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1-10-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这个视频的解答方式实操性极强~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7

主题

23

帖子

507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7
复春 发表于 2021-10-22 17:05:50
这个视频的解答方式实操性极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43

帖子

639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39
朕涉你无罪吐 发表于 2021-10-22 17:06:36
谢邀 @知乎亲子
,这字单写出来就让很多父母心惊。
这个有关道德的养育难题,一直雄霸父母头疼榜前三。
A:打一顿,把犯罪的小火苗掐死在摇篮里;
B:冷处理,孩子还小,不管ta,长大就好了。
都不妥。A面和B面都是走了极端。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然后把合适做到极致。
怎么解这道题?这个合适的极致怎么找?
按照DrMommy的解题习惯,咱们还是从人类的道德发展阶段说起。
01
先请出一位大牛 ——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皮亚杰,近代最有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哲学家,他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心理学的丰碑。在研究认知发展的同时,他试图发现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于规则、说谎、惩罚、正义的理解的差异,并将道德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他律阶段(异质性道德)和自律阶段(自主性道德)[1]。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 )在此基础上,将儿童道德发展进行了更加深层全面的诠释,创造了“道德发展”的新领域 [2]。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 [2, 3]
Lawrence Kohlberg's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
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我家4岁半的孩子在商店里偷拿了一个糖果,我该怎么教育他 ...-1.jpg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人类判断某事儿“该不该做”,会经过以下6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阶段 [4]:
(10岁之前*)
阶段 1:服从于惩罚定向,“做了这事儿,我有没有受到惩罚?”
有——不该做
没有——该做

阶段 2:利己主义定向,“做了这事儿,我没有得到好处?”
得到了——该做
没得到——不该做

(10岁以后*)
阶段 3:人际和谐与一致定向,“要做的这事儿,别人是否认可?”
认可——该做
不认可——不该做

阶段4: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要做的这事儿,是否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
符合——该做
不符合——不该做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在法律或社会规范已定的情况下,我仍要考虑,要做的这件事儿,是否真的有利于社会?”
有利——该做
不利——不该做

阶段6:普遍伦理原则,“要做的这件事儿,是否忠于人类的普世价值,是否对得起良心?”
忠于——该做
不忠——不该做

我家4岁半的孩子在商店里偷拿了一个糖果,我该怎么教育他 ...-2.jpg
知识点 [4, 5]:
1. 认知能力高,不代表道德阶段高。
2. 道德过程渐进发展,不会跳过某个阶段。
3. *年龄只是大致划分。有的人终身停留在前几个阶段的某一个阶段。
4. 阶段1和2 (大概10岁以下):自我中心主义。以结果判断“对错”,不会考虑动机。根据与真相的偏离程度,衡量谎言的恶意程度。
5. 阶段3和4(大概10岁以上),不评价,不贴标签,不逼孩子听话,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我家4岁半的孩子在商店里偷拿了一个糖果,我该怎么教育他 ...-3.jpg
02
有了基本原理,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便有迹可循了。
下面四件事儿,最好不要做:
反面示例 1: 恐吓。


我家4岁半的孩子在商店里偷拿了一个糖果,我该怎么教育他 ...-4.jpg

为了遏制孩子“伸出罪恶的小手”,我们可能会想出搬出警察、法律、坐牢、甚至剁手的法子,来吓唬孩子。可是这样的做法效果通常并不好。一方面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基本不可能发展到阶段4 —— 考虑是否犯法,处于阶段1-3的孩子他们心里想得是 “对我有没有好处?” “我的朋友怎么看我?”。

反面示例 2:体罚。

我家4岁半的孩子在商店里偷拿了一个糖果,我该怎么教育他 ...-5.jpg

这类攻击性的方式会激发孩子本能的反抗。孩子的生命和自由都受到威胁了,你猜感性的孩子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当然是自保了,逃避责任、反抗、撒谎这都是孩子自我保护的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甚至对孩子是有益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甚至可以接受因一个人的错误而集体惩罚。10岁以下的孩子,无法保护自己,本能相信成年人。因此,大人要珍惜自己此时的“权威”角色,要为孩子提供保护,避免粗暴地用打骂等方式进行严厉地惩罚。

反面示例 3:贴标签。

我家4岁半的孩子在商店里偷拿了一个糖果,我该怎么教育他 ...-6.jpg
“不许在这么做了,再犯你就是小偷,是个坏孩子“。一贴上标签,就等于大人强行给这事儿画上句号了。不管能不能从错误中学习,也不管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伤疤就永远在这儿了。
反面示例4:逼供。

我家4岁半的孩子在商店里偷拿了一个糖果,我该怎么教育他 ...-7.jpg
事情发生后,步步追问,一定逼迫孩子亲口承认错误,说出“是我偷得“。刑讯逼供一开始,冤假错案就来了。如果真的百分之百确定是孩子拿的,不用逼他承认。比如可以直接说“我知道你用了这些钱,你有没有想好怎么弥补这样的错误?”(并配合下文更多方法)
03
那么哪些事儿,可以做?
反思
1. 家长是否保管好自己的财产?
在家里,如果钱、卡乱放的话,孩子可能会很困惑:“为什么家里所有东西都是共用的,偏偏钱不行?
2. 偷钱的孩子可能缺爱,可能在报复,可能自暴自弃,但还有可能他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沟通
找个合适的时机,气氛愉快,心情放松的时候,在孩子愿意的时候,跟孩子聊一聊。如果在刚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嚎叫甚至动手了的话。

第一步,给孩子道歉。
父母先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就自己的情绪行为问题道歉。你可以说
“对不起,妈妈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管怎样妈妈都不应该动手打人,是妈妈的错。对不起,希望你能原谅我。不管怎样,妈妈都永远爱你,愿意为你学习怎么做一个好妈妈。”
第二步,真诚地倾听。

真诚地请求孩子复述一遍事情。听听在他眼中整个事件是什么样子,每个当下他是什么感受,心里的想法,和脑海中的决定。完全忘掉自己的身份,沉浸在他的世界里。因为要想让孩子改掉坏毛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接纳他的感受,处理他同样受伤和没有归属感感觉不到爱的心,这比惩罚有效一万倍。因为惩罚激发的是本能的自我保护,而被接纳是让孩子放下防卫,可以冷静下来专注于思考事情本身。
第三步,接纳孩子的感受。
建议你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小时候的相似的故事,告诉他你的不安,你的提心吊胆,我懂,我也经历过,我也害怕过,你不孤单。把这些都做完之后,咱们再来手把手地教孩子怎么解决现在的这个问题,因为放下包袱的孩子更能理智地听得进去意见。
这三个步骤合在一起,就是正面管教的核心工具之一 :
纠正前先连接“。

纠正前先连接
Connection before correction

在纠正孩子的错误之前,先让心和心贴近在一起,通过确保爱的信息得以传递,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
04
通过上面“连接“的过程,我想这时候已经知道孩子所谓“偷钱”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了。可能但不限于有以下一些可能:
    真的很想要那个东西。渴望在同伴中彰显自己的能力。(阶段3的特征)想要尝试禁忌的事情,体验刺激感。(青春前期孩子的本能)求关注。想要得到额外注意,渴望得到更多的爱。

解决办法:
1.教孩子 “怎么得到自己很想要的东西”。
比如:
途径一:通过管理自己的零花钱,来买父母不同意买的东西。可以教孩子从自己的零用钱里分出一块儿,这n%的钱由孩子自己支配,作为自我满足基金,爸爸妈妈不会干涉。

途径二:告诉爸爸妈妈想要的原因。如果爸爸妈妈也觉得有必要的话,我们会买来送给你的。父母也可以趁节日,或者找一个特别的仪式,甚至平时无条件地给孩子送礼物送惊喜。
2. 教孩子“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首先,设身处地考虑被偷的人的感受。
“你觉得 某某 这些钱突然不见了,是什么感受?”
“这些钱TA可能需要存好久,做很多工作(最好具体一点)才能得到。”

感受被偷的人现在的处境和遇到的麻烦。
“某某现在剩下的钱已经不能去做什么什么了。”

告诉孩子什么是信任。
拿了别人的东西,这个事情失去的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信任。信任是最宝贵的东西,在家里也是。
3. 教孩子“道歉”。
就像你刚才跟孩子道歉一样,教孩子去给被偷的人道歉。当然要在孩子觉得舒服的时机,以他可以接受的方式。
道歉三步走:承认,和好,解决。
教孩子说,
“某某,对不起,是我不该拿你的东西。我会在**时候还给你。”
鼓励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家长可以把下面这段话换成自己习惯的语气,试试这么说:
“你是不是觉得很尴尬?妈妈理解你,我也做错过很多事情,去弥补的时候,我也会跟尴尬不知道怎么开口,觉得很没面子。这些感受都是我们在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时候一定会经历的。妈妈支持你。**听到了你的道歉,也一定会感激你的真诚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的。比心。”
4. 教跟孩子如何“弥补错误”。
比如,
    停止一段时间的零用钱,用以偿还;用压岁钱抵;做额外的家务;二手卖掉自己的玩具和书;帮某某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整理衣橱、打扫卫生、打字、查资料),

弥补错误的过程不是惩罚,是体验自然结果。所以孩子并不必带着内疚、自责等情绪来做,他完全可以很享受,乐在其中,体验自己成长的力量并在错误中学习。你有能力,你可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5. 教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事后跟孩子一起总结复盘,亲爱的宝贝,你看你是有能力赚到这些钱的,得到某个东西的。并且这个过程,你可以不必内疚、害怕,不用终日提心吊胆。最重要这个过程中没有伤害任何人,反而给大家都带来的好处。

06
其实,最重要的是:每个时刻,爱都在流动。
字字句句都在表达:我永远无条件相信你

无条件信任 [7]
不管怎样,我都相信你。
哪怕犯错了,依然相信错误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机会。

我家4岁半的孩子在商店里偷拿了一个糖果,我该怎么教育他 ...-8.jpg
————————
本文结构导图:

我家4岁半的孩子在商店里偷拿了一个糖果,我该怎么教育他 ...-9.jpg
参考文献:
1. Piaget, Jean (1932). The Moral Judgment of the Child. London: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and Co. ISBN 978-0-02-925240-6.
2. Kohlberg, Lawrence (1958). The Development of Modes of Thinking and Choices in Years 10 to 16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3. Kohlberg, L. (1971).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 Moral education, 1(51), 23-92.
4. Kohlberg's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 Saul McLeod, updated 2013,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kohlberg.html
5. Piaget'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Saul McLeod, updated 2015,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piaget-moral.html
6. Connection Before Correction,Jane Nelsen, https://www.positivediscipline.com/articles/connection-correction-0
7. Show faith, https://www.positivediscipline.com/articles/show-fait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40

帖子

601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601
有缘人 发表于 2021-10-22 17:06:41
有一天晚上快要下班的时候,一位妈妈匆匆忙忙的带着三岁多的儿子找到了我。
孩子是我音乐课上的一个小学员,平时总是活泼气人的他,脸上还挂着泪珠,一看就是刚刚接受过家庭教育。
妈妈用肉眼能够识别出来的窘迫跟我说:老师,实在是对不起,今天上完课我没发现,xx把你们上课用的乐器(一个小沙锤)给拿回家了。
我忙说没事,放回去就好了,然后我就对小朋友说:xx,下次你不能直接把这个小沙锤带回家哦,因为这是老师的东西,你没有经过我们允许是不能把它带回家的,就像其他小朋友不能没有经过你的允许就带走你的玩具一样。
妈妈听我这样说,一边叹气一边拉着小朋友回家了。
晚上她发微信跟我说:
我们在家真的很用心的在教育他,老师你刚才讲的这些道理,我们都讲的,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我:妈妈觉得这个事情很严重是吗?
妈妈:对啊,我都不好意思说,这不就是偷东西吗?这要是养成习惯了怎么办?
我:就像那句老话“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是吗?
妈妈:对对对,我现在也很烦恼,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我:其实,妈妈你的这个想法就有一些偏差,
一个习惯的形成,既要有想法,也有要环境,你们今天肯定教育过他了,下次出现的时候还会继续教育他,那也就意味着不存在支持他形成这个坏习惯的环境,所以,这点真不用太担心,
妈妈:那倒也是,我跟他爸爸今天都认真跟他说了,他爸爸还给他罚站了,来找你那会儿刚哭完一场。还有一点,我奇怪的是,他明明知道这个事情是错的,为什么还要去做呢?家里也不缺玩具啊?
我: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他到底知不知道他是错的,关于一个事情的对错,该不该做,其实跟孩子的道德水平的发展有关。
道德水平一共有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根据奖励或者惩罚来判断一个事情能不能做。
第二个阶段:根据社会规范来判断一个事情能不能做。
第三个阶段:超越社会的特定规则,来思考普遍的道德原则。
而xx现在就是处在第一个阶段。
妈妈:老师的意思是,他现在还不能判断自己做的是错的还是对的?
我:是的,偷东西是错的,这个属于道德发展阶段的第二、第三阶段,一直到孩子青春期,他才能到达第三阶段,现在的他并不能理解,他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好玩,我想带回家玩一玩。
妈妈:谢谢老师,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那我现在该怎么跟他说?
我:就像今天下午我跟他说的那样去沟通就可以啦,不用强调,更不要给他贴标签,相信孩子是好的,他们就会表现的更好。
妈妈:好的好的,谢谢老师!
不用谢,点个赞就好啦~

我家4岁半的孩子在商店里偷拿了一个糖果,我该怎么教育他 ...-1.jpg
参考书籍:
我是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cfd3a36be2dce1024e5ec4cf6eea7f9c" data-hash="cfd3a36be2dce1024e5ec4cf6eea7f9c" data-hovercard="p$b$cfd3a36be2dce1024e5ec4cf6eea7f9c">@早教老师皮特 一个有七年一线教学经验的早教老师,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关注我,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7

帖子

502

积分

村民

Rank: 4

积分
502
真好210 发表于 2021-10-22 17:07:38
这次也是他好朋友让拿的吗?
你搞清楚了吗?
上次是他好朋友让拿的,事后你让他记住什么?
不偷东西?
如果这次也是好朋友让拿的,他也没偷,有什么错?
所以上次你到底让他记住的是不接受别人给的东西,还是不偷东西?
搞清楚了再打也不迟啊。
小孩子分享东西,不看价格。如果家里是开矿的,说不定彼此分享的是珠宝和卡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4

帖子

48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2
布落课假 发表于 2021-10-22 17:07:49
该教育的不是孩子,应该是父母。先来看一下父母的问题出在哪里
“他说他好朋友让他拿的”-----孩子已经说是朋友让他拿到,父母不相信孩子。
“也不知道他自己拿的,还是人家让他拿的”-----出现问题后,父母没有及时了解情况,仅凭自己的臆想来做判断。
“这次就打了他手,并且明确的告诉他,这种行为属于偷东西”----孩子再次出现同样行为后,父母还是不了解情况就说孩子是“偷东西”,乱给孩子贴标签并动手打孩子
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来说,“偷”和“拿”是很难区分的两个概念。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转化的过程。他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道德阶段”(2-5岁)                                                                                              该阶段处于认知发展阶段中的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其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
第二阶段为“他律道德阶段”(6-8岁)                                                                                                   该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他律的、绝对的规则以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比如,这个阶段的孩子会特别相信老师说的话,会觉得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
第三阶段为“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1、12岁)                                                                               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自律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                                                                                     该阶段的儿童出现了利他主义,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能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4岁半的孩子还处于“前道德阶段”,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任何规则意识,很多行为与其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比如孩子看到商店里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想要去拿。这个年龄段的这种行为不应该被定义为“偷”,应该算“拿”,孩子们天性纯良,在没有弄清楚原因之前,不要着急给孩子乱贴标签。

我家4岁半的孩子在商店里偷拿了一个糖果,我该怎么教育他 ...-1.jpg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做?
1.了解原因,适当满足
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时,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理性的思考:孩子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放下批评的态度,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平静的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总是“偷拿”别人的东西,多半是源于自己的匮乏。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可以适当的满足一下孩子的小愿望。
2.陪孩子一起改正错误
孩子犯错时,父母过激的言行对孩子意识到错误没有一点作用,此时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恐惧和父母对他的不接纳。正确做法时: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是对的,并陪着孩子一起去道歉、弥补,这才是最重要的。
3.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分清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什么是别人的东西;并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东西有保护和使用权,拿别人的东西前也一定要征得别人的同意。
在家里可以把孩子的东西和大人的东西分开,父母在拿孩子的东西之前,也要先询问孩子“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吗?”父母的亲自示范是孩子最好的教材。
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如何对待错误比处罚更重要。
                                                                                                      ----简.尼尔森
孩子是在不断的犯错与被纠正的过程中成长的,父母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记住:我们是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发泄自己情绪的。只有被接纳,被理解的孩子,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愿意去改正。希望每一个孩子在犯错的时候,都能被善待,也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理性的引导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

帖子

453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3
妖姬莫羽馨馨d 发表于 2021-10-22 17:08:22
当家长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孩子偷拿了别人的钱或物时,往往想不通,认为自己家中并非缺吃少穿,怎么能发生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情呢?为此,有的感到惶惑,不知所措,有的迷惑不解,强调是受了外界的影响,有的则不间青红皂白,非打即骂,甚至关禁闭,隔离反省等等。
但是这些处理方式都是不正确的,那么孩子偷东西是什么原因?孩子偷东西该如何处理?

我家4岁半的孩子在商店里偷拿了一个糖果,我该怎么教育他 ...-1.jpg
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1、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说明幼儿也有一定的需要,特别是被爱被关注的需要。所以幼儿“偷窃”行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一些基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比如,一些小朋友们都有的东西他没有,而他自己却非常渴望拥有,这样可能会导致“偷窃”行为。
又或者有的小朋友缺乏成人的关注或关爱,于是他们就会运用一些欺骗性手段和“偷窃”行为来使自己变得引人注目。
2、家教不严,过分宠爱
幼儿的道德水平处于他律阶段,自己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有的父母把孩子的要求当作圣旨,一切都予以满足,使得孩子心中没有是非对错的标准,想得到什么东西都毫不顾忌地去拿,而不知道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是不正确的,父母也没有给孩子指出该行为的不对,以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不会了。
还有的父母自己往往乱放钱物,当孩子发现不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拿钱去买他所喜欢的东西,而却可以不受谴责时,他就会以为这是允许的行为,以致逐渐发展到任意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1、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哪里错了
父母的价值观会给孩子提供标准,所以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有些家庭因为孩子小偷小摸得到好处而沾沾自喜,最终会害了孩子。
父母需要经常告诉孩子,即使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拿别人的。当孩子发生偷窃行为,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的小黄人被偷了,你会伤心吗?你会怎么办?”,同理心能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而减少伤害他人的行为。
2、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让孩子面对后果,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要求孩子赔偿,归还别人的物品,如果以上两项难以执行的话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取消孩子一些权益来惩戒孩子,比如,取消看卡通。对于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还没有行为判断力,因此,使用过分的手段都是不对的。
孩子偷东西,相信并不陌生,但若不及时教育,会养成他们的习惯,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若到了这一步便难以挽回了。所以,教育要及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5

帖子

487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87
Yan卡卡8 发表于 2021-10-22 17:08:36
从前,有个小孩子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有一天,小孩子慌慌张张地从学校跑回家里。妈妈看到他慌张的样子,就问他出了什么事。
孩子吞吞吐吐地说:“妈妈,今天我看到同学的写字板很漂亮,就……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写字板偷了回来。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可是……” 母亲皱了皱眉头,打断了他的话,说:“谁说这样做不好?反正他又没看见。现在,这写字板就是你的了,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真的吗?妈妈,您不怪我?”孩子抬起头问。
“当然是真的,我怎么会责怪你呢?走吧,吃饭去!以后啊,你就可以用那个写字板了。”听妈妈这么一说,小孩子才放心地离开了。
过了几天,小孩字又从外面带回来一件非常漂亮的外衣。她把衣服地给妈妈,她妈妈拿起来一试:哈,不大不小正合适。她问孩子:“这外衣是从哪里来的?”
“我在经过一户人家的时候,看到这户人家正在晒衣服,我看这件不错,心想妈妈穿上一定很好看,就顺手拿回来了。”儿子满不在乎的说。
“好,你真能干,下次有机会的话,再多拿几件回来。”母亲抱起儿子,亲了他一下。
时间过得真快,孩子渐渐长大了。在母亲的怂恿下,他养成了偷盗的习惯,到处作案,看到什么就偷什么,最后成了个惯偷。小偷的胆子越来越大,这次,他竟钻进了金库,在作案时被当场抓住。他的罪行太大了,法官判他死刑。 小偷被押到刑场。他的母亲知道了,跟在后面捶胸痛哭。临死之前,小偷要求让他和母亲说几句悄悄话。母亲走上前把耳朵凑过去,想听听他有什么话说,小偷张开嘴,一口把她的耳朵咬了下来。
母亲疼得叫了起来,很不解地骂他不孝,犯了罪,临死前还要咬掉她的耳朵。
小偷愤恨地回答说:“我小的时候,在我偷第一个写字板时,你如果揍我一顿,教导我这是不对的,并且让我改正错误的话,我会到今天这地步吗?”
这是一个大家小时候都看过的故事(还有更暴力的版本),很俗套,但是在遇到题中这种情况时,拿出来读读,作用还是很大的。
对孩子出现的小毛病,家长可以管束,也可以宽容。但对于原则性问题,例如偷东西这种已经触犯了法律和道德底线的问题,绝对不能姑息。首先,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惩罚,或是扣零花钱,或是限制玩具,总之是要能让他有深刻印象的。其次,家长本身也要放下颜面,带孩子去道歉,一时的尴尬其他人不会记得,没几天就过去了,不必担心自己的面子受损或怎样。两步下来,孩子肯定会记住的。
这个孩子是受了朋友的怂恿,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找到另一方的家长说明情况,如果对方是个讲道理的人,这样也算是救了两个孩子,也能挽救一段小小的友谊。如果对方不讲道理,适当限制一下孩子的交友圈也不是不可以。孩子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将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

帖子

452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52
塞纳留斯奔 发表于 2021-10-22 17:08:44
谢邀!
你不必把孩子的无知放大。小孩子不懂事,拿别人的东西,是因为喜欢,并不能定义为偷。小孩子还没有偷的意识。你可以让孩子给退回去,最好不要给买下来。
我儿子小时候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拿回同桌小朋友的文具盒,我问他为什么要拿人家的东西,他说因为好看,他喜欢。我告诉他,同学也很喜欢人家自己的文具盒,你拿走,人家就没有了,会不开心,会哭的。第二天,他自己主动把文具盒还给同桌了。
后来,又有一次,他拿回同桌的手表,说喜欢。这次,我批评了他。告诉他犯同样的错误,是不对的。然后,领着他去还给同桌,并让他和同桌道歉,跟老师说了对不起。
事后,我领他去商店,问他:“商店里那么多好东西,我们都喜欢,然后都拿回自己家,行不行?”他说不行。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拿别人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5

帖子

460

积分

青年

Rank: 3Rank: 3

积分
460
紫竹魔笛笛j 发表于 2021-10-22 17:09:05
既然是他好朋友家开的商店,那也有一种可能是家长送的,首先不要误会孩子。
如果真的是偷偷拿的,也不建议替孩子付款后,又来体罚孩子。
一是这样会暗示孩子:就算偷了,也会有人帮自己擦屁股,可能会有恃无恐;二是体罚真的不建议,会疏远自己和孩子的感情。
可以和店主悄悄商量,给孩子分配点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扫扫地呀、擦擦货架什么的,让孩子知道购买物品是需要自己付出代价的,不是轻轻松松可以拿走的。
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能让他懂得付出才能有回报的道理。
也许以后他再想买自己想要的物品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白嫖,而是自己能做点什么来换取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 主题

    17

  • 帖子

    20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