心的)看到家长为自己奉献,还是会非常感恩的。结果你这一叨叨,把子女的感激之情全都叨叨没了,气氛变得尴尬而微妙,出钱出力还不落好,实在是太不聪明了。

要付出,就大大方方付出,大家都开心最重要。别嘴上还得占两句便宜找补,让子女觉得欠你的,忒没劲。觉得太贵,别买就是了。

以上用来要求我自己,不对别人的三观和教育模式做任何评判。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6

主题

9

帖子

45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6
梅山孤侠构 发表于 2021-10-22 13:17:34
我觉得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如何正面(正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样的一个事,明明可以正面教育孩子,他偏不,他就非得给孩子添堵。你心情不好了苦大仇深了我就开心了。就连一顿饭都不放过孩子。

你说你出来吃饭,就不能让孩子踏踏实实,开开心心吃么,钱也花了心情也不好了,你图什么?你想让孩子回答你什么,爸那咱别吃了,省钱吧。你就满意了?然后虚伪的来一句,没事儿子你吃吧。(那你tm废那么多话干嘛??)

每次我们带我闺女出去玩,都是玩完了回来问她,好玩吗?好玩。我们能负担你出来玩的前提是你爸妈都有不错的工作不错的收入,所以你以后想玩的开心的前提也是要好好学习,这样才会有好的工作,有钱有闲才能玩,懂了吧?懂了咱就看书去吧。(懂个p,这逻辑链对于一个三岁娃来说太长了。)

====================

再多说两句吧。很多家长都有这个问题,明明付出了,还不落好,为什么?嘴太碎。比如一边帮你干活一边叨叨我付出这么多,头疼腰疼腿疼。一边出钱买房一边叨叨我付出这么多,要去睡马路了。大多数正常的子女(排除那一小撮真没什么良心的)看到家长为自己奉献,还是会非常感恩的。结果你这一叨叨,把子女的感激之情全都叨叨没了,气氛变得尴尬而微妙,出钱出力还不落好,实在是太不聪明了。

要付出,就大大方方付出,大家都开心最重要。别嘴上还得占两句便宜找补,让子女觉得欠你的,忒没劲。觉得太贵,别买就是了。

以上用来要求我自己,不对别人的三观和教育模式做任何评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0

帖子

44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40
劳分生 发表于 2021-10-22 13:18:10
好巧,前几天刚刚就我们家是不是很穷跟儿子进行了探讨。起因是儿子近期表现的很懂事,去商场逛逛问他要不要买什么东西,总说不要。但是能感觉到他在说不的时候其实是很想的。我就直接了当的说,妈妈怎么看你其实是想要?没想到他的眼泪涌出来。我儿子平时的确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但是那天的懂事后面是委屈,我感觉很心疼。细细问他,才知道,原来我老公有几次半开玩笑的告诉他我们家有很多的房贷!我儿子13岁,对这些东西没有概念,那个巨大的数字把他吓到了!在跟我哭诉的时候他表示他要省钱很让我们还房贷!当时我心里很生我老公的气,心疼自己的儿子竟然莫名其妙的就有了这么大的生活压力!然后我就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他提及同学有这个有那个的时候那种隐忍的表情。我知道儿子不是在攀比,而是在心底里的那种失落和自卑!当时我没有说什么,但是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有点严重了。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就有意识的跟他聊买房贷款的问题,我从金融学角度给他解释,银行贷款多,在某些角度来说是个好事,银行肯贷给你说明你有还款能力,只有你有还款能力银行才可能贷给你,爸爸妈妈既然敢贷这么多就说明我们是有能力还的!他明白了之后也很理解,爸爸妈妈的确是很有压力,爸爸妈妈的确也是在很努力的工作。但是我能感觉到他对压力的感受现在是积极正面的了,而不是只有恐惧和自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30

帖子

576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76
爱一个人很难 发表于 2021-10-22 13:19:02
中国的大部分家庭,不是父母故意表现赚钱辛苦,家庭不富裕的态度。而是父母真的辛苦,家庭不富裕,穷的叮当响。最典型的就是一人患病,全家遭殃。对于孩子来说,穷,不是可以伪装的,是骨子里最刻骨铭心的东西。
北京有个道培医院,可以了解一下。这个医院主要作用是做骨髓移植,多型号的淋巴瘤和白血病好发于青少年阶段,也就是12-25岁。很多农村家庭都会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看病,然后没移植就回去了。最有名的就是前几年,白血病吧有一个年轻小伙,19岁,老爸带他去道培,可以做移植,但住了几天院回去了,因为穷。移植费相对于北京的房价,根本不算什么,但是他家拿不出来。
那时候没有抖音直播,他每天在贴吧记录自己的赴死感受。他父亲跟他说,不要怪他,实在没有办法了,该花的钱都花了,该借的都借了。他父亲给他买了一把藤椅,弄了一根猪骨头,他回家时还能走,后来慢慢的不能走了,他就躺在藤椅上码字。
他记录到,感觉自己的骨头要被撑爆了裂开了,痛的只能咬猪骨头。他死前的七八天,瞎了一只眼睛。他堂哥在他去世后写到,死的前两天,两只眼都瞎了。他所有的文字,没有憎恨父母一句话,但他的遗言里就是希望下辈子不做穷人。
说的穷人的孩子都多么无知,多么脆弱一样。负罪感算什么?贫穷难道感受不出来么?我对面实验室同事,陈老师,湖南老乡,也是我的好兄弟,985材料土博,他跟我讲了两件动容的事情。非编造,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工,读小学六年级放暑假时,他没人管,他母亲就把他带到工地办公室让他做作业。农村孩子懂事早,能在工地打桩机嘈杂的声音里安安静静的做一下午题目。有天下午,他母亲有些不舒服,就带上他先回去。在私人公交车上,他母亲就受不了了,倒在了座位边,湖南那时候有很多私人小巴公交,只要五毛钱。没有投币的地方,一般是两夫妻,一个开车,一个收钱。那个收钱的老板娘,就做了他一辈子都没法忘记的事情。把他和他母亲像丢垃圾一样,迅速的丢下车。他母亲就倒在花坛里,他吓坏了,但是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如果只是哭闹,对妈妈没有任何好处。他要他妈妈给他五毛钱,去旁边报刊亭打电话,他妈妈不肯,说只是中暑,不要去医院花钱。要他帮忙刮痧和掐人中,他只能照做。旁边的人围的越来越多,但那个年代没人敢帮忙。
这件事过后,他再也不指望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这样的鸟事,他只能成为知乎er口中的小镇做题家,除了有出息他别无他法。他害怕父母老了,如果生了病,会像那天一样,被丢下车。他害怕自己的孩子,像那天一样无助,连哭都哭不出来。
第二件,去年他父母来广东看他,他想起父母年迈,还从未体检。就想带他父亲体检,他父亲死活不肯,怎么劝都没用。他就和妻子开始怀疑了,是不是老人家在老家自己看医生出了什么大毛病,不敢告诉他俩。只能私下里做他母亲的工作,他母亲支支吾吾半天,就告诉他了,原来父亲右下腹痛了好些年,从没去检查,村里有个老人也是这毛病,一检查就是癌,花了好多钱没得用。你们小两口结婚不久,手里没得钱,就这样算了,大不了就是死了也不给儿子添负担,这毛病后面死的快。软磨硬泡逼着老人家检查,老人怄不过儿子,结果就是个慢性肠炎,他说父亲在做肠镜时,问了医生好多次,有没有事,有没有事,是不是癌。
穷,不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阶级差异。这么多小镇做题家,跑到北京,每周9116,玩命拼到肾衰也要把钱赚了,在北京供套房,为什么?为了内卷?为了不让自己对孩子有负罪感好吧。让孩子在北京享受高考,让孩子能出去读书,让孩子有个平台,而不是去相信穷人穷养,富人富养这种鬼话。穷人养不出富儿,富人也只能装穷酸,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在穷人堆里长大。穷人恨的从来都不是富人,而是刻骨铭心的穷,这种穷不是分鱼的故事,是分命的故事,你死我活的那个命。
你是真的穷,你可以直接告诉你孩子你有多穷,穷跟孩子有关,因为他也是穷人,并且这是他未来多年的自带属性,也是你和你父母挖的坑。而你的孩子,也必须陪你继续填坑。你也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是否有对抗家人或者自己患有疾病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部分科室的医生,比教师更注重孩子教育的原因,见惯了生离死别前的人性,你还会信奶头乐教育么?
这么多年,多数中国人才,就是在贫穷甚至饥饿的环境下飞速成长的起来的,有着极好的自控力和危机意识,知道自己在独木桥上不能犯一点错,否则背后就是无数双拉你的手,脚下不是平地,是万丈深渊。
老实说,我根不想写这题。实在知乎推了太多次这玩意奶头乐教育软文了。
第一点,看看这些题目的描述,您真以为一两句话就能说明一个父母他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什么都决定不了。反而过分强调了孩子心理状态,为什么?培训机构软文都是这么写出来的。从学术来讲,从没证实过孩子年幼时的心理比成年后要敏感。为什么要刻意描述呢?卖课。
第二点,过分强调细节教育的重要性,巴不得家长把每句话都说成了诗,这是一个陷阱。陷阱在哪儿?陷阱是这个年代,父母都不敢提贫富差距。而不是像高赞回答说的那样,时时刻刻唠叨。大家被吓坏了,只能通过不断掩饰并自以为这样做能让孩子逃避负罪。父母连真实的人性都不敢表现,怎么敢教育孩子不负罪?父母的人设变成了“虚伪及给予尊严”,但真理却是尊严是自我挑战获取的,而非他人给予。
人生是非常曲折的,越贫穷越曲折,如果两句话就能轻易决定一个人,可见孩子被真相和虚无剥离的多痛苦。磨难可以提高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抢夺资源的能力。不同的信息量,可以提高孩子处理不同规则的能力。吃的用的来之不易了,告诉你怎么了?
我父辈那个年代,红薯要掰成三份,和我叔叔一人吃一片,我爷爷就告诉这哥三,这是他打了一晚上纸钱,就是打冥币换的。我爷爷从小得过疟疾,落了一身病,只能做别人都不愿意做怕折寿的事情,把五个孩子养大,一样成才。敢于说真话,让他们去思考,做出0和1的选择,这是追求真理的必经之途。追求真理必然会受到挫折甚至是侮辱,有了思考才能淡然处之,不比过分强调心灵脆弱高级?
拼命的往上爬,就是中国穷人与中产阶级的孩子,处世的方式,缺乏资源就创造并掠夺资源,缺乏阶级,就提升并摧毁阶级。咱们中国的国情,就是一个资源不丰富,需要去奋斗去甚至抢夺资源的环境,麻痹大意,不把自己锻炼成狼崽子,怎么去撬动利益的天平。
这两天抖音上湘西的一位六岁小朋友病入膏肓的,父母穷的只能把他丢在医院大厅。有人会问怎么没有保险呢?
第一,一千多块一年的医保,他们不见得付的起。
第二,医保报销前是要先支付的,他们也没有。
第三,医保报完了,其他支付的医疗费用,也是天外之物。
第四,家里还有老人,其他孩子要吃饭,否则会饿死。
第五,不是有众筹么?众筹永远只能救那么一家,去白血病吧,淋巴癌吧,肺癌吧,肠癌吧,烧伤吧,看一看,有几个是不要众筹的?
第六,不是有红shi字会麽?这么多年,红shi字只会做两件事:
1,向它输血,有时候会送你一个U盘或者一把伞,中秋节会送你一个咸蛋黄心的莲蓉月饼。
2,在云端普渡众生。
好,这个时候部分人受不了了,质问穷人为什么要生孩子?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您是不是要好好思考一下?穷人生孩子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就是各位质问穷人的刚刚步入小康生活的中产,实际上中产这个概念,它本身是不存在的,也是奶头乐的一部分。中产的大部分,不过是高级一点的无产,也就是高级工人(农民)。您之所以高级,正是由于底层在用身体转化劳动力,给了您梯子。而他们的孩子如果不在高考中杀出重围,他们就会继续做地板做梯子。否则,地板和梯子就变成了您。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要把工厂建到越南,中国,印度来的原因,因为发达国家的高级工人(农民)需要梯子了。我们看到的德国的资产阶和工人能和谐相处,正是因为他们的厂在上海,在苏州,在东莞,在胡志明。您还有信心质问他们么?
我们的穷人不生了,唯二得办法就是让第三世界做梯子。或者彻底用机器人淘汰低端劳动力,当然这一点还遥遥无期。
刻意强调细节教育,绝非教育的本质,它也是一个社会陷阱。从未有人证实某一种表达方式,会给不同类型的孩子带来负面效果或者正面效果。那么奶头乐教育,为什么要强调细节教育,目的就是让不同的孩子,努力的同质化去刻意表达“脆弱的心灵”。最后所有的孩子是否脆弱,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表现的脆弱,就能掏空具有消费能力的无产家长的口袋,有机会的话,能掏一掏部分资产的口袋。
可以清晰的看到,物质条件低下的无产,除了玩命和死亡,这样1和0的选择,他还有什么选择?他可以掏出一点钱去学习高阶无产进行消费。最终不断的形成庞氏骗局,即保护好孩童心灵就会有宝藏。这不是讲道理,而是说结果。这也是文章表达的本意。
过分的细节教育对孩子发展有利不过是一种假象,是一种欺骗无产的假象。明智的人,他拥有不长期被语言困扰的能力,而被困扰的人,即便看到事实的真象,他同样走不出来,或者掉入另一个深坑。离开父母后会被更多的琐事而困扰,同时还会不断强调这是父母的教育带来的痛苦。却忽略了,自己从头至尾都没有自我思考,来提高对抗语言的能力。这也不是讲道理,而是结果。显然,有一部分孩子,他适合奶头教育,也有很大一部分,他能通过自身能力走出来。而从教育目的来分析,在资源匮乏不能同时平均分配的社会,把孩子教育成后者,就是目的。这也不是讲道理,而是结果。
真正的教育方式,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社会类型,刻意强调同质化的家庭教育,不过是骗钱的玩意儿,它本质上就不符合教育心理学,更不符合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高赞回答,她显然没有真正思考过不同的孩子的分型,与不同的教育的关系,只想往读者嘴巴里塞奶头,尝到甜味。
有的孩子很容易被影响,有的孩子不容易,但是关键是什么?不管是那种孩子,他要做的,就是跳出这个别人说学历低,就一定要证明学历不低,或者因学历低难过的这个圈子。因为,这样的争执,对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来说,毫无意义。一个急需提升阶级的孩子来说,他被逼着跑,不完全是家长促使的,而是他的环境,他的社会理解能力综合所致,自己到达了这个层面,显然比其他孩子更符合中国环境。如何激发理解能力弱的孩子,显然作为教育者和父母需要共同探索的,而不是去遵循某一种言论。言论绝非真理,但是探索,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不应该去抹杀它。
这个问题,更好的解答,就是家长说完贵之后,和孩子一起探讨面对真象的感受,或者面对假象的感受,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做出长期规划。而不是天天去围着细节转这种低效的思维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28

帖子

61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12
超人老爹_ 发表于 2021-10-22 13:19:57
家庭教育中,有两种极其可怕的东西,叫做“付出感”和“牺牲感”。
一旦父母对孩子有了“付出感”和“牺牲感”,就会自觉十分不易十分伟大,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亏欠了自己。当这种感觉传达给孩子,孩子随之产生的就是负疚感,以及安全感的严重缺失。
吃一顿肯德基——这顿饭得花我多少工资。
买一个玩具——为了你这个玩具爸爸妈妈想要的什么什么就不能买了。
孩子的每一点小小的快乐,每一个愿望的实现,都伴随着巨大的负疚感。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压抑自己,因为他不想承受那种负疚感,所以变得愈来愈不敢有愿望。可即使已经最大程度地压抑自己的心声,将愿望减少到最少甚至没有,家长还可能有的说——
养育你,供你读书,我们多么多么不容易。
当初生你,妈妈忍了多少多少委屈受了多少多少的罪。
这个水果妈妈可一口都没舍得吃啊,全给你留着呢,就这么一点,就要多少多少钱,太贵了。

就这些随口的话,经年累月,对一个孩子可能产生多么巨大而恒久的影响,是家长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或者说不愿意去相信的。
还有那种什么妈妈只爱吃鱼头的文章,奉劝大家千万不要给孩子看更不要盲目效仿。
如果一个孩子吃口鱼都要想着妈妈不舍得吃、只让我吃,他吃掉这条鱼的最大收获可能就是彻底明白了什么叫“如鲠在喉”。那这条鱼的钱可就真白花了,不仅白花,还得搭上孩子的心理负担。
我的一个学生家长,有一次专程到学校找我,说儿子的屋子总是很乱很乱,她每天都要花很久给儿子收拾屋子,非常辛苦。可即便她这么辛苦,儿子也不知体谅,说他几句还不爱听,总犯态度,请老师帮忙教育。
我把她的儿子请到办公室,问他:“你需要妈妈每天给你收拾屋子吗?”
儿子回答:“不需要。她一收拾完,我的东西就找不着,我说过不要她收拾,她偏收拾”
我转头告诉他的妈妈:“问题解决了。从今天起,他的屋子,别收拾了”
孩子妈懵了,她绝想不到一个高中班主任老师会这样简单粗暴不着四六地处理问题。
我接着说:“不仅是给他收拾屋子,所有,所有您心里并不愿意做,只要一做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委屈的家务,都可以不做。或者说,如果有一天,他主动请您去帮他收拾屋子,您心里不愿意,都可以拒绝。不高兴做的事,就不做。就是千万不要一边做一边抱怨和数落爱人孩子,那只能让您既受了累还不落好。其实很多时候他们情愿您什么都不做,只要您时刻都能高高兴兴的就好。这比您包揽了所有家务,但一直在为此叨叨唠唠地述说不易、数落他们要让他们心里舒服得多。在咱们的家庭生活中,任何事,您心甘情愿再去做,做就不抱怨,不委屈,因为这件事是我愿意的。如果又委屈又必须抱怨的事,别做。您相信我,您不做饭,他们也不会真把自己饿死,您不洗衣服,他们也不会有一天让自己光着身子出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比什么都不需要做但是必须一直听着唠叨和数落要轻松愉快得多。不高兴咱就罢工。宁当拙妇,别当怨妇。”
孩子妈让我说愣了,说了句会好好想想这些话,就匆匆道别,大概是不开心了。因为她的“付出感”和“牺牲感”,在我这里没有得到认同与支持。
第二天孩子告诉我,他回家后把我的话告诉了他爸,他爸说:“终于遇上个明白人了”
当然,家人自愿选择听数落听叨唠换不做家务的情况另当别论。如果你做着家务数落着家人,而家人看着电视听着你数落,你们双方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到愉悦,那也不赖,这种情况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举例结束,回归到问题本身。
生孩子之前要想好,这孩子是不是我愿意生的?生了之后我能不能负担得起他的成长,精神层面的,经济层面的…大到教育,小到买玩具吃麦当劳去游乐园以及坐超市门口的摇摇车…
孩子是我愿意生的,就别总强调我为了生你受了多少苦忍了多少疼,也别总一遍又一遍地说爸爸妈妈养育你付出了多少多少,怎样怎样的不容易…也不要在带孩子买玩具吃麦当劳去游乐园以及坐超市门口的摇摇车时说,这个钱爸爸妈妈要多么多么辛苦地挣多久多久…
你说你生孩子多疼赚钱多辛苦,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真的理解不了,也不可能做到感同身受。他能感受到的只有强烈的焦虑不安以及负疚感。而你呢,在长期这样的思维惯性中,也会认为为孩子做的每一点都是一种付出和牺牲。养育孩子的快乐,你一点也感受不到。在这个过程中,你逐渐失去了自我。
所以,这种“付出感”和“牺牲感”,除了让双方心理都倍感沉重之外,毫无意义。
而且这种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为了养育你需要多么多么辛苦地工作的话,根本没道理啊。
没有孩子,你就不工作了吗?
如果是的,那生孩子之前千万问好自己,我是愿意选择不工作,还是愿意选择工作然后要一个孩子。
自由选择,自我承担。
无论选了哪个,心甘情愿就好。就是千万别在选了生孩子之后又天天因为自己工作辛苦数落孩子。
生孩子疼,不是孩子的错。
赚钱辛苦,也不是孩子的错。
他们真的不需要为这些而满怀负疚感。
而作为父母的你,也要明白,这些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要尽可能从自己的选择里去感受快乐,那时你会觉得再辛苦都很值得、很开心。
就像我原先总和我闺蜜说,商场里最傻的不是花钱不眨眼的人,也不是什么都不敢买的人,而是犹犹豫豫哆哆嗦嗦地花了钱,买完又开始怎么看这件东西怎么觉得不好的人。
钱都花了,还没落个高兴,冤不冤?
买东西,养孩子,莫不如是。

插一句题外话:同样的道理,在爱情友情中也适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5

帖子

46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6
依然永恒 发表于 2021-10-22 13:20:29
不应该。
一辈子替人懂事的小孩永远不会真的开心。
歉疚得想剜肉还母。大人不会明白的。
对小孩子来说,懂事是个特别糟糕的品质,生下来就愧对全世界,活着只是为了谢罪。
“懂事”之于小孩,就像“奉献”之于员工。它只是上位者给的一面锦旗,虚头巴脑,背后是一个接一个破碎的愿望,一桩又一桩不了了之的心事,一次又一次,最后提都不提。
最终连真实的自己都面目模糊。
没有索要幸福的底气。
嗯,什么都不要。欠的能还清就好。
求世界别讨厌自己,别觉得自己忘恩负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2

帖子

501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1
异呼伤 发表于 2021-10-22 13:20:43
千万别。

我就是在这种愧疚感中长大的,从小到大,父母给我的感觉就是:

我们家好穷,我们赚钱不容易,你一定要懂事,节省,少花钱,任何方面。

如果有那么一次机缘巧合,我们不得不在外面吃一顿肯德基之类的快餐。那他们一定会小心翼翼的把肉都给你,自己几乎不点什么吃的,看着你吃,然后全程感慨这东西好他妈贵,真不划算。
这样的美食,我宁可不吃,也不愿一边承受着这样的羞愧感,来咀嚼这些难以下咽的食材。让自己觉得是自己的任性,贪婪,给父母添了累赘。
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根本就是个负担一般的存在。变得无比自卑,懦弱,畏畏缩缩。丝毫没有尊严。

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够有孩子的话,在外面吃比较贵的东西,我一定会点足三人的分量,和爱人,孩子有说有笑,大鸡腿给自己,因为当爸爸的饭量大,要干活儿。美味的翅根给妈妈,胶原蛋白可以美容。翅中给孩子,那里的肉比较香,嫩,好消化。我要让他知道,我们出来是来打牙祭的,改善伙食的,是出来享受生活的,而不是出来谴责自己的。我们有钱,就多享受。没钱,就适当的享受,想办法赚钱。我们要自信!因为即便生活艰难我们还是可以让自己快乐。孩子你要有安全感,因为你的身后永远有同样自信,同样渴望好日子的父母给你撑腰,我们之间是合作,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雇佣和奴隶关系。

只要有自信,一个人就能变不可能为可能,就能积极的去面对每一天。

知道贵族和土豪本质的区别吗?

就是自信和从容。这是对自己独立人格的足够肯定,对世界的明确观念。

所以贵族没钱了,仍然是贵族。
而土豪破产了,就全都崩塌了。

各位父母,其实你们是有机会给孩子这样一份宝贵的财富的。即便你们没多少钱财。

从父母身上我没等来这些,离他们远远的之后从反思中得到了一点,我这个纯底层的年轻人就觉得自己生活路顺了很多。那么还来得及弥补的你们,是否该反思一下,你要对孩子付的责任,到底都包含哪些呢?

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8

帖子

46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4
qq9435814 发表于 2021-10-22 13:21:37
你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家的经济状况是这个水平,对于某件事的预算大概多少,如果超过了的话爸爸妈妈负担不起。
但是不要用这种口气说:你一分钱不挣,全花我们的,还有脸要这要那?你考试考好了吗?听大人话吗?知不知道养你要花多少钱?知不知道你买这一个东西够我们全家吃几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

帖子

46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8
雪儿依然微笑 发表于 2021-10-22 13:22:11
千!万!不!要!
不要试图用【愧疚感】绑架你的孩子,永远不要!
不要试图用【愧疚感】绑架你的孩子,永远不要!
当一个家长对孩子说“赚钱辛苦,咱家穷”的时候,他的潜台词实际上是在对孩子说:
“你看,我赚钱这么辛苦,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欠我的,你必须得好好听我的话,将来报答我孝敬我,否则你就对不起我!

“你看,我赚钱不容易,咱家又这么穷,所以你不能有欲望,你别指望我给你买着买那,别想报这个班报旅那个游咱家没这条件。你能饿不死长到大就不错了!”

“你看,我都已经这么辛苦赚钱了,可是咱家底子就是这么穷,我即使这么努力了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你生在这么穷的家庭,这就是你的命,你别责怪我。”

这些潜台词,家长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这里面的情绪孩子完全Get到,而且,孩子会把这些情绪打成一个厚厚的包袱背在身上,这个包袱叫做:【愧疚感】

孩子天然是爱父母的,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潜意识里会把这种情绪归咎于自己的身上,认为“都是我的错,才害的爸爸妈妈这么痛苦”。

所以,为了减轻父母的痛苦,孩子会开始做一件事,就是——压抑自己的需求,讨好父母。
比如,当孩子路过学校门口的橱窗,看见一套心仪的芭比娃娃的时候,她会想:“虽然我很想要芭比娃娃,可是,妈妈说过她赚钱很辛苦,我不应该这么不懂事,我不能给妈妈添加压力了。

等她再大一点,到了选大学专业的时候,她心里真正想学的是艺术,但是,如果妈妈对她说:“学艺术太不稳定了,还是学会计好,将来进银行工作,这样总归有个铁饭碗。”
那么这时候,这个孩子会在心里说服自己说:“虽然我很想学艺术,可是,妈妈把我养大很不容易,我不应该做让妈妈伤心的事,我还是选择让妈妈高兴的专业吧。
再过两年,她交了男朋友,男生提出想跟她发生关系,她心里感觉有些抗拒,觉得现在这个阶段就做这件事有点太快了,可她转念又一想:“他平时对我这么好,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如果拒绝了他,他会不会伤心?他会不会觉得我不够爱他?”

就这样,她习惯于在关系中过度替对方着想,她习惯于过度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对方为她付出一分,她就觉得自己欠了对方十分,宁可委屈自己的意志,也要让对方满意
她不敢拒绝,也不敢坚持自己的主见,她不敢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她一步一步地丧失了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就这样,她一步一步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讨好型人格
每一个讨好型人格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控制型的家长。
这些家长用什么来控制孩子呢?用愧疚。
从小在孩子耳边播放这样的背景音乐:“你看我多辛苦,你看我多不容易。父母永远是最爱孩子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啊,爸爸妈妈打你骂你都是为你好,你长大就知道了……”
不断强调自己为养孩子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让孩子始终处于一种“亏欠父母”的愧疚感中,以此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
在愧疚感中长大的孩子,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根据我从事情绪管理工作这些年观察,这种孩子长大后大体上会呈现两种状态:
一种情况,如上文所说,成为一个讨好者。
这类人压抑自己的需求,为父母而活,不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听从父母的安排,又觉得人生没有成就感,每天活在煎熬与纠结中。在亲密关系中容易过度讨好伴侣,缺乏自己的底线,容易在感情中吃亏受伤。
另一种情况,则是彻底成为一个叛逆者。
这类人处处跟父母反着来,父母让好好学习,偏不学;父母让好好找个工作,偏不找,或者三天两头换工作,混一天算一天。这类人会在某些方面非常放纵自己,如纵酒,纵性,纵食,过量满足自己的欲望,实际上潜意识是在报复父母。
这两类人,表面上看起来很相反,实质上有一点相同的,就是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人格。
因此,这两种情况的人,要想真正地“站起来”,需要花费很大的力量,要去重新认识一遍自己的心理发育过程,重新建立一遍自己的人格。这个过程普通人自己几乎无法完成,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协助。我本人就是从第一种情况里走出来的,这条路我走了7年(在心理老师郝敬红老师的帮助下),才真正完成了自我的重建。
(注:我自己的愧疚感并不是来源于“赚钱辛苦咱家穷”这个点,而是来源于我的原生父母关系不和睦,我的童年里充斥着父母争吵和指责,而孩童会把父母的争吵归咎于“都是我的错”。在父母长达四年闹离婚的日子里,我妈妈一个人照顾我,确实为我付出了很多,同时也确实把她承受不了的那部分负面情绪传导给了我,在这个过程中我循着本能也产生了“妈妈这么痛苦都是我的错”的愧疚感。)
综上所述,我建议父母尽量不要采取“赚钱辛苦,咱家穷”这种表达方式,因为这种表达的副作用太大了,它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挥之不去的愧疚感,让孩子背着重重的包袱行走,它会把孩子小小的自我压垮掉,最终成长为一个压抑自我的讨好者,或放纵自我的叛逆者。
那么有些家长朋友读到这里,可能会觉得很委屈:“那我不说赚钱辛苦,我说什么呢?怎样才能让孩子知道珍惜金钱,知道生活不易呢?如果我一直不告诉孩子赚钱辛苦,那孩子万一对钱没概念,将来乱挥霍怎么办? ”
接下来,我就要重点讲一讲这个问题的解法了。
去年这个时候,我接到一位妈妈的咨询,这位妈妈问我:“孩子总是无限度地问我索要玩具,我的经济实在快要承担不了了,该怎么办?”
我反问了她一个问题,我说:“你的底线是什么?”
她停了一下,问我:“什么是底线?”
我说:“底线,就是你承受力的最低限度。比如,你一个月最多花多少钱给孩子买玩具,是你承受力的极限,你能不能说个具体数字给我?”
她想了想,说:“我算了一下,大概一个月拿100元给孩子买玩具是我的极限。”
我说:“很好,那么100元就是你的底线。下次孩子再跟你要玩具的时候,你就这样跟他说
——孩子,妈妈赚的钱是有限的,妈妈一个月可以最多拿出100元给你买玩具,再多的钱妈妈也没有了。妈妈答应你,每个月会专门给你留100元买玩具,至于这100元怎么分配,由你自己来把握。
这,就是我的解决方法——底线法。
底线法最好的一点在于:它真正保护了家长的需求。
家长不是神,家长的赚钱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家长能够给予孩子的钱也是有限的。
作为父母,你不需要像一个神一样,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没必要,你也做不到。
你只需搞清楚自己的底线:先留出一大部分钱,满足你自己的需求,和整个家庭的需求,然后,留出你能承受的一小部分钱,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就可以了。
当父母的需求得到了保护,父母心理就不会有匮乏感;父母心理没有了匮乏感,自然就不会传给孩子愧疚感。
前些天,有一个找我咨询的女生说:“巴赫老师,我现在考研,要报复习班和租房子,需要跟父母要一大笔钱,可是我心里非常非常害怕开这个口,怎么办?”
我问:“是你爸妈的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持你考研吗?”
她说:“不是的,我爸妈经济条件还好。可问题是,之前每次他们给了我钱之后,我能从他们的表情和语气里感觉到,他们又为我出了一次血,他们很心疼这个钱。我觉得自己心理压力特别特别大,我很害怕这次自己拿了钱又考不上,万一考不上,父母的钱就白花了。”
在这个案例中,这位女生的父母就犯了一个错误:他们没有提前核对自己的底线。
如果是他的父母此刻就在我面前的话,我依然会让他们核对自己的底线——在不影响你心情的情况下,你最多能为孩子考研付出多少钱?
我建议父母们,千万不要一边拿出一大笔钱支持孩子学习,另一边自己内心又觉得很亏空,很委屈,然后拼命地跟孩子说自己赚钱不易,试图从孩子身上捞回些什么。
你真的不必这么做。
如果你的经济状况真的不那么宽裕,你只需要核对自己的底线,并如实告诉孩子就好,比如:“爸爸的经济能力有限,这次考研爸爸只能给你一半的钱,另一半,要靠你自己想办法去赚了。”
作为孩子,我特别特别希望听到父母如实的表达自己能力有限,我特别特别希望看到父母为自己的底线负责的样子!
因为,只有爸爸妈妈先为自己的底线负责了,大人心里才不会委屈,才不会有不甘心,这样,孩子也不用为大人感到愧疚了!
我们就都自由了,都安生了。
其实,只给孩子一半钱也没关系,他可以开开心心地拿着一半的钱先报一半的复习班,然后一边复习,一边想办法做兼职给自己挣钱,等挣够了再去报另一半的班。
哪怕复习的慢一点,多考一年,也没关系。只要他的心里是清清凉凉的,不背着愧疚感包袱的,那么只要他一步一步地按自己计划去赚钱,去复习,他自然会有考上的时候。
一个人,处于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他所散发出来的能量状态是截然不同的。
当一个人背着愧疚感面对考试的时候,哪怕他租着最好房子,报着最贵的复习班,可是,他内心深处的压力是巨大的,这种压力会吞噬他,压垮他,他每向前走一步,耗费的精力可能是别人的好几倍。
而另一个人,他不背任何包袱,一身轻松,哪怕他没钱租房子,就在学校的走廊里就着廊灯复习,哪怕他报不起复习班,自己copy资料自己啃,即便如此,他内心深处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他的注意力就不容易被分散,他专注于自己手中的事,一步个脚印的走在自己的节奏里,走着走着,自然就走到了终点,获得了胜利。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背上了愧疚感的包袱,请你马上把它卸下来,把它还给你的父母。
允许父母自己为自己的底线负责,你不必替父母的情绪过度负责,不要让父母的匮乏感污染了你的心理健康。
补充:评论区有朋友问,那么当家长对自己说“赚钱辛苦咱家穷”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呢?
这里我给一个措辞模板,供大家参考:“爸爸,你知道吗,当你这么说的时候,我心里感觉非常愧疚,我感觉到压力很大。其实,如果你给不了我那么多钱,也没关系的,我不希望你给我一笔你负担不了的钱,然后你自己心里也难受着,这样我也很难受。所以,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个具体范围,你最多能给我多少钱?剩下的部分,我自己负责去赚也可以的。我只需一个确定感,你给我一个准话就可以了。”
那么有些朋友可能会问:我用这种方式跟父母沟通了,还是没用,怎么办?
这种情况,说明你的父母目前不具备为自己的底线负责的能力,遇到这种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早争取经济独立,拉开和父母的接触面积,通过自己奋斗获得独立,从而早日掌握自己人生的话语权。
【end】想向我私密提问,约我一对一付费咨询的朋友,直接来我的微信公众号【巴赫爱喝胡辣汤】。
我的书《不做情绪的奴隶》(巴赫爱喝胡辣汤 著)收录我近年来情绪管理文章的总集,在京东,淘宝,当当等各大网站有售,全国新华书店也有售。需要收藏我以往文章纸质版的朋友可以考虑购买,不想看旧文章,只想看新文章的朋友直接关注公众号就可以了。
戳此链接快速下单购书:https://item.jd.com/12533816.html?dist=j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

帖子

48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0
SBX94500 发表于 2021-10-22 13:22:35
之前和老公去个小日料店吃饭,他身后那桌来了一对父子,应该是买的大众点评的一个券,那个父亲以为是自助,服务员说不是自助之后那个父亲开始絮叨:“哎呀,我以为是自助,觉得挺实惠,你们这个一点不实惠。”一边反复说着,一边选套餐里的菜品。选完了:“你们可真坑人,就这点东西要280块钱。”孩子要的乌冬面。
先上的酒水,那个父亲让孩子喝点:“尝尝这么贵的酒啥滋味儿!啊?哈哈…” 那个孩子看起来像是初中生的样子,我全程能听到那个父亲说话的嗓门,那个孩子的声音我没有听到过。
直到我们结账要离开,那个父亲还在说:“嗨呀,这乌冬面不好吃吧?比不上手擀面吧?”我只看见那孩子低着头放下了筷子。
真的太尴尬太难过了,觉得东西贵,可以不吃,券又不是不能退。如果要吃,就不要叨叨个没完,这只会让孩子经历尴尬难过的一餐。讲道理那个店的食物做的挺好吃的,好好让孩子吃顿饭不好吗?
道理可以回家讲,但不要在外面这样,真的让孩子很难堪,又会有负罪感。
不要在外面以问题描述中的方式表达经济紧张,问题描述中的孩子还小一点,我遇见的这对父子,孩子已经是个少年了,他对这种方式表现出了自卑情绪。
这个事已经过去了挺久,事实上这个父亲一直在大声喋喋不休的批评每一个菜品,有时候甚至要说两遍。很多话我已经忘了,就记得这些了。
那是个很安静的小店。算上我和我老公,一共就四五桌人,那个父亲的声音显得十分突兀,首先他就很吵,然后内容也让孩子很难受。
很可能他问了孩子想吃什么,孩子选了日料,他也真的带孩子来了,我坐的位置正对门口,我是看见他们进来的,那个孩子当时看起来很高兴。结果这个父亲一直批评这个菜,如果这个父亲没钱,孩子会有负罪感,觉得自己浪费钱了,很蠢,其实父母的辛苦和经济水平当孩子的都知道,比如我爸是个大货车司机,我一直知道他很辛苦,是靠强度很大的体力劳动在换钱。因此我也从不会瞧不起体力劳动者,因为我知道他们的辛苦,评论区有人说我满满的优越感,这我是不认的,我没有任何优越感。
如果这个父亲有钱,但还在这么说,孩子也会觉得尴尬,因为这就不是钱的问题了,安静的小店就听见这个父亲的嗓门了,而且还在不停的贬低食物,公共场合至少不要打扰别人吧。我和我老公因为坐的离他们近,真的被迫听了好久。
既然题主问的是要不要表现出家庭不富裕,那我们假设这个父亲不富裕。
每个人口味不同,这个父亲觉得这顿饭不好吃,但我觉得还是应该看孩子高不高兴,毕竟从他的表现来看,他是不会为了自己跑来吃这个的。是好心,是为了孩子。那么就看看孩子高不高兴就好了啊,出了门路上问问孩子觉得怎么样,正常讨论觉得好吃不好吃没问题的啊,但不要说“看你选的地方,又难吃又贵,这一顿280,能吃啥啥啥了,或者你爸一天的工资了” ,这会让孩子很愧疚,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很多事大人看明白了,但孩子没有,道理可以讲,但没必要让孩子这么难过。人总是很在意亲近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的。
说回经济条件这事,要在没外人的时候说,而且也有必要去讲,有些孩子心里没数,比如这个日料,可以问孩子喜不喜欢吃,喜欢的话:“说实话,这顿饭对我来说挺贵,我舍不得,你喜欢,你就应该多努力,希望以后你能把这样的一顿轻松买单,其实还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是以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无法体验到的,没钱不比人低一等,但能见识到更多东西,好好学习你就有可能见识体验那些更好的东西。如果孩子说不喜欢:“ 我也觉得不怎么好吃,不过我们至少也尝过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东西值得去尝试,但这些尝试目前对我来说挺贵…”话还是绕到让孩子努力学习,还可以再说说自己生活的不易,希望孩子以后能不走这样的路。一般的孩子都能听得进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江东一女

青年

  • 主题

    6

  • 帖子

    16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