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10-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一个月前某一天,放学后幼儿园老师将我留了下来,说有话要对我说。
(放心好了,一般这个时候能留下来的,那绝对不是什么好话。)
我心里打着小鼓,想着:
千万别是把班里哪个孩子给打了,或者干了什么捣蛋出格难以收场的事情。

结果还好,老师只是告诉我:“一妞这个孩子呢,到了中班,有一点没规矩,还有些不专注。”

我瞬间抓住谈话的关键词:“没规矩”、“不专注”
当然,老师可都是有理有据的,具体事例轮番验证:
    老师讲知识点的时候,她非要和别的孩子聊天,有时还会东张西望,不知道注意力都跑到哪里去了。中午午睡的时候,她非要下床去捡个树叶儿,不遵守规矩。吃饭的时候弄的哪哪都是,喜欢乱搞。手工课上,不听老师详细讲解具体要做什么,就已经自己撸起袖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大搞一番。

末了,老师还是非常委婉非常给我面子的给出了一些解释:
一妞可能是因为在国外出生,从小又去过很多地方,所以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很多,就没有耐心去专注听别人在讲些什么。还有可能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的放养态度,使她过于自由散漫,不守规矩,过于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

看看,老师还是挺有水平的,一番话下来,说得我是面红耳赤。

深入反思,确实,这些毛病,我们在家也发现了,比如:
    平时,她就特别喜欢收集路边的小石子、蜗牛壳和树叶吃饭的时候,她总喜欢自己把各种食材饭菜混合在一起,美名其曰“我自己做一个独特的口味”平时我们要告诉她一些新鲜的事物,她总会争着说:“这个我知道,这个我知道”,以此来找到她小小的优越感。

4岁之前,我们也非常尊重她的想法,事事都要先问她的意见,由此也导致了她是一个非常有自己主意的孩子,只要她拿定的主意的事,没有充足的理由是很难改变的,而且她懒散随意的模样,简直是我和一爸的复刻升级版,因为我俩都是特别随意自由散漫又不拘小节的人。

和老师谈完话,我也跟一妞在回家路上来了一个深入聊天,我详细的问了她如何看待自己在学校的表现。

这个傻妞还很自豪的告诉我:她是他们班最皮的女生!

没错,还特别得意
“皮一下很开心”的小表情让我哭笑不得。

因为属猴,她总是觉得自己像个小皮猴一样,是一件特别有趣且自豪的事情。

我问:
上课为什么不听老师讲?

那是因为老师讲的这段话让她想起一段自己有趣的经历,迫不及待想讲给自己的好朋友听。

我问:
睡觉时为什么想下床去捡树叶?
那是因为她觉得那个叶子特别漂亮,想捡回家给妈妈看。

我问:
手工课为什么不认真听老师讲解完,就自己大搞一番?

那是因为她听到那个主题就激动不已,想到好多好玩的事,想立马上手干。

她的解释让我觉得好像都还蛮有道理的,但是这些也确实违反了班级的规矩,会让老师觉得难以管理。
你看,这样说,好像我是在给自己的孩子找借口。
其实不是!
只是直到老师把我留堂谈话,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些之前我就看到的小毛病和小个性,在学校竟然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学校首先是一个群体,一个班30多个孩子,老师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里所想。

对于老师而言,最看重的KPI品质,当然就是守规矩和专心听讲

想要在学校有好日子过,有些规矩该守还是得守。否则好事老师肯定不会想起皮猴,坏事即使没做也会先安到皮猴身上。这也是学校生存的“潜规则”。

当然,4岁本来就是我计划给她好好立规矩、教一教她在社交场合应该遵守的礼仪的关键时期,只不过自己没有被训话之前,未发觉这是一个多么严肃且紧急的问题。

真的很矛盾,我们必须在个性和共性中去做一个取舍,在某些场合里,尤其是在集体和公众场合,不能过于自由奔放。更何况我们国家的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团体意识比较强的文化,融入集体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

如何让孩子既能自由发挥,又能在公众的场合不显得很突兀?

这就是一个需要寻找中间尺度的问题。

为了这个问题,我最近一直在纠结徘徊,到底尺度放在什么程度比较合适?
后来和老公商量以后,我们得出了结论:
基本规矩、社会礼仪、班级礼仪,还是必须要严格遵守的。
倒不是我们给她专门设立什么条条框框,而是想让她在一个集体里日子可以“好过”一些。
在遵守集体的规矩的前提之下,才能去谈什么自己的想法与自由的意志。




启动坏妈妈模式


确定了这样的“行动方针”,我就开启了“立规矩”的坏妈妈模式。
为什么说是坏妈妈模式呢?

因为一旦开始用这些规矩要求她,就会发现:
孩子确实自由散漫惯了,时时刻刻会触碰规矩的底线,这时就不得不扮演一个不停纠错挑刺的“坏人”。很多时候,她并不是不明白不理解规矩,而是明知故犯,明明知道那条底线就在那里,一定要反复试探,边试探边观察我的神情,试图悄悄的突破我的底线。

为了突破底线,她的套路实在是太多了!比如:
    当我直抒胸臆的讲道理,人家会伶牙俐齿的用各种样各样的话来怼得我哑口无言。

    当我启用“玩个游戏渗透道理”所谓的“高级教育方法”,也会在她的火眼晶晶下立马现出原型,她一句“妈妈咱们换个游戏”见招拆招,我的良苦用心就瞬间破功。

    当我好不容易找到主动权,编个故事讲道理,人家一副嬉皮笑脸地模仿我说话,或者篡改故事走向的皮猴样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当我有些生气,表明我在很严肃的讲事情时,人家立马变身通情达理的乖孩子,频频点头称是,接话接的完美无缺,嘿,啥道理都懂得精透,还能举一反三,接下来就是拍胸脯保证:“妈妈我下次一定好好的表现”,但是前脚说完,三秒不到,立马变回原形,该咋还咋,气得我是七窍生烟。
不得已,有一些基本的规矩,只好动用简单粗暴模式
好言相劝你不听呀,那怎么办?
只能换上一副凶巴巴的面孔,怒吼一嗓子,先从气势上震慑住她。
(讲到这里,有的人肯定要说:“你可是育儿博主啊,你怎么能凶巴巴地吼孩子呢?” OK,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不用往下看了,育儿博主怎么啦?育儿博主就不能吼孩子了?)

对待小皮猴,有时还真得绷着一张凶巴巴能吃人的脸,眉毛挑高,音量拔高,拿出狮子的气势,她才意识到我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但是小皮猴见风使舵本领一流,除了嬉皮笑脸的无赖方法,人家还有看家本领:满地撒泼打滚

这一招在爷爷奶奶面前,那可真是屡试不爽,每每使出杀手锏入门级别,爷爷奶奶就已经匍匐在地,像奴隶一般,跪拜向她。
此时,她要是骑到爷爷奶奶头上拉屎撒尿,爷爷奶奶都会夸赞到“真香!”

坏妈妈开启了狮子怒吼功,小皮猴当然也要在气势上赢我一把,最近我真的很同情我们家邻居,他们一定也在疑惑是谁家的小屁孩整天撒泼打滚尖叫哭闹。

当然初级撒泼打滚对我和孩子她爸是没用的,对待我们,那得拿出更高级别的杀手锏:小皮猴善于观察,发现爸爸妈妈在公共场合很要面子,一般这招在公共场合使用,武力值翻翻,很有可能很快达成她的心愿。

于是马路上,我和孩子她爸最近也成了路人眼里“熊孩子的家长”,任由孩子在马路上撒泼打滚。

就说说昨天吧,她因为一点小事(小到我都记不清起因了),启初是在等电梯时,在我们楼一众邻居的注目礼下,撒泼打滚,我忍着不发作冷处理。

回到家,立马在儿童房躺倒在地踹着沙发和婴儿床,那个架势,恨不得把我给二宝新买的可爱的婴儿床和沙发踹烂,配合上尖锐的大吼大叫、眼泪飞飙。

我努力深呼吸,坐在我的卧室里等她发泄完,期待她冷静下来,再与她好好对话,但是她嘴里开始嘟嘟囔囔说起一些非常过分的话:
“妈妈太坏了,我要换一个妈妈”
“我不要在家里呆了,我要去爷爷奶奶那里”
“妈妈根本不爱我,只有奶奶爱我”
“哼,不听我的,我就偏要捣乱”

听到这些话,刀刀扎心,我承认我修炼不足,血压飙升,冷静不了,冲过去也对着她大骂:“坏人都让我做了,我是坏妈妈,我是那个必须讲规矩的妈妈,你爷爷奶奶好,不讲规矩,你蹦到他们头上拉屎撒尿他们都乐得合不拢嘴!我不爱你,就你爷爷奶奶爱你,不管你的人就是爱你是吧!”

家里场面乱成一团,最终以我重重地摔了两本书作为结束。

两本书重重地落到地上,一妞有点吓住了,然后就自己躲到角落里哭。

说实话,那时我也想哭,我一直都在提醒自己不要变成一个面目可憎的妈妈,可是最近为了给她立规矩,我自己也觉得自己开始面目可憎起来。
明明可以轻轻放过的小毛病,我会逮着机会大讲道理
明明我让一步也许大家就高高兴兴的,我必须要让她站正站直给我好好的听话,再反复强调规矩

为了让规矩不流于表面,还配备了“识字”的鸡娃内容,试图通过坚持一项学习任务来达到磨炼她“不专注”这个毛病的目的。

在我眼里,她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可爱自信的孩子,我也很为她自豪,但是我还是希望她能更守规矩一点,不为别的,就为她自己在集体里能有一个相对舒适处境,不要因为所谓的“不守规矩”遭到老师的白眼或者排挤。
但另一方面,我又怕我管的太严,她丧失了自信大胆的优点。

正是如此,我变成了孩子眼里那个大坏人,尤其有如同奴隶一般跪舔她的爷爷奶奶的陪衬,我这个大坏人真的是坏到不能再坏了。

孩子那句“我要换妈妈”的话,真的是扎痛了我的心,为此,我还偷偷抹了几把眼泪。

每次训她的时候,她都瞪着噙有泪水的大眼睛,恨恨地瞪着我。

我妈妈以前经常说的一句话,最近时时在我脑海回荡:
“以前我教训你的时候,你就是恨恨地瞪着我,握紧了拳头,恨不得冲上来咬我一口。我当时就想,哪怕你不认我这个妈妈,哪怕你觉得我是个后妈,有些话我该说必须说,有些事我该管必须管。早晚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的!”

真的,我小的时候,挨打挨骂的时候,确实心里很恨,加上单亲家庭,没人会护着我。
我当时也想,我以后绝对不能成为被孩子恨的妈妈!
但是现在我成了妈妈,我也成了孩子眼里的“坏妈妈”,我也收获了这样恨恨地眼光,心理太不是滋味了,此时我才能站在我妈妈的立场,体会到她的心情与难处,我现在真的很感谢我妈妈以前那样严格教育我。
(打这段话的时候,我的眼泪又落下来了。)

我和我妈妈早晨也在吐槽这件事,我妈妈说:小孩子生气就胡说八道,你不用当回事,她其实早都忘了,你该严格要求还要严格要求!

对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可以这样严格要求孩子,其他还有谁会想做这个坏人呢?

和我妈比起来,我还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弱了,孩子两句气话和那一个眼神,就让我愧疚自责抹眼泪好几天,但是在孩子面前还要继续装扮回严厉的面孔。

我也在想:是不是我还是缺少一些教育的技巧,应该再多看点教育的书,但是纸上谈兵易,生活中孩子不按套路出牌的时候,你不得不使用一些书上“政治不正确”的方法才能达成效果。书上永远不会教我如何有技巧的做一个“坏妈妈”,书上的“政治正确”只会让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太差劲了,怎么就做不到永远心平气和,又有爱又有效,温柔又坚定呢?
我想这可能不是我一个人的困惑,也是很多妈妈都有的困惑。

看到这个题目,就想来记录一下,在“个性与共性”,“个体与集体”的选择里我与一妞的故事。

但是回答的结尾,我想说:尊重不等于放纵
我可以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我也要教会她在集体里的社交法则,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尊重天性个性发展是在一定边界范围下的,这个边界是来确保孩子不会被排挤孤立格格不入的,可以在未来的社交生活中不仅仅收获我的尊重,而是收获身边大多数人的尊重。
而放任则是完全忽略这些外部规则,反而会让孩子今后的日子非常难过,毕竟人是有社会属性的,这样的做法忽略了孩子未来的社交需求,并不是真正的尊重。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48

主题

48

帖子

646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46
胖胖龙龙灯 发表于 2021-10-22 18:15:41
一个月前某一天,放学后幼儿园老师将我留了下来,说有话要对我说。
(放心好了,一般这个时候能留下来的,那绝对不是什么好话。)
我心里打着小鼓,想着:
千万别是把班里哪个孩子给打了,或者干了什么捣蛋出格难以收场的事情。

结果还好,老师只是告诉我:“一妞这个孩子呢,到了中班,有一点没规矩,还有些不专注。”

我瞬间抓住谈话的关键词:“没规矩”、“不专注”
当然,老师可都是有理有据的,具体事例轮番验证:
    老师讲知识点的时候,她非要和别的孩子聊天,有时还会东张西望,不知道注意力都跑到哪里去了。中午午睡的时候,她非要下床去捡个树叶儿,不遵守规矩。吃饭的时候弄的哪哪都是,喜欢乱搞。手工课上,不听老师详细讲解具体要做什么,就已经自己撸起袖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大搞一番。

末了,老师还是非常委婉非常给我面子的给出了一些解释:
一妞可能是因为在国外出生,从小又去过很多地方,所以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很多,就没有耐心去专注听别人在讲些什么。还有可能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的放养态度,使她过于自由散漫,不守规矩,过于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

看看,老师还是挺有水平的,一番话下来,说得我是面红耳赤。

深入反思,确实,这些毛病,我们在家也发现了,比如:
    平时,她就特别喜欢收集路边的小石子、蜗牛壳和树叶吃饭的时候,她总喜欢自己把各种食材饭菜混合在一起,美名其曰“我自己做一个独特的口味”平时我们要告诉她一些新鲜的事物,她总会争着说:“这个我知道,这个我知道”,以此来找到她小小的优越感。

4岁之前,我们也非常尊重她的想法,事事都要先问她的意见,由此也导致了她是一个非常有自己主意的孩子,只要她拿定的主意的事,没有充足的理由是很难改变的,而且她懒散随意的模样,简直是我和一爸的复刻升级版,因为我俩都是特别随意自由散漫又不拘小节的人。

和老师谈完话,我也跟一妞在回家路上来了一个深入聊天,我详细的问了她如何看待自己在学校的表现。

这个傻妞还很自豪的告诉我:她是他们班最皮的女生!

没错,还特别得意
“皮一下很开心”的小表情让我哭笑不得。

因为属猴,她总是觉得自己像个小皮猴一样,是一件特别有趣且自豪的事情。

我问:
上课为什么不听老师讲?

那是因为老师讲的这段话让她想起一段自己有趣的经历,迫不及待想讲给自己的好朋友听。

我问:
睡觉时为什么想下床去捡树叶?
那是因为她觉得那个叶子特别漂亮,想捡回家给妈妈看。

我问:
手工课为什么不认真听老师讲解完,就自己大搞一番?

那是因为她听到那个主题就激动不已,想到好多好玩的事,想立马上手干。

她的解释让我觉得好像都还蛮有道理的,但是这些也确实违反了班级的规矩,会让老师觉得难以管理。
你看,这样说,好像我是在给自己的孩子找借口。
其实不是!
只是直到老师把我留堂谈话,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些之前我就看到的小毛病和小个性,在学校竟然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学校首先是一个群体,一个班30多个孩子,老师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里所想。

对于老师而言,最看重的KPI品质,当然就是守规矩和专心听讲

想要在学校有好日子过,有些规矩该守还是得守。否则好事老师肯定不会想起皮猴,坏事即使没做也会先安到皮猴身上。这也是学校生存的“潜规则”。

当然,4岁本来就是我计划给她好好立规矩、教一教她在社交场合应该遵守的礼仪的关键时期,只不过自己没有被训话之前,未发觉这是一个多么严肃且紧急的问题。

真的很矛盾,我们必须在个性和共性中去做一个取舍,在某些场合里,尤其是在集体和公众场合,不能过于自由奔放。更何况我们国家的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团体意识比较强的文化,融入集体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

如何让孩子既能自由发挥,又能在公众的场合不显得很突兀?

这就是一个需要寻找中间尺度的问题。

为了这个问题,我最近一直在纠结徘徊,到底尺度放在什么程度比较合适?
后来和老公商量以后,我们得出了结论:
基本规矩、社会礼仪、班级礼仪,还是必须要严格遵守的。
倒不是我们给她专门设立什么条条框框,而是想让她在一个集体里日子可以“好过”一些。
在遵守集体的规矩的前提之下,才能去谈什么自己的想法与自由的意志。




启动坏妈妈模式


确定了这样的“行动方针”,我就开启了“立规矩”的坏妈妈模式。
为什么说是坏妈妈模式呢?

因为一旦开始用这些规矩要求她,就会发现:
孩子确实自由散漫惯了,时时刻刻会触碰规矩的底线,这时就不得不扮演一个不停纠错挑刺的“坏人”。很多时候,她并不是不明白不理解规矩,而是明知故犯,明明知道那条底线就在那里,一定要反复试探,边试探边观察我的神情,试图悄悄的突破我的底线。

为了突破底线,她的套路实在是太多了!比如:
    当我直抒胸臆的讲道理,人家会伶牙俐齿的用各种样各样的话来怼得我哑口无言。

    当我启用“玩个游戏渗透道理”所谓的“高级教育方法”,也会在她的火眼晶晶下立马现出原型,她一句“妈妈咱们换个游戏”见招拆招,我的良苦用心就瞬间破功。

    当我好不容易找到主动权,编个故事讲道理,人家一副嬉皮笑脸地模仿我说话,或者篡改故事走向的皮猴样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当我有些生气,表明我在很严肃的讲事情时,人家立马变身通情达理的乖孩子,频频点头称是,接话接的完美无缺,嘿,啥道理都懂得精透,还能举一反三,接下来就是拍胸脯保证:“妈妈我下次一定好好的表现”,但是前脚说完,三秒不到,立马变回原形,该咋还咋,气得我是七窍生烟。
不得已,有一些基本的规矩,只好动用简单粗暴模式
好言相劝你不听呀,那怎么办?
只能换上一副凶巴巴的面孔,怒吼一嗓子,先从气势上震慑住她。
(讲到这里,有的人肯定要说:“你可是育儿博主啊,你怎么能凶巴巴地吼孩子呢?” OK,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不用往下看了,育儿博主怎么啦?育儿博主就不能吼孩子了?)

对待小皮猴,有时还真得绷着一张凶巴巴能吃人的脸,眉毛挑高,音量拔高,拿出狮子的气势,她才意识到我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但是小皮猴见风使舵本领一流,除了嬉皮笑脸的无赖方法,人家还有看家本领:满地撒泼打滚

这一招在爷爷奶奶面前,那可真是屡试不爽,每每使出杀手锏入门级别,爷爷奶奶就已经匍匐在地,像奴隶一般,跪拜向她。
此时,她要是骑到爷爷奶奶头上拉屎撒尿,爷爷奶奶都会夸赞到“真香!”

坏妈妈开启了狮子怒吼功,小皮猴当然也要在气势上赢我一把,最近我真的很同情我们家邻居,他们一定也在疑惑是谁家的小屁孩整天撒泼打滚尖叫哭闹。

当然初级撒泼打滚对我和孩子她爸是没用的,对待我们,那得拿出更高级别的杀手锏:小皮猴善于观察,发现爸爸妈妈在公共场合很要面子,一般这招在公共场合使用,武力值翻翻,很有可能很快达成她的心愿。

于是马路上,我和孩子她爸最近也成了路人眼里“熊孩子的家长”,任由孩子在马路上撒泼打滚。

就说说昨天吧,她因为一点小事(小到我都记不清起因了),启初是在等电梯时,在我们楼一众邻居的注目礼下,撒泼打滚,我忍着不发作冷处理。

回到家,立马在儿童房躺倒在地踹着沙发和婴儿床,那个架势,恨不得把我给二宝新买的可爱的婴儿床和沙发踹烂,配合上尖锐的大吼大叫、眼泪飞飙。

我努力深呼吸,坐在我的卧室里等她发泄完,期待她冷静下来,再与她好好对话,但是她嘴里开始嘟嘟囔囔说起一些非常过分的话:
“妈妈太坏了,我要换一个妈妈”
“我不要在家里呆了,我要去爷爷奶奶那里”
“妈妈根本不爱我,只有奶奶爱我”
“哼,不听我的,我就偏要捣乱”

听到这些话,刀刀扎心,我承认我修炼不足,血压飙升,冷静不了,冲过去也对着她大骂:“坏人都让我做了,我是坏妈妈,我是那个必须讲规矩的妈妈,你爷爷奶奶好,不讲规矩,你蹦到他们头上拉屎撒尿他们都乐得合不拢嘴!我不爱你,就你爷爷奶奶爱你,不管你的人就是爱你是吧!”

家里场面乱成一团,最终以我重重地摔了两本书作为结束。

两本书重重地落到地上,一妞有点吓住了,然后就自己躲到角落里哭。

说实话,那时我也想哭,我一直都在提醒自己不要变成一个面目可憎的妈妈,可是最近为了给她立规矩,我自己也觉得自己开始面目可憎起来。
明明可以轻轻放过的小毛病,我会逮着机会大讲道理
明明我让一步也许大家就高高兴兴的,我必须要让她站正站直给我好好的听话,再反复强调规矩

为了让规矩不流于表面,还配备了“识字”的鸡娃内容,试图通过坚持一项学习任务来达到磨炼她“不专注”这个毛病的目的。

在我眼里,她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可爱自信的孩子,我也很为她自豪,但是我还是希望她能更守规矩一点,不为别的,就为她自己在集体里能有一个相对舒适处境,不要因为所谓的“不守规矩”遭到老师的白眼或者排挤。
但另一方面,我又怕我管的太严,她丧失了自信大胆的优点。

正是如此,我变成了孩子眼里那个大坏人,尤其有如同奴隶一般跪舔她的爷爷奶奶的陪衬,我这个大坏人真的是坏到不能再坏了。

孩子那句“我要换妈妈”的话,真的是扎痛了我的心,为此,我还偷偷抹了几把眼泪。

每次训她的时候,她都瞪着噙有泪水的大眼睛,恨恨地瞪着我。

我妈妈以前经常说的一句话,最近时时在我脑海回荡:
“以前我教训你的时候,你就是恨恨地瞪着我,握紧了拳头,恨不得冲上来咬我一口。我当时就想,哪怕你不认我这个妈妈,哪怕你觉得我是个后妈,有些话我该说必须说,有些事我该管必须管。早晚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的!”

真的,我小的时候,挨打挨骂的时候,确实心里很恨,加上单亲家庭,没人会护着我。
我当时也想,我以后绝对不能成为被孩子恨的妈妈!
但是现在我成了妈妈,我也成了孩子眼里的“坏妈妈”,我也收获了这样恨恨地眼光,心理太不是滋味了,此时我才能站在我妈妈的立场,体会到她的心情与难处,我现在真的很感谢我妈妈以前那样严格教育我。
(打这段话的时候,我的眼泪又落下来了。)

我和我妈妈早晨也在吐槽这件事,我妈妈说:小孩子生气就胡说八道,你不用当回事,她其实早都忘了,你该严格要求还要严格要求!

对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可以这样严格要求孩子,其他还有谁会想做这个坏人呢?

和我妈比起来,我还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弱了,孩子两句气话和那一个眼神,就让我愧疚自责抹眼泪好几天,但是在孩子面前还要继续装扮回严厉的面孔。

我也在想:是不是我还是缺少一些教育的技巧,应该再多看点教育的书,但是纸上谈兵易,生活中孩子不按套路出牌的时候,你不得不使用一些书上“政治不正确”的方法才能达成效果。书上永远不会教我如何有技巧的做一个“坏妈妈”,书上的“政治正确”只会让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太差劲了,怎么就做不到永远心平气和,又有爱又有效,温柔又坚定呢?
我想这可能不是我一个人的困惑,也是很多妈妈都有的困惑。

看到这个题目,就想来记录一下,在“个性与共性”,“个体与集体”的选择里我与一妞的故事。

但是回答的结尾,我想说:尊重不等于放纵
我可以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我也要教会她在集体里的社交法则,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尊重天性个性发展是在一定边界范围下的,这个边界是来确保孩子不会被排挤孤立格格不入的,可以在未来的社交生活中不仅仅收获我的尊重,而是收获身边大多数人的尊重。
而放任则是完全忽略这些外部规则,反而会让孩子今后的日子非常难过,毕竟人是有社会属性的,这样的做法忽略了孩子未来的社交需求,并不是真正的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9

帖子

50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2
启航kkd 发表于 2021-10-22 18:15:56
其实这件事很简单,就是你把自己变成一个3-6岁的孩子。
是的,我是说,你得先蹲下来,变成他/她的身高,再次感受一下这个世界
不要说这很简单,我很少见大人们能真正做到;
也别说这很难,昨天我在校门口看到一个小女孩,找不到大人,脸上挂着两颗大泪珠。全副武装的威严的学校保安,在看到她泪水的那一瞬间立即蹲了下来——唉呀呀,把我感动的。这样和孩子说话的姿势,在我们童年时可不多见,我们那时候是被摸摸脑袋。
假如我们所有大人,肯蹲下来,用一个3-6岁的视角再看一遍这个世界。其实我们不需要说太多,就能知道许多。
假如我们将自己的心,与孩子的心联结
这会使得我们变得柔软,清新,富有洞察。但是我们太着急立规矩了呀,太着急让世界保持我们执着的样子。
我们的世界,是以成人身高打造的,然后说孩子们在里面捣蛋——假如孩子们做主,世界突然变成小矮人的尺寸,我不知道我们能在中间忍耐多久不抱怨?
我们的规则,是以成人的经验而形成的,然后说刚刚来到世界的孩子不守规矩——假如让你变成一个依赖巨人生活的小玩偶,我不知道我们能在其中忍耐多久不无聊?
所以呀,我欣赏蒙台梭利博士的教育理念,因为她看到了孩子一颗一颗的心灵。心灵这样的说法,就令人想要哑然失笑,什么是心灵,哪里有心灵。
在蒙氏教室里,二三十个孩子,可以安静而有序地各自活动。我知道你不相信,而且很怀疑最终的「教学成果」。巧的是我家已经入小学了,上过三年「什么也没教」的蒙氏园(我们的还是因地制宜改良版的)。孩子们纷纷进入不同的小学,原来幼儿园的妈妈们还有一个群,妈妈们说,老师们开始反馈:蒙氏园的孩子,规则感最强。
小皮上小学的第一天回来告诉我:妈妈,老师好像是表扬我的意思,让其他同学像我一样。
蒙氏园的孩子是很散漫的,他们在教室里想坐就坐,想走来走去也可以。自己想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 他们被引导学习如何不影响他人,更能断然拒绝他人的干扰
    眼看手勿动,轻言轻语(这是小皮第一学期回来说的)请不要打扰我的工作(这是第二学期我参观教室时,看到小皮对小伙伴说的)……
实际情况当然没有那么理想,但蒙氏园是我目前见过的,最亲近孩子天性的。在这样的自由中,一种肃静感笼罩着教室,说起来不可思议。你很难想象一群3-6岁的孩子,在教室里自由自在,又悠然专注的样子。
这些孩子中也会有多动的,带有攻击性的,脆弱爱哭泣的,缺乏安全感回避与人接触的…… 我们告别了幼儿园这个时期,也看到了一些成长的奇迹。世界当然不是玫瑰色的幻影,但我还是看到了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魅力
3岁多点时小皮经历过焦虑分离后,开始在幼儿园捣乱。具体事迹有:
把洗手液打起泡涂抹到玻璃上;
睡觉时鞋底对敲,唱道「小朋友们起床了」;
直到有一天,他咯咯笑着跑到阳台上小便。
老师跟我说时,我的汗一下子冒了出来,连声道歉。结果老师说:
妈妈不要紧张,这说明他已经对环境熟悉了,对老师有了信任感,所以才有余力试探老师们的耐心和反应,通常这个阶段很快就会消失了。
果然,小皮很快不再蓄意捣蛋了。不仅如此,他们慢慢开始照顾更小一点入园的小朋友(混龄班),带他们去洗手,牵着他们下楼梯,领着他们去教室…… 他们也渐渐懂得在他人讲话时倾听,排队等候,自己安排事做,照顾植物…… 孩子的世界当然不是时时刻刻都是规矩而完美的,因为成长本来就是一个漫长而混沌的过程。
哪一些是孩子的天性,哪一些是对孩子的放任?
亲爱的朋友,假如你思考至此,何妨俯身蹲下,认真观察一下身边的孩子呢;假如你想开启一些观察的视角,何妨去了解一下前人有过的探索呢?
假如你看过蒙氏理念后,对自我产生影响的,不仅是「教育孩子」本身,也许在无形间,也对自我完成了一次再教育。
赞美的语言总有失于单薄,但我确实对蒙台梭利博士对儿童的洞察和爱,肃然起敬(曾尝试分享在: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等阅读笔记):
1、教育者的首要职责是:激活生命,但容许其自由发展
2、尊重儿童的内在秩序,唤醒而非改造
3、蒙氏教育将儿童培养区分为两个目标:
    生物学目标:促进个体的自然生长。社会学目标:让个体为适应环境做准备。
……
假如你是一名真正在思考儿童教育的家长,我非常建议你读一遍《童年的秘密》,这是一本触及心灵的书,假如说《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严谨、权威而全面,《童年的秘密》就像是春风拂面,带你重回一次童年,帮你说出那些你感觉到了,但说不出来的话
这将改变你对童年和孩子的看法。
然后,你会修改掉提问中的【把握】二字,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然而然的影响而不是刻意的计划和把握。
读经典,得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4

帖子

624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24
jiaguangqin 发表于 2021-10-22 18:16:29
这个问题其实指向的是父母的教养风格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发展心理学史上,有人专门做过研究。
根据戴安娜.鲍姆林德所定义,并经艾利诺.麦考比及其同事修正,可以将父母的养育风格分为以下四种:

教育孩子,尊重天性和放任个性,应该怎样把握?-1.jpg

1、专制型父母
这一类型的父母的特质是控制、惩罚、严格、冷漠,他们的话就是法律,孩子要无条件服从,不能容忍不同意见的存在。
2、放任型父母
提供不严格且不一致的反馈,几乎不对孩子做出要求,并且不认为自己对孩子的行为结果有很大的责任,很少限制孩子的行为。
3、权威型父母
这一类型的父母会为孩子制订清晰且一致的限制,尽管他们倾向于相对严格、但是他们深爱着孩子并给予他们情感支持。他们尝试和孩子讲道理,解释他们为什么要按照特定的方式行事,权威型的父母鼓励他们的孩子独立自主。
4、忽视型父母
表现出对孩子没有兴趣,伴有冷漠、拒绝等行为,他们在情感上疏离孩子,视自己的角色仅仅为喂养。
父母不同的教养风格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什么影响?
1、专制型父母的孩子更倾向于性格内向、表现出较少的社交性。
2、放任型父母教养下的孩子倾向于依赖和喜怒无常,社会技能和自我控制能力低。
3、权威型父母的孩子表现最好。
他们多表现为独立、友好对待同伴、有主见也有合作精神,对于成功有着较高的动机,无论在与他人的关系还是自我情绪调节方面,他们都能够有效调节自己的行为。
4、忽视型父母的孩子表现最差。
父母的减少介入,会对孩子的情感发现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他们感到不被爱和情感上的疏离,同时也会阻碍身体和认知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会建议大多数的家长尝试着多使用权威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有着积极的期望,给孩子有边界的爱,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解释为什么他们应该按照特定的方式行事,经常表达自己对于孩子的爱意。
当然,选择什么教养风格,最重要的还是和父母的养育目标有关,你要是想培养出一个牛娃,那可能专制型就更适合你。
所以,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不妨问问自己:你想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参考书籍:
我是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cfd3a36be2dce1024e5ec4cf6eea7f9c" data-hash="cfd3a36be2dce1024e5ec4cf6eea7f9c" data-hovercard="p$b$cfd3a36be2dce1024e5ec4cf6eea7f9c">@早教老师皮特  7年一线教学经验,正面管教家长讲师,服务过10000+家庭,关注我,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

帖子

477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7
123465847 发表于 2021-10-22 18:17:25
在有教养和尊重普世规则的前提下尊重天性。
比如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撒泼打滚、冲撞路人、未经允许随便拿取别人的物品等等行为不叫尊重天性,这叫没有教养。
尊重天性可以体现在尊重孩子的先天性格、业余爱好、饮食习惯和穿着打扮上。不以内向为耻,外向为荣的方式刻意改变孩子性格;不以家长的喜好给孩子规划兴趣;不过度以成年人的养生习惯来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不过度限制孩子的审美打扮等等。
培养孩子做一个不是乖巧听话,而是听得懂道理,有个性,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教养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71

帖子

684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84
ed9c3f2f081b 发表于 2021-10-22 18:17:48
看起来,教育思考最后都落脚于哲学思考了。

教育孩子,尊重天性和放任个性,应该怎样把握?-1.jpg

名画《雅典学派》,图片来源网络

一、天性与个性

在这方面,我喜欢并认同查尔斯.库利在其著作《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观点:
社会性和生物性是人的一体两面。

“社会”和“个人”不代表2个事物,而只表示同一事物的个体方面和集体方面。

人的生命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永远都有群体表现也有个体表现。

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伴随着这两方面的因素,这2方面(个性和天性)在高级思维活动中结合。

区别不在个体本身,而在于我们选择观察的方法。

教育孩子,尊重天性和放任个性,应该怎样把握?-2.jpg

查尔斯库利和他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我理解“天性”是人的生物性,包括遗传素质、先天气质;
个性则主要是社会性,主要后天塑造、后天教育而来。
天性由个性表现;个性基于天性发展。
所以,题主的问题,我认为无解,是一个伪问题。
实在要解,只有一个方法:
不要让他受教育,就尊重天性了。
二、问题换个提法

或许问题换个提法“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他获得个性发展”就好回答了。
就一点:尊重。
尊重不是简单的”你凡事和他商量“,听取孩子意见。
而更多的是尊重孩子的遗传素质、先天气质、成长节奏等个体差异。
这里尤其要提的是可以参考加德纳多元智能。

教育孩子,尊重天性和放任个性,应该怎样把握?-3.jpg

加德纳多元智能。图片来源网络

有很多专门的多元智能的书,你可以查看书籍,也可以了解以下梗概就够了:
1、每个人的优势智能类型不同,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分为8种类型,如逻辑、空间、语言等等。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
2、教育是扬长避短,给优势智能类型提供资源鼓励发展,这就是个性化发展。
3、用优势智能类型去发展暂时不那么优势的智能类型,这也正是教育智慧所在。
三、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如何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

用心的陪伴、观察、做记录。(这里也和库利的说法殊途同归)
你就是研究孩子了。他就是你的课题。
别说你太忙,你没有时间。
你有居里夫人忙?

教育孩子,尊重天性和放任个性,应该怎样把握?-4.jpg

居里夫人,图片来源网络

我在《居里夫人传》中读到:夫人再忙也会记录孩子的出牙时间、成长情况等等。
这也正是夫人最感动我的地方之一。
事实上,她的女儿约翰娜也曾和丈夫获得诺贝尔奖,另外一个女儿是音乐家。
观察孩子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教育孩子,尊重天性和放任个性,应该怎样把握?-5.jpg

我的实拍

我曾读过《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但普通父母不一定有这个闲情逸致和耐心,我也不建议你读(幼师除外)。
但强烈建议你每天给孩子固定的专属时间陪伴,全心全意地投入,然后写成长日记。
这不仅有利于你了解孩子,也是她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怎么判断一个孩子聪不聪明?关于多元智能,有很多书,我仔细看了自己家中的几本,认为适合家长的就是《多元智能与家庭教育》。不读也没有关系,该理念的重要要义已经在上文中说明。
祝好。
如果你平时就喜欢文史哲和心理学等深度阅读,库利这本值得读。它不适合浅阅读者,深涩。
《居里夫人传》适合普通妈妈和职业女性,你一定能从夫人的精神得到鼓舞。我当时是女儿出生后不久读的,令我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坚强了许多。
我是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8343e5aad32b0c06132d623af9125f35" data-hash="8343e5aad32b0c06132d623af9125f35" data-hovercard="p$b$8343e5aad32b0c06132d623af9125f35">@燕掌门AngelWu ,每天和你讨论儿童教育话题。
参考文献:
[1]查尔斯.霍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华夏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

帖子

59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92
侠女_b9ef 发表于 2021-10-22 18:18:30
人是社会性的,脱离了这一原则的个性有害无益。比如说要维护个人利益,但不能损害他人和公众利益。
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不同的实际情况,脱离了这一前提谈个性就是庸人自扰。同样的个性有的家庭可以放任,有的家庭根本做不到。
我们是要尊重孩子,更应该尊重的事人性,至于个性,至少要以上面两点为基础,才能考虑是要约束还是放任。
很多育儿的误区是没尊重孩子的人性而不是个性。比如“哥哥必须雨条件谦让弟弟”,就无视了哥哥的人性,而不是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7

帖子

495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5
影之独步窖 发表于 2021-10-22 18:19:14
要把握,其实也没那么难。
首先孩子的性格不一,有的孩子本来就内向腼腆,依赖大人,服从规矩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是规则的挑战者,如果你不幸摊上了后者,那么你孩子的天性大体会是:
1、精力充沛且无处发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无法安静下来,坐不住;
2、对世界充满好奇,任何想法都想付出实践体验后果,哪怕是他的行动会给别人及自己的财产甚至生命带来威胁;
3、强烈渴望各种和人的互动,不管是讨好还是激怒,都比没互动好;
4、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这个和大脑杏仁核发育有关系,孩子杏仁核没发育完整就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尊重天性和任性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而我们有应如何把握呢?我认为关键因素是环境。
举个比较大的例子:在美国,孩子可以去骂总统,而在朝鲜,你骂他们的领袖试试。
举个比较小的例子:在富人家庭,孩子可以吧米缸里的米撒得到处都是,无非佣人清理完毕,管家买好新的。在穷人家庭里孩子把米缸里的米撒的到处都是,一家人可能因此挨饿一周。
前者,叫尊重天性,后者叫任性。
现在咱们国家贫富差距已经非常悬殊了,阶层固话也非常严重。你说的3-6岁,在公立幼儿园,在私立幼儿园,在贵族幼儿园,以及自己在家里的大别墅请私人外教。对孩子的“天性”容忍度是天差地别的。
为了孩子好,为了家庭好,你能还孩子创造什么样的条件,就给他剪出多少无法适应自身环境的天性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

帖子

469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9
李逸朗一号贤 发表于 2021-10-22 18:19:20
我们家是注重个性发展。
我觉得,父母不应该干预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小时候可以给他报几个兴趣班培养一下。很快,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他有喜欢的,你就可以把其他的停了,支持他学喜欢的兴趣爱好就行了。
我家孩子的兴趣班很少,就一个绘画。
其他的都停掉了,他初中了没时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想有更多打球的时间。
我家小宝四岁,对啥都是充满兴趣的。我们也在观察他更喜欢的东西。
孩子喜欢就好,我觉得做父母就尊重孩子的选择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3

帖子

49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8
呆呆呆呆妮 发表于 2021-10-22 18:19:59
私以为,教育不该被贴标签。每种教育方法都不对立,不是必须择一而行。可以根据时间地点具体事件灵活调整。孩子进了游乐场,那就该放任。你这个时候跟他讲大道理,你看他听吗?但是孩子如果不讲理欺负了其他小朋友,那就得拉回来揍一顿。此时还放任,是等着别人家长帮你管吗?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灵活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55

  • 帖子

    54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