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简单分享几点:
1.天真无邪 不等于 认知单薄
可能没多少人不喜欢小孩子的天真无邪,但我们要知道,天真无邪四个字的本意所在。天真中的“天”指的是规律,用来形容小孩的时候,更多的是指人性规律,“真”是真实,两个字合起来理解是说他们的言行往往都是自己真实人性规律的直接体现;无邪,指的是正直,也就是他们往往没有刻意去损害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念头,一切都是本能的行为。
但是,事实上是,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他们接受到的社会各个纬度和层面的思想观念以及言行以后,会极大的冲击和改变他们的天真之性。这是不能用好坏来评判的,家长更需要做的是引导和修正他们在长大中接受到的一些片面的偏激的思想和观念,帮助他们更全面的认识一个事物,而不是过早的就对一些人和事形成固定的认知和观念。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小孩子的天真无邪是因为对世界事物的认知极为单一浅薄,作为家长,除了在丰富他们对世界认知的同时,还需要充分的引导孩子建立风险防范意识。
2.树立正确的善恶观
如果要让一个孩子建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更好的保护孩子健康平安的长大,那善恶的教育是必要的,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有好的善的一面,也有坏的恶的一面,让孩子从小就做到趋善避恶。
我自己就经常通过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来让孩子意识到有什么样的行为的人是需要远离和避开的,有什么样危险的事情是需要格外重视和注意的,有哪些言行是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的,尽可能的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善恶观。
3.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天赋
其实想要孩子热爱生活,更加根本的是家长要善于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天赋,更多的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有利于不埋没孩子灵性天赋的一个重要要领。
4.注意抑制孩子的各种欲望
一个人的“天性”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种是人性(灵性天赋),一种是兽性(动物本能),兽性的特点是孩子总是在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上面没有节制,但这些本质上都属于欲望, 而一个人的欲望是需要有节制的,那些过于溺爱孩子的家长们一个非常大比例的共同点就是对也孩子的欲望限制太少,让孩子的自私自利之心(贪念)太过,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做事没有节制,更容易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损害。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3

主题

18

帖子

477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7
123465914 发表于 2022-1-2 09:17:07
简单分享几点:
1.天真无邪 不等于 认知单薄
可能没多少人不喜欢小孩子的天真无邪,但我们要知道,天真无邪四个字的本意所在。天真中的“天”指的是规律,用来形容小孩的时候,更多的是指人性规律,“真”是真实,两个字合起来理解是说他们的言行往往都是自己真实人性规律的直接体现;无邪,指的是正直,也就是他们往往没有刻意去损害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念头,一切都是本能的行为。
但是,事实上是,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他们接受到的社会各个纬度和层面的思想观念以及言行以后,会极大的冲击和改变他们的天真之性。这是不能用好坏来评判的,家长更需要做的是引导和修正他们在成长中接受到的一些片面的偏激的思想和观念,帮助他们更全面的认识一个事物,而不是过早的就对一些人和事形成固定的认知和观念。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小孩子的天真无邪是因为对世界事物的认知极为单一浅薄,作为家长,除了在丰富他们对世界认知的同时,还需要充分的引导孩子建立风险防范意识。
2.树立正确的善恶观
如果要让一个孩子建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更好的保护孩子健康平安的成长,那善恶的教育是必要的,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有好的善的一面,也有坏的恶的一面,让孩子从小就做到趋善避恶。
我自己就经常通过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来让孩子意识到有什么样的行为的人是需要远离和避开的,有什么样危险的事情是需要格外重视和注意的,有哪些言行是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的,尽可能的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善恶观。
3.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天赋
其实想要孩子热爱生活,更加根本的是家长要善于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天赋,更多的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有利于不埋没孩子灵性天赋的一个重要要领。
4.注意抑制孩子的各种欲望
一个人的“天性”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种是人性(灵性天赋),一种是兽性(动物本能),兽性的特点是孩子总是在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上面没有节制,但这些本质上都属于欲望, 而一个人的欲望是需要有节制的,那些过于溺爱孩子的家长们一个非常大比例的共同点就是对也孩子的欲望限制太少,让孩子的自私自利之心(贪念)太过,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做事没有节制,更容易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损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44

帖子

636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36
吕魏 发表于 2022-1-2 09:17:58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我常常回忆自己小时候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从中得到一些启发。题主的这个问题很好,作为曾经年过20,依然“天真无邪”的我先来说说自己那些上当受骗的经历。
我80后,胆子小,从来不敢看新闻,看到路边的乞丐都会默默流泪,小时候甚至不知道这世界有坏人,究竟是一个多傻的孩子,自己也记不清楚了。
初中的时候,第一次跟着姐姐(比我大两岁)坐公车,带着爸爸妈妈给的300元现金去逛街。逛了半天什么都没买,这时突然有两个看着像大学生的一男一女站在我面前,特别着急地对我们说:“小妹妹,能帮我们一个忙吗?我们从北京来的,和老师走散了,现在没有办法联系到他们。我们想借点钱打个电话。” 我没说话,姐姐点了点头答应了帮忙。跟着这两人走到电话亭,给了他们零钱打了电话,这时他们说老师没接电话,露出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这时其中一个男的,蹲底身子,用特别真诚的眼神对我们说:“妹妹,能不能再帮我们一个忙,借点钱给我们,不然我们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 我们开始迟疑了,毕竟东西还没买着呢。 这时那位女的说:“我们真不是坏人,我们会把钱还给你们的。不信你看看我们的学生证。” 说完两人从兜里掏出一本红色封面,上面印着“北京大学”的学生证,我们两个傻小孩都没有翻开学生证,就相信了眼前这两个人。姐姐立马伸手进兜里拿出三张100元,大方的借给了他们200元。这时两人特别感激,差点要给我们跪下了。我们也慢慢地放下了防线 (不过防线好像从未出现过),这两人说为了感谢我们,要送我们去车站乘车才安心。走着走着,那个女假装在算账,说200元好像不够他们吃饭和住宿,能否再借100元。姐姐又看了我一眼,我心想人家挺可怜的,就默默地点了点头,这时姐姐把兜里的100元给了他们,我们仅剩下够乘车的4元。
与这两人告别以后,姐姐带着我乘车回家。我们倆很开心很开心,觉得自己做了一次助人为乐的事情,简直就是小雷锋。可能当时开心过头了,我们乘车乘反方向了。最后身无分文的我们,请求旁边的小姐姐借了4元,终于回到了家。没有告诉爸爸妈妈今天发生的事情,默默地等待着那两人给我们寄回300元。几天过去了,没有音讯。几个月过去了。。。不想承认自己被骗了,而且被骗的过程回想起来实在好笑。我和姐姐打算把这件事情当成小秘密藏起来。
多年以后,我和一位闺蜜聊天,她说你这算什么,我不仅把身上的所有钱掏出来给了一个骗子,我还跑回家取了更多的钱给那个骗子呢。后来才明白原来“天真”的傻孩子不止我和我姐。
自此以后,姐姐长了个心眼,不再轻易相信别人了,而我却缺心眼,还是很容易相信别人。在成长过程中,被骗钱已经不算什么大事,我还经历过男友脚踏两条船,最信任的好朋友偷我家东西等等。每次发现自己被欺骗时,就感觉世界崩塌一次,毕竟自己是个不谙世事的傻小孩。最可怕的别人都是经一事长一智,我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总安慰自己吃亏是福。
在爸爸妈妈眼中,我是个开朗活泼,热爱生活的孩子,他们不曾知道我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磕磕碰碰过,由于自己对社会认知的缺乏,和复杂人性的了解,我不停地受伤,不停地自愈。也曾在深夜里默默流泪,在无助时很惶恐,当太阳升起时,我重新戴上笑脸的面具,表现得很乐观,很坚强。
如今成为了妈妈,回忆这一切,很多感触在心里。曾经我以为自己过往的无知,是一种天真无邪,然而并不是。天真无邪更多的是鼓励孩子做善良和率真的自己,而我上当受骗的经历,更多的是自己缺乏对社会和人性的认知。但是相信有人也会和我一样混淆这个概念,因此觉得天真无邪就会上当受骗,认识社会的残酷就不再会热爱生活。然而这几者并无直接关联。
作为家长,我不会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给孩子筑起一道看似坚硬,实则不堪一击的保护墙,我会:

  • 鼓励孩子认识美好和丑陋
从生活里,书本里,成长中去认识这个世界,遇到美好时我们学会拥抱,遇到丑陋时,我们也不躲避。
孩子刚读完三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晚饭时孩子说:“妈妈,我今天在学校图书馆读了历史,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人类要互相残杀?”我们没有躲避这个问题,而是从历史,地理和人性的角度去给孩子解释这个问题。虽然孩子暂时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我们愿意陪着她一起去探索。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点至关重要。
2. 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总会感到心情愉悦。如果在某一个领域中,能收获成绩,得到认可,那种喜悦感会更加强烈。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陪伴孩子积极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发现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坚持做好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遇到困难时不轻言放弃,这将让他们受益终生。
3. 接受不完美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气馁,情绪不好的时候,学会调节自己,这点可以陪伴孩子从生活中去体会。例如下班后,很累心情不好,这时我会希望独处。孩子会看见疲累和烦躁的我,等休息过后,我会与孩子像朋友一样聊天,告诉她我今天遇到什么棘手的事情,我是如何处理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今天回到家那么累。我们无需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完美,而是做真实的自己,同时鼓励孩子学会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懂得寻求帮助。
4. 很多事情无法换位思考
小时候,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总让孩子换位思考。假如你很想要玩这个玩具,你好朋友不分享给你,你会不会伤心?假如你听了这样的话,你会不会很生气?假如你是妈妈,你会不会很难过?可是,我们却忽略了这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无法换位思考的,每个人的成长和经历都是不同的,对事情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学会倾听与尊重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相信自己。在经验教训中,得到答案。
5. 带孩子多亲近大自然
让孩子爱上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一抬头让人惊喜的星空;在炎炎夏日里,跳入湖水中时的清凉;冬日里,雪地里打滚的快乐;秋天,满地金黄,微风拂脸的舒适;春天,百花齐放,美不胜收,让人忍不住像只小蝴蝶般翩翩起舞。让孩子去亲近大自然,热爱自己生长的地方,让Ta用心去感受这些美好。

怎么教育孩子才能让他知道社会的残酷,还能保持热爱生活的 ...-1.jpg
怎么教育孩子才能让他知道社会的残酷,还能保持热爱生活的态度呢?孩子可以通过书本里的知识,生活中的琐事,新闻中的事件,身边的人,自己的思考来认识这个社会;保持热爱生活的态度,则首先要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爱我们的地球,在成长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坚持。剩下的路,孩子需要自己勇敢去走去面对。

怎么教育孩子才能让他知道社会的残酷,还能保持热爱生活的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7

帖子

469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9
一杯弱水弱m 发表于 2022-1-2 09:18:35
我认为一个人只要保持住内心的善良,就能保持住对生活的热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情感这一人世间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应当在童年时期扎下根来,否则永远也培养不起来。"
这个社会是很残酷,残酷到一个心存善念的人,会因为保护朋友,而被朋友斩断求生之路;残酷到一个心存善念的花季少女,会因为帮助孕妇,而被残忍奸杀;残酷到无数个见义勇为前途光明的年轻人,以命换命。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残忍,就剥夺孩子善良,恰恰相反,我们要教会孩子永远保持善良的心。因为一个对社会充满敌意和怀疑的人,无法真正的享受生活的乐趣。
但是善良也应该有底线。我很喜欢《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一书中,提到的关于真正的善良的三大原则:

  • 告别慌张,懂得边界;
  • 带点锋芒,不委屈自己;
  • 勇于担当,创造力向善
告别慌张,懂得边界
我们不能只教孩子要对他人保持善意,更要及时告诉社会的残酷,但是如何说,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技巧。
格瑞思心理谘商所所长、教养专家莫兹婷在接受《亲子天下》采访时,曾建议: 首先,家长不惊慌,孩子才不怕。不要揣测孩子之前听到了什么,只需做好心理准备,从容地关心孩子对事件的了解,并且用“你知道有位姐姐为了保护自己的好朋友被坏人伤害了吗?”此类句式破题。 其次,只讨论事实,不加正向修饰,也不传达偏见。不必刻意引导孩子的“正能量”,坏人就是坏人;同时也不必用“社会上藏着很多杀人魔”这类笼统的标签化表达主观看法,这会让年幼的孩子对世界产生错误的判断、对社会感到不安,以及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更好的做法是只向孩子传递客观事实。
也就是说我们不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而是尽量让孩子看见事件原本的模样,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对与错,是与非。
久而久之,孩子有了独自思辨的能力,也就能对生活中复杂的事物做出相应的判断。
带点锋芒,不委屈自己。
关于这点,我的理解是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认知自己的情绪。善良可以,但绝对不要以牺牲自己的快乐甚至健康为代价去行善。而是要在照顾好自己的基础上。确认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再对他人施以援手。
需要说不的时候,就勇敢的说不。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时,不要贸然行动,而是要积极寻求更多帮助。
说白了,就是坚决不要圣母心。没有锋芒的善良只能被称为懦弱。一个人只有自己好了,才有能力去帮助其他人。
勇于担当,创造力向善
这个命题其实就是建立在我们有足够的能力了,去做一些更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儿。所以这里暂且不做讨论。
当一个孩子能够从小保持真正的善良长大,那么他看待这个社会的眼光,就会是更积极向上的。即便看见黑暗,他心中也有充足的阳光。这样他应该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3

帖子

51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17
小马伾伾6 发表于 2022-1-2 09:19:06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生活是怎样的,就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不用刻意告诉孩子生活的阴暗,也不用盲目夸大生活的美好。
告诉他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就好。

重要的是学会辨别哪些是光哪些是影子,以及不要因噎废食。
辨别判断需要有标准——这就是价值观教育。
哪些是好哪些是恶,虽然这没有绝对之分,只有立场之别,但总有一些普适的标准,比如不伤害别人。价值观教育在我看来是需要讨论而非灌输的,这里你可以了解下苏格拉底产婆法(诘问法),文末之前的回答有仔细的说明。
其次,教给孩子必要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
其实,我认为题主的问题是个哲学问题。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读哲学启蒙,锻炼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思辨会让孩子脱离二元论的非此即彼,胸襟会更开阔,更有共情力。
我家是下面这2套:
1-《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国家新闻总署和周国平都有推荐,一共6本。
2-《DK哲学百科》,比较适合大人科普。比冯友兰和罗素的哲学书稍微通俗。

怎么教育孩子才能让他知道社会的残酷,还能保持热爱生活的 ...-1.jpg

怎么教育孩子才能让他知道社会的残酷,还能保持热爱生活的 ...-2.jpg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460199218921517057">我是 @燕掌门AngelWu ,每天和你讨论儿童教育话题。
以下回答关于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许你希望读读:
我儿子问「手为什么抓不住水」要如何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64

帖子

691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91
下午茶905 发表于 2022-1-2 09:19:11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句地球人都知道的话——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所以啦,知道社会的残酷,还能热爱生活的,这叫英雄主义,试问有多少成年人能做到?绝大部分的人,都忙于参悟社会中的人性规则,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为圣书。
这里让我想起了曾经从教的那段时光。那会儿我教六年级,可以说现在六年级的娃都猴精猴精的,察言观色猜心思样样行,但唯独缺乏对生活的信念。
我曾经讲过一篇文章,大致内容是一个作家爸爸回家后发现孩子愁眉苦脸,原来是孩子在外钱被偷了,正感慨自己遇到了坏人。于是爸爸讲起刚刚在外面买西瓜,买完走出很远被老板叫住,原来是自己多给了钱,人家把多余的钱又送了回来。
讲得过程中,学生们就纷纷议论,这种情节也就出现在故事里电影里,现实中谁管你啊!进而讨论起家长们的谆谆教导:“在外多长个心眼啊”,“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最后又讨论到现在语文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给人洗脑啊。
对于家长,我们也曾经聊过这样的话题:是否要告诉孩子社会残酷的真相?
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依然会继续讲故事,但重点在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是否真实不重要,写作技巧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守住内心快要熄灭的小太阳。人生的路很长,心里如果没有个2000W的小太阳,在遇到无穷无尽的暴风骤雨时,拿什么去抵抗?

在心理学中,那2000W的小太阳也叫“心理弹性”,是用爱和包容铸造的。成人也是一样,无论在外受了怎样的委屈,当我回头,那里有一个属于我的温暖港湾,就足以让我重新面对那残酷的世界,去发现其中的人性光芒。

从出生便拥有安全型依恋,自我意识觉醒时有自由(基本安全保障),迷茫时有思考的引导(不给标准答案),挫折时有人理解共情(不讲大道理),成功兴旺时有人陪伴(不打压)。
我们和子女是同学的关系,我们尽力守住自己的小太阳,当孩子心中小太阳快要熄灭时,让他看见我们身上的光。随着孩子渐渐成熟,他们会和我们一样,看得到真正的太阳,不再迷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5

帖子

516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16
三只腿的野狼写 发表于 2022-1-2 09:19:50
若是担心坏人骗小孩,而告知孩子这个世界的可怕之处,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做法。
因为恐惧、害怕并不是小孩子消化得了的情绪,心理学上认为恐惧感是唯一一个不可以消除掉的情绪,他们需要在成长过程中背负这样的情绪往前走。
背负恐惧与害怕时间久了,孩子会有向“死”发生的意志,以及微弱的生命力,这样一来,从生理是哪个就会限制生长,甚至变得羸弱的小不点。
而脂肪也是心理上一种堆积起来保护身体的方式,经常被吓的孩子,会以累积脂肪的方式“保护”自己。
其实,小孩子要教会他看待生活的每一件事的好坏,不如教会他分清善恶。那么如何教会他看待善恶呢?要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
例如:
当孩子看到颜色时,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假设花园里整片都是绿色植物,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刹那间繁花怒放,你心里产生了什么变化?
你会有一种情绪从心底绽放,与你的心境的理解贴切。
以黄色为例,你不会说:我的天啊,多么令人忧郁的黄色!面对紫色,你也不可能说:多么灿烂的紫色啊!我们也不会这样表达:多么柔和的红色啊!
看到颜色令你即可感受到情感,原本沉睡的信息,此刻将显露在观感之间。而白色与黑色,明色与暗色,总是相伴;在素面时,明暗交迭的部分,会以一条深刻的分界线标明“光”与“影”,那分界线似乎要比影子更暗淡。
黑暗与光明交战,会有两种结局。当光明战胜黑暗时,就会呈现出红、橙、黄这些积极鲜明的色彩。战败时,则会显现出蓝色或紫色。各位都看过彩虹。但是,你们是否留意到,彩虹上面的天空比它下面的天空暗!
通过这方面的引导,让孩子明白,快乐与痛苦常常会一左一右,我们要引导他的感官向往光明和温暖,但同时要让他看到黑暗和寒冷的存在。
我们还能够通过嗅觉体会到善与恶,嗅觉神经距离大脑极为接近,以至于典型特征:当气味进来时,我们会立即回应,这时候你很难做出人性的反应,因为时间紧迫!我们会以东西的气味来判定它的好或者腐败。
当你看到黑漆漆的树洞,是否让你感到危险和寒冷?看到一块腐败的蛋糕,是否闻道一股恶臭?我们长大后基于嗅觉、视觉对是非善恶做出判断。
因此,只要保护好孩子的感官,如嗅觉、视觉等等,就会让孩子即抱有对生活的热爱,又能够感知到危险。

想一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7

帖子

48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2
十年证荒唐年c 发表于 2022-1-2 09:19:57
我觉得10岁以内还是不要教育小孩理解社会残酷的一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可分为8个不同的时期:

  • 乳儿期:(0~1岁);
  • 婴儿期:(1~3岁);
  • 幼儿期:(3~6、7岁);
  • 童年期:(6、7~11、12岁);
  • 少年期:(11、12~14、15岁);
  • 青年期:(14、15~25岁左右);
  • 成年期:(25~65岁);
  • 老年期:(65岁以后)。
10岁是童年期的尾声了,一切美好的梦想即将结束
到了少年期11-15岁孩子心理变化最适合做类似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8

帖子

504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4
Zmeltrn 发表于 2022-1-2 09:20:16
2020年素媛案原型被释放了出来,网上沸沸扬扬,一片骂声,各种担心。作为母亲的我自然也想到了自己家的娃,为此我特意跟娃讨论了一番:
“如果路上有陌生人找你帮忙,你帮不帮忙?”
“我不知道啊,陌生人有可能是坏人”
她在幼儿园阶段上过防拐的绘本课,所以还是有点警惕意识的,但是为了防患未然,我继续说:
“不错,警惕意识很强,你记住你现在是孩子,是需要被大人保护的,如果有大人向你求助,那就有可能是坏人,因为正常情况下,大人只会向大人求助。”
“嗯嗯,我知道了。那如果真有人需要帮忙了?”
“嗯嗯,如果真的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比如老人摔倒了,晕倒了,你可以打110,或者求助身边的大人帮忙。因为你还太小,能力还不够,有时候反而会帮倒忙。”
“好的,我知道了。”
这个讨论后,我又跟她简单的讲述了一下素媛的故事,当然回避了一些比较血腥暴力的画面,措辞上也注意了一下,因为一直有给她灌输一些性教育知识,对于猥亵这件事孩子是有认知的,所以讲述过程不是太难,为了不让孩子产生阴影,我还特意强调了一下,社会上有坏人,但是好人还是居多的,比如有很多热心做公益的人,比如疫情期间邻里间的互帮互助,比如下雪封路,大家一起自发的扫雪。不能因为个别事件,而一棒子把大家都打死。
在教育孩子事情上,我从来没有刻意避讳过一些社会上不好的事情,碰上社会上一些热点事件,我也会用孩子明白的语言告诉其事情真相。我并不会为孩子刻意营造美好的童话世界,但这并不影响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告诉她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好有坏,才能心向阳光,努力生活。
知道社会残酷和热爱生活的态度本身就不是矛盾体,相反只有你认识到社会的残酷才能更好的热爱生活。一味的让孩子生活在美丽的童话泡沫里,一旦碰上一些不好的事情,反而很容易将这层泡沫击碎。毕竟虚幻的不是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5

帖子

49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0
伊芙罗雀 发表于 2022-1-2 09:20:53
对于孩子必须用积极的正向思维去引导,同时可以借助一些社会新闻去让他知道美好的世界中也存在一些不好的事情。   
我认为不管孩子还是成人,如果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积极思维者,必然是热爱生活的,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会积极想办法解决。我不赞成家长给孩子灌输过多负面的思想,这样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悲观的人生态度,或者感觉满世界都是坏人,感觉人人都欠他的。这样非常不利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为了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幸福。
    我一个朋友,高中时得了小儿麻痹症,之后变成了残疾人,他一辈子都是吃国家的。他30多岁找了个外地的媳妇,生了一个聪明的女儿,全家人吃低保,她媳妇儿照顾他20多年也没出去工作。有一次我去他家,先聊着,他诉说了各种对国家、对社区、对他人的不满,同时还不忘提醒她女儿要多了解这些社会的黑暗。我听后当时就感觉非常诧异、也有些愤怒,我就说:“大哥,这国家照顾您一辈子,也照顾嫂子和孩子,您还不知道感恩吗?”他也被我问得愣住的同时显得很尴尬,然后改口说:“嗨!我这不是残疾人麻,国家不管我也活不下去。我就是显得没事瞎说,你别当真。”我想他也许是牢骚发习惯了,吃了喝了就坐在家里想着谁欠他的。他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本来小时候非常活泼的孩子,长大之后变得非常内向。
我对孩子的教育从爱自己、爱父母、爱家、爱班集体、爱学校、爱国家开始,希望他成为一名积极向上的热血男儿。同时,我也会时不时地给他读一些社会新闻,比如重庆生父把一双儿女推下窗户致死案。我儿子听完,停了几秒钟第一句话就问:“爸不会把我杀了吧?”我说:“不会,爸爸很爱你的。”然后他又问:“那爸会不会有一天把你杀了?”我说:“爸是善良的爸,不会干这种事的。”停了一会儿,儿子又问“那女的如果把那男的杀了,那两个孩子还有他们的妈妈管,他为什么非要把两个孩子推下去呢?”我说:“我觉得那个爸是个变态的爸,禽兽不如,所以他才会听信那女的指令把两个可怜的孩子推下去的。”儿子说:“我希望中国不要再有这种爸!”
   有的时候我们会一起看今日说法,还有中央12台的一些法治节目,儿子都知道电信诈骗是怎么回事儿,理解很到位的,而且出去还会提醒同学不要上当。
    这些都是社会上实际存在的现实,听得多了,孩子自然就能分辨出善恶是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8

  • 帖子

    19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