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1-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以我多年的教育经验,我认为,孩子之所以有这种不良习惯,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家长,为了自己清净,或者是自己的工作太忙,就把手机扔给孩子,孩子只要不妨碍自己就好。长此以往,孩子就迷恋上了手机。
坏习惯形成容易,去掉难啊!
当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坏习惯,想让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时,家长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孩子。这就像欠下的高利贷债务一样,因为你先前的陪伴太少,就需要你加倍陪伴来偿还。不然,你孩子的前途可就毁在了手机上。因此,家长要尽早地补救,就像治病一样,越早越好,对症下药,疗效才能显著。
1、
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量不玩手机。
2、
不要让孩子长时间蹲在家里,要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多走动走动,多在户外玩一些游戏,让他逐渐失去对手机的依恋。
3、
培养孩子其它的爱好与兴趣,代替手机对他的吸引力。
例如: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学习画画,一起搭积木,一起做运动,一起折纸,一起做泥塑,一起做沙画。有的家长说,我不会这些怎么办?为了孩子,你可以学呀!我认为,你不需要多么专业,哪怕你画出一张不成形的桌子或者一辆扭七歪八的小汽车,都可能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长大,不也很愉快嘛!
总之,要想改掉孩子这种坏习惯,就要逐步培养孩子其它的爱好与兴趣,让好习惯来替代他的不良习惯。只有其它的爱好、兴趣充实了他的生活,手机的吸引力才能慢慢变小,他才能逐渐脱离手机。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8

主题

10

帖子

43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36
嘟囔囔a 发表于 2022-1-15 10:44:00
以我多年的教育经验,我认为,孩子之所以有这种不良习惯,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家长,为了自己清净,或者是自己的工作太忙,就把手机扔给孩子,孩子只要不妨碍自己就好。长此以往,孩子就迷恋上了手机。
坏习惯形成容易,去掉难啊!
当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坏习惯,想让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时,家长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孩子。这就像欠下的高利贷债务一样,因为你先前的陪伴太少,就需要你加倍陪伴来偿还。不然,你孩子的前途可就毁在了手机上。因此,家长要尽早地补救,就像治病一样,越早越好,对症下药,疗效才能显著。
1、
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量不玩手机。
2、
不要让孩子长时间蹲在家里,要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多走动走动,多在户外玩一些游戏,让他逐渐失去对手机的依恋。
3、
培养孩子其它的爱好与兴趣,代替手机对他的吸引力。
例如: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学习画画,一起搭积木,一起做运动,一起折纸,一起做泥塑,一起做沙画。有的家长说,我不会这些怎么办?为了孩子,你可以学呀!我认为,你不需要多么专业,哪怕你画出一张不成形的桌子或者一辆扭七歪八的小汽车,都可能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不也很快乐嘛!
总之,要想改掉孩子这种坏习惯,就要逐步培养孩子其它的爱好与兴趣,让好习惯来替代他的不良习惯。只有其它的爱好、兴趣充实了他的生活,手机的吸引力才能慢慢变小,他才能逐渐脱离手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8

帖子

46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6
废话1 发表于 2022-1-15 10:44:45
用魔法打败魔法。
带他玩更好玩的。迪士尼,动物园,卡丁车,海边,公园放风筝,报运动类或者舞蹈类培训班。找风景壮丽的地方爬山。
玩了以后就觉得手机不好玩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

帖子

49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2
刘蕾蕾123 发表于 2022-1-15 10:45:20
我有一篇文章可以推荐给你。看看有没有启发。
如果家里有一个打游戏上瘾的孩子,家长会怎么对待他们呢?

家长在帮助他们戒除网瘾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措施呢?

威胁:如果你再打游戏,我们就不认你这个儿子了。

愤怒:把电脑、手机没收甚至摔坏,大发雷霆。

惩罚:如果再看到你打游戏,就不再给你零用钱,或者直接打骂。

还有,有的家长会把孩子送去专门的戒除网瘾的机构,但是,据说那里会有包括对孩子电击等非人的折磨,会造成更多隐患。

当这些办法措施都没有用的时候,当孩子在这样的管教中彻底自暴自弃的时候,家长就会屈服,或者绝望。

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呢?

我们有没有认真想一想,孩子上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难道就是因为游戏太吸引孩子吗?还是因为孩子就是不求上进呢?我们现在就来分析这个问题:

先来讲一个心理学实验: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位心理学家给老鼠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只老鼠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里有两种水,一种是掺了毒品可卡因的水,一种是正常的水。这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孤独的老鼠,不断去喝掺了毒品的水,并且越来越上瘾,越喝越多,最后杀死了自己。这个实验在不同的老鼠身上做过,每次的结果都是如此。

后来,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只被关在笼子里的老鼠在笼子里很孤独,无事可做,如果不是这样的条件,那又会怎样呢?

于是,他又做了另一个实验,也设置了和上面实验相同的两种水——正常的水和掺了毒品的水。

不同的是,这次设置的不再是一个笼子,而是一个老鼠乐园,实验对象也不再是一只孤独的老鼠,老鼠乐园里有很多老鼠,还有包括彩球、滑梯、隧道等在内的各种好玩的娱乐设施,可以说就是老鼠的天堂,它们每天都玩得不亦乐乎。

这次实验的结果是,没有老鼠因为喝那种掺了毒品的水而上瘾,当然也不会有老鼠因为上瘾而死。

实验结果耐人寻味,看来,毒品上瘾除去与毒品本身的原因之外,还与老鼠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如果你以为这是老鼠,和人类会有不同,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人类的实验,不过,这是一个自然实验,不是人为的实验,也不可能允许这种残忍的人为实验。

在越南战争中,有大约20%的美国士兵使用了大量的可卡因,战争结束后,这些曾用了可卡因的士兵回到了美国,退役后融入了社会。正当人们担心在他们中间会有成千上万的瘾君子出现时,结果却大出人们意料之外。

有人对这些退役士兵专门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他们中95%的人没有去戒毒所,也没有进行专门的戒除毒瘾的措施,仅仅是停止使用可卡因就完全回归了正常。

于是,研究人员分析,在越南战争中,士兵们在异国他乡的丛林里,随时面临着战争中死亡的威胁,吸食可卡因无疑是他们摆脱孤独恐惧的最佳选择,就像笼子里那只孤独的老鼠。而一旦回到正常社会,这些士兵们感受到的更多是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安定,就像在老鼠乐园里的老鼠一样,可卡因不再是他们不得不的选择。

看来,问题的关键可能是那个让人孤独的笼子。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病人会因为做手术需要被使用可卡因,并且是比瘾君子注射的可卡因纯度更高的毒品,但是,人们很少发现哪位患者出院后会因此毒品上瘾,否则,医院也不会被允许这样做了。

当然,以上是关于毒品上瘾的分析,把这些研究成果嫁接到游戏上瘾,同样适用。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孩子游戏上瘾的原因,固然与游戏本身的吸引力有关,是否也与孩子所处环境有关呢?

比如,有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理解,感受不到关爱;有的孩子虽然有家人陪伴,但是内心依然很孤独;有的孩子经常会被父母打骂或贬低,得不到正面的鼓励;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在学校没有价值感、成就感,常常被负面情绪笼罩;凡此种种,就像把孩子关进了一个孤独的笼子,导致孩子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只能从游戏和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去获取,这也许就是孩子上瘾的深层的心理根源。

这样一想,我们让孩子戒除网瘾或游戏上瘾的思路,一下子变得清晰了。

当我们想从沉迷游戏中拯救孩子的时候,不要采取简单的“围追堵截”的措施,而要从孩子内心深处去做工作:通过疏导与关爱,关心孩子的所思所想,懂得孩子内心的渴望,让孩子从其他更有意义的活动中培养积极向上的姿态,从他所擅长的事情中获取自信的力量等等,总之,要建立孩子现实中的乐园。

当父母不再带着网瘾的标签去定义孩子,当孩子在父母的改变中逐步体会到亲情的美好,当父母的成长让孩子重新获取了对家长的信任,也许,孩子就像那些从越南战争中回归社会家庭的美国大兵一样,不用刻意去戒除网瘾,自然就能变回正常的样子。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的时间较长,也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与智慧,但是,我觉得却是最正确的方向。

这是我对孩子游戏上瘾问题的一点思考,供各位家长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

帖子

456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6
别丢弃我猿 发表于 2022-1-15 10:46:00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中指出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为“成瘾”。如果定义明确,可能要接受就医。
希望通过此举使网络成瘾问题受到社会更多关注,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范畴。当然网络成瘾不应简单的被列为疾病,孩子过度的使用网络,通常是伴随着其他问题,家庭关系,陪伴时间,成长过程中的关爱,家庭的学习成长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公交地铁上,父母那本书,孩子也在看书,父母看手机,孩子也凑着看手机,这样的图片也是非常的多。
题主描述的孩子有自残行为,需要特别关注。当然自残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除了手机,其他的目的没有达到,孩子会怎么沟通呢?孩子沟通表达的方式,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如何?是不是一言不合,小船儿说翻就翻呢?
孩子有自残举措的时候,要表达出体会到孩子内心痛苦的共情,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表达自己看到孩子这样行为的时候内心的痛苦,反思父母。。。。如果有关注不足,或者压制过度时候的不应该。但是绝对不能因为一自残,让孩子达到ta自己的目的。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孩子走出来最关键的基础。(可参考阳光树屋文章--青春期的瘾)
如果孩子有“成瘾”的特征,需要带孩子走出来!多陪孩子做正确的事情。除了手机之外,孩子排第二喜欢的事情是带孩子走出来的突破口。切勿使强
了解有限,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8

帖子

467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7
123457489 发表于 2022-1-15 10:46:08
发展其他兴趣爱好,如果不行,那么该找心理咨询师来解决,其次他每次都说自残,执行吗,如果没有那么他就是在吓唬你,所以不要太在乎,当他发现没有效果之后就会停止,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8

帖子

50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7
亮亮2017 发表于 2022-1-15 10:47:06
孩子迷恋上了手机,已经到了疯狂成瘾的地步,不让玩有自残 ...-1.jpg

媒体时代是数据大爆炸的时代,现在人们接触的东西都是智能化的产品,相信大家都是很有感触的,现在每个人手里都是拿着手机,每天都是低着头在玩手机。
人们现在都是变成了低头族了,都是过着被手机支配的生活,虽然这智能手机是在方便和装点着我们生活,但是带给我们伤害是很深。
这种伤害渐渐是蔓延到孩子身上了,现在是不仅仅大人是对手机上瘾,这小孩也是对手机上瘾了,孩子现在是每人手上一个手机,每天都沉浸在这手机上,不管到哪里都是吵着要手机,都是要拿着手机。
要是没有手机的话,或者是限制孩子玩手机的话,孩子是会发脾气或者大哭大闹的。这种现象是越来越严重了。
家长想让孩子戒掉手机,首先得知道孩子对手机成瘾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会迷上手机的原因
1. 孩子自制力太差
孩子自制力较差,是他们对手机上瘾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当孩子看到感兴趣的东西时,很容易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还有父母对孩子闲暇时间没有任何规划,不会让孩子在空闲时间充实自己。
孩子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没有具体的目标,也就会对手机日渐上瘾。
2. 父母的过度纵容
孩子对手机上瘾,家长也要负一部分责任,尤其是在孩子刚接触手机时,父母如果不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孩子就会陷入手机的深渊。
现在很多家父母白天忙碌完工作回家之后,孩子想和父母玩耍互动,父母也没有心情,只想好好地放松身心。
在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吵闹。家长觉得心烦,为了让孩子安静,就会将手机给孩子玩耍。
只要孩子不惹事、不打扰父母,怎么玩都行。
孩子会觉得父母允许自己所以玩手机,也就没有了节制,经常玩到深夜12点,才拖着疲惫的双眼和身躯睡前,第二天上课都没有精神,脑海中想的都是手机里的游戏。
3. 父母没有做出好的榜样
家长也别怪孩子对手机上瘾,我们成年人有的时候玩数小时的手机都意犹未尽,何况孩子呢?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但/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孩子会感到心里不平衡,凭什么父母可以玩手机,自己就不可以呢?
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玩手机,当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却会责骂孩子,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三招让孩子放下手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

帖子

48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4
谭松龙小子 发表于 2022-1-15 10:47:44
首先,孩子的自残跟迷恋手机没关系,跟你与孩子之间距离远有很大关系,这个距离不是物理上的,而是内心。
比起迷恋手机,母子之间其他的问题更应该引起重视。
孩子不信任妈妈

我住在安徽的一个小县城,是一名超市收银员,老公常年在上海打工。
和老公打电话说了这件事。结果没想到,那部手机,竟然是老公给他买的。
爸爸在异地,妈妈每日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爸爸给孩子买手机,妈妈却不知道。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孩子与爸爸是交心的,一起瞒着妈妈,知道妈妈强烈反对不利于学习的任何事物;二,孩子与妈妈之间是不信任的,孩子知道告诉妈妈买手机这件事肯定有不好的结果,以往经验告诉孩子,妈妈会强势严厉地没收手机,并且无法沟通。
我们都知道堵不如疏,一味的禁止,只会把孩子的内心推向远方,永远走不进去,这样会进入恶性循环。家长禁止的孩子瞒着不说,孩子不说你不知道,抓了现行又进一步恶化亲子关系。
所以请试试接纳孩子所有的行为,这样家长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孩子才会愿意告诉我们,他们正在经历的,我们才有机会去引导他们正确的看待这个事物。
妈妈也不信任孩子

一部手机,可是要四五千块钱,顶得上我两个月的工资了。
这……不会是孩子偷的吧?我问他,你这部手机到底是哪里来的?他低着头不说话。
我拿起手机就往外走,准备和班主任交流一下这件事。
妈妈看见孩子的手机内心首先想的“孩子偷的”。询问孩子时,没有耐心地等待回答,拿起孩子的手机,找班主任扩大事态。这三个行为都是对孩子不尊重和不信任的做法。
正确的做法是回应孩子的感受,心平气和地说“妈妈不会怪罪你的,妈妈只是想知道手机来历,因为这手机挺贵重的,如果你想告诉我了,随时找我”,然后退出房间给孩子一些时间。
不关心孩子校内生活

儿子也很争气,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稳在年级前三名。2021年9月儿子上了初中。
一开始,成绩也很好。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一切,都变了。
孩子进入新的环境,有新的同学,为了合群肯定会交流兴趣爱好,这里难免有爱玩手机游戏的,孩子为了融入团体交一些朋友,他们会尝试新事物获得共同语言。
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我们应该多关心孩子新的校园生活过得怎么样,结交了哪些朋友、有什么趣事、有何烦恼,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苗头,好引导。
打孩子=不尊重孩子

身为母亲,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在这个时候,怎么可能退让?
我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把他按倒在床上,脱下我脚上的拖鞋,对着他的屁股一阵猛打。
其实这时矛盾已经激化一定程度了,家长一方应退出战争,让双方都冷静下,在理智下解决问题,而不是情绪中。
无论如何都不能打孩子,打孩子是一种非常不尊重孩子的方式,也给孩子起到不好的示范,将来孩子也会用暴力回应家长的。
同时打孩子也是一种无奈之举,说明自己没有能力用沟通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动手。
其实孩子进入初中了,早已经是半个大人了,很多事情可以也应该独立面对了,我们要相信孩子能处理好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平衡,而不是用过度控制的方式管教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4

帖子

47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0
新手来看看靖 发表于 2022-1-15 10:47:51
孩子多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5

帖子

47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0
段探没鞋 发表于 2022-1-15 10:48:10
不会真有人觉得孩子能自己变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6a3867cda8e4

村民

  • 主题

    48

  • 帖子

    23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