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19-12-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怎样教育四岁的孩子学习?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43

主题

37

帖子

599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99
此人正在学习 发表于 2019-12-27 21:40:06
我有一个师兄是学霸,不是一般的学霸,而是北大一帮学霸当中的真·学霸,是那种会在熄灯以后,借着水房的灯光靠一台快译通啃英文原版教材的人。他从小县城一路走来,现在做到一家战略咨询公司的VP,多次帮助各种五百强级别的客户排忧解难。最多的时候,手上管理过上百人的团队。


就是这么一个人精,居然拿自己上小学的儿子没办法。


教育问题困扰他很长一段时间了。我去他家做客,听他侃VR和可穿戴设备。师嫂从书房出来,陪着聊了几句,忽然脸色一变:「我得进去看看,那小子别是又开始玩了!」转身进了书房,不一会,传来了训斥和抗辩声。


我有点不自然,师兄摇头苦笑。


「每天都这么闹一场,」他点了根烟,「你嫂子准备辞职了。」


「为了督促彤彤学习?」我一惊。


师嫂也是北大毕业,一路摸爬滚打十几年,也在自己的领域立了字号。生完孩子之后都没舍得离职,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才做到今天的位置。


「现在后悔啊,」师兄说,「前几年两个人都在拼事业,应该让她早点离职,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不然,你说这辈子拼死拼活是为什么?


他们的儿子,彤彤,也没犯什么弥天大罪。他聪明,英俊,有教养,幼儿园组织学习马术,他一骑上马,就引得一众小孩(和他们的妈妈)一起尖叫。唯独有一点让父母头疼,就是不爱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在班上垫底。


师兄师嫂试过各种方法。送他上补习班,给他请一对一的家教,都没有效果。老师说孩子上着上着课就两眼放空,神游物外,这时候说什么都白说。一写作业就开始磨蹭,写几个字就发呆,讲过的题,过几分钟就忘。要说他注意力不集中吧,看起动画片来多少个小时都没问题。打也打过,骂也骂过,道理都讲烂了,总不能揪着耳朵逼他学吧。也只有父母守在旁边,才镇得住一点。


没办法,父母只能有一个暂停自己的职业生涯。


即使如此,他们对孩子的前途也不乐观。


「要说不用心,我们其实已经够用心了,」师嫂说,「每天晚上看着他学习,有几个家长能做到?」为这事她跟师兄拌过嘴:「他老嫌我做得不够。」


「是我们前几年做得不够,」师兄闷头抽烟,「现在只能补。」


「每天晚上陪他学习?」我问,「要做到这种程度吗?」


「呐!你趁松籽小,抓紧给她养成习惯。不然以后有你后悔的。」


我提醒他们:「咱们那时候也没用家长这么管啊,不也考上北大了?」


「唉,哪能跟咱们那时候比?你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师兄师嫂都在苦笑,「抄一页生字能抄俩钟头。稍微不看着他,他就打游戏。我们把平板啊电脑什么的都没收了,他宁可发呆,盯着墙上的照片,也不学。而且,现在这些家长个个都抓得紧,很多东西老师上课都不教,别的孩子全会。你孩子跟不上,就对学习没兴趣了,一步慢,步步慢。——总之你别像我们以前那样偷懒。


他们说得很痛心,字字血泪。


「但你们现在已经不懒了,」我说,「彤彤的成绩还是没起色,为什么?」
师兄说:「都说了,是我们以前欠得太多。」


「你先听听人家在讲什么,」师嫂说,「你是觉得,问题不在这里吗?」


「旁观者清,」我点头,「问题确实不在这里。」


你看到问题在哪里了吗?

整个对话,师兄师嫂一直在自责:「我」这里做得不够,「我」那里做得不够,「我」试过一切方法,他还是不肯好好学,「我」还能做点什么呢?


一切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一个字:


仿佛父母应当为这件事承担百分之一百的责任。我做好了,孩子就好了。


但是好好学习,究竟是谁的课题呢?


孩子的课题。


养孩子不是照着图纸搭模型,只要你操作正确,最后就搭出那么一个东西。养孩子是种花,盖上土,浇上水,你还要一段等种子自己发芽的时间。


但是自始至终,我没听到一句孩子自己的立场。


父母完全不觉察。按他们的认识,他们一直是孩子的代言人。「我告诉他,你是为我们学习的吗?不是啊!你是为自己学习!」师兄痛心疾首。


「问题就在这里。」我说。


彤彤就是在为父母而学习。


他爹无法理解。师兄从小到大,学习从来靠自觉,父母几乎没有督促过。


「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从小就懂。」


来自小县城的他,父母做了一辈子小生意。他每天在筒子楼里爬上爬下,在白炽灯昏暗的灯光下伏案读书,渴望去一个更广阔更明亮的世界。


「彤彤呢?他有改变的动力吗?」我问他。


师兄的儿子,说是锦衣玉食毫不夸张。住在将近两百平的房子里,从落地窗可以俯瞰小区的人工湖。吃的是进口食品,穿的是名牌童装,想要的玩具,从来不用说第二遍。每个暑假都出国,前些天刚从阿尔卑斯山度假回来。


「他的成绩好不好,对他有什么重要?——除了应付你们。」


「不能这么说吧,」师兄反驳,「学习又不是为了生存,他该有更高的追求。照你这个说法,所有家庭条件不错的孩子都没有学习的动力?」


「你先别管其他孩子,人家有人家的情况。咱们只说彤彤,他现在学习就是完成任务。从现实的角度说,他这辈子就算不奋斗,也够了。——对不对?」


师兄有点恼怒:「你的意思是,我们努力奋斗反倒耽误他了?」


师嫂打圆场:「你听人家把话说完。」


「我知道他想说什么,」师兄不耐烦,「这些我又不是没想过。问题是这根本没有任何建设性。应该怎么解决呢?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帮到彤彤?」


我说:「我有办法帮助彤彤。」


「什么办法?」


我故意停了一会儿:「你看,所以彤彤没法帮助自己。


师兄愣住了,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不愧是做战略咨询的,只过了几秒钟,他对我说:「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转头看向师嫂:「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一下你辞职的事。」


在继续讲下去之前,我想先卖个关子。


这篇文章会告诉你一些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在这之前,我首先要说,关于教育孩子,你目前掌握的理念几乎全都存在一个致命的误区:


它们都把太多责任放到父母身上了。


有太多文章教「你」应该怎么做了,是不是?


你必须这样;你不能那样;你应该学会这种技巧;你是否能掌控你的情绪?你需要多花一点时间;你最好早做一点准备;你要小心,不注意的话,你可能会毁掉你的孩子。——最后一句话像恐吓么?是的,它们不惜恐吓你:


每一个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家的妈妈!」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


这些理念是在胡说八道吗?不是,它们各有道理。

但它们最多只有一半的道理。它们强调的是,你做好了,你的孩子就好了。


它们根本不关心,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


所有这些道理,都是讲给父母听的。它把父母捧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位置上,仿佛一个养成游戏的玩家,孩子是他们操纵杆下的角色。你花了多少心血,就能在这个角色身上收获多少成长。如果成长得太慢,是因为你太懒。


这种理念,完全把聚光灯打在了父母头上。


它在暗示:孩子怎么想不重要,你才是他人生(至少前半程)的主角。至于他自己,只是一个没有主见,不明是非,也没有能力为自己负责的人。


而后,你的孩子会准确无误地接收这个暗示。


当着师兄师嫂的面,我跟彤彤聊了一次。


「你其实一点都不喜欢学习,是不是?」我问他。


「也还好……」他犹豫地看着父母。


师兄师嫂鼓励他:「没事,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你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他笑了:「打游戏。」


师兄习惯性地补了一刀:「你能打一辈子游戏么?」我看了他一眼,他立刻收住了。——你看,他已经在改了,但还会习惯性地替孩子做判断。


「万一彤彤以后做职业选手呢?」我不软不硬地顶回去。


彤彤立刻摇头:「我做不了职业选手,那个其实很辛苦。」


你看!他居然是考虑过的。


「所以你有没有想过将来干什么?」


彤彤吐了吐舌头,不说话。师兄说:「他哪里会考虑这些。」


「做有意思的事儿。」彤彤挠头。


「做什么事儿都要先考大学。」师兄不失时机地说。我又一次盯住他。
我转向彤彤:「具体说呢?你想做什么?」


「我想做……」他犹豫了一下,脸涨红了,「导演。」


师兄和师嫂对视了一眼,表情惊讶。彤彤从来没跟他们说过这个想法。


「当导演你得先考……」师兄说了一半,这次被师嫂拦住了。


我问彤彤:「你知道要怎么当导演吗?」


彤彤点头:「不是电影导演,我就想拍一些搞笑的短视频。很简单,自己拍自己剪,传到网上就可以了。一开始不赚钱,我就是觉得挺有意思。」


「你了解了这么多!那你第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他的父母直直地看着他,就像看一个初次见面的人。


他说:「我想要一台自己的微单。」


我拍了拍师兄的肩:「听到没?现在,你可以跟你儿子谈条件了。」


怎样教育四岁的孩子学习?-1.jpg

很难相信吧?这样尽心尽责陪伴的父母,居然从来没听到孩子的梦想。


只要问一句,耐心等一等,孩子就会说出来。


他们却一直满心焦虑:「我该怎么做,才会让他变好?」


当然,我并不是在暗示,每个不爱学习的孩子都是跟彤彤一样的情况。所以同样的对话教给另外一个人,用来「帮助」他的孩子,一定没用。


父母需要的不是学习一套对话的技巧,而是改变一套理念。


一句话:孩子是他自己的主角。


就像上面这段对话,平平无奇,没有任何技巧,仅仅只是把孩子作为主角的一次访谈。难的不是怎么做访谈,难的是怎么不把它变成一次干预。


如果想要干预的话,对话就会是这样:


——我不喜欢学习。
——可是(我觉得)学习很重要啊!

以孩子为主角的时候,对话会是这样:


——我不喜欢学习。

——哦,那喜欢做什么呢?

如果是想干预,对话还会这样发展:


——我想以后当明星。
——你可拉倒吧!(我觉得不现实)

以孩子为主角的时候,就会这样:


——我想以后当明星。
——有没有具体想过怎么做?


想干预的时候,会这样:


——我讨厌你们管我。
——我们不管你怎么行?(我们不放心)

以孩子为主角的时候,就会这样:


——我讨厌你们管我。
——如果我们不管你,会有什么打算?


嗯,你可能还在想,这两种对话方式究竟有什么不同?你需要掌握的技巧在哪里?但我只能说到这里了。再说下去,又变成了一种技巧的教学,而也许有的父母就会认定:这是一种值得一试的方法,可以「让」他们的孩子变好。

那样的话,他们就还是看不到孩子本身。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分开「你」和「我」。


其实,我也就是这么说说而已。你仍然可以保留你的想法。无论我有多么想干预你,影响你,我都必须接受这个事实:你始终是一个独立的人,你有自己的想法。我会试着去理解你是怎么想的,你会如何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退一万步,就算我真的想改变你,也得先站在你的立场上,不是吗?


说来简单。可是一涉及到亲子和教育领域,清楚的人也会犯糊涂。一方面,人都有自恋的本性,总觉得自己应当承担比实际上更多的责任,另一方面,大量的育儿文章也在迎合这种心态,「你应当为孩子的一切负责」的声音震耳欲聋,深入人心。有时候这让我们相信自己是更好的人。——说到底,有多少人看不到哪些事情属于孩子,是因为他们也分不清哪些事情属于父母自己。


这常常会把人卷入泥潭。我见过很多父母,为了本该属于孩子的责任跟孩子较劲,直到身心俱疲,包括吃饭,睡觉,按时起床,更不用说做作业了。孩子也乐于让自己变成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好让父母替他们承担一切。


这种家庭的父母很辛苦,费力不讨好。他们既焦虑,又自责,榨干了自己的每一分时间精力,仍然觉得不够。然而他们做得越多,反倒是错得越多。


——停下吧,做得够多了,过度了。


别听铺天盖地的育儿文章说:「当心你们做得不够!」你们越是自省,检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越是在对孩子宣告:「你没有资格承担什么。」


我之所以说你在孩子身上花的每分力气,都有可能变成最深的遗憾,恰恰是在暗示这种态度的长期影响。——但我要承认,这里有个诡计。这个说法只是为了以毒攻毒而已。说到底,孩子有什么遗憾,是孩子自己要处理的课题。这篇文章本来就在讲,父母当得好不好,不足以左右孩子的人生。
文|李松蔚
摩米Momself:有哪些看似聪明,实则很傻的行为?
摩米Momself:李松蔚:对于原生家庭的流行理论,我要扔三个炸弹
李松蔚专栏:每一句“再等等”的背后,都是“不敢要”


Momself是什么?

我们是国内第一个聚焦「妈妈」身份的新女性自媒体平台。

Momself希望解决女性身份变化后,遇到的亲密关系、亲子养育、自我成长、职场家庭兼顾等冲突矛盾,并对女性的个人终身成长,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关注Momself公众号,妈妈的难题我们有办法!(ID:momsel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64

帖子

67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72
Aluy 发表于 2019-12-27 21:40:20
女儿现在四岁四个月了,正在考虑给她报英语班的事。


我自己就是老师,每次提到给孩子报兴趣班的事,总会有人问:老师也给孩子报班啊?自己教呗。


每次,我都会很真诚地说:就是因为我是老师,所以我更清楚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应该教给专业的人来办。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优秀的高中语文老师未必能完全掌握幼儿园孩子对语言的学习规律,同样,英语水平高的家长也未必能成为出色的英语老师。一节好课需要老师提前研究课程的内容、研究学生的情况、研究学科的核心与本质,需要老师进行课堂上的流程设计并在课堂上反复演练、调整,并总结经验根据学生给出的不同反馈来促成有效的生成,努力在课堂上做到个性化教学。这些都是专业的事情,交由专业的人去做才更有收获。


最近,想要给四岁多的女儿报个英语兴趣班,听了两家培训机构的试听课,从教师视角评估一下培训机构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有感触,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体验的两家培训机构风格迥异,虽然老师们都有“good job”的口头禅,都有从字母学起的课程设计,甚至地理位置都很接近,直线距离几百米,但事实上教育理念和教学过程却存在着巨大无比的差距。


先描述一下两次试听课的上课流程,为了称呼方便就直接称作A家和B家了。


A家试听课
学习目标
四个单词  red \green\yellow\blue
上课流程
1
预热
老师和助教在篮筐里放了四种颜色花儿,每种颜色都有N朵,挨个问小朋友花朵是什么颜色的,说对了就把该颜色的花朵传递给小朋友,这样每个颜色每个小朋友至少说一遍;再选出两个颜色,对比分别说一遍;最后请小朋友按照颜色把手中的花朵一朵朵地扔进篮筐,再次说一遍颜色……总的看来,耗时20分钟,每个小朋友说这四个英文单词的次数至少10次+

2
上课
跟着老师走到教室里,老师先带着孩子们唱hello歌,有种开始上课的仪式感;然后学习一个字母A,练习一下它的发音,进而练习它在cat这个单词里的发音;然后屏幕上出现一只小猫,小猫饿了要吃鱼,小朋友们需要钓4种颜色的鱼给小猫,每种颜色重复,只不过这时候从单词变成了句子:“What color is it? It is red.”这样钓电子鱼钓了10分钟(那个屏幕做的很逼真);最后,老师又变魔术一样变出了很多布偶鱼,也是四种颜色,孩子们要分别挑出老师说的颜色,拿到手里喂给小猫,又玩了10分钟左右吧;最后,集体唱byebye歌,算是下课。

3
时长
全部时长45分钟左右,全部英文,1名外教主讲,1名中文助教配合,家长在旁边看着也不参与。正式上课的时候,家长可以看预热环节,正式上课环节家长在教室外面。





B家试听课
上课流程
1
上半节课
老师先拿出一个气球问小朋友什么颜色,小朋友回答后老师开始说气球颜色的英文、气球的英文、吹气球,吹好后和每个小朋友传递气球,要说气球的英文,每个小朋友都要说;然后说hello+对方的名字,每个小朋友都要和老师彼此说;然后看屏幕上三只小动物小熊、小猴子、小兔子,分别说出它们名字的英文单词,每个人都要说,每个小朋友规定某个固定的动作,大家站起来唱三只小动物的歌曲;然后画面出现三只小熊,说它们需要拥抱,说拥抱的单词,并且每个小朋友分别和老师拥抱,最后用电子笔把三只小熊抱在一起;接着,外教老师登场,今天主要学的单词的是S开头的“spider”,外教老师先矫正大家的读音,然后让大家数蜘蛛有几条腿、几个身体、几只眼睛,然后一起唱一首蜘蛛有几条腿、几个身体、几只眼睛的儿歌,唱歌后大家一起做手工蜘蛛,一张纸穿进去4条线再贴两只眼睛;然后屏幕上出现八种不同的小动物,请小朋友们去辨认是不是蜘蛛,如果是就回答“It is a spider”,如果不是在回答“It is not a spider”……整个过程持续了40分钟,前20分钟中文教师主讲,后20分钟外教主讲,家长在旁边看着,不能讲话,但老师说最好多多鼓掌,对孩子表示肯定。
(丫丫的spider)
2
下半节课
上课之前,老师带领小朋友一起去洗手间,接着换到另外一个教室,由中文教师主讲,学习的内容是S开头的另一个单词“snake”,家长等在原来的教室,可以看直播视频,25分钟结束。孩子学会了S,还学会了“snake”这个单词,单着一张画着卡通蛇的图片走出了教室。



记忆肯定没有那么清晰,大致的流程是这样的。
(丫丫的snake)






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最开始是因为在旁听B家试听课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上课的影子。


我有一个小迷弟,高一年级在我班上,高二去美国的高中交流,高三干脆留在美国那所高中继续上学了。今年我们高考完,他也申请到自己喜欢的华盛顿大学,和大家一起成为大学生了。但他很喜欢我,暑假回学校玩还来看我,我俩开始聊中美高中教育的不同。他说最大的感受是:美国老师上课很随性,不像自己在中国的教师那样重视在课堂上完成自己的计划。


我当时听了并不太理解,我觉得教师上课都有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安排的,难道美国教师就随便讲讲?那也太不严肃了!


听了A、B两家的英语试听课,我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部分区别,也明白了之前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传授教学经验时提醒我的“少就是多”的道理!像A家的课,确实有自己的教学目标,但它的目标只是学会四个关于颜色单词,他们准备了几种类型的教具(花朵、电子鱼、布偶鱼)来帮助孩子们学会这四个单词,然后就是虚构出不同的情境(采花、钓电子鱼、抓布偶鱼)来带着孩子们重复这些单词,并从单词进阶到句子,中间当然也穿插其他单词比如cat\hugry\tree等等,但是重点就是学习那四个单词。重复的次数很多,但每次老师的表情和要求都有微调,开始是介绍,后来是互动,接着是提问,一节课的时间虽然长,但因为老师带的节奏很自然,我也没看过表,也没觉得枯燥,好像很容易就过去了……




而B家的课,上课过程中,我看了好多次表,不是我着急,而是觉得那个老师着急。她吹气球,希望小朋友和她打招呼作“hello Diana”,小朋友说不出来,甚至有小朋友说不出“hello”来,她等了一下就和小朋友击掌说“good job”,也算过了。然后,就进入下一环节。唱三只小动物的儿歌前,三个小动物各有一个代表动作,老师教了一遍,小朋友们坐着看着,然后就开始放音乐,老师就跟着音乐做,小朋友也跟着音乐做,几个小朋友动作没太跟上,这一个环节又结束了;自制小蜘蛛,小朋友穿绳子的时候方向错了,助教帮忙揪出来换个方向,提示小朋友继续穿,所以虽然这个动作很难,但5分钟内大家还是都做完了,虽然我看到女儿四根绳子2根都穿错了方向,但助教确实帮她纠正了……就这样,着急忙慌地,40分钟学了七八个环节,教了十多个重要单词,换了好几个场景。


于是,我就在B家的老师们身上看到了我自己曾经甚至现在的影子,在这样一节塞得满满的课堂中看到了自己曾经甚至现在上课的样子。我的课堂是紧张的,是任务满满的,我愿意等待学生反应,可是我的内容太多了,如果给了他们一段时间他们没有反应过来的话,我就得进入下面的内容了,因为下面的内容还没讲呢,而且这些内容都很重要,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我在课前也是投入极大精力的。每个环节,单独拿出来都很不错,但整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累、落下的东西也不多。


而且,总是上这样的课,老师会觉得很疲惫:他/她很喜欢自己的教学内容,但上课过程中并没有成就感,希望学生给的互动,并没有给出;事后反思,又觉得自己设计的都没问题,该讲的也讲了,不明白为什么这种结果,或许是学生不给力?——于是,我明白了刚刚走进B家机构时的感觉,这里的老师也笑,但笑里带着疲惫和不自然,没有什么感染力;他们也对学生说“good job”,但眼里并不是认可而是催促,所以想和学生“hug”的时候,小朋友就会转过头拒绝;明明教的单词不少,但小朋友一节课张嘴的次数却不多。而且,这些老师给我一种学英语就是在上课的感觉,上课了当然全程英语,要注意发音和语法,但下课就会立刻开始说汉语,说汉语的时候,也没有那么严肃了。


我想,我的课堂上也要继续学习做减法了,当然还要转型,学着从“紧张型”教师做一名“放松型”教师,不要总是提前预设一个精准的学习轨道,随时把学生拉到轨道上来;而是要学着给学生指明方向,给予每个人他需要的帮助,帮助他走到他想去且应该去的地方。






当然,听试听课不是为了自我反思,有专门负责营销的人来说服我们购买相关课程。鉴于一节试听课能了解的信息有限,我还是很认真地听取了两家的营销。


两家的营销都会介绍自己的课程理念,但举例子的时候,再次让我感受到教育理念的不同:A家的营销举例说,某个小朋友刚来的时候,虽然不会说什么,但上了几节课之后,慢慢地开始张嘴说,开始和周围的小朋友互动,现在在班上已经很活跃了;B家的营销举例说,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来他家,还不会任何拼写呢,这就是生生被耽误了,要是早来他家,早就会拼写了,因为他家很重视大小写字母的认读与拼写。


A家营销说,他们的教材上设计了很多游戏,希望家长和小朋友一起玩;B家的营销说,他们的APP上设计了每周都有的考试,家长不用担心这会占用太多时间,小朋友每周只要用15分钟检测一下就知道学的怎么样了,他们会把这些内容和小朋友在课堂上表现,汇总成表格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有一定的了解……


听到这我已经很熟悉了,这不就是我们平时做的事情吗?上课,检测,数据反馈给家长,家长根据结果表扬或责备学生。


讨论到这里,孩子爸爸特别神来之笔地问了一句:“那你们觉得,你家和A家的区别在哪里呢?”


B家营销说:他们那里主要是玩,家长把孩子交给他们,能放心吗?


我一下子笑了,是的,B家不仅教学模式非常传统,亲子关系也是传统的——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行了,之后只要负责监督、催促就可以了。


B家营销继续举例:我们这里可不一样,我们是用英语学很多课程的,有逻辑思维、世界文化、全球领导力、音乐、美术、绘本等等课程,不仅孩子们,老师每隔几个月也要检测,都是对自己有着高要求的。在我们这里学一年,孩子就可以考教育部规定的圣三一检测,然后继续考级;现在很多知名动画的配音,都是我们的小学员;当然考级时,不少考官都是我们这里的老师哦……


她似乎看出自己举出的例证还没有说服我们,也有点急了,说了句半是劝说半是威胁的话:“孩子总是要上小学的吧,小学学的就是我们这些内容,你去A家让孩子玩两年,什么都没学到,到了小学还是会转到我们这里来。所以,学那些没用的干什么,要学就学有用的!


听到这里,我的心底已是一片苍凉……虽然,身在一所改革型的学校,但我深知,教育领域好多还是保持着传统的样子。B家的营销说的对,很多小学都是“上课-检测-家长监督”的模式;我也知道,不少老师包括我自己的课堂,也是任务多多拉着似懂非懂的孩子往前跑的样子;而我家女儿将来的小学,很可能也是这种样子的,从这个角度看,反正也要进入这样的课堂,还不如提前适应一下,说不定小学可以更习惯呢……


可是,还是不想,尽管我一直在给女儿寻觅兴趣班,尽管我不希望她输在起跑线上,尽管我也忍不住在家里教她认字、数数、说单词,但还是不想让她彻底走上我曾经走过的“填鸭式”课堂的老路。


曾经看过一句人对教育的很悲伤的话:一张白纸被揉皱了,再怎么展开,也没法展成原来平滑的样子了。


所以,现在还没真的遇到那样的课堂,我就不想妥协让女儿提前去适应那样的课堂;或者,我的心里还存在着莫名的希望,希望身边已经出现越来越多尊重孩子、发挥孩子个性的学校,希望身边出现越来越多有反思、有改变、热爱教学、满面笑容的教师,希望中国的教育改革就像一辆长长的负重累累的火车,虽然启动起来非常难,但真正启动后,就会走得越来越快、走得越来越远,走到人们心中的理想国。


希望孩子们可以有不一样的教育,为我们所未曾经历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7

帖子

455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5
如阿雪 发表于 2019-12-27 21:41:09
我们天生具备共情的能力。
从历史角度来看,共情被认为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所在。大多数人相信,普通动物和灵长类动物不会表现出共情。然而,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弗兰斯·德瓦尔在其《共情时代》(The Age of Empathy)一书中写道,共情实际上存在于各种动物当中。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鼠、猴、猿、海豚、大象及其他动物都有共情表现,可一般大众对此知之甚少。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主导性政策都坚信,大自然本身就是生存竞争的结果,我们应该把社会建立在竞争和自私的基础上,而非全面的人性上。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共情是帮助我们在群体中存活的宝贵推动力。没有共情和团结,人类就无法存活。和普遍的观点不同,大多数人其实很在意他人幸福与否。这种推动力只是因为缺少关注而处于休眠状态。
人们以前总认为孩子生来并不具备共情的能力,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天生具备共情的能力,只是要学会如何激活这一能力,让其发挥作用。
共情由大脑的边缘系统控制。这一系统控制记忆、情绪和本能。边缘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系统,包含镜像神经元和脑岛。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我们有和他人联系的倾向。大脑右半球的很多神经系统使与他人的联系成为可能,镜像神经元在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你瞧,自我并非个体存在,而是一种关系建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临床医师丹尼尔·西格尔说:「共情对人类来说并非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我们之所以能存活,并不是因为我们长着利爪和獠牙,而是因为我们可以交流和协作。」
共情促使我们和他人建立联系。婴儿通过共情和依恋对象建立关系。孩子首先学会接收妈妈的情绪、情感,然后才延伸至其他人。妈妈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会感觉到,进而会跟着学习。所以说,在生命早期,眼神交流、面部表情和语音语调很重要。这是我们最早感受信任和依恋的方式,也是学习共情的开始。
此外,婴儿听到同伴哭,有时候会用安抚工具或毛绒玩具进行安抚。听到他人哭,婴儿有时会有害怕或焦虑的反应,有些甚至会跟着哭。他们可能不理解哭的原因或背后的情绪,但是,时间和经历会教会他们这些。
研究表明,18 个月大的孩子如果看到成年人明显在努力完成某一个任务,他们几乎总是会出手相助。如果成年人想要够到某个物品,他们可能就会递过去;如果孩子看到某个成年人不小心掉了某个物品,他们也会捡起来。反过来说,如果这个成年人用力将某物扔到地上,他们就不会帮忙捡起来。因为他们明白这一举动是故意的,是成年人不想要这个物品了。即便孩子还没学会帮助他人,替他人考虑,或者还不知道帮助他人是一种责任,但其表现已经能够说明,他们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自私。
父母的责任

父母责任重大,因为他们是共情的最早典范。父母必须表现出共情,孩子才能有样学样。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言传也可以身教。孩子经常关注父母,也愿意跟着学。因此,他们在家中的体验对于自身共情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家庭中有身体、心理或性方面的虐待现象,那么孩子的共情能力就会受到抑制。他们的健康边界会被攻破,替他人考虑和着想的能力也就会受到破坏。有依恋创伤的孩子,其共情的能力会受到严重损害。
对孩子过度保护,也会影响孩子共情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失败,担心孩子有巨大的情绪波动,然后想尽办法避免冲突,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有时候为了保护孩子,父母还会把自身合乎逻辑的反应、不合理的反应以及情绪反应全都隐藏起来。这就阻碍了孩子解读他人情绪的能力(因为孩子明明看到了,感受到了,父母却不承认),进而降低了孩子共情的能力。在过度保护的家庭中长大,孩子更容易出现自恋、焦虑和抑郁等现象。因为感受和行为不匹配,他们无法进行自我调节。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1

帖子

535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35
伤心自己芭 发表于 2019-12-27 21:41:51
我儿子刚好4岁3个月。
你所说的学习,要看你如何理解学习,比如你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让孩子学点加减乘除。学习英语,就是学点英语单词。学点音乐,就是学点尤克里里。
那没必要让孩子学习,这样的学习对于孩子的帮助很小。
你想让孩子学习音乐,在家里经常放点轻音乐,孩子对于音乐的学习都比送去学乐器要好。培养音乐就是让孩子提高音乐品味,如果没有打算孩子从事音乐领域的想法,没必要去学习乐器,完全可以家庭里做到培养。
你想让孩子学习数学,就让孩子多玩类似过家家之类角色扮演游戏,培养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比学加减乘除对于孩子有用。培养数学要着眼数学需要的抽象思维,而不是培养计算能力这种对于数学能力没帮助的能力。
学习英语更简单,放点原声的英语动画片。当然,个人意见是这个时期学习英语没用,语言的学习是需要沉浸式的学习效果才好,除非父母和孩子用英语交流,不然不管英语早教还是看动画片,听英文儿歌效果都不大。
识字更是简单,因为汉字出现在生活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原先我还打算通过识字游戏,卡片之类教儿子识字,可是发现通过日常中经常看到字,以及每天读读点书给他听,他现在已经掌握比较简单的近百个汉字了,虽然不会写出来,但基本都能认识。
其实说到底,这个时期并不是培养孩子实用知识的时期,那些知识你完全可以等孩子上学后自己去学,而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让他自己多想,多动手。
孩子这个时期特别爱问问题,不要嫌烦,更不要给他错误答案,而且,如果能力范围内的问题,不要直接告诉他,让他实际去操作,去找到答案。
为了这点,家里准备了一套实验器材,别看他才四岁三个月,自己动手做了不下50种实验了。当他自己能找到问题答案,我想比直接告诉他效果要好很多。
先说这么多吧,祝你宝宝也好。


——————————————————————————————————
现在4岁9个月。
会背几十首唐诗,会背三字经等等,这不是重点,以前说话吐字不清,唐诗、三字经这类最大的作用就是声律启蒙,可以帮助他口齿清楚,说话更有韵律,所以目标并不是背了多少首,而是改善他的吐字发音。
加减乘除是玩大富翁游戏时自学的,这也不是重点,玩大富翁是为了教他一些经济学常识,比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沉没成本等等,让他增加一些思考方式。
刚刚这个元旦,一家三口去主题公园玩,除了4D电影类一般排队不超过半小时,不少项目都要排两小时以上的队,儿子对于排队两小时以上没有什么概念,问他要不要排队玩,得到肯定的回答,开始排队,半小时后,队伍龟速移动,儿子急了,要求换项目,妈妈告诉他,已经排了半个小时了,要是不排了,之前的时间就浪费了,儿子答,那半个小时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全家离队换项目。
去年9月上中班后,教他玩德州扑克,每天玩半小时左右,因为他性格过于好胜,属于只能赢不能输,所以选了德州扑克,能让他学会理性看待输赢。德州扑克的好处是锻炼概率思维,注重决策过程选择最优策略,而不是只关注最终结果。至少,现在学校各种比赛活动,他都会积极准备,但输了再也不会心情不好。


任何一种看似仅仅是玩的项目,也能教会孩子很多东西,在学龄前只让孩子玩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很多玩里可以学到的东西,仅靠孩子自己是领悟不到的,或者是很难领悟到的,如何引导才显得很重要。
最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如何客观看待事物,这点非常非常困难,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通往财富自由,但凡盲目相信这些,只会成为别人通往财富自由的垫脚石。


补充一点,关于英语的,以汉语来说,孩子从会叫妈妈、爸爸,一点点学会汉语,词汇量从几个到几十个,再到几千个,仿佛语言是词汇量的堆积,但并不是这样的,好比人们常说的哑巴英语,掌握几千个单词,依然无法用英语交流。
语言是一种符号,浓缩了大量信息在其中,比如孩子跟着大人学说“你好”,孩子开始根本不知道“你好”是什么意思,但会逐渐观察到,在什么场合、什么条件下说“你好”,逐渐理解到“你好”的用法,“你好”一个词里浓缩了大量信息。
常用字、词,人人都会用,但很少有人能准确表述出意义,“玩”“乐”“学习”“教育”“引导”“词汇”“准确”等等,看着都理解,但要准确描述其意义,很多人都做不到,这并不是文化水平不足,而是长期使用,这些字、词只是以符号形式出现,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正是因为信息量太多,才会觉得不容易描述。
无论多早学英语,只要没有语言环境,这样的英语学习,都是缺少了大量必要信息的,想使用会非常困难。
并且只要存在,英语——汉语——思考——汉语——英语,始终都无法流利的说出英语。这个转码过程是最大的障碍,无论英语说的多流利的中国人,只要用汉语和他对话,让他说英语,再牛的英语的水平,也流利不起来。
语言的学习,需要建立新的大脑神经联结,即便已经被语言敏感期忽悠了,相信存在这个敏感期,以目前的英语教学方式,也不会让孩子学好英语,现在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无法建立新联结。
如同学习汉语,想真正学好英语,流利地使用英语,同样是先难后易,初期有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学的会非常缓慢,但任何英语班,都无法使用真正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是很矛盾的,即便存在也不能用,否则如何短期看到教学成果?学个半年只会几个单词?一个报名的都找不到,不管是外教也好,全程英语也罢,教学目的都是让孩子学会几个单词,然后家长能看到成果,营造孩子学了些英语的错觉,但本质上和传统哑巴英语教育并没有区别,单词的堆砌并不能提高英语水平。
暂更,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8

帖子

49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开门查水门e 发表于 2019-12-27 21:42:21
我读高中的时候,有次去个亲戚家玩。亲戚家的小姑娘就是这个年纪。
我随便拿了本书在看,她跑过来要跟我玩,我想了想就开始教她些东西。
不记得教的是什么了,只记得是数学上的东西。当时教的我有点焦头烂额,我觉得怎么这么简单的东西讲了好几遍还不会呢?
讲了一会,我爸爸过来了,看了一眼,说你在教她这个?
我说:嗯。
我爸爸说,这不瞎扯淡么,她这么大点能学会这个?胡闹!
这件事对我的印象特别深,我后来明白了一个事情,对于孩子的学习要遵从她的年龄,不要拔苗助长。
前两天我收拾书房,有一排摆的都是英文书,其中一些是儿童书籍。
我跟我儿子说,等你大了,这套书要背下来。
我老公幸灾乐祸噗嗤就笑了,说:儿子,你还不知道你妈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吧!
然后我接着说了一句,我会跟你一起背的。
我老公听完立马不吭声了。
在我五岁的时候,我开始背唐诗,每天一首,背不完别想去跟小朋友玩,特别惨!人家都在下边等着我,我还在抓耳挠腮的背诗呢。
但是我对这件事没有怨言,因为我爸爸也背,他陪我每天背一首。
他会考我有没有背出来,同时他也会背给我听,表示他没有偷懒。他要是背不出来,那我也可以放羊一天。
我觉得挺公平的,所以哪怕有时候遇到拗口的背不出来我急的掉眼泪一边哭一边背的时候也没有闹过脾气说我就不背了,我就要出去玩!
愿赌服输,自己答应的事,自己得做到。
再后来我爸爸不陪我看书了,我看书的时候,他要么看他的书,要么写他的教案,要么给学生改卷子。
但反正我们都在书房里,各干各的。
怎样教育一个四岁的孩子读书,我觉得你得学学我爸爸,跟孩子一起读书,相同的或是不同的,而不是拎着他的耳朵说:你得读书,不然你没出路。
这件事不是威胁出来的,而是习惯成自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1

帖子

46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2
我的笑与泪汲ta 发表于 2019-12-27 21:42:56
决定孩子上学后成绩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家长强迫孩子提前学习了多少东西,而是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最成功的早教方法是什么呢?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步伐发展,不管做什么,首先要快乐。不要硬是按着孩子去学习字母、数字、颜色、形状或单词,而是要想办法激发他的好奇心,让他自己想去探索一切知识。经常给他读他喜欢的书,但不要强迫他去认里面的字。为他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但内容一定要有趣。

如果孩子已经准备好开始认字读书,有很多好工具可以帮助他——电视教育节目、游戏、歌曲,甚至新出的一些适合孩子的电子游戏和DVD。但不能把所有工作都推到这些工具身上,你必须参与进来。比如说,当他看电视播放的教育节目时,跟他坐在一起,讨论电视里面正在播放的知识和信息…… 教孩子学习阅读的成功关键,就是给他一个温馨的环境,支持他、鼓励他主动学习。

虽然少数孩子在4岁时就真的很想学着看书,而且能够认出一些常见的词语,但没有必要强迫你的孩子也就这么早开始阅读。即使你真的能够将孩子开始阅读的年龄强行提前,这种所谓的“优势”在孩子上学后也会很快消失。很早开始认字看书的孩子大多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就会失去相对同龄人的阅读优势,因为那时其他学生也都自然地掌握了同样的技能。

以上,摘自《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百科0-5岁》:4-5岁的孩子“学习阅读”篇章。
理论如此,那么实践呢?
有趣的是,我父亲还真在我们身上做过类似尝试。他有四个孩子:老大四岁多在学校玩,被父亲的同事领进教室了,就这么入学了。常被夸聪明从而产生了骄傲之心,父亲发现过早入学有害无益,老二就八岁入学,结果孩子比同学年龄大好像不妥。老三老四正常年龄入学……父亲学前除了下棋和玩耍外,不教文化知识。
如今我们最小的都快四十了,都是普通人,靠知识吃碗淡饭;人生舞台上不好用单一维度评价,综合来说是难分仲伯吧。若仅就应试教育结果或学历高低,入学早的老大不如后面三个——这个简单粗暴的对照,急于让孩子早学知识的家长们可以放心了:起码晚学东西,在人生长河中没有不可弥补的差距。
我想有朋友会说:可是现在不一样啊,社会竞争压力大,别的孩子早都会了……焦虑啊。 我能理解,当我看到别的妈妈拖着孩子上早教时,我也想过给孩子报个早教。听着早教工作人员急功急利、漏洞百出的推销,看看最少买96节课的价目表,我还是打道回府了:我不反对玩耍类的早教,但我只是想找个有趣的场所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性价比太低了。
客观来说,现在的孩子确实懂得多,环境好、条件好、竞争压力大,可是户外运动/劳动太少了、被家长包办的事太多了、责任心和吃苦精神培养的太少了,这同样值得家长们重视。
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教育是要父母沉住气,真正花心力的,绝不是简单的“赢在起跑线”就万事大吉的。单纯想要学习好,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专注力。同时,学习好,只是一个维度。嗯。
要说呢,我和孩子爹最希望孩子在3-5岁学习的是:教养。比如说,公德心,懂得关爱和分享,有好的生活习惯,能遵守简单的规则,能积极友善的与人互动,遇到问题会主动想办法…… 我们还希望他有一定的运动习惯 (大点能参加有团队合作的运动就更好了),如果他有兴趣我们也承受得起,我们愿意在运动和艺术类的课外班上花些钱。从人生长远看,我们最希望他拥有的能力是:适应性,因为他终将要独自面对未来。
而习惯和教养类的,倒是从小就要抓的,但主要是从游戏和日常中习得的。
在这个时代,我们做家长的要多思考、多修炼,不把自己的焦虑、攀比转嫁到孩子身上。
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

帖子

49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2
横刀长笑挠 发表于 2019-12-27 21:43:36
今天翻出来看了看评论,忽然想多说几句题外话:
其实相对于怎样教育4岁的孩子学习这个问题而言,我们做家长的,更应该注意的是对孩子的心理成长的关注和呵护。
以下为原答案:
不建议对幼儿进行早教,我的亲生体会是然并luan。
我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非常颓丧跑回来跟我说:“妈妈,我很笨。”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我听不懂老师讲什么,但是别的同学都懂。” 我告诉他,那是因为别的孩子基本都上过各种学前班,早就会背很多英语单词,会数学加减乘除,认识小几百个字了。而你什么都没有学过啊。是的,在他上小学前,别的孩子已经拿了一叠这个证那个证了,而他还每天开心地捏着他的恐龙和小汽车,骑着小自行车满小区练习漂移。
在他话都说不顺溜,从一数到十都出错的时候,比之亲戚朋友家的那些同龄的就能读报,已经会加减乘除的孩子来说,我儿子是大家心照不宣比较笨的。包括我父母在内,没有任何人对他抱有很大希望。
小学一年级,他在班上排名倒数。二年级,往前拱了拱;三年级,排名中间水平;四年级,排名前十几;五年级语数英除了作文,全优;六年级,全年级前几,提前一学期被学校录取到初中零班且考上当地最牛的民办学校免费生。在这六年中,我没有急,最差一次是回家掏出了一张零分的试卷,我也没有打骂过他。从小他考试就没有任何压力,因为知道即便考不好,回家爸妈也不会发火。我唯一做的,就是鼓励,信任。没关系,慢慢来呀。
现在回头看,不知不觉他考赢了周围绝大多数幼儿期就进行早教的孩子。
人生是长跑,不要以为跑得越早就越强,用力过猛,说不定半途而废。
人这辈子大多是苦的,为何不让孩子在幼年多单纯快乐几年?六岁以前,是通过玩乐来认知世界的。我儿子至今也说,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幼儿园的日子。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 润物细无声。
最好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 爱+信任。
----------------------------------------------我不是杠精的分割线---------------------------
随手一写,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和评论,谢谢大家。
大致浏览了评论:
1)有些同学质疑我对“早教”这个词有误解。为此我是同意度娘的解释的: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对于早期教育儿童年龄的分界,学界有以下两种看法:早期教育广义指从人出生到6岁入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对0-6岁儿童进行的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而一般幼儿在3岁进入幼儿园,所以3-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又称了幼儿教育。狭义主要指0-3岁幼儿阶段的早期学习。而题主的问题是:怎样教育四岁的孩子学习?所以,以我浅薄的认知以为我回答的开头提到早教并无错。对质疑这个用词的同学仅有以上解释,如非要认为早教就是满大街早教机构灌输给大家的狭义概念,我也无需多言。
2)因为匿名所以质疑我编故事的同学们,真的想多了。匿名只是因为最近很少上知乎,偶尔回答一两次,而且这个问题我回答的时候并不火,只有寥寥几个回答。任谁也没有必有把大好光阴浪费在编这种不产生任何利益的小故事上面。现取消匿名,是喷或赞请随意。
3)考零分是真实的,语文测验,全是古诗,我家娃一句都填不上。
4)我回答中最后三句话,是我身为一个母亲,在与儿子十三年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有感而分享,也许并不适合任何人,亦无鼓吹之说。
为何我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润物细无声?
因工作原因,我下班较晚。通常都是爸爸守着孩子做作业。爸爸很负责,孩子做作业,就一直守在身边。孩子做的很慢,效果也不好,爸爸有时候急得脾气上来难免呵斥责骂,曾经各种办法都用过了,可依然作业拖拉,陷入恶性循环,儿子和爸爸都学得愁眉苦脸。后因家庭原因爸爸无法管教,而我工作太忙,于是和儿子约定好:放学回家每天做完功课后自行复习一遍,预习一遍,九点半洗澡,十点之前睡觉。中间的剩余时间,是他自己节约下来的,可以自行安排,看书,看动漫,玩游戏,都可以。而我无权打扰干涉他。儿子为了多争取每天晚上的自由活动时间,同样的作业,之前每天晚上十点都写不完的,突然就变成七,八点就做完了。甚至有时候一回家就开始复习预习,因为作业在学校课间都写完了。成绩开始大幅度提高,因为之前很多作业,都是纠错,纠错花时间,特别是语文,要大段大段抄写。为了避免纠错,他的作业就必须保持正确率高,而要保持正确率高,上课就必须认真听,作业必须认真做。从被逼着做作业,到认真仔细做作业,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就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成绩。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兴趣也大幅度提高。学习更好了之后,自信心也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人也更加活泼开朗,逗逼地不行。从此步入了良性循环。这个暑假,我们白天上班不管他,也没有让他出去上补习班。他独自在家自学7年级的数学和英语,买了一堆卷子习题,基本上以每天三四张数学卷子的速度做题,前天开始学习七年级下学期的。下载了app,自己刷单词练习口语配音。时间都是他自己安排,中间还看了几本小说,晚上就看美剧。而他学得很开森,恬不知耻扬言开学后要碾压同学(现在孩子所在的这个班是零班,全年级前35,竞争非常激烈,35个孩子,每个学期就会淘汰掉3-5个)。我们机缘巧合找到了最好的办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这种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慢慢的循序渐进的。
为什么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之前孩子对英语并无兴趣,后来有次带他出国旅游。三个大人带两孩子,自由行,在外全程是我一个人安排沟通交流。回来后儿子捣鼓出很多我之前很多国外的照片,我告诉他这是哪儿,那是哪儿,妈妈为什么要去那里,去干什么。儿子开始觉得英语很有用,之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我外甥女准备明年春季去澳洲读大学,目前学习雅思待考,学费一对一每个月要两万,几个月下来要五六万。儿子觉得平时英语学好了,将来如果要出国读书就不用多花这个钱。所以这个暑假他每天坚持练习口语一两个小时,根本不用我逼他。为了鼓励他练习口语,我也下了两个APP,百词斩和英语流利说,每天晚上睡前也花一两个小时练习,因为我口语发音比儿子差啊,不得不奋起直追。
我并无意鼓吹教育孩子只需用爱发电。但爱和信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这一点,无可否认。盲目如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信心,自他婴儿期就蜜汁相信我儿子终会成长为德智体美的好男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45

帖子

635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35
cc0b76bdf51e 发表于 2019-12-27 21:44:27
1,学习不用急的,小孩的潜力不要过早的进行开发,很容易江郎才尽;


2,让他多接触大自然,多运动,尽情的在草坪上奔跑;


3,童年的乐趣很有意思的,天在下雨,我儿子告诉我,上面在尿尿;


4,有一件小事,真是记忆非常深刻,我家那小子一岁的时候,还不会讲话,只会咿咿呀呀;有一次他在门缝中发现了一根绣花针,看起来不一样,太阳照在上面闪闪发光,他就捡起来,找到我,在哪里呀呀的说,指给我看,做动作,意思我明白了:他告诉我,我在那个地方捡到这个东西,它很危险(他还同时做出小心翼翼,很谨慎的样子,以表示这根针手不能随便碰),然后递给我,示意让我藏好。
太有意思了。


5,住的地方比较偏僻,下午蚊子特别多,每天晚上都要点蚊香。我们一般都是把点着的蚊香,放在一个铁盘上,他每次就仔细,用心的观察,几次过后,一看到我用打火机点蚊香,他马上就去把铁盘找过来递给我,让我把蚊香放上面。


6,跟小孩的沟通很重要,一两岁的时候,还不能完整的说出一个句子,但他能理解你讲话的意思。比如说,叫他把爸爸的手机找出来,把爸爸的腰带拿过来,他就一下子明白了,准确无误的找给你。


7,小孩从小的性格,千差万别,我看到有的孩子,酱油瓶倒了他度不会扶一下的,哪怕房间乱得一团糟,他心安理得的看漫画书,或是玩手机。要让他多参与到家务活中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很重要,其次要喜欢上运动,追逐,奔跑,踢球等等,这些是很重要的软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42

帖子

60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07
烟手不抽烟 发表于 2019-12-27 21:44:38
当我们说科学教育的时候,到底在说什么?
当我们提到「科学教育」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在说什么?
我觉得,这里面至少有四个递进的内涵:技能、知识、方法论和价值观。
1.技能

在四个内涵中,技能是最直截了当的。比如,学会用手机淘宝购物、搞清楚买回家的电器怎么用、给新装修好的房子测测甲醛、吃药前看看说明书了解下可能有的副作用,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算是「科学技能」。而且这几个例子,可能还正是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城市里必须会的「科学技能」。
但是在我看来,技能反而是最没必要专门去学的。或者说,在我们谈及孩子的科学教育的时候,不需要重视具体的技能。
打个比方吧,我已经听到不止一个家长说起,还是需要给孩子从小买个 iPad 来玩玩游戏、学学怎么操作,因为长远来看,平板触屏设备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确实,不少中小学开始将部分教学活动放在平板电脑上进行。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意识到这种未雨绸缪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现代科技产品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友好。如果说台式电脑的 Windows 系统确实需要学一学才能上手的话,iPad 上的应用和游戏已经设计得非常用户友好,大多数时候,任何人上手试试就会用,根本没有必要专门去学。
而反过来,这些科技产品的迭代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就算未雨绸缪给孩子培训相关技能,可能很快也会成为无用的技能点。比如,20 年前国内到处都是各种打字培训班,五笔输入是一个挺高级、挺复杂的技能,要花几个月学,而今天还有谁觉得中文输入需要辅导班?拼音输入、手写乃至语音输入已经把问题解决了!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一个特别经典的回忆大概是小学的时候学珠算吧?你是不是也有小时候被父母要求去学珠算的经历?在咱们的爸爸妈妈看来,学会了珠算可就意味着铁饭碗,无论如何饿不着自己。确实,在那个时代,会计、出纳、银行柜员等很多职业岗位都离不开珠算。父母们的规划似乎挺合理。今天回头再看,尽管账目记录的需求仍然旺盛,但是具体的技能点——珠算——却被计算机和电子会计系统彻底扫进了故纸堆。那么同样,今天我们觉得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甚至可以拿来安身立命的科学技能,等孩子们大了以后,是不是也会毫无用处?
也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编程技能。这个技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有点像珠算。在今天这个时代,IT 和互联网行业成了新的风口和铁饭碗,从小接触编程知识,也许能够帮助孩子在职业选择和发展时多一分竞争力。因此,各种五花八门的编程课、可编程玩具、可编程游戏层出不穷,广受家长们欢迎。公平地说,在儿童编程中用到的某些逻辑,比如条件、循环、逻辑判断等,已经超越了具体技能的层次,成为思维方法的一部分了。但是,单就具体的写代码技能而言,参考珠算的例子,我实在是乐观不起来。
2.知识

技能之上,我们再说说「知识」的内涵。
必须得说,现在大家提到科学教育,或者一个具体的儿童科学教育产品,想到最多的可能是这个层面的内容。
比如说吧,一本讲人体知识的科学绘本,里面的内容不外乎告诉你:人有皮肤、骨骼、肌肉,分别长什么样子;身体里有循环系统,动脉和静脉循环往复;人吃的饭会进到胃里,磨碎后会进入小肠,等等。
要是一个讲地球的科学电视节目,里面肯定会说说地球的形状、大小、有多少海洋多少陆地、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由地表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等。
相比具体的技能点,科学知识的迭代速度要慢得多。因此学习起来,至少不需要担心自己掌握的信息很快就过时。比如著名的「神奇校车」系列产品(The Magic School Bus),最早的书诞生于 1986 年(动画片诞生于 1994 年),是有着 30 岁「高龄」的科普书,而故事中绝大多数内容至今仍然成立(不过,故事中至少关于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说法已经过时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8

  • 帖子

    15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