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1-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1、不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合理原因,可能你就不那么生气了。(后面的回答主要针对这个原因进行)
2、你觉得孩子做错了。
对和错,哪里有绝对的呢?(这里不做详细讨论)
3、对孩子的行为充满担忧,对他的未来担忧。
很多的担忧,都是自己吓自己,都是你的过去在吓你自己,都是你头脑里不知道的谁的声音在吓自己。(这里不作详细讨论)
第一个问题:五岁男孩一玩水就停不下来,怎么说都不听,浪费很多水。
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水,为什么呢?
1、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随心所欲的玩,自由自在,欢畅的玩,这符合孩子的天性。
2、水本身带来的感官刺激,其实成人可以去体验一下水的感觉:水的温度,柔柔滑滑的感觉,轻柔的包围着手指的感觉,真的很美妙。这其实是不花钱的,天然的,效果又特别好的感统训练。
3、要知道,胎儿时期,孩子就是泡在羊水里的哦,孩子对水天然的亲近感,也与此有关。
4、在玩水的过程,还可以发展孩子的专注力(其实,孩子专注当下事物的每一刻,都是专注力培养的好时机)。
需要注意的几点:
1、天冷的时候,给孩子温热水玩,找暖和一些的房间;
2、担心弄得满屋都是水不方便清理,可以换上大盆子,或者给孩子找一个专门玩水的地方。
3、创意玩法:
另外,跟孩子说浪费水,5岁的孩子听不懂“浪费”的概念。他只看懂了你在生气,你在朝他发火,让他感觉到害怕,对改变孩子的行为没有帮助。
水是最物美价廉,孩子又喜欢的感统工具,能力培养的工具,宝妈不要错过哦。
看起来浪费了水,其实不仅发展了孩子的多项能力,还节约了早教的钱,是不是很划算呀。
第二个问题:跟大人玩闹时总爱扔东西砸人
其原因有两个
1、负面关注的结果

我一拿东西扔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情绪就特别激励,孩子就像拿着父母情绪的按钮开关,一按下去,父母就跳起来,吼起来,孩子觉得特别好玩。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父母对孩子平常的关注太少,负面关注太多。
孩子就会抓住任何一个和父母有互动的机会,能引起父母关注的机会,反复的去运用。这是难得的有爸爸妈妈看见和爱的时刻。
父母如何调整?
多陪伴孩子,多关注孩子。不要只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才关注孩子。
2、破坏敏感期的结果
孩子1岁多,处在手部能力发展时期的时候,他需要通过不断地扔东西去做相关肌肉的练习,去感知空间、高度,去听各种不同的物品敲打、摔落的声音,都是在学习与探索。
很多父母都觉得玩具就应该好好玩,按照玩具的使用说明玩,不应该乱扔,不要扔坏掉,于是会去制止孩子的这个探索行为。
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他是必须要发展这项能力的,父母的制止导致他这项能力得不到发展,怎么办?他会百折不挠的扔,这是孩子生命的内在驱动力在帮助他发展和建构自己,父母不要去制止。
如何调整?方法:
(1)用扔不坏的,安全的物品,让孩子扔;
(2)和孩子玩扔东西游戏,帮助孩子发展和建构空间探索等多项能力
第三个问题:总是把家里的东西弄的乱七八糟
为什么?
1、敏感期的发展被破坏。
孩子有个敏感期,叫秩序敏感期,大概在1-3岁。孩子会对物品(如鞋子)的摆放,谁先进门谁后进门,谁坐谁的旁边等等有特别严苛的要求,如果鞋子他要这样放,即使是凌乱不堪的,父母去给他纠正了,摆放好了,他就会大哭闹。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他必然要经历很长一段时期的混乱,通过不断的探索,调整,才能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秩序感。
比如我的二宝,他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把一家人的鞋子,摆得乱七八糟,但坚决不允许任何人动。再后来你会发现,他的鞋子摆放得开始有一些规律了;再后来,他会一双一双放整齐;再后来,他会从大到小排列;再后来,他又会把妈妈的放一起,爸爸的放一起,自己的放一起......
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秩序的混乱中,完成了他的秩序感的建构和发展,也发展出了排列,归类的能力
比如,二宝的玩具,各种款式,全部堆放在一起,绝不允许你动他的。到后来,他会自己归类,汽车是汽车,厨房玩具是厨房玩具,机器人是机器人。
孩子的秩序感的建构,就是要经历混乱的,这时候,父母要有相应的知识,充分的允许并尊重孩子自我的建构和发展。
如果父母不懂得,又很强硬坚决的去纠正孩子,甚至,不顾孩子的哭闹去收拾玩具,孩子的秩序感就会被破坏,他不知道什么是混乱,什么是有序。
怎么办?方法:
1、多尊重孩子的需要,如果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可以多问一问为什么?多学一学相关的育儿知识,尽量少破坏孩子的发展。
2、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替代孩子收拾玩具,孩子大一些了,会指责孩子,让孩子自己收拾。
这时候孩子会有被抛弃感,父母不爱我了,指责我,嫌弃我。妈妈小时候都帮我收的,现在就不收了,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所以他会让妈妈帮忙,这个帮忙,就是在验证妈妈的爱。
这个陪伴,可以长期的坚持。如果孩子不想收拾,也没有关系,妈妈的示范,对孩子来 讲也是身教。孩子才5岁,在爱的陪伴中,孩子会慢慢内化这个习惯的
第四个问题:总是打比他小三岁多的弟弟……
原因:妈妈和家人,对弟弟的爱更多。
1、弟弟的出生,大的孩子唯一的爱,最重要的感觉,都会被那个叫弟弟的新生物取代。这是即使爸爸妈妈做到不偏不移的爱,大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的。
2、3岁多的弟弟,从怀孕,到月子,妈妈大孩子的陪伴,无论是从体力,还是精力上,都更多的是会给弟弟的,大孩子被抢走爱的感觉就会很浓郁。
3、打弟弟的动机:妈妈,我想你多爱我一些,多陪陪我。
解决办法:
孩子打了弟弟!
如果妈妈就孩子的行为回应,妈妈会说什么?
妈妈会说:“你怎么能打弟弟呢?他可是你亲弟弟!”“你再打他我就打你”
如果妈妈能够看到孩子背后的动机:
妈妈:“宝贝,你希望妈妈只爱你一个人!”
妈妈:“妈妈陪伴你太少了!你需要妈妈多陪陪你!”
以上是我的回复
@知乎亲子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52

主题

36

帖子

596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96
许我一世温柔 发表于 2022-1-15 17:19:36
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1、不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合理原因,可能你就不那么生气了。(后面的回答主要针对这个原因进行)
2、你觉得孩子做错了。
对和错,哪里有绝对的呢?(这里不做详细讨论)
3、对孩子的行为充满担忧,对他的未来担忧。
很多的担忧,都是自己吓自己,都是你的过去在吓你自己,都是你头脑里不知道的谁的声音在吓自己。(这里不作详细讨论)
第一个问题:五岁男孩一玩水就停不下来,怎么说都不听,浪费很多水。
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水,为什么呢?
1、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随心所欲的玩,自由自在,欢畅的玩,这符合孩子的天性。
2、水本身带来的感官刺激,其实成人可以去体验一下水的感觉:水的温度,柔柔滑滑的感觉,轻柔的包围着手指的感觉,真的很美妙。这其实是不花钱的,天然的,效果又特别好的感统训练。
3、要知道,胎儿时期,孩子就是泡在羊水里的哦,孩子对水天然的亲近感,也与此有关。
4、在玩水的过程,还可以发展孩子的专注力(其实,孩子专注当下事物的每一刻,都是专注力培养的好时机)。
需要注意的几点:
1、天冷的时候,给孩子温热水玩,找暖和一些的房间;
2、担心弄得满屋都是水不方便清理,可以换上大盆子,或者给孩子找一个专门玩水的地方。
3、创意玩法:
另外,跟孩子说浪费水,5岁的孩子听不懂“浪费”的概念。他只看懂了你在生气,你在朝他发火,让他感觉到害怕,对改变孩子的行为没有帮助。
水是最物美价廉,孩子又喜欢的感统工具,能力培养的工具,宝妈不要错过哦。
看起来浪费了水,其实不仅发展了孩子的多项能力,还节约了早教的钱,是不是很划算呀。
第二个问题:跟大人玩闹时总爱扔东西砸人
其原因有两个
1、负面关注的结果

我一拿东西扔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情绪就特别激励,孩子就像拿着父母情绪的按钮开关,一按下去,父母就跳起来,吼起来,孩子觉得特别好玩。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父母对孩子平常的关注太少,负面关注太多。
孩子就会抓住任何一个和父母有互动的机会,能引起父母关注的机会,反复的去运用。这是难得的有爸爸妈妈看见和爱的时刻。
父母如何调整?
多陪伴孩子,多关注孩子。不要只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才关注孩子。
2、破坏敏感期的结果
孩子1岁多,处在手部能力发展时期的时候,他需要通过不断地扔东西去做相关肌肉的练习,去感知空间、高度,去听各种不同的物品敲打、摔落的声音,都是在学习与探索。
很多父母都觉得玩具就应该好好玩,按照玩具的使用说明玩,不应该乱扔,不要扔坏掉,于是会去制止孩子的这个探索行为。
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他是必须要发展这项能力的,父母的制止导致他这项能力得不到发展,怎么办?他会百折不挠的扔,这是孩子生命的内在驱动力在帮助他发展和建构自己,父母不要去制止。
如何调整?方法:
(1)用扔不坏的,安全的物品,让孩子扔;
(2)和孩子玩扔东西游戏,帮助孩子发展和建构空间探索等多项能力
第三个问题:总是把家里的东西弄的乱七八糟
为什么?
1、敏感期的发展被破坏。
孩子有个敏感期,叫秩序敏感期,大概在1-3岁。孩子会对物品(如鞋子)的摆放,谁先进门谁后进门,谁坐谁的旁边等等有特别严苛的要求,如果鞋子他要这样放,即使是凌乱不堪的,父母去给他纠正了,摆放好了,他就会大哭闹。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他必然要经历很长一段时期的混乱,通过不断的探索,调整,才能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秩序感。
比如我的二宝,他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把一家人的鞋子,摆得乱七八糟,但坚决不允许任何人动。再后来你会发现,他的鞋子摆放得开始有一些规律了;再后来,他会一双一双放整齐;再后来,他会从大到小排列;再后来,他又会把妈妈的放一起,爸爸的放一起,自己的放一起......
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秩序的混乱中,完成了他的秩序感的建构和发展,也发展出了排列,归类的能力
比如,二宝的玩具,各种款式,全部堆放在一起,绝不允许你动他的。到后来,他会自己归类,汽车是汽车,厨房玩具是厨房玩具,机器人是机器人。
孩子的秩序感的建构,就是要经历混乱的,这时候,父母要有相应的知识,充分的允许并尊重孩子自我的建构和发展。
如果父母不懂得,又很强硬坚决的去纠正孩子,甚至,不顾孩子的哭闹去收拾玩具,孩子的秩序感就会被破坏,他不知道什么是混乱,什么是有序。
怎么办?方法:
1、多尊重孩子的需要,如果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可以多问一问为什么?多学一学相关的育儿知识,尽量少破坏孩子的发展。
2、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替代孩子收拾玩具,孩子大一些了,会指责孩子,让孩子自己收拾。
这时候孩子会有被抛弃感,父母不爱我了,指责我,嫌弃我。妈妈小时候都帮我收的,现在就不收了,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所以他会让妈妈帮忙,这个帮忙,就是在验证妈妈的爱。
这个陪伴,可以长期的坚持。如果孩子不想收拾,也没有关系,妈妈的示范,对孩子来 讲也是身教。孩子才5岁,在爱的陪伴中,孩子会慢慢内化这个习惯的
第四个问题:总是打比他小三岁多的弟弟……
原因:妈妈和家人,对弟弟的爱更多。
1、弟弟的出生,大的孩子唯一的爱,最重要的感觉,都会被那个叫弟弟的新生物取代。这是即使爸爸妈妈做到不偏不移的爱,大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的。
2、3岁多的弟弟,从怀孕,到月子,妈妈大孩子的陪伴,无论是从体力,还是精力上,都更多的是会给弟弟的,大孩子被抢走爱的感觉就会很浓郁。
3、打弟弟的动机:妈妈,我想你多爱我一些,多陪陪我。
解决办法:
孩子打了弟弟!
如果妈妈就孩子的行为回应,妈妈会说什么?
妈妈会说:“你怎么能打弟弟呢?他可是你亲弟弟!”“你再打他我就打你”
如果妈妈能够看到孩子背后的动机:
妈妈:“宝贝,你希望妈妈只爱你一个人!”
妈妈:“妈妈陪伴你太少了!你需要妈妈多陪陪你!”
以上是我的回复
@知乎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39

帖子

64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42
123463876 发表于 2022-1-15 17:19:42
研究表明,90%的家庭都曾经都对孩子大吼大叫过,这说明无论我们有多么高的知识水平,多么好的工作,和收入,在孩子面前我们都不止一次犯过错,失去理智。
育儿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留下一些伤痕,有时不是我们刻意要去伤害孩子,是因为坏情绪战胜理智,在冲动的情况下对孩子大吼大叫,事后又特别后悔自责,然后又加倍的对孩子好,来补偿对孩子的伤害。更要命的是,这种暴力行为,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愤怒---吼叫---自责---讨好。
为什么我们总是常常陷入到这种恶性循环中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容易愤怒?
1.愤怒是期待未得到满足。
做父母的都怀着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对孩子严格要求。女孩子就得有个女孩子的样子,坐姿,吃饭,一言一行都得像个淑女样,都要符合我内心的期待。
如喏喏从小性格外向,活泼开朗,也大大咧咧的。小时候喏诺在哪里定不住3分钟,又跑了,玩具要不上一分钟就要换了,爸爸特别苦恼,曾以为她是多动症,到大了,上小学了,喏喏常常因为动来动去,看个电视都是摇摇晃晃,被爸爸狠狠揍过,但依然无效,爸爸重新为喏喏的行为制定了规则,规定喏喏看电视,写作业,吃饭时身子坐正,写字时,一笔一划慢慢写,坚持了一段时间,喏喏进步了不少。
2.愤怒是对未知的恐惧
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做父母的特别想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现在就得好好学习,看到孩子成绩下降了,看到孩子身上各种各样的毛病,就会担心害怕影响到孩子的未来,莫名的恐慌,看到孩子的因为就忍不住纠正,大吼大叫。
莹莹妈天天跟我念叨,莹莹的同学成绩优秀,做主持,上台表演,样样一流,成绩还好,看看莹莹,给她报个主持班,不愿意去,报个辅导班,闹情绪,我都快被她气死了,为了她我已经全职在家了,看她那个样子,就是欠收拾。
3.内在的小孩在作怪
我们每个人内在都住着一个小孩,即内在的情绪反应,当我们被他控制时,做出的反应就不是我们真实的反应,所以往往事后会自责,后悔。在《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一书中,也称为“元情绪”,就是不经大脑思考,凭第一直觉就蹦出来的情绪,他跟我们童年时的经历有关。
文文爸就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看着孩子哪里有问题是,首先就是大发雷霆,文文特别害怕爸爸发脾气,在爸爸面前,他总是跟小心翼翼,生怕出错,可是越是这样,文文问题越来越多。
而我们愤怒情绪的出口就是冲着孩子大吼大叫。其实每当冷静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并不是这么难管教,稍微用点策略,孩子就特别听话。往往我们冲孩子大吼大叫其实是在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当情绪宣泄完了,会恢复平静状态,这时人们开始反思刚才的行为对于教育孩子是有害无益的,然后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自责过后觉得对不起孩子,孩子成了我们的替罪羊,这样一想时,我们就会去讨好孩子,给他买好吃的,或者买玩具等等,用这样的方式来补偿孩子。
当下次刺激在发生时,我的自动反应模式继续出现,继续循环上面的模式。
接下来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分清两件事
情绪和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在情绪上面去处理事情特别的困难,反而会增加负面情绪的体验,或者很多父母把情绪和事情混为一谈,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乱发一通脾气,反而影响了亲子关系,关系没处理好,亲子教育就无从谈起。
处理情绪分为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才会有能力去照顾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得到满足,他自然会去做好自己的事情。
1.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是照顾情绪的第一步,看见情绪这个小怪兽出来了,那去接受他,拥抱他。最难解决的问题是看不见的问题,只有对自己情绪保持一种觉知的状态,我们才有可能重点去转换负面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2看到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如果是对孩子期待过高了那就放低期待。如果是对未来过多的恐慌,焦虑,那活在当下,未来是什么样,我们谁也不知道,但是可以全力以赴过好当下,享受每一个陪伴的时刻。如果是没有更好的处理情绪的方式那就学习。
3.跟内在小孩和解。认识到你自己有元情绪存在的时候,有意识去陪伴他,可以跟他默默对话,“谢谢你出来陪伴我,让我不孤单,但是现在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处理,请你暂时离开,谢谢你,我爱你。”这时,其实愤怒情绪已经走开了,我常常用这个方法,很有效,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接下来就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正面管教》中,提出一个观点,让孩子感觉好,他才能做得更好。这里感觉好说的就是孩子心情好,事情自然做得更好。
首先要做的是共享绪孩子的情绪。樊登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面对闹情绪的孩子,当你说话说到孩子心坎里,孩子点头了,那么他会马上停止耍赖。
然后积极倾听孩子的表达,停下手中正在进行的一切活动,保持专注的聆听孩子,做到不打断,不否定,不加任何评判。
最后用第三人称“我-信息”表达我的感受,想法,此时孩子更容易理解父母,同时也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接下来就是如何处理事情?
情绪处理好后,就是处理事情的最佳时期,多提问,引导孩子思考,孩子自己想的主意,他更容易执行。和孩子一起评估方案的可行性,锻炼问孩子的思考能力,及对解决方法的评估,便于不断的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给孩子提供试错的机会,错误可以帮助孩子成长,小时候犯错代价很低,长大犯错代价就很大,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提供犯错的机会就很重要。
所有的教育最终去到的方向都是解决问题。孩子未来在社会上能有多大的成就,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当下发生的每一件事中,培养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非常重要,处理完情绪后别忘了处理事情。
做好情绪管理训练,就能有效的切断恶性循环模式,并坚持练习,使他变成正向循环模式 :情绪转换--拿回力量--亲密的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每个家庭都会收获幸福的家庭关系,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关注天下金钥匙订阅号,后台回复“活动”,免费领取30套家庭教育资源包!

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怎么办?-1.jpg
如果你家宝贝写作业马虎,拖延?不善于表达?讨厌学习?一起来学习如何引导及改变孩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47

帖子

621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21
123463332 发表于 2022-1-15 17:19:47
当你从人性的本质来看,问题就迎刃而解。

人性的底层逻辑是,你越控制某样东西,他越渴望,大脑和手脚越不听使唤,想去尝试。
如果你放弃控制,他轻松想怎么玩都行,也就觉得没意思了。


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怎么办?-1.jpg

玩闹的时候总拿东西砸人,孩子知道这样做不对吗?
放心,他肯定是知道的。
那为什么他就是要这么做呢?
是在跟你对抗,关系就是生产力,当你跟孩子关系不好的时候,你说东,他就往西。
当然这并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这是人性的规律。
那该怎么办呢?
首先关键在于父母的心胸,父母心胸小,接纳不了损失,接纳不了错误。

一个人接纳不了错误,接纳不了损失时,遇到孩子犯错或自己犯错时,她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是追责,对抗那个不够好的自己和孩子。

具体的表现通常是:打击,否定,发泄情绪。

所以先是追孩子的责,回过头又心生内疚,继续追自己的责,陷入恶性循环,对抗情绪越来越大。
所有的犯错无非就两个大原因,一能力不足,二想跟你对抗。
怎么化解呢?
从明理开始:孩子犯错,只是能力不足而已,所以错误本身是孩子成长的机会,不允许孩子的错误,就等于不允许孩子成长。
父母要明的一个重要的理,就是孩子越小犯错成本越低。
很多妈妈会因为心胸小,不接纳损失,担心孩子走弯路,所以不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很多事情替孩子做主。
最后会发现,孩子越大可以捅出的娄子越大,果都是父母来承担。
亲密关系也是一样,不允许老公犯错,就是不允许他成长,关系对抗,最后的所有果就是你来担。
第二,大量化解对抗情绪,从接纳自己开始,接纳自己还会生起情绪,接纳自己也会犯错,也会做不到,心理装得下自己了,就容易装下别人。
第三,修菩提心,发愿增长心胸,训练看价值的能力,把每一次孩子犯错,调皮都当作修炼自己心胸的机会。
练多了,心大了,心里的火就灭了。
尤其是看价值的能力,这个能力越强,你更多的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别人的进步,别人的成长,你就容易情绪稳定,心胸豁达喜乐。
看价值的能力强了,你会容易进入增长,避免消耗。

我是谢量,过去在全国举办1000场教育讲座,受益家庭超过10w+,10年的家庭智慧教育干货,将会陆续发步。

以下是我的精彩回答(持续更新中)
包括家庭教育干货、妈妈的成长、人性/心理的研究、财商教育、如何超越原生家庭等多个话题,点击查看,你会找到越来越轻松,用心不用力的自己:


西谷谢量:2021最全辅导作业指南,告别拖拉、磨蹭、发脾气、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西谷谢量:为什么孩子会离奇地抑郁?西谷谢量:有哪些给女孩结婚前和结婚后的忠告?我是谢量,愿你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0

帖子

437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37
后来爱那天那v 发表于 2022-1-15 17:20:39
记住这句话
逃避可耻但有用。

对,就是这句话。
我记得小时候,我妈每次想生气的时候,都会一个人冲到卧室里面去。
然后出来,和颜悦色地跟我谈谈。
虽然,有那么几次,还是打了我。
但是,我真的觉得错了,觉得她打地对。

其实很多家长,也是能意识到自己大吼大叫是不对的。
但是被气上头了,真的顾不了那么多,平时努力积累的育儿知识,都敌不过,想把孩子拎起来一顿暴打的冲动。
所以,当你真的想大吼大叫,打骂孩子的时候,可以暂时逃离一下。比如题主,孩子已经玩了5分钟水了,不差这1分钟了。

有人说,我都走了,怎么教育他?
那你吼他,骂他,就能教育他吗?
让自己安静下来,情绪稳定一点,整理好跟他如何沟通,再回来教育,可能效果更佳。

这个问题下面,很多答案都提到了
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孩子到底想干什么?

为什么喜欢玩水
是喜欢水的质感,还是喜欢看水流的样子,还是好无聊,就像随便找点东西来玩,还是想和妈妈说,但是不知道玩什么。

感谢妈妈,我记得小时候也是这样玩过水,然后她给我找了一些肥皂,陪我在街上吹了一下午的泡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24

帖子

568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68
123457294 发表于 2022-1-15 17:21:34
我一直认为对孩子大吼大叫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怀疑后的爆发,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我们分析一下什么时候会大吼大叫。
1、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
2、 孩子听不懂的时候
3、 说了很多次孩子仍然没有改变的时候
4、 自己忙乱孩子捣乱的时候
5、 心情不好的时候
6、生活不如意的时候


  • 前三种都是因为孩子
看起来似乎是孩子的问题,但是再仔细分析,其实是因为孩子脱离了家长的掌控范围——孩子不可控,家长忍不住。
说白了,就是家长的权威或者控制欲收到了挑战,从而把怒火发泄出来变成大吼大叫。

  • 后三种是因为大人
大人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看什么都不爽,就容易把怒火转向外界,而孩子是最好的接盘侠。生活不如意,吼吼才舒坦。

  • 至于怎么办?
你只要想想吼完之后会怎样?
如果是孩子的问题,你吼,反正他也听不懂,只是当时吓着了;
如果是家长自己的问题,吼再多也无济于事,解决问题,改变现状才是最根本的。
所以吼不能解决问题,对自己进行情绪管理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当你想吼的时候不妨咬自己一下,痛会让自己更清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

帖子

474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4
就是爱我趴 发表于 2022-1-15 17:22:20
仔细看了问题,都是些小事,却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事后又后悔不迭,这样的情形在我身上也出现过,后来让情况有所改善的是《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
书中提到:生气,并不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因为自己心里添了油加了醋的想法。
我们为什么那么容易发脾气呢?因为外界事件的刺激。作者罗娜·雷纳称那些影响我们情绪的事件为触发器。
一天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和事,有些会令我们高兴,有些则令我们难过,还有些令我们生气。我们对这些事进行解读,产生情绪,做出回应。当你看到一件刺激你的事情时,你感到生气、失望、焦虑等情绪,脑海里还会不断地回想这件事,想法不断升级,这些混乱狂躁的想法就像给你的怒火加了油一样,你无法控制,只能像爆炸一样用大吼大叫宣泄情绪。
爱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就跟喜欢玩积木一样。可是你看到哗哗流的水,你首先想到了水费,接着想到家里并不宽裕,本来就该省着花,又想到上班拼死拼活才挣那么几个钱,消极的想法不断在脑海里翻腾,情绪越来越紧张,一个按捺不住吼叫就出口了。
你辛辛苦苦累了半天把家收拾好,一个转身又变得乱七八糟,你吩咐孩子收拾,可是孩子玩得正高兴,不愿意动。你一看他的样子就不由得生气,继续催促他,他还是不情愿的样子,你想到你为了搞清洁累得腰酸背痛了,你想到臭小子现在就开始不听话了,你可能还想起孩子他爸的各种不好,你的怒火越烧越旺,忍不住又对他吼叫起来。你是真的因为乱糟糟的东西生气吗?不,你是因为你后来的想法才忍不住吼叫的。
对孩子吼叫有用吗?当他看见你暴怒的样子时,会有所收敛,但下一次可能又是老样子了。冲孩子吼叫其实并不能真正改变他们的行为,反而会影响你和他的情绪。想一想,当你与别人发生争执后,你的理性思考能力是不是下降了很多,直到你情绪平静下来思考能力才恢复正常?孩子也一样。生气吼叫并不是因为事件,而是因为脑海里不断翻腾升级的想法。
吼叫不仅对你,也对孩子有大影响。
怎样才能减少吼叫?
统计法是最有效的寻根问底,找出生气原因,避开它。
你和孩子肯定不是任何时候都在吼叫,对吧。想一想最近一次跟孩子的友好沟通,你们是怎样相处的?你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减少吼叫的关键,在于观察自己的想法,留意并分辨自己的情绪,再追踪到行为的根源。你观察到的,脑海里浮现的,与孩子相处的结果都能让你有所察觉,然后努力改进。
首先,用统计的方法为自己造一副“气质眼镜”,找出你和孩子合拍或不合拍的地方。气质就是一个人的行事风格,“怎样做”同一件事情,不同人有不同的作法。气质领域的研究者把孩子天生的差异归结为9种气质类型:活动量、规律性、接近或者回避性、适应性、敏感度、反应强度、情绪本质、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气质,然后理解孩子的行为问题、社会交往、偏好、争执方式,就能理解为什么都是自己生的娃,一个与你非常合拍,一个让你充满挫败感。与孩子的相处,在于孩子与你气质的是不是协调的。
气质多半是天生的,即使后来可以稍为拓展,也不要抱太大期待,通常只能你去适应孩子的气质,或者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的气质的环境。怎样去适应孩子的气质,让父母与孩子的气质较为协调呢?这就需要用到第二个统计方法——吼叫追踪表。
吼叫追踪,就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习惯和触发器,然后接纳自己,做出改变的方法。记录你每次发脾气的信息,记得越多越详细,越有帮助。当然,如果你觉得很艰难,可以考虑减少一些记录次数或者减少记录的信息,适应之后再增加。
记录哪些信息?1、触发的事件,包括日期、时间、地点,具体事情;2、你的反应,包括身体反应、情绪以及升级的想法;3、回应,你对触发事件做了什么?孩子对你的吼叫的什么回应;4、后续,吼叫之后你感觉如何?孩子的感觉呢?5、相关的气质特点仔细思考这件事中涉及的你的气质特点是什么,孩子的气质特点又是什么,之间存在哪些冲突;6、想一想,还能有其他处理方式吗?
了解事件,就能了解孩子容易惹怒你的行为哪些。了解身体反应,能帮助了解情绪,控制情绪。了解自己的感受,了解孩子的感受,能给行为一些指导。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你就能了解事情的全局。
如同作者罗娜·雷纳所说:
你无法控制自己每天将会面临什么挑战,但是你却能够控制自己的回应,调整你对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解读方式。在追踪你的吼叫时,你要寻找这样一个时刻,在那一刻,由孩子的行为引发的烦躁转化为一种激烈的,不受你控制的情绪。如果你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开始变得激烈,并且能够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反应以及心中的想法,就有可能在情绪的风风暴激化为龙卷风,损伤你们的亲子关系之前让它平静下来。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唯有父母用平静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孩子才能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

帖子

478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8
坐在榕树下迷 发表于 2022-1-15 17:22:38
继续,没关系。孩子的确让你很烦,又没有别人管,没人帮你付水费,没人帮你收拾东西,没人帮你哄弟弟,什么都是你一个人。
真的太累了,太烦了,你也是人,你的控制力是有限的,他们凭什么要求你那么多?
玩儿水,让他去卫生间玩儿,玩儿一会儿就把水阀关了,然后装无辜----水没了?哎呀,一定是被大宝宝玩儿没有了,怎么办呀?水跑累了,歇一歇,可能还会来吧。但如果你总是让它跑,它累坏了,就又会不来了。
砸了谁算谁,五岁的孩子能砸坏谁,没什么事儿就假装看不见,他们自己会处理。
家里乱七八糟就让它乱着。有空就拉着孩子们收拾----送玩具回家,看谁送的多,预备   开始!
打弟弟让弟弟先哭一会儿,让哥哥负责陪着。陪几次,哥哥自己就受不了了。
总之,别太放在心上。时间总会过去,一切都会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0

帖子

54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47
章家菊 发表于 2022-1-15 17:22:55
孩子到规定时间没完成作业,孩子把东西扔的到处都是,孩子常常把学习用品弄丢,孩子做作业总是出错……各种事情都会引起家长大发雷霆。
实际上孩子们犯的这些小错,还不足以让你大发雷霆,只是因为家长的坏情绪在作祟。
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孩子经常犯同样的错误,那是因为他还没有学会这方面的能力。家长就要耐心地教给他,一遍不行两遍,三遍……一直到他学会这个为止。
可是,我们家长好像许多时候并没有这个耐心,而是以大声吼叫来解决。结果,孩子还会照样犯错,家长也更加气愤。
如果在吼孩子之前,吼之前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不是没休息好?工作不顺心?太累了?先自我调整一下情绪,或许就能忍住不吼孩子,理性的与孩子沟通。
人的情绪也有周期,据研究,上个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病人因头痛、精神疲倦等,每隔23天或28天就来治疗一次。于是他们就将23天称为“体力定律”,28天称为“情绪定律”。
20年后,特里舍尔发现学生的智力是以33天为周期进行变化的,于是他就将其称为“智力定律”。后来,人们就将“体力定律”、“智力定律”和“情绪定律”总称为生物三节律。
了解了这些,家长在情绪低谷期,要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怎么做才能有效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让坏情绪左右?试试这七招!
第一招:短暂离开
就是离开现场,远离让你怒火攻心的人和环境。
但是不要啥也不说的离开,而是告诉孩子:「妈妈很生气,要出去冷静一下!」
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等自己冷静下来找到解决办法后再和孩子沟通。

第二招:深呼吸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放松,深呼吸四五次,而且越慢越好。这样随着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
你的情绪曲线会慢慢回落,各种情绪信号减弱、消失,就能够感到情绪渐渐平静了。

第三招:拍凉水
想发火就去卫生间,卫生间有镜子自来水
前者让你看看自己生气的样子有多丑和可怕。
后者,可以让你的情绪稳定下来。比如用凉水洗脸,能让高涨的情绪得到些许缓解。

第四招:换个人看孩子
自己生气、想吼孩子之前,可以让家里其他人照看孩子。
自己呢就做一些重复性的事情,比如:狂刷某宝「有好货」推荐做家务跑步等,都能让你的情绪得到缓解。

第五招:设置“终止词”
在平常和家人、孩子商讨出一个“关键词”,每当争执发生时,说出这个词后就必须立即停止吵闹。
比如,「冷静」、「你还爱我吗?」、「别生气了」…
宝妈可以告诉宝宝,你觉得妈妈生气了,就问妈妈「妈妈你还爱我吗?」,妈妈听到这个词就不会生气了。
由于之前的约定,加上这些词的特殊意义,会在很大程度上把你将要失控的情绪拉回到理智的范围。

第六招:立flag奖励自己
设置一个时间范围和奖励物品,也能有效的抑制自己的情绪。
比如,如果我一周之内不吼孩子,就奖励自己一双心仪却舍不得买的鞋子。一个月内不吼孩子,就让老公奖励我一个包包……以此类推。
当然也有惩罚机制。
同样,如果一个月内吼孩子超过3次,就罚自己一月不能喝奶茶一个月不能买买买

第七招:发泄情绪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如果以上都不奏效,那么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吼一嗓子,或进卧室摔摔枕头
总之,把坏情绪发泄出去,才能更理性的解决孩子的问题。

吼完孩子要懂得善后

情绪容易失控的家长,可能会养出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有的孩子还会学会以暴制暴,沿袭了父母的暴躁型性格;
有的孩子屡屡被压制,认为自己总犯错误,自己太笨,会产生自卑心理,形成胆小怯懦的性格;
也有的孩子学会了顺从,形成委屈自己,迁就他人的讨好型性格。
所以,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实在忍不住吼了孩子,也要懂得正确善后。
比如,放下身段承认自己吼宝宝不对,向宝宝认错。道完歉倾听宝宝为啥要这么做,然后指出错误和解决方法。切勿一味地指责宝宝,给宝宝“贴标签”。

孩子是你唯一敢得罪,但不会记恨你的人。你再吼Ta,再责备Ta。只要你说一句「来抱抱」,Ta就会小跑着再次投入你的怀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5

帖子

441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来自星星G 发表于 2022-1-15 17:23:46
抱抱楼主,非常理解你,当妈妈后总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尤其是养育两个孩子,很辛苦。下面针对你的问题写了几点,非常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首先,减少吼叫,摒弃不良反应模式,管理好妈妈的情绪。

吼叫很难改变,但是通过练习和实践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家长减少吼叫这种不良的沟通方式,下面是《不吼不叫》这本书里提到的具体的操作技巧,题主可以看一看。
当你感觉被激怒想要吼孩子的时候,按ABCDE法则这五个步骤来:
A——ask,自问。问问自己现在感觉怎么样?尝试分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B——breathe,呼吸。观察自己的呼吸,深呼吸几次,放松身体,慢慢平静下来。
C——calm yourself,平静自我。除了调节呼吸,还要用更积极的想法代替负面的、不理智的想法,总之要生理上、心理上都给自己时间,平静下来。
D——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确定孩子的需要。想一想他的年龄和发育情况,理性地判断他现在的行为是不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也许孩子需要的只是你更清晰的指导。
E——empathize,同理心。尝试将自己放到孩子的处境,耐心倾听孩子想说什么,想做什么,然后帮助他解决他的需求。
就算是孩子的要求过于任性,至少到这一步我们可以更平静的和孩子沟通了,而不是像吼叫那样,将单向的指责强加给孩子。

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怎么办?-1.jpg
题主提到,孩子总是把家里的东西弄的乱七八糟,总是打比他小三岁多的弟弟,在你的吼叫出口之前,试试思考一下,除了故意调皮捣蛋,是不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很显然,在二胎家庭,老二的出现夺走了父母一部分的爱。老大也许在用这种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表达内心深处的不满。
在调皮捣蛋的背后,其实都是在说“妈妈,看看我吧,妈妈,我也很重要。“满足孩子的需求,才能从根源上影响孩子的行为。
孩子行为引发妈妈吼叫,如果一直循环这个模式,而不是理性的分析,平静的沟通,也许家长永远看不到孩子深层次的需求。
其次,分析自己吼叫的原因,也许不仅仅是因为孩子的行为。

说到吼叫的原因,每一个家有学龄前儿童的妈妈都可以给你列出一长串, "不好好吃饭、出门磨蹭、收拾玩具拖拉、玩水玩到难以收场、在床单上乱涂乱画"等等。问题里提到的孩子的行为,确实是会让妈妈火大。
但是要注意一点,这些问题其实并不一定是妈妈吼叫最重要的原因,很多吼叫的发生,孩子的行为只能算表面原因。
有句话说大意是说,对于情绪的爆发,当时的事件只是导火索,充其量算20%的原因,还有80%的原因埋在冰山下。朝孩子吼叫,隐形原因往往来自情绪迁怒。
当你在工作中受了气,开了一天会身心疲惫,或者因为照顾孩子而没有休息好,因为时间精力被育儿蚕食,感到压抑和没有自我的时候,你会更容易冲孩子吼叫。
也许孩子的行为只是一点小事,也许在平时你会好好沟通,但在此刻,你的状态让你选择了吼叫,发泄怒火。
还记得孔子在形容弟子颜回的时候,说的第一个词吗,"不迁怒",这是一种自我修养。如果做父母的能对自己的状态有所察觉,能对迁怒有所警惕,也许就能谨言慎行,减少吼叫和伤害。当你觉察、受启发的时候,就是改变的开始。

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怎么办?-2.jpg
最后,提高日常沟通质量,让孩子更配合,减少引发你吼叫的行为。

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亲子关系的质量,改善亲子沟通,这里举两个抛砖引玉,题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相信你一定会想到更多方法的。
1. 和孩子保持情感上的连接,尤其是在养育多个孩子的家庭,这种连接有助于减少怨恨,让每个孩子都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这样他才会更乐意听从你的要求。
比如,爸爸和妈妈每天都和每个孩子有一对一的时间,这一点在很多育儿书里都提到了。在《正面管教A-Z》这本书里,作者把这叫做“特殊时间“。
2. 平时注意教导孩子,要自己承担淘气的后果,让孩子明白家庭规则。做了淘气的事,自己处理,否则就不能做某个他喜欢的事。
比如,题主提到的玩水玩到停不下来,设置一个计时器,告诉他只能玩10分钟,玩完以后自己打扫情理,否则当天就不能看动画片之类的。
以上,通过提高日常沟通质量,让孩子感受到关爱,也许他就不太会用极端的行为吸引你的注意力。向内自省,接受自己的状态和感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迁怒孩子。而在吼叫即将发生时,试试ABCDE法则,安抚自己,也看到孩子真实的需求。
最后,推荐几本减少吼叫和养育类的书。其实很多管教策略都是在帮助提高家长的自我修养,培养内在的平静和安宁。一句话,育儿先育己。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390053023238348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心随者

村民

  • 主题

    8

  • 帖子

    26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