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1-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不评判孩子是对的,「冷脸」却有害。
挫折教育是什么?挫折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孩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失败,跌倒了可以难过,但难过之后能快速复原,继续精神抖擞地奋斗。
不清楚题主的「冷眼面对」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冷眼旁观无动于衷?给孩子冷脸看?直接忽视?还是其他?但是,无论是这些情况中的哪一种,都无法教会孩子坦然面对失败,重新起航。而且,孩子可能会以为父母不在意他的表现,感到失落和无助,更加不敢和父母坦诚交流,因此也无法及时得到指导。
虽然我极力反对打骂批评指责孩子,但是,冷眼旁观和忽视更可怕。孩子最怕的就是被父母忽略,有些孩子会做很多奇奇怪怪的事,也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
分享几点我对于「挫折教育」的思考: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输赢观

孩子大概3岁开始,尤其是上了幼儿园之后,输赢意识就特别强烈,而且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不高兴。
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辈,为了让孩子高兴,就一直让他赢。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人生不可能只赢不输。正确的输赢观一定要从小培养,哭闹真的不要紧,大人不必太紧张。
我家小侄女,在不到4岁的时候,和爸爸玩游戏,爸爸特意赢了她,她大哭。我们没有因此妥协,跟她说:每个人都会赢也会输,我们都玩得很开心,就可以了。她现在快6岁了,依然很喜欢说:我们来比赛。赢了就跳起来,输了就避而不谈,或者要求再来一次,而我,每次都会让她赢一次,然后赢她一次,并不断地告诉她输赢都正常,每个人都有赢有输。同时我也跟我爸妈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强化孩子的竞争念头,大环境已经整天在强化了,家庭要成为孩子的心灵栖息地。随着她的年龄增长,这些努力的效果会越来越显现的,至少她现在对于「输」的接受程度,就胜过之前。
2、不要剥夺孩子做事和尝试的权利

以爱之名,帮孩子搞定一切生活事务,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是在「工作」中完成发展的。
如果大人出于不忍孩子受苦或者怕麻烦的考虑,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那么,孩子只会越来越懒,越来越没有自我效能感,越来越没有价值感。而没有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的孩子,不可能有抗挫能力,因为他压根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任何事情。
23个月的小侄子在搭小积木,按不下去的时候他就递给我,说:我不会。我说:姑姑教你。然后我就教他如何拿,示范给他看,当他套上的时候,我会开心地说:弟弟会啦,很棒!他很开心。后来我走开了一会,一回来发现奶奶把积木都套好了,当他拿着另一块给奶奶的时候,奶奶正要套进去,我阻止了:不要直接套,要教他套。奶奶说:他说不会。我说:那就教他,鼓励他,不能直接帮他做了,不然以后他遇到困难立刻就退缩,让大人来干。
鼓励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孩子去尝试,才能帮助他获得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
3、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

失败的时候,如何解读及归因,就是一个人的解释风格。
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是长期的,是不可改变的,这就是消极的解释风格,会导致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形成;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乐观的解释风格,有助于孩子形成长大型的思维模式。
拥有长大型思维模式的人,不会轻易将自己定义为失败者,而是将失败视为一次失利,一个磨练的机会,痛苦过后,重新起航。
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一旦失败,就会将自己视为失败者,失去奋斗的动力,一蹶不振,或者从此躺平。
很明显,只有长大型思维模式的人才拥有抗挫能力。家长在孩子遇到失败时,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归因 为努力程度不够,归因 为暂时性的,归因 为可以改变的,同时帮助孩子制定改进的方案。
4、爱,是抗挫教育的底层逻辑

接纳孩子,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就会获得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更愿意探索,不会因为失败而轻易放弃。
同时,爱必须是可以被孩子感知到的。家长必须言行一致,心里爱孩子,行为上也要表现出来,不打骂孩子,不讽刺挖苦孩子,不指责孩子,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23个月的小侄子要下楼玩,鞋子穿好了,非要脱下来换一双比他脚大很多的拖鞋。我跟他说要下去玩,拖鞋不好走路,他才不管,哭起来。那行咯,我帮他脱下鞋子,拿袋子装起来提着备用,他自己高高兴兴地穿上拖鞋,在路上我问他要不要换,他一直说不要。玩了半小时,鞋子掉了几次,还摔了两跤,终于同意换鞋子。
其实我刚开始也有些郁闷,但是吧,转念一想,穿拖鞋也没什么不可以,虽然在大人看来很麻烦,但让他自己亲自感受一下也很好,摔跤,弄脏衣服,走得慢这些,比起他的自主性和自控感,真的不算什么。而且,换鞋子的时候,他一直跟我说有沙子,我恍然大悟,他坚持脱鞋子也是事出有因的。
尊重他的需要,接纳他的行为,让他尝试,这就是能被孩子感知的爱。
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让孩子身心健康地长大,拥有独立完整的人格,他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能量去面对挫折。

冷脸面对孩子的失败,是「挫折教育」吗?-1.jpg

用耐心读懂孩子,用童心走近孩子!
我是林远纯,欢迎关注我,一起愉快育儿!^_^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39

主题

28

帖子

566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66
仙女有只猫 发表于 2022-1-10 12:06:51
不评判孩子是对的,「冷脸」却有害。
挫折教育是什么?挫折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孩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失败,跌倒了可以难过,但难过之后能快速复原,继续精神抖擞地奋斗。
不清楚题主的「冷眼面对」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冷眼旁观无动于衷?给孩子冷脸看?直接忽视?还是其他?但是,无论是这些情况中的哪一种,都无法教会孩子坦然面对失败,重新起航。而且,孩子可能会以为父母不在意他的表现,感到失落和无助,更加不敢和父母坦诚交流,因此也无法及时得到指导。
虽然我极力反对打骂批评指责孩子,但是,冷眼旁观和忽视更可怕。孩子最怕的就是被父母忽略,有些孩子会做很多奇奇怪怪的事,也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
分享几点我对于「挫折教育」的思考: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输赢观

孩子大概3岁开始,尤其是上了幼儿园之后,输赢意识就特别强烈,而且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不高兴。
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辈,为了让孩子高兴,就一直让他赢。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人生不可能只赢不输。正确的输赢观一定要从小培养,哭闹真的不要紧,大人不必太紧张。
我家小侄女,在不到4岁的时候,和爸爸玩游戏,爸爸特意赢了她,她大哭。我们没有因此妥协,跟她说:每个人都会赢也会输,我们都玩得很开心,就可以了。她现在快6岁了,依然很喜欢说:我们来比赛。赢了就跳起来,输了就避而不谈,或者要求再来一次,而我,每次都会让她赢一次,然后赢她一次,并不断地告诉她输赢都正常,每个人都有赢有输。同时我也跟我爸妈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强化孩子的竞争念头,大环境已经整天在强化了,家庭要成为孩子的心灵栖息地。随着她的年龄增长,这些努力的效果会越来越显现的,至少她现在对于「输」的接受程度,就胜过之前。
2、不要剥夺孩子做事和尝试的权利

以爱之名,帮孩子搞定一切生活事务,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是在「工作」中完成发展的。
如果大人出于不忍孩子受苦或者怕麻烦的考虑,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那么,孩子只会越来越懒,越来越没有自我效能感,越来越没有价值感。而没有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的孩子,不可能有抗挫能力,因为他压根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任何事情。
23个月的小侄子在搭小积木,按不下去的时候他就递给我,说:我不会。我说:姑姑教你。然后我就教他如何拿,示范给他看,当他套上的时候,我会开心地说:弟弟会啦,很棒!他很开心。后来我走开了一会,一回来发现奶奶把积木都套好了,当他拿着另一块给奶奶的时候,奶奶正要套进去,我阻止了:不要直接套,要教他套。奶奶说:他说不会。我说:那就教他,鼓励他,不能直接帮他做了,不然以后他遇到困难立刻就退缩,让大人来干。
鼓励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孩子去尝试,才能帮助他获得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
3、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

失败的时候,如何解读及归因,就是一个人的解释风格。
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是长期的,是不可改变的,这就是消极的解释风格,会导致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形成;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乐观的解释风格,有助于孩子形成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会轻易将自己定义为失败者,而是将失败视为一次失利,一个磨练的机会,痛苦过后,重新起航。
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一旦失败,就会将自己视为失败者,失去奋斗的动力,一蹶不振,或者从此躺平。
很明显,只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才拥有抗挫能力。家长在孩子遇到失败时,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归因 为努力程度不够,归因 为暂时性的,归因 为可以改变的,同时帮助孩子制定改进的方案。
4、爱,是抗挫教育的底层逻辑

接纳孩子,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就会获得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更愿意探索,不会因为失败而轻易放弃。
同时,爱必须是可以被孩子感知到的。家长必须言行一致,心里爱孩子,行为上也要表现出来,不打骂孩子,不讽刺挖苦孩子,不指责孩子,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23个月的小侄子要下楼玩,鞋子穿好了,非要脱下来换一双比他脚大很多的拖鞋。我跟他说要下去玩,拖鞋不好走路,他才不管,哭起来。那行咯,我帮他脱下鞋子,拿袋子装起来提着备用,他自己高高兴兴地穿上拖鞋,在路上我问他要不要换,他一直说不要。玩了半小时,鞋子掉了几次,还摔了两跤,终于同意换鞋子。
其实我刚开始也有些郁闷,但是吧,转念一想,穿拖鞋也没什么不可以,虽然在大人看来很麻烦,但让他自己亲自感受一下也很好,摔跤,弄脏衣服,走得慢这些,比起他的自主性和自控感,真的不算什么。而且,换鞋子的时候,他一直跟我说有沙子,我恍然大悟,他坚持脱鞋子也是事出有因的。
尊重他的需要,接纳他的行为,让他尝试,这就是能被孩子感知的爱。
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拥有独立完整的人格,他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能量去面对挫折。

冷脸面对孩子的失败,是「挫折教育」吗?-1.jpg

用耐心读懂孩子,用童心走近孩子!
我是林远纯,欢迎关注我,一起快乐育儿!^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5

帖子

46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0
紫竹魔笛笛j 发表于 2022-1-10 12:07:31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静止脸”实验。
一位妈妈和一个一岁的婴儿在愉快的玩耍。妈妈满脸的宠溺和温柔,孩子也是一脸的开心。
突然,妈妈开始板着脸,面无表情。
很显然,孩子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突然变脸。
她各种尝试,做了很多动作,但是妈妈还是一脸冷漠。
孩子开始不安,害怕,继而嚎啕大哭。

冷脸面对孩子的失败,是「挫折教育」吗?-1.jpg

冷脸面对孩子的失败,是「挫折教育」吗?-2.jpg
“静止脸实验”的寓意是:
孩子最怕的,是父母像陌生人一样的无视和冷漠。
不是说你非得打他骂他他才痛苦。
冷脸不给反馈,就是对孩子心灵和精神的杀戮。
因为,父母的脸,就是孩子的镜子。
孩子从这面镜子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寻找自己的安全感。
当我们失去这面镜子,“我”的存在就被否定了。
如果更进一步,父母对孩子冷暴力,连续几天把孩子当空气,不理不睬,问题会更严重。
当他得不到你的反馈时,孩子连自己要做什么都不知道,只会留下更深的心理阴影。
他不知道自己如何面对,如何改善,只有对你沉默冷面背后的各种可能性的恐惧与压力。
所以这完全谈不上教育,只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威慑与恐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4

帖子

505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5
失去你的我的我p 发表于 2022-1-10 12:07:41
谢谢少吃点吧网友的邀请!
谈谈这么几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孩子不会,才来学,你会,才来教,你没有把孩子教会,这是你的失败,不是孩子的失败。这个时候,你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才是正道。而不能够冷脸面对孩子。
第二个场景——那些经常被老师留校,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订正作业的孩子,他们都享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就是脸皮磨厚了,心理承受能力炼强了,他们每进步一点点,都可以美美地享受到成就感……这样的孩子,以后走上社会,经得起摔打,能够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实打实地在实践当中克难制胜,成长壮大。而,那些总是第一名的孩子,你叫他们留校订正作业试一试,孩子和家长,都会受不了。
第三个场景——问题出现了,正是解决问题的好时机!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以平常心态,和孩子一起,以孩子为主,顺藤摸瓜,沿着问题找原因,找到了原因以后,予以精准消除!你平时叫孩子怎么怎么做,孩子不一定愿意,这个时候,面对问题,面对导致问题的原因,你再要孩子怎么怎么做,孩子心服口服,无话可说,主动去做。坏事,变成了好事。
这是重庆家长按照我的方法引导孩子分析考试卷子的例子:

冷脸面对孩子的失败,是「挫折教育」吗?-1.jpg



冷脸面对孩子的失败,是「挫折教育」吗?-2.jpg

2022年元月7日写于湖北仙桃沙湖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7

帖子

525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25
天下第二他哥可 发表于 2022-1-10 12:08:01
首先定义一下什么是失败。
教育学里大坑就是定义不同➕泛化概念。
比如孩子偷东西撒谎的行为有人也叫“失败”,正常疏忽没有拿100,这能一样吗?泛化就是严格就逼死,不严格就完全放纵,跑极端结果能好吗?

即使笼统一点,题目失败不涉及道德品质,就是预期目的未达成,这种失败的一般处理,当然不应该给脸色甚至惩罚,而是支持和帮助。
有人说:我孩子就是没脸没皮,考砸了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那是你被表象欺骗了,孩子装不在意恰恰是太在意,那种表现只是预防和保护自己的方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受到家长猛烈攻击必须防御,反过来家长热情帮助的孩子,不可能那种态度,因为没有人不喜欢光荣喜欢失败的。
我告诉你我不在乎,是因为怕你知道我在乎而伤害我更深。

而且心理学上讲,过度惩罚反而会给孩子一种犯错的补偿心理:我虽然错了,但是也挨了一顿,两抵了,以后走着瞧!
孩子就不会想如何改进如何变好。

好了,应该怎么办?
标准三步,具体操作可以灵活。
第一,建立同理心。
比如:哎呀没考好,心情一定不开心吧,我小时候有一次比这还惨……
孩子就会接纳你是战友,而不是补刀的。

第二,分析原因。
吼骂打都是家长过瘾,情绪失控的错误行为。打完了孩子就好了就会了下次就一百了?那你搞个打屁股机直接清北得了。
“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客观原因以后想办法预防,主观原因看看怎么提高自己。

第三,鼓励和计划。
考过教师证的应该知道,批评学生也是要类似343形式,三分肯定,四分改进,三分鼓励……当然了,老老师和老皮老江湖老师嗤之以鼻直接动手,那不讨论了。
总之,大概就是:……总之,爸爸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而且ABC方面还是不错了,遗憾就是我们应该注意D(诀窍,优点可以很多,缺点只提主要的一项,改进了下次才说第二项),你只要……相信下一次一定会有进步的,我们一起加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48

帖子

64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42
云朵 发表于 2022-1-10 12:08:38
冷脸面对孩子的失败,不是挫折教育,不仅不是,甚至都算不上教育。
首先,小朋友应对挫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百折不挠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在求学还是在事业发展上,那些能够在逆境中坚持到底的人往往是最后的赢家。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想到某个你的同学?
几乎每个班上都有这样一两个也许并不算聪明,但是会坚持不懈,每日努力精进的人。
这样的孩子往往能在学业上取得不错的成绩。
那故意给小朋友制造困难或者对孩子的失败冷脸以对,能提升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吗?
答案是:不能!不能!不能!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应对挫折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
是每天都经历挫折而锻炼出来的强大心脏吗?
显然不是。
反正要是我的人生中每天都是挫折,没有成功的话,我宁愿选择当一条咸鱼。
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孩子拥有多种可使用的方法和技能,他们才能够不惧挫折。
这就好比真正的学霸是从来不惧怕考试的。
那如何才能获得这种能力呢?
1、  父母的支持必不可少
父母要全方位的支持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帮助。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呢?
就是我爱你是因为你是你。
很多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也就是我爱你是因为你听我的。
有条件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操纵。
我非常同意《正面管教》中的一个理论:
每个人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而有条件的爱会破坏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如果孩子的归属感和对于归属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亲子间没有培养起坚实的安全感的话,孩子是不可能有能力去应对挑战和失败的。
因为他会觉得失败就意味着失去爱。
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
无论你成功或者失败,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
我们当然希望你完成目标,但是如果你努力了还是没有成功的话也没有关系。
如果你需要帮助爸爸妈妈就在你的身边。
有研究表明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他们的社会关系、学业、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甚至是健康状况都要更好。
2、  建立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也就是相信人的能力是能够持续发展的。
虽然人的资质、才能、性格各有不同,但是都能够通过学习和努力来改变。
教孩子正确的看待成功和失败,不要以结果为重。
当孩子成功时,要让孩子把成功归因为自己所作的努力以及在此过程中采取的方法。
当孩子失败时,不要用失败去定义孩子。
不要对孩子说”你真没用!“ ,”你怎么就是不行“这一类的话
让孩子学会接受失败,从错误中吸收经验。
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建立成长型思维,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参考这本《终身成长》。
你不能指望没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培养出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不断的去学习和进步,不仅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是对孩子负责。
这是我的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我是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cfd3a36be2dce1024e5ec4cf6eea7f9c" data-hash="cfd3a36be2dce1024e5ec4cf6eea7f9c" data-hovercard="p$b$cfd3a36be2dce1024e5ec4cf6eea7f9c">@早教老师皮特 一个入行7年的早教老师,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关注我,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6

帖子

475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5
No姐 发表于 2022-1-10 12:09:10
挫折是双刃剑,用好,他越挫越勇,用坏,彻底放弃目标。挫折教育要靠设计。
初中时,我爱跟同学赌博。
因为常赢钱,所以我每周都积极组局。
但到了高中,我突然断绝了与这群牌友的联系。

01 为什么我突然就不打牌了?

因为从高中开始,我的牌运就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打牌就一直输,几乎没赢过。
所以就把以前几年赢的钱全输光了,还搭进去一大笔零花钱。
从那时起,我就对打牌失去了兴趣,不再跟人玩牌。
毕业后,也玩了几次,但每次都输好几百(20年前,几百也不是很小的钱)。
从那时起,连续输钱的挫折,就让我彻底对打牌彻底失去了兴趣。
我从此不再打牌。

02 那别人越挫越勇的故事,又是什么情况?

我那群牌搭子,就是越挫越勇的代表,现在还经常瞒着老婆偷偷出去打牌。
他们也会输钱,但他们和我不一样的地方是:
他们总是输输赢赢,这种金钱进进出出的快乐让他们不轻易离开。

03 快乐的本质是什么?

过去有一个皇帝,总觉得厨房做的菜不好吃,他想要吃点好吃的。
很多名厨慕名而来,但皇帝始终不满意。
有一天,一个民间的厨师听到这个情况,他突然有了一个洞见:
因为皇帝的厨师肯定是全国最顶级的了,如果皇帝连他做的菜都看不上,那全中国也没有更好的厨师了。
所以他大胆推测问题不出在菜上,而是出在皇帝身上。
他来到皇帝面前,说:"如果皇上想吃到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皇帝两眼放光:“如果你敢欺君,我要你人头落地。”
厨师:“条件很简单,就三天不吃饭。”
三天后,皇帝脸色苍白,被太监扶着从卧室里来到厨房。
那位厨师做好了一道极其普通的红烧茄子。
皇帝吃了一口,留下了眼泪:“这是朕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食物了。”
这一瞬间,皇帝也明白了问题所在:
快乐的本质是落差,饿过肚子才能知道吃饱的快乐,吃过难吃的才能尝出美食的幸福。

04 调整“挫折”的大小,体验快乐的落差

小睿现在三年级,每天完成作业后,就要玩手机。
语文老师多次跟小睿的妈妈沟通,要小睿现在开始培养阅读的习惯。
妈妈也买了几本《哈利波特》给他,但是一个学期过去了,一共也才读了10页。
小睿每次拿起这本厚厚的《哈利波特》,他就没信心再读下去了。
落差设计实战:把“挫折”调小
在第一周,把小睿遇到的挫折调到最低,一天只用读一页。
第1天他可能只读了5行,第2天读了7行,到了第5天他就可以5分钟读完了一整页了。
在遭遇4次小挫折后,他的失落到了一定程度,但是第五次,他就迎来了第一次胜利。
这是一次五级的快乐,比第一次尝试就成功的快乐更快乐。
第2周再尝试每天读两页,失败了的话,第三周继续每天两页,我相信他一定能成功。
再接下来尝试每天读三页。
只要一天三页能坚持下来,一本《哈利波特》一个学期也就读完了。
从开始经过多次的小挫折,到最后,他成功挑战了《哈利波特》,他体会到了巨大的快乐落差。

05 调大“挫折”的强度和频率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特别喜欢玩游戏。
父母最后把他送去电竞学校。
在那里学习训练了一个月后,他主动放弃将来以打游戏为工作的念头。
因为每天连续10小时被专业的玩家虐过之后,他又累又气馁,他对打游戏失去了兴趣。

06 挫折的两面性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你想让对方放弃,就鼓励他专门挑战巨浪,连续的挫折就会彻底地击垮他的自信心。
最后,他主动放弃。
如果你想让对方坚持,就引导他去挑战稍微超出他能力的浪花,虽然前几次他失败了,但是很快他就会赢得第一次胜利。
最后,他体会到了快乐的落差,他自己愿意再继续尝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5

帖子

43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33
123464144 发表于 2022-1-10 12:10:01
冷眼面对孩子的失败不是挫折教育,而是故意制造挫折。
挫折教育不是制造挫折的教育,而是教孩子怎么面对挫折的教育。
抗挫折能力的提高并不取决于被动承受的挫折的数量和形式,抗挫折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当事人在面对挫折时调动自身和外部资源去应对挫折所内化的经验
把挫折教育理解为制造挫折的教育,就分不清楚什么情况下是挫折教育,什么时候是失误导致的创伤,从而为失误提供辩护。
不需要刻意制造挫折,父母并不是完美的,孩子生存的环境也有各种压力,这些就给孩子制造恰到好处的挫折,如何面对这些生活中复杂的挫折本身就够人们去思考了。
赞美苦难、美化教育中的失误,而不是去想怎么减少这些苦难和失误,是本末倒置的。
挫折如果挫败了人,不要说能不能提高抗挫折能力了,自信心就降低了,并且会预期下一次的失败,从而减少参与有挑战性的活动。
有些面对挫折之后变得非常强悍的人,像希特勒,在挫折里面积累的是对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怨恨,这些怨恨最终会投放到社会上。
一个有爱的人不会吝啬给出自己的爱,不会吝啬在孩子面对恰到好处的挫折时,温和而坚定地回应孩子的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7

帖子

47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6
水杉水杉话 发表于 2022-1-10 12:10:42
冷脸面对孩子的失败
其实有两层意思:

  • 孩子面临失败了
  • 孩子面临失败了,题主作为父母,要冷脸面对
孩子本来就处在逆境了,父母想借用冷脸面对来培养孩子的“挫折感”,AQ(逆境商)。
孩子从小到大,会遇到无数的逆境:走路摔跤,要学会爬起来,掌握好平衡,这中间还会摔很多次;学写字,不仅要会握笔,还要知道怎么使用手指的力量,肯定也会经历“难以入眼”的奇怪字体;还有骑自行车、学轮滑、滑冰。。。。。
这些本来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克服和不断学习的,也正是这些不断的试错、出错,然后在错误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方能不断地进步。
记住上面的一个关键点:是要在错误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孩子怎么找?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怎么找?
要靠父母引导啊!
孩子本来已经出错了,结果父母还来冷脸相待,孩子本来想要在父母这里寻求安抚和帮助,结果父母这种态度,会让他感觉到“父母并不是自己应该寻求帮助的人”,对于父母的信任和安全依恋感,也会逐渐减弱。
怎样帮助遇到困难、处在逆境中的孩子?


  • 引导:父母引导孩子一起分析失败、遭受挫折的原因,从中汲取教训,并想办法克服困难。
  • 鼓励:和孩子找到原因、想到解决方法之后,鼓励孩子多尝试;这中间可能还会有失败,但是每次总结一下、前进一点。
  • 合理归因:很多时候,孩子努力了、尝试了,但仍然会失败,就像我们大人一样。可以将一些失败归因于年龄等原因。
比如,3年前教小M学自行车的时候,他最开始就是上不去,上去了也会摔跤;尝试了很多次,仍然以失败收尾。小M也很失望,最后我告诉他,因为年龄和平衡感还没有建立好,所以我们再等等身体,等长高一些,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多做一些平衡类的游戏来增加平衡,第二年可能很快就学会了。
等5岁的时候,经过了一天的适应之后,第二天就学会了,接着就学会了自己上下车了。
所以,题主千万不要觉得让孩子自己面对失败,就是培养他们的逆境商。当孩子还需要外界的帮助和引导时,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20

帖子

549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49
人才 发表于 2022-1-10 12:11:08
对于“挫折教育”这个词,本人是不认同的。强行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违背自然规律、扼杀孩子天性的:一棵秧苗人家本来长得好好的,是否非得要强行施加伤害,让它体验到什么“挫折教育”,才能结出稻穗吗?
一棵树木人家本来长得好好的,是否非得要强行施加伤害,让它体验到什么“挫折教育”,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一头狗人家本来长得好好的,是否非得要强行施加伤害,让它体验到什么“挫折教育”,才能长成大狗吗?
当然支持的观点说,如果孩子太过一帆风顺了,心理承受能力就差,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容易走极端,还举出了不少例子佐证。
但是,这些理由,都只是思维推论而已。孩子太过一帆风顺了,与其心理承受能力就差,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的,只是相关关系。但是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是两回事。
追求完美、顺利是人的本能。比如各分东西的时候,我们会说:一路顺风!祝福的时候,我们会说:万事如意!对参加工作的人会说:工作顺利!
那么,他们自己为什么不搞“挫折教育”?比如,
祝你偶遇逆风!
祝你偶尔不如意!
祝你工作偶尔不顺利!
……
去TMD“挫折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9

  • 帖子

    26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