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最近听多了「樊登读书会」里的书,变得喜欢暗自思忖。经常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并思索孩子的长大和未来。
  有时惊觉人与人的众多关系,亲密或疏离,往往和周围的事物有着内在关联;人的个性形成,人生轨迹,不是横空出世,也不是一蹴而就。
  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应该是这样的:1,知道有人在爱着我,2,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决事情。其实就是,有被爱的感知,以及有去爱的能力。
  很庆幸这两点我都具备。我为什么如此幸运呢?
  因为我长大于一个温暖健康的家。我出生在非常普通的工薪家庭,而这个家庭却是一个爱意静静流淌、一辈子都流淌不完的地方。
一、在这样的家里长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爸妈从未打过我。没做过父母的人听着也许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一旦做了父母之后,会发现,这,其实很难做到。爸妈尽全力给我最好的物质生活,尤其在思想上给了我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在人生的每一个选择的节点上,他们一直都尊重我的选择。
  所以,若我站在人生的任何站台,回顾以往,从来不会因为“父母替我做了选择”或“我没有坚持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我妈高二的时候下放到农村做知青。在那之前,她曾经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徐州最好的重点高中,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八年的农村生活,把梦想封存在记忆的箱子最深处;二十多岁最明亮的年纪就那么灰头土脸的潦草渡过。我妈是兰心蕙质的那类女子,天生识乐谱,做女红的一把好手。她这辈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没上过大学。
  然而,她从未把这个遗憾表现出来,更没有将期望寄托在我的身上。一次都没有。
  从小到大,我一直感受到爸妈的期待,那种默默的、希望我好的期待,似静水深流,从不张扬,也不用力过猛,更没有愤愤的“求而不得”。
  我读中学时,到底还是没有学开窍。努力完了发现无果,就开始仗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逐渐懒散起来。高三时厌学,偷偷写小说,逃自习在家里追港剧。晚上回家做完数学,一打开历史书即刻睡到不省人事。可惜我终归还是个循规蹈矩的乖学生,认准了人生只有上大学这一条路,所以就算复读也要挤上大学这趟车。
  这么多年过去,留学、创业、养家,打拼的时候,失意的时候,流泪、咽下苦水,第二天依然轻装前行。或许正是这样“随心随性”的养育方式,才成就了今天内心强大、乐观积极的我吧。
二、在一个能感受到被爱的家庭里长大,究竟有多重要?
     我跟老潘刚恋爱的那几年,经常吵架,但因为两地分居,冲突总归没那么多。直到后来我来到法国,开始了真正的婚姻生活。
  七年异地恋,修成正果。真的住到了一起,反而因为各种排斥力而不能融洽相处。老潘从小是个自主性强的人,生活自立,但依然会对我抱有很多期望。恋爱的时候,期望我会系领带;结婚后,期望我会做家务、会照顾人。各种期望得不到回馈,就开始隔三差五的争吵。
  我们俩在巴黎的第一个家,称得上真正的“蜗居”。16平的小屋子,在巴黎16区住宅楼的顶层,是从前富人家的佣人房。小小的厨房角,洗衣机、小餐桌、洗手池和淋浴,一应俱全。再加一张双人床和一个靠墙的衣柜。除此之外,就剩下两只大大的行李箱和两颗年轻无畏的心。最经常的导火索就是家务谁做多、谁做少,吵到荼蘼,我经常一摔房门,跑到走廊上蹲在角落里边哭边气。同时还得往走廊尽头瞅着,担心被下夜班的邻居菲佣妹妹迎头撞上。
  年轻的时候,很多事情看不明白,想不通透。以为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就一个“爱不爱”的问题。越想越“累觉不爱”。心早就在这样的反反复复中给拧干了无数次。
  我们两个,都是很多年后才明白,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性格的产生和塑造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明白了这一点后,开始理解,开始释怀,也开始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摸索和进步。
  老潘长大在一个慈母严父的家庭。父亲的爱,在童年时期,是由“武力”的形式释放出来的。对父亲来说,这是爱的表达方式;而在孩子心里,这根本就是“厌恶”和“不爱”的证明。整个童年时期,写不好作业,考试成绩差,都以棍棒作交代。老潘感受到的“不被爱”,造长大大之后费尽周折的要从伴侣身上把“爱”找补回来。于是就有了那些无缘无故的期望,接着争吵、失望,然后痛苦。
  加拿大教育家克里斯多福的「亲密关系」一书里说,“在刚恋爱的时候,期望,就是通往地狱之路。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接受一个和自己不同的人,是很困难的;但是爱意让它变得简单起,也会让你产生“自由”的感觉。当原生家庭带来的种子酿出“期望”这个果实,这一切美好的感觉都迟迟不会来临。
  老潘对我的期望,究其根源,就是缺少“归属感”和“爱”的直接结果。而我,对他的“无期望”,恰恰是我“不缺爱”的表现。因为内心爱意富足,所以不会对配偶“有所期望”,从而收获宁静、丰实的亲密关系,建立强大、黏性的婚姻结构。
三、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对待孩子?
  我俩现在已经为人父母,逐渐开始从自身经历上总结并体悟到,让孩子们感受到“爱”的重要性。
        前几年,也打过孩子。我女儿豆皮两岁不到的时候,害怕水,不洗澡,我和老潘使尽蛮力把她往浴盆里按,拳脚相加,都无济于事。现在想想,当时的我们真是可怕。年轻无知的父母,没有头脑处理问题,找不到抵达孩子内心的幽幽通道。
  如果吼叫和武力能解决问题,那做父母真是这世上最轻松的职业。当打和骂,成了一种下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爸妈的,也正朝着那条错误的道路策马狂奔了。其实,除了产生负面效果,打和骂不会生成任何有关“爱”的果子。
  哪怕你的认知告诉你,打骂是一种教育方式,可到了孩子那里,就传递成了“爸妈不爱我”。就像孩子们喜欢摸肮脏的东西,你直接粗暴的拍打他的手,然后说:“这个脏,不许摸!” 可是你想过孩子懂不懂“脏”的意思吗?他们只是被动接受你的建议,心里一千个不愿意和不开心。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读懂。只可惜这世上有耐心的父母屈指可数。
  一个从小不缺爱、心里有爱的孩子,他对自己的另一半,不会过分期望。因而没有失落感,自己活得开心,活得满足。这就是佛家讲的“本自具足”,意即天生一丝不缺、一切圆满。
  一个“本自具足”的孩子,他的人生会不顺利?他会活得精彩纷呈开了挂还不够、还能让周围的人都感染他的无穷魅力。
  而“不期望”自然还产生了另一种可贵的东西,就是“理解”。有了它,很多婚姻都可以天长地久,很多情谊也不至于昙花一现了。
  我有两个孩子,我希望从现在开始,给他们足够的关注、以及足够的自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们最愉快的生活。
  我从不陪女儿写作业,因为我相信她有并且必须有独自完成的能力。我不想做一个“重视教育”的家长,我只想管好我自己,做一个“自私”的妈妈。
  对孩子有很多期望?独立、自信、学识过人?拜托先看一下自己,如果你离这个目标还远,就别指望孩子迅速达到。
  因为每一只丑小鸭,都需要有一只高傲的白天鹅作参照。

【全文首发公众号“巴黎鱼皮豆”】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123460257

青年

  • 主题

    5

  • 帖子

    21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