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20-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如题,这是最近家长提问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我们也针对每个孩子的不怜悯况进行回复,最后觉得有必要再写一些建议。

140004m1u5ftzjuwy35unf.jpg

从外铄论的角度去分析,外铄论是只要施加特定的影响,他们就能成长为特定类型的人。确实有些东西不太需要智商,只要训练就可以达到效果。

即使是先天上风不足的孩子,(先天不足指智力方面的稍稍落后,但仍然属于正常的范围)也能做得到。

如前面所说,我们针对他们各自的情况做了回答。今天在这里是面对所有的家长来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保证全部适用,所以,下面的内容大家就当做参考。

前面的文章就有说过记忆这个话题。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0.25-1s)、短时记忆(1分钟)、长时记忆。除了感情记忆,没有什么能够一下子进入长时记忆。

孩子学了就忘,针对这种情况实在教育心理学早已经有应对之策,就是根据遗忘的规律去订定复习计划以减少遗忘的发生。

140005m6uihryklih4pphy.jpg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的规律:遗忘是先快后慢,呈倒U曲线。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孩子在学完知识后就开始遗忘,在刚刚开始的24小时内遗忘得最多最快,

孩子今天上午学的东西到了晚上不做作业、不复习,到了第二天基本上就把昨天的知识忘光了。那么针对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

除了多复习,在上新课之前老师会要求孩子预习课文,这个预习就算是开始学知识了,就算只是随便一看,孩子也会记住一点东西,不会全部忘光。我们的视频很短,每个只有十分钟左右,家长花点心思让孩子看一下,就能把握每课的重点。看视频的时候会有疑问,到了第二天老师上课的时候,听老师再详细地解说一次,就又巩固了一次。

学完新课,老师会布置作业,这个时候就是属于复习。练习不会做,这些不会做就是属于遗忘掉的那些内容。那么要学会这些不会做的内容,孩子就需要重新学一遍,然后重新去做那些练习。如果这个过程孩子能够顺利答对练习的内容,那么孩子算是初步掌握这些知识。等到下次考试孩子面对相同的题目答对了,那么这个时候就才能说这些知识孩子积累了下来,是属于他的东西。如果答错,那么还是遗忘了一些知识,需要重新学习一遍。

这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孩子忘记了就需要学,学会了又忘记了,又需要重新学,这就是知识的积累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就衍生出了各种方法,我们知道语文,孩子都是从简单的字开始学起。因为简单孩子容易记住这让孩子有了学习的爱好。如果一开始就学写biángbiáng面这个字,相信很多孩子都不会有爱好学习,一个字56画,相信成年人都不会有爱好学习。

这也是根据记忆的规律来编写课本的。记忆字的方式,最简单的就是读和写,但这并不能让孩子长时间记住,就出现了组词。单一字很容易忘记,组词是深度加工,深度加工学习材料也能有效减少了遗忘,但也并不能保证不会忘记,这个时候又出现了造句,把以前学过的内容链接起来,造句能够进一步加深该字的明确和记忆。

就像我们的二年级一课一练内里有连词成段的题目,就是要让孩子把本课的内容,用本身的语言概括出来,起进一步复习的作用。所以,有的家长会觉得我们出的练习太难了。原因是,家长们没有学过这篇课文。

从最开始的学,到简单的记忆,到最后的运用这个字,要保持知识就是得不断的运用他们。就像工匠每天都在使用他们的工具一样,所以他们不会忘记这些工具叫什么名字,不会忘记如何使用这些工具一样。

因此,家长要帮助或者希望孩子能够长时记忆那些知识,就是得让孩子学以致用。

140006yop0dbodowr0s00o.jpg

从语文出发,学一个字,组一个词,用这个词造句,或者只是用这个字在生活中说话,就是一个记忆的过程。

孩子学了又忘记了,是因为他只是做到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很多时候没有做到。为什么呢?因为学校、老师没有要求。孩子因为自身的惰性,选择不做,导致了他们很快忘记了所学的内容。

那些天天挂在嘴边的内容基本是忘不掉的,比如《咏鹅》这首古诗,我相信现在家长们还是能够背诵的,因为我们小时候真的背得滚瓜烂熟。

要想孩子不会出现学了就忘,就是需要孩子让不停地运用这些知识。如果现实限制,孩子无法做到,那么剩下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复习,重复这一过程。

温故而知新,学习就是要重复重复再重复。这个天下上还是普通人居多,天才只是少数,我们能做的就是比别人更加努力!

如果你对学习知识有本身一番独到的见解,欢迎给我们留言。好方法要分享哦!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心不由己

村民

  • 主题

    52

  • 帖子

    47

  • 关注者

    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宝宝村 | 赣ICP备19014419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baobaocun.com!  © 2019-2020版权所有宝宝村