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2-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或许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 教孩子表达情绪

针对问题
不知道孩子到底要干嘛
孩子总是无缘无故发脾气
孩子不太说话,沉默寡言
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在气头上,不妨等冷静下来再和孩子沟通处理问题。
有的孩子在气头上,不发泄完情绪,不管谁介入都没用,反而会使情绪累积的更多。这时不如让孩子发泄一会,同时也是给家长自己整理自己情绪的缓冲时间。在处理这种情景时,家长自己的情绪管理其实更为重要。只有在你自己冷静的情况下,才不会给孩子的情绪进一步累加的机会,才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安静安全的环境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哭什么哭?没出息!”“不许哭,再哭我就...”“你这小孩怎么这样”类似于这样的话如果你经常控制不住说出口,那么最好还是给彼此一个冷静的时间吧,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情绪,再去想想你凭什么要求孩子不能有情绪?一个不会管理自己情绪的家长必然只能培养出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
客观的看待孩子生气哭闹这件事,有情绪并不是错,“不许哭”这种话其实是在拒绝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而真正的情绪管理,首先要承认情绪的存在,然后给情绪一个出口让它释放。允许孩子有脾气,教会孩子在有情绪的时候直接表达,引导孩子通过直白的语言“我生气了”“我伤心了”来表达情绪并且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渠道和空间。
不要为了不让孩子哭,就放弃一些原则和底线。孩子需要的是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绝非完全的放飞自我(否则你很有可能得到一个熊孩子哦)。合理的要求及时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在第一次提出来就要果断拒绝,并且一直坚持,用各样的方法(后面会提到)坚定而温和的通过言行传达“有情绪是正常的,发泄情绪是合理的,但是这件事并不会因为有情绪就可以随意改变

2. 转移注意力

针对问题
孩子一直哭闹不能安抚
孩子一直做一些很危险的事
如果孩子哭闹或者做危险的事情不听劝阻无法正面沟通,不如试试假装不理睬,背对着孩子,假装玩的很开心(可以父母双方配合,假装两个人玩的很开心更好),发出大到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声音。一般一会时间孩子就会好奇的凑过来看,这时候让孩子参与到你们的游戏中,他会很快忘了刚才发生了什么
用合适的活动替代不合适的活动。如果孩子经常做一些同类型的危险事情,或者总为同样的理由哭闹。将与这样不合适的活动相关的物件全部移除,并且帮孩子重新开发新的合适的活动作为乐趣。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悄无声息地转移他的注意力,比直接否定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效果更佳,并且在孩子的叛逆期,经常会出现父母越禁止他干什么他越干什么的情况,反复正面禁止反而起到了强化他的行为的作用,采取侧面转移的办法,悄无声息地让他忘掉不正确的行为。

案例:
上周某天晚上,一妞因为想玩很危险的插线板,一爸将她一把抱走禁止她玩,她非常生气倒在地上嗷嗷大哭,同时还用头去磕地,一爸扶起她告诉她不可以玩插线板并且不要磕地,一妞反而愈发生气抑制不住大哭,不管谁抱都安抚不下来。
一爸先很没耐心的让孩子不要哭了,他自己带着情绪一妞不仅没有停下来反而脾气更大更觉得自己委屈。一爸只好一妞自己先发泄了一会情绪,听着她的哭声稍有减弱的时候,我趁虚而入一把抱起她继续安抚,结果不曾想,她反而哭的更凶了,觉得自己很委屈,没有做错什么事情,还想继续玩插线板。这个是不可能满足她的,为了防止她用头磕地我只好将她放到婴儿床里。她进到婴儿床里哭得更凶了。
这时,一爸灵机一动,提示我背对着婴儿床,和他玩拍手游戏,而且拍手声音很大,配合着有节奏的说“拍打拍打拍拍背打”,同时我们两个戏精假兮兮的发出嘻嘻哈哈疑似很有趣好玩的笑声,用这几种声音盖过她的哭声。结果她很快被我俩吸引了注意力,哭声渐渐减低,偷偷的瞄我俩在玩什么,过了一会爬起来扒在栏杆上竟然还咯咯笑起来,脸上还是满满的鼻涕眼泪挂成行。我们回头一看她,她就嬉皮笑脸的要求我们把她抱出来一起玩,早把插线板、生气愤怒抛在脑后,完全忘了自己为啥哭。从此以后“转移注意力”成了我家百试百灵的一计妙招。
3. 让孩子自己做主
针对问题
孩子不让碰他的东西
孩子经常拒绝
尊重孩子敏感期规律,尊重孩子的物权。不用强迫孩子分享,动他们的东西时征得孩子同意,也给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告诉孩子如果动爸妈的东西也应该征得同意。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秩序要求,也应该理解尊重,合理的情况下按照他们的秩序摆放。
鼓励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刷牙、自己吃饭等等活动,不要因为“弄脏弄乱”“孩子太小”等原因,剥夺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力。孩子自己玩玩具不用强迫孩子必须按大人的要求去玩。

案例:
一妞非常抗拒洗脸、刷牙,每次要洗漱都会嗷嗷大哭。同时她进入到模仿敏感期,特别喜欢玩模仿游戏,于是一爸发明了漱口洗脸游戏,给洗手台下架了桌子她可以自己够到水龙头,然后在她面前非常夸张的洗脸刷牙,并发出很搞笑的声音,一妞自发的觉得这是很欢乐的游戏,伸手要牙刷,并且模仿爸爸的动作刷牙,虽然塞到嘴里的是牙刷的把手,但是她学的很开心,也在这个氛围里接受了爸爸洗脸。这样的游戏持续了半个多月,现在每天早晚她都会自己跑到洗漱台,要求站上去自己刷牙洗脸,并且非常开心。

4.忽略不该干涉的事

针对问题
孩子之前发生冲突
孩子自己做事时遇到小挫折
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之间的矛盾,不要孩子稍微遇到点挫折就冲上前去,不妨静静的在一旁观察,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可以自己化解掉的。
如果孩子过来寻求帮助,不妨先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引导孩子尽可能多的依靠自己能力来解决。毕竟孩子要长大,是一定需要各式各样的小挫折中反复磨练的,如果一些小挫折你不给孩子机会自己解决,以后遇到的挫折只会越来越大,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意愿与能力也越来越低。

5.用自然后果给予教训

针对问题
孩子做一些不合适的事情,后果不会太严重
针对这种类型的事情,不用正面否定,不停地说“不可以”“不能”,要珍惜使用“不可以”的机会,如果孩子的生活中充斥的各种“不行”“不可以”,孩子反而不能分清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不可以”应该留到后果很严重严禁做的事上。对于一些后果不太严重的不合适的事情,不妨让一些后果自然发生,给孩子一些切身的小教训,比一味地说“NO”效果更好。
这个方法是著名的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的著名教育法则,即“自然后果的惩罚”。卢梭的说法就是:
应该使孩子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如果他有冒失的行为,你只需要让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他的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
其实更通俗的来说,这个方法又叫做“自作自受”

案例: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那么也不用多说,到点把饭全部收走,中间不要给零食,让孩子饿上一顿也不打紧,但是孩子自己饿的时候就会自己反思下次该怎么做。

6. 温柔而坚定的用有趣的方式坚持原则

针对问题
孩子做一些危险的事
孩子一哭闹威胁父母做出妥协
难以克制想要责骂惩罚孩子的时候
“温柔和坚定的坚持原则”是很多育儿书都会反复强调的一种育儿方法,他强调不惩罚不暴力,很多爸爸妈妈也都知道这一方法,然而在使用上却容易有误区。很容易将它理解为:语气温柔不发脾气,但是只要一直反复强调原则就可以了。在实际中往往可以达到让孩子最后屈服于自己的坚持,其实并没有真正关心孩子的感受也没有尝试用更合适的办法解决问题,不过是通过“温柔”的软暴力僵持达到自己的目的。
实际上2、3岁正是孩子好奇心大爆发的年龄,他们对是非观念认知并不明确。一妈认为:对于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父母首先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远比用简单重复单一的方法重要。
案例:
比如你不希望孩子去抓沙子并且往嘴里塞,如果你用温柔的态度坚持反复对孩子强调“不可以”可能收效非常一般,但是你站在一个2岁孩子的角度去想,在他眼里“危险”“不干净”都是一些过于抽象甚至不存在的词语,而想去拿手捏捏感受下细碎的沙子在手里在嘴里的感觉,通过这些去认识“沙子”这才是他们这么做的本质逻辑。
理解到这层原因,你首先并不会因为孩子这么做而生气,反而会发自内心的温柔的看到孩子大脑的发育与长大,接着你会调整自己的预期,你会考虑自己的要求是否苛刻,抓沙子其实是无伤大雅的,吃沙子可能会对孩子有所伤害,那么你只需要坚持孩子不要把沙子往嘴里放就OK。这时单纯靠温柔而坚定的反复和孩子强调“不干净,不要吃”,其实孩子根本听不懂也听不进去,不如换一个方式:用开发一个游戏,和孩子一起抓抓沙子,堆一个小城堡,放到一个小瓶子里,和小沙子说说话等方法,转移掉孩子想把沙子塞嘴里的欲望,同时也满足了孩子探索沙子的愿望,并且不觉得爸妈很烦很唠叨,或者逆反的愈发把沙子塞到嘴里。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做到“温柔而坚定”但是很有趣而不知不觉的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当然这个是针对是非观念还不强,你根本无法讲道理的2、3岁的孩子,对于更大的孩子,能接受讲道理的孩子,温柔而坚定又可以换成另一种形式)

7. 减少正面的否定,给出选项或具体期望,多多鼓励

针对问题
当你频频说“不行”孩子却逆反偏偏要这么做的时候
对待孩子的危险行为,我们会习惯性的第一时间冲上去制止,然而有时总是收效甚微,跟孩子讲“这样做不对,很危险balalala”孩子却不听。
其实不是孩子不听,是对于2岁上下的孩子,他根本不知道“危险”这个概念。并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精力旺盛,探索世界的意愿强,你在不停的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的时候,会让他感觉很烦,会觉得为什么我的妈妈不让我去探索世界,也会觉得这样的行为得到你的回馈了可以吸引到大人的注意力,反而更加多的去重复这样的行为。
我们小时学过的生物课上,讲过“条件反射”这一概念,这个完全可以用到育儿上。我们想要我们的指令可以和孩子的行为挂上钩,就要建立这样的“条件反射”。
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更希望获得正面反馈还是负面的反馈?当你的行为频频被制止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当你不能理解到制止你的人到底为啥制止你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你更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其实回答完上面这些问题,你应该已经有答案该如何给孩子指令了吧?
首先,尽量减少正面的否定和不停的否定。那该怎么办呢?当你的孩子停下了他的危险动作后,他并不知道他下一步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这时候你需要给出他界限:告诉他你的具体期望,或者给出两个可选项让他觉得他有足够多的自由。这时关键点在于:赶紧放弃你的唠唠叨叨,指令一定要简洁明了,不要超过5个字,毕竟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过长的指令和说教只会让他们摸不着头脑。接着只要他照做了,立刻马上赶紧给出正面的回馈以巩固孩子的行为,将指令与行为挂钩。
经常说“一定界限范围内的自由”,这个界限范围的给出,不单单是告诉孩子“你不可以做什么”,其实要更多的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什么”,告诉孩子你的可选选项其实很多很多,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案例:
一妞经常爬上爬下,非常危险,而我没有别的办法,每次只能大叫“停下来!”“不可以!”但是往往她会觉得更加好玩,反而会重复危险的动作,而如果我强硬的去把她抱走,她就会生气的嚎啕大哭。然而我看到在creche(法国接收3个月至3岁儿童的公立托儿所)一个班7、8个孩子,也是会满屋子上下窜,但是老师只需要发出一个指令,像魔法一样神奇,孩子们都非常乖的立马停下危险动作。由于我法语不太好,所以专门抽一天拉着老公去学习creche的老师是怎么做的,到底和孩子念了什么奇妙的咒语。
原来creche的老师在孩子做出危险动作的时候,会给出一个具体的指令,比如“坐下”“去玩玩具”,有的孩子比较顽固的时候会拉着孩子问“NO,不可以这么做,现在你是要看书呢?还是要玩玩具?”当孩子按照指令,或者选择某项安全的活动的时候,老师都会及时的回馈给孩子鼓励“Tres bien!”(非常棒!)
可以看到老师不是只会说“NO”,他们会在制止孩子行为的同时,迅速给他们一个其他具体的要求或选项,让孩子知道自己不可以做这件事后到底可以做什么事,当他们做了正确的事立马给出鼓励强化孩子的行为。反复进行,这样一个指令就可以变成一条简单的“咒语”,我也因此学了几句这样的咒语,一妞做一些危险动作的时候,我不再说“不可以!”而是换成“Assieds-toi”(坐下)每次她都会神奇的坐下。我也用这方法开发了自己的小咒语,将之前“你咋还不睡觉,太晚了,快睡吧”变成“躺下~”这样简单明了的要求指令,收效神奇!

8. 提前预约

针对问题
出门在外孩子不配合,要这要那
有时我们大人总是很自大的做出一切决定和日程安排,却从来不问问孩子的意见,并且还会拿“孩子还小,啥都不知道”作为借口自我安慰,然而等一出门就发现计划不如变化快,孩子总会用他的方式改变你精心做好的规划。于是就经常有在超市赖着不走,啥东西都想要,看到游乐场挪不动步,只能在各种生拉硬拽和哭叽尿嚎中尴尬结束行程。
其实经常说要和孩子平等对话,也就体现在这里。如果你安排了某一天的日程,不妨提前给孩子描述一下这一天将会做些什么事并且把这些事对于他来说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告诉他,如果孩子喜欢要这要那,可以在采购日之前跟孩子提前预约:“今天你可以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哦!但是只能有一样!所以这个机会好好珍惜”
当然,预约不仅限于此,根据平时孩子的表现,提前预知一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些“可爱的约定”转移对不合理要求的注意力,比如:今天我们出门有一个任务哦,捡5片好看的树叶。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可能就会转移在这些小游戏上,一路也会很配合。
新手爸妈最头疼的夜醒频繁、哄睡难、宝宝哭闹不止、胀气、昼夜颠倒,想要彻底解决,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希望以上可以帮到你!
看完三件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些帮助,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1. 点赞,你的赞同会让更多人看到这篇内容。
2. 关注,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共同长大。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44

主题

22

帖子

551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51
以奋斗为荣 发表于 2022-1-4 07:37:12
或许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 教孩子表达情绪

针对问题
不知道孩子到底要干嘛
孩子总是无缘无故发脾气
孩子不太说话,沉默寡言
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在气头上,不妨等冷静下来再和孩子沟通处理问题。
有的孩子在气头上,不发泄完情绪,不管谁介入都没用,反而会使情绪累积的更多。这时不如让孩子发泄一会,同时也是给家长自己整理自己情绪的缓冲时间。在处理这种情景时,家长自己的情绪管理其实更为重要。只有在你自己冷静的情况下,才不会给孩子的情绪进一步累加的机会,才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安静安全的环境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哭什么哭?没出息!”“不许哭,再哭我就...”“你这小孩怎么这样”类似于这样的话如果你经常控制不住说出口,那么最好还是给彼此一个冷静的时间吧,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情绪,再去想想你凭什么要求孩子不能有情绪?一个不会管理自己情绪的家长必然只能培养出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
客观的看待孩子生气哭闹这件事,有情绪并不是错,“不许哭”这种话其实是在拒绝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而真正的情绪管理,首先要承认情绪的存在,然后给情绪一个出口让它释放。允许孩子有脾气,教会孩子在有情绪的时候直接表达,引导孩子通过直白的语言“我生气了”“我伤心了”来表达情绪并且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渠道和空间。
不要为了不让孩子哭,就放弃一些原则和底线。孩子需要的是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绝非完全的放飞自我(否则你很有可能得到一个熊孩子哦)。合理的要求及时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在第一次提出来就要果断拒绝,并且一直坚持,用各样的方法(后面会提到)坚定而温和的通过言行传达“有情绪是正常的,发泄情绪是合理的,但是这件事并不会因为有情绪就可以随意改变

2. 转移注意力

针对问题
孩子一直哭闹不能安抚
孩子一直做一些很危险的事
如果孩子哭闹或者做危险的事情不听劝阻无法正面沟通,不如试试假装不理睬,背对着孩子,假装玩的很开心(可以父母双方配合,假装两个人玩的很开心更好),发出大到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声音。一般一会时间孩子就会好奇的凑过来看,这时候让孩子参与到你们的游戏中,他会很快忘了刚才发生了什么
用合适的活动替代不合适的活动。如果孩子经常做一些同类型的危险事情,或者总为同样的理由哭闹。将与这样不合适的活动相关的物件全部移除,并且帮孩子重新开发新的合适的活动作为乐趣。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悄无声息地转移他的注意力,比直接否定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效果更佳,并且在孩子的叛逆期,经常会出现父母越禁止他干什么他越干什么的情况,反复正面禁止反而起到了强化他的行为的作用,采取侧面转移的办法,悄无声息地让他忘掉不正确的行为。

案例:
上周某天晚上,一妞因为想玩很危险的插线板,一爸将她一把抱走禁止她玩,她非常生气倒在地上嗷嗷大哭,同时还用头去磕地,一爸扶起她告诉她不可以玩插线板并且不要磕地,一妞反而愈发生气抑制不住大哭,不管谁抱都安抚不下来。
一爸先很没耐心的让孩子不要哭了,他自己带着情绪一妞不仅没有停下来反而脾气更大更觉得自己委屈。一爸只好一妞自己先发泄了一会情绪,听着她的哭声稍有减弱的时候,我趁虚而入一把抱起她继续安抚,结果不曾想,她反而哭的更凶了,觉得自己很委屈,没有做错什么事情,还想继续玩插线板。这个是不可能满足她的,为了防止她用头磕地我只好将她放到婴儿床里。她进到婴儿床里哭得更凶了。
这时,一爸灵机一动,提示我背对着婴儿床,和他玩拍手游戏,而且拍手声音很大,配合着有节奏的说“拍打拍打拍拍背打”,同时我们两个戏精假兮兮的发出嘻嘻哈哈疑似很有趣好玩的笑声,用这几种声音盖过她的哭声。结果她很快被我俩吸引了注意力,哭声渐渐减低,偷偷的瞄我俩在玩什么,过了一会爬起来扒在栏杆上竟然还咯咯笑起来,脸上还是满满的鼻涕眼泪挂成行。我们回头一看她,她就嬉皮笑脸的要求我们把她抱出来一起玩,早把插线板、生气愤怒抛在脑后,完全忘了自己为啥哭。从此以后“转移注意力”成了我家百试百灵的一计妙招。
3. 让孩子自己做主
针对问题
孩子不让碰他的东西
孩子经常拒绝
尊重孩子敏感期规律,尊重孩子的物权。不用强迫孩子分享,动他们的东西时征得孩子同意,也给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告诉孩子如果动爸妈的东西也应该征得同意。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秩序要求,也应该理解尊重,合理的情况下按照他们的秩序摆放。
鼓励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刷牙、自己吃饭等等活动,不要因为“弄脏弄乱”“孩子太小”等原因,剥夺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力。孩子自己玩玩具不用强迫孩子必须按大人的要求去玩。

案例:
一妞非常抗拒洗脸、刷牙,每次要洗漱都会嗷嗷大哭。同时她进入到模仿敏感期,特别喜欢玩模仿游戏,于是一爸发明了漱口洗脸游戏,给洗手台下架了桌子她可以自己够到水龙头,然后在她面前非常夸张的洗脸刷牙,并发出很搞笑的声音,一妞自发的觉得这是很欢乐的游戏,伸手要牙刷,并且模仿爸爸的动作刷牙,虽然塞到嘴里的是牙刷的把手,但是她学的很开心,也在这个氛围里接受了爸爸洗脸。这样的游戏持续了半个多月,现在每天早晚她都会自己跑到洗漱台,要求站上去自己刷牙洗脸,并且非常开心。

4.忽略不该干涉的事

针对问题
孩子之前发生冲突
孩子自己做事时遇到小挫折
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之间的矛盾,不要孩子稍微遇到点挫折就冲上前去,不妨静静的在一旁观察,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可以自己化解掉的。
如果孩子过来寻求帮助,不妨先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引导孩子尽可能多的依靠自己能力来解决。毕竟孩子要成长,是一定需要各式各样的小挫折中反复磨练的,如果一些小挫折你不给孩子机会自己解决,以后遇到的挫折只会越来越大,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意愿与能力也越来越低。

5.用自然后果给予教训

针对问题
孩子做一些不合适的事情,后果不会太严重
针对这种类型的事情,不用正面否定,不停地说“不可以”“不能”,要珍惜使用“不可以”的机会,如果孩子的生活中充斥的各种“不行”“不可以”,孩子反而不能分清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不可以”应该留到后果很严重严禁做的事上。对于一些后果不太严重的不合适的事情,不妨让一些后果自然发生,给孩子一些切身的小教训,比一味地说“NO”效果更好。
这个方法是著名的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的著名教育法则,即“自然后果的惩罚”。卢梭的说法就是:
应该使孩子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如果他有冒失的行为,你只需要让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他的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
其实更通俗的来说,这个方法又叫做“自作自受”

案例: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那么也不用多说,到点把饭全部收走,中间不要给零食,让孩子饿上一顿也不打紧,但是孩子自己饿的时候就会自己反思下次该怎么做。

6. 温柔而坚定的用有趣的方式坚持原则

针对问题
孩子做一些危险的事
孩子一哭闹威胁父母做出妥协
难以克制想要责骂惩罚孩子的时候
“温柔和坚定的坚持原则”是很多育儿书都会反复强调的一种育儿方法,他强调不惩罚不暴力,很多爸爸妈妈也都知道这一方法,然而在使用上却容易有误区。很容易将它理解为:语气温柔不发脾气,但是只要一直反复强调原则就可以了。在实际中往往可以达到让孩子最后屈服于自己的坚持,其实并没有真正关心孩子的感受也没有尝试用更合适的办法解决问题,不过是通过“温柔”的软暴力僵持达到自己的目的。
实际上2、3岁正是孩子好奇心大爆发的年龄,他们对是非观念认知并不明确。一妈认为:对于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父母首先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远比用简单重复单一的方法重要。
案例:
比如你不希望孩子去抓沙子并且往嘴里塞,如果你用温柔的态度坚持反复对孩子强调“不可以”可能收效非常一般,但是你站在一个2岁孩子的角度去想,在他眼里“危险”“不干净”都是一些过于抽象甚至不存在的词语,而想去拿手捏捏感受下细碎的沙子在手里在嘴里的感觉,通过这些去认识“沙子”这才是他们这么做的本质逻辑。
理解到这层原因,你首先并不会因为孩子这么做而生气,反而会发自内心的温柔的看到孩子大脑的发育与成长,接着你会调整自己的预期,你会考虑自己的要求是否苛刻,抓沙子其实是无伤大雅的,吃沙子可能会对孩子有所伤害,那么你只需要坚持孩子不要把沙子往嘴里放就OK。这时单纯靠温柔而坚定的反复和孩子强调“不干净,不要吃”,其实孩子根本听不懂也听不进去,不如换一个方式:用开发一个游戏,和孩子一起抓抓沙子,堆一个小城堡,放到一个小瓶子里,和小沙子说说话等方法,转移掉孩子想把沙子塞嘴里的欲望,同时也满足了孩子探索沙子的愿望,并且不觉得爸妈很烦很唠叨,或者逆反的愈发把沙子塞到嘴里。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做到“温柔而坚定”但是很有趣而不知不觉的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当然这个是针对是非观念还不强,你根本无法讲道理的2、3岁的孩子,对于更大的孩子,能接受讲道理的孩子,温柔而坚定又可以换成另一种形式)


7. 减少正面的否定,给出选项或具体期望,多多鼓励

针对问题
当你频频说“不行”孩子却逆反偏偏要这么做的时候
对待孩子的危险行为,我们会习惯性的第一时间冲上去制止,然而有时总是收效甚微,跟孩子讲“这样做不对,很危险balalala”孩子却不听。
其实不是孩子不听,是对于2岁上下的孩子,他根本不知道“危险”这个概念。并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精力旺盛,探索世界的意愿强,你在不停的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的时候,会让他感觉很烦,会觉得为什么我的妈妈不让我去探索世界,也会觉得这样的行为得到你的回馈了可以吸引到大人的注意力,反而更加多的去重复这样的行为。
我们小时学过的生物课上,讲过“条件反射”这一概念,这个完全可以用到育儿上。我们想要我们的指令可以和孩子的行为挂上钩,就要建立这样的“条件反射”。
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更希望获得正面反馈还是负面的反馈?当你的行为频频被制止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当你不能理解到制止你的人到底为啥制止你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你更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其实回答完上面这些问题,你应该已经有答案该如何给孩子指令了吧?
首先,尽量减少正面的否定和不停的否定。那该怎么办呢?当你的孩子停下了他的危险动作后,他并不知道他下一步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这时候你需要给出他界限:告诉他你的具体期望,或者给出两个可选项让他觉得他有足够多的自由。这时关键点在于:赶紧放弃你的唠唠叨叨,指令一定要简洁明了,不要超过5个字,毕竟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过长的指令和说教只会让他们摸不着头脑。接着只要他照做了,立刻马上赶紧给出正面的回馈以巩固孩子的行为,将指令与行为挂钩。
经常说“一定界限范围内的自由”,这个界限范围的给出,不单单是告诉孩子“你不可以做什么”,其实要更多的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什么”,告诉孩子你的可选选项其实很多很多,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案例:
一妞经常爬上爬下,非常危险,而我没有别的办法,每次只能大叫“停下来!”“不可以!”但是往往她会觉得更加好玩,反而会重复危险的动作,而如果我强硬的去把她抱走,她就会生气的嚎啕大哭。然而我看到在creche(法国接收3个月至3岁儿童的公立托儿所)一个班7、8个孩子,也是会满屋子上下窜,但是老师只需要发出一个指令,像魔法一样神奇,孩子们都非常乖的立马停下危险动作。由于我法语不太好,所以专门抽一天拉着老公去学习creche的老师是怎么做的,到底和孩子念了什么奇妙的咒语。
原来creche的老师在孩子做出危险动作的时候,会给出一个具体的指令,比如“坐下”“去玩玩具”,有的孩子比较顽固的时候会拉着孩子问“NO,不可以这么做,现在你是要看书呢?还是要玩玩具?”当孩子按照指令,或者选择某项安全的活动的时候,老师都会及时的回馈给孩子鼓励“Tres bien!”(非常棒!)
可以看到老师不是只会说“NO”,他们会在制止孩子行为的同时,迅速给他们一个其他具体的要求或选项,让孩子知道自己不可以做这件事后到底可以做什么事,当他们做了正确的事立马给出鼓励强化孩子的行为。反复进行,这样一个指令就可以变成一条简单的“咒语”,我也因此学了几句这样的咒语,一妞做一些危险动作的时候,我不再说“不可以!”而是换成“Assieds-toi”(坐下)每次她都会神奇的坐下。我也用这方法开发了自己的小咒语,将之前“你咋还不睡觉,太晚了,快睡吧”变成“躺下~”这样简单明了的要求指令,收效神奇!


8. 提前预约

针对问题
出门在外孩子不配合,要这要那
有时我们大人总是很自大的做出一切决定和日程安排,却从来不问问孩子的意见,并且还会拿“孩子还小,啥都不知道”作为借口自我安慰,然而等一出门就发现计划不如变化快,孩子总会用他的方式改变你精心做好的规划。于是就经常有在超市赖着不走,啥东西都想要,看到游乐场挪不动步,只能在各种生拉硬拽和哭叽尿嚎中尴尬结束行程。
其实经常说要和孩子平等对话,也就体现在这里。如果你安排了某一天的日程,不妨提前给孩子描述一下这一天将会做些什么事并且把这些事对于他来说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告诉他,如果孩子喜欢要这要那,可以在采购日之前跟孩子提前预约:“今天你可以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哦!但是只能有一样!所以这个机会好好珍惜”
当然,预约不仅限于此,根据平时孩子的表现,提前预知一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些“可爱的约定”转移对不合理要求的注意力,比如:今天我们出门有一个任务哦,捡5片好看的树叶。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可能就会转移在这些小游戏上,一路也会很配合。
新手爸妈最头疼的夜醒频繁、哄睡难、宝宝哭闹不止、胀气、昼夜颠倒,想要彻底解决,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尊重式育儿:新手爸妈这样做,宝宝超好带​www.zhihu.com/column/c_1253280438296502272
希望以上可以帮到你!
看完三件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些帮助,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1. 点赞,你的赞同会让更多人看到这篇内容。
2. 关注,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共同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3

帖子

50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2
梅鹤老人莆 发表于 2022-1-4 07:38:09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作为一位一直身在前线和孩子斗智斗勇的6岁孩子的妈妈,我对这个问题太有共鸣了!
先恭喜题主迎来了孩子“可怕的两岁”,考验你的时候到了!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1.jpg
题主是不是很疑惑自己乖的不得了的天使宝宝,怎么一下子开始各种“花式作妖”?!
不过,你以为他往地上一坐或一躺就作妖结束了吗?
NO! 这才刚刚开始!
一、2岁宝宝可能会出的各种大招!

都是过来人总结的血泪史啊: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2.jpg

1、嚎啕大哭!
你不给我东西,或者不让我做什么事情,本宝宝立马哭给你看!看到了吗?我的眼泪和鼻涕都出来啦!
如果他发现这招有用,那以后就开启了花式哭的模式。
如果他发现这招效果不大或者没用,那他会故意哭的声音大大的,还会用没有眼泪的小眼睛偷偷地观察你的表情,然后决定是努力挤出几滴眼泪,还是停下来保护嗓子~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3.jpg

2、大吼大叫!
你不给我东西,或者不让我做什么事情,本宝宝生气了!本宝宝要开启怒吼模式,看你还敢不敢不听我的!!于是愤怒宝宝上线,他会试图用大吼大叫来测试你的反应,看你是屈服了还是被激怒了。
如果他发现这招有用,那以后就开启了花式吼叫模式。
如果他发现效果不大或者没用,他的大吼大叫没有了观众时,那他也就没有表演愤怒的必要了。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4.jpg

3、甜蜜攻击!
你不给我东西,或者不让我做什么事情,本宝宝有招!
“妈妈,我爱你!”
“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妈妈,你好美哦!”
“妈妈,我最喜欢你了!”
再来一个大招:
“妈妈,我爱你多一点,爱爸爸少一点!”
在他的甜言蜜语之下你顿时放松了警惕。
于是,他开始不紧不慢地来一句:“妈妈,我想吃几根棒棒糖,喝瓶可乐,再吃点零食,晚饭就不吃了,好吧!”
看,糖衣下的炮弹来了!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5.jpg

如果他发现这招有用,那就开启了花式哄妈的模式。
如果他发现效果不大或者没用,那他转头就开启了花式哄爸、花式哄爷爷奶奶,或花式哄姥姥姥爷的模式,看谁会掉进他的甜蜜的“陷阱”里听他的差遣。如果都没用,那他就发现这招不好使,不用了。

4、借势施压!
你不给我东西,或者不让我做什么事情,本宝宝一个人奈何不了你,不怕,本宝宝找帮手!
超市里,你不让本宝宝买玩具或者买棒棒糖。
好!本宝宝往地上一躺或者干脆坐在地上抱住你的大腿,就是不起来。怎么样?!
不一会儿就会引来很多围观群众,看着大家议论纷纷,你是不是会不好意思然后给我买下?
在家里,你不让我喝饮料。
好!本宝宝委屈地去向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告状,说你欺负我,让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给我主持公道,怎么样?怕了吧!
你不让我买玩具,我去说服爸爸,让爸爸同意给我买!
如果他发现这招有用,那之后就开启了花式施压模式。
如果他发现效果不大或者没用,爸爸妈妈都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让他听爸爸妈妈的,那么他就发现这招不好使,不用了。
............
实际上两岁宝宝能使的招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只能说他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这招,是普通的一招,基本上很多孩子都会尝试着用这一招。
所以题主且莫惊慌。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6.jpg

二、2岁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这是他自我意识萌芽、形成的新阶段。
想想不久前他还只是个小baby,只能躺着或者被抱着,他的关注点还都只聚焦在吃喝拉撒上。
而且,他一直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个整体!你看,我饿了妈妈就会给我喝奶! 我拉臭臭了,妈妈就立马给我换上干净的尿不湿!妈妈总是陪着我,满足我的所有需求。妈妈是我的一部分。
等他到了2岁,发现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了,他会走能跑,能说会道,他迫不及待地去探索这个崭新而美好的世界,什么都想摸摸,什么都想尝试一下。
很快他会发现原来妈妈不是自己的一部分,不是什么都听他的。于是他开始探索用什么方式可以让妈妈听自己的。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7.jpg

三、面对2岁宝宝该怎么教育呢?
对策1:给孩子树立清晰和明确的界限。
清晰和明确的界限,能给人安全感,让人清楚自己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和职责。否则,人们将感到无所适从。
即使孩子不断努力,想要“寻找自我”,找到自己的价值,却没有方向。
我们经常见到很多孩子,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可以目中无人,却很不快乐。这就是原因。
自由必然与规则相伴,没有规则,就不会有自由。——《孩子:挑战》
对于2岁孩子,不能给的东西,或者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能给和不允许做。家长和孩子明确说清楚,并且用行动告诉他自己会言出必行。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8.jpg
对策2:示范和鼓励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沟通。
守住了原则和底线之后,锻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跟你沟通。
比如他说他想把一罐糖都吃了而你不同意,当他用往地上一坐或一躺、嚎啕大哭、大吼大叫、甜蜜攻击、借势欺压等方式来跟你沟通时,你做到云淡风轻地不为所动,让他无计可施。
等他大招用尽不见效果时,这时,你可以建议他:“你试试跟妈妈好好商量,如果你能只吃一颗糖,然后保证吃完后漱口或刷牙,那么妈妈会同意的。”
这样让孩子知道好好商量,自己的要求还是有可能被满足或者部分被满足。
不好好说话那自己的要求就肯定不会被满足。
那他很快就知道如何和你沟通最有效了。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9.jpg
对策3:转移注意力。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你看,都拿孩子的变脸速度来形容天气转换的速度之快了。
当你正心疼她哭的梨花带泪考虑要不要妥协时,她的注意力一下子又被别人吹的彩色泡泡吸引去了,忙着去追泡泡,浑然忘记自己刚刚在哭什么了。
所以,转移注意力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
对策4: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
孩子不是都喜欢玩过家家嘛?那就陪着她玩。
让他当妈妈,你当宝宝,然后你学着他的样子索要他最心爱的东西。
他不给,你就往地上一坐或一躺,嚎啕大哭或大吼大叫,看他怎么处理这种场面。
大概率他会先手足无措一会,然后模仿你的样子,把你跟他说过的话重复一遍给你听~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10.jpg

四、推荐一本经典的育儿好书《孩子:挑战》
里面罗列了针对孩子给家长带来的各种育儿挑战,该用什么方法去有效地解决难题,化解危机。
当你遇到育儿困惑时打开看一看,会对你非常有帮助。
附上链接:

我是育见WeCan,欢迎点赞和关注!谢谢!@知乎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5

帖子

489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9
njbz83 发表于 2022-1-4 07:38:49
提供一种亲测有效的方法:代币法。

在这我先说一种错误的方式:置之不理。

大多数父母经常觉得:

· 我能当孩子情绪的「绝缘体」多牛掰 ~~ 我能晾他 3 小时 ~~ 佩服吧?

· 我能想出「你丢的是自己的人」多高级 ~~ 我不战而胜 ~~ 你沉不住气吧?

你要说他们是「冷暴力」,是「制服」,他们是不会承认的,因为他们「心如止水」。

其实,「你冷静的外表下,充满了戾气」。

1、「公民义务」是否要为「家庭教育」让步?

放任孩子哭闹,不分场合?(做什么事情,不要分场合?)

「人可以随意在公共场合宣泄情绪,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这是对孩子的误导?还是对自己「公民意识」薄弱的盲?

· 还有人说:我承认我自私,别人怎么感受,商家承担什么,我管不着,我只能管我孩子;我纵容的我孩子,碍着你了,你可以走开……

这其实,和家暴是一个逻辑。

· 我打的是我孩子,你管啥?自家孩子,我想怎么教育怎么教育……

· 总觉得「家庭教育」是社会管不了,是自家事。

· 只要我没打到你骂向你,你怎么感受怎么看我,我无所谓。

这不是心理强大,这就是素质低。跟地铁上外放音乐、视频聊天不带耳机差不多。

2、可以哭,但不能影响第三方。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但情绪表达方式有好坏之分。

应该制止影响第三方的言行,但接纳情绪和愿望。因为:无论孩子多大。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则是「不影响第三方」。能安抚安抚,暂时安抚不了,就第一时间「离开现场」。

3、要区分孩子是「自然情绪」,还是在「闹情绪」。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1.jpg

图片原创,依据《全脑教养法》


发脾气也分类型?是的。

「有情绪」更多的是一种自然情绪反应。比如:被巨大声响吓到,玩滑板车摔伤哭了,行程变化不能去游乐园而失望了等等。

而「闹情绪」更多的是「以情绪为工具的」。比如:很多时候孩子会不依不饶或利用情绪来与我们对抗,为了吃糖大闹不止却没有眼泪;为了买玩具,发脾气大喊大叫躺在地上撒泼打滚,不愿意起来;甚至摔坏了玩具,生气扔东西等等。

这两种状态其实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先有了自然情绪:生气、伤心、失望等,然后慢慢演变成「闹情绪」的;孩子「闹情绪」的时候,也是有自然情绪存在的。只是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方式不太一样,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来分开具体来看。

4、再来看,孩子「闹情绪」的因素有哪些?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2.jpg

图片原创,依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和父母咨询实践


A. 孩子的因素

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困累饿、生病等)和心理因素(寻求关注、寻求权力、报复大人等)。

B. 大人的因素

比如:

大人的情绪(情绪状态、情绪管理能力等)、大人的语言和行为(安抚情绪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这里必须强调:大人情绪过激,和大人情绪隔离,是一样引战的。

· 你想想你要是难过生气,是希望你老公来哄你?还是晾着你?

· 你想想你要是难过生气,是希望你老婆有反应?还是拿你当空气?

如果说,孩子拿「闹情绪」当工具,那你置之不理,就是拿「没情绪」当工具。

结果,就是孩子暂时收手,下次再报复你。可能很快,可能很不易察觉。

在我 10 年的儿童教育和家庭咨询的从业经验和观察里,大部分情况:

· 大人是玩不过孩子的,孩子在亲子权力斗争中,是不会输的。

· 孩子就有这个天赋,知道怎么让父母难受。

· 我见过有些孩子,小时候被父母这样治过,报复会迁移到躯体症状或自我伤害。比如莫名其妙肚子疼,感冒提抗力奇差,不去上学;或者伤害自己的身体,打自己等。

最怕的就是这种,「以退为进」,和他们的父母当年一模一样。

「儿童不是由父母培养大的,不是父母教给他们如何成长,而是儿童自己从父母那里『捕捉』了成长所需的东西。」——美国布洛迪博士的一项追踪研究,选自《情感依附》

C. 环境的因素

1) 公共场合。

在地铁上、电梯里、餐厅里等,父母会担心孩子的哭闹、大喊大叫会影响到别人,在社交的压力下,我们会更希望「快速」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更希望孩子「一说就好」,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容易失去耐心。

(那么,在公共场合超级有耐心的家长,是不是就特别让人想要点赞?这也许是那篇回答之所以能获得高赞的用户心理?只是,如果啥都不做静静看 3 小时,绝不是有耐心,更像是冷暴力。)

2) 过多视听刺激。包括商场有大量新鲜的玩具。

3) 家庭氛围。

包括:

常规的家庭氛围,比如:整体的养育风格是「骄纵的」还是「强权的」?父母和长辈的教养方式是否一致?当时谁在场?孩子觉得在谁哪里更有余地可以「闹一闹」争取一下?等。

非常规的家庭氛围,比如:家里来客人了、家里办 party 发礼物、一家人长途旅行、搬家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孩子和大人的情绪波动。

5、具体怎么做:撒泼打滚的当下,该说的说了之后,在公共场合,需要第一时间带孩子「离开现场」,到不影响别人的地方,去引导。

一是公德,界限;二是嘈杂的环境和人流对感官、心理都是一种刺激,更容易让孩子大人疲累情绪化。

6、如果真的想让孩子体会「你丢的是你自己的人」,可以让孩子适当承担后果,更要积极主动「刷新孩子的认知」,而不是不闻不问啥都不做(美其名曰高级的放纵)

比如,大丰收 3、4 岁的时候,在餐厅吃饭不高兴了撒汤汁、用勺子敲出声音,我就告诉他:

· 这里是餐厅,不是在我们家,妈妈说的不算。

· 如果你再把吃的洒在地上,用勺子敲碗,影响到别人,这里的负责人应该会来找你的。

· 他们是管理这里的人,妈妈不会帮你擦干净地板,但肯定会和他们道歉;

· 如果打碎了勺子,我会帮你赔钱,但也会诚实告诉服务员是谁弄坏的。

丰收很快就恢复理智了,不再敲打和丢撒,我也主动去叫服务员打扫,并问丰收:「你要对阿姨说什么?」

——「对不起,阿姨。」

说完我们要抱抱孩子,表示同情,避免让他们感觉被抛弃了。

这就是真正该讲的「道理」啊!我一直想为「讲道理」平反。

· 如何客观地讲「真正的道理」是个技术活;

· 只讲「你丢的是你自己的人」这一句话,或录视频放给孩子说这就是羞耻,这不是讲道理;

· 背后真正的道理,根本没讲清楚;

· 孩子似懂非懂,只感受到「有坑,你挖了让我跳。」

我能理解,选择静静看孩子闹那么久的父母的心理,通常劝阻无效时,我们会想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他们才会知道「规则」是真的。

但前提是,不影响别人,且你是积极想办法,试图缩短孩子「哭闹」、「打砸抢」的时间,而不是放任。(让她一直哭一直哭?一直洒一直洒?一直扔一直扔?)

除非你在这种放任中感受到某种莫名的优越感,那就啥都别说了……

公众场合的哭闹,只是当下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果孩子已经养成用哭闹要挟父母的习惯了,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如果宝宝已经习惯了用「没完没了的哭」来闹情绪,一定是因为这种方式有效,可以达到她的目的,或者,这是父母「最怕最烦」的方式,哪怕事情不能被满足,在情感上,这是可以有效「缠住」父母的方式,让父母「难受」的方式。

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宝宝感到「我不会被你的哭闹缠住」,但「我在乎你的感受」。比如,你可以保持尽量平和冷静,装作「若无其事」等几秒钟、几分钟再回应,不会轻易就着急、呵斥、失控等等。

可以用拥抱的方式来安慰宝宝,通常是非常有效果的。除了拥抱,我们还需要反馈宝宝的情绪和需要,而不仅仅强调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

比如,抱着宝宝慢慢抚摸她的背,说:「你想吃冰激凌是吗?因为这个,你有点失望是吗?因为你咳嗽还没好,要咳嗽好了才能吃。」

说出宝宝的愿望,接纳和表示理解,传达出「你可以这么想,但你不能这样做。」的意思,和宝宝站在一边,传达出:「我也想满足你,如果我可以的话,但是规则是高于你,也高于我的,我们都需要听规则的话」这样的意思。

这就是和宝宝 Say no 的角度,保持最大程度的接纳愿望,和他站在一边,同时传达出我们都要遵守规则的感觉。

其次呢,示范和告诉宝宝如何表达情绪是可以接受的。比如:「你可以哭,但躺在地上打滚是不可以的,你可以说出来,或者我们抱一会儿。」

或者:「时间到了,如果你自己不关 iPad ,妈妈就只能帮你关了,关了之后你可以哭,我们抱一下,转几圈飞一下,你就不哭了。」

和宝宝提前说好你会怎么做,然后一旦他在不合适的场合持续哭闹,我们就要「只做不说」,直接抱孩子离开一下,温和而坚定地执行之前的约定。注意,避免训斥,否则孩子会感到是一种惩罚。无言的行动,更能传达出权威和规则的「坚定」。

最后呢,我们也可以和宝宝一起角色扮演,你扮演不分场合哭闹不止的她,或启发提问别人的感受,问她有没有更好的、既表达自己又不影响别人的方法。即使她说不出来,但这种邀请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方式,本身就是尊重和同理心的示范。注意避免「希望她再也不哭」,我们要做的是追求改善而不是完美,要的是愿意改善的努力和信心。

解决了公众场合的情绪问题、孩子用哭闹胁迫父母的问题,最后我们来看这个问题的核心——孩子对某样物品,比如玩具,或是路过的游乐设施,有「无穷无尽的欲望」该怎么办?

这才是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在公众场所「失控」,甚至企图「胁迫」父母的原因。

根据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3.jpg

图片归纳自《萨提亚 冰山理论》


「儿童情绪简化模型」分三层:

最上面一层是行为:像哭闹、打人等,这也是最容易被父母看到的。

中间一层是情绪:像开心、伤心、生气、害怕等。

最下面一层是需求:这个需求不是指「我要买玩具/坐摇摇」,而是指「我想要买玩具/坐摇摇这个愿望被理解了,被看到了,被认同了」。这就是人类共有的被接纳和被爱的底层需求。

父母往往想不通的是:理解和接纳孩子?难道我要一直满足他吗?这肯定不行,他再怎么哭都不行。

大人往往只关注「给不给买」,「能不能做」,也就是第一层,行为层,告诉孩子「哭也没用,生气也没用」,但很少关注到第三层,就是认可孩子的愿望,让他觉得被理解。

平时工作原因,接触很多父母,我通常建议父母这么说:

「你可以这么想,但不可以这么做。」

「你可以生气,但不能打人。」

就是把孩子的「行为」和「愿望」、「情绪」分开处理,允许和接纳孩子的愿望和情绪,但节制孩子的言行。

那具体怎么操作呢?以摇摇车为例。

你可以提前和孩子说好每天能坐几次。如果次数到了还要坐,你可以给宝宝有限的选择,但要在你能接受的范围的:

· 你很喜欢坐摇摇,妈妈也希望你高兴,如果能一直坐一直坐的话——接纳愿望,妈妈也想满足你,妈妈还是理解我的好妈妈。

· 但路上还有别的事,可以每天最多坐 2 次?或坐 3 次?你来选。(注意语气要平等,不要说:那我给你两个选项 AorB,现在只有 2 个选项,你选吧,这一听就是挖坑,孩子说不出来哪里不对,但感觉还是自上而下的说服;再大一点他会说我什么都不选,或说我选 C)

对于坐摇摇这类事,因为涉及时间金钱精力,所以如果你不能接受孩子一直坐,当然有权利告诉孩子:八次太多了,我最多接受三次。

对于这类问题,家长是不必过度授权的,就好像什么时候刷牙洗脸做作业要不要上学这类生活作息、常规行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是不用让他来决定的。

· 重点是告诉孩子:如果坐满三次,你哭闹不愿意走,时间关系,我会先抱抱你,亲一口,然后把你抱下来,我们一起和摇摇说拜拜,你可以哭一会儿。

· 可以给替代方案:哭一会儿之后,你想回家喝酸奶还是吃苹果?(这一步后面慢慢就不需要了,不要拿这一步当诱饵,仅仅作为妈妈同情的一种补偿,可说可不说)

· 等孩子稍微好一点了,可以说说别的事,转移一下注意力。

这一点不要太早去做,要真的允许孩子体会失望,给他时间接受失望,这样孩子以后才会好起来更快。情绪宜疏不宜堵,不要硬挠孩子让孩子赶紧好起来。

但父母不是完人,人都有局限。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如何结合「机制」来处理孩子的「无节制索求」。

其实,当孩子听得懂大人说话开始,就不能只靠「人治」了,而要结合「法治」,尤其在孩子需要提高自控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时候。

想想幼儿园老师,是只靠言语管孩子吗?

不,老师靠的是制度和工具。

小星星、小红花、喝水排行榜…记得吗?

这就是儿童教育中的「行为干预机制」。

孩子喜欢什么没问题,撒泼打滚,威胁父母说「不买就不起来」,爸爸也一样「绝不妥协」了 3 小时,足以说明亲子互动的拉锯战模式,权力之争,已经形成。

那么是时候,引入「代币法」等客观机制来帮助孩子,使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获得玩具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4

帖子

471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71
Firn_ 发表于 2022-1-4 07:39:01
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
孩子欲求不满就撒泼耍混,那一定是他的某个监护人给了他某种暗示或者是反馈,是他认为这样做就能得偿所愿。
我儿子从小到大还真没因为想要得到某样东西而哭闹过,他知道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或者说他的意识中压根就没想过可以这么做。
这是因为我们会跟他提前告知,比如今天要去玩具城玩,但前提是并非所有的玩具你都可以买,也不是每次去玩具城都要买东西,如果你做不到克制,那么就没有下一次了。
当然我们也不会让他感到稀缺,也就是说如果遇到他真正喜欢,这次来喜欢,下次来还喜欢的玩具,我们也会给他买,这其实也是训练延迟满足感的好机会。其实儿童的规则意识有一个窗口期,把握住了,很短的时间就能培养相互之间的沟通方式,契约精神等等。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1.jpg
比如有很多家长说孩子不喜欢做安全座椅,其实哪里是孩子不喜欢坐,无非是家长态度不够坚决,怕麻烦,没耐心而已,你问他你爱不爱爸爸妈妈?爱。那要不要保护好自己不让爸爸妈妈伤心?要。那就坐安全座椅。不然为了你的安全,我们就不出门了。相信大多数孩子都能接受这个要求,即使一开始他不喜欢。但这是正确的事情,他必须要遵守。用不了几次,他也就习惯了。
其实小孩是讲道理的,前提是大人要讲道理,对事不对人,不要认为他是小孩子,就应该听大人的,而是这件事到底是怎样的?大人一定要诚信,遵守契约精神,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尊重你,从而也尊重自己,因为你首先做到了尊重他。
所以我也不赞同将孩子的表现与物质奖励挂钩,我给你买礼物仅仅是因为我爱你,我想和你分享快乐,分享我的劳动成果,而非因为你表现好,而非因为你表现好,那样就变成有条件了,就是你并不是真正爱他这个人,而是爱他的一些行为和结果,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孩子是能感受得到区别的,前者能带来安全感、自尊、自信、自制,后者就是一种交易了。一个人能否遵守契约,能否自制,就是取决于他的自尊和自信水平,无条件的爱,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相信他能够遵守规则,他就能做到。
知情权和提前告知是至关重要的,教育的秘诀就在于提前量,在于影响,在于事前,不是等事情发生了,孩子叛逆了,出现问题了才着急,而且还是粗暴的,以上向下的意志干预,这样只会让事情往对立面发展。
我说难听一点,所有撒泼耍混不讲理的孩子都是大人养出来的,正是大人的态度造就了孩子。很多人可能不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孩子最初就是一部裸机,什么软件都是大人给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2

帖子

48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2
未成年未x 发表于 2022-1-4 07:39:35
这让我想到了呱妈“云养”大的孩子,都到了自我意识萌发、形成的新阶段,妈妈们慢慢发现,在规律作息引导下的“天使宝宝”,悄悄的长大了,开始会主动提出自己的需求了。这些需求也不再是之前简单的生理需求了,甚至还会有一些不合理需求,比如:

吃正餐的时间,要吃零食;

睡觉的时间,要妈妈讲故事;
睡午觉的时间,要出门玩儿;
......
还有一些特别明显的表达自己主见的需求,比如:

我要穿红色的衣服;
我想要先吃肉、再吃饭;
我想饭后吃点水果;
......
等等,各式各样的需求。

妈妈们来找呱妈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本来以为孩子大一点,能沟通了,应该更好带了,结果越大需求越多,自我意识越足,越难安抚和满足,而且由于变聪明了,开始试图用哭闹、撒娇来引导我们的决定、想法,真的要反复深呼吸,才能压抑住自己内心的某些想法”。

面对这一阶段的孩子,妈妈们都有点束手无策,甚至有的时候还有点慌乱,很害怕孩子未来一直都是这样的、甚至会越来越糟,想要教育却无从下手。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1.jpg

那面对这样的孩子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呱妈今天带着大家从一个案例入手,来了解面对这一阶段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

米宝奶奶陪着米宝玩儿,看了一眼手机,差不多是做午饭的时间了,就和米宝说:“米宝,奶奶要去做午饭给你吃啦,你和爷爷先玩儿一会儿吧。”
随后奶奶就喊来了米宝的爷爷,爷爷一坐下,奶奶径直走向厨房,就在奶奶关上厨房门的瞬间,米宝突然暴风雨式哭泣,直接无视爷爷,趴在厨房门口的地板上,一边打滚、一边爆炸式的哭闹,完全无视任何安抚。
米宝的妈妈这时候到家了,看到这个场景,立马就明白了当下的情况。
呱妈先不告诉大家米宝的妈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呱妈想先问问大家,如果你们是米宝的爸爸或者妈妈,你们会做出以下哪一种反应呢?
1.大声的呵斥米宝,告诉她如果你继续这样,你今天将会是去你最喜欢的小兔子玩具;
2.告诉米宝她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可以再这样做了,然后抱着米宝去别的地方玩儿了;
3.认真解释给米宝听,奶奶去做什么,不去的话后果会是什么,并且告诉米宝她必须自己在游戏屋玩儿半个小时作为惩罚;
4.就当做没看到,让米宝继续哭闹。
这四种不同的反应代表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父母:
1.专制型父母

这一种类型的父母非常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是家庭的绝对权威,他们做的决定不需要有任何的理由、更不需要和孩子解释任何问题,孩子必须无条件的遵从他们的想法、价值观,不能表达任何不同的意见。
2.放任型父母

这类型的父母他们会告诉孩子他们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并不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多的可能是父母自己去替孩子解决问题、弥补失误,只想着怎么解决问题,忽略了对孩子成长的教育和引导。
3.权威型父母

这种父母一般会明确告诉孩子生活中的限制,这点与专制型父母非常类似,但是权威型的父母在给予限制的同时也会明确告知孩子其中的原因,和孩子讲明道理,就算有一些惩罚也是很明确的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受惩罚。
4.忽略型父母

这一类父母对孩子几乎是不管教,不关心、无所谓,只要孩子吃饱、穿暖、没走丢就可以了,其他的让孩子自然生长吧。
不同类型的父母,会教养出不一样个性的孩子:
1.专制型父母的孩子:

他们比较不擅长社交,很难合群,相比其他孩子更为内向。专制型父母养出来的女孩会比较依赖父母、男孩会呈现对外界很有敌意的个性。
2.放任型父母的孩子:

他们比较依赖他人,自控力很差、没什么毅力,喜怒无常。
3.权威型父母的孩子:

他们的自控力很强,独立、友善,还特别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受周围人喜欢的一种性格。
4.忽略型父母的孩子:

这类型的孩子是最糟糕的。他们因为长期没有受到父母的关注,日常生活总是显得患得患失,非常难与他人接触交流。(相信各位关注我们公众号的妈妈,显然不可能是最后一种啦~)
我们在孩子时不时的无理要求,甚至伴随着刺耳、尖锐哭闹的时候,非常难免的会陷入到专制型父母,大声呵斥孩子、甚至伴随着一些惩罚;或者是成为放任型的父母,只要孩子现在能不哭闹,怎么样都行的状态中,这点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人之常情。
但我们要了解到这两种都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都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孩子错误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式。
专制型父母:他们用吼、惩罚、甚至是体罚的方式会让还没有建立是非观的孩子觉得,这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未来他们与其他孩子相处发生不愉快的时候,就会用这样的方法。
放任型父母:他们让自己去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甚至是顺从孩子的一切想法,会让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愈演愈烈,哭闹也会愈来愈多,因为孩子会觉得这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到这里,妈妈们肯定想问呱妈,我们想成为权威型的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有的时候真的在气头上,很难压抑自己的怒火,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步:

如果我们此时非常生气,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和孩子沟通交流,先反复深呼吸,或者把这个教育任务交给家里的其他人,冷静了,再和孩子沟通。

我们要做的第一步,要教给孩子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处理问题一定是在冷静的状态下,我们是用理智来处理问题,而不是用脾气。
大家一定要记得:“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孩子永远在模仿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先以身作则
第二步:

我们要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为什么错了?会带来什么后果?他接下来要做什么来为这个后果买单。
比如:
暂时没收孩子喜欢的某个玩具;
取消今天的小点心;
取消今天的外出计划;
等等。

注意:当这个问题会带来一些自然后果的时候,比如孩子打翻了牛奶、孩子把垃圾弄的一地都是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自己处理、或者陪着孩子一起处理,绝非替孩子处理,权威型的父母最主要的就是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
当我们每天反复给孩子灌输一些界限、限制,每天引导孩子如何更好地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现,我们的孩子成长了、独立了,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变得游刃有余,再也不是那个爱哭爱闹的淘气鬼,而是成长为一个阳光、睿智的小机灵。
新手爸妈最头疼的夜醒频繁、哄睡难、宝宝哭闹不止、胀气、昼夜颠倒,想要彻底解决,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尊重式育儿:新手爸妈这样做,宝宝超好带​www.zhihu.com/column/c_1253280438296502272​www.zhihu.com/column/c_1253280438296502272​www.zhihu.com/column/c_1253280438296502272​www.zhihu.com/column/c_1253280438296502272
希望以上可以帮到你!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些帮助,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1. 点赞,你的赞同会让更多人看到这篇内容。
2. 关注,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共同成长。
3. 关注公众号【诗遥一妈育儿】,第一时间阅读众多新手爸妈掏心掏肺的独家育儿经验分享加入一妈天使妈妈家庭,进一步学习尊重式育儿与规律作息的更多内容! 谢谢你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3

帖子

49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好色的人儿钡 发表于 2022-1-4 07:40:17
分享我经常用在登登身上,比惩罚更好用的5种方法


1.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
“地上很脏,你还躺在上面,我太生气了!”

2.表明你的期望
“我希望登登不一发脾气就躺地板!这样才能领小红花,是好孩子。”

3.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你需要马上起来,拍干净身上的脏东西。”

4.提供选择
“你要么现在从地上起来,好好听妈妈说话,要么你就一直躺在地上。你来决定。”

5.采取行动
孩子:“妈妈,脚脚冰!/地上有虫虫。”
我:微笑,“所以你还要继续躺地上吗?”

6.解决问题
“你听妈妈说,妈妈不是不让你吃糖,妈妈只是不让你多吃, 我们约定好,一天吃3颗。超过是小狗,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

帖子

481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1
帅男黄俊杰杰l 发表于 2022-1-4 07:40:24
谢邀。有关“孩子一不顺心就撒泼打滚”的问题。
“要的东西不给就会什么也不说,很淡定的往地上一坐打滚”,这是很多年幼小朋友的情绪表达方式,有下面的几种原因:
1、生理原因。越小的宝宝越喜欢哭闹、乱发脾气,因为他们的前额皮层发育未够成熟,缺乏情绪自控力;
2、宝宝天生性格急躁,大人没有顺他们意思时,坏脾气就来了;
3、孩子爱玩“一键式”玩具。有研究证明,常玩“一键式”玩具会让孩子养成急躁性格;
4、父母爱打骂孩子,孩子因为被父母暴力对待,容易养成缺乏耐心的坏性格;
5、父母常对孩子咆哮、发怒,父母缺乏耐心被孩子模仿,内化成为孩子自己的行为习惯;
6、父母不懂正确的情绪引导方法,比如忽视或粗暴对待孩子坏脾气。
宝宝撒泼打滚坏习惯怎么该呢?
之前我在另一个相似问题下有专门说过,您可以看看:
为什么孩子宁远选择哭闹,也不愿意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35

帖子

61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17
老爷游千山 发表于 2022-1-4 07:40:38
可能是不是你平时顺从过他这个方法,让他形成了“打滚—就得到想要的东西”这个联结,你也可能因此有了“打滚——满足愿望”这个条件反射。
办法就是:下回再这样打滚提的要求,你冷静走开坚决不答应(也不许家里其他人答应),好好说的话则多奖励一个。多几次就能纠正。
我娃大概在2岁左右,也是进超市就要东西,我说来就买就只能买这一个,走的时候买就可以买这个,还可以奖励一个你会控制自己~方法很凑效。或许你可以试试。
我是 @燕掌门AngelWu ,每天和你讨论儿童教育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5

帖子

510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10
Cherry95 发表于 2022-1-4 07:41:15
家有同款宝宝一枚,我想说太能理解你了。
人家都说现在的孩子有爸爸妈妈爱,姥姥姥爷疼,爷爷奶奶宠,有什么要求,只要手一指,嘴巴一动,就能够得到满足;有多幸福什么的;但是跟这没有关系;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的一个阶段,不只是你家还是有这个问题,我家孩子有这个问题,甚至他家孩子也有这个问题,只是每个孩子所变现出来的方式程度大小不一样而已;所以也不必着急,认为自己家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
当然这种行为要不要制止呢,答案当然是。
孩子其实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试探父母的边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大人满足了孩子的要求,渐渐的就会给孩子养成一种:只要我想达到什么目的,我通过这种方式父母就可以满足我的要求了
所以,这种行为如果不及时制止,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行为,稍不满意,就大发雷霆,大哭大闹不算,还会摔东西,躺在地上打滚,甚至是打人。
那宝宝爱躺在地上打滚、耍赖了,具体怎么办呢?

孩子快两周岁了,一有不顺心就往地上坐或者躺,该怎么教育 ...-1.jpg
首先,父母不能因为心软就答应孩子要求,需要你温柔且坚定的告诉孩子,打滚或者坐地上躺是不可以的,不被允许的。
孩子为什么会不停地提出要好吃的东西、新玩具,稍不满足就大发脾气呢?这是因为孩子心里在想:如果我哭闹,父母会不会就满足我呢。要不我试试看。而这个方法一旦证实是可以的,那么他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只要他不停地哭闹,他的目的就能达到。
对于孩子的要求,父母应该在考虑其可行性,认为有必要满足的就满足孩子,在满足孩子的要求之前,也要告诉孩子:“哭不能解决问题,你想要吃什么或者要什么东西的话,你需要先不哭,然后站起来,告诉我们你的想法‘’
如果认为有些事情不能满足孩子的话,父母要态度坚决地告诉孩子“NO”,即便是孩子哭闹不止,纠缠不休,父母都要挺住,不能看孩子哭得伤心就放弃了,这只会强化孩子的行为,助长他的嚣张气焰。
其次,热处理不如冷处理,父母再耐心的去处理这个事情之后,孩子还是继续打滚,那么先不理他,看看他有什么反应。
  有些家长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往往以武力压制,你脾气大,我比你脾气还大,一场“战斗”下来,常常是家长和孩子都累得够呛,效果却甚微。其实,与其这样大动干戈,倒不如置之不理,来一个冷处理,孩子看到发脾气没人理会,自然会觉得没意思,平息了怒火。待孩子的嚣张气焰被削弱了之后,正是父母“乘虚而入”进行教育的好时机。
家有小宝宝,欢乐痛苦多,但确是痛并快乐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若素姜

村民

  • 主题

    61

  • 帖子

    52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